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72989U - 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72989U
CN218472989U CN202221975582.1U CN202221975582U CN218472989U CN 218472989 U CN218472989 U CN 218472989U CN 202221975582 U CN202221975582 U CN 202221975582U CN 218472989 U CN218472989 U CN 2184729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top plate
plate
fix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7558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Numerical Control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Numerical Contro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Numerical Control Ltd filed Critical Siemens Numerical Control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7558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729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729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729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包括固定工装和压接工装。固定工装具有贯通腔,贯通腔的内壁具有避让部和贴合部,贯通腔用于容纳转子铁芯,当将转子铁芯置于贯通腔时,转子铁芯的扣点位于避让部内,转子铁芯的外壁与贴合部贴合;压接工装包括平行设置的底板和顶板、用于连接顶板和底板的弹性连接部,顶板上设有下压板,下压板具有第一圆槽和第一圆孔,第一圆槽和第一圆孔同轴心,第一圆槽用于放置转子的下端板;底板上设有固定座,固定座具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电机轴,容纳腔与第一圆孔同轴心;当弹性连接部处于自由状态时,固定座远离顶板;当对顶板施加向下的压力,弹性连接部压缩,顶板向下移动至顶板与固定座的上表面抵触。

Description

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工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
背景技术
电机转子是电机中的旋转部件,一般由转子铁芯、上端板、下端板和插设于转子铁芯中心的电机轴组成,且转子铁芯一般为若干硅钢片堆叠而成,根据电机规格的不同,部分电机转子由数个转子铁芯组合而成,在装入转子轴之前,需要先将数个转子铁芯的边缘对齐,铁芯和铁芯之间的角度偏差需要满足预定公差,现有的对齐工序都是由人工进行手动对齐,对齐精度差,对齐效率低。铁芯和端板之间也有同心度的要求,否则则会影响转子的精度和使用寿命。而转子铁芯的直径较小且长度较长,在压接过程中容易散片。在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轮廓仪配合伺服压机来完成转子的叠压插轴,或者使用热套工艺来进行转子插轴。而在使用轮廓仪和伺服压机时,需要预先对铁芯的扣点进行贴磁以用于定位,而铁芯贴磁后一旦发生碰撞,就会导致磁片损坏,且很难返修;并且铁芯贴磁后,需要制作专门的小车或者工装用于运输贴磁后的铁芯;在对进行铁芯压接时,贴磁后的铁芯彼此吸力较大,容易碰到一起,需要使用绝缘材质隔开。且伺服压机和轮廓仪投资较大。而热套工艺需要较高的加热温度和较长的加热时间,因此不仅需要采购专门的加热炉,而且加热时间长,且需要额外的冷却时间,从而大大延长了转子的叠压插轴时间,影响了加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铁芯对齐的精度差效率低的缺陷、铁芯和端板同心度差的缺陷以及转子铁芯在压接过程中容易散片的缺陷,提供一种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包括:
固定工装,所述固定工装具有沿竖直方向的贯通腔,所述贯通腔的内壁具有避让部和贴合部,其中所述贯通腔用于容纳转子铁芯,当将所述转子铁芯置于所述贯通腔时,所述转子铁芯的扣点位于所述避让部内,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壁与所述贴合部贴合;
压接工装,所述压接工装包括:
顶板;
底板,所述底板平行于所述顶板;
弹性连接部,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
下压板,设置于所述顶板上,所述下压板具有第一圆槽和第一圆孔,其中所述第一圆槽和所述第一圆孔同轴心,所述第一圆槽用于放置转子的下端板;
固定座,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固定座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电机轴,所述容纳腔与所述第一圆孔同轴心;
