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85231U - 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85231U
CN218485231U CN202222293380.5U CN202222293380U CN218485231U CN 218485231 U CN218485231 U CN 218485231U CN 202222293380 U CN202222293380 U CN 202222293380U CN 218485231 U CN218485231 U CN 2184852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sedimentation tank
water inlet
aerobic granular
inle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9338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芳
陈凯华
王超慧
王艳
黄鸽黎
滕科均
宋培圆
覃卫平
任天奇
王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ohuit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ohuit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ohuit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ohuit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9338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852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852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852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并提供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及系统,包括池体、进水渠、进水通道、池底抹坡和出水渠;进水渠环绕设置在池体外墙的顶端内侧;进水通道环绕设置在进水渠的下方,进水通道的进水口与进水渠连通,进水通道的出水口与池体的池腔连通,且进水通道的出水口朝下设置;池底抹坡位于进水通道的下方,且池底抹坡包括朝向池体外墙倾斜的斜面;出水渠环绕设置在进水渠的内侧,且出水渠与池体的池腔连通。进入池腔内的泥水混合液形成周进周出的流场,泥水混合液中的污泥形成好氧颗粒污泥和剩余污泥由外向内沉积的污泥层,可以将好氧颗粒污泥和剩余污泥分离,从而便于筛选出好氧颗粒污泥。

Description

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及系统。
背景技术
好氧颗粒污泥是在好氧环境条件下活性污泥微生物自絮凝形成的结构密实、外形规则的微生物聚集体。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具有诸多优势,比如:沉降性好,结构密实,产泥量低,可显著提高反应器中污泥浓度;结构密实,能有效节省占地面积;具较强抵抗高浓度污染物及有毒物冲击负荷的能力;具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具较强的脱氮能力和有机物降解能力。正是由于这些优势,使其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污水处理技术。
但目前好氧颗粒物污泥的培养存在以下缺点:1)利用SBR系统进行培养,处理水量小,出水水质不稳定;2)微生物处于饥饿状态,培养难度增大;3)污泥颗粒稳定性较差,稳定时间短,后期易出现崩溃失稳现象,从而致使好氧颗粒污泥难以从污泥中筛选出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好氧颗粒污泥难以从污泥中筛选出来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包括:
池体;
进水渠,环绕设置在所述池体外墙的顶端内侧;
进水通道,环绕设置在所述进水渠的下方,所述进水通道的进水口与所述进水渠连通,所述进水通道的出水口与所述池体的池腔连通,且所述进水通道的出水口朝下设置;
池底抹坡,位于所述进水通道的下方,且所述池底抹坡包括朝向所述池体外墙倾斜的斜面;
出水渠,环绕设置在所述进水渠的内侧,且所述出水渠与所述池体的池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还包括:
污泥回流渠,环绕设置在所述池体外墙的顶端外侧,所述污泥回流渠能够通过回流污泥管与所述池腔连通;
剩余污泥渠,环绕设置在所述污泥回流渠的外侧,所述剩余污泥渠能够通过剩余污泥管与所述池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还包括:
污泥回流区,设置在所述池体的底部,所述污泥回流区环绕设置在所述池底抹坡的内侧;
