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99991U - 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99991U
CN218499991U CN202222207260.9U CN202222207260U CN218499991U CN 218499991 U CN218499991 U CN 218499991U CN 202222207260 U CN202222207260 U CN 202222207260U CN 218499991 U CN218499991 U CN 2184999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cavity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0726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和臣
杨扬彬
刘才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0726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999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999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999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收容管,所述收容管开设有用于收容雾化基质的收容腔;导液管,所述导液管与所述收容管连接并具有一端连通所述收容腔的导液腔;及封堵件,所述封堵件包括封堵部和导气结构,所述封堵部封堵于所述导液腔的另一端,所述导气结构固定于所述封堵部并收容在所述导液腔内,所述导气结构与外界连通并具有与所述导液腔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封堵部之间保持设定间距。如此可以避免影响抽吸口感的物质产生并提高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通过加热不燃烧的方式对雾化基质进行加热,从而使得雾化基质被雾化形成可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鉴于加热不燃烧的方式可以减少气溶胶中焦油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从而使得气溶胶生成装置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对于传统的气溶胶生成装置,雾化基质在加热的过程中会产生液体,该液体将储存在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部而被重复加热,该液体加热后将产生影响用户抽吸口感的物质,同时,液体也将对其它零部件构成侵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避免影响抽吸口感的物质产生并提高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使用寿命。
收容管,所述收容管开设有用于收容雾化基质的收容腔;
导液管,所述导液管与所述收容管连接并具有一端连通所述收容腔的导液腔;及
封堵件,所述封堵件包括封堵部和导气结构,所述封堵部封堵于所述导液腔的另一端,所述导气结构固定于所述封堵部并收容在所述导液腔内,所述导气结构与外界连通并具有与所述导液腔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封堵部之间保持设定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壳体,所述收容管和所述导液管两者均收容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封堵部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吸液件,所述吸液件收容在所述导液腔中并环绕所述导气结构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液件的端部与所述出气口所在位置平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液腔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导液段和第二导液段,所述第一导液段相对所述第二导液段更靠近所述收容腔,所述导气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导液段内,所述第一导液段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导液段的口径;沿所述导液管的轴向从所述第一导液段指向所述第二导液段,所述第一导液段的口径逐渐减少,所述第二导液段的口径保持恒定,所述第二导液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导液段的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加热芯,所述加热芯与所述收容管连接,所述加热芯开设有加热孔,所述加热孔连通在所述导液腔和所述收容腔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加热孔的口径沿自身轴向保持恒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收容管连接,所述支撑件用于抵接雾化基质,所述支撑件上开设有导气孔,所述导气孔连通所述加热孔和所述收容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加热芯之间间隔形成有连通间隙,所述连通间隙连通在所述导气孔和所述加热孔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线圈,所述线圈环绕所述加热芯设置并能够产生交变磁场,所述加热芯能够在所述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热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鉴于出气口与封堵部保持设定间距,且封堵部封堵导液腔。