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22382U - 一种输电塔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电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22382U
CN218522382U CN202221655773.XU CN202221655773U CN218522382U CN 218522382 U CN218522382 U CN 218522382U CN 202221655773 U CN202221655773 U CN 202221655773U CN 218522382 U CN218522382 U CN 2185223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cross arm
tower
post
arm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5577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维勃
李焱琳
王昊
王梓旭
王鑫龙
王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enma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enma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enma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enma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5577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223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223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223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输电塔,包括:塔头,塔头包括环形塔窗;第一复合横担组件,第一复合横担组件设置于环形塔窗内部,第一复合横担组件的一端连接至塔头,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所在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复合横担组件与塔头连接的位置,自由端用于支撑中相导线。在环形塔窗内部,利用向上设置的复合横担组件对中相导线进行支撑,相较于传统的从上向下挂接导线的连接方式,采用支撑的方式固定中相导线,可以实现更稳定地连接,可以消除风偏闪络,同时还可以在导线上积雪和冰块掉落时更好地承受脱冰跳跃,防止绝缘子损坏;可以有效防止风偏闪络、能承受较大上拔力、塔型结构更稳定,增大杆塔安全裕度。

Description

一种输电塔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输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电塔。
背景技术
使用复合横担技术改造酒杯塔或猫头塔时,为了不破坏原塔塔窗的结构,对中相不能进行改造,导致提升导线对地距离、中相防风偏闪络等技术优势丧失。对于重覆冰区,传统酒杯塔或猫头塔的中相在承受脱冰跳跃的情况时,存在绝缘子失效破坏的潜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输电塔,可以降低塔高,减少塔材,也能够在重覆冰区导线承受脱冰跳跃的情况下,减小绝缘子的损坏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输电塔,包括:塔头,塔头包括环形塔窗;第一复合横担组件,第一复合横担组件设置于环形塔窗内部,第一复合横担组件的一端连接至塔头,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复合横担组件与塔头连接位置的高度,自由端用于支撑中相导线。
进一步的,输电塔还包括若干组第二复合横担组件,第二复合横担组件设置于环形塔窗外侧;每组第二复合横担组件的一端连接至塔头,每组第二复合横担组件中远离塔头的至少部分用于挂接边相导线。
进一步的,每组第二复合横担组件至少包括复合支柱横担,复合支柱横担的一端连接至塔头。
进一步的,每组第二复合横担组件还包括斜拉复合绝缘子,复合支柱横担远离塔头的一端与斜拉复合绝缘子远离塔头的一端相互连接用于挂接边相导线,斜拉复合绝缘子的另一端在复合支柱横担的上方连接至所述塔头。
进一步的,第一复合横担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柱复合绝缘子,自由端设置固定连接件用于支撑中相导线。
进一步的,固定连接件包括连接板、中间板和导线支撑件,连接板和导线支撑件分别设置于中间板的两侧;连接板用于固定连接支柱复合绝缘子;导线支撑件用于卡接中相导线。
进一步的,导线支撑件包括与环形塔窗平行设置的第一板件以及两个分别垂直设置于第一板件两个侧面的第二板件;第一板件的底边与中间板固定连接,第一板件的上边和两个侧边各设有若干个凹槽,凹槽用于卡接中相导线。
进一步的,第一复合横担组件包括两个支柱复合绝缘子,两个支柱复合绝缘子的轴线与输电塔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的,第一复合横担组件包括四个支柱复合绝缘子,四个支柱复合绝缘子之间形成棱锥结构,棱锥结构的中心线与输电塔的中心线重合。
进一步的,各支柱复合绝缘子之间的角度范围为20°-100°。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在环形塔窗内部,利用向上支撑的复合横担组件对中相导线进行支撑,相较于传统的从上向下挂接的挂线方式,采用支撑的方式固定中相导线,可以实现更稳定地连接,可以消除风偏闪络,同时还可以在导线上积雪和冰块掉落时更好地承受脱冰跳跃,防止绝缘子或横担损坏。此外能够使输电塔的中相省略绝缘子串和金具串,有效降低塔高,减少塔材,建设成本低,经济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输电塔100包括:塔头1000和塔身2000,塔头1000设置于塔身2000顶部。其中,塔头1000包括环形塔窗1100、设置在环形塔窗1100顶部的两个支架以及第一复合横担组件1200。具体地,第一复合横担组件1200竖直向上设置于环形塔窗1100内部,第一复合横担组件1200的一端连接至环形塔窗1100,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复合横担组件1200与塔头1000连接位置的高度,即自由端位于第一复合横担组件1200与塔头1000连接位置的上方,第一复合横担组件1200的自由端用于支撑中相导线。
