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50127U - 一种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50127U
CN218450127U CN202222604545.6U CN202222604545U CN218450127U CN 218450127 U CN218450127 U CN 218450127U CN 202222604545 U CN202222604545 U CN 202222604545U CN 218450127 U CN218450127 U CN 2184501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optically variable
code
conversion unit
iden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0454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惠君
薛鹏
毛志松
邬耀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Shuimu Guanghua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Shuimu Guanghua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Shuimu Guanghua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Shuimu Guanghua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0454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501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501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501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及系统,设备包括光纤编码、多个光致变涂层、采集模块、第一控制模块。通过将多个光致变涂层与光纤编码的多个码元一一对应设置于光纤上,使得光纤编码在接收到脉冲光波后,光致变涂层会因脉冲光波在光纤编码处进行衍射或散射后而发生色变,具体为根据与多个码元所对应的不同波长而产生不同的颜色变化,从而使得采集模块可以采集到不同的颜色变化信息,进而由第一控制模块对颜色变化信息进行解析,以确定光纤编码的中心波长,从而实现接收侧对光纤编码的识别,解决了当前技术无法在本地接收侧进行光纤编码识别的弊端,同时采用的技术手段成本更低,有利于大规模广泛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光纤通讯领域,光纤编码作为光纤介质唯一识别的一种技术手段,是由多个不同波长的光纤光栅组成的,光纤编码识别设备是准确识别其光纤光栅波长的光学检测设备。现有光纤编码识别设备主要使用波长探测器(AD采集卡)单次采集时间长,且使用的主要光波为非通信波长,单个激光器所发出的中心波长光波带宽过大,造成识别精度不够。因此,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光纤编码在PON网络中的应用,影响对PON网络的识别、管理和运行。
目前,为提升光纤编码的识别精度,相关技术会利用不同中心波长的多个可调谐激光模块逐个轮巡发光,配合APD光电采集器与AD采集卡组成的快速识别模块,且能一次完成单个中心波长的光源在光纤链路全程的反射信号采集,最终实现光纤编码的快速识别。然而随着实际应用需求的不断变化,利用光纤编码识别设备这类通过发射识别光波后经光纤编码反射后处理完成识别的技术,一方面其成本过高,另一方面其仅能在位置固定的发送侧进行光纤编码识别,对于光纤编码所在的本地接收侧,其无法实现光纤编码的识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解决了当前技术无法在本地接收侧进行光纤编码识别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致变光纤编码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包括:
光纤编码,设置于光纤上;
多个光致变涂层,与所述光纤编码的多个码元一一对应地设置并位于所述光纤上,多个所述光致变涂层皆用于随光波产生颜色变化;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多个所述光致变涂层的颜色变化信息;
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采集模块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多个光致变涂层与光纤编码的多个码元一一对应设置于光纤上,使得光纤编码在接收到脉冲光波后,光致变涂层会因脉冲光波在光纤编码处进行衍射或散射后而发生色变,具体为根据与多个码元所对应的不同波长而产生不同的颜色变化,从而使得采集模块可以采集到不同的颜色变化信息,进而由第一控制模块对颜色变化信息进行解析,以确定光纤编码的中心波长,从而实现接收侧对光纤编码的识别。因此,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其解决了当前技术无法在本地接收侧进行光纤编码识别的弊端,同时,相较于采用光纤编码识别设备,本地接收侧的光纤编码识别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其成本更低,有利于大规模广泛应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光致变涂层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多个所述码元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光致变涂层设置于光纤上且分别一一位于多个所述码元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系统,包括:
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任一所述的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
波分复用器,其输出端与所述光纤的一端连接;
光纤编码识别设备,其输出端与所述波分复用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纤编码识别设备用于识别所述光纤编码;
通信设备,其输出端与所述波分复用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通信设备用于输出通信光波;