当所述弹性连接部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固定座的远离所述顶板;当对所述顶板施加向下的压力,所述弹性连接部压缩,所述顶板向下移动至所述顶板与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抵触。
本申请的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一套工装系统可覆盖不同尺寸的转子,且只需要普通压机即可完成转子的压接,工装系统的结构设计使得在压接过程中铁芯、上端板、下端板和电机轴自动保证同心;压接时铁芯被包裹在固定工装里,保证铁芯在压过程中不散片,不偏移,压接时铁芯扣点被约束在避让部内,从而保证了铁芯角度;压接时顶板与底座的上表面抵触,从而保证电机轴的轴端到上端板和下端板保持在预定距离,从而使加工尺寸满足图纸要求。压接过程采用了同样的定位方式,使得每个转子加工出来的尺寸稳定。
可选地,所述避让部凸出于所述贯通腔的内壁且与所述固定工装一体成型,所述贴合部包括若干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固定工装可拆卸连接。
避让部与固定工装一体成型,保证了避让部的尺寸与形状精度,使得避让部能够对齐于铁芯的扣点,将铁芯放入固定工装内,扣点恰好落入避让部,从而实现对铁芯的精确定位;凸出的避让部可对定位块进行预定位,保证定位块安装在正确的位置;定位块与固定工装可拆卸连接,从而可根据铁芯的型号更换定位块,从而在更换较少的零部件的情况下就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铁芯。
可选地,所述固定工装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沿所述竖直方向铰接以打开和闭合所述固定工装。
在上下料时将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打开,压接时闭合,一方面便于上下料,另一方面在压接时对铁芯进行充分的固定,从而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提升了压接的合格率。
可选地,所述固定工装的打开端的两侧的定位块为异形定位块,所述异形定位块的中部与所述转子铁芯贴合,所述异形定位块的两端与所述转子铁芯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异形定位块既固定了铁芯,又避免了在打开和闭合工装时与铁芯发生干涉。
可选地,所述弹性连接部包括若干个弹性连接柱,其中所述弹性连接柱包括弹性件和导向柱,所述弹性件的下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弹性件的上端与所述导向柱连接,所述顶板具有与所述导向柱对应的导向孔,当所述弹性件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导向孔伸出于所述顶板。
导向柱穿过导向孔伸出于顶板,一方面保证了顶板和底板安装的位置精度,当弹性件压缩时,顶板在导向柱的导向作用下竖直向下运动,从而保证了在压接时电机轴与铁芯的同轴心;另一方面在使用时无需对工装进行校准,提高了加工效率。
可选地,所述下压板还设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固定工装在水平方向移动。
第一限位机构对固定工装起到定位的作用,保证了定位工装放置在正确的位置;在进行压接时,第一限位机构对固定工装在水平方向进行限位,避免了固定工装在受到压力后在水平方向发生移动。
可选地,所述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还包括上压板,所述上压板具有第二限位机构和第二圆孔,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固定工装在水平方向移动。
压机的压力通过上压板传递到固定工装和上端板上,从而保护了固定工装和上端板。在进行压接时,第二限位机构对固定工装在水平方向进行限位,避免了固定工装在受到压力后在水平方向发生移动。
可选地,所述固定工装的上端具有第三圆槽,所述第三圆槽用于放置上端板,当将所述固定工装放置于所述下压板上时,所述第三圆槽和所述第一圆孔同轴心。
可选地,所述上压板内设有磁性件;和/或所述下压板内设有磁性件。
磁性件使得上压板、固定工装、下压板吸附为一体,保证了在压接时铁芯不散片、不偏移,提高了压接的合格率。
可选地,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具有凸台,所述凸台为圆柱形,所述容纳腔自所述凸台向下延伸,当所述顶板向下移动至所述顶板与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抵触时,所述凸台插入所述第一圆孔。
可选地,所述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还包括压机连接头,所述压机连接头用于与所述压机连接。
