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15235U - 温控衣 - Google Patents

温控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15235U
CN218515235U CN202222062440.2U CN202222062440U CN218515235U CN 218515235 U CN218515235 U CN 218515235U CN 202222062440 U CN202222062440 U CN 202222062440U CN 218515235 U CN218515235 U CN 2185152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refrigerating
garment
hose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6244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建英
高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uoren Bio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uoren Bio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uoren Bio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uoren Bio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6244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152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152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152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温控衣,包括衣服套装和温控装置;衣服套装包括衣服布料和布置在衣服布料表面的第一软管,第一软管用于输送流体;温控装置包括制冷制热器、阀门开关、液体槽、循环泵、入口接头、出口接头和处理器;液体槽分别与阀门开关和入口接头连接,制冷制热器分别与阀门开关和出口接头连接,出口接头和入口接头分别与第一软管的两端连接;液体槽用于装载流体;处理器用于控制循环泵和制冷制热器工作;制冷制热器的制冷端和制热端用于对流体制冷或者加热;阀门开关用于与制冷端连通或者与制热端连通;循环泵用于控制流体在第一软管内循环流动。本申请提供的温控衣通过水循环实现了制冷和制热两种温控方式,提高了温控衣的温控效果。

Description

温控衣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温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温控衣。
背景技术
在环境或人体温度偏低或偏高时,为了避免人体健康受到影响,人们有维持体温在合适范围的需求。当环境较冷较热或人体较为虚弱时,传统服装的散热或保温功能不足以维持体温。
现有的温控衣,功能单一,主要用于实现制冷功能,不能满足保暖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温控衣,实现了温控衣具有加热和制冷两种档位,提高了温控衣的实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温控衣,包括:
衣服套装和温控装置;
所述衣服套装包括衣服布料和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布置在所述衣服布料表面,用于输送流体;
所述温控装置包括:制冷制热器、阀门开关、液体槽、循环泵、入口接头、出口接头和处理器;所述液体槽分别与所述阀门开关和所述入口接头连接,所述制冷制热器分别与所述阀门开关和所述出口接头连接,所述出口接头和所述入口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一软管的两端连接;
所述液体槽,用于装载所述流体;
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循环泵和所述制冷制热器工作;
所述制冷制热器包括制冷端和制热端,用于通过所述制冷端对所述流体制冷或者通过所述制热端对所述流体加热;
所述阀门开关,用于与所述制冷端连通或者与所述制热端连通;
所述循环泵,用于控制所述流体在所述第一软管内循环流动。
可选的,所述制冷制热器为半导体制冷制热器;
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器的所述制冷端和所述制热端均连接有波浪形金属栅。
可选的,所述温控装置还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制冷端一侧,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制热端一侧。
可选的,所述温控衣还包括温度传感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温控衣的温度;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温控衣的温度调整所述制冷制热器的工作功率。
可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设置在所述液体槽中的第一探头和设置在所述衣服套装中的第二探头。
可选的,所述温控装置还包括报警器;
所述报警器,用于在所述第一探头或所述第二探头测量的温度超出预设范围时报警。
可选的,所述循环泵中设有流量传感器;
