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22890U - 一种底面模拟能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底面模拟能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522890U CN218522890U CN202221751467.6U CN202221751467U CN218522890U CN 218522890 U CN218522890 U CN 218522890U CN 202221751467 U CN202221751467 U CN 202221751467U CN 218522890 U CN218522890 U CN 2185228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face
- oil
- cooling
- communicated
- rotat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底面模拟能源,包括:冷却器和变向机构,所述冷却器包括壳体和冷却管,所述壳体内具有冷却腔,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冷却腔接通的第一接口和第一接口,所述冷却管设于所述冷却腔内,且所述冷却管设为“S”型管,所述冷却管的两侧分别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变向机构设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用于改变液压油在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的流动方向。本实用新型通过来回切换油液在冷却器中的流动方向,避免了油液中的杂质堆积在冷却管背离油液流动方向的一侧,提高冷却器的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面模拟能源。
背景技术
底面模拟能源主要功能是提供高压大流量液压油源,液压油在向油箱回油过程中,由于具有一定的温度,因此在向油箱回流时需要对液压油进行冷却降温。
目前采用管式冷却器对液压油进行降温,高温油液通过冷却器的进油端进入冷却器,并通过冷却器的出油端流出,在高温液压油由进油端与出油端流动的过程中通过冷却管对油液进行降温冷却,但是油液的在经过冷却管时,冷却管背向油液流向的一侧会出现油液中的杂质附着的现象,长期会导致杂质堆积冷却管,使冷却管对油液的冷却效果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液压油冷却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灵活性好、冷却效果高的底面模拟能源。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底面模拟能源,包括:冷却器和变向机构,所述冷却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冷却腔,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冷却腔接通的第一接口和第一接口;
冷却管,所述冷却管设于所述冷却腔内,且所述冷却管设为“S”型管,所述冷却管的两侧分别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
所述变向机构设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用于改变液压油在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的流动方向。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变向机构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内具有容置空间;
转动板,所述转动板转动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转动板与所述容置空间的顶部之间区域形成密封的第一腔室,所述转动板与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之间形成密封的第二腔室;
所述集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接通的进油嘴、与所述第二腔室接通的出口嘴,所述机壳上还设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分别位于所述转动板的两侧;
当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时,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当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时,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通过第二管道连通。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变向机构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转动板传动连接,用于驱使所述转动板转动。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容置空间内壁上设有环形限位槽,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均与所述环形限位槽连通,所述环形限位槽的槽底设为第一弧面,所述转动板设为圆盘型结构,且所述转动板的外圆周面设为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二弧面相匹配。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进油嘴连接有进油管道,所述进油管上还安装有缓冲器,用于缓冲所述进油管道出口的液压油的压力。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出油嘴连接有回油管,所述回油管的出口连通油箱。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所述回油管上还设有测温器,用于测量所述回油管内的液压油温。
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高温油液由第一接口流入冷却腔内通过冷却管进行降温冷却,并由第二接口流出,在冷却器工作一端时间后,变向机构使高温油液由第二接口流入,并由第一接口流出,使冷却腔内的油液反向流动,通过来回更改冷却腔内的油液的流动方向,起到对冷却管反向冲洗的作用,避免了油液中杂质堆积在冷却管背离油液流动方向的一侧,提高了冷却器的冷却效果。
(2)本实用新型进油管上安装有缓冲器,用于缓冲进油管道出口的液压油的压力,降低进入冷却器的高温油液的流动速度,提高油液在冷却器内的冷却时长。
(3)本实用新型回油管设有测温器,通过测温架测出冷却器出口油温,如油温过高,一方面可通过变向结构以使冷却器内油液的反向流动达到对冷却管外壁上杂质的冲洗效果,提高冷却器的冷却效果,另一方面可调节冷却液进口的冷却液流速,提高对油液的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底面模拟能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底面模拟能源的变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底面模拟能源的变向机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底面模拟能源的机壳的剖视图;
