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74248U - 绳索调节扣 - Google Patents

绳索调节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74248U
CN218474248U CN202222583387.0U CN202222583387U CN218474248U CN 218474248 U CN218474248 U CN 218474248U CN 202222583387 U CN202222583387 U CN 202222583387U CN 218474248 U CN218474248 U CN 2184742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sections
cord
clamping
adjustment b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8338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骏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fco Taiwa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Taiwa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Taiwan Corp filed Critical Nifco Taiwan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258338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742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742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742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绳索调节扣。绳索调节扣包含一围绕部及相连于所述围绕部的一承载部。所述围绕部包围形成有至少一个长形通道,其定义有一长度方向且包含有两个穿绳段及位于两个所述穿绳段之间的一夹绳段。两个所述穿绳段于所述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地配置,并且分别位于所述围绕部的两端。在垂直所述长度方向的一宽度方向上,所述夹绳段具有一夹持宽度,其自两个所述穿绳段朝向彼此靠近的方向呈渐缩状。所述承载部位于至少一个所述长形通道的底部。两个所述穿绳段能用以供一绳索穿过,所述夹绳段用以夹持位于两个所述穿绳段之间的所述绳索的扣持部位。据此,通过所述围绕部的结构创新,以实现所述绳索调节扣的快速安装及其与绳索的相对位置快速调整。

Description

绳索调节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节扣,尤其涉及一种绳索调节扣。
背景技术
现有绳索调节扣常采用比绳索的绳径小的穿孔来限制所述绳索的位置,但此造成现有绳索调节扣安装上的困难,并且现有绳索调节扣对于所述绳索的定位功能也较为不稳定;或者,现有绳索调节扣也采用错位结构来限位所述绳索,但其同样不易于安装,并且上述两者错位结构容易对所述绳索产生损耗。
于是,本实用新型人认为上述缺陷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科学原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实用新型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绳索调节扣,其能有效地改善现有绳索调节扣所可能产生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绳索调节扣,其包括:一围绕部,包围形成有至少一个长形通道;其中,至少一个长形通道定义有一长度方向且包含有:两个穿绳段,于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地配置,并且两个穿绳段分别位于围绕部的两端;及一夹绳段,位于两个穿绳段之间且具有彼此相向的两个内壁面;其中,在垂直长度方向的一宽度方向上,夹绳段的两个内壁面具有一夹持宽度,其自两个穿绳段朝向彼此靠近的方向呈渐缩状;以及一承载部,相连于围绕部且位于至少一个长形通道的底部;其中,绳索调节扣的两个穿绳段能用以供一绳索穿过,并且夹绳段的两个内壁面则是用以夹持位于两个穿绳段之间的绳索的扣持部位。
优选地,承载部相连于夹绳段的两个内壁面。
优选地,承载部形成有一穿孔,其位置对应于形成有最小夹持宽度的夹绳段部位。
优选地,承载部于穿孔的孔壁上形成有一环形加强肋。
优选地,两个穿绳段相对于夹绳段呈镜像对称设置,并且围绕部的顶缘呈圆弧状。
优选地,围绕部形成有倾斜地相连于顶缘的两个导引斜面,并且两个导引斜面彼此相向且位于夹绳段;位于两个穿绳段之间的绳索的扣持部位抵靠于承载部且未突出两个导引斜面。
优选地,围绕部的顶缘包围形成连通于至少一个长形通道的一顶开口,围绕部的环侧缘于两个穿绳段分别形成连通于至少一个长形通道的两个端开口,而围绕部的底缘于两个穿绳段分别形成连通于至少一个长形通道的两个底开口,并且两个底开口分别连通于两个端开口。
优选地,于宽度方向上,任一个穿绳段的一最大宽度是大于夹绳段的夹持宽度。
优选地,绳索调节扣为一无法弹性弯折的构造。
