CN218548594U - 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48594U
CN218548594U CN202222294555.4U CN202222294555U CN218548594U CN 218548594 U CN218548594 U CN 218548594U CN 202222294555 U CN202222294555 U CN 202222294555U CN 218548594 U CN218548594 U CN 218548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hole
end cap
cap assembly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9455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红文
阳明
徐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9455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48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48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485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电池的端盖组件包括端盖本体、泄压阀、极柱、绝缘件和集流构件,端盖本体上设有泄压孔,泄压阀密封连接于泄压孔,极柱穿设于端盖本体,绝缘件连接于所述端盖本体,绝缘件具有透气部,透气部至少部分对应泄压孔设置,用于将气流导向泄压阀,集流构件包括与极柱相连的极柱连接部,极柱连接部连接于绝缘件背离端盖本体的一面,极柱连接部在所述绝缘件上的连接位置至少部分与透气部错开。本申请的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能够避免极柱连接部阻滞、遮蔽或堵塞透气部,从而使得透气部能够顺利将气流导向泄压阀,有利于提高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锂电池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锂电池具有体积小、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以及绿色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车辆、电子产品以及储能系统等各个行业。
锂电池一般包括壳体、顶盖和电芯,壳体具有容纳腔,电芯放在容纳腔中,顶盖和壳体焊接以密封容纳腔,壳体内还设有集流构件,位于顶盖和电芯之间以实现顶盖和电芯的电连接。锂电池在使用时需要进行充电,在充电过程中,由于锂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反应而放出气体,会使容纳腔内部气压升高,对壳体产生向外的膨胀力,为了避免该膨胀力导致锂电池发生变形、甚至爆炸和失火,当锂电池内部气压达到一定值时需要进行排气泄压。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在电池的顶盖上安装泄压阀结构,以实现锂电池内部气体的排出。
然而,为了保证单体电池具有较大的电池容量,顶盖和电芯之间的空间一般较小,若将集流构件和泄压阀设置在电芯的同一侧,则可能会出现集流构件遮蔽、阻滞甚至堵塞泄压阀处气流通道的情况,导致泄压阀作用失效,进而造成电池内部气体不能及时、有效地排出,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电池爆炸或失火。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能够及时、有效排出电池内部的气体,提高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包括:
端盖本体,所述端盖本体上设有泄压孔;
泄压阀,密封连接于所述泄压孔;
极柱,穿设于所述端盖本体;
绝缘件,连接于所述端盖本体,且所述绝缘件和所述泄压阀沿所述泄压孔的泄压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绝缘件具有透气部,且所述透气部至少部分对应所述泄压孔设置,所述透气部用于将气流导向所述泄压阀;以及
集流构件,所述集流构件包括与所述极柱相连的极柱连接部,且所述极柱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绝缘件背离所述端盖本体的一面;
其中,所述极柱连接部在所述绝缘件上的连接位置至少部分与所述透气部错开。
通过设置集流构件具有用于与极柱连接的极柱连接部,并使得极柱连接部在绝缘件上的连接位置至少部分与绝缘件上的透气部错开,这样,能够避免极柱连接部阻滞、遮蔽或堵塞透气部,从而使得透气部能够顺利将气流导向泄压阀,进而使得电池内的气体能够有效、及时地排出,提高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沿所述泄压孔的泄压方向上,所述极柱连接部在所述绝缘件上的投影的外边缘与所述透气部之间具有间距。
这样,能够确保极柱连接部和透气部之间的间距,避免在电池组装完成后,极柱连接部遮挡透气部的情况导致气流无法正常导向泄压阀的情况。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极柱连接部上设有贯通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绝缘件上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连通,所述极柱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以与所述极柱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外边缘至所述透气部之间具有间距。
通过极柱连接柱上的第一连接孔与绝缘件上的第二连接孔连通,从而便于极柱的穿设的同时,也能够使得第二连接孔至透气部之间保持间距,从而避免集流构件的极柱连接部遮挡透气部导致气流阻滞的情况。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透气部之间距离为H,2mm≤H≤20mm。
