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08084U - 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及热泵干衣机 - Google Patents

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及热泵干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08084U
CN218508084U CN202221707832.3U CN202221707832U CN218508084U CN 218508084 U CN218508084 U CN 218508084U CN 202221707832 U CN202221707832 U CN 202221707832U CN 218508084 U CN218508084 U CN 2185080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iltering
duct
exhaust
filter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0783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熙童
谭泽德
陈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hnix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hnix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hnix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hnix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0783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080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080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080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包括进风口、送风口、第一过滤风道、第二过滤风道、第一反吹风道、第二反吹风道、第一排风风道和第二排风风道;第一过滤风道的两端分别与进风口和送风口连通,且设有第一过滤装置;第一过滤装置与进风口之间设有第一进风阀,与送风口之间设有第一送风阀;第一反吹风道的出风端连通于第一送风阀与第一过滤装置之间;第一排风风道的一端连通于第一过滤装置与第一进风阀之间,另一端形成第一排风口,第一排风风道上设有第一排风阀;第二过滤风道、第二反吹风道和第二排风风道与上述的结构和连接关系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在不停机状态对过滤装置进行清洁或更换,且能自动清洁过滤装置。

Description

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及热泵干衣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衣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及热泵干衣机。
背景技术
衣物在干衣机中进行干燥的过程中会产生灰尘和毛絮等杂物,这些杂物会造成干衣机风道的堵塞,影响干衣机的正常运行,因此,干衣机的风道中需设置过滤装置。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灰尘和毛絮等杂物在过滤装置中累积,堆积的灰尘和毛絮杂物会增大气流阻力,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需要对滤网进行清洁或更换。但是现有的干衣机的过滤装置需要停机才能进行滤网的清洁或更换,清洁或更换过滤装置的操作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且需要操作人员手动对过滤装置进行清洁,不能满足工业干衣机的高强度、不间断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以实现在不停机的状态下对过滤装置进行清洁或更换,且能够实现过滤装置的自动清洁,减少人员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包括进风口、送风口、第一过滤风道、第二过滤风道、第一反吹风道、第二反吹风道、第一排风风道和第二排风风道;所述第一过滤风道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过滤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送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过滤风道上设置有第一过滤装置;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与所述进风口之间设置有第一进风阀,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与所述送风口之间设置有第一送风阀;所述第一反吹风道的出风端连通于所述第一送风阀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之间的第一过滤风道;所述第一排风风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与所述第一进风阀之间的第一过滤风道,所述第一排风风道的另一端形成第一排风口,所述第一排风风道上设置有第一排风阀;所述第二过滤风道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过滤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送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过滤风道上设有第二过滤装置;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与所述进风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进风阀,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与所述送风口之间设有第二送风阀;所述第二反吹风道的出风端连通于所述第二送风阀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之间的第二过滤风道;所述第二排风风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与所述第二进风阀之间的第二过滤风道,所述第二排风风道的另一端形成第二排风口,所述第二排风风道上设置有第二排风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吹风道的进风端连通于所述第一进风阀与所述进风口之间的第一过滤风道,所述第一反吹风道上设置有第一反吹风阀;所述第二反吹风道的进风端连通于所述第二进风阀与所述进风口之间的第二过滤风道,所述第二反吹风道上设置有第二反吹风阀。