排泥区,设置在所述池体的底部,所述排泥区位于所述污泥回流区的内侧,且所述排泥区内设置有抹坡,所述抹坡包括朝向所述池体外墙倾斜的坡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所述污泥回流区包括:
污泥回流坑,所述污泥回流坑环绕设置在所述池底抹坡的内侧,所述排泥区位于所述污泥回流坑的内侧;
集泥斗,设置在所述污泥回流坑的底部、并与所述污泥回流坑连通,且所述集泥斗靠近生化区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所述污泥回流区包括:
集泥坑,环绕设置在所述池底抹坡的内侧;
至少一个污泥回流槽,位于所述集泥坑和所述排泥区之间,所述污泥回流槽与所述集泥坑连通,且所述集泥坑低于所述污泥回流槽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包括:
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为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
排泥筛选装置,用于将好氧颗粒污泥和剩余污泥分别从所述沉淀池的池腔导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所述排泥筛选装置包括吸泥机构,所述吸泥机构包括:
剩余污泥管,所述剩余污泥管的出口与所述沉淀池的剩余污泥渠连通,所述剩余污泥管的进口与所述沉淀池的的池腔连通;
回流污泥管,所述回流污泥管的出口与所述沉淀池的污泥回流渠连通,所述回流污泥管的进口与所述沉淀池的的池腔连通;
第一吸泥泵,用于吸取所述池腔内的剩余污泥,所述第一吸泥泵设置在所述剩余污泥管上;
第二吸泥泵,用于吸取所述池腔内的好氧颗粒污泥,所述第二吸泥泵设置在所述回流污泥管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所述排泥筛选装置包括:
第一刮板,用于使剩余污泥聚集,所述第一刮板位于所述沉淀池的池腔的中部,且所述第一刮板靠近所述沉淀池的池体底部设置;
第二刮板,用于使好氧颗粒污泥聚集,所述第二刮板靠近所述沉淀池的池底抹坡设置,且所述第二刮板靠近所述沉淀池的池体底部设置;
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刮板和所述第二刮板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所述第一刮板位于所述沉淀池的排泥区内;所述第二刮板位于所述沉淀池的污泥回流区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所述排泥筛选装置还包括:
污泥回流管,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池体底部,所述污泥回流管与所述污泥回流区连通;
剩余污泥排泥管,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池体底部,所述剩余污泥排泥管与所述排泥区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及系统,泥水混合液首先通过进水渠进入进水通道内,通过进水通道流入沉淀池中,经过池底抹坡的导向作用流向池腔中部、并通过出水渠排出,由于进水通道、池底抹坡和出水渠的布置位置,使进入池腔内的泥水混合液形成周进周出的流场,并且由于好氧颗粒污泥沉降性能较好,容易沉淀在进水通道的下方,而剩余污泥沉降性能较差,能够随着水流沉淀在池体的中部,使泥水混合液中的污泥形成好氧颗粒污泥和剩余污泥由外向内沉积的污泥层;如此采用本周进周出沉淀池易将好氧颗粒污泥和剩余污泥分离,好氧颗粒污泥和剩余污泥分别从污泥回流渠和剩余污泥渠排出,从而完成好氧颗粒污泥的筛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的俯视图之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的沉淀池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的俯视图之二。
附图标记:
1:外墙;2:进水渠;21:进水孔洞;
22:进水管;23:布水孔;24:进水通道;
3:出水渠;4:池底抹坡;5:污泥回流区;
51:污泥回流坑;52:集泥斗;53:污泥回流槽;
54:集泥坑;6:排泥坑;7:工作平台;
8:驱动电机;9:第一刮板;10:第二刮板;
11:第一悬臂;12:第二悬臂;13:剩余污泥排泥管;
14:污泥回流管;15:污泥回流渠;16:剩余污泥渠;
17:第一污泥管;18:排泥管;19:第二污泥管;
20:回流管;171:第一吸泥泵;172:第二吸泥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8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及系统。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包括池体、进水渠2、进水通道24、池底抹坡4和出水渠3。
其中,进水渠2环绕设置在池体外墙1的顶端内侧,进水通道24环绕设置在进水渠2的下方,进水通道24的进水口与进水渠2连通,进水通道24的出水口与池体的池腔连通,并且进水通道24的进水口朝下设置,以使泥水混合液向下流入池腔内。
池底抹坡4位于进水通道24的下方,并且池底抹坡4包括朝向池体外墙1倾斜的斜面。这样,池底抹坡4的斜面能够对泥水混合液起到导向作用,使从进水通道24流入的泥水混合液能够向池腔中部流动。