当液体进入至导液腔之后,通过封堵部的封堵作用,液体将无法从导液腔流出;当存储在导液腔中液体所形成的液面高度并未抵达至出气口时,导液腔中的液体将无法从进气通道中流出,故导液腔能存储一定量的液体。如此使得液体将无法渗透至气溶胶生产装置的其它位置,确保液体收容在导液腔内,从而防止液体对电路板等零部件构成侵蚀,降低气溶胶生产装置的故障率,也提高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存储在导液腔中的液体也将难以吸收热量并产生影响用户抽吸口感的挥发性物质,从而提高雾化基质被雾化后的气溶胶的抽吸口感。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包括壳体100、收容管200、导液管300和封堵件400,壳体100可以起到容置作用,收容管200和导液管300两者均容置在壳体100内。即壳体100作为收容管200和导液管300的承载载体,壳体100可以对收容管200和导液管300两者起到保护作用。
参阅图1、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容管200开设有收容腔210,该收容腔210连通外界,雾化基质20可以为固态的柱状结构,例如雾化基质20可以圆柱状结构。雾化基质20可以从外界插入至该收容腔210中,该收容腔210可以对雾化基质20起到收容和限位作用,即收容腔210可以对雾化基质20进行轴向和径向定位。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先将雾化基质20插入至收容腔210中,在用户于雾化基质20位于收容腔210之外的末端进行抽吸的同时,气溶胶生成装置10对雾化基质20进行加热,以便雾化基质20雾化形成气溶胶,最终该气溶胶被用户吸收。
参阅图1、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液管300与收容管200连接,导液管300具有导液腔310,导液腔310的一端与收容腔210连通,导液腔310的另一端可以直接连通外界。导液腔310可以划分为两段,该两段分别记为第一导液段311和第二导液段312,即导液腔310包括第一导液段311和第二导液段312,第一导液段311和第二导液段312两者同轴设置且相互连通。第一导液段311相对第二导液段312更靠近收容腔210,第一导液段311的口径大于第二导液段312的口径。沿导液管300的轴向从第一导液段311指向第二导液段312,也即从上往下的方向,第一导液段311的口径可以逐渐减少,使得第一导液段311大致呈锥状。而第二导液段312的口径保持恒定,使得第二导液段312为柱状。第二导液段312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一导液段311的长度,例如第二导液段312的长度为第一导液段311长度的两倍至三倍等。
参阅图1、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封堵件400包括封堵部410和导气结构420,封堵部410可以大致呈平板状结构,导气结构420可以大致呈柱状结构,封堵部410与壳体100可拆卸连接,例如封堵部410可以通过卡接或螺接等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壳体100上。导液腔310的第二导液段312具有远离第一导液段311设置的端部开口,该端部开口可以连通外界。当封堵部410与壳体100连接时,封堵部410将对该端部开口进行封堵和密封,从而防止导液腔310的液体随时从该端部开口流出。导气结构420为空心结构,导气结构420内开设有进气通道421,该进气通道421可以与第二导液段312同轴设置,进气通道421远离封堵部410的端部开口为出气口4211,进气通道421靠近封堵部410的端部开口为进气口4212,该出气口4211直接连通第二导液段312,该进气口4212能够直接连通外界。当用户在雾化基质20的端部进行抽吸时,外界气体将从进气口4212进入至进气通道421内部,然后从出气口4211进入至第二导液段312,接着从第二导液段312经过第一导液段311进入至收容腔210,以便携带收容腔210内的气溶胶被用户吸收。进气通道421的出气口4211与封堵部410沿导液腔310的轴向保持合理的间距,通俗而言,进气通道421的出气口4211高出封堵部410一定的高度。
在用户抽吸的过程中,一方面雾化基质20在雾化的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液体,该部分液体将从收容腔210进入至导液腔310。另一方面残留在收容腔210内的气溶胶可以返流至导液腔310中,该气溶胶中的一些成分也将冷凝形成液体,该液体也将进入至导液腔310中。鉴于第一导液段311的口径大于第二导液段312的口径,且第一导液段311的口径沿从上往下的方向逐渐减少,使得第一导液段311可以尽可能多的收集到收容腔210中的液体,确保收容腔210中的液体全部进入至导液腔310中。鉴于第二导液段312的长度大于第一导液段311的长度,故第二导液段312具有足够的长度,使得第二导液段312能够存储大量的液体。
假如上述液体长期积累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内,一方面该液体在雾化基质20雾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并产生挥发性物质,该挥发性物质具有刺激性气味,从而影响气溶胶的抽吸口感,同时也对用户的身体健康构成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该液体将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内进行渗透,从而对电路板等其它重要零部件构成侵蚀,如此将导致气溶胶生成装置10的故障率较高,进而影响气溶胶生成装置10的使用寿命。