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排风风道和第四排风风道;所述第三排风风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与所述第一送风阀之间的第一过滤风道,所述第三排风风道的另一端形成第三排风口,所述第三排风风道上设置有第三排风阀;所述第四排风风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与所述第二送风阀之间的第二过滤风道,所述第四排风风道的另一端形成第四排风口,所述第四排风风道上设置有第四排风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风风道和所述第三排风风道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风道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排风风道和所述第四排风风道设置在所述第二反吹风道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风道与第二过滤风道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吹风道与所述第一过滤风道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反吹风道与所述第二过滤风道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和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为滤网。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压差传感器和第二压差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差传感器包括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所述第一检测端和所述第二检测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风道内,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压差传感器包括第三检测端和第四检测端,所述第三检测端和所述第四检测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滤风道内,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红外检测单元和第二红外检测单元;所述第一红外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红外发射器和第一红外接收器,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和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风道内,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经过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红外光;所述第二红外检测单元包括第二红外发射器和第二红外接收器,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和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滤风道内,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经过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的红外光。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热泵干衣机,包括送风机和上述的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所述送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设置了并联的第一过滤风道和第二过滤风道,当其中一个过滤风道内的过滤装置需要清洁或更换时,可通过另一过滤风道对干衣机提供气流,使干衣机能够在不停机的状态下对过滤单元进行清洁或更换。
2、在第一过滤风道上设置第一反吹风道和第一排风风道,在第二过滤风道上设置第二反吹风道和第二排风风道,通过第一反吹风道将气流吹过第一过滤风道上的第一过滤装置,并从第一排风风道排出,通过第二反吹风道将气流吹过第二过滤风道上的第二过滤装置,并从第二排风风道排出,对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进行反吹清洁,自动除去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上聚集的杂物,降低人员作业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3、在第一过滤风道上设置第三排风风道,在第二过滤风道上设置第四排风风道,通过进风口将气流吹向第一过滤装置,并从第三排风风道排出,通过进风口将气流吹响第二过滤装置,并从第四排风口排出,对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进行二次清洁,自动除去反吹清洁过程中在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上聚集的杂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干衣机的风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干衣机的风道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干衣机的风道结构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干衣机的风道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A、进风口;B、送风口;10、第一过滤风道;11、第一过滤装置;12、第一进风阀;13、第一送风阀;20、第二过滤风道;21、第二过滤装置;22、第二进风阀;23、第二送风阀;30、第一反吹风道;31、第一反吹风阀;40、第二反吹风道;41、第二反吹风阀; 50、第一排风风道;51、第一排风阀;60、第二排风风道;61、第二排风阀;70、第三排风风道;71、第三排风阀;80、第四排风风道;81、第四排风阀;90、送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该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包括进风口A、送风口B、第一过滤风道10和第二过滤风道20,第一过滤风道10上设置有第一过滤装置11,第二过滤风道20上设有第二过滤装置21。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形成于一如图2和图3所示的壳体内。
为了实现在不停机的状态下对过第一过滤装置11和第二过滤装置21进行更换或清洁,第一过滤风道10和第二过滤风道20并联设置与进风口A和送风口B之间。具体的,第一过滤风道10的一端与进风口A连通,第一过滤风道10的另一端与送风口B连通;第二过滤风道20的一端与进风口A连通,第二过滤风道20的另一端与送风口B连通。第一过滤装置11 与进风口A之间设有第一进风阀12,第一过滤装置11与送风口B之间设置有第一送风阀13;第二过滤装置21与进风口A之间设有第二进风阀22,第二过滤装置21与送风口B之间设有第二送风阀23。
当第一风道10中的第一过滤装置11需要进行更换或清洁时,将第一进风阀12和第一送风阀13关闭,将第二进风阀22和第二送风阀23开启,经过第一过滤装置11的气流被阻断,此时可对第一过滤装置11进行更换或清洁;同时,气流可从第二过滤风道20通过,以保证热泵干衣机的正常运行。同样的,当第二风道20中的第二过滤装置21需要进行更换或清洁时,将第二进风阀22和第二送风阀23关闭,将第一进风阀22和第一送风阀13开启,经过第二过滤装置21的气流被阻断,此时可对第二过滤装置21进行更换或清洁;同时,气流可从第一过滤风道10通过,以保证热泵干衣机的正常运行。