第一光电处理模块,其输入端与所述光纤的另一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利用光纤编码识别设备来输出识别光波,使得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中的光纤编码在接收到识别光波后,光致变涂层会因识别光波在光纤编码处进行衍射或散射后而发生色变,具体为根据与多个码元所对应的不同波长而产生不同的颜色变化,从而使得采集模块可以采集到不同的颜色变化信息,进而由第一控制模块对颜色变化信息进行解析,以确定光纤编码的中心波长,从而实现接收侧对光纤编码的识别。同时,识别光波将由光纤编码反射回光纤编码识别设备,以实现发送侧对光纤编码的识别。通信设备通过发送通信光波,经由第一光电处理模块处理解析后来实现与接收侧之间的通信。因此,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系统,在实现原有的光纤编码识别功能和通信功能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实现本地接受侧的光纤编码识别,同时,相较于采用光纤编码识别设备,本地接收侧的光纤编码识别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其成本更低,有利于大规模广泛应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光电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光电转换单元,其输入端与所述光纤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通信光波转换为第一电信号;
第一模数转换单元,其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光纤编码识别设备包括:
光源模块,用于输出不同波长的识别光波;
环形器,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光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波分复用器的输入端连接;
第二光电处理模块,其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端口连接;
第二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光源模块、所述第二光电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光电处理模块包括:
第二光电转换单元,其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识别光波转换为第二电信号;
第二模数转换单元,其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光致变涂层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光致变涂层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系统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光纤110;光纤编码120;码元121;光致变涂层130;采集模块140;第一控制模块150;第一光电转换单元160;第一模数转换单元170;
波分复用器200;
通信设备300;
光源模块410;环形器420;第二光电转换单元431;第二模数转换单元432;第二控制模块4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非全部实施例。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包括:光纤编码120、多个光致变涂层130、采集模块140、第一控制模块150。光纤编码120设置于光纤110上;多个光致变涂层130与光纤编码120的多个码元121一一对应地设置并位于光纤110上,多个光致变涂层130皆用于随光波产生颜色变化;采集模块140用于采集多个光致变涂层130的颜色变化信息;第一控制模块150与采集模块140电性连接。
具体地,参考图1所示,光纤编码120的多个码元121依次间隔刻制在光纤110上,多个光致变涂层130与多个码元121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光纤110上,采集模块140可采集光致变涂层130的颜色变化信息,具体可设置在光致变涂层130上,可以理解的是,图1中仅示例了一个光致变涂层130和一个采集模块140的设置方式,对于多个光致变涂层130,可以利用同一个采集模块140来采集多个颜色变化信息,也可以分别设置多个一一对应的采集模块140来采集多个颜色变化信息。采集模块140与第一控制模块150连接,第一控制模块150用于接收和处理多个颜色变化信息。
进一步地,当光纤编码120的多个码元121接收脉冲光波后,每个码元121对脉冲光波产生衍射和散射后将依次经过多个光致变涂层130,由于每个码元121的波长不同,会使得对应的多个光致变涂层130因不同波长而产生不同的颜色变化,即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对应的码元121,因此利用采集模块140来获取多个光致变涂层130的颜色变化信息,由第一控制模块150对多个颜色变化信息进行处理解析后,确定光纤编码120的中心波长,实现接受侧对光纤编码120的识别。
需要说明的是,光致变涂层130的材料采用光致变色材料,光致变色材料是指受到光源激发后能够发生颜色变化的一类材料,具体地,某些化合物在一定的波长和强度的光作用下分子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对光的吸收峰值即颜色的相应改变,且这种改变一般是可逆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光致变色材料包括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和无机光致变色化合物,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包括:螺吡喃类、俘精酸醉类、二芳基乙烯类、偶氮苯类;无机光致变色化合物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例如三氧化钨、三氧化钼、二氧化钛等;金属卤化物,例如碘化钙和碘化汞混合晶体、氯化铜、氯化锅、氯化银等;稀土配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采集模块140可以采用颜色传感器来用于识别和比较光致变涂层130表面的RGB颜色值,采集模块140也可以采用摄像头或照相机来获取光致变涂层130的颜色图像并转换成颜色信息。第一控制模块150的核心处理器可以采用单片机、DSP或ARM,具体可以使用STM32系列处理器。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光纤编码120,其反射或者透射标识的实现具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光纤110光栅、反射膜(片)、透射膜(片)、硅基线刻光栅。由于反射膜(片)、透射膜(片)的现有产品中波长宽度较大,针对现有应用场景而言并不适用;硅基线刻光栅可以直接在分光器硅基板刻制,但是其硅基板要求尺寸小,硅基线刻光栅与分光器之间的间距就非常小,要求光源脉冲和采集空间精度都比较高,成本也非常高;光纤110光栅包括反射光纤110光栅、透射光纤110光栅、相位光纤110光栅等,直接在光纤110上刻制,可以直接与光纤110材质产品对接,成本相对低廉,因此优选采用光纤110光栅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纤编码12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多个光致变涂层130与光纤编码120的多个码元121一一对应设置于光纤110上,使得光纤编码120在接收到脉冲光波后,光致变涂层130会因脉冲光波在光纤编码120处进行衍射或散射后而发生色变,具体为根据与多个码元121所对应的不同波长而产生不同的颜色变化,从而使得采集模块140可以采集到不同的颜色变化信息,进而由第一控制模块150对颜色变化信息进行解析,以确定光纤编码120的中心波长,从而实现接收侧对光纤编码120的识别。因此,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其解决了当前技术无法在本地接收侧进行光纤编码120识别的弊端,同时,相较于采用光纤编码识别设备,本地接收侧的光纤编码120识别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其成本更低,有利于大规模广泛应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个光致变涂层130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多个码元121上。