具体地,第一复合横担组件1200包括一个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竖直向上设置,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的一端设置于环形塔窗1100内部的底部,与环形塔窗1100的底部的角钢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用于支撑中相导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柱复合绝缘子也可以设置于环形塔窗的其他位置,第一复合横担组件也可以不竖直向上设置,只需保证第一复合横担组件的自由端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复合横担组件与环形塔窗连接位置的水平高度且稳固支撑中相导线即可,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为了对中相导线进行支撑,第一复合横担组件1200的自由端上设置有固定连接件1220,固定连接件122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的远离环形塔窗1100的端部,另一端用于卡接中相导线。具体地,固定连接件1220包括连接板(图2未示)、中间板1222和导线支撑件1223,连接板和导线支撑件1223分别设置于中间板1222的两侧;连接板用于固定连接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导线支撑件1223用于卡接中相导线。
为了方便且稳定地支撑中相导线,导线支撑件1223包括与环形塔窗1100平行设置的第一板件12231以及两个分别垂直设置于第一板件12231两个侧面的第二板件12232,第二板件12232的设置可以大大增强第一板件12231在中相导线延伸方向(即垂直于第一板件12331的方向)上的支撑力。第一板件12231的底边与中间板1222固定连接,第一板件12231的顶边设有两个凹槽,两个侧边各设有一个凹槽,凹槽用于卡接中相导线。第一板件12231上共设四个凹槽,可以卡接四分裂导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线支撑件上的凹槽数量可以设置为若干个,比如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凹槽所在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进一步的,输电塔100还包括两组第二复合横担组件1300,第二复合横担组件1300设置于环形塔窗1100外侧;两组第二复合横担组件1300对称设置于环形塔窗1100两侧。第二复合横担组件1300的一端连接至塔头1000,第二复合横担组件1300中远离塔头1000的至少部分用于挂接边相导线。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复合横担组件1300中远离塔头1000的端部用于挂接边相导线。
每组第二复合横担组件1300至少包括复合支柱横担1310。具体地,每组第二复合横担组件1300包括两个复合支柱横担1310,两个复合支柱横担1310的一端分别连接至塔头1000的同一水平高度位置,另一端相互连接用于挂接边相导线,两个复合支柱横担1310之间形成水平的V字型结构。
为了加强第二复合横担组件1300的结构稳定性,每组第二复合横担组件1300还包括两个斜拉复合绝缘子1320,两个斜拉复合绝缘子1320远离塔头1000的一端与复合支柱横担1310远离塔头1000的一端相互连接用于挂接边相导线;两个斜拉复合绝缘子1320的另一端分别在两个复合支柱横担1310的上方连接至环形塔窗1100的外侧。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复合横担组件可以设置若干组,比如三组、四组或者更多组;此外,第二复合横担组件也可以只包括复合支柱横担,或者只包括一个复合支柱横担和一个斜拉复合绝缘子,在此不对第二复合横担组件的数量、具体组成和结构作限制,以满足实际需求为准。
为了满足导线对地距离,将第一复合横担组件1200支撑中相导线的位置与第二复合横担组件1300挂接边相导线位置的高度保持一致,以使得第一复合横担组件1200支撑的中相导线和挂接在第二复合横担组件1300上的边相导线之间不存在高度差,从而充分利用输电塔100的塔高,尽可能节约塔材。
进一步的,如图4-图5所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第一复合横担组件1200的支撑稳定性,第一复合横担组件1200包括两个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两个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之间的角度范围优选为20°-100°。
两个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的一端分别设置于环形塔窗1100的两条边上,另一端通过固定连接件1220相互连接形成自由端,用于支撑中相导线。第一复合横担组件1200的自由端所在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复合横担组件1200与环形塔窗1100连接位置的水平高度,即两个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之间形成倒V字型结构。
考虑到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将第一复合横担组件1200的两个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的轴线与输电塔100的中心线设置于同一平面内,且第一复合横担组件1200的中心线与输电塔100的中心线重合。这种情况下,第一复合横担组件1200的重心与输电塔100的重心位于同一直线上,输电塔100整体结构均匀,不存在偏心问题,有利于加强结构稳定性。
具体地,固定连接件1220包括两块连接板1221、中间板1222和导线支撑件1223,连接板1221和导线支撑件1223分别设置于中间板1222两侧,两块连接板1221对称地固定设置于中间板1222的下方。连接板1221上设有多个连接孔,用于与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固定连接。在固定连接件1220上方设置导线支撑件1223,可以使得固定连接件1220在固定连接两个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的同时用于固定支撑中相导线,简化整体结构,提高结构利用效率。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及功能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一复合横担组件1200包括四个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固定连接件1220包括四个对称设置的连接板。四个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的一端分别通过四个连接板相互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环形塔窗1100固定连接。各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之间的角度范围优选为20°-100°,四个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之间形成棱锥结构,棱锥结构的中心线与输电塔100的中心线重合,以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复合横担组件也可以包括三个、五个或更多个支柱复合绝缘子,各支柱复合绝缘子之间的角度也可以不在上述角度范围内,并且也可以不对称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实施方式中的其他结构及功能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在环形塔窗内部,利用向上支撑的复合横担组件对中相导线进行支撑,相较于传统的从上向下挂接的挂线方式,采用支撑的方式固定中相导线,可以实现更稳定地连接,可以消除风偏闪络,同时还可以在导线上积雪和冰块掉落时更好地承受脱冰跳跃,防止绝缘子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输电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塔头,所述塔头包括环形塔窗;
