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53871U - 电梯及其电梯控制柜 - Google Patents

电梯及其电梯控制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53871U
CN218453871U CN202222115142.5U CN202222115142U CN218453871U CN 218453871 U CN218453871 U CN 218453871U CN 202222115142 U CN202222115142 U CN 202222115142U CN 218453871 U CN218453871 U CN 2184538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an
control cabinet
air duct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151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新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Anchi Control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nchi Control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nchi Control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Anchi Control System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538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538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电梯控制柜以及电梯,其中,电梯控制柜包括形成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散热空间的外壳,设置于散热空间内且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电路板组件以及设置于散热空间内且位于出风口和电路板组件之间的风机,风机的进风面朝向电路板组件的侧边,并相对于侧边呈倾斜设置,以在至少一个风机的进风面和侧边之间形成有夹角空间。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有效地提升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电梯及其电梯控制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梯及其电梯控制柜。
背景技术
在控制柜的产品应用中,现场环境要求控制柜的厚度和宽度都要尽量小,并且控制柜往往嵌入到电梯门侧边的墙内,左右两侧无法出风,仅能通过底部墙体开洞向井道内出风,这对于风机的安装、性能和可维护性造成了比较大的挑战。
现有的电梯控制柜由于空间狭窄而导致风机前的空间往往较小而使得抽风困难,甚至可能会导致风机部分被封堵,造成风机散热性能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电梯控制柜以及电梯,能够提升风机的散热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电梯控制柜,该电梯控制柜包括形成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散热空间的外壳,设置于散热空间内且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电路板组件,设置于散热空间内且位于出风口和电路板组件之间的至少一个风机。至少一个风机的进风面朝向电路板组件的侧边,并相对于电路板组件侧边呈倾斜设置,以在至少一个风机的进风面和侧边之间形成有夹角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电梯,该电梯包括电梯主体和电梯控制柜,电梯控制柜连接电梯主体。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在外壳内设置风机和电路板组件,风机的进风面和电路板组件的侧边相对倾斜,而产生一个夹角空间,此夹角空间能够增大风机的进风面和电路板组件的侧边之间供气体流通的空间,减少风机的进风面和电路板组件的侧边之间空间较小而导致风机部分被电路板组件堵住的概率,更有利于气流流动,能够便于气流从进风口进入散热空间流经出风口带走散热空间内的热量后顺利流出,进而提升散热效率。而且,由于夹角空间较大能够便于电源线和电源接口等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电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电梯控制柜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电梯控制柜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电梯控制柜沿A-A剖切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电梯控制柜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电梯;1000、电梯本体;2000、电梯控制柜;10、外壳;20、电路板组件;30、风机;40、安装支架;50、罩板;60、风道支架;70、制动电阻;80、电源接口;
101、进风口;102、出风口;103、散热空间;104、风道;105、盖板;106、底板;116、侧壁;126、底壁;1060、凹槽;107、出风空间;201、电路板;202、IGBT模块;203、散热器;204、侧边;301、进风面;302、出风面;303、夹角空间;α、预定夹角;401、凹陷部;402、安装部;501、顶板;502、侧板;503、螺栓;504、拉铆螺母;601、安装孔;602、风道底板;603、风道侧板;604、螺母底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电梯控制柜内通常设置有电路板、风机等,在电梯控制柜一般用于控制电梯运行而会产生大量热量。若电梯控制柜散热不佳将会影响其自身性能及其正常运行,热量扩散至其他组件也会导致其他组件不能正常运转甚至损坏,进而影响整个控制柜的作业运输,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散热。风机用于形成气流,通过气流带走电梯控制柜内的热量。由于电梯控制柜内的空间狭小,进而部件和各部件之间需要紧凑分布,而风机需要抵靠电路板的侧边,使得风机的部分高度会被电路板等遮挡,而此部分会导致风机形成的气流流通不畅,进而造成部分封堵,导致风机散热性能的损失。
以下本申请电梯实施例描述电梯的示例性结构。
