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73377U -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73377U
CN218473377U CN202222200373.6U CN202222200373U CN218473377U CN 218473377 U CN218473377 U CN 218473377U CN 202222200373 U CN202222200373 U CN 202222200373U CN 218473377 U CN218473377 U CN 218473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sub
hole
loudspeaker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0037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铁男
刘存帅
陈志鹏
张强
许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0037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73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73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733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扬声器模组包括扬声器、声学阀门以及密封件。扬声器设有通孔。声学阀门的至少部分位于通孔内。密封件连接声学阀门与通孔的孔壁。密封件用于密封声学阀门与通孔的孔壁之间的空间。声学阀门用于连通扬声器的前腔与后腔,或者隔绝扬声器的前腔与后腔。这样,通过在扬声器内设置通孔,并将声学阀门设于通孔内,通过密封件密封声学阀门与扬声器的通孔的孔壁之间的空间,以避免扬声器的前腔与扬声器的后腔经声学阀门与扬声器之间的空间连通。这样,扬声器模组即可通过控制声学阀门,从而控制扬声器的前腔与扬声器的前腔在连通与隔绝之间切换。

Description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声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市面上同时兼容降噪模式与声透传模式的传统耳机,其内部通常在外壳与扬声器之间设有支架,并将声学阀门安装于支架上。这样可以通过控制声学阀门来实现耳机内的前腔与后腔的连通或隔绝,以实现耳机在降噪模式与声透传模式之间的切换。但由于支架与声学阀门会占用较大空间,从而不利于耳机的小型化设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以及包括该扬声器模组的电子设备,旨在通过实现可变可控泄露量的腔体来获得一种兼容降噪模式和声透传模式,同时能够实现小型化设置的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扬声器模组。扬声器模组包括扬声器、声学阀门以及密封件。扬声器设有通孔。声学阀门的至少部分位于通孔内。密封件连接声学阀门与通孔的孔壁。密封件用于密封声学阀门与通孔的孔壁之间的空间。声学阀门用于连通扬声器的前腔与后腔,或者隔绝扬声器的前腔与后腔。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扬声器模组通过在扬声器内设置通孔,并将声学阀门设于通孔内,通过密封件密封声学阀门与扬声器的通孔的孔壁之间的空间,以避免扬声器的前腔与扬声器的后腔经声学阀门与扬声器之间的空间连通。这样,通过控制声学阀门,从而控制扬声器的前腔与扬声器的前腔在连通与隔绝之间切换。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密封件为胶层。这样,密封件的密封性更好,且便于声学阀门与扬声器的安装。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密封件呈环状或者不规则形状。这样,密封件的形状与通孔的形状相适配,密封性更好。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扬声器包括盆架、磁路系统以及振动系统。盆架围出安装空间。磁路系统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空间内,且固定连接盆架。振动系统位于磁路系统的顶侧。振动系统包括外周缘和内周缘。振动系统的外周缘固定连接盆架。振动系统的内周缘固定连接磁路系统。磁路系统与振动系统均环绕通孔。扬声器的前腔包括振动系统远离磁路系统的一侧的空间。扬声器的后腔包括磁路系统远离振动系统的一侧的空间。这样,通孔位于磁路系统以及振动系统的内部,有利于提高扬声器模组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扬声器还包括振膜支架。振膜支架位于磁路系统与振动系统之间,且连接振动系统的内周缘与磁路系统。振膜支架、磁路系统与振动系统均呈环状。通孔包括磁路系统的内侧空间、振动系统的内侧空间以及振膜支架的内侧空间。通孔的孔壁包括磁路系统的内侧面、振动系统的内侧面以及振膜支架的内侧面。这样,振动系统能够通过振膜支架更稳定地固定于磁路系统,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扬声器还包括振膜支架。振膜支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位于磁路系统与振动系统之间,且连接振动系统的内周缘与磁路系统。第二部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另一端延伸至磁路系统的内侧面。第二部分与振动系统均呈环状。通孔包括第二部分的内侧空间和振动系统的内侧空间。通孔的孔壁包括第二部分的内侧面和振动系统的内侧面。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振膜支架的第二部分沿靠近磁路系统的方向延伸,使得第二部分能够位于声学阀门与磁路系统之间,从而增大了声学阀门与磁路系统之间的间隙。这样,相较于声学阀门与磁路系统之间的间隙较窄的扬声器模组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模组通过增大声学阀门与磁路系统之间的间隙,有效减小了声学阀门中的磁性组件与磁路系统的磁性件之间的磁干扰的影响,提升了产品的工作稳定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扬声器还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一支撑件位于振动系统与振膜支架之间,且连接振动系统的内周缘与振膜支架远离磁路系统的表面。这样,振动系统的内周缘可以通过第一支撑件更稳定地固定于振膜支架,有利于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磁路系统包括第一导磁件、磁性件以及第二导磁件。第一导磁件环绕通孔设置。第一导磁件包括底壁与侧壁。侧壁连接底壁的外周缘。侧壁与底壁围出凹槽。磁性件固定连接底壁且位于凹槽内。第二导磁件固定连接磁性件远离第一导磁件的表面。第二导磁件与第一导磁件的侧壁之间形成磁间隙。这样,磁路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实现产品的小型化设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磁路系统包括第一导磁件、磁性件以及第二导磁件。第一导磁件环绕通孔设置。第一导磁件包括底壁与侧壁。侧壁连接底壁的内周缘,侧壁与底壁围出凹槽。磁性件固定连接底壁且位于凹槽内。第二导磁件固定连接磁性件远离第一导磁件的表面。第二导磁件与第一导磁件的侧壁之间形成磁间隙。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导磁件的侧壁连接其底壁的内周缘,使得振膜支架的第二部分以及第一导磁件的侧壁能够均位于声学阀门与磁性件之间,从而增大了声学阀门与磁性件之间的间隙,有利于减小声学阀门中的磁性组件与磁性件之间的磁干扰的影响,提升了产品的工作稳定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磁路系统包括第一导磁件、磁性件以及第二导磁件。磁性件包括第一子磁性件、第二子磁性件以及第三子磁性件。第一子磁性件与第二子磁性件围出环状。第一子磁性件与第二子磁性件间隔设置。第三子磁性件位于第一子磁性件及第二子磁性件的内侧空间内。第三子磁性件与第一子磁性件、第二子磁性件均间隔设置。第三子磁性件环绕通孔设置。第一子磁性件、第二子磁性件与第三子磁性件均固定连接第一导磁件。第二导磁件包括第一子导磁件和第二子导磁件。第二子导磁件位于第一子导磁件的内侧空间内。第二子导磁件环绕通孔设置。第一子导磁件的一部分固定连接第一子磁性件远离第一导磁件的表面,一部分固定连接第二子磁性件远离第一导磁件的表面。第二子导磁件固定连接第三子磁性件远离第一导磁件的表面。第一子导磁件与第二子导磁件之间形成磁间隙。这样,磁路系统中磁性件的体积增大,有利于提高整个磁路系统的磁性,从而能够克服声学阀门的磁性组件对磁路系统的磁干扰的影响。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音圈。振膜呈环状。振膜的外周缘构成振动系统的外周缘。振膜的内周缘构成振动系统的内周缘。音圈的一端连接振膜。音圈的另一端伸入磁路系统的磁间隙。这样,音圈能够在磁路系统的作用下振动,实现扬声器模组的音频功能。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扬声器还包括第二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位于振膜与盆架之间,且连接振膜的外周缘与盆架。这样,振膜的外周缘可以通过第二支撑件更稳定地固定于盆架,有利于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扬声器具有第一几何中心。声学阀门具有第二几何中心。第一几何中心与第二几何中心的距离为D。声学阀门的中心轴截面在垂直于中心轴方向上的最大直线距离为d,其中D满足D≤0.5d。声学阀门的中心轴截面为声学阀门沿平行于声学阀门的中心轴作剖面的截面。
可以理解的是,当D满足D≤0.5d时,声学阀门可以看作位于扬声器的中心位置处。这样,声学阀门可以与扬声器较好的配合,有效减小了扬声器模组整体的架构空间,从而使扬声器模组能够较大程度地实现小型化设计。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声学阀门包括壳体以及阀门组件。壳体设有间隔设置的前出气口和后出气口。前出气口与后出气口的其中一者连通扬声器的前腔,另一者连通扬声器的后腔。阀门组件至少部分位于壳体的内部。当声学阀门处于打开状态时,前出气口通过阀门组件连通后出气口。当声学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阀门组件隔绝前出气口与后出气口。阀门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以及活动件。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以及活动件的至少部分均位于壳体的内部。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相对且间隔设置。活动件位于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之间。活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活动件连接第一固定件。活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活动件连接第二固定件。通过第一固定件的磁极的极性、活动件的磁极的极性以及第二固定件的磁极的极性的变换,来实现活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变换。当声学阀门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时,活动件被配置为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变换。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声学阀门通过在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之间设置活动件,控制第一固定件的磁极的极性、第二固定件的磁极的极性以及活动件的磁极的极性的变换,即可控制活动件沿靠近第一固定件或者靠近第二固定件的方向移动,使活动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变换。这样,通过活动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变换,从而实现声学阀门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件为第一磁体。第二固定件为第二磁体,活动件包括导磁体与线圈。