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87457U - 激光加工装置及激光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激光加工装置及激光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87457U
CN218487457U CN202121958927.8U CN202121958927U CN218487457U CN 218487457 U CN218487457 U CN 218487457U CN 202121958927 U CN202121958927 U CN 202121958927U CN 218487457 U CN218487457 U CN 2184874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ser
magnetic attraction
housing
magnetic
laser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5892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昌荣
王文华
刘振
邹卫华
张幼添
辛丽娇
史栋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ebl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kebl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ebl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kebloc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5892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874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874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874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激光加工装置,包括激光组件、刀具机构以及磁吸组件。激光组件包括激光器外壳。刀具机构包括刀架座。磁吸组件包括设于激光器外壳的第一磁吸件及设于刀架座的第二磁吸件,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磁吸配合,刀具机构通过磁吸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激光器外壳。该激光加工装置,通过激光器外壳实现了激光组件与刀具机构的集成,从而其既能通过激光组件以激光为加工媒介加工工件,也能通过刀具机构加工工件,操作简单方便,减少了加工时间。而且,刀具机构通过磁吸组件与激光器外壳相连接的方式,便于拆装,有利于用户根据需求更换刀具机构以加工工件。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激光加工设备。

Description

激光加工装置及激光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雕刻切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激光加工装置及激光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激光加工机利用激光为加工媒介,来达到加工的目的。由于激光加工机不与工件直接接触,因而不受机械运动的影响,工件的表面不易变形。当用户需要加工工件以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手工艺品或其它作品时,现有的激光加工机常常需要搭配刀具加工机使用,操作复杂、加工时间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激光加工装置及激光加工设备,该激光加工装置实现了激光加工机及刀具加工机的集成,不仅可以以激光为加工媒介加工工件,也可以以刀具为加工媒介加工工件,操作简单,减少了加工时间。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激光加工装置,包括:
激光组件,激光组件包括激光器外壳;
刀具机构,刀具机构包括刀架座;以及
磁吸组件,磁吸组件包括设于激光器外壳的第一磁吸件及设于刀架座的第二磁吸件,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磁吸配合,刀具机构通过磁吸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激光器外壳。
上述激光加工装置,通过激光器外壳实现了激光组件与刀具机构的集成,从而其能通过激光组件以激光为加工媒介加工工件,也能通过刀具机构加工工件,操作简单方便,减少加工时间。而且,刀具机构通过磁吸组件与激光器外壳相连接的方式,便于拆装,有利于用户根据需求更换刀具机构以加工工件。
可选地,激光器外壳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有延伸的容置孔,第一磁吸件固设于容置孔中,当刀具机构连接于激光器外壳时,第二磁吸件容置于容置孔中。
可选地,刀架座包括活动穿设于容置孔中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二磁吸件,第二连接部带动第二磁吸件穿入容置孔,使得第二磁吸件磁吸第一磁吸件。
