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95119U - 室内机组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室内机组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95119U
CN218495119U CN202222285152.3U CN202222285152U CN218495119U CN 218495119 U CN218495119 U CN 218495119U CN 202222285152 U CN202222285152 U CN 202222285152U CN 218495119 U CN218495119 U CN 218495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unit
shell
air inlet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8515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乐
王永涛
黄满良
关婷婷
任效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8515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95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95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951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室内机组和空调器。其中,室内机组包括:新风机,包括第一壳体和开设于第一壳体的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分别位于第一壳体的相对两侧壁;室内机,室内机与新风机相邻设置,且室内机与新风机通信连接,室内机包括第二壳体;其中,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的相对两侧壁中的一个侧壁与第二壳体相对设置。本公开提供的室内机组,通过将新风机设置于室外机的外侧,新风机的风量不再受限于室内机的内部空间,进而提高了新风风量。通过在新风机的相对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新风机可以设置在室内机的两侧中的任一侧,均可以实现新风机的正常进风。

Description

室内机组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室内机组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室内的空气质量备受关注,新风功能成为室内空调调节的不可缺少的一项功能。
相关技术中,壁挂式空调将新风功能集成于室内机内,形成一体式的室内机。
在实施已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新风功能设置于室内机的内部,受到室内机整体空间的限制,导致新风风量受到限制,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和空调器,通过将新风机外置于室内机,提高了新风风量,提升了室内机的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机组,包括:新风机,包括第一壳体和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相对两侧壁;室内机,所述室内机与所述新风机相邻设置,且所述室内机与所述新风机通信连接,所述室内机包括第二壳体;其中,设置有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相对两侧壁中的一个侧壁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室内机组包括新风机和室内机。新风机独立设置于室内机的外侧。并且,新风机与室内机相邻设置,以方便通信连接。新风机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设置于第一壳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新风模块设于室内机的内部的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室内机组,通过将新风机设置于室外机的外侧,新风机的风量不再受限于室内机的内部空间,进而提高了新风风量。通过在新风机的相对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提升了新风机与室内机安装的匹配率,提升了新风机和室内机安装的适应性。新风机可以设置在室内机的两侧中的任一侧,均可以实现新风机的正常进风。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还开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回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回风口相邻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新风机的第一出风口和室内机的回风口相邻设置,可以实现对从第一出风口排出的新风,再通过回风口进入到室内机,经过与室内机的换热器进行换热后,通过室内机的排风口排出室内。这样,实现了对新风的换热功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还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前侧壁,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壁;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壁。
可选地,所述新风机还包括: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风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风道包括出风端和两个进风端,所述两个进风端分别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相连通,所述出风端与所述风机的进气kou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新风机包括风机和风道,风机和风道均设置于第一壳体内。风道包括两个进风端,通过设置两个进风端实现与位于第一壳体两侧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相连通,以提升新风机与室内机的安装灵活性。风道还包括出风端,出风端与风机的进气端相连通。风机启动,带动新风从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进入,经过风道进入风机,再经过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进入室内,为室内环境提供新风,以提升室内空气质量。
可选地,所述新风机还包括:水箱,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水箱包括出水口;雾化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雾化装置的进口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出雾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出雾机构包括通道,所述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雾化装置的出雾口相连通,所述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出风口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新风机还包括水箱、出雾装置和出雾机构。水箱用于存放用于对室内进行加湿的用水。出雾装置与水箱相连通,用于产生水雾。出雾机构的通道与出雾装置的出雾口相连通。通道的出口与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相连通。出雾装置产生的水雾通过出雾机构导流至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排出至室内,以实现对室内环境进行加湿,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通过本公开提供的室内机组,能够实现空调模式、新风模式和加湿模式,提升了空调功能的多样化,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所述新风机还包括:网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出风口设置有网体,实现对水雾和新风进行过滤,以使得通过第一出风口吹出的新风,具有湿度,却看不见水雾,以提升使用体验。