所述流量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流体的流量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温控衣的温度和所述流量信息,调整所述循环泵的工作功率。
可选的,所述温控装置还包括温度显示调节装置;
所述温度显示调节装置,用于用户设置所述衣服套装的目标温度,并显示所述目标温度。
可选的,所述温度显示调节装置,还用于显示所述衣服套装的实时温度。
可选的,所述温控衣还包括第二软管和第三软管;
所述第二软管可活动密封连接于所述出口接头和所述第一软管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三软管可活动密封连接于所述入口接头和所述第一软管的第二端之间。
本申请提供的温控衣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流体的循环实现对衣服布料的制冷和加热,并通过阀门开关控制液体槽内流出的流体被制冷制热器的制热端加热还是被制冷端制冷,实现了温控衣能够实现加热或制冷两种功能,提高了温控衣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控衣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控衣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衣服套装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衣服套装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软管的第一种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软管的第二种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软管的第三种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制冷制热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制冷制热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软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软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B为图11A中管体311的一种横截面示意图;
图11C为图11A中橡胶塞313的一种横截面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衣服套装; 2-温控装置; 4-电源;
11-衣服布料; 12-第一软管; 13-出口端;
14-入口端;
21-制冷制热器; 22-阀门开关; 23-液体槽;
24-循环泵; 25-出口接头; 26-入口接头;
27-风机; 28-温度传感器; 29-显示调节装置;
211-制冷端; 212-制热端; 213-金属栅;
231-外接入口; 232-外接出口;
251-固定螺丝;
31-第二软管; 32-第三软管;
311-管体; 312-固定螺母; 313-橡胶塞;
314-固定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控衣,用于帮助人体降温或取暖。在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控衣适用于身体虚弱需要借助温控衣调节体温的病人。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控衣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温控衣,包括衣服套装1和温控装置2。
衣服套装1包括衣服布料11和第一软管12,第一软管12布置在衣服布料 11表面,用于输送流体。
温控装置2包括:制冷制热器21、阀门开关22、液体槽23、循环泵24、入口接头26、出口接头25和处理器。液体槽23分别与阀门开关22和入口接头26连接,制冷制热器21分别与阀门开关22和出口接头25连接,出口接头 25和入口接头26分别与第一软管12的两端连接。
液体槽23,用于装载流体。
处理器,用于控制循环泵24和制冷制热器21工作。
制冷制热器21包括制冷端和制热端,用于通过制冷端对流体制冷或通过制热端对流体加热。
阀门开关22,用于与制冷端连通或者与制热端连通。
循环泵24,用于控制流体在第一软管12内循环流动。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控衣的工作流程进行示例性地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控衣处于工作状态时,液体槽23内部储存的流体在循环泵24的作用下离开液体槽23,通过阀门开关22途径制冷制热器21的制冷端或制热端,经过制冷或加热的流体通过出口接头25离开温控装置2进入第一软管12,并在流经衣服布料11的过程对衣服布料11进行制冷或加热,然后,流体从第一软管12流出,通过入口接头26进入温控装置2流回液体槽23,这样就形成了流体在衣服套装1和温控装置2之间的一次循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这样的流体循环反复进行,从而能够实现对衣服布料11制冷或加热并能保持恒温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温控衣,衣服套装1包括衣服布料11和第一软管12,温控装置2实现了流体的循环控制和温度控制,从而实现了对于衣服套装1的温控功能。衣服套装1结构简单,便于用户穿着,提升了用户穿着衣服套装1的舒适性。温控装置2通过阀门开关22来控制循环中的流体被制冷制热器21加热还是制冷,实现了温控衣具有加热和制冷两种档位,提高了温控衣的实用性。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控衣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为了对温控衣进行更具体的描述,下面结合图2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控衣所涉及的具体功能进行说明。