可选地,第二连接部设有容置槽,第二磁吸件容置于容置槽中。
可选地,刀架座还包括限位部,限位部设于第二连接部背离第一磁吸件的表面,当第二磁吸件磁吸第一磁吸件时,限位部接触或抵压第一连接部。
可选地,第一磁吸件及所述第二磁吸件均为圆环状,第二磁吸件的外径大于第一磁吸件的内径;或者,第一磁吸件的外径大于第二磁吸件的内径。
可选地,当第二磁吸件磁吸第一磁吸件时,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的轴线共线。
可选地,第一磁吸件和/或第二磁吸件为磁铁。
可选地,刀具机构还包括设于刀架座中的刀具组件,刀具组件包括滑动连接于刀架座中的刀架以及切割刀,切割刀可拆卸连接于刀架;
和/或,所述激光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激光器外壳的激光器,所述激光器用于发射激光。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激光加工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激光加工装置及壳体,激光加工装置的激光器外壳连接于壳体。
本申请提供的激光加工装置及激光加工设备,通过激光器外壳实现了激光组件与刀具机构的集成,从而其能通过激光组件以激光为加工媒介加工工件,也能通过刀具机构加工工件,操作简单方便,减少加工时间。而且,刀具机构通过磁吸组件与激光器外壳相连接的方式,便于拆装,有利于用户根据需求更换刀具机构以加工工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激光加工设备的第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激光加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沿V-V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图3的激光加工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刀具机构与第二磁吸件组装后的第二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是图7的剖视图。
图10是图2中驱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2中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壳体的第三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壳体与激光加工装置、第二控制板及导向光轴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激光加工设备的第四角度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加工设备1000,该激光加工设备1000包括激光加工装置100、壳体200、光轴300、套筒400、驱动组件500、控制组件600、复位件700、风扇800、导风罩900。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激光加工装置100,包括:
激光组件10,激光组件10包括激光器外壳11;
刀具机构20,刀具机构20包括刀架座21;以及
磁吸组件30,磁吸组件30包括设于激光器外壳11的第一磁吸件31及设于刀架座21的第二磁吸件32,第一磁吸件31与第二磁吸件32磁吸配合,刀具机构20通过磁吸组件30可拆卸连接于激光器外壳11。
上述激光加工装置100,通过激光器外壳11实现了激光组件10与刀具机构20的集成,从而其能通过激光组件10以激光为加工媒介加工工件,也能通过刀具机构20加工工件,操作简单方便,减少加工时间。而且,刀具机构20通过磁吸组件30与激光器外壳11相连接的方式,便于拆装,有利于用户根据需求更换刀具机构20以加工工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激光加工装置100加工工件的过程中,刀具机构20随激光器外壳11沿第一方向移动而抵压工件,进而对工件进行加工;刀具机构20随激光器外壳11沿第二方向移动而远离工件,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下文均基于此描述。当然,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也可不相反,例如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存在夹角。所述“第一”及“第二”仅仅只是为了便于描述,不可看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激光加工装置100对工件加工是指以激光或刀具机构20为媒介对工件进行切割、雕刻或压痕等操作,使得加工后的工件符合用户的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刀具机构20相对激光器外壳11沿第一方向移动而解除第一磁吸件31与第二磁吸件32之间的连接,从而刀具机构20解除与激光器外壳11之间的连接,即刀具机构20相对激光器外壳11沿第一方向移动而解除与激光器外壳11之间的连接;刀具机构20相对激光器外壳11沿第二方向移动,使得第一磁吸件31与第二磁吸件32磁吸配合,从而刀具机构20连接于激光器外壳11,即刀具机构20通过磁吸组件30相对激光器外壳11沿第二方向移动而连接激光器外壳11。