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27304U - 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27304U
CN218527304U CN202221976027.0U CN202221976027U CN218527304U CN 218527304 U CN218527304 U CN 218527304U CN 202221976027 U CN202221976027 U CN 202221976027U CN 218527304 U CN218527304 U CN 2185273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vegetable
fish
biological
circul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7602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智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Qingniao Ruiji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Qingniao Ruiji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Qingniao Ruiji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Qingniao Ruiji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7602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273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273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273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所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包括鱼池、浇灌系统、蔬菜种植系统、废水收集系统、生物净化系统和水泵,所述鱼池分别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与进水管和出水管一端相连,所述出水管另一端与浇灌系统相连,所述浇灌系统用于将来自鱼池的出水浇灌到蔬菜种植系统,所述废水收集系统,用于收集从蔬菜种植系统中的废水,所述废水收集系统与生物净化系统的入口相连,所述生物净化系统的出口与鱼池的进水管另一端相连,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循环系统的管路上,用于泵送循环水。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鱼池中的出水用于浇灌蔬菜种植系统,浇灌后的水通过紫外杀菌、温度控制以及两级生物过滤后,通过泵仓再返回到鱼池,实现绿色循环可持续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种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及其应用。
技术背景
我国水产养殖主要方式为池塘养殖,养殖户为增加养殖效益,往往采取提高养殖密度的方式,易导致养殖水质迅速变化,养殖尾水未经处理就排放又会造成环境污染。网箱等其它养殖方式也存在类似问题。另一方面,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类经常因病原微生物等引起一系列病害,如不采取措施会造成其大规模死亡,这一情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水产养殖的发展。
当前,国家积极推广新型农业的发展,如种养结合及循环农业,然而鱼菜共生系统的产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中国过去的农业生产历史上有很多充满智慧的不同形式的传统鱼菜共生系统,在古代中国,早就已经出现了与现代“鱼菜共生系统”相类似的传统农业生态模式。现代鱼菜共生系统追求的是鱼类,蔬菜和微生物三者的和谐共生,这与古代中国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但是现有的鱼菜共生系统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系统不是一个闭合的生产系统,也就是说整个的生产过程并不是完全的人工控制,而是要在依托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的开放的生产系统,常见的有池塘或者是稻田,传统的鱼菜共生系统的形式则主要包括桑基鱼塘,稻田养鱼以及其它形式。当前,尚没有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能够实现生产系统内部小环境的生态良性循环,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水产品和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又能把水质污染程度降至最低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通过将鱼池中的出水用于浇灌蔬菜种植系统,浇灌后的水通过紫外杀菌、温度控制以及两级生物过滤后,通过泵仓再返回到鱼池,实现绿色循环可持续利用。