可选地,所述室内机还包括:二氧化碳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用于检测室内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PM2.5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用于检测室内环境的PM2.5的数值;氧离子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用于检测室内环境的含氧量。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室内机设置二氧化碳传感器、PM2.5传感器和氧离子传感器,实现了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根据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浓度、PM2.5浓度和含氧量,确定当前的室内空气质量。根据确定的空气质量,控制新风机的运行。这样实现了新风机和室内机的联合工作,根据室内空气,选择空调的运行模式。
可选地,所述新风机还包括:显示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用于显示室内空气质量。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壳体上设置显示件,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实时显示。通过显示件,用户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当前的室内空气质量,进而可以自主选择空调的运行模式。
可选地,室内机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新风机相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所述室内机和所述新风机工作。
在该实施例中,室内机还包括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实现对新风机和室内机的通信连接,进而实现了新风机和室内机的联合控制,以简化整机部件,提升控制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机;以及前述的室内机组,所述室内机与所述室外机相连接。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室内机组中的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新风机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组的俯视图;
图5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组的新风机的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组的室内机的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组的结构爆炸图;
图8是本公开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组的结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空调机组;
10:新风机;110:第一壳体;111: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3:顶壁;114:底壁;115:前壁;116:后壁;117:门体;118:安装支架;120第一进风口;122:第二进风口;130:第一出风口;132:第二出风口;140:网体;150:风机;160:水箱;170:出雾机构;190:显示件;
20:室内机;202:第二壳体;204:回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7和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室内机组1。室内机组1包括:新风机10和室内机20。室内机20与新风机10相邻设置,且室内机20与新风机10通信连接。
其中,新风机10包括第一壳体110和开设于第一壳体110的第一进风口120、第二进风口122。第一进风口120和第二进风口122分别位于第一壳体110的相对两侧壁。室内机20包括第二壳体202。
其中,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20和第二进风口122的相对两侧壁中的一个侧壁与第二壳体202相对设置。
本公开提供的室内机组1包括新风机10和室内机20。新风机10独立设置于室内机20的外侧。并且,新风机10与室内机20相邻设置,以方便通信连接。结合图2和图3所示,新风机1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一壳体110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20和第二进风口122。第一进风口120和第二进风口122设置于第一壳体110相对的两个侧壁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新风模块设于室内机20的内部的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室内机组1,通过将新风机10设置于室外机的外侧,新风机10的风量不再受限于室内机20的内部空间,进而提高了新风风量。通过在新风机10的相对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20和第二进风口122,提升了新风机10与室内机20安装的匹配率,提升了新风机10和室内机20安装的适应性。新风机10可以设置在室内机20的两侧中的任一侧,均可以实现新风机10的正常进风。
可选地,新风机10可以安装于室内机20的一侧,新风机10的第一进风口120和第二进风口122中的一个与室内机20的侧壁相对。新风机10可以通过第一进风口120和第二进风口122中的一个另一个进风。即,可以根据新风机10的安装位置选择不同的进风口进行进风,以保证新风的进风风量。
可选地,第一壳体110还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30。第二壳体202开设有回风口204,第一出风口130与回风口204相邻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新风机10的第一出风口130和室内机20的回风口204相邻设置。结合图1、图5所示(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向),这样,可以实现对从第一出风口130排出的新风,部分直接排入室内。结合图1和图6所示(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向),还有部风新风再通过回风口204进入到室内机20,经过与室内机20的换热器进行换热后,通过室内机20的排风口排出室内,实现了对新风的换热功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结合图4所示,第一壳体110还开设有第二出风口132。第二出风口132位于第一壳体110的前侧壁。第一出风口130位于第一壳体110的顶壁113。回风口204位于第二壳体202的顶壁。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出风口130和回风口204分布设置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202的顶部,进而能够实现第一出风口130靠近回风口204设置。这样,可以实现从第一出风口130排出的新风,经过回风口204进入室内机20换热后,再排出室内,以提升用户的使用需求。并且,将第一出风口130和回风口204均设置于顶部,能够提升新风机10和室内机20的外观美观性。