附图中:1、油箱;2、冷却器;3、变向机构;4、缓冲器;5、测温器; 6、进油管;8、第一管道;9、第二管道;10、回油管;21、第二接口;22、第一接口;23、冷却液进口;24、冷却液出口;25、冷却管;31、机壳;32、进油嘴;33、出油嘴;34、第三接口;35、第四接口;36、驱动件;37、转动板;38、容置空间;381、第一腔室;382、第二腔室;383、环形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底面模拟能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底面模拟能源的变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底面模拟能源的变向机构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底面模拟能源的机壳的剖视图,如图1-4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底面模拟能源,包括:冷却器2和变向机构3,冷却器2包括壳体和冷却管25,壳体内具有冷却腔,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冷却腔接通的第一接口22和第一接口22,冷却管25设于冷却腔内,且冷却管25设为“S”型管,冷却管25的两侧分别设有冷却液进口23和冷却液出口24,变向机构3设于第一接口22和第二接口21 之间,用于改变液压油在第一接口22与第二接口21之间的流动方向。
高温油液由第一接口22流入冷却腔内通过冷却管25进行降温冷却,并由第二接口21流出,在冷却器2工作一端时间后,变向机构3使高温油液由第二接口21流入,并由第一接口22流出,使冷却腔内的油液反向流动,通过来回更改冷却腔内的油液的流动方向,起到对冷却管25反向冲洗的作用,避免了油液中杂质堆积在冷却管25背离油液流动方向的一侧,提高了冷却器2的冷却效果。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变向机构3包括:
机壳31,机壳31内具有容置空间38;
转动板37,转动板37转动设于容置空间38内,转动板37与容置空间 38的顶部之间区域形成密封的第一腔室381,转动板37与容置空间38的底部之间形成密封的第二腔室382;
集壳上设有与第一腔室381接通的进油嘴32、与第二腔室382接通的出口嘴,机壳31上还设有第三接口34和第四接口35,第三接口34与第四接口35分别位于转动板37的两侧;
具体的,当第三接口34与第一腔室381连通时,第四接口35与第二腔室382连通,当第三接口34与第二腔室382连通时,第四接口35与第一腔室381连通。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第三接口34与第一接口22通过第一管道8连通,第四接口35与第二接口21通过第二管道9连通。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变向机构3还包括驱动件36,驱动件36与转动板37传动连接,用于驱使转动板37转动。
优选的,驱动件36为伺服电机。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容置空间38内壁上设有环形限位槽 383,第三接口34与第四接口35均与环形限位槽383连通,环形限位槽383 的槽底设为第一弧面,转动板37设为圆盘型结构,且转动板37的外圆周面设为第二弧面,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相匹配。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进油嘴32连接有进油管6道,进油管6上还安装有缓冲器4,用于缓冲进油管6道出口的液压油的压力,降低进入冷却器2的高温油液的流动速度,提高油液在冷却器2内的冷却时长。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出油嘴33连接有回油管10,回油管10的出口连通油箱1。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优化,回油管10上还设有测温器5,用于测量回油管10内的液压油温,通过测温架测出冷却器2出口油温,如油温过高,一方面可通过变向结构以使冷却器2内油液的反向流动达到对冷却管25 外壁上杂质的冲洗效果,提高冷却器2的冷却效果,另一方面可调节冷却液进口23的冷却液流速,提高对油液的降温效果。
本实施例在工作时,高温高压油液通过进油管6流入,并在缓冲器4的减压下通过进油嘴32流入第一腔室381内,并依次通过第三接口34、第一管道8由第一接口22流入冷却腔内,油液在冷却管25的冷却作用下由第二接口21流出,并此次由第二管道9、第四接口35流入第二腔室382内,最后依次由出油嘴33、回油管10流入油箱1,冷却器2运行一段时间后,驱动件36驱动转动板37转动,并使第三接口34与第二腔室382连通,第四接口 35与第一腔室381连通,第一腔室381内的油液依次通过第四接口35、第二管道9、第二接口21流入冷却腔内,经过冷却管25冷却后再依次通过第一接口22、第一管道8、第三接口34流入第二腔室382内,并由出油嘴33流向油箱1,从而达到油液在冷却腔内反向流动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高温油液由第一接口22流入冷却腔内通过冷却管25进行降温冷却,并由第二接口21流出,在冷却器2工作一端时间后,变向机构3 使高温油液由第二接口21流入,并由第一接口22流出,使冷却腔内的油液反向流动,通过来回更改冷却腔内的油液的流动方向,起到对冷却管25反向冲洗的作用,避免了油液中杂质堆积在冷却管25背离油液流动方向的一侧,提高了冷却器2的冷却效果。
本实施例中进油管6道上还安装有缓冲器4,用于缓冲进油管6道出口的液压油的压力,降低进入冷却器2的高温油液的流动速度,提高油液在冷却器2内的冷却时长。
本实施例中回油管10上还设有测温器5,通过测温架测出冷却器2出口油温,如油温过高,一方面可通过变向结构以使冷却器2内油液的反向流动达到对冷却管25外壁上杂质的冲洗效果,提高冷却器2的冷却效果,另一方面可调节冷却液进口23的冷却液流速,提高对油液的降温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底面模拟能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器和变向机构,所述冷却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冷却腔,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冷却腔接通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冷却管,所述冷却管设于所述冷却腔内,且所述冷却管设为“S”型管,所述冷却管的两侧分别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
所述变向机构设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用于改变液压油在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的流动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底面模拟能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向机构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具有容置空间;