本实用新型包含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鱼池、浇灌系统、蔬菜种植系统、废水收集系统、生物净化系统和水泵,所述鱼池分别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与进水管和出水管一端相连,所述出水管另一端与浇灌系统相连,所述浇灌系统用于将来自鱼池的出水浇灌到蔬菜种植系统,所述废水收集系统,用于收集从蔬菜种植系统中的废水,所述废水收集系统与生物净化系统的入口相连,所述生物净化系统的出口与鱼池的进水管另一端相连,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循环系统的管路上,用于泵送循环水。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中,所述鱼池直径为6m或3m。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中,还包括过滤系统,所述过滤系统位于所述鱼池出水口与浇灌系统之间,用于对鱼池出水进行过滤后再进行浇灌。通过所述过滤系统对鱼池中的出水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的固体(鱼粪)用于果蔬种植区施肥,液体用来浇灌蔬菜种植系统。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中,所述蔬菜种植系统包括蔬菜浮板无土种植区和/或蔬菜基质无土种植区。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中,所述蔬菜浮板无土种植区浮板尺寸为500 mm *2000 mm *50 mm,栽培孔直径30mm,间距200 mm。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中,还包括紫外杀菌单元,用于对废水收集系统收集到的废水进行紫外杀菌消毒。进一步的,所述紫外杀菌单元具体为:UV汞齐灯GS320W(无臭氧型),长度1650㎜,功率320w,电流2.1A,单只水处理量35立方米/小时,水体照射时间>40s,系统使用该型号汞齐灯6支,系统运行期间不间断照射。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中,还包括温控和水质调节单元,用于对鱼池水温进行调控,苗种孵化期间水温恒定24度,标苗阶段25度,养成阶段大于19度。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中,所述生物净化系统包括一级生物过滤单元和二级生物过滤单元,所述一级生物过滤单元具体为陶粒生物固定过滤床,所述二级生物过滤单元包括流化生物床和微滤机。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中,所述所述蔬菜种植系统包括蔬菜基质无土种植区,所述蔬菜基质同时作为陶粒生物固定过滤床。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中,还包括温控和水质调节单元,所述温控和水质调节单元集成设置于所述二级生物过滤单元中。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中,所述陶粒生物固定过滤床的尺寸为1500*4000*400mm,陶粒填充粒径20mm,填充率90%,比表面积5.7平方米/g。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中,所述流化生物床尺寸为16100 mm *2600 mm *3000mm,填料为K5填料,直径25mm,比表面积800平米/立方米,填充率为45%。
使用时,将所述鱼池中的出水用于浇灌蔬菜种植系统,浇灌后的水通过废水收集系统收集并经生物净化系统进化后通过水泵返回到鱼池,实现绿色循环可持续利用。
作为可选方式,将浇灌后的水通过紫外杀菌、温度控制以及两级生物过滤后,再通过水泵返回到鱼池。
作为可选方式,根据不同养殖阶段控制所述鱼池的水温,苗种孵化期间水温恒定24度,标苗阶段恒定25度,养成阶段大于19度。
作为可选方式,控制所述鱼池每小时最大换水1次,根据养殖池大小不同控制循环量,大池循环量为11-34立方米/小时,小池换水量为3-10立方米/小时。
作为可选方式,控制所述微滤机排水量为每小时0.2-0.25立方米,每天最大换水量为4.8-5立方米,在系统养殖水体总量的3%以内。
作为可选方式,在所述生物净化系统中通过食用级化学药品调节水体pH值,采用锰砂过滤去除金属铁离子,采用EDTA络合沉淀去除其他重金属离子,通过常规空气曝气或液氧补充调节水体溶解氧量,通过控制流化生物床和微滤机参数来调控水体化学需氧量。
作为可选方式,在所述生物净化系统中通过日常补菌,并监测菌膜厚度和迭代状态,监测流化生物床氨氮去除效率等手段,保证池内填料合理挂膜,配合水质调控,使流化生物床硝化细菌始终处于活跃工作状态。系统水体有害菌通过UV汞齐杀菌灯进行不间断照射,同时补充有益菌群,使有益菌群处于优势状态。
作为可选方式,控制所述生物净化系统处理后的水质到达PH:7.5-8.3,溶氧:6.5-9mg/L,总硬度:240,氨氮(总氮计):小于1.5mg/L,亚硝酸盐:小于0.8mg/L。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通过将鱼池中的出水用于浇灌蔬菜种植系统,浇灌后的水通过紫外杀菌、温度控制以及两级生物过滤后,通过泵仓再返回到鱼池,实现绿色循环可持续利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参数的精确控制,将系统溶氧、pH、氨氮控制在鱼菜共生系统水质耐受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鱼产品和有机蔬菜产量,达到生态型可复制性的循环农业工业化效果。