将第二连接孔与透气部之间的间距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平衡极柱连接部至透气部之间的距离过大或多小的问题。具体来说,若第二连接孔与透气部之间的间距过小,则存在极柱连接部遮挡透气部的可能,若第二连接孔与透气部之间的间距过大,则不能充分有效利用绝缘件的空间,导致绝缘件整体体积需设置较大,不利于电池的小型化设计。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集流构件还包括极耳连接部,所述极耳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极柱连接部,且所述极耳连接部用于连接于电池的极耳,沿所述泄压孔的泄压方向上,所述极耳连接部与所述透气部之间形成有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用于将气流导向所述泄压阀。
通过设置极耳连接部与透气部之间形成有气体通道,利用该气体通道能够进一步形成气流导向路径,从而有利于气流向泄压阀处汇集,避免气流聚集在电芯内部,以确保泄压阀的正常泄压功能。同时,由于气体通道形成于极耳连接部和透气部之间,从而气体通道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使得气体能够停留到气体通道中,进而使得当气体通道中的气体聚集到一定值时气体才从泄压阀处排出,避免泄压阀提前泄压的情况发生。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极耳连接部包括用于与极耳连接的焊接区和连接于所述焊接区的非焊接区,所述非焊接区与所述透气部之间形成有所述气体通道。
通过非焊接区与透气部之间形成该气体通道,从而在实现气流导向的同时,也能够避免影响极耳连接部与极耳之间的焊接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非焊接区上设有导气孔和/或避让缺口,所述导气孔、所述避让缺口与所述透气部连通以形成所述气体通道。
避让缺口和/或导气孔的设置,均能够实现与透气部之间形成该气体通道,从而实现气流的顺利导向。
其中,导气孔能够利于气流向防爆阀处汇集,同时还能够用于通过电解液,使得电解液能够回流回电芯内部。而避让缺口的设置,则更有利于从极耳连接部的边缘导向气流,使得气流能够汇聚至泄压阀。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焊接区包括多个子焊接区,且多个所述子焊接区在所述极耳连接部上散布,所述导气孔也设置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导气孔分散在各个所述子焊接区之间。
多个散布的子焊接区能够分散焊接区的焊接位置,从而使得焊接区与极耳之间有足够的焊接面积。同时,导气孔设置为多个,散布在各个子焊接区之间,能够使得气流的导向和汇聚能更加顺畅且高效。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集流构件还包括极耳连接部以及中间连接部,所述极耳连接部通过所述中间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极柱连接部,且所述极耳连接部用于连接于所述电池的极耳;
沿所述泄压孔的泄压方向上,所述中间连接部在所述绝缘件上的投影与所述透气部至少部分错开。
通过在极耳连接部和极柱连接部之间设置中间连接部以连接,从而使得集流构件在中间连接部与极耳连接部、极柱连接部处具有弯折空间,从而减少集流构件在电池内部的空间占用。同时,该中间连接部的设置,还为极耳连接部、极柱连接部提供了焊接作业空间,以便于极耳连接部、极柱连接部分别与极耳、极柱的焊接。
此外,由于中间连接部可弯折,因此,限定中间连接部在沿泄压孔的泄压方向上在绝缘件上的投影与透气部错开,能够进一步避免中间连接部遮挡透气部,从而使得透气部始终保持可透气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中间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段、过渡段、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于所述过渡段,且所述的第一连接段与所述极柱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极耳连接部连接;沿所述泄压孔的泄压方向上,所述过渡段在所述绝缘件上的投影与所述透气部至少部分错开。
中间连接部采用三段式的设计,能够便于该中间连接部的弯折,从而使得中间连接部能够适配不同的电池的内部空间,适配性更好。另外,在电池组装完成后,过渡段存在遮挡透气部的可能,因此,设置过渡段在绝缘件上的投影与透气部错开,能够避免过渡段遮挡透气部。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于所述过渡段的同一侧,所述过渡段在所述绝缘件上的投影位于远离所述透气部的一侧;或,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于所述过渡段的不同侧,所述过渡段在所述绝缘件上的投影位于远离所述透气部的一侧。
将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设置于过渡段的同一侧或不同侧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根据不同的电池的内部空间布局,实现与极耳、极柱的连接,从而使得该集流构件能够适配于不同内部布局方式的电池,适用性更广。另一方面,还能够进一步避免过渡段遮挡透气部以及气体通道,使得气流能够被顺畅导向泄压阀,保证泄压阀的正常泄压功能。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中间连接部开设有通气孔,以在所述极耳连接部与所述透气部之间形成通气流道。
在中间连接部上设置通气孔以与极耳连接部与透气部之间形成通气流道,从而进一步扩宽了气流的流通、导向路径,有利于电芯内部的气流向透气部汇聚,进而有利于通过透气部将气流导向泄压阀。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沿所述中间连接部的延伸方向,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两侧设置有加强结构。