导磁体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朝向第一磁体。第二端部朝向第二磁体。在线圈传输第一电流时,导磁体处于第一位置,导磁体的第一端部连接第一磁体。在线圈传输第二电流时,导磁体处于第二位置,导磁体的第二端部连接第二磁体。当声学阀门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时,导磁体被配置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变换。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导磁体的不同极性状态,可以控制导磁体沿靠近第一磁体的方向移动或者靠近第二磁体的方向运动,从而控制导磁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变换。这样,通过导磁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变换,从而控制前出气口与后出气口的连通或隔绝,也即控制声学阀门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磁体的靠近导磁体的端部的极性与第二磁体的靠近导磁体的端部的极性相同。这样,不管线圈传输第一电流还是第二电流,导磁体极化为电磁铁后,第一磁体对导磁体施加的作用力与第二磁体对导磁体的作用力的方向相同。导磁体可以同时在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施加的作用力下快速移动,从而实现声学阀门的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的快速切换,进而提高声学阀门的工作效率。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以及上述的扬声器模组。扬声器模组设于设备壳体内部。扬声器模组将壳体内部分隔形成电子设备的前腔与后腔。电子设备的前腔包括扬声器的前腔。电子设备的后腔包括扬声器的后腔。这样,通过控制扬声器模组的前腔与其后腔的连通或隔绝,即可控制电子设备的前腔与其后腔的连通或隔绝。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设备壳体设有后泄气孔。后泄气孔连通电子设备的后腔。这样,当声学阀门处于打开状态时,电子设备的前腔与后腔连通。此时电子设备处于声透传模式,耳道内部的声能量能够经过声学阀门由后泄气孔溢散至外界环境,减小耳道内的压迫感,提高佩戴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扬声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扬声器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盆架在另一种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扬声器模组在A-A线上的部分剖面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扬声器模组的磁路系统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扬声器模组在A-A线上的部分剖面图;
图7是图1所示的扬声器模组的振动系统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扬声器模组在A-A线上的部分剖面图;
图9是图8所示的扬声器模组在另一视角的部分剖面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扬声器模组在A-A线上的剖面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扬声器模组在A-A线上的另一视角下的剖面图;
图12是图1所示的扬声器模组在另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声学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声学阀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声学阀门在B-B线上的剖面图;
图16是图1所示的声学阀门处于打开状态的剖面图;
图17是图1所示的声学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的剖面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8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剖面图;
图21是用户未佩戴电子设备时的示意图;
图22是用户佩戴电子设备时的示意图;
图23是用户人体吸声系数说明示意图;
图24是用户佩戴设有本申请的扬声器模组的电子设备与用户佩戴未设置扬声器模组的电子设备以及用户未佩戴电子设备的声信号对比示意图;
图25a是图1所示的扬声器模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部分剖视图;
图25b是图25a所示的扬声器模组的剖面图;
图26是图1所示的扬声器模组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图;
图27是图26所示的扬声器模组的分解图;
图28是图26所示的扬声器模组的磁路系统的分解图;
图29a是图26所示的扬声器模组在C-C线上的部分剖面图;
图29b是图26所示的扬声器模组在另一视角下的部分结构图;
图30是图26所示的扬声器模组在D-D线上的剖面图;
图31是图26所示的扬声器模组在D-D线上的剖面图;
图32是图1所示的扬声器模组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图;
图33是图32所示的扬声器模组的分解图;
图34是图32所示的扬声器模组的磁路系统的分解图;
图35是图32所示的扬声器模组在E-E线上的部分剖面图;
图36是图32所示的扬声器模组在E-E线上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其中,“固定连接”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转动连接”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能够相对转动。“滑动连接”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能够相对滑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内”、“外”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多个”是指至少两个。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下面将参考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扬声器模组1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扬声器模组10的分解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扬声器模组10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可以为耳机或可穿戴设备等通过靠近人体耳道或通过入耳实现音频输入的电子设备。其中,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智能眼镜或智能头显等。当电子设备为耳机时,耳机可以为有线耳机,也可以为真正无线立体声(True Wireless Stereo,TWS)耳机。关于扬声器模组10在电子设备的应用场景,下文将结合相关附图具体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扬声器模组10可以包括声学阀门1与扬声器2。声学阀门1安装在扬声器2上。扬声器2可以包括前腔2a与后腔2b。其中,扬声器2的前腔2a可以包括扬声器模组10顶侧的外部空间。扬声器2的后腔2b可以包括扬声器模组10底侧的外部空间以及扬声器2的内部空间。
示例性地,扬声器2可以包括盆架21、磁路系统22、振动系统23、振膜支架233、第一支撑件234以及第二支撑件235。其中,振动系统23可以位于磁路系统22的顶侧。
示例性地,盆架21可以采用金属、塑料或树脂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示例性地,第一支撑件234与第二支撑件235的材质可以为钢材料。例如,第一支撑件234与第二支撑件235均可以为钢环。
图3是图2所示的盆架21在另一种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扬声器模组10在A-A线上的部分剖面图。
如图3和图4所示,盆架21可以呈环状。盆架21可以形成安装空间216(图2从另一角度示出了安装空间216)。盆架21设有后泄孔211。后泄孔211连通安装空间216和盆架21的外部空间。后泄孔2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图3与图4示意性地给出了后泄孔211的数量为两个。
如图3和图4所示,盆架21还可以设置防尘网212。防尘网212可以遮盖盆架21的后泄孔211。
示例性地,防尘网212可以采用贴装的方式固定于盆架21表面,且遮盖后泄孔211。这样,防尘网212可以避免灰尘、异物等杂质因进入扬声器模组10的内部而导致器件失效。
示例性地,防尘网212还可以采用嵌件注塑的方式,与盆架21一体成型,从而提高整体结构的可靠性。
示例性地,防尘网212可以采用网布。这样,盆架21可以通过采用不同声阻的网布以实现对后泄孔211位置处阻尼的调节。
如图2和图3所示,扬声器2还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插销213和第二插销214。第一插销213和第二插销214均可以嵌设于盆架21内,且部分第一插销213与部分第二插销214可以相对盆架21的外周侧露出。示例性地,在盆架21的注塑过程中,第一插销213与第二插销214可以直接形成于盆架21内。
第一插销213与第二插销214的材质均可以为导电材料。第一插销213与第二插销214可以通过信号电路电连接于电源。此时,第一插销213与第二插销214可以用于接收电信号。
图5是图1所示的扬声器模组10的磁路系统22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的扬声器模组10在A-A线上的部分剖面图。
如图5和图6所示,磁路系统22可以包括第一导磁件221(也可称为磁碗)、磁性件222以及第二导磁件223(也可称为华司)。其中,第一导磁件221包括底壁2211以及侧壁2212。第一导磁件221的侧壁2212连接第一导磁件221的底壁2211的外周缘。第一导磁件221的侧壁2212与第一导磁件221的底壁2211围出凹槽2213。第一导磁件221的底壁2211的形状可以为环状。此时,第一导磁件221的底壁2211的内侧空间连通凹槽2213。其中,第一导磁件221的底壁2211的内侧空间可以是第一导磁件221的底壁2211的内侧面所围成的空间。下文若出现内侧空间,可以参阅这里内侧空间的定义。
如图6所示,第一导磁件221的侧壁2212可以固定于盆架21。示例性地,第一导磁件221的侧壁2212可以通过粘胶固定连接于盆架21。
如图5和图6所示,磁性件222的形状可以为环状。磁性件222的材料可以为磁性材料。示例性地,磁性件222可以为磁铁。
另外,磁性件222固定于第一导磁件221的底壁2211,且位于凹槽2213内。示例性地,磁性件222可以全部位于凹槽2213内。
此外,磁性件222与第一导磁件221的侧壁2212间隔设置,也即磁性件222与第一导磁件221的侧壁2212之间存在空余的空间。磁性件222的内侧空间可以与第一导磁件221的底壁2211的内侧空间相对设置,且相互连通。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导磁件223的形状可以为环状。第二导磁件223的材料可以采用导磁材料。第二导磁件223固定于磁性件222远离第一导磁件221的表面。第二导磁件223可以部分位于凹槽2213内,部分位于凹槽2213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磁件223也可以全部位于凹槽2213内。
第二导磁件223的内侧空间可以与磁性件222的内侧空间相对设置,且相互连通。此时,第一导磁件221的底壁2211的内侧空间、磁性件222的内侧空间以及第二导磁件223的内侧空间共同构成第一通孔220,也即磁路系统22的内侧空间构成第一通孔220。磁路系统22环绕第一通孔220。第一导磁件221的内侧面、磁性件222的内侧面以及第二导磁件223的内侧面共同构成第一通孔220的第一内壁220a,也即磁路系统22的内侧面构成第一内壁220a。
示例性地,第一导磁件221的底壁2211的内侧空间、磁性件222的内侧空间以及第二导磁件223的内侧空间的半径可以均相同。此时,第一通孔220为圆柱形的通孔。
