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05581U - 轮胎组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轮胎组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05581U
CN218505581U CN202222990813.2U CN202222990813U CN218505581U CN 218505581 U CN218505581 U CN 218505581U CN 202222990813 U CN202222990813 U CN 202222990813U CN 218505581 U CN218505581 U CN 2185055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vacuum
rim
elastic bag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908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奕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kr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908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055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05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055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轮胎组件和车辆,其中,轮胎组件包括:轮辋;真空胎,套设在轮辋的外周面;弹性囊,设于轮辋和真空胎之间,且沿轮辋的周向环绕轮辋设置,弹性囊内部形成用于填充补胎液和气体的腔体;其中,在真空胎破损失压时,弹性囊与真空胎之间的压力差使得弹性囊破裂,补胎液自腔体流出以修补真空胎的破损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缩短了从释放补胎液至修补真空胎的破损处之间的用时。

Description

轮胎组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轮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轮胎组件和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真空胎因异物穿刺而泄压是难以避免的事情,此时需要驾驶员停车,对真空胎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备胎等,一方面费时费力,另一方面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现有一种无需停车自动补胎的补胎液,可以将其预先直接注入真空胎内,随着真空胎的转动,补胎液在真空胎内流动且附着在真空胎的内表面,当真空胎出现破损时,补胎液可以修补破损处,但是补胎液长期在真空胎内部会影响真空胎以及轮辋的使用寿命。为此现有一种可以自动补胎的装置,该装置设置在轮辋朝向真空胎的一侧,该装置包括设有储液腔的储液筒,储液腔内部填充有补胎液,储液筒还设有放液口,真空胎处于正常状态时,放液口和储液腔不连通,在真空胎破损失压时,放液口和储液腔连通,补胎液自放液口释放至真空胎内,然后补胎液修补真空胎的破损处。
但是此种自动补胎装置存在着从释放补胎液到补胎液修补真空胎破损处之间用时较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组件,旨在缩短从释放补胎液至修补真空胎的破损处之间的用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轮胎组件,包括:
轮辋;
真空胎,套设在所述轮辋的外周面;
弹性囊,设于所述轮辋和所述真空胎之间,且沿所述轮辋的周向环绕所述轮辋设置,所述弹性囊内部形成用于填充补胎液和气体的腔体;
其中,在所述真空胎破损失压时,所述弹性囊与所述真空胎之间的压力差使得所述弹性囊破裂,所述补胎液自所述腔体流出以修补所述真空胎的破损处。
可选地,所述弹性囊的材质为软质橡胶。
可选地,所述轮辋上设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与所述弹性囊的腔体连通,所述充气口处还设有阀门,以开启或关闭所述充气口。
可选地,所述阀门为单向阀,外部环境至所述腔体方向呈导通状态。
可选地,所述单向阀包括阀壳、阀珠和弹簧,所述阀壳内部形成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弹簧和所述阀珠设于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弹簧设于所述阀珠朝向所述腔体的一侧且连接所述阀珠和所述阀壳,使得所述阀珠抵接于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的连接处,以使所述第二通道至第一通道方向呈导通状态。
可选地,所述轮胎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密封连接所述单向阀和所述充气口。
可选地,所述轮辋朝向所述真空胎的侧面与所述弹性囊相贴。
可选地,所述弹性囊与所述轮辋粘接。