考虑到中间连接部用于连接极柱连接部以及极耳连接部,且其需实现可弯折,因此,在中间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侧设置加强结构,能够加强中间连接部的两侧强度,避免其受气流冲击作用而发生变形,从而提高集流构件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绝缘件包括本体部和凸设于所述本体部上的凸部,所述本体部具有所述透气部,所述凸部对应所述中间连接部设置,所述中间连接部至少部分抵接于所述凸部。
通过本体部设置透气部,将凸部相对本体部凸出设置,并使得中间连接部抵接于凸部的设计,一方面能够利用凸部实现对中间连接部的支撑作用,防止中间连接部发生塌陷导致中间连接部覆盖在透气部上盖的情况。另一方面,还能够减小中间连接部在绝缘件上的连接位置,从而使得该绝缘件的整体结构紧凑,有利于电池的小型化设计。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绝缘件与所述中间连接部之间。
弹性件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支撑中间连接部,并对中间连接部起到一定缓冲作用,即,弹性件能够缓冲中间连接部受到的气流冲击作用,从而进一步避免中间连接部因受气流冲击而发生变形的情况。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弹性件包覆于所述中间连接部的外周,和/或,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中间连接部的朝向所述绝缘件的一侧。将弹性件设置于中间连接部的不同位置,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中间连接部的不同位置提供缓冲保护。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透气部具有第一透气孔和与所述第一透气孔间隔设置的第二透气孔;
所述第一透气孔在所述端盖本体上的投影远离所述泄压孔的边缘,所述第二透气孔在所述端盖本体上的投影靠近所述泄压孔的边缘;
所述极柱连接部在所述绝缘件上的连接位置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透气孔错开。
通过设置第一透气孔大致对应泄压阀的中部,能够使得电池内部产生的气体被更加顺畅地导向泄压阀处,进而使得当电池内部气压过大时,泄压阀能够及时实现排气泄压。
同时,限定第二透气孔大致对应泄压阀的边缘,从而能够从不同位置引导气流导向泄压阀,同时,极柱连接部至少部分与第二透气孔错开,从而能够避免极柱连接部遮挡第二透气孔、第一透气孔的情况。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透气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透气孔环设于所述第一透气孔的外周。
多个第二透气孔能够增大气体流通面积,同时多个第二透气孔环设在第一透气孔外周,能够避免透气孔集中而导致降低绝缘件整体结构强度的情况。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壳体、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的所述端盖本体连接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容纳空间;以及
电芯,所述电芯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电芯具有极耳,所述集流构件连接于所述极耳。
通过将端盖组件和外壳连接以形成该容纳空间,同时极柱设置于端盖组件,从而一方面能够有效隔离电池的电芯和极柱,另一方面也便于该电池的组装和制造。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的端盖组件。具有该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的端盖组件的电池包,其同样能够实现及时排出电池内部的气体,提高电池的使用安全性的效果。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电设备,该用电设备包括如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电池包。具有该第三方面所述的电池包的用电设备,其同样能够实现及时排出电池内部的气体,提高电池的使用安全性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通过设置集流构件具有用于与极柱连接的极柱连接部,并使得极柱连接部在绝缘件上的连接位置至少部分与绝缘件上的透气部错开,这样,能够避免极柱连接部阻滞、遮蔽或堵塞透气部,从而使得透气部能够顺利将气流导向泄压阀,进而使得电池内的气体能够有效、及时地排出,提高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端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端盖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端盖组件沿I-I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的端盖组件的一种(集流构件的一种结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端盖组件的另一种(集流构件的另一种结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集流构件展开后与绝缘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图4的集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9是图5的集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1是图9的集流构件展开后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的电池(省略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