转动板,所述转动板转动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转动板与所述容置空间的顶部之间区域形成密封的第一腔室,所述转动板与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之间形成密封的第二腔室;
所述机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接通的进油嘴、与所述第二腔室接通的出油嘴,所述机壳上还设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分别位于所述转动板的两侧;
当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时,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当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时,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底面模拟能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通过第二管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底面模拟能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向机构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转动板传动连接,用于驱使所述转动板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底面模拟能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壁上设有环形限位槽,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均与所述环形限位槽连通,所述环形限位槽的槽底设为第一弧面,所述转动板设为圆盘型结构,且所述转动板的外圆周面设为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二弧面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底面模拟能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嘴连接有进油管道,所述进油管上还安装有缓冲器,用于缓冲所述进油管道出口的液压油的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底面模拟能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嘴连接有回油管,所述回油管的出口连通油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底面模拟能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上还设有测温器,用于测量所述回油管内的液压油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51467.6U CN218522890U (zh) | 2022-07-08 | 2022-07-08 | 一种底面模拟能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51467.6U CN218522890U (zh) | 2022-07-08 | 2022-07-08 | 一种底面模拟能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522890U true CN218522890U (zh) | 2023-02-24 |
Family
ID=85236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751467.6U Active CN218522890U (zh) | 2022-07-08 | 2022-07-08 | 一种底面模拟能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522890U (zh) |
-
2022
- 2022-07-08 CN CN202221751467.6U patent/CN21852289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156691U (zh) | 一种快速螺旋换热器 | |
CN103808466A (zh) | 全工况机械密封检测试验装置 | |
CN218522890U (zh) | 一种底面模拟能源 | |
CN202851527U (zh) | 一种数字式伺服液压马达冷却装置 | |
CN202381799U (zh) | 自动流量检测控制阀 | |
CN203705122U (zh) | 全工况机械密封检测试验装置 | |
CN203516109U (zh) | 带转子冷却结构的罗茨泵 | |
CN207991610U (zh) | 一种新型稠油输送管道引流装置 | |
CN210686473U (zh) | 一种紧凑型液压站系统 | |
CN113340365B (zh) | 一种热式流量计及流量测量方法 | |
CN210119138U (zh) | 一种高速分散机供料小车 | |
CN106841282A (zh) | 气‑液无相变套管换热器性能与能效测试装置 | |
CN209146042U (zh) | 一种具冷却节能压力流量可调节的新型伺服液压站 | |
CN206811142U (zh) | 一种电主轴冷却系统 | |
CN112628054A (zh) | 一种抽水蓄能机组水泵水轮机流量测定方法及系统 | |
CN210426640U (zh) | 一种高灵敏度塑壳表芯一体式水表 | |
CN217331276U (zh) | 一种检测3d打印模具水路流量的简易装置 | |
CN201130811Y (zh) | 调控激光谐振腔内倍频晶体温度的装置 | |
CN216668829U (zh) | 一种模拟发电机转子内部冷却介质流量的试验装置 | |
CN109080096A (zh) | 一种多层复合管生产冷却设备 | |
CN219654995U (zh) | 一种高速制桶用的油路结构 | |
CN113210952B (zh) | 一种焊接用冷源获取系统 | |
CN103511282A (zh) | 带转子冷却结构的罗茨泵 | |
CN213147484U (zh) | 一种双叶轮循环式换热器 | |
CN218270910U (zh) | 一种气体流量计前导流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01112 Floor 1, Building 9, No. 333, Wanfa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Shentuo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100 1st floor, building 9, 333 Wanfa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SHENTUO HYDRAULIC TECHNOLOGY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