在其他实施例中,刀具机构20通过磁吸组件30相对激光器外壳11沿第一方向移动而连接激光器外壳11;刀具机构20相对激光器外壳11沿第二方向移动而解除与激光器外壳11之间的连接的方案,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激光组件10还包括设于激光器外壳11中的激光器12,激光器12用于发射激光。这样,激光器12与刀具机构20通过激光器外壳11连接在一起,激光加工装置100通过激光器12以激光为加工媒介进行加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31及第二磁吸件32的数量均为1个,当第一磁吸件31磁吸第二磁吸件32,刀具机构20连接于激光器外壳11。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31的数量可以是1个,第二磁吸件32的数量为多个,当第一磁吸件31同步磁吸所有第二磁吸件32,刀具机构20连接于激光器外壳11;或者,第一磁吸件31的数量为多个,第二磁吸件32的数量为1个,当第二磁吸件32同步磁吸所有第一磁吸件31,刀具机构20连接于激光器外壳11;或者,第一磁吸件31的数量为多个,第二磁吸件32为多个,多个第二磁吸件32与多个第一磁吸件31一一对应,当多个第二磁吸件32同步磁吸对应第一磁吸件31时,刀具机构20连接于激光器外壳11。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6,激光器外壳11包括第一连接部111,第一连接部111设有容置孔1111,第一磁吸件31固设于容置孔1111中,当刀具机构20连接于激光器外壳11时,第二磁吸件32容置于容置孔1111中。这样,当第二磁吸件32在容置孔1111中磁吸第一磁吸件31时,刀具机构20连接于激光器外壳11。
在本实施例中,容置孔1111沿第一方向贯穿第一连接部111的相对端面,刀架座21带动第二磁吸件32沿第二方向移动,使得第二磁吸件32沿第二方向穿入容置孔1111中,进而与第一磁吸件31磁吸,从而刀具机构20沿第二方向移动连接于激光器外壳11。当然,容置孔1111也可仅沿第一方向贯穿第一连接部111面朝第一方向的端面,刀架座21也可带动第二磁吸件32沿第二方向移动,使得第二磁吸件32沿第二方向穿入容置孔1111中,进而与第一磁吸件31磁吸,从而刀具机构20沿第二方向连接于激光器外壳11。
在其他实施例中,容置孔1111也可仅沿第一方向贯穿第一连接部111面朝第二方向的端面,刀架座21可带动第二磁吸件32沿第一方向移动,使得第二磁吸件32沿第一方向穿入容置孔1111中,进而与第一磁吸件31磁吸。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1也可不设置容置孔1111,第一磁吸件31嵌设于第一连接部111中,第二磁吸件32磁吸第一磁吸件31时,第二磁吸件32位于第一连接部111的外部。当然,第一磁吸件31也可通过胶接或焊接等方式固设于第一连接部111面朝第一方向的端面或面朝第二方向的端面。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5至图9,刀架座21包括活动穿设于容置孔1111中的第二连接部211,第二连接部211设有第二磁吸件32,第二连接部211带动第二磁吸件32穿入容置孔1111,使得第二磁吸件32磁吸第一磁吸件31。这样,第二磁吸件32就可通过第二连接部211沿第二方向就可穿入容置孔1111而与第一磁吸件31磁吸,使得刀具机构20连接于激光器外壳11。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11设有容置槽2111,第二磁吸件32容置于容置槽2111中。这样,容置于容置槽2111的第二磁吸件32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部211。第二连接部211就能带动第二磁吸件32沿第二方向穿入容置孔1111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磁吸件32为圆环形,第二连接部211面朝第一磁吸件31的端面上设有上述容置槽2111,容置槽2111为与第二磁吸件32相适配的环形槽,第二磁吸件32嵌入容置槽2111而连接第二连接部211。当然,容置槽2111也可设于第二连接部211的周面上,第二磁吸件32套装第二连接部211而容置于容置槽2111。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11也可不设置容置槽2111,第二磁吸件32通过焊接或胶接等方式固设于第二连接部211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其中一端面上;或者,第二磁吸件32也可嵌设于第二连接部211中。
请一并参阅图3、图5、图6及图7,刀架座21还包括限位部212,限位部212设于第二连接部211背离第一磁吸件31的表面,当第二磁吸件32磁吸第一磁吸件31时,限位部212接触或抵压第一连接部111。这样,在第二连接部211带动第二磁吸件32穿入容置孔1111,使得第二磁吸件32磁吸第一磁吸件31的过程中,限位部212的存在,避免第二磁吸件32碰撞第一磁吸件31而损伤第一磁吸件31和/或第二磁吸件32。
可选地,第一磁吸件31及第二磁吸件32均为圆环状,第二磁吸件32的外径大于第一磁吸件31的内径;或者,第一磁吸件31的外径大于第二磁吸件32的内径。这样,当刀具机构20沿第二方向移动而连接激光器外壳11时,第一磁吸件31与第二磁吸件32的设计,保证第一磁吸件31与第二磁吸件32之间具有较大的磁吸面积,进而保证第一磁吸件31与第二磁吸件32磁吸配合时具有较大的磁吸力,保证第一磁吸件31与第二磁吸件32之间的连接稳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31及第二磁吸件32均为圆环状,第二磁吸件32的外径大于第一磁吸件31的内径。