10、端盖组件;11、端盖本体;110、泄压孔;12、泄压阀;13、极柱;14、绝缘件;14a、透气部;141、第一透气孔;142、第二透气孔;14b、本体部;14c、凸部;14d、第二连接孔;15、集流构件;15a、极柱连接部;15b、极耳连接部;15c、中间连接部;151、第一连接孔;152、气体通道;152a、导气孔;152b、避让缺口;153、焊接区;153a、子焊接区;154、非焊接区;155、第一连接段;156、过渡段;157、第二连接段;158、加强结构;20、电池;21、壳体;30、电池包;31、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正如本申请在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由于目前的电池为了保持足够的电池容量,导致需压缩顶盖和电芯之间的空间,而若将集流构件和泄压阀设置在电芯的同一侧,则可能会出现集流构件遮蔽、阻滞甚至堵塞泄压阀处气流通道的情况,导致泄压阀作用失效,进而造成电池内部气体不能及时、有效地排出,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电池爆炸或失火。
基于此,本申请公开的电池的端盖组件,通过将集流构件的用于与极柱连接的极柱连接部,在绝缘件上的连接位置至少部分与绝缘件上的透气部错开,从而能够使得极柱连接部不至于遮挡或完全遮挡透气部,使得透气部依然能够将气流导向泄压阀,从而使得电池内的气体能够有效、及时地排出,提高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10,即,该端盖组件10可应用于电池。其中,电池可为圆柱状电池或者是方形电池。以圆柱状电池为例,则该端盖组件10为圆柱状端盖组件。
具体地,该端盖组件10包括端盖本体11、泄压阀12、极柱13、绝缘件14以及集流构件15,端盖本体11上设有泄压孔110,泄压阀12密封连接于泄压孔110,极柱13穿设于端盖本体11,绝缘件14连接于端盖本体11且绝缘件14和泄压阀12沿泄压孔110的泄压方向X上依次设置。该绝缘件14具有透气部14a,且透气部14a至少部分对应泄压孔110设置,以用于将气流导向泄压阀12。集流构件15包括与极柱13相连的极柱连接部15a,且该极柱连接部15a连接于绝缘件14背离端盖本体11的一面。该极柱连接部15a在绝缘件14上的连接位置至少部分与透气部14a错开。
其中,该极柱连接部15a在绝缘件14上的连接位置至少部分与绝缘件14上的透气部14a错开,包括:极柱连接部15a在绝缘件14上的连接位置完全与透气部14a错开,或者,极柱连接部15a在绝缘件14上的连接位置部分和透气部14a错开。换言之,沿泄压孔110的泄压方向X上,极柱连接部15a在绝缘件14上的投影未遮挡或未完全遮挡该透气部14a,即,极柱连接部15a在绝缘件14上的投影未落在或未完全落在透气部14a所在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电池的电芯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而释放气体,而由于泄压阀12密封该泄压孔110,因此,该泄压孔110的泄压方向X为沿着泄压孔110的深度方向,从而当电池内部的气体达到一定值时,气体能够经由泄压孔110的泄压方向X顶开泄压阀12,实现成功泄压。
基于此,为了使得电芯产生的气体能够顺利到达泄压阀12处,本申请通过将极柱连接部15a在绝缘件14上的连接位置至少部分与绝缘件14上的透气部14a错开,这样,能够避免极柱连接部15a阻滞、遮蔽或堵塞透气部14a,从而使得透气部14a能够顺利将气流导向泄压阀12,进而使得电池内的气体能够有效、及时地排出,提高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绝缘件14上的透气部14a包括但不局限于绝缘件14上的透气孔、透气缺口等。示例性的,该透气部14a可为绝缘件14上的透气孔,从而一方面便于该透气部14a的设置,另一方面也能够便于将气流导向泄压阀12。
可选地,该透气部14a可包括第一透气孔141和与第一透气孔141间隔设置的第二透气孔142,该第一透气孔141在端盖本体11上的投影远离泄压孔110的边缘,而第二透气孔142在端盖本体11上的投影靠近泄压孔110的边缘,且极柱连接部15a在绝缘件14上的连接位置至少部分与第二透气孔142错开。由于第一透气孔141在端盖本体11上的投影远离泄压孔110的边缘,即,第一透气孔141大致对应泄压孔110和泄压阀12的中部位置,换言之,第一透气孔141大致正对泄压孔110和泄压阀12设置,这样能够使得电池内部产生的气体被更加顺畅地导向泄压阀12,使得当电池内部的气压过大时,泄压阀12能够及时实现排气泄压。
同时,限定第二透气孔142与第一透气孔141间隔设置,且极柱连接部15a至少部分与第二透气孔142错开,从而极柱连接部15a既不会遮挡第二透气孔142,也不会遮挡第一透气孔141,进而使得气体能够从不同位置导向泄压阀12。
可选地,第二透气孔142为多个,多个第二透气孔142可环设在第一透气孔141的外周。这样,多个第二透气孔142的设置能够增大气体流通面积,同时多个第二透气孔142环设在第一透气孔141外周,能够避免透气孔集中而导致降低绝缘件14整体结构强度的情况。
此外,第二透气孔142设置在第一透气孔141的外周,即便出现极柱连接部15a可能遮挡了第二透气孔142的情况,也还能有第一透气孔141实现气体的导向,确保气体能够被顺利导向泄压阀12。
结合图2和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该绝缘件14包括本体部14b和凸设于本体部14b上的凸部14c,该本体部14b具有透气部14a,该凸部14c位于该透气部14a的外周,并与透气部14a间隔设置,该凸部14c用于与集流构件15抵接,以支撑集流构件15,避免集流构件15受气流冲击发生坍塌而直接抵接在本体部14b上,使得该集流构件15在沿泄压孔110的泄压方向上与本体部14b始终保持有间隙。
进一步地,该凸部14c可凸设于本体部14b的背离端盖本体11的一面,且该凸部14c可为圆形凸台或者是圆形凸条,从而一方面便于支撑集流构件15,另一方面也能够将集流构件15在绝缘件14上的位置与透气部14a隔开来,更有利于该透气部14a的气流导向。
一些实施例中,沿泄压孔110的泄压方向X上,极柱连接部15a在绝缘件14上的投影的外边缘与透气部14a之间具有间距。这样,能够确保极柱连接部15a和透气部14a之间的间距,避免在电池组装完成后,极柱连接部15a遮挡透气部14a的情况导致气流无法正常导向泄压阀12的情况。
进一步地,由前述可知,透气部14a包括第一透气孔141和第二透气孔142,且极柱连接部15a在绝缘件14上的连接位置至少与第二透气孔142错开,因此,该极柱连接部15a在绝缘件14上的投影的外边缘与第二透气孔142之间具有间距,这样,能够确保极柱连接部15a不会遮挡第二透气孔142,从而也不会遮挡第一透气孔141,使得第二透气孔142、第一透气孔141均能够用于将气体导向泄压阀12,从而实现泄压阀12的正常泄压功能。