首先对衣服套装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和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衣服套装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不对衣服套装1的款式做出限定,衣服套装1的款式包括但不限于上衣、下衣、坎肩等。示例性的,图3中的(a)、(b)、(c)、(d)、 (e)示出的衣服套装1的款式分别为护膝、上衣、坎肩、下衣和夹克,图4中的(a)、(b)、(c)、(d)、(e)示出的衣服套装1的款式分别为袜子、鞋子、手套、鞋垫和帽子。从图3和图4中可以看出,各种款式的衣服套装1 都由衣服布料11和布置在衣服布料11表面的第一软管12组成。
本申请实施例也不对衣服布料11的材质做出限定,衣服布料11可以为任何适用于被制冷和加热的材质。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衣服布料11可以指服装的布料,也可以是一层用于布置第一软管12的布料,用户可以穿着其它服装时将这层布料作为衬层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也不对第一软管12的材质和形状做出限定。第一软管12由具有柔性和一定耐冷耐热性的材质制成,可选的,第一软管12的材质为硅橡胶、聚氨酯、尼龙。可选的,第一软管12为椭圆形软管,截面外缘呈椭圆形,内缘呈圆形。椭圆形软管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中,第一软管12可能会因为用户的活动而被频繁弯折,因此在第一软管12为椭圆形软管时,温控衣的耐用性更高。
可选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软管12以粘贴的方式布置在衣服布料11的表面。通过粘贴的方式布置第一软管12,使用户能够在不需要温控功能时对第一软管12进行拆卸,提高了温控衣的便利性。
本申请实施例也不对第一软管12布置于衣服布料11表面的具体形状做出限定。可选的,第一软管12与衣服布料11进行粘贴时的形状为S型、顺时针螺旋形或逆时针螺旋型。示例性的,图5至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软管示意图。具体的,图5至图7中展示出了第一软管12通过不同形状布置在衣服布料11表面的主视图和剖视结构图,图5至图7的每张图中的(a)图为主视图,图5至图7的每张图中的(b)图为剖视结构图。在图5中,第一软管 12呈S形布置于衣服布料11表面,图6中第一软管12逆时针螺旋形布置于衣服布料11表面,图7中第一软管12顺时针螺旋形布置于衣服布料11表面。
通过S形或者螺旋形来布置第一软管12,能够扩大第一软管12与衣服布料11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制冷制热的效率和效果。
可选的,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液体槽23包括外接入口231 和外接出口232,在需要使用温控衣时,向通过外接入口231向液体槽23注入流体,在使用完毕后也可以通过外接出口232释放流体。
可选的,液体槽23的外接入口231和外接出口232具有锥形口和封闭帽,在完成流体的注入和释放后可以保证温控装置2的密封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温控衣使用的流体做出限定,本申请实施例所使用的流体为导热性能较佳的液体或气体,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所使用的流体为水。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制冷制热器21包括制冷端和制热端,在需要制冷的情况下,制冷端对温控装置2内的流体制冷,在需要制热的情况下,制热端对温控装置2内的流体加热。
下面结合阀门开关22和制冷制热器21来共同说明制冷档和加热档的实现方式。在制冷制热器21的制冷端和制热端分别设置有密封腔室,密封腔室的入口一端与阀门开关22连接,出口一端为单向阀。以制热的情况为例,阀门开关 22与制热端连通,液体槽23内的流体经过阀门开关22流入制热端一侧的密封腔室,然后只能从单向阀单向流出继续循环,从而流体在循环的过程中不会进入制冷端一侧的密封腔室,因此,温控衣能够单独制冷或单独加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阀门开关22为三通阀,三通阀的第一端连接液体槽23,第二端连接制冷制热器21的制冷端,第三端连接制冷制热器21的制热端。
本申请也不对阀门开关22的控制方式做出限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通过手动调节阀门开关22控制阀门开关22与制冷端还是制热端连通,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处理器控制阀门开关22与制冷端还是制热端连通。
可选的,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制冷制热器21为半导体制冷制热器,半导体制冷制热器21的制冷端211和制热端212均连接有波浪形金属栅 213。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制冷制热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金属栅 213的设置如图8所示。
