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80080U - 一种离合组件、动力系统、转向控制装置及农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离合组件、动力系统、转向控制装置及农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80080U
CN218480080U CN202123240723.3U CN202123240723U CN218480080U CN 218480080 U CN218480080 U CN 218480080U CN 202123240723 U CN202123240723 U CN 202123240723U CN 218480080 U CN218480080 U CN 2184800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part
driving device
clutch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4072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海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4072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800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800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800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离合组件、动力系统、转向控制装置及农机,离合组件包括:第一传动部以及第二传动部,第一传动部可通过与第二传动部配合而将动力传输至第二传动部;离合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离合驱动装置以及第二离合驱动装置,第一离合驱动装置用于控制第一传动部向第二传动部方向移动以实现两者传动连接,第二离合驱动装置用于控制第一传动部与第二传动部脱离,以解除两者的传动连接;还包括用于限制第二离合驱动装置的工作位置的离合限位结构。本方案的离合组件只需设置出能够对第一传动部或第二传动部施加可控制的相反的作用力的结构即可,因此本方案的离合组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同时,本方案的离合组件具有工作稳定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离合组件、动力系统、转向控制装置及农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传动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合组件、动力系统、转向控制装置及农机。
背景技术
离合器作为机械传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能够实现控制传动件与被传动件之间的分离与结合,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动力设备中。
现如今的离合技术虽然较为成熟,但传统的离合器结构均较为复杂,导致了离合器生产制造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合组件、动力系统、转向控制装置及农机,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离合组件,包括:
第一传动部以及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部可通过与所述第二传动部配合而将动力传输至第二传动部;
离合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离合驱动装置以及第二离合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离合驱动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传动部向所述第二传动部方向移动以实现两者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第二传动部脱离,以解除两者的传动连接;
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的工作位置的离合限位结构,所述离合限位结构可限制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控制所述第一传动部向远离所述第二传动部的方向移动,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解除对所述第一传动部的限位,所述第一离合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传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离合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为两组,并且沿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的移动方向布置,所述第二限位部可与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限位部相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的工作位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为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部为与之配合的弹性插销,或,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弹性插销,所述第二限位部为与之配合的限位孔。
可选的,所述第一离合驱动装置为弹性抵接所述第一传动部的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为离合杆,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第一离合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的接触位置分别为所述第一传动部沿运动方向的两端。
可选的,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传动部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通过位于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和/或所述第一传动部上的斜面进行作用力传递。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动部朝向所述第二传动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离合部,所述第二传动部上与所述第一离合部相配合的设置有第二离合部,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第二传动部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部与所述第二离合部相配合实现传动连接。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动力系统,包括动力装置、传动装置以及上述的离合组件。
可选的,该动力系统还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动力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以及所述离合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中,所述壳体组件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穿过所述安装孔延伸至所述壳体组件的外部。