另外,第二导磁件223与第一导磁件221的侧壁2212间隔设置。此时,第二导磁件223与第一导磁件221的侧壁2212之间形成磁间隙S。磁间隙S内具有一定磁场方向的磁场。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磁件221的底壁2211、磁性件222以及第二导磁件223的形状不仅限于图1至图6所示意的环状。第一导磁件221的底壁2211、磁性件222以及第二导磁件223的形状还可以为立方形、棱柱形等其它形状。
上文具体介绍了磁路系统22与盆架21之间的位置及连接关系。下文将结合附图具体介绍振动系统23与盆架21之间的位置及连接关系。
图7是图1所示的扬声器模组10的振动系统23的分解示意图。图8是图1所示的扬声器模组10在A-A线上的部分剖面图。图9是图8所示的扬声器模组10在另一视角的部分剖面图。
如图7和图8所示,振动系统23可以包括振膜231与音圈232。振膜231的形状可以为双折环形。示例性地,振膜231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缓部231a、第一折环231b、第二平缓部231c、第二折环231d以及第三平缓部231e。第一平缓部231a、第一折环231b、第二平缓部231c、第二折环231d以及第三平缓部231e的形状均为环状。第一折环231b与第二折环231d均相对第一平缓部231a的同一侧向外凸起。其中,第一平缓部231a的内周缘构成振动系统23的内周缘。第三平缓部231e的外周缘构成振动系统23的外周缘。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振膜231的形状也可以为单折环形、三折环形或者更多折的环形结构。
音圈232的形状可以为环状。音圈232的一端固定第二平缓部231c,音圈232的另一端伸入磁路系统22的磁间隙S中。
示例性地,音圈232电连接于盆架21的第一插销213(请参阅图2)与第二插销214(请参阅图2)。示例性地,音圈232通过导线电连接于盆架21的第一插销213(请参阅图2)与第二插销214(请参阅图2)。
这样,扬声器2的外部器件可以通过盆架21的第一插销213与第二插销214向音圈232传输电信号。此时,位于磁间隙S内的音圈232能够在磁场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移动,并推动振膜231振动。其中,第一方向可以为扬声器2的厚度方向。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振动系统23还可以为其他结构。
如图8和图9所示,振膜支架233位于第二导磁件223与振膜231之间,也即振膜支架233位于磁路系统22与振动系统23之间。振膜支架233固定连接第二导磁件223远离磁性件222的表面。
另外,第一支撑件234固定连接振膜231的内周缘与振膜支架233。示例性地,第一支撑件234固定连接在振膜支架233远离第二导磁件223的表面与振膜231的第一平缓部231a之间。可以理解的是,振膜231的内周缘可以通过第一支撑件234固定于振膜支架233。
可以理解的是,振膜231的内侧空间、第一支撑件234的内侧空间以及振膜支架233的内侧空间均相对设置,且相互连通。振膜231的内侧空间、第一支撑件234的内侧空间以及振膜支架233的内侧空间构成第二通孔230,也即振动系统23的内侧空间、第一支撑件234的内侧空间以及振膜支架233的内侧空间共同构成第二通孔230。振动系统23环绕第二通孔230。第一支撑件234的内侧面、振膜231的内侧面以及振膜支架233的内侧面共同构成第二通孔230的第二内壁230a,也即振动系统23的内侧面、第一支撑件234的内侧面以及振膜支架233的内侧面共同构成第二通孔230的第二内壁230a。
示例性地,第一支撑件234的内侧空间、振膜231的内侧空间以及振膜支架233的内侧空间的半径可以均相同。此时,第二通孔230为圆柱形通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234的内侧空间、振膜231的内侧空间以及振膜支架233的内侧空间的半径也可以不相同。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通孔220与第二通孔230相对设置,且相互连通。第一通孔220与第二通孔230共同构成扬声器2的通孔24。第一通孔220的第一内壁220a与第二通孔230的第二内壁230a共同构成扬声器2的通孔24的孔壁24a。此时,磁路系统22以及振动系统23均环绕通孔24。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支撑件235固定连接振膜231的外周缘与盆架21。示例性地,第二支撑件235固定连接盆架21与振膜231的第三平缓部231e。可以理解的是,振膜231的外周缘可以通过第二支撑件235固定于盆架21。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扬声器2也可以不包括第一支撑件234以及第二支撑件235。振膜231的第一平缓部231a直接固定振膜支架233远离磁性件222的表面。振膜231的第三平缓部231e直接固定盆架21。
如图8和图9所示,扬声器2具有第一中心A。第一中心A也称为第一几何中心或者第一形心。其中,几何中心可以是将扬声器2分成距离相等的两部分的所有平面的交点。示例性地,当扬声器2的形状大致呈圆柱形时,扬声器2的几何中心在其顶面的圆心与底面的圆心的连线的中点处。示例性地,当扬声器2的形状大致呈立方体时,扬声器2的几何中心在其对角线的交点处。下文若出现几何中心,可以参阅这里几何中心的定义。
如图8和图9所示,扬声器2的通孔24具有第三中心。第三中心也可以称为第三几何中心或者第三形心。示例性地,第一中心A可以与第三中心重合。此时,通孔24位于扬声器2的中心位置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扬声器2的通孔24的第三中心也可以与第一中心A不重合。下文均以扬声器2的通孔24的第三中心与第一中心A重合为例进行具体介绍。
示例性地,扬声器2的通孔24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扬声器2的通孔24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的形状。
上文具体介绍了扬声器模组10中扬声器2的具体结构,下文将结合附图具体介绍扬声器模组10中的声学阀门与扬声器2之间的位置及连接关系。
图10是图1所示的扬声器模组10在A-A线上的剖面图。
如图10所示,扬声器模组10还可以包括密封件25。密封件25与声学阀门1均可以位于扬声器2的通孔24内。密封件25的形状可以呈环状。密封件25连接声学阀门1与通孔24的孔壁24a,也即声学阀门1可以通过密封件25固定于通孔24内。密封件25还可以用于密封声学阀门1与通孔24的孔壁24a之间的空间,以避免位于扬声器2的前腔2a与扬声器2的后腔2b经声学阀门1与通孔24的孔壁24a之间的空间连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密封件25也可以呈不规则形状。
示例性地,密封件25可以为胶层。其中,胶层可以为热熔胶。这样,可以先将声学阀门1定位在扬声器2的通孔24内。再通入熔融的胶体,以使胶体的大部分流入在声学阀门1与通孔24的孔壁24a之间。最后固化熔融的胶体,以使声学阀门1可以通过密封件25固定于通孔24内。可以理解的是,密封件25采用热熔胶,可以方便于声学阀门1与扬声器2的安装。
示例性地,如图10所示,声学阀门1还可以包括磁性组件104(如图10虚线方框所示)。声学阀门1可以通过移动磁性组件104实现声学阀门1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当声学阀门1处于打开状态时,扬声器2的前腔2a可以通过声学阀门1连通至扬声器2的后腔2b。当声学阀门1处于关闭状态时,扬声器2的前腔2a通过声学阀门1与扬声器2的后腔2b相隔绝,也即,扬声器2的前腔2a无法通过声学阀门1连通扬声器2的后腔2b。其中,扬声器2的前腔2a包括振动系统23远离磁路系统22的一侧的空间。扬声器2的后腔2b包括磁路系统22远离振动系统23的一侧的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声学阀门1的结构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下文将结合相关附图具体介绍声学阀门1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设置密封件25的材质,以避免声学阀门1的磁性组件104对扬声器2的磁路系统22的影响。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声学阀门1也可以不包括磁性组件104,声学阀门1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
图11是图1所示的扬声器模组10在A-A线上的另一视角下的剖面图。图12是图1所示的扬声器模组10在另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声学阀门1具有第二中心B。第二中心B也可以称为第二几何中心或者第二形心。示例性地,第一中心A与第二中心B可以重合。此时,声学阀门1可以位于扬声器2的中心位置处。这样,声学阀门1可以与扬声器2较好的配合,从而使扬声器模组10能够较大程度地实现小型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中心A与第二中心B也可以不重合。但第一中心A与第二中心B之间的距离为D。其中,D满足:D≤0.5d。其中,d为声学阀门1的中心轴截面在垂直于中心轴方向上的最大直线距离。可以理解的是,声学阀门1的中心轴截面可以是声学阀门1沿平行于中心轴线作剖面的截面。示例性地,当声学阀门1的形状为圆柱形时,声学阀门1的半径为d。
如图9所示,声学阀门1具有第一轴线a。第一轴线a经过第一中心A。如图11所示,扬声器2具有第二轴线b。第二轴线b经过第二中心B。当第一轴线a与第二轴线b重合时,声学阀门1与扬声器2可以为同轴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轴线a与第二轴线b还可以相互平行,或者可以相交。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轴线a与第二轴线b相互平行时,可以通过设置第一轴线a与第二轴线b之间的距离在小尺寸下,以使声学阀门1与扬声器2近似为同轴设置。当第一轴线a与第二轴线b相交时,可以通过设置第一轴线a与第二轴线b之间的角度在小角度下,以使声学阀门1与扬声器2近似为同轴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扬声器模组10通过在扬声器2内设置通孔24,并将声学阀门1设于通孔24内,且通过密封件25密封声学阀门1与扬声器2的通孔24的孔壁24a之间的空间,以避免扬声器2的前腔2a与扬声器2的后腔2b经声学阀门1与扬声器2之间的空间连通。这样,扬声器模组10即可通过控制声学阀门1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从而控制扬声器2的前腔2a与扬声器2的前腔2a在连通与隔绝之间切换。当具有两种状态(即扬声器2的前腔2a与后腔2b的连通状态与隔绝状态)的扬声器模组10应用在电子设备中时,扬声器模组10的两种状态可以分别匹配不同音频特性的电子设备的腔体的硬件需求,实现电子设备不同音效模式之间的切换。
其次,相较于声学阀门1位于扬声器2外的扬声器模组10,本申请的扬声器模组10中的声学阀门1位于扬声器2内部的通孔24内,有效减小了扬声器模组10整体的架构空间,有利于整个产品的小型化设置。同时,本申请的扬声器模组10的组装方式简单,有利于简化制作工艺,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实现批量化生产。
此外,相较于声学阀门与扬声器2不是同轴设计,声学阀门不在扬声器2的中心位置处的扬声器模组10而言,本实施方式中的扬声器模组10的通孔24位于扬声器2的中心位置处,这使得位于通孔24内的声学阀门1与扬声器2为同轴设计。这样,本申请的扬声器模组10的尺寸可以更小,更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设计。
上文具体介绍了扬声器模组10中扬声器2与声学阀门1之间的位置及连接关系,下文将结合具体附图介绍声学阀门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结构。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声学阀门1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所示的声学阀门1的分解图。图15是图13所示的声学阀门1在B-B线上的剖面图。
如图13和图14所示,声学阀门1可以包括阀门组件11、外壳12以及后盖13。外壳12与后盖13共同构成声学阀门1的壳体105。示例性地,外壳12可以采用金属、塑料或树脂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后盖13可以采用金属、塑料或树脂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后盖13可以固定外壳12。后盖13可以与外壳12围成通孔15,也即声学阀门1的壳体105的内部。外壳12设有前出气口121。后盖13设有后出气口131。其中,通孔15可以用于容纳阀门组件11(请参阅图13和图14)的至少部分。阀门组件11可以用于控制前出气口121与后出气口131之间的连通。前出气口121与后出气口131的其中一者可以连通扬声器2的前腔2a,另一者可以连通扬声器2的后腔2b。示例性地,前出气口121可以连通扬声器2的前腔2a(请参阅图10)。后出气口131可以连通扬声器2的后腔2b(请参阅图10)。