为了提高对第一过滤装置11和第二过滤装置21的清洁效率,还包括第一反吹风道30、第二反吹风道40、第一排风风道50和第二排风风道60;第一反吹风道30的出风端连接于第一送风阀13和第一过滤装置11之间的第一过滤风道10,第一排风风道50的一端连通于第一过滤装置11与第一进风阀12之间的第一过滤风道10,第一排风风道50的另一端形成第一排风口,第一排风风道50上设置有第一排风阀51;第二反吹风道40的出风端连通于第二送风阀23与第二过滤装置21之间的第二过滤风道20,第二排风风道60的一端连通于第二过滤装置21与第二进风阀21之间的第二过滤风道20,第二过滤风道20的另一端形成第二排风口,第二排风风道60上设置有第二排风阀61。
当第一风道10中的第一过滤装置11需要进行清洁时,通过第一反吹风道30对第一过滤装置11进行反吹清洁,具体为将第一进风阀12和第一送风阀13关闭,将第一排风阀51开启,将气流从第一反吹风道30通入第一过滤风道10,气流依次经过第一过滤装置11、第一排风阀51和第一排风口,积聚在第一过滤装置11上的靠近进风口A一侧的灰尘、毛絮等杂物随着气流从第一排风口排出。同样的,当第二风道20中的第二过滤装置21需要进行清洁时,通过第二反吹风道40对第二过滤装置21进行反吹清洁,具体为将第二进风阀22和第二送风阀23关闭,将第二排风阀61开启,将气流从第二反吹风道40通入第二过滤风道20,气流依次经过第二过滤装置21、第二排风阀61和第二排风口,积聚在第二过滤装置21上的靠近进风口A一侧的灰尘、毛絮等杂物随着气流从第二排风口排出。
为了简化设备结构,充分利用来自进风口A的气流,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反吹风道30的进风端连通于第一进风阀12与进风口A之间的第一过滤风道10,第一反吹风道 30上设有第一反吹风阀31;第二反吹风道40的进风端连通于第二进风阀22与进风口A之间的第二过滤风道20,第二反吹风道40上设置有第二反吹风阀41。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反吹风道30和第二反吹风道40的进风端也可与鼓风机、空气压缩机或者压缩气瓶等其他送风设备连接。
由于来自进风口A的气流也会带有灰尘、毛絮等杂质,经过一次或多次反吹清洁后,杂质会在第一过滤装置11和第二过滤装置21的靠近送风口B的一侧聚集,因此需要对第一过滤装置11和第二过滤装置21进行二次清洁。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为了清除聚集在第一过滤装置11和第二过滤装置21的靠近送风口B的一侧的杂质,还包括第三排风风道70和第四排风风道80;第三排风风道7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过滤装置11与第一送风阀13之间的第一过滤风道10,第三排风风道70的另一端形成第三排风口,第三排风风道70上设置有第三排风阀71;第四排风风道8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过滤装置21与第二送风阀23之间的第二过滤风道20,第四排风风道80的另一端形成第四排风口,第四排风风道80上设置有第四排风阀81。
当需要对第一过滤装置11进行二次清洁时,关闭第一送风阀12、第一排风阀51和第一反吹风阀31,开启第一进风阀12和第三排风阀71,气流依次经过第一进风阀12、第一过滤装置11、第三排风阀71和第三排风口,聚集在第一过滤装置11上的靠近送风口B一侧的杂物随着气流从第三排风口排出。同样的,当第二过滤装置11需要进行二次清洁时,关闭第二送风阀23、第二排风阀61和第二反吹风阀41,开启第二进风阀22和第四排风阀81,气流依次经过第二进风阀22、第二过滤装置21、第四排风阀81和第四排风口,聚集在第二过滤装置21上的靠近送风口B一侧的杂物随着气流从第四排风口排出。
第一排风口、第二排风口、第三排风口以及第四排风口需与集尘管道连接,以便于集中处理排出的杂物,减小环境污染;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排风风道50和第三排风风道 70设置在第一过滤风道10的同一侧,第二排风风道60和第四排风风道80设置在第二反吹风道40的同一侧,以便于与集尘管道连接,降低集尘管道的布置难度。
为了减小风道结构占用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过滤风道 10与第二过滤风道20平行设置。
为了便于第一反吹风道30与第一过滤风道10的连接,以及第二反吹风道40与第二过滤风道20的连接,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反吹风道30与第一过滤风道10平行设置,第二反吹风道40与第二过滤风道20平行设置。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过滤装置11和第二过滤装置21为滤网;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过滤装置11和第二过滤装置21也可以是滤芯、滤袋或者静电除尘装置等具有截留、去除气流中的灰尘、毛絮等杂物的装置。
为了便于判断第一过滤装置11和第二过滤装置21是否需要清洁,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压差传感器和第二压差传感器;第一压差传感器包括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设置于第一过滤风道10内,并分别位于第一过滤装置11相对的两侧;第二压差传感器包括第三检测端和第四检测端,第三检测端和第四检测端设置于第二过滤风道20内,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1相对的两侧。
第一压差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过滤装置11两侧的压力差,随着杂物在第一过滤装置11 上的聚集,第一过滤装置11的气流阻力增大,从而导致第一过滤装置11两侧的压差增大,当第一过滤装置11两侧的压差大于设定阈值时,则需要对第一过滤装置进行清洁或更换。同样的,第二压差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过滤装置21两侧的压力差,随着杂物在第二过滤装置 21上的聚集,第二过滤装置21的气流阻力增大,从而导致第二过滤装置21两侧的压差增大,当第二过滤装置21两侧的压差大于设定阈值时,则需要对第二过滤装置21进行清洁或更换。
第一压差传感器与第二压差传感器可与干衣机的控制器电连接,第一压差传感器和第二压差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压差信号传输至控制器;当第一过滤装置11或第二过滤装置21两侧的压差大于设定阈值时,由控制器控制各风阀进行切换,以对第一过滤装置11或第二过滤装置21进行反吹清洁或二次清洁。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第一红外检测单元和第二红外检测单元;第一红外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红外发射器和第一红外接收器,第一红外发射器和第一红外接收器设置于第一过滤风道10内,并分别位于第一过滤装置11相对的两侧,第一红外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一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经过第一过滤装置11的红外光;第二红外检测单元包括第二红外发射器和第二红外接收器,第二红外发射器和第二红外接收器设置于第二过滤风道20内,并分别位于第二过滤装置21相对的两侧,第二红外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二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经过第二过滤装置 21的红外光。