这里,斜面的顶端与池体外墙1连接,斜面朝向池体外墙1倾斜即池底抹坡4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大。
出水渠3环绕设置在进水渠2的内侧,并且出水渠3与池体的池腔连通,以使池腔内的水能够从出水渠3排出。
如此设置,泥水混合液首先通过进水渠2进入进水通道24内,通过进水通道24流入沉淀池中,经过池底抹坡4的导向作用流向池腔中部、并通过出水渠3排出,由于进水通道24、池底抹坡4和出水渠3的布置位置,使进入池腔内的泥水混合液形成周进周出的流场,并且由于好氧颗粒污泥沉降性能较好,容易沉淀在进水通道24的下方,而剩余污泥沉降性能较差,能够随着水流沉淀在池体的中部,使泥水混合液中的污泥形成好氧颗粒污泥和剩余污泥由外向内沉积的污泥层,如此采用本周进周出沉淀池易将好氧颗粒污泥和剩余污泥分离,从而便于筛选出好氧颗粒污泥。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渠2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布水孔23,多个布水孔23沿进水渠2的延伸方向均匀分布,这样,既能够提高进水效率,又能够保证进水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本周进周出沉淀池还包括污泥回流渠15和剩余污泥渠16。
污泥回流渠15环绕设置在池体外墙1的顶端外侧,并且污泥回流渠15能够通过回流污泥管与池体池腔连通,这样,能够使池腔中的好氧颗粒污泥流入至污泥回流渠15内。
剩余污泥渠16环绕设置在污泥回流渠15的外侧,剩余污泥渠16能够通过剩余污泥管与池体池腔连通,这样,能够使池腔中的剩余污泥流入至剩余污泥渠16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可选实施例中,本周进周出沉淀池还包括污泥回流区5和排泥区,污泥回流区5和排泥区均设置在池体的底部,并且污泥回流区5环绕设置在池底抹坡4的内侧,以便于使好氧颗粒污泥沉降在污泥回流区5内;排泥区位于污泥回流区5的内侧,以便于使剩余污泥沉降在排泥区内。
并且,排泥区内设置有抹坡,抹坡包括朝向池体外墙1倾斜的坡面,以便于剩余污泥聚集在排泥区中部。这里,排泥区可以设置为排泥坑6。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污泥回流区5包括污泥回流坑51和集泥斗52,污泥回流坑51环绕设置在池底抹坡4的内侧,并且排泥区位于污泥回流坑51的内侧;集泥斗52设置在污泥回流坑51的底部,并且集泥斗52与污泥回流坑51连通,以便于好氧颗粒污泥流入集泥斗52内。
在本实施例中,集泥斗52靠近生化区设置,这样,有利于减小管道的铺设长度,有利于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便于好氧颗粒污泥回流至生化区内。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污泥回流区5包括集泥坑54和至少一个污泥回流槽53,集泥坑54环绕设置在池底抹坡4的内侧,污泥回流槽53位于集泥坑54和排泥区之间,污泥回流槽53与集泥坑54连通,以便于好氧颗粒污泥流入集泥坑54内。
这里,集泥坑54可以低于污泥回流槽53设置,以进一步便于好氧颗粒污泥流入集泥坑54内。
在本实施例中,污泥回流区5包括多个污泥回流槽53,多个污泥回流槽53沿排泥区的周向均匀分布。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池体可以为圆柱形结构,并且进水渠2、出水渠3均可以为圆柱形结构。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与上文描述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可相互对应参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包括沉淀池和排泥筛选装置,沉淀池可以为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并且排泥筛选装置用于将好氧颗粒污泥和剩余污泥分别从沉淀池的池腔导出。
在第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排泥筛选装置包括吸泥机构,以用于吸取好氧颗粒污泥和剩余污泥。
具体地,吸泥机构包括剩余污泥管、回流污泥管、第一吸泥泵171和第二吸泥泵172。
其中,剩余污泥管的出口与沉淀池的剩余污泥渠16连通,并且剩余污泥管的进口与池体的池腔连通;第一吸泥泵171设置在剩余污泥管上,第一吸泥泵171用于吸取池体池腔内的剩余污泥。这样,通过第一吸泥泵171能够使剩余污泥管通过剩余污泥管流入剩余污泥渠16内,从而实现剩余污泥的排出。