请参见图4和图5,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与极柱13的连接,极柱连接部15a上设有贯通的第一连接孔151,绝缘件14上对应第一连接孔151设有第二连接孔14d,第二连接孔14d与第一连接孔151连通,极柱13穿设于第二连接孔14d、第一连接孔151以与极柱连接部15a连接,且该第二连接孔14d的外边缘至透气部14a之间具有间距。通过极柱13连接柱上的第一连接孔151与绝缘件14上的第二连接孔14d连通,从而便于极柱13的穿设的同时,也能够使得第二连接孔14d至透气部14a之间保持间距,从而避免集流构件15的极柱连接部15a遮挡透气部14a导致气流阻滞的情况。
可选地,考虑到该电池为圆柱状电池,因此,该极柱13可采用圆柱状极柱13,从而,第一连接孔151、第二连接孔14d均可为圆孔。该第二连接孔14d与透气部14a之间的距离可指第二连接孔14d的外边缘至第二透气孔142的外边缘的距离。
示例性的,该第二连接孔14d的外边缘至第二透气孔142的外边缘的距离为H(参见图6),2mm≤H≤20mm,例如H可为2mm、5mm、10mm、14mm、18mm、20mm等。将第二连接孔14d与透气部14a之间的间距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平衡极柱连接部15a至透气部14a之间的距离过大或多小的问题。具体来说,若第二连接孔14d与透气部14a之间的间距过小,则存在极柱连接部15a遮挡透气部14a的可能,若第二连接孔14d与透气部14a之间的间距过大,则不能充分有效利用绝缘件14的空间,导致绝缘件14整体体积需设置较大,不利于电池的小型化设计。
请一并参见图4、图5和图6,一些实施例中,该集流构件15可为片状结构,该集流构件15还可包括极耳连接部15b,极耳连接部15b连接于极柱连接部15a,且极耳连接部15b用于连接于电池的极耳。沿泄压孔110的泄压方向X上,极耳连接部15b与透气部14a之间形成有气体通道152(参见图3),该气体通道152用于将气流导向泄压阀12。由于极耳连接部15b用于连接极耳和极柱连接部15a,因此,极耳连接部15b同样有可能压接在绝缘件14上,导致阻隔电池内部的气体流通。基于此,通过设置极耳连接部15b与透气部14a之间形成有气体通道152,利用该气体通道152能够进一步形成气流导向路径,从而有利于气流向泄压阀12处汇集,避免气流聚集在电芯内部,以确保泄压阀12的正常泄压功能。同时,由于气体通道152形成于极耳连接部15b和透气部14a之间,从而气体通道152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使得气体能够停留到气体通道152中,进而使得当气体通道152中的气体聚集到一定值时气体才从泄压阀12处排出,避免泄压阀12提前泄压的情况发生。
结合图7,可选地,极耳连接部15b包括用于与极耳连接的焊接区153和连接于焊接区153的非焊接区154,该非焊接区154与透气部14a之间形成有该气体通道152。通过将极耳连接部15b划分为包括焊接区153和非焊接区154,从而便于极耳连接部15b与极耳的焊接连接,同时,通过非焊接区154与透气部14a之间形成该气体通道152,既能实现气流导向,也能够避免影响极耳连接部15b与极耳之间的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可在非焊接区154上设有导气孔152a和/或避让缺口152b,从而该导气孔152a、避让缺口152b与透气部14a连通以形成该气体通道152。即,非焊接区154上可设置导气孔152a(例如图4、图5、图7均设置了导气孔52a)或避让缺口152b(例如图4、图7所示),或者,同时设置导气孔152a和避让缺口152b(如图4、图7所示)。这样,避让缺口152b和/或导气孔152a的设置,均能够实现与透气部14a之间形成该气体通道152,从而实现气流的顺利导向。即,图4中的集流构件15中,同时设置有导气孔152a和避让缺口152b,而图5的集流构件15中,则只设置了导气孔152a,未设置避让缺口152b。
请参阅图7、图8、图9和图10,其中,图7至图10均示出了导向孔152a,而图7、图8还示出了避让缺口152b,图9和图10未设置避让缺口152b,可选地,导气孔152a可设置在非焊接区154的靠近中部位置,而避让缺口152b则可设置在非焊接区154的靠近边缘位置。从而,导气孔152a能够利于气流向泄压阀12处汇集,同时还能够用于通过电解液,使得电解液能够回流回电芯内部。而避让缺口152b的设置,则更有利于从极耳连接部15b的边缘导向气流,使得气流能够汇聚至泄压阀12。
可选地,焊接区153包括多个子焊接区153a,且多个子焊接区153a在极耳连接部15b上散布,导气孔152a也设置为多个,且多个导气孔152a分散在各个子焊接区153a之间。多个散布的子焊接区153a能够分散焊接区153的焊接位置,从而使得焊接区153与极耳之间有足够的焊接面积。同时,导气孔152a设置为多个,散布在各个子焊接区153a之间,能够使得气流的导向和汇聚能更加顺畅且高效。示例性的,该子焊接区153a可为两个,两个子焊接区153a间隔设置,在两个子焊接区153a的间隔处则为非焊接区154,该导气孔152a可设置为三个,这三个导气孔152a均位于该两个子焊接区153a之间,且这三个导气孔152a间隔设置,从而可以增大气流的导流面积,使得气流的导向更加顺畅。
结合参见图11,一些实施例中,集流构件15还包括中间连接部15c,极耳连接部15b通过中间连接部15c连接于极柱连接部15a,沿泄压孔110的泄压方向X上,中间连接部15c在绝缘件14上的投影与透气部14a至少部分错开。通过在极耳连接部15b和极柱连接部15a之间设置中间连接部15c以连接,从而使得集流构件15在中间连接部15c与极耳连接部15b、极柱连接部15a处具有弯折空间,从而减少集流构件15在电池内部的空间占用。同时,该中间连接部15c的设置,还为极耳连接部15b、极柱连接部15a提供了焊接作业空间,以便于极耳连接部15b、极柱连接部15a分别与极耳、极柱13的焊接。
进一步地,由于集流构件15连接于极耳和极柱13后,在电池中组装完成是处于弯折状态,即,在中间连接部15c的与极耳连接部15b、极柱连接部15a的连接处发生弯折,从而使得该集流构件15在电池内部所占用的空间更小,有利于电池的小型化设计。
此外,由于中间连接部15c可弯折,因此,限定中间连接部15c在沿泄压孔110的泄压方向X上在绝缘件14上的投影与透气部14a错开,能够进一步避免中间连接部15c遮挡透气部14a,从而使得透气部14a始终保持可透气状态。
