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05110U - 一种产品脱模倒扣特征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产品脱模倒扣特征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505110U CN218505110U CN202222156493.0U CN202222156493U CN218505110U CN 218505110 U CN218505110 U CN 218505110U CN 202222156493 U CN202222156493 U CN 202222156493U CN 218505110 U CN218505110 U CN 2185051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ck
- product
- building block
- hole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产品脱模倒扣特征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上模与下模在合模时可围合成产品射蜡型腔,产品射蜡型腔的左端设有第一活动腔,第一活动腔的内部设有驱动块、第一构造块以及可带动驱动块、第一构造块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块设于第一构造块的左方;驱动块的中间设有沿左右贯通的第一通孔,驱动块的右端设有向右逐渐缩小的右端部,右端部的侧壁设有若干个向右延伸且逐渐朝第一通孔靠拢的滑槽,第一构造块的左端中间设有向左延伸的连接杆,连接杆向左插入第一通孔中,第一构造块的左方设有若干个活块,活块上设有与滑槽适配的滑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取消了人工手动拆卸活块工艺,提升生产效率及产品良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蜡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产品脱模倒扣特征模具。
背景技术
参见图7,产品(17)在模具中进行射蜡成型时,需要使用到中间活块(18)、若干个边缘活块(19)对产品(17)的内部形状进行构造。而在产品(17)射蜡成型后,则需要将产品(17)从模具中进行脱模处理,脱模处理包括将中间活块(18)、边缘活块(19)从产品(17)的内部进行脱离出来,即产品脱模倒扣特征。
目前,产品脱模倒扣特征采用手动拆卸脱模方式,生产效率低,手工拆卸中间活块(18)有蜡件(蜡件即产品)变形风险。因为拆中间活块(18)容易挤压两侧的边缘活块(19),会造成拉扯蜡件造成蜡件变形,从而使得有蜡件变形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品脱模倒扣特征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产品脱模倒扣特征采用手动拆卸脱模方式,生产效率低,手工拆卸中间活块有蜡件(蜡件即产品)变形风险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产品脱模倒扣特征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在合模时可围合成产品射蜡型腔,所述产品射蜡型腔的左端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的内部设有驱动块、第一构造块以及可带动驱动块、第一构造块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驱动块设于第一构造块的左方;所述驱动块的中间设有沿左右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驱动块的右端设有向右逐渐缩小的右端部,所述右端部的侧壁设有若干个向右延伸且逐渐朝第一通孔靠拢的滑槽,所述第一构造块的左端中间设有向左延伸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向左插入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一构造块的左方设有若干个活块,所述活块上设有与滑槽适配的滑块,所述活块可沿滑槽滑动,所述第一构造块的左端边缘限制活块的向右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动腔的内部还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中间设有沿左右贯通的第二通孔,所述限位块的左端开口设有沿上下延伸的固定板;所述驱动块的左端设有限位槽,所述驱动块的左端插入第二通孔,所述固定板设于限位槽中,所述限位槽的前后两侧壁分别从固定板的前、后方朝左延伸;所述连接杆的左端向左穿过限位槽后与固定板连接固定,所述限位块的右端边缘限制活块的向左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固定板的左方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限位槽的前后两侧壁分别从固定板的前、后方朝左延伸后与第一连接板的右端连接固定,所述限位槽的右侧壁与第一连接板之间的宽度大于固定板的左右方向宽度;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左端与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可驱动第一连接板左右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的宽度大于产品射蜡型腔的左端开口宽度,以阻止限位块进入产品射蜡型腔;所述限位块设为矩形体,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设为棱柱型,所述驱动块的形状设为与第一通孔适配的棱柱型,以阻止限位块与第一通孔之间的相对转动;所述右端部的形状设为向右逐渐缩小