可选地,结合图2、图3、图5、图7和图8所示,第一壳体1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顶壁113、底壁114、前壁115和后壁116。其中,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相对设置,第一进风口120开设于第一侧壁111,第二进风口122开设于第二侧壁112。顶壁113和底壁114相对设置,第一出风口130开设于顶壁113。前壁115和后壁116相对设置,第二出风口132开设于前壁115。
可选地,结合图7和图8所示,新风机10还包括风机150和风道。风机150设置于第一壳体110内。风道设置于第一壳体110内。风道包括出风端和两个进风端,两个进风端分别于第一进风口120和第二进风口122相连通,风道与风机150的进气端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新风机10包括风机150和风道,风机150和风道均设置于第一壳体110内。风道包括两个进风端,通过设置两个进风端实现与位于第一壳体110两侧的第一进风口120和第二进风口122相连通,以提升新风机10与室内机20的安装灵活性。风道还包括出风端,出风端与风机150的进气端相连通。风机150启动,带动新风从第一进风口120和第二进风口122进入,经过风道进入风机150,再经过第一出风口130和第二出风口132进入室内,为室内环境提供新风,以提升室内空气质量。
可选地,结合图7所示,新风机10还包括安装架118,设置于第一壳体110内。风机150安装于安装架118。通过安装架118实现风机150的安装固定。
进一步地,新风机10还包括减震垫,设置于安装架118和风机150之间,用于对风机150运行过程中进行减震,以降低噪音。
可选地,新风机10还包括水箱160、雾化装置和出雾机构170。水箱160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壳体110内。水箱160包括出水口。雾化装置设置于第一壳体110内,雾化装置的进口与出水口相连通。出雾机构170设于第一壳体110。出雾机构170包括通道,通道的一端与雾化装置的出雾口相连通,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110的出风口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新风机10还包括水箱160、出雾装置和出雾机构170。水箱160用于存放用于对室内进行加湿的用水。出雾装置与水箱160相连通,用于产生水雾。出雾机构170的通道与出雾装置的出雾口相连通。通道的出口与第一出风口130或第二出风口132相连通。出雾装置产生的水雾通过出雾机构170导流至第一出风口130和第二出风口132。水雾与新风混合后,通过第一出风口130、第二出风口132排出室内,以实现对室内环境进行加湿,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通过本公开提供的室内机组1,能够实现空调模式、新风模式和加湿模式,提升了空调功能的多样化,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通道的出口与第一出风口130和第二出风口132中的一个或两个连通。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具体使用场景,进行设定。
可选地,结合图8所示,出雾机构170包括呈折弯状的主体,通道设置于主体内。主体包括槽体,通道包括管体,管体卡设于槽体内,方便拆卸安装。通过设置主体,提升了通道运行中的稳定性,提升整机运行的稳定性。
本公开提供的室内机组1,通过将新风机10设置于室内机20的外部,提升了新风机10的空间,进而可以在新风机10上集成加湿功能,实现了功能的多样化。同时,新风机10外置也简化了室内机20的结构,提升了室内机20的空间利用率。
可选地,结合图2、图3、图7和图8所示,第一壳体110还包括门体117。门体117设于前壁115上,门体117能够开启第一壳体110。通过设置门体117,当水箱160需要补充水时,可以通过门体117实现补水操作。通过设置门体117,提升了操作的便利性。
可选地,水箱160与第一壳体110可拆卸连接。水箱160设置有把手。当需要补水时,打开门体117,通过把手将水箱160拆卸下来。完成补水后,在将水箱160安装于第一壳体110内,关上门体117。通过设置把手,提升了操作的便利性。
可选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新风机10还包括网体140。网体140设置于第一出风口13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出风口130设置有网体140,实现对水雾和新风进行过滤,以使得通过第一出风口130吹出的新风,具有湿度,却看不见水雾,以提升使用体验。
可选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二出风口132也设置有网体140,实现对水雾和新风进行过滤。
可选地,室内机20还包括:二氧化碳传感器,设置于第二壳体202,用于检测室内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PM2.5传感器,设置于第二壳体202,用于检测室内环境的PM2.5的数值;氧离子传感器,设置于第二壳体202,用于检测室内环境的含氧量。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室内机20设置二氧化碳传感器、PM2.5传感器和氧离子传感器,实现了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根据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浓度、PM2.5浓度和含氧量,确定当前的室内空气质量。根据确定的空气质量,控制新风机10的运行。这样实现了新风机10和室内机20的联合工作,根据室内空气,选择空调的运行模式。
可选地,新风机10还包括显示件190。显示件190设置于第一壳体110,用于显示室内空气质量。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壳体110上设置显示件190,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实时显示。通过显示件190,用户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当前的室内空气质量,进而可以自主选择空调的运行模式。
可选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显示件190设置于第一壳体110的前壁115。通过设置于前壁115,方便用户的查看。
可选地,显示件190包括显示灯,通过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空气质量,以实现智能显示空气质量。
可选地,室内机20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新风机10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控制室内机20和新风机10工作。
在该实施例中,室内机还包括控制器。通过控制器与新风机10的风机150、雾化装置电连接,以实现对新风机10与室内机20的通信连接,进而实现对新风机10和室内机20的联合控制,以简化整机部件,提升控制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机;以及前述的室内机组1,室内机20与室外机相连接。
本公开提供的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组1,室内机组1包括新风机10和室内机20。新风机10独立设置于室内机20的外侧。并且,新风机10与室内机20相邻设置,以方便通信连接。结合图2和图3所示,新风机1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一壳体110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20和第二进风口122。第一进风口120和第二进风口122设置于第一壳体110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室内机20与室外机相连接以形成用于室内温度调节的制冷系统。本公开提供的空调器通过合理化布局室内机20和新风机10的结构,能够实现空调功能、新风功能和加湿功能,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新风模块设于室内机20的内部的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室内机组1,通过将新风机10设置于室外机的外侧,新风机10的风量不再受限于室内机20的内部空间,进而提高了新风风量。通过在新风机10的相对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20和第二进风口122,提升了新风机10与室内机20安装的匹配率,提升了新风机10和室内机20安装的适应性。新风机10可以设置在室内机20的两侧中的任一侧,均可以实现新风机10的正常进风。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新风机,包括第一壳体和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相对两侧壁;
