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22983U - 避震座管 - Google Patents

避震座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22983U
CN218522983U CN202222825357.6U CN202222825357U CN218522983U CN 218522983 U CN218522983 U CN 218522983U CN 202222825357 U CN202222825357 U CN 202222825357U CN 218522983 U CN218522983 U CN 2185229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tube
fixing part
sleeve
inn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2535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学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L Corp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L Corp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L Corp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L Corp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2535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229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229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229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震座管,其至少包含有一座管、一穿设于该座管的内管、一设于座管内且连接于内管的升降组件,以及一缓冲组件,其中缓冲组件具有一第一套座、一第二套座,以及一缓冲体,第一套座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以及一第一环部,第一固定部可选择地设于座管或内管,而第一环部为一体式结构体可供套设于缓冲体的顶端,第二套座具有一第二固定部以及一第二环部,第二固定部可供固定于升降组件,而第二环部为一体式结构体可供套设于缓冲体的底端,让缓冲体固定第一、第二套座之间;由此,本创作之避震座管不仅提供良好避震效果,同时可以达到零件更换方便及维持良好气密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避震座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震座管,主要应用于自行车、摩托车等避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自行车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其以人力的踩踏为其动力来源,无需使用电力或汽油,极具环保概念,非常适合作为一般交通工具或是休闲运动装置来使用。
以目前路况环境,很少有完全平坦之路面,当使用者在骑乘自行车,遇到崎岖凹凸不平之道路,或于登山行驶于石头路、有落差地势等路面时,自行车将会因为地面的不平稳而产生震动,为解决此问题,一般自行车大多会装设有避震装置来吸收震动力,让使用者在骑乘时能感到较为舒适。
避震装置大多会装设在自行车的把手、前叉、后叉及座垫下方的座管,而就目前避震座管来说,其包含有一内管、一外管及一缓冲单元;内管顶端底座垫;外管套设内管,且外管底端连接车体;缓冲单元穿设外管,且两端分别抵靠内管及外管,通过提供内管缓冲力;但是在目前所常见的结构配置上主要是利用气压或液压结构来作为缓冲单元,如此除了会增加结构的复杂度之外,同时也会有难以维修的问题,因此,前述现有技术的实用性并不理想而有进一步改良之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震座管,尤其是提供一种具良好缓冲及避震效果,让使用者在骑乘自行车时可更为舒适,且结构简单及方便维修之避震座管,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震座管,其至少包含有一座管、一内管、一升降组件及一缓冲组件;该座管,为一中空管体;该内管,具有一管件以及位于该管件顶端的接头,该管件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座管顶端;该升降组件,设于该座管内且连接于该内管;该缓冲组件,具有一第一套座、一第二套座以及一缓冲体,该第一套座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以及一第一环部,该第一固定部可选择地设于该座管的底端或该内管的顶端,而该第一环部设为一体式结构体,可供套设于该缓冲体的顶端,该第二套座具有一第二固定部以及一第二环部,该第二固定部可供固定于该升降组件,而该第二环部设为一体式结构体,可供套设于该缓冲体的底端,让该缓冲体固定该第一、第二套座之间。