的棱台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的形状设为棱柱型,所述连接杆的形状设为与第二通孔适配的棱柱型,以阻止所述连接杆与第二通孔之间的相对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产品射蜡型腔的右端设有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二活动腔与第一活动腔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二活动腔的内部设有第二构造块以及可带动第二构造块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构造块、第一构造块可运动到产品射蜡型腔的内部并相互嵌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构造块远离产品射蜡型腔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第二油缸的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第二构造块的一端与第二油缸的第二活塞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宽度大于产品射蜡型腔的右端开口宽度,以阻止所述第二连接板进入产品射蜡型腔。
进一步地,所述产品射蜡型腔的内壁设有若干个第三构造块。
进一步地,所述产品射蜡型腔的内壁还设有向外延伸的浇道。
综上所述,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1)通过包括上模、下模,上模与下模在合模时可围合成产品射蜡型腔,产品射蜡型腔的左端设有第一活动腔,第一活动腔的内部设有驱动块、第一构造块以及可带动驱动块、第一构造块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块设于第一构造块的左方;从而可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带动驱动块、第一构造块从第一活动腔进入产品射蜡型腔,也可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带动驱动块、第一构造块从产品射蜡型腔退回到第一活动腔;(2)通过驱动块的中间设有沿左右贯通的第一通孔,驱动块的右端设有向右逐渐缩小的右端部,右端部的侧壁设有若干个向右延伸且逐渐朝第一通孔靠拢的滑槽,第一构造块的左端中间设有向左延伸的连接杆,连接杆向左插入第一通孔中,第一构造块的左方设有若干个活块,活块上设有与滑槽适配的滑块,活块可沿滑槽滑动,第一构造块的左端边缘限制活块的向右运动;从而在第一驱动装置带动驱动块、第一构造块从第一活动腔进入产品射蜡型腔后,第一构造块保持相对不动,驱动块向右靠近第一构造块,从而使得活块由于左右空间被压缩而朝外侧进行扩张,从而完成活块对产品的内部形状进行构造;而在需要产品脱模倒扣特征时,第一构造块依然保持相对不动,第一驱动装置带动驱动块向左远离第一构造块,从而使得活块由于左右空间被放大而朝内侧进行收缩,接着第一驱动装置带动驱动块、第一构造块、活块从产品射蜡型腔退回到第一活动腔,产品脱模倒扣特征完成。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取消了人工手动拆卸活块工艺,且在利用第一驱动装置带动驱动块向左远离第一构造块时,活块会由于左右空间被放大而朝内侧进行收缩,因此活块不会受到驱动块的挤压而造成拉扯蜡件造成蜡件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降低蜡件变形的风险,提升生产效率及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去掉上模、下模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第一部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第二部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第三部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去掉上模、下模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现有技术的产品与中间活块、边缘活块配合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下模,2-产品射蜡型腔,3-第一活动腔;4-驱动块,401-第一通孔,402-右端部,403-滑槽,404-限位槽;5-第一构造块,501-连接杆;6-活块,601-滑块;7-限位块,701-第二通孔;8-固定板,9-第一连接板,10-第一活塞杆,11-第二活动腔,12-第二构造块,13-第二连接板,14-第二活塞杆,15-第三构造块,16-浇道;17-产品,18-中间活块,19-边缘活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更清楚的描述,作出如下说明:观察者面对附图1进行观察,观察者左侧设为左,观察者右侧设为右,观察者前方设为前,观察者后方设为后,观察者上面设为上,观察者下面设为下,应当指出文中的术语“前端”、“后端”、“左侧”“右侧”“中部”“上方”“下方”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零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为了清楚或简化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数量。