回流污泥管的出口与沉淀池的污泥回流渠15连通,并且回流污泥管的进口与池体的池腔连通;第二吸泥泵172设置在回流污泥管上,第二吸泥泵172用于吸取池体池腔内的好氧颗粒污泥。这样,通过第二吸泥泵172能够使好氧颗粒污泥通过回流污泥管流入污泥回流渠15内,从而实现好氧颗粒污泥的排出,从而实现好氧颗粒污泥的筛选。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排泥筛选装置包括第一刮板9、第二刮板10和动力机构,其中,第一刮板9用于使剩余污泥聚集,第一刮板9位于池体池腔的中部,并且第一刮板9靠近池体底部设置;第二刮板10用于使好氧颗粒污泥聚集,第二刮板10靠近池底抹坡4设置,并且第二刮板10靠近池体底部设置;动力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刮板9和第二刮板10移动,从而便于使剩余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分别聚集。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动力机构包括工作平台7、第一悬臂11、第二悬臂12和用于驱动工作平台7转动的动力设备。
其中,工作平台7可旋转地设置在沉淀池的上方,第一悬臂11和第二悬臂12的顶端与工作平台7连接,第一悬臂11的底端与第一刮板9连接,第二悬臂12的底端与第二刮板1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工作平台7可以通过转轴与沉淀池的池底转动连接,转轴位于沉淀池的中部。
动力设备可以包括驱动电机8和与驱动电机8传动连接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与工作平台7同轴连接的齿圈和设置在驱动电机8输出轴上的齿轮,齿圈和齿轮相啮合,驱动电机8通过齿轮和齿圈能够带动工作平台7旋转,从而带动第一刮板9和第二刮板10绕工作平台7的轴线转动。
这里,驱动电机8可以固定设置在池体外墙1的顶端,驱动电机8和齿轮均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驱动电机8可以均匀分布在池体外墙1的顶端上。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动力机构包括两个第一悬臂11和两个第二悬臂12,并且排泥筛选装置包括两个第二刮板10,两个第二悬臂12的底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刮板10的中部连接,两个第一悬臂11的底端均与第一刮板9连接,并且两个第一悬臂11相对称设置,两个第二悬臂12相对称设置。这样,进一步地使好氧颗粒污泥和剩余污泥聚集。
这里,动力机构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悬臂11和多个第二悬臂12,排泥筛选装置也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刮板10,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项目情况调整。
在第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剩余污泥管包括第一污泥管17和排泥管18,第一污泥管17和第一吸泥泵171设置在第一悬臂11上,排泥管18可以水平设置在池腔的上方,排泥管18的两端均可以与剩余污泥渠16连通,并且第一污泥管17的出口与排泥管18连通,以便于将剩余污泥排入到剩余污泥渠16内。
在第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剩余污泥管的进口端与第一刮板9连接,回流污泥管的进口端与第二刮板10连接,这样,由于第一刮板9靠近池体底部设置和第二刮板10靠近池体底部设置,便于剩余污泥管和回流污泥管吸泥。
回流污泥管包括第二污泥管19和回流管20,第二污泥管19和第二吸泥泵172设置在第二悬臂12上,回流管20可以水平设置在池腔的上方,回流管20的两端均可以与污泥回流渠15连通,并且第二污泥管19的出口与回流管20连通,以便于将好氧颗粒污泥排入到污泥回流渠15内,从而便于好氧颗粒污泥回流至生化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包括沉淀池和排泥筛选装置,沉淀池为周进周出沉淀池,周进周出沉淀池包括池体、进水渠2、进水通道24、池底抹坡4、出水渠3、污泥回流渠15、剩余污泥渠16组成。沉淀池还包括与进水渠2连通的进水管22,进水管22根据实际工程设置在离上一处理单元最近的位置。泥水混合液首先通过进水管22进入进水渠2,通过均匀设置的布水孔23流入进水通道24中,通过进水通道24进入池体的池腔内,经过周进周出圆形沉淀池特有的结构形成如水流a所示的流场,而其中的污泥下沉形成泥位b所示污泥层,液体经出水渠3排出。排泥筛选装置安装于沉淀池中,第一刮板9和第二刮板10在驱动电机8带动下沿池体外墙1做圆周运动,将好氧颗粒污泥和剩余污泥分别聚集,并通过回流污泥管和第二吸泥泵172、剩余污泥管和第一吸泥泵171将好氧颗粒污泥和剩余污泥分别排至污泥回流渠15和剩余污泥渠16中。回流污泥管对应着回流污泥区泥位b1,剩余污泥管对应着剩余污泥区泥位b2。其中回流污泥区b1的污泥层较厚,污泥较为密实,而剩余污泥区b2的污泥层较薄,污泥相对松散,因此,通过第一吸泥泵171和第二吸泥泵172的提升,将回流污泥区b1和剩余污泥区b2的好氧颗粒污泥和剩余污泥分别排至污泥回流渠15和剩余污泥渠16中已完成污泥的筛选,污泥回流渠15中的污泥回流至生化区以补充污泥量并进行进一步的筛选,而剩余污泥渠16中的剩余污泥直接排放。