3.本实用新型所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不使用化肥、农药,充分保证蔬菜安全有机,同时兼顾高效和高密度的水产养殖,水产养殖密度能达到50-100公斤/立方米,是传统养殖的20-30倍,占地面积小,水体封闭循环水资源需求极低,是传统养殖用水量的1%。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中鱼池中层水位水质监测的pH值变化曲线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中鱼池中层水位水质监测的溶氧变化曲线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中鱼池中层水位水质监测的氨氮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再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当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做的任何修改,以及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等同替换或者改进,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包括鱼池、浇灌系统、蔬菜种植系统、废水收集系统、生物净化系统和水泵,所述鱼池分别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与进水管和出水管一端相连,所述出水管另一端与浇灌系统相连,所述浇灌系统用于将来自鱼池的出水浇灌到蔬菜种植系统,所述废水收集系统,用于收集从蔬菜种植系统中的废水,所述废水收集系统与生物净化系统的入口相连,所述生物净化系统的出口与鱼池的进水管另一端相连,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循环系统的管路上,用于泵送循环水。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中,所述鱼池直径为6m或3m。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中,还包括过滤系统,所述过滤系统位于所述鱼池出水口与浇灌系统之间,用于对鱼池出水进行过滤后再进行浇灌。通过所述过滤系统对鱼池中的出水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的固体(鱼粪)用于果蔬种植区施肥,液体用来浇灌蔬菜种植系统。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中,所述蔬菜种植系统包括蔬菜浮板无土种植区和/或蔬菜基质无土种植区。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中,所述蔬菜浮板无土种植区浮板尺寸为500 mm *2000 mm *50 mm,栽培孔直径30mm,间距200 mm。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中,还包括紫外杀菌单元,用于对废水收集系统收集到的废水进行紫外杀菌消毒。进一步的,所述紫外杀菌单元具体为:UV汞齐灯GS320W(无臭氧型),长度1650㎜,功率320w,电流2.1A,单只水处理量35立方米/小时,水体照射时间>40s,系统使用该型号汞齐灯6支,系统运行期间不间断照射。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中,还包括温控和水质调节单元,用于对鱼池水温进行调控,苗种孵化期间水温恒定24度,标苗阶段25度,养成阶段大于19度。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中,所述生物净化系统包括一级生物过滤单元和二级生物过滤单元,所述一级生物过滤单元具体为陶粒生物固定过滤床,所述二级生物过滤单元包括流化生物床和微滤机。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中,所述蔬菜种植系统包括蔬菜基质无土种植区,所述蔬菜基质同时作为陶粒生物固定过滤床。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中,还包括温控和水质调节单元,所述温控和水质调节单元集成设置于所述二级生物过滤单元中。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中,所述陶粒生物固定过滤床的尺寸为1500*4000*400mm,陶粒填充粒径20mm,填充率90%,比表面积5.7平方米/g。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中,所述流化生物床尺寸为16100 mm *2600 mm *3000mm,填料为K5填料,直径25mm,比表面积800平米/立方米,填充率为45%。
使用时,将所述鱼池中的出水用于浇灌蔬菜种植系统,浇灌后的水通过废水收集系统收集并经生物净化系统进化后通过水泵返回到鱼池,实现绿色循环可持续利用。
作为可选方式,将浇灌后的水通过紫外杀菌、温度控制以及两级生物过滤后,再通过水泵返回到鱼池。