更进一步地,当第二磁吸件32磁吸第一磁吸件31时,第一磁吸件31与第二磁吸件32的轴线共线。这样,进一步增大了第一磁吸件31与第二磁吸件32之间的磁吸面积,进而增大第一磁吸件31与第二磁吸件32磁吸配合时的磁吸力,进一步保证第一磁吸件31与第二磁吸件32之间连接的稳定可靠。
可选地,第一磁吸件31和/或第二磁吸件32为磁铁。这样,第一磁吸件31就可与第二磁吸件32磁吸配合,以使刀具机构20连接于激光器外壳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32均为环状磁铁。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6,激光器外壳11设有沿第一方向贯穿其相对两端面的收容腔112,激光器12收容于收容腔112中,激光器12沿第一方向设有发射出口121,激光器12的激光从发射出口121射出。这样,当激光器12的激光从发射出口121射出时,所述激光能沿第一方向射出而对工件进行切割、雕刻等加工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激光器12的外周面设有若干导热鳍片122,每一导热鳍片122沿第一方向延伸。这样,导热鳍片122的设计,大大增大了激光器12的散热面积,有利于加快激光器12热量的释放,保证了激光器12在加工工件时其温度处于正常状态,避免激光器12发射的激光受高温影响而导致所述激光的功率快速衰减,影响激光加工装置100以激光为加工媒介加工工件。
在一实施例中,激光器外壳11外周面的若干散热片113,每一散热片113沿第一方向延伸。散热片113的设计,增大了激光器外壳11的散热面积,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激光器12热量的释放。
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9,刀具机构20还包括设于刀架座21中的刀具组件22,刀具组件22包括沿滑动连接于刀架座21中的刀架221以及切割刀222,切割刀222可拆卸连接于刀架221。切割刀222通过刀架221连接刀架座21。在本实施例中,当激光器外壳11沿第一方向移动时,通过磁吸组件30连接于激光器外壳11的刀架座21随激光器外壳11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连接于刀架座21的切割刀222就可沿第一方向移动而加工工件。
具体地,刀具机构20还包括设于刀架座21与刀架221之间的弹性结构23,弹性结构23包括第一弹性件231及套装于第一弹性件231中的第二弹性件232。当切割刀222随激光器外壳11沿第一方向移动而对工件进行加工时,抵压工件表面的切割刀222,能使连接于切割刀222的刀架221相对刀架座21沿第二方向移动而抵压弹性结构23至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弹性件231形变而抵顶刀架221,弹性结构23为切割刀222提供第一切割力;在第二状态下,第一弹性件231与第二弹性件232均形变而共同抵顶刀架221,弹性结构23为切割刀222提供第二切割力。从而,刀具机构20能为切割刀222提供线性增大的第一切割力及相较第一切割力增大幅度更大的非线性的第二切割力,在第一切割力作用下的切割刀222能快速、稳定地加工厚度较小的工件;在第二切割力作用下的切割刀222能稳定、快速地加工厚度较大的工件。从而该激光加工装置100的切割刀222能快速、稳定地加工厚度较小及厚度较大的工件。
请一并参阅图8至图9,刀架座21设有第一容置腔213,刀架221包括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一容置腔213中的抵压部2211,弹性结构23容置于第一容置腔213中,且位于刀架座21与抵压部2211之间,抵压部2211沿第二方向在第一容置腔213中滑动而先抵压第一弹性件231后再抵压第二弹性件232。
刀架座21沿第一方向设有连通第一容置腔213的连接孔214,抵压部2211面朝弹性结构23的表面设有第一固定部2212,第一固定部2212沿第二方向活动穿设于第一容置腔213及连接孔214中,弹性结构23套设于第一固定部2212。这样,当抵压部2211相对刀架座21沿第二方向移动时,套设于第一固定部2212的弹性结构23不易发生较大的晃动,有利于抵压部2211抵压第一弹性件231和/或第二弹性件232。
第一固定部2212延伸出连接孔214的一端设有限位件24,限位件24用于止挡刀架221相对于刀架座21沿第一方向活动。限位件24的存在,能避免切割刀222加工工件时,安装至刀架座21的刀具组件22沿第一方向脱离刀架座21,影响切割刀222加工工件。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24为卡簧,限位件24的外径大于连接孔214的孔径。第一固定部2212延伸出连接孔214的一端设有卡槽2213,限位件24卡接卡槽2213。这样,当刀架221相对刀架座21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卡接卡槽2213的限位件24抵压刀架座21,限制刀架221沿第一方向脱离刀架座21。
请一并参阅图8至图9,刀具组件22还包括调节件223,抵压部2211背离弹性结构23的一侧于切割刀222的周围设有调节部2214,调节件223螺接调节部2214,调节件223相对于调节部2214旋转,使切割刀222背离弹性结构23的一端沿第一方向穿出调节件223或收容于调节件223中。这样,通过转动调节件223就可控制切割刀222穿出调节件223的长度,从而控制切割刀222加工工件时的加工厚度。例如,当切割刀222需要在工件表面加工厚度为x的压痕时,通过转动调节件223,使得切割刀222穿出调节件223的长度为x;切割刀222随激光器外壳11沿第一方向移动而切削工件,直至调节件223抵压工件的表面,从而在工件的表面形成厚度为x的压痕。