在第二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刮板9位于沉淀池的排泥区内,第二刮板10位于沉淀池的污泥回流区5内。这样,以便于第一刮板9和第二刮板10分别将剩余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聚集。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排泥筛选装置还包括污泥回流管14和剩余污泥排泥管13,污泥回流管14和剩余污泥排泥管13均设置在池体的底部,并且污泥回流管14与污泥回流区5连通,剩余污泥排泥管13与排泥区连通,这样,便于通过污泥回流管14和剩余污泥排泥管13分别将好氧颗粒污泥和剩余污泥从沉淀池中排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包括沉淀池和排泥筛选装置,沉淀池为周进周出沉淀池,周进周出沉淀池包括池体、进水渠2、进水通道24、池底抹坡4、出水渠3、污泥回流区5、排泥区组成。沉淀池还包括与进水渠2连通的进水孔洞21,进水孔洞21可以根据实际工程设置在离上一处理单元最近的位置,进水渠2中均匀分布着若干个布水孔23(实际工程中根据处理量及流速需求设置布水孔23的个数);泥水混合液首先通过进水孔洞21进入进水渠2,通过均匀设置的布水孔23流入进水通道24,通过进水通道24流入池体的池腔中,经过周进周出圆形沉淀池特有的结构形成如水流a所示的流场,泥水混合液其中的污泥下沉而液体经出水渠3排出。排泥筛选装置安装于沉淀池中,在驱动电机8的带动下排泥筛选装置的第一刮板9和第二刮板10沿池体外墙1做圆周运动,分别将好氧颗粒污泥和剩余污泥分别排至污泥回流区5和排泥区中。污泥回流区5中的污泥在集泥斗52或集泥坑54中聚集,排泥区(排泥坑6)中的污泥聚集到池体底部中心处。
沉淀池中形成如回流污泥区泥位b1和剩余污泥区泥位b2所示的泥位,污泥回流坑51对应着回流污泥区泥位b1,排泥坑6对应着剩余污泥区泥位b2。其中回流污泥区b1的污泥层较厚,污泥较为密实,沉降性能好,而剩余污泥区b2的污泥层较薄,污泥相对松散,沉降性能差,因此,第二刮板10能够在驱动电机8的带动下,将回流污泥区b1的污泥下沉进入污泥回流坑51,最后在集泥斗52中聚集(或者第二刮板10在驱动电机8的带动下,将回流污泥区b1的好氧颗粒污泥下沉进入污泥回流槽53,污泥回流槽53中的好氧颗粒污泥聚集流入集泥坑54中),通过回流污泥管回流至生化区以补充污泥量并进行进一步的筛选;而剩余污泥区b2的剩余污泥则排至设有抹坡的排泥坑6的底部中心处中,通过剩余污泥排泥管13直接排出,从而完成污泥的筛选。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池体;
进水渠,环绕设置在所述池体外墙的顶端内侧;
进水通道,环绕设置在所述进水渠的下方,所述进水通道的进水口与所述进水渠连通,所述进水通道的出水口与所述池体的池腔连通,且所述进水通道的出水口朝下设置;
池底抹坡,位于所述进水通道的下方,且所述池底抹坡包括朝向所述池体外墙倾斜的斜面;
出水渠,环绕设置在所述进水渠的内侧,且所述出水渠与所述池体的池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污泥回流渠,环绕设置在所述池体外墙的顶端外侧,所述污泥回流渠能够通过回流污泥管与所述池腔连通;
剩余污泥渠,环绕设置在所述污泥回流渠的外侧,所述剩余污泥渠能够通过剩余污泥管与所述池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污泥回流区,设置在所述池体的底部,所述污泥回流区环绕设置在所述池底抹坡的内侧;
排泥区,设置在所述池体的底部,所述排泥区位于所述污泥回流区的内侧,且所述排泥区内设置有抹坡,所述抹坡包括朝向所述池体外墙倾斜的坡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区包括:
污泥回流坑,所述污泥回流坑环绕设置在所述池底抹坡的内侧,所述排泥区位于所述污泥回流坑的内侧;
集泥斗,设置在所述污泥回流坑的底部、并与所述污泥回流坑连通,且所述集泥斗靠近生化区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区包括:
集泥坑,环绕设置在所述池底抹坡的内侧;
至少一个污泥回流槽,位于所述集泥坑和所述排泥区之间,所述污泥回流槽与所述集泥坑连通,且所述集泥坑低于所述污泥回流槽设置。
6.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为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
排泥筛选装置,用于将好氧颗粒污泥和剩余污泥分别从所述沉淀池的池腔导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筛选装置包括吸泥机构,所述吸泥机构包括:
剩余污泥管,所述剩余污泥管的出口与所述沉淀池的剩余污泥渠连通,所述剩余污泥管的进口与所述池腔连通;
回流污泥管,所述回流污泥管的出口与所述沉淀池的污泥回流渠连通,所述回流污泥管的进口与所述池腔连通;
第一吸泥泵,用于吸取所述池腔内的剩余污泥,所述第一吸泥泵设置在所述剩余污泥管上;
第二吸泥泵,用于吸取所述池腔内的好氧颗粒污泥,所述第二吸泥泵设置在所述回流污泥管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筛选装置包括:
第一刮板,用于使剩余污泥聚集,所述第一刮板位于所述沉淀池的池腔的中部,且所述第一刮板靠近所述沉淀池的池体底部设置;
第二刮板,用于使好氧颗粒污泥聚集,所述第二刮板靠近所述沉淀池的池底抹坡设置,且所述第二刮板靠近所述沉淀池的池体底部设置;