优选地,至少一个长形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承载部位于多个长形通道的底部;其中,多个长形通道相互平行且彼此呈镜像对称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绳索调节扣,其通过所述围绕部的结构创新(如:所述夹绳段的两个所述内壁面具有一夹持宽度,其自两个所述穿绳段朝向彼此靠近的方向呈渐缩状),据以实现所述绳索调节扣的快速安装及其与所述绳索之间的相对位置快速调整。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绳索调节扣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图1沿剖线IV-IV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1沿剖线V-V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1的绳索调节扣穿设有绳索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沿剖线VII-VII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绳索调节扣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8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8的绳索调节扣穿设有绳索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绳索调节扣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绳索调节扣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图12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有关“绳索调节扣”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或者信号,但这些组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绳索调节扣100,其较佳为一体成形且无法弹性弯折的单件式构造,例如:所述绳索调节扣100为一种轻量化的硬质构造且材质可以是尼龙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但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此。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绳索调节扣100也可以是能够弹性弯折的构造。
具体来说,所述绳索调节扣100包含有一围绕部1及相连于所述围绕部1的一承载部2。其中,所述围绕部1于本实施例中大致呈一长形圈状结构,并且所述围绕部1包围形成有一长形通道10,其定义有一长度方向L。如图3所示,当由侧视方向来看所述围绕部1的外表面,所述围绕部1的顶缘1a与底缘1b皆呈圆弧状,并且所述围绕部1的所述顶缘1a的半径是小于与所述底缘1b的半径。
再者,改由所述围绕部1的实体架构来看,如图1、图4及图5所示,所述围绕部1的中段较窄、而两端较宽;换个角度来说,所述长形通道10包含有沿所述长度方向L彼此间隔地配置的两个穿绳段11及位于两个所述穿绳段11之间的一夹绳段12。也就是说,两个所述穿绳段11分别位于所述围绕部1的所述两端,而所述夹绳段12则是位于所述围绕部1的所述中段。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绳索调节扣100是呈镜像对称的构造(如:两个所述穿绳段11相对于所述夹绳段12呈镜像对称设置),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穿绳段11的尺寸也可以略有差异。
再者,所述夹绳段12具有彼此相向的两个内壁面121,并且所述围绕部1形成有倾斜地相连于所述顶缘1a的两个导引斜面1c。其中,两个所述导引斜面1c彼此相向且位于所述夹绳段12;也就是说,每个所述导引斜面1c是相连于所述顶缘1a与一个所述内壁面121之间。
进一步地说,在垂直所述长度方向L的一宽度方向W上,所述夹绳段12的两个所述内壁面121具有一夹持宽度,其自两个所述穿绳段11朝向彼此靠近的方向呈渐缩状,并且任一个所述穿绳段11的一最大宽度是大于所述夹绳段12的所述夹持宽度。
所述承载部2位于所述长形通道10的底部,并且所述承载部2相连于所述夹绳段12的两个所述内壁面121。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2形成有一穿孔21,其位置对应于形成有最小所述夹持宽度的所述夹绳段12部位。换个角度来说,所述承载部2于本实施例中相当于包含平行所述宽度方向W的两个横梁22,并且每个所述横梁22的两端分别相连于所述夹绳段12的两个所述内壁面121。
再者,所述承载部2能够进一步于所述穿孔21的孔壁上形成有一环形加强肋23,并且两个所述横梁22也可以在彼此远离的一侧各形成有一肋条24,据以使所述承载部2能通过所述环形加强肋23与两个所述肋条24而有效地提升其结构强度。
如图4所示,由所述围绕部1的空间架构来看,所述围绕部1的所述顶缘1a包围形成连通于所述长形通道10的一顶开口11a,所述围绕部1的环侧缘1d于两个所述穿绳段11分别形成连通于所述长形通道10的两个端开口111,而所述围绕部1的所述底缘1b于两个所述穿绳段11分别形成连通于所述长形通道10的两个底开口112,并且两个所述底开口112分别连通于两个所述端开口111。
依上所述,如图6及图7所示,所述绳索调节扣100的两个所述穿绳段11能用以供一绳索200穿过(如:所述绳索200能自一个所述底开口112及其相连通的所述端开口111穿入所述长形通道10,并由另一个所述底开口112及其相连通的所述端开口111穿出所述长形通道10),并且所述夹绳段12的两个所述内壁面121则是用以夹持位于两个所述穿绳段11之间的所述绳索200的扣持部位201。也就是说,任一个所述穿绳段11的所述最大宽度是大于所述绳索200的绳径,所述夹绳段12所具备的最小所述夹持宽度则是小于所述绳索200的所述绳径。