其中,前出气口121还可以称为第一出气口。后出气口131还可以称为第二出气口。示例性地,前出气口121还可以设于后盖13。后出气口131还可以设于外壳12。也即,前出气口121与后出气口131的位置可以对调。
关于阀门组件11的具体工作方式与结构,下文将结合相关附图进行具体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外壳12的形状不仅限于图13与图14所示意的圆柱形。外壳12的形状还可以为立方体、棱柱等其它形状。此外,前出气口121的数量不仅限于一个,前出气口121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此外,前出气口121的位置不仅限于图14所示意的设于外壳12的底部。前出气口121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外壳12的其他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后盖13的形状不仅限于图13与图14所示意的圆柱形。后盖13的形状还可以为立方形、棱柱形等其它形状。此外,后出气口131的数量不仅限于图13所示意出的两个。后出气口131的数量不做具体地限定。此外,后出气口131的位置也不仅限于图13所示意的位置。
如图14和图15所示,外壳12的前出气口121处还可以设置防尘网14a。其中,防尘网14a可以采用贴装的方式固定于外壳12表面,并覆盖前出气口121,以避免灰尘、异物等杂质因进入声学阀门1的通孔15而导致器件失效。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防尘网14a还可以采用嵌件注塑的方式,与外壳12一体成型,提高整体结构的可靠性。
如图14和图15所示,后盖13的后出气口131处也可以设置防尘网14b。其中,后盖13处的防尘网14b可以通过嵌件注塑的方式嵌设于后盖13,与后盖13一体成型。这样,相较于将防尘网14b设置在后盖13的顶面的方案,本实施方式的后盖13的顶面可以节省出空间,以供阀门组件11的部分器件进行设置,有利于提高后盖13的空间利用率,实现器件小型化。
如图14所示,后盖13还可以设有第一限位槽132。第一限位槽132的开口可以位于后盖13的顶面和侧面。
如图14和图15所示,声学阀门1的阀门组件11可以包括第一固定件101、第二固定件102、活动件103、第一垫片115、第二垫片116、电路板117以及固定架118。其中,第一固定件101、第二固定件102以及活动件103均至少部分位于声学阀门1的壳体的内部。第一固定件101可以固定于后盖13。第二固定件102可以固定于外壳12的底部。活动件103位于第一固定件101与第二固定件102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件101为第一磁体111。第二固定件102为第二磁体112。活动件103包括导磁体113与线圈114。其中,第一磁体111与第二磁体112的材料均为磁性材料。换言之,第一磁体111与第二磁体112即为声学阀门1中的磁性组件104。示例性地,第一磁体111与第二磁体112的材料可以采用硬磁性材料,也称为恒磁性材料(恒磁)或永磁性材料(永磁)。可以理解的是,硬磁性材料为能够长久保留磁性的永磁材料。例如,磁铁等。
如图14和图15所示,电路板117可以安装于后盖13的第一限位槽132中。其中,电路板117的形状可以与第一限位槽132的形状相适配。示例性地,第一限位槽132的中部可以设有第一限位块133。第一限位块13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限位块133相对且间隔设置。两个第一限位块133可以对电路板117进行限位。
如图14和图15所示,后盖13还可以设有连接孔134。连接孔13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电路板117可以设有避让孔1171。避让孔117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当电路板117的至少部分固定于第一限位槽132内时,两个避让孔1171可以与两个连接孔134一一对应地相对设置。这样连接孔134可以通过避让孔1171相对后盖13露出。
示例性地,电路板117可以为柔性电路板。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路板117也可以为硬质电路板,或者软硬结合的电路板。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阀门组件11也可以不包括电路板117。
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二磁体112的形状可以为圆环状。第二磁体112固定于外壳12的底部,且位于通孔15内。也即,第二磁体112固定在声学阀门1的壳体的底部。第二磁体112具有第一磁体通孔1121。第一磁体通孔1121可以与外壳12的前出气口121相对设置,且相互连通。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磁体112还可以替换为第二线圈与第二导磁体。第二线圈环绕第二导磁体。
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二垫片116的形状可以为圆环状。第二垫片116的材料可以为非导磁材料。第二垫片116固定于第二磁体112的远离外壳12的底部的一侧,且位于通孔15内。第二垫片116的内侧空间与第二磁体112的第一磁体通孔1121相对设置,且相互连通。示例性地,第二垫片116的厚度在0.1毫米至0.5毫米范围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垫片116的厚度可以根据第二磁体112的材料变化而变化,也即,第二垫片116的厚度可以不局限在0.1毫米至0.5毫米范围之间。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阀门组件11也可以不包括第二垫片116。
如图14和图15所示,固定架118的形状可以为环状。固定架118可以包括固定部1181和导向部1182。导向部1182连接固定部1181的一侧。固定部1181与导向部1182的形状可以均为环状。
示例性地,线圈114环绕固定架118的导向部1182,且固定在导向部1182的外周侧面。示例性地,线圈114可以通过缠绕方式固定在固定架118的导向部1182的外周侧面。
线圈114具有第一端1141和第二端1142。当线圈114环绕固定架118的导向部1182时,线圈114的第一端1141和第二端1142可以相对固定架118伸出。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阀门组件11还可以不设置固定架118,线圈114直接固定于导磁体113。
如图15所示,固定架118的固定部1181固定于第二垫片116远离第二磁体112一侧。固定架118的内侧空间与第二垫片116的内侧空间可以相对且连通设置。此时,固定架118位于通孔15内。固定架118的内侧空间通过第二垫片116的内侧空间与第二磁体112的第一磁体通孔1121相对且连通设置。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阀门组件11不包括第二垫片116时,固定架118的固定部1181固定于第二磁体112上。
另外,线圈114的第一端1141可以通过后盖13的一个连接孔134、电路板117的一个避让孔1171伸出声学阀门1的外部,并电连接于电路板117。线圈114的第二端1142可以通过后盖13的另一个连接孔134、电路板117的另一个避让孔1171伸出声学阀门1的外部,并电连接于电路板117。电路板117可以用于与声学阀门1的外部器件(例如电源)电连接。这样,声学阀门1的外部器件、电路板117与线圈114可以构成电流回路。例如,声学阀门1的外部器件可以通过电路板117向线圈114传输电流信号。
示例性地,连接孔134处还可以通过封胶的方式进行封闭,以避免空气从连接孔134处流出。
示例性地,电路板117上还可以设有焊点保护胶119。焊点保护胶119的数量为两个。一个焊点保护胶119覆盖线圈114的第一端1141与电路板117之间的连接位置。另一个焊点保护胶119覆盖线圈114的第二端1142与电路板117之间的连接位置。焊点保护胶119可以用于避免灰尘、异物等杂质影响线圈114与电路板117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声学阀门1还可以不包括电路板117,阀门组件11可以直接与声学阀门1的外部器件连接。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阀门组件11不包括电路板117时,线圈114的第一端1141可以通过后盖13的一个连接孔134、电路板117的一个避让孔1171伸出声学阀门1的外部,并电连接于声学阀门1的外部器件。线圈114的第二端1142可以通过后盖13的另一个连接孔134、电路板117的另一个避让孔1171伸出声学阀门1的外部,并电连接于声学阀门1的外部器件。这样,声学阀门1的外部器件与线圈114可以构成电流回路。
如图14和图15所示,导磁体113的形状可以为环状。导磁体113位于固定架118的内侧空间内,且导磁体113的外周缘接触固定架118的内侧空间的内壁。导磁体113可以包括第一端部113a与第二端部113b。第一端部113a可以朝向后盖13。第二端部113b可以朝向第二磁体112。导磁体113具有第二磁体通孔1131。第二磁体通孔1131与第二垫片116的内侧空间可以相对且连通设置。此时,线圈114环绕导磁体113设置。第二磁体通孔1131可以通过第二垫片116的内侧空间以及第一磁体通孔1121连通前出气口121。示例性地,导磁体113的材料可以采用导磁材料。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磁体113与线圈114还可以替换为其他采用硬磁性材料的活动件。
如图15所示,后盖13可以设有安装槽135。安装槽135连通通孔15(图14也示意出了安装槽135)。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后盖13也可以不设置安装槽135。
示例性地,第一磁体111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形。第一磁体111固定于安装槽135内。此时,导磁体113位于第一磁体111与第二磁体112之间。导磁体113的第一端部113a朝向第一磁体111。其中,第一磁体111与第二磁体112之间的间隔距离应大于导磁体113的第一端部113a至第二端部113b的距离。线圈114与固定架118也可以位于第一磁体111与第二磁体112之间。
示例性地,导磁体113的内径小于第一磁体111的宽度。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后盖13不设置安装槽135时,第一磁体111直接固定后盖13,且位于通孔15内。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111还可以替换为第一线圈与第一导磁体。第一线圈环绕第一导磁体。
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垫片115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形。第一垫片115的材料可以为非导磁材料。第一垫片115固定于第一磁体111朝向导磁体113的表面。此时,导磁体113位于第一垫片115与第二垫片116之间。示例性地,第一垫片115的厚度在0.1毫米至0.5毫米范围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垫片115的厚度可以根据第一磁体111的材料变化而变化,也即,第一垫片115的厚度可以不局限在0.1毫米至0.5毫米范围之间。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阀门组件11也可以不包括第一垫片115。
图16是图1所示的声学阀门1处于打开状态的剖面图。图17是图1所示的声学阀门1处于关闭状态的剖面图。
如图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体111靠近导磁体113的部分的极性为N极,远离导磁体113的部分的极性为S极。第二磁体112靠近导磁体113的部分的极性为N极,远离导磁体113的部分的极性为S极。此时,第一磁体111靠近导磁体113的部分的极性与第二磁体112靠近导磁体113的部分的极性相同。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111靠近导磁体113的部分的极性与其远离导磁体113的部分的极性可以调换。例如,第一磁体111靠近第一磁体导磁体113的部分的极性为S极,远离导磁体113的部分的极性为N极。此时,第二磁体112靠近导磁体113的部分的极性为S极,远离导磁体113的部分的极性为N极,以保证第一磁体111靠近导磁体113的部分的极性与第二磁体112靠近导磁体113的部分的极性相同。