具体地,参考图2,光纤编码120的多个码元121是分别刻制在光纤110上的,多个光致变涂层130可以对应设置在多个码元121的外侧。当识别光波经过光纤编码120时,识别光波发生衍射后的光波漏射到光纤110外层并传至光致变涂层130,漏射的光波波长与码元121的波长一致,因此光致变涂层130的不同的颜色变化表示不同波长的码元121。可以理解的是,图2中仅以一个码元121和一个光致变涂层130为示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多个光致变涂层130设置于光纤110上且分别一一位于多个码元121后。
具体地,参考图3,光纤编码120的多个码元121是分别刻制在光纤110上的,多个光致变涂层130可以对应设置在多个码元121的末端后的光纤110上。当识别光波经过光纤编码120透射后,光波的能量会减弱,通过光纤110散射后的光波经过光致变涂层130后使其发生色变,因此可根据光致变涂层130的不同的颜色变化来识别处不同波长的码元121。可以理解的是,图3中仅以一个码元121和一个光致变涂层130为示例。
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致变光纤编码系统,包括: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波分复用器200、光纤编码识别设备、通信设备300、第一光电处理模块。波分复用器200的输出端与光纤110的一端连接;光纤编码识别设备的输出端与波分复用器200的输入端连接,光纤编码识别设备用于识别光纤编码120;通信设备300的输出端与波分复用器200的输入端连接,通信设备300用于输出通信光波;第一光电处理模块的输入端与光纤110的另一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一控制模块150电性连接。
具体地,参考图1,在波分复用器200的输入端分别连接光纤编码识别设备和通信设备300,从而使波分复用器200对光纤编码识别设备输出的识别光波和通信设备300输出的通信光波进行耦合,并输出至光纤编码120,光纤编码120对通信光波进行透射后将传输至第一光电处理模块,并最终由第一控制模块150完成通信解析,实现通信功能;光纤编码120对识别光波进行反射并传回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进行处理,以实现发送侧光纤编码120的识别;光纤编码120对识别光波进行衍射或散射并由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处理,以实现接收侧光纤编码120的识别。因此,本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系统可实现发送侧和接收侧的光纤编码120识别,并且还能实现发送侧与接收侧之间的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光电处理模块包括:第一光电转换单元160、第一模数转换单元170。第一光电转换单元160的输入端与光纤11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光电转换单元160用于将通信光波转换为第一电信号;第一模数转换单元170的输入端与第一光电转换单元160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一控制模块150电性连接。
具体地,参考图1,第一光电处理模块可采用第一光电转换单元160与第一模数转换单元170结合,具体通过对透射后的光波通过第一光电转换单元160处理,将通信光波转换为模拟电信号,进一步再由第一模数转换单元170处理将模拟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传输至第一控制模块150得到解析。具体地,第一光电转换单元160可采用PIN光电二极管实现光电转换,也可采用雪崩光电二极管(APD)实现光电转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光纤编码识别设备包括:光源模块410、环形器420、第二光电处理模块、第二控制模块440。光源模块410用于输出不同波长的识别光波;环形器420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第一端口与光源模块41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端口与波分复用器200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光电处理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三端口连接;第二控制模块440分别与光源模块410、第二光电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具体地,参考图1,在第二控制模块440的控制操作下,光源模块410将发射不同波长的识别光波至环形器420,环形器420将识别光波经波分复用器200耦合处理后传输至光纤编码120,光纤编码120的多个码元121依据其波长来反射传回环形器420,并进一步传输至第二光电处理模块中处理,并由第二控制模块440解析,以实现发送侧对光纤编码120的识别。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光电处理模块包括:第二光电转换单元431、第二模数转换单元432。第二光电转换单元431的输入端与第三端口连接,第二光电转换单元431用于将识别光波转换为第二电信号;第二模数转换单元432的输入端与第二光电转换单元431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二控制模块440电性连接。
具体地,参考图1,第二光电处理模块可采用第二光电转换单元431与第二模数转换单元432结合,具体通过对反射回来的光波通过第二光电转换单元431处理,将识别光波转换为模拟电信号,进一步再由第二模数转换单元432处理将模拟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传输至第二控制模块440得到解析。具体地,第二光电转换单元431可采用PIN光电二极管实现光电转换,也可采用雪崩光电二极管(APD)实现光电转换。第二控制模块440的核心处理器可以采用单片机、DSP或ARM,具体可以使用STM32系列处理器。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另外,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的识别方法,应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模块140采集多个光致变涂层130的颜色变化信息,多个颜色变化信息分别表征多个光致变涂层130接收衍射光波或散射光波后产生的颜色变化,衍射光波和散射光波分别由脉冲光波经光纤编码120衍射和散射得到;
第一控制模块150接收并处理多个颜色变化信息,以实现接收侧对光纤编码120的识别。