可选的,该动力系统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安装缺口,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上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限制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与所述安装支架之间移动。
可选的,该动力系统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上并位于所述壳体组件与所述安装支架之间的第二压缩弹簧,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用于维持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的轴向稳定性。
可选的,该动力系统中,所述离合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内侧或所述壳体组件外侧。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转向控制装置,采用上述的离合组件进行转向动力传递。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农机,具有上述的离合组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合组件、动力系统、转向控制装置及农机,该离合组件中,通过离合控制装置可控制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的分离与接合,具体的,离合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离合驱动装置和第二离合驱动装置,第一离合驱动装置和第二离合驱动装置分别可对第一传动部或第二传动部施以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以实现控制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的分离与接合,故,本方案的离合组件只需设置出能够对第一传动部或第二传动部施加可控制的相反的作用力的结构即可,因此本方案的离合组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此外,为了使第二离合驱动装置能够保持在某一工作位置不动,本方案还设置了离合限位结构,通过离合限位结构可使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之间保持接合或脱离传动,从而保证了离合组件工作的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动力系统的横剖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离合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第二传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第一传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转向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结构的纵剖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第三传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壳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动力系统;11、壳体组件;111、中壳体;1110、第一穿孔;112、壳底盖;1120、第二穿孔;113、壳顶盖;12、动力装置;121、电机;1211、电机输出轴;122、减速箱;1221、传动轴;13、传动装置;131、第三传动部;1311、转动部;1312、齿面部;132、第二传动部;1321、锥齿轮;1322、传动杆;13221、轴孔;13222、第二离合部;133、第一传动部;1331、第一离合部;134、第一离合驱动装置;135、离合限位结构;1351、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1、滑槽;13512、第一限位部;1352、安装支架;1353、第二压缩弹簧;1354、第二限位部;20、连接组件;30、限位组件;40、转接件;51、控制板;53、光栅编码器;531、光栅码盘;532、编码器本体;60、转向器;61、转向轴;62、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一方面,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合组件,包括:
第一传动部133以及第二传动部132,所述第一传动部133可通过与所述第二传动部132配合而将动力传输至第二传动部132;本申请的离合组件适于控制第一传动部133和第二传动部132的离合,因此可以理解,第一传动部133与第二传动部132之间应为可拆接的结构,当将第一传动部133与第二传动部132接合时,第一传动部133可带动第二传动部132运动,当第一传动部133与第二传动部132分离时,第一传动部133可相对第二传动部132自由运动,第一传动部133的运动不会对第二传动部132造成影响。
本方案中的离合组件用于选择性进行运动传递,例如将第一传动部件133与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使得动力装置输出的转动或移动可带动第一传动部件133运动,而第二传动部件132与执行机构连接,第二传动部件132的移动会带动执行机构运动。
具体的,为实现第一传动部133与第二传动部132的离合控制,该离合组件还包括离合控制装置,离合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离合驱动装置134以及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所述第一离合驱动装置134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传动部133向所述第二传动部132方向移动使两者结合以实现两者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传动部133与所述第二传动部132脱离,以解除两者的传动连接,需要指出的是,为了实现第一离合驱动装置1351以及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4的有效控制,当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对第一传动部133进行控制时,第一离合驱动装置134解除对第一传动部133的控制作用力,或,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对第一传动部133的控制作用力大于第一离合驱动装置134对第一传动部133的控制作用力;同样的,当第一离合驱动装置134对第一传动部133进行控制时,第二离合驱动装置解除对第一传动部133的控制作用力,或,第一离合驱动装置134对第一传动部133的控制作用力大于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对第一传动部133的控制作用力。
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第一传动部133与第二传动部132相向或向背移动实现控制其二者的接合或分离,由此可以理解,只需在第一传动部133与第二传动部132相向的端部分别设置互相对应的卡接结构,即可实现第一传动部133和第二传动部132靠近时相互卡紧,远离时脱离卡紧,故,基于本申请的发明精神,可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实现离合器的离合工作;
