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42935U - 一种用于立磨磨辊的轴承配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立磨磨辊的轴承配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42935U
CN218542935U CN202223172032.9U CN202223172032U CN218542935U CN 218542935 U CN218542935 U CN 218542935U CN 202223172032 U CN202223172032 U CN 202223172032U CN 218542935 U CN218542935 U CN 2185429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ered roller
bearing
vertical mill
grinding
roller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720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铭浩
董滨
陈明浩
高秀娥
张放
吴欢
邹喜彦
李威
宋涛
曲楠楠
王洪林
张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fangdian Bearing Group National Bear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fangdian Bearing Group National Bear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fangdian Bearing Group National Bear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fangdian Bearing Group National Bear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720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429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429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429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用于立磨磨辊的轴承配置结构,包括主轴、磨辊和轴承组件,所述磨辊通过轴承组件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主轴的前端,所述轴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单列圆锥滚子轴承。通过两个单列的圆锥滚子轴承配对使用,结构简单,在保证磨辊使用性能的情况下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立磨磨辊的轴承配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立磨磨辊的轴承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水泥立磨主要用于水泥熟料的粉磨生产,现有的水泥立磨磨辊通过配对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安装在主轴上,其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立磨磨辊的轴承配置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立磨磨辊的轴承配置结构,包括主轴、磨辊和轴承组件,所述磨辊通过轴承组件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主轴的前端,所述轴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单列圆锥滚子轴承。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单列圆锥滚子轴承背靠背设置。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包括靠近所述主轴端部的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和远离所述主轴端部的第二圆锥滚子轴承,所述第一圆锥滚子轴承的圆锥滚子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的圆锥滚子的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磨辊内腔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圆锥滚子轴承相适配的第一阶梯孔,所述磨辊内腔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相适配的第二阶梯孔。
进一步的,所述主轴端部依次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圆锥滚子轴向相适配的小径段和与所述第二圆锥滚子相适配的大径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一阶梯孔过赢配合,所述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内圈与所述小径段过赢配合,所述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二阶梯孔过赢配合,所述第二圆锥滚子轴承内圈与所述大径段过赢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圆锥滚子轴承包括同轴套接的外圈和内圈,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之间设置有单列圆锥滚子和与单列圆锥滚子相适配的保持架,所述内圈的内滚道两端分别设置有挡边。
进一步的,所述保持架包括保持架大垫圈、保持架小垫圈和用于固定保持架大垫圈与保持架小垫圈的支柱,支柱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保持架大垫圈端面上的螺纹孔内,另一端依次穿过圆锥滚子的中心孔和保持架小垫圈端面上的通孔后通过销钉紧固于保持架小垫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立磨磨辊的轴承配置结构,包括主轴、磨辊和轴承组件,所述磨辊通过轴承组件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主轴的前端,所述轴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单列圆锥滚子轴承。通过两个单列的圆锥滚子轴承配对使用,结构简单,在保证磨辊使用性能的情况下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圆锥滚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轴,1.1、小径段,1.2、大径段,2、磨辊,2.1、第一阶梯孔,2.2、第二阶梯孔,3、圆锥滚子轴承,3.1、外圈,3.2、内圈,3.3、圆锥滚子,3.4、保持架,3.4.1、保持架大垫圈,3.4.2、保持架小垫圈,3.4.3、支柱,4、第一圆锥滚子轴承,5、第二圆锥滚子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立磨磨辊的轴承配置结构,包括主轴1、磨辊2和轴承组件,磨辊2通过轴承组件可旋转的安装在主轴1的前端,轴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单列圆锥滚子轴承3,两个单列圆锥滚子轴承3背靠背设置,即两个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圆锥滚子的小径端相对设置,其结构较为合理,稳定性高。
具体的的,本实施例的圆锥滚子轴承3包括同轴套接的外圈3.1和内圈3.2,外圈3.1与内圈3.2之间设置有单列圆锥滚子3.3和与单列圆锥滚子3.3相适配的保持架3.4,内圈3.2的内滚道两端分别设置有挡边。保持架3.4包括保持架大垫圈3.4.1、保持架小垫圈3.4.2和用于固定保持架大垫圈3.4.1与保持架小垫圈3.4.2的支柱3.4.3,支柱3.4.3一端螺纹连接于保持架大垫圈3.4.1端面上的螺纹孔内,另一端依次穿过圆锥滚子3.3的中心孔和保持架小垫圈3.4.2端面上的通孔后通过销钉紧固于保持架小垫圈3.4.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圆锥滚子轴承结构紧凑,使用寿命高,两个配对使用,能够满足磨辊的安装以及使用要求。
本实施例的两个单列圆锥滚子轴承3包括靠近主轴1端部的第一圆锥滚子轴承4和远离主轴1端部的第二圆锥滚子轴承5,第一圆锥滚子轴承4的圆锥滚子3.3的尺寸大于第二圆锥滚子轴承5的圆锥滚子3.3的尺寸。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圆锥滚子轴承4的尺寸大于第二圆锥滚子3.3的设计,即第一圆锥滚子轴承4采用增大滚子直径及加长滚子的设计方案,提高了轴承额定动载荷,达到立磨磨辊2轴承设计寿命要求。