如图16和图17所示,由于导磁体113的材料为导磁材料,当线圈114通电时,导磁体113可以在线圈114的磁场作用下磁化为电磁铁,并带有极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线圈114传输第一电流时,导磁体113的第一端部113a的极性为S极,第二端部113b的极性为N极。此时,导磁体113处于第一极性状态。当线圈114传输第二电流时,导磁体113的第一端部113a的极性为N极,第二端部113b的极性为S极。此时,导磁体113处于第二极性状态。示例性地,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可以为方向相反的两种电流。
如图16所示,当导磁体113处于第二极性状态,也即线圈114传输第二电流时,导磁体113的第一端部113a的极性与第一磁体111靠近导磁体113的部分的极性相同,导磁体113与第一磁体111之间存在排斥力。导磁体113的第二端部113b的极性与第二磁体112靠近导磁体113的部分的极性相反,导磁体113与第二磁体112之间存在吸附力。此时,导磁体113的第二端部113b在第一磁体111与第二磁体112的作用下,与第二垫片116接触。导磁体113的第二端部113b通过第二垫片116连接第二磁体112。导磁体113处于第二位置。此时,导磁体113与第一磁体111之间的空间,一部分空间形成第一通道a,另一部分空间用于容置第一垫片115。第二磁体通孔1131通过第一通道a以及通孔15连通至后出气口131(如图16实线箭头所示)。换言之,声学阀门1的通孔15连通前出气口121与后出气口131,声学阀门1处于打开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图16通过虚线示意性给出第一通道a。其中,为了便于示出,虚线所围成的区域稍大于的第一通道a。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声学阀门1处于打开状态时,也可以为后出气口131通过通孔15以及第一通道a连通第二磁体通孔1131。也即,空气流经声学阀门1的方向与图16实线箭头所示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线圈114停止传输第二电流,也即线圈114断电时,导磁体113不再受到线圈114通电时的磁化能力的影响。导磁体113与第二磁体112之间的距离在0.1毫米至0.5毫米范围内,也即导磁体113与第二磁体112之间的距离较近,导磁体113仍会受到第二磁体112的磁化能力的影响,使得导磁体113能够维持第二极性状态,第二磁体112与导磁体113仍然存在吸附力,此时导磁体113的第二端部113b仍可以维持当前与第二垫片116的接触状态。也即,导磁体113的位置不变,导磁体113仍可以处于第二位置。
此外,导磁体113与第二磁体112之间的距离在0.1毫米至0.5毫米范围内,也即导磁体113与第二磁体112之间的距离较近时,有利于声学阀门1实现小型化设置。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声学阀门1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垫片116。当线圈114传输第二电流时,导磁体113的第二端部113b在第一磁体111与第二磁体112的作用下直接接触并连接第二磁体112。此时,导磁体113处于第二位置。当线圈114断电时,第二磁体112与导磁体113仍然存在吸附力,此时导磁体113的第二端部113b仍可以维持当前与第二磁体112的连接状态。也即,导磁体113的位置不变,导磁体113仍可以处于第二位置。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声学阀门1没有设置第一垫片115时,导磁体113与第一磁体111之间的空间也可以全部用于形成第一通道a。
如图17所示,当导磁体113处于第一极性状态,也即线圈114传输第一电流时,导磁体113的第一端部113a的极性与第一磁体111靠近导磁体113的部分的极性相反,导磁体113与第一磁体111之间存在吸附力。导磁体113的第二端部113b的极性与第二磁体112靠近导磁体113的部分的极性相同,导磁体113与第二磁体112之间存在排斥力。此时,导磁体113的第一端部113a在第一磁体111与第二磁体112的作用下,与第一垫片115接触。此时,导磁体113的第一端部113a通过第一垫片115连接第一磁体111。导磁体113处于第一位置。导磁体113与第一磁体111隔绝第二磁体通孔1131与通孔15的连通(如图17虚线箭头所示)。换言之,前出气口121与后出气口131不连通,声学阀门1处于关闭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线圈114停止传输第一电流,也即线圈114断电时,导磁体113不再受到线圈114通电时的磁化能力的影响。导磁体113与第一磁体111之间的距离在0.1毫米至0.5毫米范围内,也即导磁体113与第一磁体111之间的距离较近,导磁体113仍会受到第一磁体111的磁化能力的影响,使得导磁体113能够维持第一极性状态,第一磁体111与导磁体113仍然存在吸附力,此时导磁体113的第一端部113a仍可以维持当前与第一垫片115的接触状态。也即,导磁体113的位置不变,导磁体113仍可以处于第一位置。
此外,导磁体113与第一磁体111之间的距离在0.1毫米至0.5毫米范围内,也即导磁体113与第一磁体111之间的距离较近时,有利于声学阀门1实现小型化设置。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声学阀门1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垫片115。当线圈114传输第一电流时,导磁体113的第一端部113a在第一磁体111与第二磁体112的作用下直接接触并连接第一磁体111。此时,导磁体113处于第一位置。当线圈114断电时,第一磁体111与导磁体113仍然存在吸附力,此时导磁体113的第一端部113a仍可以维持当前与第一磁体111的连接状态。也即,导磁体113的位置不变,导磁体113仍可以处于第一位置。
如图16和图17所示,当声学阀门1的打开状态向声学阀门1的关闭状态切换时,线圈114传输第一电流。此时,线圈114通电后产生的磁场能够抵消第二磁体112所产生的磁场,使得导磁体113可以克服第二磁体112的磁化能力的影响下,由第二极性状态转换为第一极性状态,并脱离第二磁体112。导磁体113与第二磁体112产生排斥力,导磁体113与第一磁体111产生吸引力。此时,导磁体113可以沿朝向第一磁体111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一端部113a与第一垫片115接触。此时,导磁体113处于第一位置,导磁体113与第一磁体111隔绝第二磁体通孔1131与通孔15的连通。
如图16和图17所示,当声学阀门1的关闭状态向声学阀门1的打开状态切换时,线圈114传输第二电流。此时,线圈114通电后产生的磁场能够抵消第一磁体111所产生的磁场,使得导磁体113可以克服第一磁体111的磁化能力的影响下,由第一极性状态转换为第二极性状态,并脱离第一磁体111。导磁体113与第一磁体111产生排斥力,导磁体113与第二磁体112产生吸引力。此时,导磁体113可以沿靠近第二磁体112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二端部113b与第二垫片116接触。此时,导磁体113处于第二位置。第二磁体通孔1131通过第一通道a连通通孔15。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声学阀门1通过在第一固定件101与第二固定件102之间设置活动件103,控制第一固定件101的磁极的极性、第二固定件102的磁极的极性以及活动件103的磁极的极性的变换,即可控制活动件103沿靠近第一固定件101或者靠近第二固定件102的方向移动,使活动件103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变换。这样,通过活动件103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变换,从而实现声学阀门1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
在本实施方式中,声学阀门1的第一固定件为第一磁体111,第二固定件为第二磁体112,活动件为导磁体113与线圈。通过在第一磁体111与第二磁体112之间设置导磁体113与线圈114,其中,线圈114环绕导磁体113设置,从而通过对线圈114的传输不同的电流,使得导磁体113能够极化为具有不同极性状态(即第一极性状态与第二极性状态)的电磁铁。这样,通过导磁体113的不同极性状态,可以控制导磁体113沿靠近第一磁体111的方向移动或者靠近第二磁体112的方向运动,从而控制导磁体113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变换。这样,通过导磁体113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变换,从而实现控制第二磁体通孔1131与通孔15连通或隔绝,进而实现控制前出气口121与后出气口131的连通或隔绝,也即控制声学阀门1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
此外,当声学阀门1处于打开状态时,可以停止对线圈114传输电流,也即对线圈114进行断电,此时导磁体113的第二端部113b仍然可以在第二磁体112的作用力下,与第二垫片116接触并处于第二位置,从而继续维持声学阀门1的打开状态。当声学阀门1处于关闭状态时,可以停止对线圈114传输电流,也即对线圈114进行断电,此时导磁体113的第一端部113a仍然可以在第一磁体111的作用力下,与第一垫片115接触并处于第一位置,从而继续维持声学阀门1的关闭状态。相较于为了维持声学阀门的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而持续通电的方案,本实施方式的声学阀门1能够有效降低声学阀门1的功耗,提升产品的续航能力。
如图16和图17所示,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111与第二磁体112的材料均为磁性材料,使得导磁体113极化为电磁铁之后能够在第一磁体111与第二磁体112的共同作用下,往返于第一磁体111与第二磁体112之间。同时,通过设置第一磁体111靠近导磁体113的部分的极性与第二磁体112靠近导磁体113的部分的极性相同,从而不管线圈114传输第一电流还是第二电流,导磁体113极化为电磁铁后,第一磁体111对导磁体113施加的作用力与第二磁体112对导磁体113的作用力的方向相同。这样,导磁体113可以同时在第一磁体111与第二磁体112施加的作用力下快速移动,从而实现声学阀门1的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的快速切换,进而提高声学阀门1的工作效率。
其次,相较于驱动磁铁移动来实现声学阀门1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的切换,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驱动铁芯(也即导磁体113)移动来实现声学阀门1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的切换,铁芯的结构强度更佳,更不容易在移动过程中产生损伤,降低了器件失效的概率,有利于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如图16和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声学阀门1还可以根据器件的具体情况,通过控制第一垫片115以及第二垫片116的厚度,从而控制导磁体113与第一磁体111以及第二磁体112之间的最小距离。这样就可以避免导磁体113与第一磁体111或第二磁体112的距离太近,导致导磁体113与第一磁体111或第二磁体112之间的吸附力急剧增大,从而出现吸附力过大使得导磁体113无法脱离第一磁体111或第二磁体112的情况,造成声学阀门1失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垫片115和/或第二垫片116的厚度可以在0.1毫米至0.5毫米范围之间。这样,既不会因为第一垫片115和/或第二垫片116的厚度过大,使得导磁体113无法与第一磁体111或第二磁体112吸附,也不会因为第一垫片115和/或第二垫片116的厚度过小,使得导磁体113与第一磁体111或第二磁体112吸附之后无法脱离而造成器件失效。
其次,相较于没有设置第一垫片115以及第二垫片116的声学阀门1,本实施方式中的声学阀门1通过在第一磁体111朝向导磁体113的表面设置第一垫片115,在第二磁体112朝向导磁体113的表面设置第二垫片116,能够有效避免导磁体113与第一磁体111以及第二磁体112发生碰撞,从而优化器件整体的可靠性,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磁体113可以在第一磁体111与第二磁体112的作用力下相对第二垫片116和第二磁体112运动。当导磁体113相对第二垫片116和第二磁体112运动时,固定架118的导向部1182可以对导磁体113进行导向,从而避免导磁体113因发生错位移动而无法在声学阀门1处于关闭状态时与第一垫片115接触,也即无法利用第一垫片115封闭阀门通道a。