可选地,所述轮胎组件还包括轮毂,设于所述轮辋背离所述真空胎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及安装于所述车身的轮胎组件,所述轮胎组件为如上所述的轮胎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方案将弹性囊设置在轮辋和真空胎之间,弹性囊沿轮辋的周向环绕轮辋设置,弹性囊内部具有腔体,向腔体中填充补胎液和气体,使弹性囊的内压与真空胎的胎压处于平衡状态,在真空胎因破损漏气时,真空胎的胎压减小,而弹性囊的内压不变,此时弹性囊的内压大于真空胎的胎压,弹性囊内外形成的压力差使得弹性囊体积膨胀,轮胎持续失压,直至弹性囊内外的压差达到预设的压差值时,弹性囊涨破,腔体内的补胎液流出至真空胎内部,补胎液附着在真空胎的内表面并随着真空胎的转动而流动,从而补胎液可以到达然后修补真空胎的破损处,实现不停车自动补胎功能。同时,弹性囊中的气体释放至真空胎内部,使得真空胎的胎压也得到少量的补偿,提高车辆继续行驶的安全性。弹性囊爆破使补胎液瞬间全部释放,同时弹性囊环绕轮辋设置,使得释放出的补胎液可以附着在真空胎的大部分内壁上,补胎液有更大概率直接到达真空胎的破损处,若此时补胎液未到达真空胎的破损处,随着真空胎转动,附着在真空胎内大部分内壁处的补胎液进行流动,也有更大概率到达真空胎的破损处,从而缩短了从释放补胎液至修补真空胎的破损处之间的用时,提高了真空胎破损后自动补胎的效率,提高车辆继续行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轮胎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轮胎组件轮辋和弹性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轮胎组件轮辋和弹性囊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轮胎组件弹性囊和单向阀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轮胎组件弹性囊爆破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轮辋 200 真空胎
300 弹性囊 400 单向阀
410 阀壳 411 第一通道
412 第二通道 420 阀珠
430 弹簧 500 密封圈
600 轮毂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真空胎因异物穿刺而泄压是难以避免的事情,此时需要驾驶员停车,对真空胎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备胎等,一方面费时费力,另一方面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现有一种无需停车自动补胎的补胎液,可以将其预先直接注入真空胎内,随着真空胎转动补胎液在真空胎内流动且附着在真空胎的内表面,当真空胎出现破损时,补胎液可以修补破损处,但是补胎液长期在真空胎内部会影响真空胎以及轮辋的使用寿命。因此现有一种可以自动补胎的装置,该装置设置在轮辋朝向真空胎的一侧,该装置包括设有储液腔的储液筒,储液腔内部填充有补胎液,储液筒还设有放液口,真空胎处于正常状态时,放液口和储液腔不连通,在真空胎破损失压时,放液口和储液腔连通,补胎液自放液口释放至真空胎内,然后补胎液修补真空胎的破损处。此装置的补胎液需要从放液口释放,补胎液的释放需要时间,补胎液释放出以后,随着真空胎的转动才可以附着在真空胎大部分的内表面,补胎液到达真空胎的破损处的概率较低,因此导致从释放补胎液到补胎液修补真空胎破损处之间用时较长,进而导致真空胎破损后继续行驶的危险性增加。若绕轮辋外周面设置多个此种自动补胎装置,则制造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轮胎组件。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轮胎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轮胎组件包括:
轮辋100;
真空胎200,套设在轮辋100的外周面;
弹性囊300,设于轮辋100和真空胎200之间,且沿轮辋100的周向环绕轮辋100设置,弹性囊300内部形成用于填充补胎液和气体的腔体;
其中,在真空胎200破损失压时,弹性囊300与真空胎200之间的压力差使得弹性囊300破裂,补胎液自腔体流出以修补真空胎200的破损处。
本实施例中,弹性囊300的囊体强度经过预先标定,可以根据真空胎200的型号设定对应的爆破压力差,在真空胎200的胎压降低到安全阈值之前完成自动补胎,从而实现不停车就能完成补胎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方案将弹性囊300设置在轮辋100和真空胎200之间,弹性囊300沿轮辋100的周向环绕轮辋100设置,弹性囊300内部具有腔体,向腔体中填充补胎液和气体,使弹性囊300的内压与真空胎200的胎压处于平衡状态,在真空胎200因破损漏气时,真空胎200的胎压减小,而弹性囊300的内压不变,此时弹性囊300的内压大于真空胎200的胎压,弹性囊300内外形成的压力差使得弹性囊300体积膨胀,轮胎持续失压,直至弹性囊300内外的压差达到预设的压差值时,弹性囊300涨破,腔体内的补胎液流出至真空胎200内部,补胎液附着在真空胎200的内表面并随着真空胎200的转动而流动,从而补胎液可以到达然后修补真空胎200的破损处,实现不停车自动补胎功能。同时,弹性囊300中的气体释放至真空胎200内部,使得真空胎200的胎压也得到少量的补偿,提高车辆继续行驶的安全性。弹性囊300爆破使补胎液瞬间全部释放,同时弹性囊300环绕轮辋100设置,使得释放出的补胎液可以附着在真空胎200的大部分内壁上,补胎液有更大概率直接到达真空胎200的破损处,若此时补胎液未到达真空胎200的破损处,随着真空胎200转动,附着在真空胎200内大部分内壁处的补胎液进行流动,也有更大概率到达真空胎200的破损处,从而缩短了从释放补胎液至修补真空胎200的破损处之间的用时,提高了真空胎200破损后自动补胎的效率,提高车辆继续行驶的安全性。
可选地,弹性囊300的材质为软质橡胶。
本实施例中,弹性囊300的材质采用软质橡胶,又名软橡胶和软质胶,通常指硫黄量较低、弹性及柔软性较好的硫化橡胶,制作工艺成熟,容易制得满足所需爆破压差值要求的产品,且成本低廉。
可选地,所述轮辋100上设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与所述弹性囊300的腔体连通,所述充气口处还设有阀门,以开启或关闭所述充气口。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轮辋100上设有充气口,充气口与弹性囊300的腔体连通,便于向弹性囊300的腔体内部充入补胎液和气体,充气口的位置可以参考用于向真空胎200充气的气嘴的位置。充气口处设置阀门,用来开启或关闭充气口,阀门可以是球阀或隔膜阀等。
进一步地,所述阀门为单向阀400,外部环境至所述腔体方向呈导通状态。