可选地,中间连接部15c包括第一连接段155、过渡段156、第二连接段157,第一连接段155、第二连接段157连接于过渡段156,且第一连接段155与极柱连接部15a连接,第二连接段157与极耳连接部15b连接;沿泄压孔110的泄压方向X上,过渡段156在绝缘件14上的投影与透气部14a至少部分错开。中间连接部15c采用三段式的设计,能够便于该中间连接部15c的弯折,从而使得中间连接部15c能够适配不同的电池的内部空间,适配性更好。另外,在电池组装完成后,过渡段156存在遮挡透气部14a的可能,因此,设置过渡段156在绝缘件14上的投影与透气部14a错开,能够避免过渡段156遮挡透气部14a。
一种示例中,该第一连接段155、第二连接段157连接于过渡段156时,其可以连接于过渡段156的同一侧,此时该过渡段156在绝缘件14上的投影位于远离透气部14a的一侧。当第一连接段155、第二连接段157连接于过渡段156的同一侧时,该集流构件15整体可大致形成C字形结构(未图示),从而能够适配于较为有限的电池的内部空间,同时将过渡段156位于远离透气部14a的一侧,可进一步避免阻挡透气部14a的情况。
另一种示例中,该第一连接段155、第二连接段157可以连接于过渡段156的不同侧,此时该过渡段156在绝缘件14上的投影同样位于远离透气部14a的一侧。当第一连接段155、第二连接段157连接于过渡段156的不同侧时,集流构件15整体可大致形成Z字形结构(如图4、图5、图7至图10所示),从而使得极耳连接部15b与极柱连接部15a之间的距离较远,同时还能够避免与电池的壳体接触。且由于第一连接段155、第二连接段157相对过渡段156可弯折,因此,弯折后的集流构件15整体结构也比较紧凑,从而能够减少对电池的内部空间的占用。此外,将过渡段156位于远离透气部14a的一侧,可进一步避免阻挡透气部14a的情况。
可见,将第一连接段155、第二连接段157设置于过渡段156的同一侧或不同侧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根据不同的电池的内部空间布局,实现与极耳、极柱13的连接,从而使得该集流构件15能够适配于不同内部布局方式的电池,适用性更广。另一方面,还能够进一步避免过渡段156遮挡透气部14a以及气体通道152,使得气流能够被顺畅导向泄压阀12,保证泄压阀12的正常泄压功能。
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连接部15c开设有通气孔(未图示),以在极耳连接部15b与透气部14a之间形成通气流道(未图示)。在中间连接部15c上设置通气孔以与极耳连接部15b与透气部14a之间形成通气流道,从而进一步扩宽了气流的流通、导向路径,有利于电芯内部的气流向透气部14a汇聚,进而有利于通过透气部14a将气流导向泄压阀12。
一些实施例中,沿中间连接部15c的延伸方向,即,过渡段156向第一连接段155、第二连接段157的方向上,该中间连接部15c的两侧设置有加强结构158。考虑到中间连接部15c用于连接极柱连接部15a以及极耳连接部15b,且其需实现可弯折,因此,在中间连接部15c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侧设置加强结构158,能够加强中间连接部15c的两侧强度,避免其受气流冲击作用而发生变形,从而提高集流构件15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该加强结构158设置于过渡段156的两侧,且该加强结构158与过渡段156可一体设置,该加强结构158可为冲压、铆压形成于该过渡段156上的加强筋。
如图6、图11所示,由前述可知,该绝缘件14包括本体部14b和凸设于本体部14b上的凸部14c,该本体部14b具有透气部14a,凸部14c用于支撑集流构件15。实际组装中,该凸部14c对应中间连接部15c设置,中间连接部15c至少部分抵接于凸部14c,即,该凸部14c主要用于支撑该中间连接部15c。
通过使得中间连接部15c抵接于凸部14c的设计,一方面能够利用凸部14c实现对中间连接部15c的支撑作用,防止中间连接部15c发生塌陷导致中间连接部15c覆盖在透气部14a上盖的情况。另一方面,还能够减小中间连接部15c在绝缘件14上的连接位置,从而使得该绝缘件14的整体结构紧凑,有利于电池的小型化设计。
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电池内部的气流会经过中间连接部15c向透气部14a处导流,因此,该端盖组件10还可包括弹性件(未图示),该弹性件可位于绝缘件14与中间连接部15c之间,从而弹性件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支撑中间连接部15c,并对中间连接部15c起到一定缓冲作用,即,弹性件能够缓冲中间连接部15c受到的气流冲击作用,从而进一步避免中间连接部15c因受气流冲击而发生变形的情况。
进一步地,该弹性件可为弹性套的方式,即弹性件可包覆于中间连接部15c的外周,和/或,该弹性件也可为弹性垫,其可贴设在中间连接部15c的朝向绝缘件14的一侧。这样,将弹性件设置于中间连接部15c的不同位置,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中间连接部15c的不同位置提供缓冲保护。
示例性的,该弹性件可为硅胶套、橡胶套、硅胶垫、橡胶垫或者是泡棉垫等。考虑到由于中间连接部15c处可能接触电解液,因此,该弹性件优选采用防腐蚀材料,例如硅胶、橡胶等,以防止被电解液腐蚀。
参见图12,第二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池20,该电池20可包括但不限于二次电池,且该电池20可为圆柱状电池。具体地,该电池20可包括壳体21、电芯(未图示)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端盖组件10,该端盖组件10的端盖本体11连接于壳体21以与壳体21之间形成容纳空间。电芯可容纳于该容纳空间中,该电芯具有极耳,该集流构件15还连接于极耳,以实现电流在电芯、极耳以及极柱13之间导通。