而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鉴于进气通道421的出气口4211高出封堵部410一定的高度,且封堵部410封堵第二导液段312的端部开口。当液体进入至第二导液段312之后,通过封堵部410的封堵作用,液体将无法从第二导液段312的端部开口流出,同时,液体将无法渗透至气溶胶生产装置的其它位置,确保液体仅收容在第二导液段312内,从而防止液体对电路板等零部件构成侵蚀,降低气溶胶生产装置的故障率,也提高气溶胶生产装置的使用寿命。当第二导液段312中聚集并存储的液体量较少时,液面的高度没有抵达至进气通道421的出气口4211,故第二导液段312内的液体将无法从出气口4211进入至进入进气通道421内并排出至外界。因此,合理设置进气通道421的出气口4211到封堵部410的距离,可以使得第二导液段312能够存储足够量的液体。在第二导液段312内的液面高度即将抵达至进气通道421的出气口4211时,可以将气溶胶生成装置10至于指定容器的上方,然后将封堵部410从壳体100上卸载,从而将整个封堵件400从壳体100上进行拆卸,此时,第二导液段312中的液体将从其端部开口直接流出而进入至指定容器,避免第二导液段312内的液体随时从出气口4211进入进气通道421而流出至气溶胶生成装置10之外。当第二导液段312内的液体完全排出之后,将封堵件400重新安装在壳体100上,以便第二导液段312重新具有存储液体的功能。并且,存储在第二导液段312中的液体也将难以吸收热量并产生影响用户抽吸口感的挥发性物质,从而提高雾化基质20被气溶胶生成装置10雾化后的气溶胶的抽吸口感。
参阅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10还包括吸液件500,吸液件500可以内部具有大量的微孔而形成一定的空隙率,例如吸液件500可以采用棉质材料制成。吸液件500位于第二导液段312中并靠近第二导液段312的进气口4212,吸液件500环绕导气结构420设置,吸液件500的上端与进气通道421的端部平齐,也即吸液件500的上端与进气通道421的出气口4211平齐。鉴于吸液件500具有大量微孔,第二导液段312中的液体中在毛细力的作用下渗透至吸液件500的微孔内,使得第二导液段312中的液体存储在吸液件500的微孔中。故吸液件500可以对第二导液段312中自由流动的液体起到限制作用,即吸液件500可以对液体起到很好的限流作用,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倾斜和倒置的情况下,存储在吸液件500中的液体将无法流动,从而防止液体通过出气口4211进入至进气通道421并从进气口4212随时流出,也即防止液体从进气通道421随时泄漏。因此,通过吸液件500对液体的吸附作用,可以将第二导液段312中的液体从自由流动状态转化为限制流动状态。当吸液件500中吸附并存储的液体达到饱和状态时,可以将封堵件400从壳体100上卸载,并将吸液件500从第二导液段312中取出,然后将吸液件500施加挤压力,以使吸液件500中存储的液体排出至指定的容器。当吸液件500的液体完全排出后,将吸液件500重新装入至第二导液段312中并将封堵件400固定在壳体100上即可。
参阅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10还包括加热芯600、支撑件700和线圈。加热芯600与收容管200连接,加热芯600开有加热孔610,加热孔610连通收容腔210和导液腔310。线圈可以环绕加热芯600设置,当对线圈通电时,线圈将产生交变磁场,加热芯600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热量,即加热芯600通过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热量。当用户在雾化基质20的末端抽吸时,加热芯600将产生热量,进气通道421中的常温气体将通过导液腔310进入至加热孔610中,该常温气体将在加热孔610中有加热性产生热交换,即常温气体将在加热孔610中吸收加热芯600的热量而转化为高温气体,该高温气体将进一步进入至收容腔210中,收容腔210中的雾化基质20吸收高温气体的热量而雾化形成气溶胶。鉴于雾化基质20通过高温气体加热,高温气体将渗透至雾化基质20的各个区域,即高温气体将均匀分布在雾化基质20内的各个区域,使得雾化基质20的各部分吸收相同的热量并升高至相同的温度,即高温气体对雾化基质20进行均匀加热,如此也可以调气溶胶的抽吸口感。
加热孔6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加热孔610的口径沿自身轴向保持恒定,如此使得常温气体在多个加热孔610中有充分时间与加热芯600进行热交换,使得常温气体转化形成的高温气体的温度达到设定要求。
参阅图4和图5,支撑件700与收容管200连接,支撑件700与加热芯600之间存在连通间隙720,支撑件700开设有导气孔710,该导气孔710的两端连通收容腔210和连通间隙720,该连通间隙720的两端连通导气孔710和加热孔610。当雾化基质20收容在收容腔210时,雾化基质20的端部与支撑件700相抵接,使得支撑件700对雾化基质20起到支撑和轴向限位作用。通过设置连通间隙720,从各个加热孔610中流出的高温气体在连通间隙720中聚集并混合,从而使得连通间隙720中各处的高温气体的温度保持一致,当高温气体从连通间隙720经导气孔710进入至收容腔210之后,进一步保证高温气体对雾化基质20加热的均匀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容管,所述收容管开设有用于收容雾化基质的收容腔;
导液管,所述导液管与所述收容管连接并具有一端连通所述收容腔的导液腔;及