更详细地说,所述绳索200在穿过两个所述穿绳段11之后,位于所述绳索调节扣100外侧的所述绳索200的两个施力段202可以朝彼此远离的方向被向外拉动,以使位于两个所述穿绳段11之间的所述绳索200的所述扣持部位201能够被扣入所述夹绳段12,据以实现所述绳索调节扣100的快速安装及其与所述绳索200之间的相对位置快速调整。
此外,位于两个所述穿绳段11之间的所述绳索200的所述扣持部位201较佳是抵靠于所述承载部2且未突出两个所述导引斜面1c(或未突出所述长形通道10),据以避免受到外部作用而影响其相对位置或造成损伤,但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此。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8至图10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由于本实施例类似于上述实施例一,所以两个实施例的相同处不再加以赘述,而本实施例相较于上述实施例一的差异大致说明如下: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绳索调节扣100可以形成有多个所述长形通道10(如:两个),并且所述承载部2位于多个所述长形通道10的底部;其中,多个所述长形通道10沿所述宽度方向W排列,并且所述长形通道10相互平行且彼此呈镜像对称设置。
据此,依据上述实施例一和二所载,所述绳索调节扣100所形成的所述长形通道10的数量可以是至少一个,据以有助于能够符合更多不同的使用者需求。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由于本实施例类似于上述实施例一,所以两个实施例的相同处不再加以赘述,而本实施例相较于上述实施例一的差异大致说明如下: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绳索调节扣100进一步形成有位于所述围绕部1外侧的一织带梁3。其中,所述织带梁3大致呈C型或U型,并且所述织带梁3的两端相连于所述环侧缘1d并分别邻近于两个所述端开口111。据此,所述绳索调节扣100能供一织带300穿设固定于所述织带梁3。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12和图1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由于本实施例类似于上述实施例二,所以两个实施例的相同处不再加以赘述,而本实施例相较于上述实施例二的差异大致说明如下:
于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长形通道10的一端彼此连通;也就是说,彼此相邻但分属不同所述长形通道10的两个所述穿绳段11于所述宽度方向W上相互连通,并且其所形成的两个所述端开口111与两个所述底开口112也于所述宽度方向W上相互连通,进而共同构成一配置空间S。
进一步地说,位于所述配置空间S上方(或位于两个所述长形通道10的所述一端)的所述围绕部1局部可定义为一织带梁3,其大致平行于所述宽度方向W。据此,所述织带梁3能以所述围绕部1的局部来实现,以使所述织带梁3不但能在作为绳索(图未示)穿设于所述绳索调节扣100时的边界,所述织带梁3还能用以供一织带300穿设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绳索调节扣,其通过所述围绕部的结构创新(如:所述夹绳段的两个所述内壁面具有一夹持宽度,其自两个所述穿绳段朝向彼此靠近的方向呈渐缩状),据以实现所述绳索调节扣的快速安装及其与所述绳索之间的相对位置快速调整。
再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绳索调节扣,其所形成的所述长形通道的数量可依据需求而加以调整变化,据以有助于能够符合更多不同的使用者需求。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绳索调节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调节扣包括:
一围绕部,包围形成有至少一个长形通道;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长形通道定义有一长度方向且包含有:
两个穿绳段,于所述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地配置,并且两个所述穿绳段分别位于所述围绕部的两端;及
一夹绳段,位于两个所述穿绳段之间且具有彼此相向的两个内壁面;其中,在垂直所述长度方向的一宽度方向上,所述夹绳段的两个所述内壁面具有一夹持宽度,其自两个所述穿绳段朝向彼此靠近的方向呈渐缩状;以及
一承载部,相连于所述围绕部且位于至少一个所述长形通道的底部;
其中,所述绳索调节扣的两个所述穿绳段能用以供一绳索穿过,并且所述夹绳段的两个所述内壁面则是用以夹持位于两个所述穿绳段之间的所述绳索的扣持部位。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调节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相连于所述夹绳段的两个所述内壁面。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调节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形成有一穿孔,其位置对应于形成有最小所述夹持宽度的所述夹绳段部位。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绳索调节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于所述穿孔的孔壁上形成有一环形加强肋。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调节扣,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穿绳段相对于所述夹绳段呈镜像对称设置,并且所述围绕部的顶缘呈圆弧状。