通过压机连接头,可使用普通压机完成压接,节约了额外的采购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申请的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一套工装系统可覆盖不同尺寸的转子,且只需要普通压机即可完成转子的压接,工装系统的结构设计使得在压接过程中铁芯、上端板、下端板和电机轴自动保证同心;压接时铁芯被包裹在固定工装里,保证铁芯在压过程中不散片,不偏移;压接时铁芯扣点被约束在避让部内,从而保证了铁芯角度;压接时顶板与底座的上表面抵触,使得电机轴的轴端到上端板和下端板保持在预定距离,从而使加工尺寸满足图纸要求。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申请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申请的范围。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成品转子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固定工装的立体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固定工装放置到下压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放置有铁芯的固定工装的俯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处于初始位置的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处于终止位置的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固定工装10
第一固定部11
第二固定部12
避让部111
贴合部112
定位块1121
异形定位块1122
铰链13
把手14
贯通腔15
第三圆槽16
压接工装20
顶板21
轴套211
底板22
固定座221
容纳腔2211
凸台2212
弹性连接柱231
弹性件2311
导向柱2312
限位板2313
下压板24
第一圆孔241
第一圆槽242
第一限位机构243
上压板30
第二限位机构31
第二圆孔32
压机连接头40
第一铁芯51
第二铁芯52
扣点521
上端板53
下端板54
电机轴5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7,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成品转子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固定工装的立体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固定工装放置到下压板的局部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放置有铁芯的固定工装的俯视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处于初始位置的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处于终止位置的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的示意图。
电机转子是电机中的旋转部件,一般由转子铁芯、上端板、下端板和插设于转子铁芯中心的电机轴组成,且转子铁芯一般为若干硅钢片堆叠而成,根据电机规格的不同,部分电机转子由数个转子铁芯组合而成,在装入转子轴之前,需要先将数个转子铁芯的边缘对齐,铁芯和铁芯之间的角度偏差需要满足预定公差。为便于理解,以由两个转子铁芯组成的电机转子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予以阐述,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适用范围。本申请的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电机转子。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机转子包括第一铁芯51、第二铁芯52、上端板53、下端板54和电机轴55。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包括固定工装10和压接工装20,其中固定工装10具有沿竖直方向的用于容纳转子铁芯的贯通腔15,贯通腔15的内壁具有避让部111和贴合部112,当将转子铁芯置于贯通腔15时,转子铁芯的扣点521位于避让部 111内,转子铁芯的外壁与贴合部112贴合;压接工装20包括平行设置的顶板21和底板 22,以及连接顶板21和底板22的弹性连接部,其中顶板21上设有下压板24,下压板与顶板21可拆卸链接,下压板24具有第一圆槽242和第一圆孔241,其中第一圆槽242和第一圆孔241同轴心,第一圆槽242用于放置转子的下端板54;底板22上设有固定座221,固定座221具有用于容纳电机轴55的容纳腔2211,容纳腔2211与第一圆孔241同轴心;当弹性连接部处于自由状态时,固定座221的远离顶板21;当对顶板21施加向下的压力,弹性连接部压缩,顶板21向下移动至顶板21的与固定座221的上表面抵触。
本实施例的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只需要普通压机即可完成转子的压接,工装系统的结构设计使得在压接过程中第一铁芯51、第二铁芯52、上端板53、下端板54和电机轴55自动保证同心;压接时铁芯被包裹在固定工装10里,保证铁芯在压过程中不散片,不偏移;压接时铁芯扣点521被约束在避让部111内,从而保证了铁芯角度。
如图4和图5所示,避让部111凸出于贯通腔15的内壁且与固定工装10一体成型,贴合部112包括若干定位块1121,定位块1121位于避让部111的两侧,定位块1121与固定工装10可拆卸连接,定位块1121凸出于避让部111。
避让部111与固定工装10一体成型,保证了避让部111的尺寸与形状精度,使得避让部111能够对齐于铁芯的扣点521,将铁芯放入固定工装10内,扣点521恰好落入避让部111,从而实现对铁芯的精确定位;凸出的避让部111可对定位块1121进行预定位,保证定位块1121安装在正确的位置;定位块1121与固定工装10可拆卸连接,从而可根据铁芯的型号更换定位块1121,从而在更换较少的零部件的情况下就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铁芯。