参见图13,通过将端盖组件10和外壳连接以形成该容纳空间,同时极柱13设置于端盖组件10,从而一方面能够有效隔离电池20的电芯和极柱13,另一方面也便于该电池20的组装和制造。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池包30,该电池包30可包括箱体31以及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池20。该箱体31可用于容纳多个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20,且该多个电池20在箱体31内可按序排列。具有该电池20的电池包30,其同样能够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提高电池20的使用安全性的有益效果。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电设备,该用电设备可包括上述第三方面的电池包。具体地,该用电设备可包括但不局限于车辆、储能系统、电子产品(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21)

1.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包括:
端盖本体,所述端盖本体上设有泄压孔;
泄压阀,密封连接于所述泄压孔;
极柱,穿设于所述端盖本体;
绝缘件,连接于所述端盖本体,且所述绝缘件和所述泄压阀沿所述泄压孔的泄压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绝缘件具有透气部,且所述透气部至少部分对应所述泄压孔设置,所述透气部用于将气流导向所述泄压阀;以及
集流构件,所述集流构件包括与所述极柱相连的极柱连接部,且所述极柱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绝缘件背离所述端盖本体的一面;
其中,所述极柱连接部在所述绝缘件上的连接位置至少部分与所述透气部错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泄压孔的泄压方向上,所述极柱连接部在所述绝缘件上的投影的外边缘与所述透气部之间具有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连接部上设有贯通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绝缘件上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连通,所述极柱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以与所述极柱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外边缘至所述透气部之间具有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透气部之间距离为H,2mm≤H≤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构件还包括极耳连接部,所述极耳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极柱连接部,且所述极耳连接部用于连接于电池的极耳,沿所述泄压孔的泄压方向上,所述极耳连接部与所述透气部之间形成有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用于将气流导向所述泄压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连接部包括用于与极耳连接的焊接区以及连接于所述焊接区的非焊接区,所述非焊接区与所述透气部之间形成有所述气体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焊接区上设有导气孔和/或避让缺口,所述导气孔、所述避让缺口与所述透气部连通以形成所述气体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区包括多个子焊接区,且多个所述子焊接区在所述极耳连接部上散布,所述导气孔也设置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导气孔分散在各个所述子焊接区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构件还包括极耳连接部以及中间连接部,所述极耳连接部通过所述中间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极柱连接部,且所述极耳连接部用于连接于所述电池的极耳;
沿所述泄压孔的泄压方向上,所述中间连接部在所述绝缘件上的投影与所述透气部至少部分错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段、过渡段、第二连接段;
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于所述过渡段,且所述的第一连接段与所述极柱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极耳连接部连接;
沿所述泄压孔的泄压方向上,所述过渡段在所述绝缘件上的投影与所述透气部至少部分错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于所述过渡段的同一侧,所述过渡段在所述绝缘件上的投影位于远离所述透气部的一侧;
或,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于所述过渡段的不同侧,所述过渡段在所述绝缘件上的投影位于远离所述透气部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部开设有通气孔,以在所述极耳连接部与所述透气部之间形成通气流道。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中间连接部的延伸方向,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两侧设置有加强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包括本体部和凸设于所述本体部上的凸部,所述本体部具有所述透气部,所述凸部对应所述中间连接部设置,所述中间连接部至少部分抵接于所述凸部。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绝缘件与所述中间连接部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覆于所述中间连接部的外周,和/或,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中间连接部的朝向所述绝缘件的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部具有第一透气孔和与所述第一透气孔间隔设置的第二透气孔;