在一实施例中,调节件223与调节部2214之间还设有摩擦增强件224,摩擦增强件224用于保证调节件223与调节部2214之间的摩擦阻力,保证调节件223与调节部2214之间连接的稳定、可靠,从而为切割刀222提供精确的加工厚度,保证切割刀222加工工件的质量。
请一并参阅图8至图9,刀架221设有沿第一方向贯穿其相对两端面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收容孔2215、第二收容孔2216及第三收容孔2217。切割刀222包括收容于第二收容孔2216及第三收容孔2217中的主体部2221及设于主体部2221的刀头2222,刀头2222延伸出第三收容孔2217。刀具组件22还包括推杆225,推杆225用于将主体部2221从第三收容孔2217中推出。这样,当用户需要更换切割刀222时,用户先将连接切割刀222的刀架221从刀架座21中取出,然后通过推杆225将主体部2221从第三收容孔2217中推出。此时,用户可握持主体部2221将切割刀222从刀架221中取出,避免被刀头2222割伤;然后将用于替换的切割刀222沿第二方向插入第二收容孔2216及第三收容孔2217中,完成切割刀222的更换。另外,延伸出第三收容孔2217的刀头2222有利于切割刀222对工件进行加工。
第二收容孔2216的孔径大于第一收容孔2215的孔径以形成台阶面,推杆225包括活动穿设于第二收容孔2216中的滑动部2251,刀具组件22还包括设于第二收容孔2216中的第三弹性件226,第三弹性件226用于为滑动部2251提供抵压力,以使滑动部2251抵压所述台阶面。这样,当用户未给推杆225施加力时,推杆225的滑动部2251通过设于第二收容孔2216中的第三弹性件226抵压所述台阶面,避免推杆225沿第二方向移动而脱离刀架221。
刀具组件22还包括设于主体部2221与滑动部2251之间的第三磁吸件227,第三磁吸件227用于吸附主体部2221。这样,推杆225的滑动部2251通过第三磁吸件227吸附主体部2221,实现推杆225与切割刀222之间的连接。当用户需要更换切割刀222时,用户可将替换的切割刀222直接插入第二收容孔2216及第三收容孔2217中,就可将切割刀222装入刀架221中,整个装刀过程简捷方便,无需要额外的工具和校准工具。在本实施例中,设于主体部2221与滑动部2251之间的第三磁吸件227位于滑动部2251与第三弹性件226之间。当用户未给推杆225施加力时,第三弹性件226为第三磁吸件227提供抵压力,使得第三磁吸件227沿第二方向抵压滑动部2251,避免第三磁吸件227沿第一方向从刀架221中脱离。
滑动部2251背离切割刀222的表面设有操作部2252,操作部2252沿第一收容孔2215穿出刀架221,用户通过操作部2252就可驱动滑动部2251朝切割刀222移动,使得切割刀222的主体部2221穿出第三收容孔2217,便于用户从刀架221中拆除切割刀222。穿出刀架221的操作部2252有利于用户为推杆225施加力,便于用户从刀架221中拆装切割刀222。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及图6,本实用新型的激光加工设备1000,光轴300沿第一方向固设于壳体200,激光加工装置100的激光器外壳11滑动连接于光轴300。这样,激光加工装置100的激光器外壳11通过光轴300连接于壳体200,且激光器外壳11可通过光轴300相对壳体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在激光加工设备1000加工工件的过程中,激光器外壳11沿第一方向在光轴300上移动,从而刀具机构20及激光器12随激光器外壳11相对壳体200沿第一方向靠近工件而对工件加工;激光器外壳11沿第二方向在光轴300上移动,刀具机构20及激光器12随激光器外壳11相对壳体200沿第二方向远离工件。激光加工设备1000通过光轴300为激光器12及刀具机构20相对壳体200的运动进行了导向,提高了激光器12及刀具机构20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的顺畅度及精准度,进而提高了激光加工设备1000的加工精度。在本实施例中,光轴300的数量为2个,两个光轴300的轴线均平行于第一方向,且两个光轴300不重合,当激光器外壳11相对壳体200移动时,激光器外壳11在两个光轴300上同步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激光器外壳11包括与光轴300对应的导向部114,导向部114设有沿第一方向贯穿其相对两端面的导向孔1141,光轴300活动穿设于对应导向部114的导向孔1141中。这样,激光器外壳11就可通过导向孔1141沿光轴300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导向部114的数量为2个,两个导向部114与两个光轴300一一对应,每一个导向部114设有一个导向孔1141,两个光轴300分别活动穿设于对应导向部114的导向孔1141中。
