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62462U - 一种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及识别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及识别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62462U
CN218162462U CN202222211780.7U CN202222211780U CN218162462U CN 218162462 U CN218162462 U CN 218162462U CN 202222211780 U CN202222211780 U CN 202222211780U CN 218162462 U CN218162462 U CN 2181624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optical fiber
identification
optical splitter
spli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1178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惠君
薛鹏
毛志松
邬耀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Shuimu Guanghua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Shuimu Guanghua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Shuimu Guanghua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Shuimu Guanghua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1178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624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624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624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及识别系统。当处理侧发送识别光波至分光器本体时,与识别光波对应波长的第一光纤编码将第一次反射识别光波回处理侧,同时识别光波透射至分光器本体并第二次反射回处理侧,识别光波继续传输至设置的第二光纤编码并第三次反射回处理侧,处理侧可解析三次反射光波以实现对分光器本体及其输出分支的识别。由于多个第一光纤编码的波长不同且相互间距也不同,因此可以将多个分光器区别开来,使得第一次反射光波的解析结果都是不同的,同时,每个分光器本体的输出支路上的第二光纤编码也进行了区别设置,使得第三次反射光波的解析结果都是不同的,因此最终可实现对多个分光器本体及其输出支路的区分识别。

Description

一种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及识别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及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无源光纤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技术是一点到多点的光纤接入技术,它由局侧的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设备、用户侧的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设备,以及光分配网(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ODN)组成。其中,ODN全部由分光器等无源器件组成,不需要贵重的有源电子设备。
为了实现对PON网络中各个设备的识别,需要间接地对设置在网络中间的分光器进行识别,对于设备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分光器将采用多级连接的方式形成拓扑网络。而对于接在同一个上一级分光器的多个下一级分光器,为了便于实际的设置操作,难免会出现至少两个下一级分光器分别与上一级分光器的设置间距相同。然而,分光器的识别过程会通过发送光波至分光器反射后进行光谱解析处理,从而确定对应所反射光波的分光器以识别,由于存在等间距设置的多个分光器,则在识别过程中处理侧会同时接收到多个分光器所反射回的光波,导致无法对反射回的光波进行区分,因此难以实现对多个分光器的区分识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区分识别分光器,解决了当前多级分光器网络中难以对等间距设置的多个分光器进行区分识别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和一种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的识别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包括:
分光器本体,其输入端连接有第一光纤,多个输出端分别一一连接有多个第二光纤;
多个第一光纤编码,设置于所述第一光纤上,每个所述第一光纤编码分别与所述分光器本体之间设置有不同间距,每个所述第一光纤编码分别具有不同波长;
多个第二光纤编码,分别一一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二光纤上,多个所述第二光纤编码共同用于实现识别并区分所述分光器本体的多个输出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与分光器本体输入端连接的第一光纤上设置多个第一光纤编码,从而当处理侧发送识别光波至分光器本体时,与识别光波对应波长的一个第一光纤编码将第一次反射识别光波回处理侧,同时识别光波透射至分光器本体并第二次反射回处理侧,识别光波继续传输至设置于第二光纤上与识别光波对应波长的第二光纤编码并第三次反射回处理侧,处理侧可解析三次反射光波以实现对分光器本体及其输出分支的识别。由于多个第一光纤编码的波长不同且相互间距也不同,即使多个分光器本体在多级分光器网络中处于同级且与上级等间距设置,即第二次反射光波的解析结果相同,利用多个第一光纤编码可以将多个分光器区别开来,使得第一次反射光波的解析结果都是不同的,同时,每个分光器本体的输出支路上的第二光纤编码也进行了区别设置,使得第三次反射光波的解析结果都是不同的,因此最终可实现对多个分光器本体及其输出支路的区分识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第二光纤编码具有不同波长且多个所述第二光纤编码之间的设置间距不同,每个所述第二光纤编码的波长分别与每个所述第一光纤编码的波长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第二光纤编码具有不同波长且多个所述第二光纤编码之间的设置间距相同,每个所述第二光纤编码的波长分别与每个所述第一光纤编码的波长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第二光纤编码具有相同波长且多个所述第二光纤编码之间的设置间距不同,每个所述第二光纤编码的波长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光纤编码中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光纤编码的波长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第二光纤上还设置有第三光纤编码,每个所述第三光纤编码和每个所述第二光纤编码之间的设置间距不同,每个所述第三光纤编码用于确保对所述分光器本体的多个输出端的区分识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包括多个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任一所述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多个所述可区分识别分光器连接以组成树状拓扑网络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进行多级连接,以组成树状拓扑网络结构,从而可作为光分配网应用于无源光纤网络中。