作为可选方式,根据不同养殖阶段控制所述鱼池的水温,苗种孵化期间水温恒定24度,标苗阶段恒定25度,养成阶段大于19度。
作为可选方式,控制所述鱼池每小时最大换水1次,根据养殖池大小不同控制循环量,大池循环量为11-34立方米/小时,小池换水量为3-10立方米/小时。
作为可选方式,控制所述微滤机排水量为每小时0.2-0.25立方米,每天最大换水量为4.8-5立方米,在系统养殖水体总量的3%以内。
作为可选方式,在所述生物净化系统中通过食用级化学药品调节水体pH值,采用锰砂过滤去除金属铁离子,采用EDTA络合沉淀去除其他重金属离子,通过常规空气曝气或液氧补充调节水体溶解氧量,通过控制流化生物床和微滤机参数来调控水体化学需氧量。
作为可选方式,在所述生物净化系统中通过日常补菌,并监测菌膜厚度和迭代状态,监测流化生物床氨氮去除效率等手段,保证池内填料合理挂膜,配合水质调控,使流化生物床硝化细菌始终处于活跃工作状态。系统水体有害菌通过UV汞齐杀菌灯进行不间断照射,同时补充有益菌群,使有益菌群处于优势状态。
作为可选方式,控制所述生物净化系统处理后的水质到达PH:7.5-8.3,溶氧:6.5-9mg/L,总硬度:240,氨氮(总氮计):小于1.5mg/L,亚硝酸盐:小于0.8mg/L。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包括鱼池、过滤系统、浇灌系统、蔬菜种植系统、废水收集系统、紫外杀菌单元、生物净化系统和水泵,所述鱼池分别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与进水管和出水管一端相连,所述出水管另一端与浇灌系统相连,所述浇灌系统用于将来自鱼池的出水浇灌到蔬菜种植系统,所述废水收集系统,用于收集从蔬菜种植系统中的废水,所述废水收集系统与生物净化系统的入口相连,所述生物净化系统的出口与鱼池的进水管另一端相连,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循环系统的管路上,用于泵送循环水,所述鱼池包括3个直径为6m的大池和3个直径为3m的小池,各池之间的进出水管道并联设置,所述蔬菜种植系统包括蔬菜浮板无土种植区和蔬菜基质无土种植区,所述蔬菜浮板无土种植区浮板尺寸为500 mm *2000 mm *50 mm,栽培孔直径30mm,间距200 mm,所述过滤系统位于所述鱼池出水口与浇灌系统之间,用于对鱼池出水进行过滤后再进行浇灌,通过所述过滤系统对鱼池中的出水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的固体(鱼粪)用于果蔬种植区施肥,液体部分分别用来浇灌蔬菜浮板无土种植区和蔬菜基质无土种植区,所述紫外杀菌单元,用于对废水收集系统收集到的废水进行紫外杀菌消毒,包括UV汞齐灯GS320W(无臭氧型),长度1650㎜,功率320w,电流2.1A,单只水处理量35立方米/小时,水体照射时间>40s,系统使用该型号汞齐灯6支,系统运行期间不间断照射,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还包括温控和水质调节单元,用于对鱼池水温进行调控,苗种孵化期间水温恒定24度,标苗阶段25度,养成阶段大于19度,所述生物净化系统包括一级生物过滤单元和二级生物过滤单元,所述一级生物过滤单元具体为陶粒生物固定过滤床,所述陶粒生物固定过滤床的尺寸为1500*4000*400mm,陶粒填充粒径20mm,填充率90%,比表面积5.7平方米/g,所述二级生物过滤单元包括流化生物床和微滤机,所述流化生物床尺寸为16100 mm *2600 mm *3000mm,填料为K5填料,直径25mm,比表面积800平米/立方米,填充率为45%。
选择加州鲈鱼作为实验对象,小池用于苗种孵化和标苗养殖,大池用于养成阶段,
实验阶段:2020年2月-2020年11月;
投苗数量:22000尾,100尾/斤;
产鱼情况:商品成鱼20400尾,20600斤;
养殖水体:200立方米。
使用时,将所述鱼池中的出水用于浇灌蔬菜种植系统,浇灌后的水通过废水收集系统收集并经紫外杀菌、温度控制以及两级生物过滤后,在通过泵仓返回到鱼池,实现绿色循环可持续利用。控制所述鱼池每小时最大换水1次,根据养殖池大小不同控制循环量,大池循环量为11-34立方米/小时,小池换水量为3-10立方米/小时,控制所述微滤机排水量为每小时0.2-0.25立方米,每天最大换水量为4.8-5立方米,在系统养殖水体总量的3%以内,在所述生物净化系统中通过食用级化学药品调节水体pH值,采用锰砂过滤去除金属铁离子,采用EDTA络合沉淀去除其他重金属离子,通过常规空气曝气或液氧补充调节水体溶解氧量,通过控制流化生物床和微滤机参数来调控水体化学需氧量,在所述生物净化系统中通过日常补菌,并监测菌膜厚度和迭代状态,监测流化生物床氨氮去除效率等手段,保证池内填料合理挂膜,配合水质调控,使流化生物床硝化细菌始终处于活跃工作状态。系统水体有害菌通过UV汞齐杀菌灯进行不间断照射,同时补充有益菌群,使有益菌群处于优势状态,控制所述生物净化系统处理后的水质到达PH:7.5-8.3,溶氧:6.5-9mg/L,总硬度:240,氨氮(总氮计):小于1.5mg/L,亚硝酸盐:小于0.8mg/L。
所述陶粒生物固定过滤床采用自然挂膜方式,通过检测过滤前后的水质,结果显示:经过一级生物过滤单元处理,氨氮去除率为43%-55%(进水平均氨氮0.9±0.1mg/L,出水平均氨氮为0.5±0.1mg/L)。
流化生物床采用自然挂膜方式,配置一台罗茨风机(5Kw)用于增氧、曝气。通过检测过滤前后的水质,结果显示:经过二级生物过滤单元处理,氨氮去除率为76%-83%(进水平均氨氮0.5±0.1mg/L,出水平均氨0.2mg/L)