优选的,该第一环部的内侧面具有一第一嵌槽,该第二环部的内侧面具有一第二嵌槽,该缓冲体的顶端具有一第一嵌部,该第一嵌部卡接于该第一嵌槽之间,该缓冲体的底端具有一第二嵌部,该第二嵌部卡接于该第二嵌槽之间。
优选的,该第一、第二环部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剖槽。
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避震座管,至少包含:一座管、一内管、一升降组件及一缓冲组件;该座管,为一中空管体;该内管,具有一管件以及位于该管件顶端的接头,该管件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座管顶端;该升降组件,设于该座管内且连接于该内管;该缓冲组件,具有一第一套座、一第二套座以及一缓冲体,该第一套座具有一第一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可选择地设于该座管的底端或该内管的顶端,该第二套座具有一第二固定部,该第二固定部可供固定于该升降组件,该第一、第二套座以射出方式与该缓冲体共同成形,且该第一、第二固定部分别外露于该缓冲体相对的两侧。
优选的,该第一套座进一步具有一第一嵌固部,该第一嵌固部由该第一固定部朝该缓冲体内部延伸,且该第一嵌固部具有复数个朝不同方向延伸的接触面,可防止该第一套座脱离该缓冲体;该第二套座进一步具有一第二嵌固部,该第二嵌固部由该第二固定部朝该缓冲体内部延伸,且该第二嵌固部具有复数个朝不同方向延伸的接触面,可防止该第二套座脱离该缓冲体。
优选的,该管件具有一第一螺孔,该第一固定部则设置为螺杆结构体,可供螺设于该第一螺孔内,该升降组件具有一第二螺孔,该第二固定部则设置为螺杆结构体,可供螺设于该第二螺孔内。
优选的,该管件具有一第一螺孔,该第一固定部设置为杆状结构体,且该第一固定部具有朝该第一、第二套座的联机方向延伸的长槽孔,另有至少一固定杆可选择地穿设于该座管的底端或该内管的顶端,并伸入该长槽孔以固定该第一套座,而该第一固定部上方进一步设有一螺杆可供螺设于该第一螺孔内,该升降组件具有一第二螺孔,第二固定部则设置为螺杆结构体,可供螺设于该第二螺孔内。
优选的,该座管的底端或该内管的顶端具有至少一第三螺孔,而该固定杆则设置为螺杆结构体,可供螺设于该第三螺孔内。
优选的,该升降组件具有一阀座与一阀杆,该阀座的顶端固定于该内管的底端,该阀座的底端位于该座管内,该阀杆的顶端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阀座,该阀杆的底端设于该座管的底端,该第一套座设于该内管的顶端,该第二套座设于该阀座的顶端。
优选的,该升降组件具有一阀座与一阀杆,该阀座的底端固定于该内管的底端,该阀座的顶端位于该内管内,该阀杆的底端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阀座,该阀杆的顶端设于该内管的顶端,该第一套座设于该座管的底端,该第二套座设于该阀座的底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透过前述技术手段的展现,通过缓冲组件利用卡合方式将缓冲体与套座组装在一起,套座再分别用螺合方式组装该内管与该升降组件,如此相较于传统所使用的气液压方式,本创作在结构上显得较为简单,组装上也相对容易许多,在维修时也可以更加方便更换损坏的零件,不仅强度较佳增加与缓冲体的结合强度,且结构简单增加组装便利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创作避震座管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创作避震座管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创作避震座管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创作避震座管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5是本创作避震座管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6是本创作避震座管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7是本创作避震座管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8是本创作避震座管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9是本创作避震座管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10是本创作避震座管第五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11是本创作避震座管第五实施例中缓冲组件的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创作之避震座管至少包含:一座管10、一内管20、一升降组件30以及一缓冲组件40。
该座管10为一中空管体,且该座管10的底端固定于一车架(图中未示);该内管20具有一管件21以及位于该管件21顶端的接头22,该管件21的底端自该座管10的顶端穿设于座管10内,并且能相对该座管10上下轴向位移,该管件21具有一第一螺孔23。