进一步的,为保证操作后第一传动部133与第二传动部132之间能够保持结合或分离状态,本方案的离合组件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的工作位置的离合限位结构135,所述离合限位结构135可限制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控制所述第一传动部133向远离所述第二传动部132的方向移动,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解除对所述第一传动部133的限位,所述第一离合驱动装置1351驱动所述第一传动部133与所述第二传动部132传动连接。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施例的离合组件的工作原理如下:当需要使第一传动部133与第二传动部132分离时,通过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推动第一传动部133远离第二传动部132,同时利用离合限位结构135锁止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使其保持不动,进而使第一传动部133和第二传动部132保持脱离;当需要使第一传动部133与第二传动部132接合时,撤销离合限位结构135将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限制于第一工作位置上的力,此时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撤销对第一传动部133的推力,在第一离合驱动装置134的推动作用下,第一传动部133移向第二传动部132并与之接合,并且此时离合限位结构135将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锁止于第二工作位置。
关于上述的离合限位结构135的具体结构,优选的,所述离合限位结构135包括第一限位部13512以及第二限位部1354;所述第一限位部13512为两组,并且两者所述第一限位部13512沿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的移动方向布置,所述第二限位部1354可与两组所述第一限位部13512中任意一组相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的工作位置。
具体的,第二限位部1354固定不动,且第一限位部13512沿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的移动方向布置在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上,当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移动时,其上方的第一限位部13512将相对第二限位部1354移动,从而,只要令第二限位部1354与不同位置的第一限位部13512配合,即可实现将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限制在不同的工作位置上。
具体的,对于两组第一限位部13512的设置位置,其中一组与第二限位部1354对应时,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处于第一工作位置上,另一组与第二限位部1354对应时,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处于第二工作位置上。
作为较佳的一种选择方式,参照图3,所述第一限位部13512为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部1354为与之配合的弹性插销。采用设置弹性插销以及在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上设置限位孔的方式,当对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施以足够的推力或拉力时,限位孔的孔壁将推动弹性插销弹性变形,从而弹性插销可脱离限位孔的限制,此时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可相对弹性插销移动;当移动至使弹性插销对应于某一限位孔的位置时,弹性插销由于自身弹力回复原状并与限位孔卡接,从而实现了上述功能,该结构简单,易实现。其中,弹性插销可有弹簧和插销头连接组成,或可直接采用弹性材料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所述的第一限位部13512设置两组,具体为,当第一离合驱动装置1351置于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时,同一组的所有第一限位部13512同时与第二限位部1354对应,具体的,每一组第一限位部13512不限于一个、两个、三个或其他数量。
第一限位部13512与第二限位部1354的结构并不限于如上所述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所述第一限位部13512为弹性插销,所述第二限位部1354为与之配合的限位孔。
进一步的,为保证在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移动的过程中第二限位部1354始终能够对应在第一限位部13512的移动路径上,在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上设置有允许第二限位部1354滑行的滑槽13511。
关于第一离合驱动装置134的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离合驱动装置134为弹性抵接所述第一传动部133的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为离合杆,所述第一传动部133与所述第一离合驱动装置134和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的接触位置分别为所述第一传动部133沿运动方向的两端。
其中,第一传动部133与第一离合驱动装置134和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接触的位置分别为第一传动部133沿运动方向的两端,其表达之意在于,第一离合驱动装置134和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分别能够给予第一传动部133方向相反的推力,从而实现推动第一传动部133直线往复运动。本方案采用第一压缩弹簧作为第一离合驱动装置134,能够始终给予推动第一传动部133与第二传动部132接合的推力,其结构简单,可靠耐用。
优选的,对于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的设置方向,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与所述第一传动部133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通过位于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和/或所述第一传动部133上的斜面进行作用力传递。即,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可设置于第一传动部133与第二传动部132的侧边,在进行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的操作时,直接在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远离第一传动部133的一端施加推力或拉力。故,基于此结构,可方便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及离合限位结构135的布置,同时方便对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进行操作。
参照图4-5,为实现第一传动部133与第二传动部132的接合,所述第一传动部133朝向所述第二传动部132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离合部1331,所述第二传动部132上与所述第一离合部1331相配合的设置有第二离合部13222,所述第一传动部133与所述第二传动部132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部1331与所述第二离合部13222相配合实现传动连接。具体的,第一离合部1331与第二离合部13222之间采用楔形卡接结构,以此可方便第一传动部133与第二传动部132之间的快接快拆。
综上,本实施例的离合组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和稳定性好等优点。