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将避让部111设置为凹陷于固定工装10的内表面的避让槽。
如图2-4所示,固定工装10包括第一固定部11、第二固定部12、连接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12的竖直方向的铰链13、以及设置在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12上的把手14。在上下料时沿轴向将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12打开,压接时闭合,一方面便于上下料,另一方面在压接时对铁芯进行充分的固定,从而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提升了压接的合格率。
如图4所示,固定工装10的打开端的两侧的定位块为异形定位块1122,异形定位块1122的中部与转子铁芯贴合,异形定位块1122的两端与转子铁芯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隙,这样既固定了铁芯,又避免了在打开和闭合工装时与铁芯发生干涉。
如图1所示,弹性连接部包括4个弹性连接柱231,这4个弹性连接柱231对称分布于顶板21的四个角,弹性连接柱231包括弹性件2311和导向柱2312,弹性件2311的下端与底板22连接,弹性件2311的上端与导向柱2312连接,顶板21具有与导向柱2312对应的导向孔,当弹性件2311处于自由状态时,导向柱2312穿过导向孔伸出于顶板21。导向柱2312的上端设有限位板2313,在对上压板30解除压力时,限位板2313可限制上压板30向上移动的位移,避免了压板与导向柱2312脱离。
导向柱2312穿过导向孔伸出于顶板21,一方面保证了顶板21和底板22安装的位置精度,当弹性件2311压缩时,顶板21在导向柱2312的导向作用下竖直向下运动,从而保证了在压接时电机轴55与铁芯的同轴心;另一方面在使用时无需对工装进行校准,提高了加工效率。
如图1所示,顶板21上装配有轴套211,从而减少了导向柱2312与顶板21之间的磨损。
如图4所示,下压板24还设有第一限位机构243,当固定工装10放置在下压板24上时,第一限位机构243用于限制固定工装10在水平方向发生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限位机构243为与固定工装10的外轮廓所匹配的凹槽,从而当固定工装10放置在下压板24上时,第一限位机构243限制固定工装10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将第一限位机构243设置为若干个限位块。第一限位机构243对固定工装10起到定位的作用,保证了定位工装放置在正确的位置;在进行压接时,第一限位机构243对固定工装10在水平方向进行限位,避免了固定工装10在受到压力后在水平方向发生移动。
如图1所示,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还包括上压板30,上压板30具有与固定工装10的外轮廓所匹配的第二限位机构31和第二圆孔32,当上压板30放置于固定工装10的上端时,第二限位机构31用于限制固定工装10在水平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机构31为与固定工装10的外轮廓所匹配的凹槽,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将第二限位机构 31设置为若干个限位块。
在进行压接时,压机的压力通过上压板30传递到固定工装10和上端板53上,避免压机直接与固定工装10和上端板53直接接触,从而保护了固定工装10和上端板53。在进行压接时,第二限位机构31对固定工装10在水平方向进行限位,避免了固定工装10在受到压力后在水平方向发生移动。
上压板30的直径大于下压板24的直径,防止上压板30和下压板24装反。
如图3-图5所示,固定工装10的上端具有用于容纳上端板53的第三圆槽16,当将固定工装10放置于下压板24上时,第三圆槽16和第一圆孔241同轴心,从而保证了上端板53与铁芯、下端板54以及电机轴55的同心度。
在本实施例中,上压板30和下压板24内设有磁性件,磁性件使得上压板30、固定工装10、下压板24吸附为一体,保证了在压接时铁芯不散片、不偏移,提高了压接的合格率。
如图1、图6和图7所示,固定座221的上表面具有凸台2212,凸台2212为圆柱形,容纳腔2211自凸台2212的上表面向下延伸,当顶板21向下移动至上压板30的下表面与固定座221的上表面抵触时,凸台2212插入第一圆孔241。
如图1、图6和图7所示,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还包括压机连接头40,压机连接头40用于与压机连接,通过压机连接头40,可使用普通压机完成压接,节约了额外的采购成本。
如图6所示,当弹性件处于自由状态时,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处于初始位置,将电机轴55插入固定座221的容纳腔2211内,此时电机轴55位于顶板21和底板22之间。将固定工装10打开,将第一铁芯51和第二铁芯52放入贯通腔15,并使第一铁芯51和第二铁芯52的扣点521落入避让部111内,从而使第一铁芯51与第二铁芯52对齐,此时第一铁芯51和第二铁芯52的角度偏差不超过±0.5°,满足预定公差。将上端板53放置在第三圆槽16内,然后关闭固定工装10。此时第一铁芯51和第二铁芯52的扣点521落入避让部111内,第一铁芯51和第二铁芯52的外壁与贴合部112贴合,从而对第一铁芯 51和第二铁芯52的周向进行了固定,避免其在压接过程中发生偏移和散片。将下端板54 放置于下压板24的第一圆槽242内,并将装有第一铁芯51、第二铁芯52和上端板53的固定工装10放置于下压板24上,并将上压板30放在固定工装10上,在上压板30和下压板24内磁性件的作用下,上压板30、下压板24和固定工装10紧紧地吸附在一起。第一限位机构243对固定工装10放置的位置予以了限定,从而使得第一圆槽242、第三圆槽16和贯通腔15分别与第一圆孔241同轴心,而第一圆孔241与放置电机轴55的容纳腔 2211同轴心,从而保证了上端板53、下端板54、第一铁芯51、第二铁芯52与电机轴55 的同心度。