在一实施例中,激光器外壳11在导向孔1141中固设有套筒400,光轴300活动穿设于对应导向孔1141中的套筒400中。套筒400的存在,提高了光轴300在导向孔1141中滑动的顺畅度及精确度,进一步提高了激光器12及刀具机构20相对壳体200移动的顺畅度及精确度。在本实施例中,套筒400为铜套,在其他实施例中,套筒400也可以由其他金属或其他材料制成。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12,壳体200内设有与两个光轴300对应的两个第三连接部201,每个第三连接部201均设有固定孔2011,两个光轴300的端部插设于对应第三连接部201的固定孔2011中。这样,光轴300通过对应第三连接部201的固定孔2011与壳体200固定连接,激光器外壳11在光轴300上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滑动,就相当于激光器外壳11相对于壳体200对应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另外,第三连接部201起到限位的作用,即激光器外壳11在光轴300上沿第二方向滑动至一定距离时,激光器外壳11会抵压/或接触第三连接部201。此时,激光器外壳11不能在光轴300上继续沿第二方向滑动。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3、图10及图11,驱动组件500包括设于壳体200的驱动件501,驱动件501用于驱动激光器外壳11在光轴300上移动。
具体地,导向部114的外周壁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齿条1142,驱动组件500还包括连接驱动件501且与齿条1142啮合的齿轮502,驱动件501驱动齿轮502转动,以使齿条1142相对光轴300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这样,驱动件501通过齿轮502与齿条1142的啮合,就可驱动激光器外壳11在光轴300上移动,进而激光器12及刀具机构20就可随激光器外壳11相对于壳体200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501为电机,齿轮502固定连接于电机的转动轴上,即齿轮502固定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齿轮502与所述转动轴共轴线,当电机的转动轴转动时,齿轮502就可随转动轴转动而转动,从而齿条1142就可相对于光轴300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当电机的转动轴不转动时,固定连接于转动轴的齿轮502与齿条1142之间的摩擦力能起到锁定作用,使得激光器外壳11不能在光轴300上移动,从而限制激光器外壳11相对壳体200移动。此时,激光器外壳11在光轴300上的位置被锁定,即刀具机构20及激光器12的位置被锁定。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导向部114的其中一个导向部114的外周壁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齿条1142,齿轮502的数量为一个,齿轮502对应啮合齿条1142。
在本实施例中,电机(即驱动件501)的转动轴转动地套设有连接件503,连接件503连接于驱动件501,连接件503用于将驱动组件500连接至壳体200。具体地,连接件503设有两个第一通孔5031;壳体200内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固定部202,第二固定部202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连接槽2021,第二固定部202位于连接槽2021两侧的部分分别设有一个第二通孔2022,两个第二通孔2022与两个第一通孔5031一一对应。通过螺丝等零部件穿过第一通孔5031及对应第二通孔2022就可将连接件503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部202,从而使驱动件501固定连接于壳体200。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14,控制组件600包括电连接于驱动件501的第一控制板601,第一控制板601用于向驱动件501传输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驱动件501驱动激光器外壳11相对壳体200沿第一方向移动或沿第二方向移动。这样,外部控制中心发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就可通过第一控制板601传输至驱动件501,从而控制驱动件501的转动,进而控制连接于驱动件501的齿轮502的转动以控制激光器外壳11相对壳体200沿第一方向移动或沿第二方向移动。外部控制中心通过第一控制信号控制驱动件501的转动量,就可控制激光器外壳11在光轴300上移动的距离,从而控制激光器外壳11相对壳体200沿第一方向移动或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距离,保证激光器12及刀具机构20能随激光器外壳11相对于壳体200准确移动至预设位置,提高了激光加工装置100及激光加工设备1000的加工精度。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14,控制组件600还包括设于第一控制板601上的复位传感器602,复位传感器602电连接第一控制板601,第一控制板601连接于壳体200,激光器外壳11设有复位件700,激光器外壳11沿第二方向移动,直至复位件700与复位传感器602配合以输出复位信号。当复位件700与复位传感器602配合以输出复位信号时,激光器外壳11不再沿第二方向移动,外部控制中心通过第一控制板601接收复位信号,并记录当前激光器外壳11的位置信息,确定激光加工设备1000的原点位置。此时,外部控制中心通过精密的算法就能根据用户的需求输出相应的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激光器外壳11相对壳体200沿第一方向移动或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距离,保证激光器12及刀具机构20能随激光器外壳11相对于壳体200准确移动至预设位置,提高了激光加工装置100及激光加工设备1000的加工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板601通过螺丝等零部件固定于壳体200中,第一控制板601定位于第三连接部201背离激光器外壳11的表面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板601也可通过胶接、焊接等方式粘接于第三连接部201上而固定于壳体200中。