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刮板和所述第二刮板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刮板位于所述沉淀池的排泥区内;所述第二刮板位于所述沉淀池的污泥回流区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筛选装置还包括:
污泥回流管,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池体底部,所述污泥回流管与所述污泥回流区连通;
剩余污泥排泥管,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池体底部,所述剩余污泥排泥管与所述排泥区连通。
CN202222293380.5U 2022-08-30 2022-08-30 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及系统 Active CN2184852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93380.5U CN218485231U (zh) 2022-08-30 2022-08-30 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93380.5U CN218485231U (zh) 2022-08-30 2022-08-30 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85231U true CN218485231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88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93380.5U Active CN218485231U (zh) 2022-08-30 2022-08-30 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852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47867A (zh) * 2024-01-11 2024-02-13 北京博汇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倾角式斜板沉淀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47867A (zh) * 2024-01-11 2024-02-13 北京博汇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倾角式斜板沉淀池
CN117547867B (zh) * 2024-01-11 2024-05-03 北京博汇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倾角式斜板沉淀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485231U (zh) 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及系统
CN110697993A (zh) 一种市政污水集成化处理装置
CN114057323B (zh) 絮体再絮凝悬浮快滤装置
CN110713310B (zh) 一种基于微生物活化海绵铁填料的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9411970U (zh) 一种污水处理反应池
CN109354343B (zh) 一种利用初沉池污泥发酵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07645963U (zh) 一种改进后的高效沉淀池与砂滤池的集成装置
CN216039151U (zh) 一种能够自动冲洗防堵塞的人工湿地结构
CN213295093U (zh) 污水高效净化生化池
CN212594165U (zh) 一种组合式高负荷沉淀池
CN114887358A (zh) A20工艺用二沉池装置
CN211546007U (zh) 一种新型涡凹气浮装置
CN210313814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09797614U (zh) 一种污水处理反应器
CN218202417U (zh) 一种微污染河水处理组合池
CN112028326A (zh) 一种市政用污水处理装置
CN206599495U (zh) 移动式磁分离污水处理设备
CN216273431U (zh) 一种水电站砂石骨料生产废水处理设备
CN213347878U (zh) 用于市政污水处理的沉淀装置
CN214360556U (zh) 一种造纸废水脱泥装置
CN210559757U (zh) 气浮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4763517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中心传动刮泥机
CN214389017U (zh) 一种澄清池高效泥斗
CN216639118U (zh) 一种混凝土污水处理设备
CN212222643U (zh) 一种用于环保建设的工业废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