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中的每个可区分识别分光器可实现区分识别,因此在实际的大规模应用下,现场相关技术人员在搭建多级分光器网络时,无需过多考虑同级的多个分光器与前一级分光器之间的设置距离,即可以快速地进行等间距设置,从而使得实际搭建场景更佳灵活,便于网络的大规模快速搭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的识别系统,包括:
光源模块,用于输出不同波长的脉冲光波;
环形器,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光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光电处理模块,其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端口连接;
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光源模块、所述光电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如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其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的识别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控制模块的操作下,通过光源模块发送出脉冲光波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中,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中每个可区分识别分光器的第一光纤编码对脉冲光波进行反射并传回光电处理模块,经处理后来实现拓扑网络中对各个分光器本体的区别;每个可区分识别分光器的分光器本体对脉冲光波进行反射并传回光电处理模块,经处理后来实现拓扑网络中各个分光器本体的识别;每个可区分识别分光器的第二光纤编码对脉冲光波进行反射并传回光电处理模块,经处理后来实现拓扑网络中各个分光器本体的各输出支路的区别识别。因此,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识别系统,即使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中同级的多个可区分识别分光器分别与上级可区分识别分光器等间距设置,也可实现对各个可区分识别分光器的区分识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光电处理模块包括:
光电转换单元,其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端口连接,所述光电转换单元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模数转换单元,其输入端与所述光电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种可区分识别分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种可区分识别分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三种可区分识别分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四种可区分识别分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的区分识别效果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的区分识别效果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的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分光器本体110;第一光纤编码120;第二光纤编码130;第三光纤编码140;
光源模块210;环形器220;光电转换单元231;模数转换单元232;控制模块240;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250;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非全部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包括:分光器本体110、多个第一光纤编码120、多个第二光纤编码130。分光器本体110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一光纤,多个输出端分别一一连接有多个第二光纤;多个第一光纤编码120设置于第一光纤上,每个第一光纤编码120分别与分光器本体110之间设置有不同间距,每个第一光纤编码120分别具有不同波长;多个第二光纤编码130分别一一设置于多个第二光纤上,多个第二光纤编码130共同用于实现识别并区分分光器本体110的多个输出端。
具体地,结合参考1至图3所示,分光器本体110即为分光器,或称光分路器,是多个输入端和输出端的连接器件,可实现光网络系统中光信号的耦合、分支及分配等,是光纤链路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常用M×N来表示一个分光器有M个输入端和N个输出端,在现如今组网中使用的分光器一般都是1×2、1×4分光器。例如,图1至图3中的分光器采用1×4分光器,在与输入端连接的第一光纤上设置有4个第一光纤编码120,4个第一光纤编码120依次与分光器本体110的距离分别为k1、k2、k3、k4,与之对应的4个光纤编码的波长分别为λ1、λ2、λ3、λ4,可以理解的是k1≠k2≠k3≠k4且λ1≠λ2≠λ3≠λ4,同时,在与4个输出端连接的4个第二光纤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光纤编码130,同样根据波长、间距不同或相同的设置方式,使得这4个第二光纤编码130可以区分识别。例如,可以采用如图1的设置方式,4个第二光纤编码130的波长分别对应设置为λ1、λ2、λ3、λ4,其分别与4个第一光纤编码120对应。因此,利用光纤编码识别装置发送识别光波,波长为λ1的识别光波将会在离分光器本体110最近的第一光纤编码120进行反射和透射,然后经过分光器本体110进行反射和透射,并继续传输至第一个输出支路的第二光纤编码130进行反射和透射,对于光纤编码识别装置所接收到的三次反射光波,其效果示意图如图5所示,同理对于波长为λ2、λ3、λ4的识别光波,其同样会进行相应的反射和透射,从图5可以看出,虽然分光器本体110的反射峰相同,但其前后的第一光纤编码120和第二光纤编码130的反射峰均不相同,因此,在由多个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组成的多级分光器网络中,每一条传输路径都能被独立区别开来。