灰尘、毛絮等杂物会对红外光进行吸收和反射,随着杂物在第一过滤装置11上的聚集,第一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穿过的杂质的厚度增加,穿透过第一过滤装置11的红外光的光强减小,从而导致第一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光的光强减小,当第一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光的光强小于设定的阈值时,则需要对第一过滤装置11进行清洁或更换。同样的,随着杂物在第二过滤装置21上的聚集,第二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穿过的杂质的厚度增加,穿透过第二过滤装置21的红外光的光强减小,从而导致第二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光的光强减小,当第二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光的光强小于设定的阈值时,则需要对第二过滤装置 21进行清洁或更换。
第一红外检测单元与第二红外检测单元可与干衣机的控制器电连接,第一红外检测单元和第二红外检测单元将检测到的光强信号传输至控制器;第一红外检测单元或第二红外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光强小于设定阈值时,由控制器控制各风阀进行切换,以对第一过滤装置11或第二过滤装置21进行反吹清洁或二次清洁。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热泵干衣机,如图1所示,该热泵干衣机包括送风机90以及上述的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送风机90的出风口与进风口A连通。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每台送风机90也可与多个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的进风口A连通,以提高送风机90的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设置了并联的第一过滤风道和第二过滤风道,当其中一个过滤风道内的过滤装置需要清洁或更换时,可通过另一过滤风道对干衣机提供气流,使干衣机能够在不停机的状态下对过滤单元进行清洁或更换。
2、在第一过滤风道上设置第一反吹风道和第一排风风道,在第二过滤风道上设置第二反吹风道和第二排风风道,通过第一反吹风道将气流吹过第一过滤风道上的第一过滤装置,并从第一排风风道排出,通过第二反吹风道将气流吹过第二过滤风道上的第二过滤装置,并从第二排风风道排出,对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进行反吹清洁,自动除去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上聚集的杂物,降低人员作业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3、在第一过滤风道上设置第三排风风道,在第二过滤风道上设置第四排风风道,通过进风口将气流吹向第一过滤装置,并从第三排风风道排出,通过进风口将气流吹响第二过滤装置,并从第四排风口排出,对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进行二次清洁,自动除去反吹清洁过程中在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上聚集的杂物。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进风口(A)、送风口(B)、第一过滤风道(10)、第二过滤风道(20)、第一反吹风道(30)、第二反吹风道(40)、第一排风风道(50)和第二排风风道(60);
所述第一过滤风道(10)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A)连通,所述第一过滤风道(10)的另一端与所述送风口(B)连通,所述第一过滤风道(10)上设置有第一过滤装置(11);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1)与所述进风口(A)之间设置有第一进风阀(12),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1)与所述送风口(B)之间设置有第一送风阀(13);所述第一反吹风道(30)的出风端连通于所述第一送风阀(13)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1)之间的第一过滤风道(10);所述第一排风风道(50)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1)与所述第一进风阀(12)之间的第一过滤风道(10),所述第一排风风道(50)的另一端形成第一排风口,所述第一排风风道(50)上设置有第一排风阀(51);
所述第二过滤风道(20)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A)连通,所述第二过滤风道(20)的另一端与所述送风口(B)连通,所述第二过滤风道(20)上设有第二过滤装置(21);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1)与所述进风口(A)之间设置有第二进风阀(22),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1)与所述送风口(B)之间设有第二送风阀(23);所述第二反吹风道(40)的出风端连通于所述第二送风阀(23)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1)之间的第二过滤风道(20);所述第二排风风道(60)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1)与所述第二进风阀(22)之间的第二过滤风道(20),所述第二排风风道(60)的另一端形成第二排风口,所述第二排风风道(60)上设置有第二排风阀(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吹风道(30)的进风端连通于所述第一进风阀(12)与所述进风口(A)之间的第一过滤风道(10),所述第一反吹风道(30)上设置有第一反吹风阀(31);
所述第二反吹风道(40)的进风端连通于所述第二进风阀(22)与所述进风口(A)之间的第二过滤风道(20),所述第二反吹风道(40)上设置有第二反吹风阀(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三排风风道(70)和第四排风风道(80);
所述第三排风风道(7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1)与所述第一送风阀(13)之间的第一过滤风道(10),所述第三排风风道(70)的另一端形成第三排风口,所述第三排风风道(70)上设置有第三排风阀(71);