封堵件,所述封堵件包括封堵部和导气结构,所述封堵部封堵于所述导液腔的另一端,所述导气结构固定于所述封堵部并收容在所述导液腔内,所述导气结构与外界连通并具有与所述导液腔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封堵部之间保持设定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收容管和所述导液管两者均收容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封堵部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液件,所述吸液件收容在所述导液腔中并环绕所述导气结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件的端部与所述出气口所在位置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腔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导液段和第二导液段,所述第一导液段相对所述第二导液段更靠近所述收容腔,所述导气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导液段内,所述第一导液段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导液段的口径;沿所述导液管的轴向从所述第一导液段指向所述第二导液段,所述第一导液段的口径逐渐减少,所述第二导液段的口径保持恒定,所述第二导液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导液段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芯,所述加热芯与所述收容管连接,所述加热芯开设有加热孔,所述加热孔连通在所述导液腔和所述收容腔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加热孔的口径沿自身轴向保持恒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收容管连接,所述支撑件用于抵接雾化基质,所述支撑件上开设有导气孔,所述导气孔连通所述加热孔和所述收容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加热芯之间间隔形成有连通间隙,所述连通间隙连通在所述导气孔和所述加热孔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圈,所述线圈环绕所述加热芯设置并能够产生交变磁场,所述加热芯能够在所述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热量。
CN202222207260.9U 2022-08-22 2022-08-22 气溶胶生成装置 Active CN2184999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07260.9U CN218499991U (zh) 2022-08-22 2022-08-22 气溶胶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07260.9U CN218499991U (zh) 2022-08-22 2022-08-22 气溶胶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99991U true CN218499991U (zh) 2023-02-21

Family

ID=85209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07260.9U Active CN218499991U (zh) 2022-08-22 2022-08-22 气溶胶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999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13172B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3153991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0613171A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2139298U (zh) 具有v形陶瓷雾化芯的电子雾化器
CN110638101A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KR20190038806A (ko) 전자 베이핑 장치에서 벤튜리 효과로 구동되는 제제 전달
JP2019531085A (ja) 末広形状煙排出管を有する電子タバコアトマイザー
CN216416020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1631799U (zh) 一种具有气液通道的气雾弹
CN110638102A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1091889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1203839A1 (zh) 具有v形陶瓷雾化芯的电子雾化器
CN111759010A (zh) 一种具有气液通道的气雾弹
CN216292995U (zh) 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218104923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218499991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EP4005408B1 (en)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CN212139318U (zh) 电子雾化设备的雾化组件
CN213344341U (zh) 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8104924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216701657U (zh) 雾化器以及雾化装置
CN214340112U (zh) 雾化组件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
CN109938409B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8499990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3100486A (zh) 雾化结构、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