需要注意的是,将电机轴55插入固定座221的容纳腔2211、将铁芯装入固定工装10、将下端板54放置于下压板24的第一圆槽242并没有先后次序,也可以先将铁芯装入固定工装10,然后再将电机轴55插入固定座221的容纳腔2211。
本申请的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具有较快的换型速度,安装时间可以在1分钟之内完成,换型好即可生产。
压机通过压机连接头40对上压板30实施向下的压力,下压板24的第一限位机构243 和上压板30的二限位机构31对固定工装10的周向进行固定,避免固定工装10在压接的过程中在水平方向发生移动。压机通过压机连接头40将压力施加到了上压板30,避免上端板53直接受力而造成损伤。固定工装10的贴合部112与第一铁芯51和第二铁芯52的外壁贴合,防止第一铁芯51和第二铁芯52在压接的过程中发生偏移和倒片。
在压力的作用下,弹性件2311被压缩,顶板21沿导向柱2312竖直向下移动,电机轴55依次进入第一圆孔241、铁芯孔和第二圆孔32,直至顶板21与固定座221的上表面抵触,固定座221的凸台2212插入第一圆孔241内与下压板24抵触,此时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处于完成了压接的终止位置,如图7所示。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下端板54位于下压板24的第一圆槽242内,不直接与凸台2212接触,从而保护了下端板54。
在终止位置时,顶板21与固定座221的上表面抵触,即顶板21和底板22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从而保证了轴的下端(靠近下端板54的一端)到下端板54的距离A的尺寸精度为0~-0.1mm,满足了预定精度,如图7所示。
完成压接后,取下上压板30,并将固定工装10打开,即可将完成压接插轴的转子取出,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生产的速度快,效率高,且具有较高的加工精度,使用方便快捷,压装单个转子可以在120s内实现。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工装(10),所述固定工装(10)具有沿竖直方向的贯通腔(15),所述贯通腔(15)的内壁具有避让部(111)和贴合部(112),其中所述贯通腔(15)用于容纳转子铁芯,当将所述转子铁芯置于所述贯通腔(15)时,所述转子铁芯的扣点位于所述避让部(111)内,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壁与所述贴合部(112)贴合;
压接工装(20),所述压接工装(20)包括:
顶板(21);
底板(22),所述底板(22)平行于所述顶板(21);
弹性连接部(23),连接所述顶板(21)和所述底板(22);
下压板(24),设置于所述顶板(21)上,所述下压板(24)具有第一圆槽(242)和第一圆孔(241),其中所述第一圆槽(242)和所述第一圆孔(241)同轴心,所述第一圆槽(242)用于放置转子的下端板;
固定座(221),设置于所述底板(22)上,所述固定座(221)具有容纳腔(2211),所述容纳腔(2211)用于容纳电机轴,所述容纳腔(2211)与所述第一圆孔(241)同轴心;
当所述弹性连接部(23)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固定座(221)远离所述顶板(21);当对所述顶板(21)施加向下的压力,所述弹性连接部(23)压缩,所述顶板(21)向下移动至所述顶板(21)与所述固定座(221)的上表面抵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部(111)凸出于所述贯通腔(15)的内壁且与所述固定工装(10)一体成型,所述贴合部(112)包括若干定位块(1121),所述定位块(1121)与所述固定工装(10)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工装(10)包括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12),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1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12)沿所述竖直方向铰接以打开和闭合所述固定工装(1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工装(10)的打开端的两侧的定位块为异形定位块(1122),所述异形定位块(1122)的中部与所述转子铁芯贴合,所述异形定位块(1122)的两端与所述转子铁芯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部包括若干个弹性连接柱(231),其中所述弹性连接柱(231)包括弹性件(2311)和导向柱(2312),所述弹性件(231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