所述第一透气孔在所述端盖本体上的投影远离所述泄压孔的边缘,所述第二透气孔在所述端盖本体上的投影靠近所述泄压孔的边缘;
所述极柱连接部在所述绝缘件上的连接位置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透气孔错开。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气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透气孔环设于所述第一透气孔的外周。
1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
壳体;
如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的所述端盖本体连接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容纳空间;
电芯,所述电芯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电芯具有极耳,所述集流构件连接于所述极耳。
2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
21.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包。
CN202222294555.4U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218548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94555.4U CN218548594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94555.4U CN218548594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48594U true CN218548594U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71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94555.4U Active CN218548594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4859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31179A (zh) * 2023-04-12 2023-06-06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和储能装置
CN116780122A (zh) * 2023-08-23 2023-09-19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集流件、端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31179A (zh) * 2023-04-12 2023-06-06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和储能装置
CN116780122A (zh) * 2023-08-23 2023-09-19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集流件、端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548594U (zh) 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110391367B (zh) 二次电池的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EP2445032B1 (en) Battery module
US20210328303A1 (en) Battery module
CN112310574A (zh) 圆柱型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制造系统
US20210119300A1 (en) Cover assembly of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11482755B2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pack
CN218919098U (zh) 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EP3264498B1 (en) Top cover of power battery and power battery
CN216980710U (zh) 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0021728B (zh) 单向透气阀、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US7662511B2 (en)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an enlarged electrolytic solution inlet
CN114639916A (zh) 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14583354A (zh) 电池模块
CN116613461A (zh) 电池及电池包
CN103262293A (zh) 二次电池
CN219371268U (zh)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及动力装置
CN219067126U (zh) 电池单体
CN114678652B (zh) 单体电池及电池包
CN215220904U (zh) 电池
CN214797500U (zh) 连接片支架和电芯
EP1199759B1 (en) Battery module
CN210668435U (zh) 电池及电子设备
JP3691311B2 (ja) 組電池
CN218101471U (zh) 端盖组件、单体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