参见图1到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产品脱模倒扣特征模具,包括上模、下模1,上模与下模1在合模时可围合成产品射蜡型腔2,产品射蜡型腔2的左端设有第一活动腔3,第一活动腔3的内部设有驱动块4、第一构造块5以及可带动驱动块4、第一构造块5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块4设于第一构造块5的左方;驱动块4的中间设有沿左右贯通的第一通孔401,驱动块4的右端设有向右逐渐缩小的右端部402,右端部402的侧壁设有若干个向右延伸且逐渐朝第一通孔401靠拢的滑槽403,第一构造块5的左端中间设有向左延伸的连接杆501,连接杆501向左插入第一通孔401中,第一构造块5的左方设有若干个活块6,活块6上设有与滑槽403适配的滑块601,活块6可沿滑槽403滑动,第一构造块5的左端边缘限制活块6的向右运动。作用:(1)通过包括上模、下模,上模与下模在合模时可围合成产品射蜡型腔,产品射蜡型腔的左端设有第一活动腔,第一活动腔的内部设有驱动块、第一构造块以及可带动驱动块、第一构造块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块设于第一构造块的左方;从而可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带动驱动块、第一构造块从第一活动腔进入产品射蜡型腔,也可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带动驱动块、第一构造块从产品射蜡型腔退回到第一活动腔;(2)通过驱动块的中间设有沿左右贯通的第一通孔,驱动块的右端设有向右逐渐缩小的右端部,右端部的侧壁设有若干个向右延伸且逐渐朝第一通孔靠拢的滑槽,第一构造块的左端中间设有向左延伸的连接杆,连接杆向左插入第一通孔中,第一构造块的左方设有若干个活块,活块上设有与滑槽适配的滑块,活块可沿滑槽滑动,第一构造块的左端边缘限制活块的向右运动;从而在第一驱动装置带动驱动块、第一构造块从第一活动腔进入产品射蜡型腔后,第一构造块保持相对不动,驱动块向右靠近第一构造块,从而使得活块由于左右空间被压缩而朝外侧进行扩张,从而完成活块对产品的内部形状进行构造;而在需要产品脱模倒扣特征时,第一构造块依然保持相对不动,第一驱动装置带动驱动块向左远离第一构造块,从而使得活块由于左右空间被放大而朝内侧进行收缩,接着第一驱动装置带动驱动块、第一构造块、活块从产品射蜡型腔退回到第一活动腔,产品脱模倒扣特征完成。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取消了人工手动拆卸活块工艺,且在利用第一驱动装置带动驱动块向左远离第一构造块时,活块会由于左右空间被放大而朝内侧进行收缩,因此活块不会受到驱动块的挤压而造成拉扯蜡件造成蜡件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降低蜡件变形的风险,提升生产效率及产品良率。
具体地,第一活动腔3的内部还设有限位块7,限位块7的中间设有沿左右贯通的第二通孔701,限位块7的左端开口设有沿上下延伸的固定板8;驱动块4的左端设有限位槽404,驱动块4的左端插入第二通孔701,固定板8设于限位槽404中,限位槽404的前后两侧壁分别从固定板8的前、后方朝左延伸;连接杆501的左端向左穿过限位槽404后与固定板8连接固定,限位块7的右端边缘限制活块6的向左运动。作用:限位块7的设置,一方面是可以与第一构造块5配合对活块6进行左右限位,另一方面是可以对驱动块4形成导向作用,而固定板的设置,可以对限位槽404、驱动块4的向左运动形成限位,避免驱动块4与第一构造块5的距离过远。
具体地,限位块7、固定板8的左方设有第一连接板9,限位槽404的前后两侧壁分别从固定板8的前、后方朝左延伸后与第一连接板9的右端连接固定,限位槽404的右侧壁与第一连接板9之间的宽度大于固定板8的左右方向宽度;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杆10,第一连接板9的左端与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杆10连接,第一活塞杆10可驱动第一连接板9左右运动。作用:通过第一连接板9的设置,一方面固定板8被限制在限位槽404与第一连接板9之间进行左右活动,从而使得驱动块4相对于限位块7的左右运动被固定板8所限制;另一方面第一连接板可以在第一活塞杆10的带动下进行左右运动,从而带动驱动块、限位块、连接杆的左右运动。通过限位槽与固定板、第一连接板的配合,使得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杆成为可以带动驱动块、第一构造块、限位块的动力源。
具体地,限位块7的宽度大于产品射蜡型腔2的左端开口宽度,以阻止限位块7进入产品射蜡型腔2;限位块7设为矩形体,第一通孔401的形状设为棱柱型,驱动块4的形状设为与第一通孔401适配的棱柱型,以阻止限位块7与第一通孔401之间的相对转动;右端部402的形状设为向右逐渐缩小的棱台型。作用:阻止相对转动可以使得驱动块的左右运动更加稳定。
具体地,第二通孔701的形状设为棱柱型,连接杆501的形状设为与第二通孔701适配的棱柱型,以阻止连接杆501与第二通孔701之间的相对转动。作用:阻止相对转动可以使得连接杆的左右运动更加稳定。
具体地,产品射蜡型腔2的右端设有第二活动腔11,第二活动腔11与第一活动腔3之间具有夹角;第二活动腔11的内部设有第二构造块12以及可带动第二构造块12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第二构造块12、第一构造块5可运动到产品射蜡型腔2的内部并相互嵌合。作用:嵌合可以使得成型的产品内部具有沿左右贯通的内腔。
具体地,第二构造块12远离产品射蜡型腔2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板13,第二驱动装置为第二油缸的第二活塞杆14,第二连接板13远离第二构造块12的一端与第二油缸的第二活塞杆14连接。作用:通过第二活塞杆可以带动第二连接板朝产品射蜡型腔的方向运动,接着第二连接板带动第二构造块朝产品射蜡型腔的方向运动。
具体地,第二连接板13的宽度大于产品射蜡型腔2的右端开口宽度,以阻止第二连接板13进入产品射蜡型腔2。作用:避免第二构造块过于深入产品射蜡型腔2的内部,以起到对第二构造块的限位。
具体地,产品射蜡型腔2的内壁设有若干个第三构造块15。作用:第三构造块15为出产品外部特征机构,由于其并非本发明的主要创新点,属于常见侧抽芯机构,故不再进行详细赘述。
具体地,产品射蜡型腔2的内壁还设有向外延伸的浇道16。浇道16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