另一方面,结合图1和图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系统10,包括动力装置12、传动装置13以及上述的离合组件。该动力系统10可用于带动机械结构运转,具体的,动力装置12与离合组件连接,离合组件与传动装置13连接,传动装置13与需要被带动的机械结构连接。从而,通过离合组件,可控制动力装置12与传动装置13的接合与脱离。
关于该动力装置12,其包括电机121和减速箱122,电机121的电机输出轴1211与减速箱122传动连接,减速箱122的传动轴1221与离合组件的第一传动部133连接。关于该传动装置13,其包括第三传动部131和锥齿轮1321,第三传动部131包括传动部1311和齿面部1312,同时,离合组件的第二传动部132包括传动杆1322,传动杆1322与锥齿轮1321连接一体,传动杆1322用于与第一传动部133接合,所述锥齿轮1321远离第三传动部131的一端与第二传动部132连接一体,且锥齿轮1321与齿面部1312啮合,从而,当离合组件的第一传动部133与第二传动部132接合时,动力装置12可带动传动装置13运转。
进一步的,参照图4和图7,第一传动部133套设于减速箱122的传动轴1221上,且第一传动部133与传动轴1221之间设有花键卡接,从而,第一传动部133可相对传动轴1221轴向移动,但无法相对传动轴1221转动。此外,第二传动部132朝向传动轴1221的一端设有允许传动轴1221插入的轴孔13221,传动轴1221插入轴孔13221内,从而保证第一传动部133与第二传动部132结合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该动力系统10还包括壳体组件11,所述动力装置12、所述传动装置13以及所述离合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1中,所述壳体组件11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穿过所述安装孔延伸至所述壳体组件11的外部。即,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延伸至壳体组件11外,从壳体组件11外侧即可操作离合组件的接合与脱离,方便手动操作。
具体的,对于该壳体组件11,参照图7、图9和图10,壳体组件11包括壳顶盖113、中壳体111和壳顶盖113,三者围成具有一定安装腔的箱体状,动力装置12、离合组件和传动装置13均安装于壳体组件11内,通过壳体组件11可对各部件进行保护和提供支撑。
参照图2和图9,该动力系统10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的安装支架1352,所述安装支架1352固定在所述壳体组件11上,所述安装支架1352上设置有安装缺口,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上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限制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在所述壳体组件11与所述安装支架1352之间移动。即,利用安装支架1352可以对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起支撑和限位作用,保证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移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该动力系统10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上并位于所述壳体组件11与所述安装支架1352之间的第二压缩弹簧1353,所述第二压缩弹簧1353用于维持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的轴向稳定性。此外,当人手操控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时,尤其是在将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往外拉出时的操作难度较高,而第二压缩弹簧1353能够给与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向外的推力,从而方便人手将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拉出。
可选的,该动力系统10中,所述离合限位结构135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1内侧或所述壳体组件11外侧。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系统,其可通过离合组件控制动力装置12与传动装置13的接合与脱离,从而控制是否由该动力装置带动被连接的机械结构运转。
又一方面,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转向控制装置,采用上述的离合组件进行转向动力传递。具体的,本方案的转向控制装置为具有自动和手动控制功能的转向控制装置,当需要采用自动控制功能时,可令离合组件接合,此时可通过动力装置12自动驱动转向;当需要采用手动控制功能时,可令离合组件脱离,此时可手动操纵转向。
具体的,参照图6-8,本方案的转向控制装置包括前述的动力系统以及转向器60,转向器60包括转向轴61和套设在转向轴61外周上的轴套62,第三传动部131具有转动部1311,转动部1311与转向轴61之间通过转接件40连接,从而,当第三传动部131转动时,将带动转向轴61随之转动。
进一步的,壳底盖112和壳顶盖113上分别设有与转动部1311对应的第一穿孔1110和第二穿孔1120,从而允许转向轴61穿进壳体组件11内与转动部1311连接。
进一步的,为实现对动力系统10的支撑,本方案还设置有连接组件20和限位组件30,连接组件20可安装固定于轴套62上,限位组件30与连接组件20连接固定,从而,将动力系统10安装至限位组件30上,即可实现将其固定于轴套62上。
为实现自动控制转向功能,参照图7,本方案还设置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电路板51,控制电路板51设于壳体组件11内,控制模块还包括用于检测转动部1311的转速或转动角度的光栅编码器53。光栅编码器53包括固设于转动部1311一端的光栅码盘531以及设于光栅码盘531一侧与编码器本体532,编码器本体532内设有位移检测元件。
又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农机,具有上述的离合组件。通过上述结构,本实施例的农机可实现在自动驾驶和人工驾驶两种驾驶模式上自由切换。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申请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传动部(133)以及第二传动部(132),所述第一传动部(133)可通过与所述第二传动部(132)配合而将动力传输至第二传动部(132);
离合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离合驱动装置(134)以及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所述第一离合驱动装置(134)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传动部(133)向所述第二传动部(132)方向移动以实现两者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传动部(133)与所述第二传动部(132)脱离,以解除两者的传动连接;