第一复合横担组件,所述第一复合横担组件设置于所述环形塔窗内部,所述第一复合横担组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塔头,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复合横担组件与所述塔头连接位置的高度,所述自由端用于支撑中相导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组第二复合横担组件,所述第二复合横担组件设置于所述环形塔窗外侧;
每组所述第二复合横担组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塔头,每组所述第二复合横担组件中远离所述塔头的至少部分用于挂接边相导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电塔,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二复合横担组件至少包括复合支柱横担,所述复合支柱横担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塔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电塔,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二复合横担组件还包括斜拉复合绝缘子,所述复合支柱横担远离所述塔头的一端与所述斜拉复合绝缘子远离所述塔头的一端相互连接用于挂接所述边相导线,所述斜拉复合绝缘子的另一端在所述复合支柱横担的上方连接至所述塔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横担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柱复合绝缘子,所述自由端设置固定连接件用于支撑所述中相导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电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件包括连接板、中间板和导线支撑件,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导线支撑件分别设置于所述中间板的两侧,所述连接板用于固定连接所述支柱复合绝缘子,所述导线支撑件用于卡接所述中相导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电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支撑件包括与所述环形塔窗平行设置的第一板件以及两个分别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件两个侧面的第二板件;
所述第一板件的底边与所述中间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件的上边和两个侧边各设有若干个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卡接所述中相导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横担组件包括两个支柱复合绝缘子,两个所述支柱复合绝缘子的轴线与所述输电塔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横担组件包括四个支柱复合绝缘子,四个所述支柱复合绝缘子之间形成棱锥结构,所述棱锥结构的中心线与所述输电塔的中心线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电塔,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柱复合绝缘子之间的角度范围为20°-100°。
CN202221655773.XU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输电塔 Active CN2185223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55773.XU CN218522382U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输电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55773.XU CN218522382U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输电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22382U true CN218522382U (zh) 2023-02-24

Family

ID=85236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55773.XU Active CN218522382U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输电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223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01815U (zh) 一种220kV输电线路新型复合绝缘子横担抢修塔
CN206790401U (zh) 一种光伏组件的水上漂浮装置
CN218522382U (zh) 一种输电塔
CN106400670B (zh) 一种悬索斜拉二次吊杆组合式大跨度桥结构
CN218522381U (zh) 一种输电塔
CN110159051A (zh) 变电构架
CN209353366U (zh) 塔吊基础转换件
CN210508623U (zh) 一种酒杯塔
CN110504562A (zh) 电缆线路接线板
CN210273900U (zh) 一种用于预应力悬索光伏电站的四角锥连接件
CN215406523U (zh) 装配式钢结构房屋框架
US20230089437A1 (en) Substation frame
CN211736046U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桁架檩条
CN216949704U (zh) 一种复合变电构架
CN107620500A (zh) 一种应用于单层钢结构冷却塔的h‑c型装配式节点
CN217388012U (zh) 一种复合变电构架
CN216476621U (zh) 输电塔
CN208478031U (zh) 一种绝缘子及绝缘子固定装置
CN207021637U (zh) 一种分裂导线支撑过渡金具
CN110374389A (zh) 一种转角塔
CN111719756A (zh) 索穹顶结构斜拉索马道
CN106877235B (zh) 特高压耐张绝缘子导线侧端部通用检修工具及操作方法
CN220539364U (zh) 一种输电塔
CN215989643U (zh) 一种复合变电构架
CN212626526U (zh) 一种变电构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