具体地,参考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用于实现上述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的识别方法,本申请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的识别方法与前述的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相对应,具体的处理过程请参照前述的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中执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的识别方法,使得光纤编码120在接收到脉冲光波后,光致变涂层130会因脉冲光波在光纤编码120处进行衍射或散射后而发生色变,具体为根据与多个码元121所对应的不同波长而产生不同的颜色变化,从而使得采集模块140可以采集到不同的颜色变化信息,进而由第一控制模块150对颜色变化信息进行解析,以确定光纤编码120的中心波长,从而实现接收侧对光纤编码120的识别。因此,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的识别方法,其解决了当前技术无法在本地接收侧进行光纤编码120识别的弊端,同时,相较于采用光纤编码识别设备,本地接收侧的光纤编码120识别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其成本更低,有利于大规模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系统,此外,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致变光纤编码系统的识别方法,应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光纤编码识别设备输出识别光波并经波分复用器200传输至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
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执行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的识别方法;
识别光波经光纤编码120反射后传回光纤编码识别设备进行处理,以实现发送侧对光纤编码120的识别;
通信设备300输出通信光波并经波分复用器200传输至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
通信光波经光纤编码120透射后传输至第一光电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并由第一控制模块150进行解析,以实现双侧通信。
具体地,参考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系统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系统用于实现上述光致变光纤编码系统的识别方法,本申请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系统的识别方法与前述的光致变光纤编码系统相对应,具体的处理过程请参照前述的光致变光纤编码系统,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系统中执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系统的识别方法,使得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中的光纤编码120在接收到识别光波后,光致变涂层130会因识别光波在光纤编码120处进行衍射或散射后而发生色变,具体为根据与多个码元121所对应的不同波长而产生不同的颜色变化,从而使得采集模块140可以采集到不同的颜色变化信息,进而由第一控制模块150对颜色变化信息进行解析,以确定光纤编码120的中心波长,从而实现接收侧对光纤编码120的识别。同时,识别光波将由光纤编码120反射回光纤编码识别设备,以实现发送侧对光纤编码120的识别。通信设备300通过发送通信光波,经由第一光电处理模块处理解析后来实现与接收侧之间的通信。因此,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致变光纤编码系统的识别方法,在实现原有的光纤编码120识别功能和通信功能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实现本地接受侧的光纤编码120识别,同时,相较于采用光纤编码识别设备,本地接收侧的光纤编码120识别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其成本更低,有利于大规模广泛应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光纤编码识别设备包括光源模块410、环形器420、第二光电处理模块、第二控制模块440;光源模块410用于输出不同波长的识别光波;环形器420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第一端口与光源模块41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端口与波分复用器200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光电处理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三端口连接;第二控制模块440分别与光源模块410、第二光电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识别光波经光纤编码120反射后传回光纤编码识别设备进行处理,以实现发送侧对光纤编码120的识别,包括以下步骤:
光源模块410输出识别光波至环形器420,并通过环形器420传输至光纤编码120;
环形器420接收光纤编码120所反射的反射光波并传输至第二光电处理模块;
第二光电处理模块对反射光波进行处理并由第二控制模块440解析,以实现发送侧对光纤编码120的识别。
具体地,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光纤编码识别设备的光纤编码识别方法与本实施例的光纤编码识别设备相对应,具体的处理过程请参照前述相对应的光纤编码识别设备的识别过程,在此不再赘述解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7)

1.一种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纤编码,设置于光纤上;
多个光致变涂层,与所述光纤编码的多个码元一一对应地设置并位于所述光纤上,多个所述光致变涂层皆用于随光波产生颜色变化;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多个所述光致变涂层的颜色变化信息;
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采集模块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光致变涂层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多个所述码元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光致变涂层设置于所述光纤上且分别一一位于多个所述码元后。
4.一种光致变光纤编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