具体的,磨辊2内腔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圆锥滚子轴承4相适配的第一阶梯孔2.1,磨辊2内腔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圆锥滚子轴承5相适配的第二阶梯孔2.2。主轴1端部依次设置有与第一圆锥滚子3.3轴向相适配的小径段1.1和与第二圆锥滚子3.3相适配的大径段1.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在磨辊上设置第一阶梯孔2.1和第二阶梯孔2.2能够提高第一圆锥滚子轴承4和第二圆锥滚子轴承5的定位精度,便于安装。
安装时,第一圆锥滚子轴承4的外圈3.1与第一阶梯孔2.1过赢配合,第一圆锥滚子轴承4内圈3.2与小径段1.1过赢配合,第二圆锥滚子轴承5的外圈3.1与第二阶梯孔2.2过赢配合,第二圆锥滚子轴承5内圈3.2与大径段1.2过赢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内圈3.2滚道采用对数曲线的修型方式,降低滚道最大应力,减少了应力集中现象,使轴承的寿命得以较大提升,超过立磨磨辊2轴承原机设计方案的寿命。
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立磨磨辊的轴承配置结构通过两个单列的圆锥滚子轴承3配对使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在保证磨辊使用性能的情况下降低了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相连”、“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用于立磨磨辊的轴承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磨辊和轴承组件,所述磨辊通过轴承组件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主轴的前端,所述轴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单列圆锥滚子轴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立磨磨辊的轴承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单列圆锥滚子轴承背靠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立磨磨辊的轴承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包括靠近所述主轴端部的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和远离所述主轴端部的第二圆锥滚子轴承,所述第一圆锥滚子轴承的圆锥滚子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的圆锥滚子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立磨磨辊的轴承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磨辊内腔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圆锥滚子轴承相适配的第一阶梯孔,所述磨辊内腔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相适配的第二阶梯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立磨磨辊的轴承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端部依次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圆锥滚子轴向相适配的小径段和与所述第二圆锥滚子相适配的大径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立磨磨辊的轴承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一阶梯孔过赢配合,所述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内圈与所述小径段过赢配合,所述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二阶梯孔过赢配合,所述第二圆锥滚子轴承内圈与所述大径段过赢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立磨磨辊的轴承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滚子轴承包括同轴套接的外圈和内圈,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之间设置有单列圆锥滚子和与单列圆锥滚子相适配的保持架,所述内圈的内滚道两端分别设置有挡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立磨磨辊的轴承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包括保持架大垫圈、保持架小垫圈和用于固定保持架大垫圈与保持架小垫圈的支柱,支柱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保持架大垫圈端面上的螺纹孔内,另一端依次穿过圆锥滚子的中心孔和保持架小垫圈端面上的通孔后通过销钉紧固于保持架小垫圈。
CN202223172032.9U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用于立磨磨辊的轴承配置结构 Active CN2185429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72032.9U CN218542935U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用于立磨磨辊的轴承配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72032.9U CN218542935U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用于立磨磨辊的轴承配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42935U true CN218542935U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65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72032.9U Active CN218542935U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用于立磨磨辊的轴承配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429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039654A1 (en) Epicyclic Gear System With Flexpins
CN210106408U (zh) 一种新结构的轴向高承载能力盾构机主轴承
CN109975021A (zh) 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启动摩擦力矩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18542935U (zh) 一种用于立磨磨辊的轴承配置结构
CN201412444Y (zh) 长寿命、高可靠的风电主轴用双列调心滚子轴承
CN212744706U (zh) 一种多排滚子转盘轴承
JP4141918B2 (ja) 軸受
CN210484426U (zh) 一种紧凑型一体化轮毂轴承
CN201747789U (zh) 一种改进的四列圆柱滚子轴承
CN101788011A (zh) 有固定引导装置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CN208106975U (zh) 一种不对称圆锥滚子轴承
CN218177741U (zh) 一种调心圆锥滚子轴承
CN201125941Y (zh) 一种滚针滚轮轴承
CN218760921U (zh) 一种圆柱滚子轴承
CN220687832U (zh) 一种高精度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CN203045225U (zh) 锥形管塔式风电塔架制造专用滚轮架装置
CN211715535U (zh) 三辊行星旋轧机用新型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CN218564180U (zh) 一种圆锥滚子轴承
CN218118339U (zh) 一种调心球轴承
CN210118362U (zh) 一种保持架组件滚针轴承
CN108361276A (zh) 不对称圆锥滚子轴承
CN211117122U (zh) 实体架内径440的新型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CN218325767U (zh) 一种十字交叉滚子轴承
CN215908245U (zh) 一种有效降低圆锥滚子磨损的圆锥滚子轴承
CN107939831A (zh) 新型集成型轮毂轴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