如图6,产品射蜡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第二油缸的第二活塞杆14带动第二连接板13朝产品射蜡型腔2的方向运动,同时第二连接板13带动第二构造块12朝产品射蜡型腔2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二构造块12对产品17的内部形状进行构造。
第二: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杆10带动第一连接板9向右运动,同时第一连接板9带动驱动块4向右运动,驱动块4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固定板8对限位槽404左侧的第一连接板9的限位,以限制驱动块4靠近第一构造块5的距离;
第三:活块6由于左右空间被压缩而朝外侧进行扩张,从而使得活块可以在后续对产品的内部形状进行构造。
第四:驱动块4在第一连接板9的带动下继续向右运动,第一连接板9也同时带动固定板8向右运动,固定板8再带动限位块7、连接杆501、第一构造块5、活块6朝产品射蜡型腔2的方向运动,以使驱动块4、连接杆501、第一构造块5、活块6进入产品射蜡型腔2的内部。
第五:第一构造块5与第二构造块12形成嵌合。
如图6,产品脱模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第二油缸的第二活塞杆14带动第二连接板13朝第二活动腔11的方向退回,同时第二连接板13带动第二构造块12朝第二活动腔11的方向退回,以使第二构造块12脱离产品17的内部。
第二: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杆10带动第一连接板9向左运动,同时第一连接板9带动驱动块4向左运动,驱动块4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固定板8对限位槽404的限位,以限制驱动块4远离第一构造块5的幅度。
第三:活块6由于左右空间被放大而朝内侧进行收缩,使得活块6与产品17的内部形成脱离。
第四:驱动块4在第一连接板9的带动下继续向左运动,进而带动固定板8向左运动,固定板8再带动限位块7、连接杆501、第一构造块5、活块6朝第一活动腔3的方向退回,以使驱动块4、连接杆501、第一构造块5、活块6脱离产品17的内部。
第五:最后整体抽离产品17。
本实用新型的脱模倒扣特征采用侧抽内缩结构,取消手工拆卸活块工序,提升生产效率及产品良率。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产品脱模倒扣特征模具,包括上模、下模(1),所述上模与下模(1)在合模时可围合成产品射蜡型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射蜡型腔(2)的左端设有第一活动腔(3),所述第一活动腔(3)的内部设有驱动块(4)、第一构造块(5)以及可带动驱动块(4)、第一构造块(5)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驱动块(4)设于第一构造块(5)的左方;所述驱动块(4)的中间设有沿左右贯通的第一通孔(401),所述驱动块(4)的右端设有向右逐渐缩小的右端部(402),所述右端部(402)的侧壁设有若干个向右延伸且逐渐朝第一通孔(401)靠拢的滑槽(403),所述第一构造块(5)的左端中间设有向左延伸的连接杆(501),所述连接杆(501)向左插入第一通孔(401)中,所述第一构造块(5)的左方设有若干个活块(6),所述活块(6)上设有与滑槽(403)适配的滑块(601),所述活块(6)可沿滑槽(403)滑动,所述第一构造块(5)的左端边缘限制活块(6)的向右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产品脱模倒扣特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腔(3)的内部还设有限位块(7),所述限位块(7)的中间设有沿左右贯通的第二通孔(701),所述限位块(7)的左端开口设有沿上下延伸的固定板(8);所述驱动块(4)的左端设有限位槽(404),所述驱动块(4)的左端插入第二通孔(701),所述固定板(8)设于限位槽(404)中,所述限位槽(404)的前后两侧壁分别从固定板(8)的前、后方朝左延伸;所述连接杆(501)的左端向左穿过限位槽(404)后与固定板(8)连接固定,所述限位块(7)的右端边缘限制活块(6)的向左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产品脱模倒扣特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7)、固定板(8)的左方设有第一连接板(9),所述限位槽(404)的前后两侧壁分别从固定板(8)的前、后方朝左延伸后与第一连接板(9)的右端连接固定,所述限位槽(404)的右侧壁与第一连接板(9)之间的宽度大于固定板(8)的左右方向宽度;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杆(10),所述第一连接板(9)的左端与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杆(10)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10)可驱动第一连接板(9)左右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产品脱模倒扣特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7)的宽度大于产品射蜡型腔(2)的左端开口宽度,以阻止限位块(7)进入产品射蜡型腔(2);所述限位块(7)设为矩形体,所述第一通孔(401)的形状设为棱柱型,所述驱动块(4)的形状设为与第一通孔(401)适配的棱柱型,以阻止限位块(7)与第一通孔(401)之间的相对转动;所述右端部(402)的形状设为向右逐渐缩小的棱台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产品脱模倒扣特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