示例性的,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制冷制热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对波浪形金属栅213的作用进行说明,下面先结合图9对半导体制冷制热器21的结构和原理进行简要说明。
半导体制冷制热器21功能的实现主要来源于其中的热电偶,半导体制冷制热器21包括由多个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串联组成的多个热电偶。其中,n 型半导体中的主要载流子为电子,p型半导体中的主要载流子为空穴。当接通电源4时,电流由N型元件流向P型元件的接头吸收热量,成为制冷端211,电流由P型元件流向N型元件的接头释放热量,成为制热端212。如图9所示,可以看出制冷端211的电流由元件P流向元件N,制热端212的电流由元件N 流向元件P。
下面结合图8对金属栅213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在半导体制冷制热器21两端均连接有波浪形金属栅213,金属栅213具有散热和散冷的功能,在半导体制冷制热器21进行制冷制热的过程中,金属栅213能够及时转移制热端212产生的热量,因此也就提升了半导体制冷制热器21内部的热量转移速度,提高了制冷制热效率。此外,半导体制冷制热器21的制冷端211和制热端212的温差达到一定值后,半导体制冷制热器21内部的热量传递会趋于平衡状态,在半导体制冷制热器21达到不连接金属栅213时的热量平衡的条件后,金属栅213对制冷端211和制热端 212能够产生散冷散热的效果,平衡条件被破坏,使制热端212能够持续制热,制冷端211能够持续制冷,扩大了半导体制冷制热器21在加热物体时物体所能达到的目标温度范围。
此外,波浪形的设计在节约空间的基础上扩大了金属栅213的表面积,具有更好的散冷散热效果,提高了半导体制冷制热器21的工作功率。
可选的,如图2所示,温控装置2中制冷制热器21的制冷端211和制热端 212可以分别设置风机27。为了方便说明,设置于制冷端211一侧的风机称为第一风机,设置于制热端212一侧的风机称为第二风机。第一风机在制冷端211 起到散冷作用,第二风机在制热端212起到散热作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能够起到转移温控装置2内聚集的能量的作用,从而也能够对温控装置2内的元件产生保护作用,保护元件不被烧坏或者因低温导致损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制冷制热器21为半导体制冷制热器时,在温控衣处于制热模式时,半导体制冷制热器21的制热端212对循环水进行制热,制冷端211的第一风机运行散冷;在温控衣处于制冷模式时,半导体制冷制热器21对循环水进行制冷,制热端212的第二风机运行散热。这种情况下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起到的散冷散热作用还能够提高半导体制冷制热器21的工作功率,并扩大半导体制冷制热器21对物体进行加热或制冷时所能达到的目标温度范围,这部分的原理可以参考上文对于波浪形金属栅213的描述。
可选的,如图2所示,温控衣还包括温度传感器28。
温度传感器28,用于测量温控衣的温度。
处理器,用于根据温控衣的温度调整制冷制热器21的工作功率。
可选的,为了实现制冷制热功能能够使温控衣达到适宜的温度,温控衣具有目标温度。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用户设置的方式确定目标温度。在具有一定的目标温度的情况下,处理器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28来获取温控衣实时的温度,根据实时温度来调整制冷制热器21的工作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判断目标温度与实时温度之间的差值,差值越大则调整制冷制热器21的工作功率越高,差值越小则调整制冷制热器21的工作功率越低。在这种情况下,在差值较大时能够通过较高的工作功率使温控衣更快达到目标温度,在差值较小时能够通过较低的工作功率维持温控衣的温度实现恒温效果。此外,适应性调整工作功率也有利于电量的合理利用,实现节能的效果。
可选的,温度传感器28包括设置在液体槽23中的第一探头和设置在衣服套装1中的第二探头。
由于衣服套装1的温度可能会受到环境温度和用户体温的影响,且通过流体进行的热量传递具有时间上的延后性,衣服套装1的温度可能与液体槽23 内流体的温度存在差异,所以可以在液体槽23和衣服套装1都设置探头,有利于检测温控衣的制冷制热情况并保证衣服套装1温度的舒适性。
可选的,第一探头与第二探头可以是同一温度传感器28的不同探头,也可以是两个不同温度传感器28各自的探头。
可选的,温控装置2还包括报警器。
报警器,用于在第一探头或第二探头测量的温度超出预设范围时报警。
当液体槽23内的温度或衣服套装1的温度超过预设范围时,报警器进行报警有利于提高温控衣的安全性。此外,对于液体槽23和衣服套装1的温度都设置预设范围,也有利于在温控衣的流体循环出现故障,液体没有到达衣服套装 1或无法返回液体槽23时,也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可选的,循环泵24中设有流量传感器。
流量传感器,用于获取流体的流量信息。
处理器,用于根据温控衣的温度和流量信息,调整循环泵24的工作功率。
应当理解,循环泵24的工作功率越高,流量越大,液体循环的速度越高,衣服套装1调整温度的时间越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温控衣的温度与目标温度差值越大,适应性调整循环泵24的工作功率越高,温控衣的温度与目标温度差值减小时也调低循环泵24的工作功率。可以在有加热或制冷需求时快速通过液体循环进行传热,提高温控衣的制冷制热效率,也有利于防止局部过冷或过热。