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的工作位置的离合限位结构(135),所述离合限位结构(135)可限制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控制所述第一传动部(133)向远离所述第二传动部(132)的方向移动,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解除对所述第一传动部(133)的限位,所述第一离合驱动装置(134)驱动所述第一传动部(133)与所述第二传动部(132)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限位结构(135)包括第一限位部(13512)以及第二限位部(1354);所述第一限位部(13512)为两组,并且沿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的移动方向布置,所述第二限位部(1354)可与任意一组所述第一限位部(13512)相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的工作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3512)为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部(1354)为与之配合的弹性插销,或,所述第一限位部(13512)为弹性插销,所述第二限位部(1354)为与之配合的限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驱动装置(134)为弹性抵接所述第一传动部(133)的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为离合杆,所述第一传动部(133)与所述第一离合驱动装置(134)和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接触的位置分别为所述第一传动部(133)沿运动方向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与所述第一传动部(133)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通过位于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和/或所述第一传动部(133)上的斜面进行作用力传递。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133)朝向所述第二传动部(132)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离合部(1331),所述第二传动部(132)上与所述第一离合部(1331)相配合的设置有第二离合部(13222),所述第一传动部(133)与所述第二传动部(132)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部(1331)与所述第二离合部(13222)相配合实现传动连接。
7.一种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装置(12)、传动装置(13)以及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1),所述动力装置(12)、所述传动装置(13)以及所述离合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1)中,所述壳体组件(11)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穿过所述安装孔延伸至所述壳体组件(11)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的安装支架(1352),所述安装支架(1352)固定在所述壳体组件(11)上,所述安装支架(1352)上设置有安装缺口,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上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限制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在所述壳体组件(11)与所述安装支架(1352)之间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上并位于所述壳体组件(11)与所述安装支架(1352)之间的第二压缩弹簧(1353),所述第二压缩弹簧(1353)用于维持所述第二离合驱动装置(1351)的轴向稳定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限位结构(135)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1)内侧或所述壳体组件(11)外侧。
12.一种转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组件进行转向动力传递。
13.一种农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组件。
CN202123240723.3U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离合组件、动力系统、转向控制装置及农机 Active CN2184800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40723.3U CN218480080U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离合组件、动力系统、转向控制装置及农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40723.3U CN218480080U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离合组件、动力系统、转向控制装置及农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80080U true CN218480080U (zh) 2023-02-14

Family

ID=85163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40723.3U Active CN218480080U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离合组件、动力系统、转向控制装置及农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800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69498U (zh) 车辆转向系统和车辆
EP2583878B1 (en) Steer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12141310B (zh) 一种船用齿轮箱盘车锁轴装置
CN100569553C (zh) 拖拉机的传动系统
CN218480080U (zh) 一种离合组件、动力系统、转向控制装置及农机
CN213685053U (zh) 一种船用齿轮箱盘车锁轴装置
CN219549516U (zh) 具有快速释放功能的线性致动器
GB2237340A (en) Toy vehicle having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hanging ratio in response to output torque
EP3854194A1 (en) Hand-powered self-driven travelling machine
US6942082B1 (en) Drive coupling
AU2021102159A4 (en) Hand-powered self-driven travelling machine
KR20180126392A (ko) 트랜스미션을 통한 최종 구동부 분리 메커니즘
JP4365688B2 (ja) ディスエンゲージ装置
CN211685039U (zh) 驻车操纵系统和车辆
KR20030043801A (ko) 수동변속기 장착용 자동변속장치.
CN113446327A (zh) 一种离合器
KR101006186B1 (ko) 변속과 2륜/4륜 조향전환기능이 일체화된 주행모드변환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농업용 전동승용 작업기
CN214498752U (zh) 开关门装置和烹饪设备
CN218477550U (zh) 一种转向控制装置、转向装置及农机
CN112874625B (zh) 车辆转向系统和车辆
CN218991292U (zh) 一种离合装置和电器设备
CN216123522U (zh) 用于自走式割草机的传动系统
CN216131283U (zh) 用于传动系统的传动控制组件
CN218991293U (zh) 一种离合装置和电器设备
CN221104136U (zh) 一种园林机械自走器及园林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