该升降组件30具有一阀座31与一阀杆32。在本实施例中,该阀座31的顶端固定于该内管20的底端且具有一第二螺孔33,该阀座31的底端位于该座管10内;该阀杆32的顶端穿设于阀座31内,阀杆32的底端设于该座管10的底端且抵接于一触发杆12。由此,当该阀杆32被该触发杆12向上推顶时,该阀座31内的油路连通状况会被开启,使该内管20能相对该座管10上升或下降,当该阀杆32所受到的推力在解除之后会关闭该阀座31内的油路连通状况,使该内管20完成定位。
该缓冲组件40设于该内管20内,用以提供缓冲避震效果。请同时参阅如图3所示,该缓冲组件40具有一第一套座41、一第二套座42以及一缓冲体43,其中:该第一套座41具有一第一固定部411以及一第一环部412,该第一固定部411设置为螺杆结构体,由此,该第一套座41可以通过该第一固定部411螺设于该内管20的第一螺孔23,而该第一环部412为一体式结构体,该第一环部412的内侧面具有一第一嵌槽413;本创作之实施例中,该第一固定部411与该第一环部412为一体制成的一体式结构体。
该第二套座42具有一第二固定部421以及一第二环部422,该第二固定部421设置为螺杆结构体,由此,该第二套座42可以通过该第二固定部421螺设于该升降组件30的阀座31的第二螺孔33,而该第二环部422为一体式结构体,该第二环部422的内侧面具有一第二嵌槽423;本创作之实施例中,该第二固定部421与该第二环部422为一体制成的一体式结构体。
该缓冲体43的顶端具有一第一嵌部431,该第一嵌部431卡接于第一套座41的该第一嵌槽413之间,该缓冲体43的底端具有一第二嵌部432,该第二嵌部432卡接于第二套座42的该第二嵌槽423之间,让该缓冲体43固定该第一、第二套座41、42之间。再者,该第一、第二环部412、422可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剖槽44,如图所示之实施例中,该剖槽44分别始于该第一、第二环部412、422的自由端,朝第一、第二固定部411、412延伸但不与其接触,再朝两外侧延伸,而形成T字型,利用该剖槽44可破坏该第一、第二环部412、422的应力,有利于让该第一、第二嵌部431、432卡接于该第一、第二嵌槽413、423,缩短组装时间,增加组装便利性。
本创作所提供之缓冲组件40是利用卡合方式将缓冲体43与上、下两个第一、第二套座41、42组装在一起,上、下两个第一、第二套座41、42再分别用螺合方式组装该内管20与该升降组件30,如此相较于传统所使用的气液压方式,本创作在结构上显得较为简单,组装上也相对容易许多,在维修时也可以更加方便更换损坏的零件。且利用本创作中一体式结构体的第一、第二环部412、422不仅强度较佳增加与缓冲体43的结合强度,且结构简单增加组装便利性。
再者,本创作亦可进一步通过不同结构的第一套座41来达到调整缓冲体的缓冲避震效果,如图4和图5所示之第二实施例,该第一固定部411设置为杆状结构体,且该第一固定部411具有朝该第一、第二套座41、42的联机方向延伸的长槽孔45,另有固定杆46穿设于该内管20顶端所预设的穿孔24,并伸入该长槽孔45以固定该第一套座41,而该第一固定部411上方进一步设有一螺杆47可供螺设于该第一螺孔23内,通过调整该螺杆47于该第一螺孔23的上下位置,来挤压或是释放该缓冲体43,以达到调整该缓冲体43的缓冲避震效果;另外,该螺杆47的顶端具有一内六角孔471,骑乘者可以利用一手工具(如螺丝起子)卡住该螺杆47的内六角孔471来转动该螺杆47,使该螺杆47在转动过程中改变与该管件21间的螺接关系,此时该固定杆46亦随之改变于该长槽孔45的上下位置,且利用该螺杆47配置于该第一固定部411上方,可让该螺杆47在转动过程中不至于脱离该第一螺孔23。
另外,如图6和图7所示之第三实施例,该内管20具有至少一第三螺孔25,如图所示之实施例中,该内管20具有二个位置相对的第三螺孔25,另具有二个设置为螺杆结构体的固定杆46,二个固定杆46分别螺设于该第三螺孔25内,同样可将该第一套座41固定于该管件20。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该缓冲组件中的第一、第二套座亦可利用射出方式与该缓冲体共同成形,如8图和图9所示之第四实施例,该第一套座41具有一第一固定部411,该第二套座42具有一第二固定部421,该第一、第二套座41、42以射出方式与该缓冲体43共同成形,且该第一、第二固定部411、421分别外露于该缓冲体43相对的两侧;其中,该第一、第二固定部411、421可分别设置为螺杆结构体,而该第一固定部411可选择地设于该座管10的底端,该第二固定部421可供固定于该升降组件30,让该缓冲体43利用该第一、第二套座41、42分别用螺合方式组装该内管20与该升降组件30固定之间;当然,该第一固定部亦可选择地设于该内管的顶端。
再者,该第一套座41进一步具有一第一嵌固部414,该第一嵌固部414由该第一固定部411朝该缓冲体43内部延伸,且该第一嵌固部414具有复数个朝不同方向延伸的接触面4141,可防止该第一套座41脱离该缓冲体43;同样地,该第二套座42进一步具有一第二嵌固部424,该第二嵌固部424由该第二固定部421朝该缓冲体43内部延伸,且该第二嵌固部424具有复数个朝不同方向延伸的接触面4241,可防止该第二套座42脱离该缓冲体43,如图所示之实施例中,该第一、第二嵌固部414、424可由复数接触面4141、4241形成如T字型,可增加与该缓冲体43的接触面积,以增加该第一、第二套座42、42与该缓冲体43的接合效果。其中,该缓冲体43可设为可挠性具弹性的塑料材质,该第一、第二套座41、42可以为刚性较大的材质例如金属材质,而该缓冲体43例如通过包覆射出成型(overmolding)或埋入射出成型(insert molding)将一塑料(缓冲体43的原料)形成于第一、第二嵌固部414、424上,完全地覆盖第一、第二嵌固部414、424的复数接触面4141、4241,以完成一件式的缓冲组件40,让本创作在结构上更显得较为简单,组装上也相对容易许多,在维修时也可以更加方便更换损坏的零件。