如图1所示,电梯1可以包括电梯本体1000和电梯控制柜2000。电梯控制柜2000连接电梯本体1000,用于控制电梯本体1000的运行。电梯本体1000可以为升降电梯的机器本体,也可以是手扶电梯的机器本体,电梯本体主要用于执行电梯的承载功能,实现传输运送。电梯本体1000可以参见现有的各电梯的机器本体,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电梯控制柜2000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减少风机性能浪费。关于本实施例的电梯控制柜2000可以参见如下本申请电梯控制柜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本申请电梯控制柜实施例描述电梯控制柜2000的示例性结构。
如图2至图5所示,电梯控制柜2000可以包括外壳10、电路板组件20、至少一个风机30、安装支架40、罩板50、风道支架60以及制动电阻70。
如图2所示,外壳10形成有进风口101、出风口102以及散热空间103,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间隔设置且连通散热空间103。风机30所形成的气流能够从进风口101进入散热空间103,并带走散热空间103的热量后从出风口102流出。
如图3所示外壳10具体地可以包括盖板105和底板106,底板106开设有凹槽1060,盖板105可拆卸盖设于底板106,以盖合该凹槽1060形成散热空间103。具体地,底板106可以包括侧壁116和底壁126,底壁126和侧壁116连接以围设成凹槽1060。
可选地,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可以开设于盖板105和/或底板106。进一步地,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可以间隔开设于底壁126并连通凹槽1060。可选地,进风口10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进风口101间隔排列,出风口10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出风口102间隔排列。
如图3和图4所示,电路板组件20设置于散热空间103内且位于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之间。电路板组件20可以起到控制功能,可以用于控制电梯1的部分或者全部功能。当然,电路板组件20还可以是实现其他功能的电路板组件。
电路板组件20包括电路板201、IGBT模块202以及散热器203。IGBT模块202设置于电路板201。IGBT模块202电连接电路板201。散热器203设置于IGBT模块202,且抵接IGBT模块202,用于对IGBT模块202进行散热。
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至少是由BJT(双极型三极管)和MOS(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组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兼有MOSFET(金氧半场效晶体管)的高输入阻抗和GTR(电力晶体管)的低导通压降两方面的优点。IGBT模块202是由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与FWD(续流二极管芯片)通过特定的电路桥接封装而成的模块化半导体产品。IGBT模块202可以用于控制电路板201实现电路开关。IGBT模块202在工作中将引起自身温度升高,若温度升高到超过所允许的最高IGBT结温,从而导致器件性能恶化或失效。
散热器203用于传导IGBT模块202的温度。根据传热学的基本原理,散热器203可以为IGBT模块202设计热阻尽可能低的热流通路,使IGBT模块202发出的热量能通过散热器203尽快地发散出去,从而保证IGBT模块202运行时,其内部的结温始终保持在允许的结温之内。
如图3至图4所示,至少一个风机30设置于散热空间103内且位于出风口102和电路板组件20之间,用于形成从进风口101流入并经出风口102流出的气流。可选地,气流将散热器203散发的热量集中地抽走,进而降低散热器203的温度,增强散热器203的散热性能。风机30可以是风扇或者其他可以产生气流的装置,具体不做限定。
如图3所示,风机30用于供气流流进的一面为进风面301,供气流流出的一面为出风面302。也即,风机30工作时形成气流,气流从风机30的进风面301贯穿风机30并从出风面302流出。至少一个风机30的进风面301朝向电路板组件20的侧边204,并相对于侧边204呈倾斜设置,以在至少一个风机30的进风面301和侧边204之间形成有夹角空间303。具体地,电路板组件20的侧边204为电路板201的侧边。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风机30的进风面301和电路板组件20的侧边204之间形成夹角空间。此夹角空间303能够增大风机30的进风面301和电路板组件20的侧边204之间的空间,减少风机30的进风面301和电路板组件20的侧边204之间空间较小而导致风机30部分被电路板组件20而堵住的概率,更有利于气流流动,能够便于气流从进风口101进入散热空间103流经出风口102带走散热空间103内的热量后顺利流出,进而提升散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风机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风机30的进风面301相对设置。
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风机30的进风面301相对设置且彼此之间呈预定夹角α设置。预定夹角α可以大于0°,且小于180°。预定夹角α可选为10°~30°,或者25°~75°,或者35°~95°,或者80°~120°。可选地,预定夹角α为90°。当预定夹角α是90°时,两个风机30的进风面301相对于侧边204的夹角空间303能够保证风机30朝向电路板组件20更有效地抽吸气流的基础上能够使得气流更顺畅地流通。而且,此时夹角空间303能够更有利于电源接口80的安装和操作。另外,两个风机30的进风面301相对设置且呈预定夹角α设置,相对于两个风机30平铺的方式而言,能够在两者排列方向上的空间,即节省了风机30的安装空间,且使得夹角空间303更大,进而利于风机30的进风无遮挡,使得气流流通更顺畅,提升散热效果。
如图3所示,风机30可以通过安装支架40和罩板50固定于外壳10内。安装支架40和罩板50分别设置于散热空间103内。罩板50可拆卸地连接外壳10。安装支架40可拆卸地连接罩板50。风机30固定连接安装支架40。罩板50可以用于将安装支架40固定于外壳10,使得安装支架40和风机30均固定于散热空间103内且抵靠在外壳10的内壁。安装支架40和罩板50之间形成有连通出风口102的出风空间107。风机30的出风面302朝向出风空间107,进而使得经出风面302流出的气流进入出风空间107,进而从出风口102流出。