在本实施例中,复位传感器602为凹槽型光耦传感器,当复位件700随激光器外壳11沿第二方向移动而插入复位传感器602的凹槽时,复位件700与复位传感器602就能配合以输出复位信号。在一实施例中,当激光器外壳11沿第二方向移动而接触或抵压第三连接部201时,复位件700随激光器外壳11沿第二方向移动插入复位传感器602的凹槽中。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12至图14,控制组件600还包括电连接于激光器12的第二控制板603,第二控制板603连接于壳体200,第二控制板603用于向激光器12传输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激光器12发射的激光的功率。这样,外部控制中心可通过第二控制板603将第二控制信号传输至激光器12,从而外部控制中心可根据用户需求调整第二控制信号,以调整激光器12发射的激光的功率以对工件进行加工。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00内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固定部203,第二固定部202与第三固定部203相对设置,第二固定部202面朝第三固定部203的表面设有第一滑槽2023,第三固定部203面朝第二固定部202的表面设有对应第一滑槽2023的第二滑槽2031。第二控制板603沿第一方向插入第一滑槽2023及第二滑槽2031中,从而第二控制板603连接于壳体200。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14,激光加工设备1000还包括连接于壳体200中的风扇800,风扇800沿第一方向送风。位于壳体200内的风扇800产生的风沿第一方向穿过激光器外壳11及激光器12,加快激光器12热量的释放,保证了激光器12在加工工件时其温度处于正常状态,避免激光器12发射的激光受高温影响而导致所述激光的功率快速衰减,影响激光加工装置100通过激光器12以激光为加工媒介加工工件。在本实施例中,风扇800容置于壳体200的内腔,具体地,风扇800设于第一控制板601背离激光器外壳11的表面上。第一控制板601设有通风孔6011,风扇800的轴线与通风孔6011的轴线共线。这样,风扇800产生的风就可通过通风孔6011向激光器12输送,以对激光器12进行散热。
在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14,导风罩900设于激光器外壳11面朝第一方向的表面上。导风罩900将风扇800沿第一方向从激光器外壳11及激光器12逸散的风导向激光器外壳11及激光器12,更进一步加快了激光器12热量的释放,进一步保证了激光器12工作时的温度处于正常状态,而且,导风罩900将风扇800沿第一方向从激光器外壳11及激光器12逸散的风导向激光器外壳11及激光器12,还能够避免激光加工设备1000加工产生的粉尘积落在激光器12的透镜外,影响激光器12的加工效果,对激光器12起到防尘作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激光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激光组件,所述激光组件包括激光器外壳;
刀具机构,所述刀具机构包括刀架座;以及
磁吸组件,所述磁吸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激光器外壳的第一磁吸件及设于所述刀架座的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磁吸配合,所述刀具机构通过所述磁吸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激光器外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外壳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容置孔,所述第一磁吸件固设于所述容置孔中,当所述刀具机构连接于所述激光器外壳时,所述第二磁吸件容置于所述容置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架座包括活动穿设于所述容置孔中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所述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连接部带动所述第二磁吸件穿入所述容置孔,使得所述第二磁吸件磁吸所述第一磁吸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二磁吸件容置于所述容置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架座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