上文具体介绍了扬声器模组10的具体结构,下文将结合具体附图介绍上述的扬声器模组10在电子设备100中的应用环境。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8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8所示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以TWS耳机为例进行阐述。TWS耳机能够和手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或者可穿戴设备等外部设备进行无线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能够清楚地示意电子设备100的结构,附图18的电子设备100仅示意了一个耳机。当然,电子设备100也可以为一对耳机。
如图18和图19所示,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扬声器模组10、支架20以及设备壳体30。扬声器模组10以及支架20均设于设备壳体30的内部。需要说明的是,图18和图19仅示意性的给出电子设备100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和实际大小不受图18以及下文的各附图所限定。应理解,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例如电子元件等。当电子设备100为其他形态时,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显示屏等部件。
如图18和图19所示,设备壳体30可以包括前壳31和后壳32。前壳31固定后壳32。示例性地,前壳31可以通过扣合、粘接等方式固定后壳32。其中,前壳31与后壳32可以围出电子设备100的内腔。电子设备100的内腔还可以用于放置电源、信号处理电路(例如滤波器)等元器件。
如图18和图19所示,后壳32可以包括耳杆321和凸包322。前壳31固定后壳32的凸包322。前壳31与后壳32的凸包322形成电子设备100的耳包33。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100佩戴于耳朵时,电子设备100的耳包33可以放置于耳朵的耳道口位置处。电子设备100的耳杆321可以放置于耳道的外部,以方便用户拿取。耳包33的前壳31的至少部分也可以伸进耳朵的外耳道。前壳31的至少部分外表面可以与外耳道的内壁接触,从而对噪声具有隔离效果,使得用户体验感更佳。后壳32的凸包322可以设有后泄气孔323。后泄气孔323将电子设备100的内腔连通至电子设备100的外部。
如图18和图19所示,设备壳体30可以设有出音嘴34。例如,前壳31设有出音嘴34。出音嘴34将电子设备100的内腔连通至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当电子设备100佩戴于耳朵时,出音嘴34可以正对于耳朵的外耳道或者伸进耳朵的外耳道,电子设备100发出的声波可以经出音嘴34传入耳朵的外耳道。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的出音嘴34上可以设有耳套35(或称为耳塞罩),当出音嘴34伸入至外耳道内时,耳套35的至少部分也可以伸入至外耳道内时,耳套35可以对外耳道具有很好的密封性,因此对噪声具有很好的隔离效果,使得用户体验感更佳。示例性地,耳套35可以采用软质材料,例如橡胶等。当耳套35伸入至外耳道内时,耳套35可以与外耳道的内壁等发生接触,并产生变形,减小对外耳道内壁施加的压力,以使用户佩戴电子设备100时较为舒服,从而提高用户的用户体验性。
图20是图18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剖面图。
如图19和图20所示,支架20固定设备壳体30的内壁。此时,支架20将电子设备100的内腔分隔形成前腔50与后腔60。支架20可以设有通孔。出音嘴34可以由电子设备100的前腔50经支架20的通孔连通电子设备100的后腔60。示例性地,支架20可以采用金属、塑料或树脂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如图20所示,扬声器模组10可以固定于支架20的通孔处。此时,扬声器模组10间接将支架20的通孔封闭,使得电子设备100的前腔50无法通过支架20的通孔连通后腔60。电子设备100的前腔50包括扬声器模组10的扬声器的前腔。电子设备100的后腔60包括扬声器模组10的扬声器的后腔。其中,扬声器模组10中的声学阀门1的前出气口121靠近电子设备100的前腔50设置,并连通电子设备100的前腔50。声学阀门1的后出气口131靠近电子设备100的后腔60设置,并连通电子设备100的后腔6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声学阀门1的后出气口131连通电子设备100的前腔50,声学阀门1的前出气口121连通电子设备100的后腔60。因此,电子设备100能够通过改变扬声器模组10中的声学阀门1的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以整个扬声器模组10的连通状态或隔绝状态,从而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前腔50与后腔60的连通或者隔绝。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不设置支架20,扬声器模组10还可以直接固定于电子设备100的设备壳体30上。
可以理解的是,当扬声器模组10处于连通状态,也即,声学阀门1处于打开状态时,声学阀门1的前出气口121连通后出气口131。此时,人耳耳道通过出音嘴34--电子设备100的前腔50—声学阀门1的前出气口121--后出气口131—电子设备100的后腔60—后泄气孔323的路径与电子设备100的外部连通(如图20中实线箭头所示)。换言之,电子设备100的前腔50可以通过声学阀门1连通电子设备100的外部。此时,电子设备100具备较好的声透传效果。
当扬声器模组10处于隔绝状态,也即,声学阀门1处于关闭状态时,声学阀门1的前出气口121与后出气口131不连通。此时,人耳耳道—电子设备100的前腔50是一个基本密闭的腔体,外界的声音难以通过电子设备100上的开孔进入前腔50从而被人耳拾取到(如图20中虚线箭头所示)。换言之,声学阀门1隔绝前腔50与电子设备100的外部。此时,电子设备100的降噪效果较好。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通过在声学阀门1的前出气口121与电子设备100的前腔50之间增加适当阻尼,以进一步电子设备100整体的频响曲线,优化音频特性。
图21是用户未佩戴电子设备100时的示意图。图22是用户佩戴电子设备100时的示意图。图23是用户人体吸声系数说明示意图。其中,图23中的横坐标为频率(单位是Hz)。纵坐标为吸声系数。
如图21和图23所示,当用户未佩戴电子设备100时,用户的耳道直接连通外界环境。此时,用户说话时,自身发出的声信号一部分会通过空气传导从外界环境传输至耳道。另一部分的声信号则会通过骨传导的方式从人体内部传输至耳道。其中,当声信号通过骨传导的方式传输至耳道时,中高频的声信号被人体吸收较多,而低频的声信号吸收较少,使得更多的低频的声信号被传输至耳道。此时,由于耳道与外界环境连通,使得耳道内部的声能量能够溢散至外部环境中,从而维持耳道内部声压的平衡。
如图22和图23所示,当用户佩戴电子设备100时,耳道被电子设备100堵塞,因此不能与外界环境直接连通。此时,耳道内部会形成密闭的压力场,声能量溢散较少。若用户听自己说话,则部分声信号会经由骨传导的方式传输至耳道内部。由于中高频的声信号被人体吸收较多,因此更多的低频声信号被传输至耳道内部。此时,由于耳道被电子设备100堵塞,使得骨传导的低频声能量无法溢散,导致用户佩戴电子设备100时耳道内产生闭塞感。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中的声学阀门1,由于其前出气口121连通电子设备100的前腔50,后出气口131连通电子设备100的后腔60,因此当声学阀门1处于打开状态时,电子设备100的前腔50与后腔60连通。此时电子设备100处于声透传模式,耳道内部的声能量能够经由声学阀门1溢散至外界环境,减小耳道内的压迫感,提高佩戴舒适性。当声学阀门1处于关闭状态时,电子设备100的前腔50与后腔60不能通过声学阀门1连通。此时电子设备100处于降噪模式,电子设备100能够更好的隔绝外界环境的声音,实现更好的降噪效果,提高用户体验感。换言之,本申请的电子设备100同时兼容降噪模式与声透传模式,通过调节内部声学阀门1的打开与关闭状态,即可调节电子设备100的前腔50与后腔60的连通状态,从而实现电子设备100在降噪模式与声透传模式之间的切换,满足用户需求,使用场景多样化。
图24是用户佩戴设有本申请的扬声器模组10的电子设备100与用户佩戴未设置声学阀门1的电子设备100以及用户未佩戴电子设备100的声信号对比示意图。其中,图24中的横坐标为频率(单位是Hz)。纵坐标为声压级(单位是dB)。其中,L1是用户佩戴未设置扬声器模组10的电子设备100时耳道内部的声信号曲线。L2是用户未佩戴电子设备100时的声信号曲线。L3是用户佩戴设有本申请的声学阀门1的电子设备100时的声信号曲线。
如图24所示,当用户佩戴未设置扬声器模组10的电子设备100时,相较于未佩戴电子设备100时,耳道内部的低频声信号增加约20分贝,高频声信号减少约20分贝(如图24曲线L1与L2所示)。此时,耳道内部的高频声信号与低频声信号之间的分贝差达到约40分贝。而当用户佩戴设置有本申请的扬声器模组10的电子设备100,且扬声器模组10处于连通状态时,相较于佩戴未设置扬声器模组10的电子设备100时,耳道内部的低频声信号数值回落,高频声信号略微增加,整体曲线近似回落至未佩戴电子设备100时的曲线(如图24曲线L2与L3所示)。此时,用户耳道内部的平衡得到显著优化。换言之,当本申请的扬声器模组10处于连通状态时,使得电子设备100处于声透传模式,能够显著改善用户佩戴电子设备100时的闭塞感,提高用户佩戴舒适性。
上文结合附图具体介绍了扬声器模组10的应用环境。下文将结合相关附图再具体介绍几种扬声器模组10的结构。
图25a是图1所示的扬声器模组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部分剖视图。图25b是图25a所示的扬声器模组10的剖面图。
如图25a和图25b所示,与图1所示的扬声器模组10相同的技术内容此处不再赘述。振膜支架233可以包括第一部分2331与第二部分2332。图25a和图25b均通过虚线示意性地区分第一部分2331与第二部分2332。
第一部分2331位于第二导磁件223与振膜231之间,也即第一部分2331位于磁路系统22与振动系统23之间。第一部分2331连接第一支撑件234以及第二导磁件223。第二部分2332的一端部固定连接第一部分2331。第二部分2332的另一端部延伸至磁路系统22的内侧面。例如,第二部分2332的另一端部延伸至磁路系统22的第一导磁件221的底壁2211的内侧面。此时,第二部分2332的内侧空间、第一支撑件234的内侧空间以及振膜231的内侧空间可以共同构成第二通孔230。第二部分2332的内侧面、第一支撑件234的内侧面以及振膜231的内侧面共同构成第二通孔230的第二内壁230a。
如图25a和图25b所示,第二通孔230位于第一通孔220内,第二通孔230构成扬声器2的通孔24,也即通孔24包括第二部分2332的内侧空间、振动系统23的内侧空间以及第一支撑件234的内侧空间。第二通孔230的第二内壁230a构成扬声器2的通孔24的孔壁24a,也即通孔24的孔壁24a包括第二部分2332的内侧面、振动系统23的内侧面以及第一支撑件234的内侧面。声学阀门1固定于扬声器2的通孔24内。此时,振膜支架233的第二部分2332位于声学阀门1与磁路系统22的磁性件222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扬声器模组10通过将振膜支架233的第二部分2332沿靠近磁路系统22的方向延伸,使得第二部分2332能够位于声学阀门1与磁路系统22之间,从而增大了声学阀门1与磁路系统22的磁性件222之间的间隙。这样,相较于声学阀门1与磁路系统22之间的间隙较窄的扬声器模组10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模组10通过增大声学阀门1与磁路系统22之间的间隙,有效减小了声学阀门1中的磁性组件与磁路系统22的磁性件222之间的磁干扰的影响,提升了产品的工作稳定性。
图26是图1所示的扬声器模组10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图。图27是图26所示的扬声器模组10的分解图。图28是图26所示的扬声器模组10的磁路系统22的分解图。图29a是图26所示的扬声器模组10在C-C线上的部分剖面图。图29b是图26所示的扬声器模组10在另一视角下的部分结构图。
如图26至图28所示,与图25b所示的扬声器模组10相同的技术内容此处不再赘述。磁路系统22可以包括第一导磁件221、磁性件222以及第二导磁件223。其中,第一导磁件221包括底壁2211以及侧壁2212。第一导磁件221的侧壁2212连接第一导磁件221的底壁2211的内周缘。第一导磁件221的侧壁2212的外侧面与底壁2211围出凹槽2213。第一导磁件221的侧壁2212的内侧面围出第一导磁件221的内侧空间。