波分复用器,其输出端与所述光纤的一端连接;
光纤编码识别设备,其输出端与所述波分复用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纤编码识别设备用于识别所述光纤编码;
通信设备,其输出端与所述波分复用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通信设备用于输出通信光波;
第一光电处理模块,其输入端与所述光纤的另一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致变光纤编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光电转换单元,其输入端与所述光纤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通信光波转换为第一电信号;
第一模数转换单元,其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致变光纤编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编码识别设备包括:
光源模块,用于输出不同波长的识别光波;
环形器,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光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波分复用器的输入端连接;
第二光电处理模块,其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端口连接;
第二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光源模块、所述第二光电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致变光纤编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电处理模块包括:
第二光电转换单元,其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识别光波转换为第二电信号;
第二模数转换单元,其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CN202222604545.6U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及系统 Active CN2184501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4545.6U CN218450127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4545.6U CN218450127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50127U true CN218450127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83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04545.6U Active CN218450127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501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99065A (zh) * 2022-09-29 2022-12-20 中山水木光华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系统及识别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99065A (zh) * 2022-09-29 2022-12-20 中山水木光华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系统及识别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46631B (zh)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的智能频谱图分析方法
AU666382B2 (e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optical line
CN218450127U (zh) 一种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及系统
CN103048121B (zh) 一种光器件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CN102607618B (zh) 一种光纤传感方法、光纤传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5634877A (zh) 一种服务器状态信息获取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06352905A (zh) 一种光纤光栅解调系统及解调仪
WO2020020991A1 (en) 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 method and system using speckle pattern recognition in multi-mode optical fibres
CN102928076B (zh) 不受偏振度影响的激光实时功率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CN113472451A (zh) 机固互联的量子时间同步方法
CN115499065A (zh) 一种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系统及识别方法
CN116678513A (zh)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的温度测量系统与温度测量方法
CN110048768B (zh) 一种针对同波长光纤编码组的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CN102169272A (zh) 一种利用线性斜边滤波器的光纤光栅波长解调方法
CN206670570U (zh) 一种光纤间距测量系统
CN114124207B (zh) 一种基于光纤编码的全光存储系统及方法
CN110031034A (zh) 一种光纤光栅波长解调及校准系统及方法
CN111750912B (zh) 高空间分辨率的大容量光栅阵列otdr差分解调方法及系统
CN104865231B (zh) 一种多通道光学溶解氧测量方法
CN109361456B (zh) 双向大气湍流光信道的信号起伏相关系数测量方法
CN114040550A (zh) 一种光强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14142921B (zh) 一种基于不同中心波长光纤编码的全光存储系统及方法
CN218162462U (zh) 一种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及识别系统
CN219416228U (zh) 一种光纤布拉格光栅阵列二维解调系统
CN218549925U (zh) 一种分光终端、组网结构及pon网络监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