室内机,所述室内机与所述新风机相邻设置,且所述室内机与所述新风机通信连接,所述室内机包括第二壳体;
其中,设置有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相对两侧壁中的一个侧壁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还开设有第一出风口;
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回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回风口相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还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前侧壁,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壁;
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还包括:
网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还包括:
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
风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风道包括出风端和两个进风端,所述两个进风端分别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相连通,所述出风端与所述风机的进气端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还包括:
水箱,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水箱包括出水口;
雾化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雾化装置的进口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
出雾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出雾机构包括通道,所述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雾化装置的出雾口相连通,所述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出风口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
二氧化碳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用于检测室内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
PM2.5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用于检测室内环境的PM2.5的数值;
氧离子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用于检测室内环境的含氧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还包括:
显示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用于显示室内空气质量。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新风机相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所述室内机和所述新风机工作。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外机;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组,所述室内机与所述室外机相连接。
CN202222285152.3U 2022-08-29 2022-08-29 室内机组和空调器 Active CN218495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85152.3U CN218495119U (zh) 2022-08-29 2022-08-29 室内机组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85152.3U CN218495119U (zh) 2022-08-29 2022-08-29 室内机组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95119U true CN218495119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88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85152.3U Active CN218495119U (zh) 2022-08-29 2022-08-29 室内机组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951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693755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6667913U (zh) 一种新风一体机
CN21026750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675489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1023297A (zh) 一种空调柜机
CN218495119U (zh) 室内机组和空调器
CN114593461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7366960B (zh) 一种具有分区送风功能的双贯流射流空调及送风方法
CN113566355A (zh)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921587U (zh) 一种空调柜机
CN216592216U (zh)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7357164U (zh) 空调机组
CN21659194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5899842A (zh) 无水加湿模块和空调
CN212252878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
CN210688475U (zh) 空气调节设备
CN215909299U (zh)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9367798U (zh) 一种新风装置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19550684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0455917C (zh) 空调器
CN219243786U (zh) 加湿装置及空气处理装置
CN216114328U (zh) 一种新风空调
CN219713512U (zh) 空调
CN22003862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35558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