如图28和图29a所示,磁性件222可以包括第一子磁性件2221与第二子磁性件2222。示例性地,第一子磁性件2221与第二子磁性件2222的形状可以均为半圆环。第一子磁性件2221与第二子磁性件2222相对设置,以形成环状结构。第一子磁性件2221与第二子磁性件2222均连接第一导磁件221的底壁2211,且均位于第一导磁件221的凹槽2213内。第一子磁性件2221及第二子磁性件2222均与第一导磁件221的侧壁2212间隔设置。第一子磁性件2221远离第一导磁件221的底壁2211的表面连接第二导磁件223。第二子磁性件2222远离第一导磁件221的底壁2211的表面连接第二导磁件223。
如图28和图29a所示,第二导磁件223的外周缘可以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支耳223a。两个支耳223a均固定连接盆架21,以将整个磁路系统22固定于盆架21。第二导磁件223的内侧面与第一导磁件221的侧壁2212间隔设置。此时,第二导磁件223与第一导磁件221的侧壁2212之间形成磁间隙S。
如图28和图29b所示,盆架21的内侧面可以设有限位凸起215。第一导磁件221的底壁2211可以设有限位槽2214。第一子磁性件2221与第二子磁性件2222可以相对且间隔设置。此时,第一子磁性件2221与第二子磁性件2222之间具有空隙2223。空隙2223可以与限位槽2214相对设置,且相互连通。限位凸起215与空隙2223以及限位槽2214配合,以将磁路系统22限位于盆架21的安装空间216内(图27从另一角度示出了安装空间216)。
图30是图26所示的扬声器模组10在D-D线上的部分剖面图。图31是图26所示的扬声器模组10在D-D线上的剖面图。
如图30所示,振膜支架233的第一部分2331位于第一导磁件221的侧壁2212与第一支撑件234之间。第一部分2331连接第一导磁件221的侧壁2212远离底壁2211的表面。振膜支架233的第二部分233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部分2331,第二部分2332的另一端延伸至磁路系统22的内侧面。例如,第二部分2332的另一端部延伸至磁路系统22的第一导磁件221的底壁2211的内侧面。第一支撑件234位于振膜231与第二部分2332之间,且连接振膜231的内周缘与第二部分2332。换言之,第一部分2331通过第二部分2332连接至振膜231的内周缘。
第一导磁件221的内侧空间可以构成第一通孔220。振膜支架233的第二部分2332位于第一导磁件221的内侧空间内,也即,第二部分2332位于第一通孔220内。第一导磁件221的侧壁2212的内侧面可以构成第一通孔220的第一内壁220a。此时,第二通孔230构成扬声器2的通孔24。第二通孔230的第二内壁230a即为扬声器2的通孔24的孔壁24a。
如图30和图31所示,声学阀门1固定于扬声器2的通孔24内。此时,振膜支架233的第二部分2332位于声学阀门1与磁路系统22之间。振膜支架233的第二部分2332及第一导磁件221的侧壁2212均位于声学阀门1与磁性件222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扬声器模组10通过将第一导磁件221的侧壁2212连接其底壁2211的内周缘,使得振膜支架233的第二部分2332及第一导磁件221的侧壁2212能够均位于声学阀门1与磁性件222之间,从而增大了声学阀门1与磁性件222之间的间隙,有利于减小声学阀门1中的磁性组件与磁性件222之间的磁干扰的影响,提升了产品的工作稳定性。
图32是图1所示的扬声器模组10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图。图33是图32所示的扬声器模组10的分解图。图34是图32所示的扬声器模组10的磁路系统22的分解图。
如图32至图34所示,与图26所示的扬声器模组10相同的技术内容此处不再赘述。磁路系统22可以包括第一导磁件221、磁性件222以及第二导磁件223。其中,第一导磁件221的形状可以为环状。第一导磁件221具有一个内侧空间。
图35是图32所示的扬声器模组10在E-E线上的部分剖面图。
如图34和图35所示,磁性件222可以包括第一子磁性件2221、第二子磁性件2222以及第三子磁性件2224。示例性地,第一子磁性件2221与第二子磁性件2222的形状可以均为半圆环。第一子磁性件2221与第二子磁性件2222相对设置,以形成环状结构。第三子磁性件2224的形状可以为环状。第三子磁性件2224位于第一子磁性件2221与第二子磁性件2222的内侧空间内。第三子磁性件2224的外侧面与第一子磁性件2221及第二子磁性件2222的内侧面间隔设置。第一子磁性件2221、第二子磁性件2222以及第三子磁性件2224均连接第一导磁件221的顶面。
如图34和图35所示,第二导磁件223可以包括第一子导磁件2231与第二子导磁件2232。第一子导磁件2231与第二子导磁件2232的形状均可以为环状。第二子导磁件2232位于第一子导磁件2231的内侧空间内。第一子导磁件2231固定第一子磁性件2221远离第一导磁件221的表面以及第二子磁性件2222远离第一导磁件221的表面。第二子导磁件2232固定第三子磁性件2224远离第一导磁件221的表面。此时,第一子导磁件2231与第二子导磁件2232之间形成磁间隙S。
如图34和图35所示,第二子导磁件2232的内侧空间、第三子磁性件2224的内侧空间以及第一导磁件221的内侧空间可以共同构成第一通孔220。第二子导磁件2232的内侧面、第三子磁性件2224的内侧面以及第一导磁件221的内侧面可以共同构成第一通孔220的第一内壁220a。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盆架21的内侧面可以设有限位凸起215。第一导磁件221的外周缘可以设有限位槽2214。第一子磁性件2221与第二子磁性件2222可以相对且间隔设置。此时,第一子磁性件2221与第二子磁性件2222之间具有空隙2223。空隙2223可以与限位槽2214相对设置,且相互连通。限位凸起215与空隙2223以及限位槽2214配合,以将磁路系统22限位于盆架21的安装空间216内(图33从另一角度示出了安装空间216)。
图36是图32所示的扬声器模组10在E-E线上的剖面图。
如图35和图36所示,振膜支架233的第一部分2331连接第二子导磁件2232远离第三子磁性件2224的表面。振膜支架233的第二部分2332位于第二子导磁件2232的内侧空间、第三子磁性件2224的内侧空间以及第一导磁件221的内侧空间内。其中,第二子导磁件2232的内侧空间、第三子磁性件2224的内侧空间以及第一导磁件221的内侧空间可以共同构成第一通孔220。也即,第二部分2332位于第一通孔220。第二子导磁件2232的内侧面、第三子磁性件2224的内侧面以及第一导磁件221的内侧面可以共同构成第一通孔220的第一内壁220a。此时,第二通孔230构成扬声器2的通孔24。第二通孔230的第二内壁230a即为扬声器2的通孔24的孔壁24a。声学阀门1固定于扬声器2的通孔24内。此时,振膜支架233的第二部分2332位于声学阀门1与磁路系统22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扬声器模组10通过增大磁路系统22中磁性件222的体积,提高整个磁路系统22的磁性,从而能够克服声学阀门1的磁性组件对磁路系统22的磁干扰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任意组合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也就是说,上述描述的多个实施例还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有附图均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图示,并不代表产品实际大小。且附图中部件之间的尺寸比例关系也不作为对本申请实际产品的限定。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和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任何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扬声器模组(10),其特征在于,包括声学阀门(1)、扬声器(2)以及密封件(25),所述扬声器(2)设有通孔(24),所述声学阀门(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通孔(24)内,所述密封件(25)连接所述声学阀门(1)与所述通孔(24)的孔壁(24a),所述密封件(25)用于密封所述声学阀门(1)与所述通孔(24)的孔壁(24a)之间的空间;
所述声学阀门(1)用于连通所述扬声器(2)的前腔(2a)与后腔(2b),或者隔绝所述扬声器(2)的前腔(2a)与后腔(2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10),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25)为胶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10),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25)呈环状或者不规则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2)包括盆架(21)、磁路系统(22)以及振动系统(23),所述盆架(21)围出安装空间(216),所述磁路系统(2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空间(216)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盆架(21),所述振动系统(23)位于所述磁路系统(22)的顶侧,所述振动系统(23)包括外周缘和内周缘,所述振动系统(23)的外周缘固定连接所述盆架(21),所述振动系统(23)的内周缘固定连接所述磁路系统(22);
所述磁路系统(22)与所述振动系统(23)均环绕所述通孔(24);
所述扬声器(2)的前腔(2a)包括所述振动系统(23)远离所述磁路系统(22)的一侧的空间,所述扬声器(2)的后腔(2b)包括所述磁路系统(22)远离所述振动系统(23)的一侧的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模组(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2)还包括振膜支架(233),所述振膜支架(233)位于所述磁路系统(22)与所述振动系统(23)之间,且连接所述振动系统(23)的内周缘与所述磁路系统(22);
所述振膜支架(233)、所述磁路系统(22)与所述振动系统(23)均呈环状,所述通孔(24)包括所述磁路系统(22)的内侧空间、所述振动系统(23)的内侧空间以及所述振膜支架(233)的内侧空间,所述通孔(24)的孔壁(24a)包括所述磁路系统(22)的内侧面、所述振动系统(23)的内侧面以及所述振膜支架(233)的内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模组(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2)还包括振膜支架(233),所述振膜支架(233)包括第一部分(2331)和第二部分(2332);
所述第一部分(2331)位于所述磁路系统(22)与所述振动系统(23)之间,且连接所述振动系统(23)的内周缘与所述磁路系统(22),所述第二部分(233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部分(2331),所述第二部分(2332)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磁路系统(22)的内侧面;
所述第二部分(2332)与所述振动系统(23)均呈环状,所述通孔(24)包括所述第二部分(2332)的内侧空间和所述振动系统(23)的内侧空间,所述通孔(24)的孔壁(24a)包括所述第二部分(2332)的内侧面和所述振动系统(23)的内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2)还包括第一支撑件(234),所述第一支撑件(234)位于所述振动系统(23)与所述振膜支架(233)之间,且连接所述振动系统(23)的内周缘与所述振膜支架(233)远离所述磁路系统(22)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模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22)包括第一导磁件(221)、磁性件(222)以及第二导磁件(223),所述第一导磁件(221)环绕所述通孔(24)设置,所述第一导磁件(221)包括底壁(2211)与侧壁(2212),所述侧壁(2212)连接所述底壁(2211)的外周缘,所述侧壁(2212)与所述底壁(2211)围出凹槽(2213);