22)连接,所述弹性件(2311)的上端与所述导向柱(2312)连接,所述顶板(21)具有与所述导向柱(2312)对应的导向孔,当所述弹性件(2311)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导向柱(2312)穿过所述导向孔伸出于所述顶板(2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板(24)还设有第一限位机构(243),所述第一限位机构(243)用于限制所述固定工装(10)在水平方向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还包括上压板(30),所述上压板(30)具有第二限位机构(31)和第二圆孔(32),所述第二限位机构(31)用于限制所述固定工装(10)在水平方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工装(10)的上端具有第三圆槽(16),所述第三圆槽(16)用于放置上端板(53),当将所述固定工装(10)放置于所述下压板(24)上时,所述第三圆槽(16)和所述第一圆孔(241)同轴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30)内设有磁性件;和/或所述下压板(24)内设有磁性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21)的上表面具有凸台(2212),所述凸台(2212)为圆柱形,所述容纳腔(2211)自所述凸台(2212)向下延伸,当所述顶板(21)向下移动至所述顶板(21)与所述固定座(221)的上表面抵触时,所述凸台(2212)插入所述第一圆孔(241)。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还包括压机连接头(40),所述压机连接头(40)用于与所述压机连接。
CN202221975582.1U 2022-07-29 2022-07-29 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 Active CN2184729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5582.1U CN218472989U (zh) 2022-07-29 2022-07-29 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5582.1U CN218472989U (zh) 2022-07-29 2022-07-29 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72989U true CN218472989U (zh) 2023-02-10

Family

ID=85136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75582.1U Active CN218472989U (zh) 2022-07-29 2022-07-29 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729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60217B2 (en) Busbar unit and motor
US20120293024A1 (en) Stator segment and motor
WO2015008544A1 (ja) ステータ
CN101633125A (zh) 夹具
CN108352767A (zh) 用于组装电机的方法和组装装置
CN207782617U (zh) 一种电机拼接式定子拼接定位工装
CN218472989U (zh) 转子叠压插轴工装系统
CN103551774B (zh) 一种集流片焊接装置、下集流片焊接装置及其夹具
CN110977536A (zh) 一种异形天线零件的辅助加工装置及基于该加工装置的加工方法
CN108566058A (zh) 电机铁芯固定装置及电机铁芯固定方法
CN209184429U (zh) 一种分块定子压装壳体装置
JP2005143279A (ja) モ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203526844U (zh) 一种集流片焊接装置、下集流片焊接装置及其夹具
CN202742107U (zh) 一种工装夹具
CN210548304U (zh) 一种转子轴加工工装
US11888363B2 (en) Busbar fixture tool for holding a stator during assembly
CN217669111U (zh) 用于拼块式定子的装配工装
JP7302418B2 (ja) 回転電機ロ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回転電機ロータの製造装置
CN105024468A (zh) 一种具有水冷结构的轴向磁通电机铁芯装置
CN203398956U (zh) 定子叠压扣铆装置
KR101794966B1 (ko) 아마추어 코어 면취 및 샤프트 압입장치
US20210226516A1 (en) Compact production station for assembling a stator for an electric motor from stator segments
CN217469715U (zh) 一种大电机端盖装配的装置
CN215968360U (zh) 一出多机外装夹夹具
CN216648835U (zh) 一种柔性保护套及微矩形连接器接触件键合面的铣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