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轮胎组件还包括单向阀400,单向阀400可以是弹簧式或旋启式等,在单向阀400正常工作状态下,外部环境至腔体方向呈导通状态,腔体至外部环境呈关闭状态,向腔体内充入补胎液或气体后无需操作单向阀400关闭充气口,简化操作步骤,在需要放出腔体内的补胎液和气体时,操作单向阀400使腔体至外部环境的方向也成导通状态即可。
进一步地,单向阀400包括阀壳410、阀珠420和弹簧430,阀壳410内部形成连通的第一通道411和第二通道412,其中,第一通道411与腔体连通,第二通道412与外部环境连通,弹簧430和阀珠420设于第一通道411内,弹簧430设于阀珠420朝向腔体的一侧且连接阀珠420和阀壳410,使得阀珠420抵接于第二通道412与第一通道411的连接处,以使第二通道412至第一通道411方向呈导通状态。
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单向阀400包括阀壳410、阀珠420和弹簧430,阀壳410内部形成连通的第一通道411和第二通道412,第一通道411与腔体连通,第二通道412与外部环境连通,第一通道411的内径比第二通道412的内径大,使得第一通道411和第二通道412在连接处形成台阶面。弹簧430和阀珠420设置在第一通道411内部,弹簧430设置在阀珠420朝向腔体的一侧且连接阀珠420和阀壳410,使得阀珠420抵接第一通道411和第二通道412连接处的台阶面,进而封堵第一通道411至第二通道412的连接处,液体或气体自腔体至外部环境方向流动时会被阀珠420封堵在第一通道411内,而自外部环境向腔体内充入液体或气体时,压力会进阀珠420传递至弹簧430,使得弹簧430受力压缩变形,进而阀珠420朝腔体方向移动,暴露第一通道411与第二通道412的连接处,从而使得外部环境的液体或气体可以进入腔体。本实施例中的单向阀400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单向阀400朝外部环境的一侧还设有帽盖,设置帽盖可以防止异物进入单向阀400的第二通道412,堵塞或损坏单向阀400,同时本实施例中的帽盖与真空胎200气嘴处的气嘴盖形状不同,在日常状态中向真空胎200内补气时可以方便区分弹性囊300的充气口和真空胎200的气嘴。
进一步地,轮胎组件还包括密封圈500,密封圈500密封连接单向阀400和充气口。
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轮胎组件还包括密封圈500,用于密封单向阀400和充气口的连接处,提高密封效果,减少连接处的漏气或漏液。
可选地,轮辋100朝向真空胎200的侧面与弹性囊300相贴。
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轮辋100朝向真空胎200的侧面与弹性囊300相贴,弹性囊300本身具备一定的弹性,轮辋100外周面的两侧具有凸缘,弹性囊300可以通过自身变形越过凸缘后套设在轮辋100的外周面,易于装配,并且弹性囊300此时还具有向内收缩的趋势,使得弹性囊300可以依靠自身的弹性与轮胎贴合,实现弹性囊300与轮辋100的固定,防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弹性囊300在轮辋100上沿轮辋100轴线方向晃动。
进一步地,弹性囊300与轮辋100粘接。
本实施例中,弹性囊300与轮辋100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进一步增强了轮辋100与弹性囊300的固定强度,防止车辆行驶过程中弹性囊300在轮辋100上沿轮辋100轴线方向晃动。当弹性囊300因轮胎失压而爆破后,清理粘接处残留的弹性囊300以及粘接剂,更换新的弹性囊300并重新粘接即可。
可选地,轮胎组件还包括轮毂600,设于轮辋100背离真空胎200的一侧。
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轮胎组件还包括轮毂600,轮毂600用于连接车辆的轴和轮辋100,起到支撑作用。
请结合图1和图5,本实施例中的轮胎组件,在真空胎200充气之前,弹性囊300的腔体处于排空状态,先对真空胎200进行充气,再从充气口向弹性囊300的腔体内充入补胎液,由于真空胎200内已经存在高气压,因此补胎液的补充方式采用加压补充,利用外部设备将补胎液与空气的混合物加压注入充气口,此时弹性囊300的内压开始上升,当弹性囊300的内压等于真空胎200的胎压时,停止充入补胎液和气体。出于减小装配时对弹性囊300囊体损伤的考虑,真空胎200充气和弹性囊300充入补胎液可以交替进行,向真空胎200内部充气,真空胎200的胎压接近至弹性囊300的爆破压力值时停止,然后通过外部设备将补胎液与空气的混合物加压注入充气口,至弹性囊300的内压等同于真空胎200的胎压时停止,再向真空胎200内充气,至真空胎200的胎压与弹性囊300的内压之间的压力差接近弹性囊300的爆破压力值时停止,再向弹性囊300内充入补胎液和气体使弹性囊300的内压上升,如此交替进行直至真空胎200的胎压满足设计需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及安装于车身的轮胎组件,该轮胎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由于该车辆采用了上述轮胎组件,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真空胎200被异物刺破时,无需立即停车维修,弹性囊300可以因轮胎失压而爆破释放补胎液和气体,补胎液修补真空胎200的破损处,气体使胎压得到补充,使得车辆仍具有继续行驶的能力,提高车辆的安全性,提高出行效率。爆破后的弹性囊300可以在行程结束后处理,自真空胎200内清理出来,更换新的弹性囊300并充入补胎液和气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轮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组件包括:
轮辋;
真空胎,套设在所述轮辋的外周面;
弹性囊,设于所述轮辋和所述真空胎之间,且沿所述轮辋的周向环绕所述轮辋设置,所述弹性囊内部形成用于填充补胎液和气体的腔体;