所述磁性件(222)固定连接所述底壁(2211)且位于所述凹槽(2213)内,所述第二导磁件(223)固定连接所述磁性件(222)远离所述第一导磁件(221)的表面,所述第二导磁件(223)与所述第一导磁件(221)的侧壁(2212)之间形成磁间隙(S)。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模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22)包括第一导磁件(221)、磁性件(222)以及第二导磁件(223),所述第一导磁件(221)环绕所述通孔(24)设置,所述第一导磁件(221)包括底壁(2211)与侧壁(2212),所述侧壁(2212)连接所述底壁(2211)的内周缘,所述侧壁(2212)与所述底壁(2211)围出凹槽(2213);
所述磁性件(222)固定连接所述底壁(2211)且位于所述凹槽(2213)内,所述第二导磁件(223)固定连接所述磁性件(222)远离所述第一导磁件(221)的表面,所述第二导磁件(223)与所述第一导磁件(221)的侧壁(2212)之间形成磁间隙(S)。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模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22)包括第一导磁件(221)、磁性件(222)以及第二导磁件(223);
所述磁性件(222)包括第一子磁性件(2221)、第二子磁性件(2222)以及第三子磁性件(2224),所述第一子磁性件(2221)与所述第二子磁性件(2222)围出环状,所述第一子磁性件(2221)与所述第二子磁性件(2222)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子磁性件(2224)位于所述第一子磁性件(2221)及所述第二子磁性件(2222)的内侧空间内,所述第三子磁性件(2224)与所述第一子磁性件(2221)、所述第二子磁性件(2222)均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子磁性件(2224)环绕所述通孔(24)设置,所述第一子磁性件(2221)、所述第二子磁性件(2222)与第三子磁性件(2224)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磁件(221);
所述第二导磁件(223)包括第一子导磁件(2231)和第二子导磁件(2232),所述第二子导磁件(2232)位于所述第一子导磁件(2231)的内侧空间内,所述第二子导磁件(2232)环绕所述通孔(24)设置,所述第一子导磁件(2231)的一部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子磁性件(2221)远离所述第一导磁件(221)的表面,一部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子磁性件(2222)远离所述第一导磁件(221)的表面,所述第二子导磁件(22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子磁性件(2224)远离所述第一导磁件(221)的表面;
所述第一子导磁件(2231)与所述第二子导磁件(2232)之间形成磁间隙(S)。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模组(10),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系统(23)包括振膜(231)和音圈(232),所述振膜(231)呈环状,所述振膜(231)的外周缘构成所述振动系统(23)的外周缘,所述振膜(231)的内周缘构成所述振动系统(23)的内周缘,所述音圈(232)的一端连接所述振膜(231),所述音圈(232)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磁路系统(22)的磁间隙(S)。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2)还包括第二支撑件(235),所述第二支撑件(235)位于所述振膜(231)与所述盆架(21)之间,且连接所述振膜(231)的外周缘与所述盆架(21)。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2)具有第一几何中心,所述声学阀门(1)具有第二几何中心;
所述第一几何中心与所述第二几何中心的距离为D,所述声学阀门(1)的中心轴截面在垂直于中心轴方向上的最大直线距离为d,其中D满足D≤0.5d,所述声学阀门(1)的中心轴截面为所述声学阀门(1)沿平行于所述声学阀门(1)的中心轴作剖面的截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阀门(1)包括壳体(105)以及阀门组件(11),所述壳体(105)设有间隔设置的前出气口(121)和后出气口(131),所述前出气口(121)与所述后出气口(131)的其中一者连通所述扬声器(2)的前腔(2a),另一者连通所述扬声器(2)的后腔(2b);
所述阀门组件(1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105)的内部,当所述声学阀门(1)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前出气口(121)通过所述阀门组件(11)连通所述后出气口(131),当所述声学阀门(1)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阀门组件(11)隔绝所述前出气口(121)与所述后出气口(131);
所述阀门组件(11)包括第一固定件(101)、第二固定件(102)以及活动件(103),所述第一固定件(101)、所述第二固定件(102)以及所述活动件(103)的至少部分均位于所述壳体(105)的内部,所述第一固定件(101)与所述第二固定件(102)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活动件(103)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01)与所述第二固定件(102)之间,所述活动件(103)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件(103)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101),所述活动件(103)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件(103)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102),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101)的磁极的极性、所述活动件(103)的磁极的极性以及所述第二固定件(102)的磁极的极性的变换,来实现所述活动件(103)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变换;
当所述声学阀门(1)在所述打开状态与所述关闭状态之间切换时,所述活动件(103)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变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扬声器模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01)为第一磁体(111),所述第二固定件(102)为第二磁体(112),所述活动件(103)包括导磁体(113)与线圈(114),所述导磁体(113)包括第一端部(113a)和第二端部(113b),所述第一端部(113a)朝向所述第一磁体(111),所述第二端部(113b)朝向所述第二磁体(112),在所述线圈(114)传输第一电流时,所述导磁体(113)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导磁体(113)的所述第一端部(113a)连接所述第一磁体(111),在所述线圈(114)传输第二电流时,所述导磁体(113)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导磁体(113)的所述第二端部(113b)连接所述第二磁体(112);
当所述声学阀门(1)在所述打开状态与所述关闭状态之间切换时,所述导磁体(113)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变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扬声器模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111)的靠近所述导磁体(113)的端部的极性与所述第二磁体(112)的靠近所述导磁体(113)的端部的极性相同。
17.一种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壳体(30)以及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10),所述扬声器模组(10)设于所述设备壳体(30)内部,所述扬声器模组(10)将所述设备壳体(30)内部分隔形成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前腔(50)与后腔(60),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前腔(50)包括所述扬声器(2)的前腔(2a),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后腔(60)包括所述扬声器(2)的后腔(2b)。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壳体(30)设有后泄气孔(323),所述后泄气孔(323)连通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后腔(60)。
CN202222200373.6U 2022-08-19 2022-08-19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8473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00373.6U CN218473377U (zh) 2022-08-19 2022-08-19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00373.6U CN218473377U (zh) 2022-08-19 2022-08-19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73377U true CN218473377U (zh) 2023-02-10

Family

ID=85137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00373.6U Active CN218473377U (zh) 2022-08-19 2022-08-19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733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30436B2 (en) Bone conduction speaker
CN111357300A (zh) 包括声学密封件和排放开口的交流装置
CN106851457B (zh) 喇叭及耳塞式耳机
KR102662478B1 (ko) 이어폰
CN106231512B (zh) 一种声管道、扬声器总成和双侧出声手机
EP3637799B1 (en) Hearing device comprising a housing with a venting passage
JP2007505540A (ja) オーディオ装置
JP2007505540A6 (ja) オーディオ装置
TW201440542A (zh) 耳機
EP4383749A1 (en) Sound output device
CN109922399A (zh) 声阀及耳机
CN216600066U (zh) 扬声器以及声音输出装置
CN110177323B (zh) 扬声器及终端设备
CN108322876B (zh) 一种动铁结构
CN114866887A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智能穿戴设备
CN218473377U (zh)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1089971U (zh) 用于听觉装置的声学阀
US11503403B2 (en) Sound output device
CN112887864B (zh) 具有外界音物理通透模式的耳机
CN117135516A (zh) 声学阀门及电子设备
CN107995551B (zh) 一种tws耳机
CN115776634A (zh) 扬声器模组的内核、扬声器模组和耳机
CN108156547B (zh) 一种tws耳机
CN221202732U (zh) 一种开放、封闭式相互切换耳机
CN221784333U (zh) 一种耳夹式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