通过设置安装支架40和罩板50可以使得安装支架40、罩板50和风机30可以组成模块,该模块可实现风机30快速地可拆卸安装与外壳10内,提升组装效率,而且模块化结构能够提升结构的紧凑性。如图3所示,安装支架40可以呈弯折设置,在其长度方向上间隔形成有凹陷部401和安装部402。安装部402位于安装支架40朝向侧边204的一侧。凹陷部401位于安装支架40背离侧边204的另一侧。至少一个风机30设置于安装部402,以相对于侧边204呈倾斜设置。具体地,两个风机30均设置于安装部402,且两个风机30的进风面301相对设置并形成预设夹角α。
如图3所示,罩板50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顶板501和侧板502。可选地顶板501和侧板502连接呈倒L型结构。顶板501与出风口102相对设置。具体地,顶板501与底板106的底壁126相对设置,进而与出风口102相对设置。侧板502与安装支架40背离侧边204的另一侧相对设置,以使得顶板501和侧板502将凹陷部401围设成出风空间107。顶板501和安装支架40分别抵接所述外壳10的部分内壁并包围出风口102,使得出风口102连通出风空间107。图5示出了两个风机30和罩板50的安装结构。
如图3和图4所示,顶板501可以设置有螺栓503,螺栓503通过设置于外壳10内壁上的拉铆螺母504连接固定外壳10。当然,顶板501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方式与外壳10可拆卸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3和图4所示,风道支架60设置于散热空间103内。风道支架60位于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之间。风道支架60与外壳10的部分内壁之间形成有两端连通散热空间103的风道104。至少一个风机30的进风面301朝向风道104的一端,而与风道104连通,使得夹角空间303连通风道104。当风机30进行抽风形成气流时,气流可将IGBT模块202经由散热器203的散发出的热量进入风道104后集中送入出风口102。通过设置风道支架60,能够缩减气流可流动空间,使得气流的流通更集中,进而能够提高气流的速度,达到高效的散热。
如图3和图4所示,具体地,风道支架60开设有与IGBT模块202相对设置的安装孔601。散热器203设置于风道104内并经安装孔601抵接IGBT模块202。风道支架60的设置使得风道104的气流流通更集中,速度更快,而散热器203设置于风道104内,能够传导IGBT模块202大量的热量进入到风道104内,而风道104内快速流通的气流能够快速地带走散热器203所散发出来的热量,能够起到优异的散热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风道支架60可以包括风道底板602和两个风道侧板603。两个风道侧板603分别连接风道底板602,两个风道侧板603相互间隔且相对设置。风道底板602与电路板201层叠间隔设置。安装孔601开设于风道底板602。风道底板602、两个风道侧板603和外壳10的部分内壁之间形成风道104。
当风机30运行时,散热器203的热量能集中散发至风道104,气流从风道104带走热量再进入夹角空间303,再通过风机30的进风面301抽走至出风面302后散出至出风空间107,最后从出风口102流出,气流的有序快速流动使热量不易扩散至外壳10内的其他组件,且散热效率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孔601可以是方形,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孔601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圆形,具体不做限定。安装孔601的尺寸设置成比IGBT模块202的尺寸大,使IGBT模块202可以完全经由安装孔601与散热器203抵接,使IGBT模块202散出的热量经由散热器203充分散出。安装孔601周围可以设置若干个螺母底孔604,螺母底孔604的数量例如为4个、6个或者是其他数量。风道支架60可以通过安装孔601四周开设的螺母底孔604与散热器203的螺栓或者柱状螺母连接。
如图3至图5所示,制动电阻70可以设置于散热空间103内,具体地,可以设置于风机30背离电路板组件20的一侧。出风口102可以位于制动电阻70和风机30之间。制动电阻70可以是铝壳电阻和线绕电阻的任何一种,主要用于电路板组件20控制电梯快速制动的机械系统中,帮助IGBT模块202产生的电能转化为热能。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不设置或者设置在其他位置。
如图5所示,电路板组件20在侧边204设置有用于给至少一个风机30供电的电源接口80。具体地,电路板201的侧边204设置有电源接口80。至少一个风机30的电源线能够经夹角空间303与电源接口80电连接。当风机30的进风面301平行设置于侧边204时,风机30与侧边204的间隔空间较窄,导致电源接口80的安装非常不便以及导致布线困难。风机30的进风面301倾斜于侧边204且相对设置所形成的夹角空间303能够有效增大可操作空间,方便电源接口80的设置以及电源接线,也便于保养和维修,提高了组装效率。
综上所述,上述各实施例能够在设置风机30的进风面301和电路板组件20的侧边204之间形成夹角空间,进而减少风机30的进风面301和电路板组件20的侧边204之间空间较小而导致风机30部分被电路板组件20而堵住的概率,更有利于气流流动,能够便于气流从进风口101进入散热空间103流经出风口102带走散热空间103内的热量后顺利流出,进而提升散热效率,同时能够节省风机30的安装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形成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散热空间,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间隔设置且连通所述散热空间;
电路板组件,设置于所述散热空间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至少一个风机,设置于所述散热空间内且位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电路板组件之间,用于形成从所述进风口流入并经所述出风口流出的气流;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风机的进风面朝向所述电路板组件的侧边,并相对于所述侧边呈倾斜设置,以在所述至少一个风机的进风面和所述侧边之间形成有夹角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风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风机的进风面相对设置且彼此之间呈预定夹角设置,以在两个所述风机和所述侧边之间形成所述夹角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夹角为大于0°,且小于1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夹角为9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板组件在所述侧边设置有用于给所述至少一个风机供电的电源接