按照上述共生循环系统参数调控后,每天上午 9:00、下午5:30、下午6:30 三个时间段对系统溶氧、pH、氨氮等指标进行监测,监测周期为三个月水样取自每个鱼池中层水位。水质监测记录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水质监测记录表
Figure 562002DEST_PATH_IMAGE001
Figure 3216DEST_PATH_IMAGE002
Figure 270118DEST_PATH_IMAGE003
根据水质监测记录数据,绘制PH值、溶氧、氨氮变化曲线,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本循环共生系统溶氧、pH、氨氮控制在鱼菜共生系统水质耐受范围,由此说明上述共生循环系统参数调控具有可操作性。
实验结果:
养殖密度(公斤/立方米)³=养殖出产量/养殖池池水体积=51.5公斤/立方米,鱼苗=成鱼数量/幼苗数量=成活率93%,说明加州鲈成鱼养殖在鱼菜共生系统中,全程无不良反应,养殖用水指标稳定且可控,养殖密度能够达到51.5公斤/立方米,成活率93%。
本系统养殖用水量包括养殖载水和微滤机反冲洗用水。系统养殖池水体200立方米,生物池100立方米,微滤机用水量为:0.2立方米*24小时*30天*8个月=1152立方米。
系统用水量:1450立方米;
系统产出成鱼:10300公斤;
单产用水量=养殖用水量/系统产出 =0.14立方米/公斤。
传统养殖加州鲈一般用水量为15立方米/公斤左右,本系统单产用水量为0.14立方米/公斤,是传统养殖用水量的0.9%,能够有效节约用水。
浮板无土栽培:在封闭循环水鱼菜共生系统中进行蔬菜水栽培及净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废水提供的营养源能充分满足水培蔬菜的需要,蔬菜生长状况良好,经45d水培可收获一茬生菜,生菜平均单株湿重为350g ,株高为 25~35cm,最长须根长为 60~75cm ;草莓植入后 15d 开始开花,挂果率较高。水栽培蔬菜对养殖水体具有一定的净化功能,植物能很好地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无机营养盐,对进一步净化系统中的养殖用水有积极意义。
陶粒无土栽培:陶粒作为一种无机基质,能漂浮在水上,通气性好,从底部供给营养液来培育植物。辣椒温室栽培能对辣椒进行更好的管理,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但因连作重茬等因素,会对辣椒产量和品质产生一定影响,而采用无土栽培,虽然成本较高,但应用的效果更好,能保证出厂的辣椒有很高的品质,更利于售出。对于番茄的无土栽培模式中最佳的就是基质栽培形式,可以提高番茄产量。
实施例3
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与实施例2所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的区别仅在于:通过所述过滤系统对鱼池中的出水进行固液分离后,液体部分先用来浇灌蔬菜浮板无土种植区,然后用于浇灌蔬菜基质无土种植区,所述蔬菜基质同时作为陶粒生物固定过滤床,所述生物净化系统中不再额外设置一级生物过滤单元。
实验结果显示,本实施例所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与实施例2所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具有相当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4
实施例2所述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中,通过在进出水管道上设置阀门,使系统仅保留一个大池和蔬菜浮板无土种植区。实验结果显示,本实施例所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与实施例2所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具有相当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5
实施例2所述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中,通过在进出水管道上设置阀门,使系统仅保留一个小池池和蔬菜基质无土种植区,蔬菜基质同时作为陶粒生物固定过滤床,水流不再经过一级生物过滤单元过滤。实验结果显示,本实施例所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与实施例2所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具有相当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应用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变更,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鱼池、浇灌系统、蔬菜种植系统、废水收集系统、生物净化系统和水泵,所述鱼池分别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与进水管和出水管一端相连,所述出水管另一端与浇灌系统相连,所述浇灌系统用于将来自鱼池的出水浇灌到蔬菜种植系统,所述废水收集系统,用于收集从蔬菜种植系统中的废水,所述废水收集系统与生物净化系统的入口相连,所述生物净化系统的出口与鱼池的进水管另一端相连,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循