磁吸件的表面,当所述第二磁吸件磁吸所述第一磁吸件时,所述限位部接触或抵压所述第一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及所述第二磁吸件均为圆环状,所述第二磁吸件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磁吸件的内径;或者,所述第一磁吸件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磁吸件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磁吸件磁吸所述第一磁吸件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的轴线共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或所述第二磁吸件为磁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刀架座中的刀具组件,所述刀具组件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刀架座中的刀架以及切割刀,所述切割刀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刀架;
和/或,所述激光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激光器外壳的激光器,所述激光器用于发射激光。
10.一种激光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激光加工装置及壳体,所述激光加工装置的激光器外壳连接于所述壳体。
CN202121958927.8U 2021-08-18 2021-08-18 激光加工装置及激光加工设备 Active CN2184874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8927.8U CN218487457U (zh) 2021-08-18 2021-08-18 激光加工装置及激光加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8927.8U CN218487457U (zh) 2021-08-18 2021-08-18 激光加工装置及激光加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87457U true CN218487457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83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58927.8U Active CN218487457U (zh) 2021-08-18 2021-08-18 激光加工装置及激光加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874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107235A1 (en) Light assembly for circular saw
US20070180711A1 (en) Jigsaw actuation mechanism for imparting scrolling, orbital and reciprocating movement
TW201313383A (zh) 換刀裝置
US20040221704A1 (en) Cutting apparatus with a light-emitting unit for alignment of a workpiece
CN218487457U (zh) 激光加工装置及激光加工设备
JP2007008133A (ja) 打刻機
EP3984675B1 (en) Compact multi-material cut-off tool
JP2011183516A (ja) 電動工具
AU2005243870A1 (en) Planing/chamfering attachment for a rotary hand tool
EP3998132A1 (en) Power tool
WO2023020587A1 (zh) 激光及刀切加工设备
JP4098949B2 (ja) 倣い装置
US10094545B2 (en) Power tool with switch-locking and lamp-activating arrangement
CN115889971A (zh) 激光加工设备
WO2021046439A1 (en) Devices for attachment to rotary tools
WO2023020583A1 (zh) 激光加工设备
KR101845502B1 (ko) 홀더 겸용 스토퍼
EP3136399B1 (en) Precision actuating device
CN218487480U (zh) 切割机构
US20060107544A1 (en) Band saw having aiming device for linear cutting
JP2021098254A (ja) 携帯用加工機
US9144919B2 (en) Power tool having depth adjustment mechanism
CN219563227U (zh) 一种智能数控调刀刀套装置
WO2019047951A1 (zh) 电锯
CN109702525B (zh) 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