6.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绳索调节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围绕部形成有倾斜地相连于所述顶缘的两个导引斜面,并且两个所述导引斜面彼此相向且位于所述夹绳段;位于两个所述穿绳段之间的所述绳索的所述扣持部位抵靠于所述承载部且未突出两个所述导引斜面。
7.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绳索调节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围绕部的所述顶缘包围形成连通于至少一个所述长形通道的一顶开口,所述围绕部的环侧缘于两个所述穿绳段分别形成连通于至少一个所述长形通道的两个端开口,而所述围绕部的底缘于两个所述穿绳段分别形成连通于至少一个所述长形通道的两个底开口,并且两个所述底开口分别连通于两个所述端开口。
8.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调节扣,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宽度方向上,任一个所述穿绳段的一最大宽度是大于所述夹绳段的所述夹持宽度。
9.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调节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调节扣为一无法弹性弯折的构造。
10.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调节扣,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长形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所述承载部位于多个所述长形通道的底部;其中,多个所述长形通道相互平行且彼此呈镜像对称设置。
CN202222583387.0U 2022-09-28 2022-09-28 绳索调节扣 Active CN2184742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83387.0U CN218474248U (zh) 2022-09-28 2022-09-28 绳索调节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83387.0U CN218474248U (zh) 2022-09-28 2022-09-28 绳索调节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74248U true CN218474248U (zh) 2023-02-14

Family

ID=85166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83387.0U Active CN218474248U (zh) 2022-09-28 2022-09-28 绳索调节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742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61409B2 (en) Grommet
US6532631B2 (en) Four piece cable tie
US9958089B2 (en) Lashing support spacer tie
US6076235A (en) Cable tie
EP1369630A1 (en) Cinch strap
RU2372543C2 (ru) Хомут для шланга
US9539959B2 (en) Structure for attaching band clip to corrugated tube
KR101763730B1 (ko) 금속제 록킹 타이
CA2070887C (en) Cable clamp having loop-forming wedge
KR20030086917A (ko) 스트랩 애퍼처를 갖는 볼잠금 케이블 타이
US8517317B2 (en) Shim for a clamp system
CN218474248U (zh) 绳索调节扣
JP2006123572A (ja) グロメット
US6526628B1 (en) Low thread force cable tie with locking device that pierces strap
US6916014B1 (en) Cable routing and affixment apparatus
JP2005323474A (ja) 線条体の固定板、ワイヤーハーネス保護用プロテクタ及び固定用クリップ
US9903230B2 (en) Device for securing and retaining at least one electrical harness in a turbomachine
US11274772B2 (en) Cable clips
TWM636513U (zh) 繩索調節扣
US10428975B2 (en) Pipe clamp for a range of pipe diameters
KR100356027B1 (ko) 줄관통형낚싯대용낚시줄도입가이드
US11015738B1 (en) Conduit strap and methods of strapping a conduit to a surface
JP4699802B2 (ja) ノイズ低減器具
KR102298720B1 (ko) 압입 방식의 이송용 롤러 고정장치
JP5811643B2 (ja) ケーブルの風荷重低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