可选的,如图2所示,温控装置2还包括温度显示调节装置29。
温度显示调节装置29,用于用户设置衣服套装1的目标温度,并显示目标温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调节装置29包括液晶显示屏和调节按钮。
可选的,显示调节装置29也可以用于调节其它参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调节器29还可以设置使用制冷或制热档,调节制冷制热器21的功率和循环泵24的功率。
可选的,温度显示调节装置29,还用于显示衣服套装1的实时温度。
具体的,处理器可以接收温度传感器28位于衣服套装1内的第二探头获取的温度信息,即衣服套装1的实时温度,温度显示调节装置29对处理器获取的实时温度进行显示。
通过显示衣服套装1的实时温度,有助于用户了解温控衣的实时工作情况,根据需求对其它参数进行调整。
可选的,如图2所示,温控衣还包括第二软管31和第三软管32。
第二软管31可活动密封连接于出口接头25和第一软管12的第一端之间,第三软管32可活动密封连接于入口接头26和第一软管12的第二端之间。
如图2所示,第一软管12指的是布置在衣服布料11表面的软管,第二软管31和第三软管31是两根用于将温控装置2和衣服套装1连接起来的软管。
第二软管31和第三软管32的两端都以活动密封的方式连接到温控装置2 和第一软管12。在不需要使用制冷制热功能时,可以将衣服套装1单独拆卸,也可以将第二软管31和第三软管32单独拆卸,提高了温控衣的便利性。
可选的,为了提高拆卸后衣服套装1的便利性,第一软管12的两端设置于衣服布料11的边缘位置,形成出口端13和入口端14,具体可参考图3和图4 中的示例。
可选的,第二软管31和第三软管32通过螺丝或螺母与温控装置2和第一软管12连接。
图10和图11A~图1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软管的结构示意图,由于第二软管31与第三软管32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下面结合图10和图11A~图11C对第二软管31的结构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可选的,如图10所示,第二软管31可以包括管体311、固定螺丝314和固定螺母312。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0所示,第二软管31上固定螺丝314的一端与第一软管12连接,第二软管31上固定螺母312的一端与温控装置2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温控装置2的出口接头25为固定螺丝251,第一软管12 的一端为固定螺母。进行连接时,第二软管31上的固定螺丝314与第一软管 12一端的固定螺母通过螺旋旋紧,第二软管31上固定螺母312的一端与温控装置2上出口接头25的固定螺丝251锁紧。
可选的,第二软管31还可以包括橡胶塞313。如图11A所示,在第二软管31上固定螺母312的一端,第二软管31的管体311插入橡胶塞313后再固定在固定螺母312内部。管体311的外径与橡胶塞313的内径匹配,橡胶塞313 的外径与固定螺母312的内径匹配。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11B为图11A 中管体311的一种横截面示意图,图11C为图11A中橡胶塞313的一种横截面示意图,管体311的内径为圆形,管体311的外径和橡胶塞313的内径均为椭圆形,橡胶塞313的外径和固定螺母312的内径均为圆形。橡胶塞313的使用能够提升温控衣的密封效果。进行连接时,温控装置2上出口接头25的固定螺丝251与第二软管31上的固定螺母312分别从两端对橡胶塞313产生压迫作用,提高了橡胶塞313产生的密封效果。
可选的,固定螺母312可围绕橡胶塞313旋转。固定螺母312可围绕橡胶塞313旋转的设计提升了温控衣在连接衣服套装1与温控装置2时的灵活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温控衣,其特征在于,包括:衣服套装和温控装置;
所述衣服套装包括衣服布料和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布置在所述衣服布料表面,用于输送流体;
所述温控装置包括:制冷制热器、阀门开关、液体槽、循环泵、入口接头、出口接头和处理器;所述液体槽分别与所述阀门开关和所述入口接头连接,所述制冷制热器分别与所述阀门开关和所述出口接头连接,所述出口接头和所述入口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一软管的两端连接;
所述液体槽,用于装载所述流体;
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循环泵和所述制冷制热器工作;
所述制冷制热器包括制冷端和制热端,用于通过所述制冷端对所述流体制冷或者通过所述制热端对所述流体加热;
所述阀门开关,用于与所述制冷端连通或者与所述制热端连通;
所述循环泵,用于控制所述流体在所述第一软管内循环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制热器为半导体制冷制热器;
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器的所述制冷端和所述制热端均连接有波浪形金属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还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制冷端一侧,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制热端一侧。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控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衣还包括温度传感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温控衣的温度;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温控衣的温度调整所述制冷制热器的工作功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设置在所述液体槽中的第一探头和设置在所述衣服套装中的第二探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控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还包括报警器;