环系统的管路上,用于泵送循环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系统,所述过滤系统位于所述鱼池出水口与浇灌系统之间,用于对鱼池出水进行过滤后再进行浇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蔬菜种植系统包括蔬菜浮板无土种植区和/或蔬菜基质无土种植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紫外杀菌单元,用于对废水收集系统收集到的废水进行紫外杀菌消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控和水质调节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净化系统包括一级生物过滤单元和二级生物过滤单元,所述一级生物过滤单元具体为陶粒生物固定过滤床,所述二级生物过滤单元包括流化生物床和微滤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蔬菜种植系统包括蔬菜基质无土种植区,所述蔬菜基质同时作为陶粒生物固定过滤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控和水质调节单元,所述温控和水质调节单元集成设置于所述二级生物过滤单元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生物固定过滤床的尺寸为1500*4000*400mm,陶粒填充粒径20mm,填充率90%,比表面积5.7平方米/g。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生物床尺寸为16100*2600*3000mm,填料为K5填料,直径25mm,比表面积800平米/立方米,填充率为45%。
CN202221976027.0U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 Active CN2185273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6027.0U CN218527304U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6027.0U CN218527304U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27304U true CN218527304U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69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76027.0U Active CN218527304U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273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41202U (zh) 一种耐海水蔬菜与水产动物的立体共养装置
KR102239383B1 (ko) 바이오플락 기반의 아쿠아포닉스 인삼 재배 시스템
CN104872029B (zh) 通过调控高产养殖池塘水质的水产生态养殖方法
CN108439711A (zh) 一种工厂化海水养殖废水一体化处理净化系统及方法
CN107047429A (zh) 超高密度工业化池塘生态养殖系统及其调控方法
CN106035190B (zh) 一种海水工厂化循环水系统的双通道水处理方法
CN104430125B (zh) 一种高效水产养殖系统和方法
CN101331860A (zh) 一种养殖黄鳝的方法和装置
CN110122399B (zh) 一种大刺鳅简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及方法
JP2017148007A (ja) 魚類種苗の育成システム
CN101766133A (zh) 一种罗非鱼工厂化的人工育苗方法
CN108739343A (zh) 一种鱼菜共赢的工厂化养鱼尾液循环利用方法
CN208144215U (zh) 一种鱼植共生的综合套养循环养殖模式
CN216452710U (zh) 一种锦鲤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05123567B (zh) 一种小丑鱼的室内养殖方法
CN208590369U (zh) 一种鱼菜共赢的工厂化养鱼尾液循环利用系统
CN218527304U (zh) 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
CN116098109A (zh) 一种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
KR20210092353A (ko) 에너지제로 생태순환형 농수축산 통합생산시스템
CN100497200C (zh) 鲢鱼、草鱼、刚毛藻和透明溞协同控藻的方法
CN100522839C (zh) 鲢鱼、鳙鱼、草鱼、刚毛藻和透明溞协同控藻的方法
CN213127647U (zh) 一种光量子氢磁芽球玉兰菜鱼共生系统
CN115349480A (zh) 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及其使用和控制方法
CN211558496U (zh) 一种高密度养鱼系统
CN107853218A (zh) 一种淡水鱼养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