701)的形状设为棱柱型,所述连接杆(501)的形状设为与第二通孔(701)适配的棱柱型,以阻止所述连接杆(501)与第二通孔(701)之间的相对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任一项所述一种产品脱模倒扣特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射蜡型腔(2)的右端设有第二活动腔(11),所述第二活动腔(11)与第一活动腔(3)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二活动腔(11)的内部设有第二构造块(12)以及可带动第二构造块(12)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构造块(12)、第一构造块(5)可运动到产品射蜡型腔(2)的内部并相互嵌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产品脱模倒扣特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构造块(12)远离产品射蜡型腔(2)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板(13),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第二油缸的第二活塞杆(14),所述第二连接板(13)远离第二构造块(12)的一端与第二油缸的第二活塞杆(1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产品脱模倒扣特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13)的宽度大于产品射蜡型腔(2)的右端开口宽度,以阻止所述第二连接板(13)进入产品射蜡型腔(2)。
9.根据权利要求1到5任一项所述一种产品脱模倒扣特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射蜡型腔(2)的内壁设有若干个第三构造块(15)。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5任一项所述一种产品脱模倒扣特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射蜡型腔(2)的内壁还设有向外延伸的浇道(1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56493.0U CN218505110U (zh) | 2022-08-16 | 2022-08-16 | 一种产品脱模倒扣特征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56493.0U CN218505110U (zh) | 2022-08-16 | 2022-08-16 | 一种产品脱模倒扣特征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505110U true CN218505110U (zh) | 2023-02-21 |
Family
ID=85209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156493.0U Active CN218505110U (zh) | 2022-08-16 | 2022-08-16 | 一种产品脱模倒扣特征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505110U (zh) |
-
2022
- 2022-08-16 CN CN202222156493.0U patent/CN21850511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505110U (zh) | 一种产品脱模倒扣特征模具 | |
CN109866397B (zh) | 一种组合滑块横向法向二次抽芯机构及注塑模具 | |
CN209022386U (zh) | 一种侧向二次抽芯结构及其模具 | |
CN216804273U (zh) | 一种后模型芯先抽二次抽芯机构注塑模具 | |
CN206967891U (zh) | 斜抽芯机构及注塑模具 | |
CN216423320U (zh) |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二次抽芯结构 | |
CN115339065A (zh) | 一种产品脱模倒扣特征模具 | |
CN115556310A (zh) | 一种无顶杆多腔弯头成型模具及其操作方法 | |
CN210047017U (zh) | 一种具有倒扣行位机构的注塑模具 | |
CN210082301U (zh) | 一种三板模注塑模具 | |
CN208812462U (zh) | 带倒扣的竖导柱注塑模具 | |
CN108859017B (zh) | 一种可快速开模、合模的注塑模具 | |
CN216182494U (zh) | 一种小空间的隧道机械抽芯结构 | |
CN206718381U (zh) | 一种防拆卸壳体用注塑脱模的模具组件 | |
CN217802968U (zh) | 一种抽芯模具 | |
CN218315000U (zh) | 一种弧形倒扣位成型模具 | |
CN211891791U (zh) | 一种大滑块内置小滑块的注塑模具抽芯机构 | |
CN215921186U (zh) | 一种上模有内扣的产品的注塑模具 | |
CN219464760U (zh) | 一种粉末冶金注射成型六孔三角块产品模具 | |
CN219055200U (zh) | 双孔成型滑块模具 | |
CN221584396U (zh) | 一种多处倒扣抽芯结构 | |
CN2673618Y (zh) | 点浇口塑料模具 | |
CN214605723U (zh) | 一种汽车冷却管道分配头的注塑模具 | |
CN219381440U (zh) | 壳体件的侧向抽芯结构及相应的注塑模具 | |
CN221562161U (zh) | 具有滑块内斜顶脱模的汽车仪表板注塑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