所述报警器,用于在所述第一探头或所述第二探头测量的温度超出预设范围时报警。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中设有流量传感器;
所述流量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流体的流量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温控衣的温度和所述流量信息,调整所述循环泵的工作功率。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控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还包括温度显示调节装置;
所述温度显示调节装置,用于用户设置所述衣服套装的目标温度,并显示所述目标温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温控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显示调节装置,还用于显示所述衣服套装的实时温度。
10.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控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软管和第三软管;
所述第二软管可活动密封连接于所述出口接头和所述第一软管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三软管可活动密封连接于所述入口接头和所述第一软管的第二端之间。
CN202222062440.2U 2022-08-05 2022-08-05 温控衣 Active CN2185152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62440.2U CN218515235U (zh) 2022-08-05 2022-08-05 温控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62440.2U CN218515235U (zh) 2022-08-05 2022-08-05 温控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15235U true CN218515235U (zh) 2023-02-24

Family

ID=85242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62440.2U Active CN218515235U (zh) 2022-08-05 2022-08-05 温控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152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82820B1 (en) Article of apparel for temperature moderation
MX2012008660A (es) Aplicadores de uso para remover de manera no invasiva calor celulas subcutaneas ricas en lipido a traves de enfriadores de cambio de face, y dispositivos, sistemas y metodos asociados.
JP2005534452A (ja) 温度調節衣類
JP2009522157A (ja) オートバイのライダーのための冷暖房システム
CN101524301A (zh) 生物体冷暖装置
KR100609076B1 (ko) 공기대류방식에 의한 지능형 항온의복
CN218515235U (zh) 温控衣
CN207167829U (zh) 一种可调节正反穿的水循环空调衣
CN209951523U (zh) 冷热调节护理装置
CA2015621C (en) Heat transfer garment
KR102394448B1 (ko) 열전소자를 이용한 체온조절장치
CN213607356U (zh) 一种冷热敷水袋治疗仪
CN208387923U (zh) 一种空调服冷却管道系统
CN215775684U (zh) 一种搭载型循环制冷模块和降温服
KR20140062206A (ko) 유체 순환식 냉온 조끼
CN204540886U (zh) 一种在沙漠中使用的升降温衣服
CN209846643U (zh) 一种具有制冷和制热功能的床垫
CN113712298A (zh) 一种智能恒温服
CN216933695U (zh) 一种便携式衣服智能调温装置
TWI762062B (zh) 具調控溫度之護具
CN212132949U (zh) 柔性能量交换结构及具有其的调温产品
CN212274314U (zh) 局部恒低温装置
TW201534233A (zh) 穿戴式溫度調節裝置
CN202456486U (zh) 便于置换热袋的保暖服
CN216876785U (zh) 一种温度交换装置和温度调节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