所述第四排风风道(8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1)与所述第二送风阀(23)之间的第二过滤风道(20),所述第四排风风道(80)的另一端形成第四排风口,所述第四排风风道(80)上设置有第四排风阀(8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排风风道(50)和所述第三排风风道(70)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风道(10)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排风风道(60)和所述第四排风风道(80)设置在所述第二反吹风道(40)的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滤风道(10)与第二过滤风道(20)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吹风道(30)与所述第一过滤风道(10)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反吹风道(40)与所述第二过滤风道(20)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1)和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1)为滤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压差传感器和第二压差传感器;
所述第一压差传感器包括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所述第一检测端和所述第二检测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风道(10)内,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1)相对的两侧;
所述第二压差传感器包括第三检测端和第四检测端,所述第三检测端和所述第四检测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滤风道(20)内,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1)相对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红外检测单元和第二红外检测单元;
所述第一红外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红外发射器和第一红外接收器,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和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风道(10)内,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1)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经过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1)的红外光;
所述第二红外检测单元包括第二红外发射器和第二红外接收器,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和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滤风道(20)内,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1)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经过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1)的红外光。
10.一种热泵干衣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送风机(90)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所述送风机(90) 的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A)连通。
CN202221707832.3U 2022-07-04 2022-07-04 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及热泵干衣机 Active CN2185080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7832.3U CN218508084U (zh) 2022-07-04 2022-07-04 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及热泵干衣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7832.3U CN218508084U (zh) 2022-07-04 2022-07-04 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及热泵干衣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08084U true CN218508084U (zh) 2023-02-21

Family

ID=85208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07832.3U Active CN218508084U (zh) 2022-07-04 2022-07-04 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及热泵干衣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080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73331U (zh) 一种中频感应熔炼炉用排烟除尘装置
CN105327585B (zh) 一种集成除尘器装置与除尘方法
JPS6122826A (ja) 集塵装置
CN110345597A (zh) 一种用于空调回风除尘的系统及方法
CN105212832A (zh) 具有称重功能的机器人吸尘器
CN208628000U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除尘装置
CN218508084U (zh) 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及热泵干衣机
CN208895888U (zh) 一种高除尘率打磨房
CN113019008A (zh) 自动清理的滤网除尘装置
CN206184134U (zh) 袋式除尘器
CN211799482U (zh) 一种除尘器及除尘系统
CN208895890U (zh) 一种提高除尘吸力的打磨房
CN208895889U (zh) 一种具有二级除尘机构的打磨房
CN211536948U (zh) 自动清理的滤网除尘装置
CN211133467U (zh) 防沉降废毛收集装置
CN2538404Y (zh) 一种自吸反吹清灰袋式除尘器
CN209107169U (zh) 一种新型家用吸尘器
CN112892869A (zh) 一种自带内循环式自清洁系统的静电除尘设备
CN218608570U (zh) 除尘设备
CN217869627U (zh) 热泵干衣机的风道结构、风道组件及热泵干衣机
CN211133297U (zh) 一种新型耐用自洁脉冲除尘器
CN205627363U (zh) 一种自清洁空气过滤器
CN212818684U (zh) 一种脉冲袋式除尘器
CN209969162U (zh) 一种除尘吸风罩
CN218944587U (zh) 一种组合式布袋除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