口,所述至少一个风机的电源线能够经所述夹角空间与所述电源接口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控制柜包括安装支架和罩板,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罩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空间内;所述罩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外壳;所述安装支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罩板,所述罩板和所述安装支架之间形成有连通所述出风口的出风空间;所述至少一个风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且连通所述出风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支架呈弯折设置,在其长度方向上间隔形成有凹陷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安装支架朝向所述侧边的一侧,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安装支架背离所述侧边的另一侧;所述至少一个风机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以相对于所述侧边呈倾斜设置;
所述罩板包括相互连接的顶板和侧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侧板与所述安装支架背离所述侧边的另一侧相对设置,以使得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将所述凹陷部围设成所述出风空间,所述顶板和所述安装支架分别抵接所述外壳的部分内壁并包围所述出风口,使得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出风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IGBT模块以及散热器,所述IGBT模块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IGBT模块,且抵接所述IGBT模块,用于对所述IGBT模块进行散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控制柜包括设置于所述散热空间内的风道支架,所述风道支架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风道支架与所述外壳的部分内壁之间形成有两端连通所述散热空间的风道;所述至少一个风机的出风面朝向所述风道的一端,使得所述夹角空间连通所述风道;所述风道支架开设有与所述IGBT模块相对设置的安装孔,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风道内并经所述安装孔抵接所述IGBT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支架包括风道底板和两个风道侧板,所述两个风道侧板分别连接所述风道底板,所述两个风道侧板相互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风道底板与所述电路板层叠间隔设置,所述安装孔开设于所述风道底板;所述风道底板、所述两个风道侧板和所述外壳的部分内壁之间形成所述风道。
11.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梯主体;
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梯控制柜,所述电梯控制柜连接所述电梯主体。
CN202222115142.5U 2022-06-14 2022-08-11 电梯及其电梯控制柜 Active CN21845387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82723 2022-06-14
CN2022214827236 2022-06-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53871U true CN218453871U (zh) 2023-02-07

Family

ID=85123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15142.5U Active CN218453871U (zh) 2022-06-14 2022-08-11 电梯及其电梯控制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538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59095C1 (ru) Охлаждающий и теплоизлучающий корпус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излучением тепла
JP6584736B1 (ja) 充放電装置
EP3493388B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WO2020170442A1 (ja) 充放電装置
CN109415967B (zh) 高电压冷却风扇马达单元
CN218453871U (zh) 电梯及其电梯控制柜
CN213125041U (zh) 一种具备高效率散热性能的激光发生装置
KR20010041199A (ko) 엘리베이터 제어장치
CN112153870A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逆变装置
CN217849909U (zh) 散热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高防护驱动器
CN204560113U (zh) 电机控制器散热结构
CN210273757U (zh) 风冷型变频一体机
CN216904681U (zh) 一种储能变流器的sts模块
CN217388410U (zh) 一种电控一体式电机
CN220292443U (zh) 一种电控盒和空调外机
CN220378368U (zh) 散热装置及发电设备
CN217591404U (zh) 一种高压电力电子开关散热绝缘风道
CN212936459U (zh) 电源盒散热系统
CN214545298U (zh) 一种散热器及伺服驱动器
CN217956940U (zh) 一种变频器散热结构
CN212013431U (zh) 电源盒散热风道结构
CN218062446U (zh) 一种发电机的控制器散热结构
CN220023457U (zh) 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
CN215675709U (zh) 空调压缩机驱动板散热装置及空调压缩机电控盒
CN212013432U (zh) 电源盒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