其中,在所述真空胎破损失压时,所述弹性囊与所述真空胎之间的压力差使得所述弹性囊破裂,所述补胎液自所述腔体流出以修补所述真空胎的破损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囊的材质为软质橡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上设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与所述弹性囊的腔体连通,所述充气口处还设有阀门,以开启或关闭所述充气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为单向阀,外部环境至所述腔体方向呈导通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包括阀壳、阀珠和弹簧,所述阀壳内部形成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弹簧和所述阀珠设于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弹簧设于所述阀珠朝向所述腔体的一侧且连接所述阀珠和所述阀壳,使得所述阀珠抵接于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的连接处,以使所述第二通道至第一通道方向呈导通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密封连接所述单向阀和所述充气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朝向所述真空胎的侧面与所述弹性囊相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囊与所述轮辋粘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组件还包括轮毂,设于所述轮辋背离所述真空胎的一侧。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及安装于所述车身的轮胎组件,所述轮胎组件为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轮胎组件。
CN202222990813.2U 2022-11-07 2022-11-07 轮胎组件和车辆 Active CN2185055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90813.2U CN218505581U (zh) 2022-11-07 2022-11-07 轮胎组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90813.2U CN218505581U (zh) 2022-11-07 2022-11-07 轮胎组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05581U true CN218505581U (zh) 2023-02-21

Family

ID=85220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90813.2U Active CN218505581U (zh) 2022-11-07 2022-11-07 轮胎组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055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9537386A (ja) タイヤ圧力調整のための形状記憶を有するチャンバー
CN218505581U (zh) 轮胎组件和车辆
US7607466B2 (en) Self-sealing tire
CN106427935A (zh) 一种快速排气轮胎充气罐
US2964084A (en) Multiple chamber pneumatic tire and inflating means therefor
CN108454321B (zh) 一种多区块安全轮胎
CN108372756A (zh) 一种防突爆轮胎及其专用轮毂
CN207045068U (zh) 一种内外腔密闭隔离的双层轮胎
CN218140896U (zh) 一种车辆轮胎
KR20070034548A (ko) 기포주머니가 내장된 펑크방지용 자동차 타이어
CN208306268U (zh) 多气室防爆轮胎
CN219360382U (zh) 一种自动补胎装置
CN216331230U (zh) 一种矿山机械用多腔体防爆车轮
CN216374071U (zh) 气囊轮胎
CN219856681U (zh) 一种轮胎填充芯、外胎及防爆轮胎
CN202029651U (zh) 一种防爆轮胎
CN219277152U (zh) 一种隔膜式爆胎续行车轮及车辆
CN211969082U (zh) 一种内置应急内胎的轮胎
CN215850581U (zh) 一种漏气保用汽车车轮、汽车
CN215321804U (zh) 一种防爆轮胎
CN2374377Y (zh) 双气道分腔式抗漏气轮胎
CN210454344U (zh) 一种新型防爆轮胎
CN217835268U (zh) 低压式轮胎
CN215904255U (zh) 一种具有腔体分隔结构的防爆轮胎
CN220410203U (zh) 自动补胎装置、车轮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8

Address after: Room 1058, Building 1, Business Building, No. 1388 Minshan Road, Xinqi Street, Beilun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5800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Jikr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000 room 1031, building 1, Liaohe Road business building, Xinqi street, Beilun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jikrypt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