另外,本创作之第四实施例中,亦可进一步通过不同结构的第一套座41来达到调整缓冲体的缓冲避震效果,如图10所示之第五实施例,该第一固定部411设置为杆状结构体,且该第一固定部411具有朝该第一、第二套座41、42的联机方向延伸的长槽孔45,另有固定杆46穿设于该内管20顶端所预设的穿孔24,并伸入该长槽孔45以固定该第一套座41,而该第一固定部411上方进一步设有一螺杆47可供螺设于该第一螺孔23内,通过调整该螺杆47于该第一螺孔23的上下位置,来挤压或是释放该缓冲体43,以达到调整该缓冲体43的缓冲避震效果;另外,该螺杆47的顶端具有一内六角孔471,骑乘者可以利用一手工具(如螺丝起子)卡住该螺杆47的内六角孔471来转动该螺杆47,使该螺杆47在转动过程中改变与该管件21间的螺接关系,此时该固定杆46亦随之改变于该长槽孔45的上下位置,且利用该螺杆47配置于该第一固定部411上方,可让该螺杆47在转动过程中不至于脱离该第一螺孔23。
再者,该第一、第二嵌固部414、424亦可由复数接触面4141、4241形成槽状结构体,如图10和图11所示,该缓冲体43例如通过包覆射出成型(overmolding)或埋入射出成型(insert molding)将一塑料(缓冲体43的原料)形成于第一、第二嵌固部414、424上,完全地覆盖第一、第二嵌固部414、424之复数接触面4141、4241,以完成一件式的缓冲组件40。
在此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的该升降组件30与缓冲组件40亦可以用倒装的方式进行安装。其中,阀座的底端固定于内管的底端,阀座的顶端位于内管内,阀杆的底端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阀座,阀杆的顶端设于接头且抵接于触发杆,第一套座通过第一固定部设于座管的底端,第二套座通过第二固定部螺设于阀座的第二螺孔,缓冲体设于座管内。如此的安装方式也可以达到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Claims (10)

1.一种避震座管,其至少包含有一座管、一内管、一升降组件及一缓冲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座管,为一中空管体;该内管,具有一管件以及位于该管件顶端的接头,该管件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座管顶端;该升降组件,设于该座管内且连接于该内管;该缓冲组件,具有一第一套座、一第二套座以及一缓冲体,该第一套座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以及一第一环部,该第一固定部可选择地设于该座管的底端或该内管的顶端,而该第一环部设为一体式结构体,可供套设于该缓冲体的顶端,该第二套座具有一第二固定部以及一第二环部,该第二固定部可供固定于该升降组件,而该第二环部设为一体式结构体,可供套设于该缓冲体的底端,让该缓冲体固定该第一、第二套座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环部的内侧面具有一第一嵌槽,该第二环部的内侧面具有一第二嵌槽,该缓冲体的顶端具有一第一嵌部,该第一嵌部卡接于该第一嵌槽之间,该缓冲体的底端具有一第二嵌部,该第二嵌部卡接于该第二嵌槽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环部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剖槽。
4.一种避震座管,至少包含:一座管、一内管、一升降组件及一缓冲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座管,为一中空管体;该内管,具有一管件以及位于该管件顶端的接头,该管件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座管顶端;该升降组件,设于该座管内且连接于该内管;该缓冲组件,具有一第一套座、一第二套座以及一缓冲体,该第一套座具有一第一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可选择地设于该座管的底端或该内管的顶端,该第二套座具有一第二固定部,该第二固定部可供固定于该升降组件,该第一、第二套座以射出方式与该缓冲体共同成形,且该第一、第二固定部分别外露于该缓冲体相对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座进一步具有一第一嵌固部,该第一嵌固部由该第一固定部朝该缓冲体内部延伸,且该第一嵌固部具有复数个朝不同方向延伸的接触面,可防止该第一套座脱离该缓冲体;该第二套座进一步具有一第二嵌固部,该第二嵌固部由该第二固定部朝该缓冲体内部延伸,且该第二嵌固部具有复数个朝不同方向延伸的接触面,可防止该第二套座脱离该缓冲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该管件具有一第一螺孔,该第一固定部则设置为螺杆结构体,可供螺设于该第一螺孔内,该升降组件具有一第二螺孔,该第二固定部则设置为螺杆结构体,可供螺设于该第二螺孔内。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该管件具有一第一螺孔,该第一固定部设置为杆状结构体,且该第一固定部具有朝该第一、第二套座的联机方向延伸的长槽孔,另有至少一固定杆可选择地穿设于该座管的底端或该内管的顶端,并伸入该长槽孔以固定该第一套座,而该第一固定部上方进一步设有一螺杆可供螺设于该第一螺孔内,该升降组件具有一第二螺孔,第二固定部则设置为螺杆结构体,可供螺设于该第二螺孔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该座管的底端或该内管的顶端具有至少一第三螺孔,而该固定杆则设置为螺杆结构体,可供螺设于该第三螺孔内。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该升降组件具有一阀座与一阀杆,该阀座的顶端固定于该内管的底端,该阀座的底端位于该座管内,该阀杆的顶端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阀座,该阀杆的底端设于该座管的底端,该第一套座设于该内管的顶端,该第二套座设于该阀座的顶端。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该升降组件具有一阀座与一阀杆,该阀座的底端固定于该内管的底端,该阀座的顶端位于该内管内,该阀杆的底端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阀座,该阀杆的顶端设于该内管的顶端,该第一套座设于该座管的底端,该第二套座设于该阀座的底端。
CN202222825357.6U 2022-10-16 2022-10-16 避震座管 Active CN2185229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25357.6U CN218522983U (zh) 2022-10-16 2022-10-16 避震座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25357.6U CN218522983U (zh) 2022-10-16 2022-10-16 避震座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22983U true CN218522983U (zh) 2023-02-24

Family

ID=85250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25357.6U Active CN218522983U (zh) 2022-10-16 2022-10-16 避震座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229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81750A (en) ATB shock absorber
US6019422A (en) Laterally pivoting bicycle saddle mount with shock absorber
US3459441A (en) Air cushion shock absorber for bicycles,motorcycles and similar vehicles
FR2850078A1 (fr) Selle a amortissement de chocs pour bicyclette
US6953201B1 (en) Cycle handlebar shock and vibration damper
US5881988A (en) Non-rotatable seat assembly
US20010030404A1 (en) Shock absorber for a scooter
US20190002048A1 (en) Height adjustable seat post
US20140116195A1 (en) Bicycle stem with a shock absorber
TW202003307A (zh) 高度可調整之座管
CN218522983U (zh) 避震座管
US5775710A (en) Bicycle saddle
US20080203699A1 (en) Handlebar mount shock absorber structure
TWM472651U (zh) 用於自行車之吸震座桿
CN218431520U (zh) 避震座管改良结构
CN108657351B (zh) 可调式自行车
CN218431521U (zh) 避震座管结构
EP2003047B1 (en) Dual-function bicycle seat post assembly
CN220682524U (zh) 避震座管之改良结构
TWM639635U (zh) 避震座管
US20080315552A1 (en) Dual-function bicycle seat post assembly
CN213974325U (zh) 一种车把快速拆装结构
US6916033B2 (en) Front fork unit with a shock absorber and a resistance-providing member for a bicycle
TWM636793U (zh) 避震座管改良
CN220786027U (zh) 吸震立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