可以理解的是,图1至图3是以1×4分光器为例,对于其他的一分多分光器同样适用,且第一光纤编码120的设置数量应与分光器本体110的输出端数量一致,这是因为第一光纤编码120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是对其每个输出支路进行不同编号,因此使得与每个输出支路连接的其他分光器本体110之间可相互区别开来。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光纤编码120和第二光纤编码130,其反射或者透射标识的实现具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光纤光栅、反射膜(片)、透射膜(片)、硅基线刻光栅。由于反射膜(片)、透射膜(片)的现有产品中波长宽度较大,针对现有应用场景而言并不适用;硅基线刻光栅可以直接在分光器硅基板刻制,但是其硅基板要求尺寸小,硅基线刻光栅与分光器之间的间距就非常小,要求光源脉冲和采集空间精度都比较高,成本也非常高;光纤光栅包括反射光纤光栅、透射光纤光栅、相位光纤光栅等,直接在光纤上刻制,可以直接与光纤材质产品对接,成本相对低廉,因此优选采用光纤光栅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光纤编码120和第二光纤编码130。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多个第一光纤编码120分别与分光器本体110的距离,其可按同倍数递增的大小设置,且多个第一光纤编码120的波长和间距是随机对应设置的。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与分光器本体110输入端连接的第一光纤上设置多个第一光纤编码120,从而当处理侧发送识别光波至分光器本体110时,与识别光波对应波长的一个第一光纤编码120将第一次反射识别光波回处理侧,同时识别光波透射至分光器本体110并第二次反射回处理侧,识别光波继续传输至设置于第二光纤上与识别光波对应波长的第二光纤编码130并第三次反射回处理侧,处理侧可解析三次反射光波以实现对分光器本体110及其输出分支的识别。由于多个第一光纤编码120的波长不同且相互间距也不同,即使多个分光器本体110在多级分光器网络中处于同级且与上级等间距设置,即第二次反射光波的解析结果相同,利用多个第一光纤编码120可以将多个分光器区别开来,使得第一次反射光波的解析结果都是不同的,同时,每个分光器本体110的输出支路上的第二光纤编码130也进行了区别设置,使得第三次反射光波的解析结果都是不同的,因此最终可实现对多个分光器本体110及其输出支路的区分识别。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多个第二光纤编码130具有不同波长且多个第二光纤编码130之间的设置间距不同,每个第二光纤编码130的波长分别与每个第一光纤编码120的波长一一对应。
具体地,参考图1,4个第二光纤编码130的波长设置不同,其分别为λ1、λ2、λ3、λ4,与4个第一光纤编码120的波长一一对应,因此可以使得4个输出支路以不同波长来实现对应“编号”,以得到区分识别。通过设置不同的间距可以进一步加强4个输出支路的区别,具体的识别效果示意图参考图5。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多个第二光纤编码130之间的距离,其可按同倍数递增的大小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个第二光纤编码130具有不同波长且多个第二光纤编码130之间的设置间距相同,每个第二光纤编码130的波长分别与每个第一光纤编码120的波长一一对应。
具体地,参考图2,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多个第二光纤编码130,进行不同波长的设置便能实现对多个输出支路的唯一“编号”,因此,多个第二光纤编码130之间的设置间距可以相同,对区分识别不产生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多个第二光纤编码130具有相同波长且多个第二光纤编码130之间的设置间距不同,每个第二光纤编码130的波长分别与多个第一光纤编码120中任意一个第一光纤编码120的波长相同。
具体地,参考图3,除了采用不同的波长来设置多个第二光纤编码130,以实现区分识别,还可采用相同波长不同间距的设置方式,来使得多个第二光纤编码130可以被区别开来。可以理解的是,在效果示意图上可以得出(并未画出),对于一个特定波长的识别光波,传输至分光器本体110的输出端时,可能会出现多个连续的反射峰,但每个反射峰之间的间距都不同,因此可以区别对应的多个输出支路。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方式在识别难度相对更大,因此优选采用不同波长来设置多个第二光纤编码13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每个第二光纤上还设置有第三光纤编码140,每个第三光纤编码140和每个第二光纤编码130之间的设置间距不同,每个第三光纤编码140用于确保对分光器本体110的多个输出端的区分识别。
具体地,参考图4,第三光纤编码140可以理解为校验码,即可以进一步确保对各个输出分支的准确区分识别。需要说明的是,以图4所示为例,4个第二光纤编码130的设置波长分别为λ1、λ2、λ3、λ4,则4个对应的第三光纤编码140的设置波长分别为λ3、λ4、λ5、λ6,即第二光纤编码130波长为λi,则第三光纤编码140波长为λ(i+2)。同时,第二光纤编码130与第三光纤编码140的间距与第二光纤编码130与分光器本体110的间距设置相同。
另外,参考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250,包括多个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任一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多个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连接以组成树状拓扑网络结构。
具体地,参考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250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网络中的第一级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可实现对各个输出支路的区分识别,因此对于连接在多个输出支路的第二级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显然是可以被区分识别的,同理依次类推,每一级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都能最终被区分识别,具体的识别效果示意图参考图7。同时,网络中每个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的多个第一光纤编码120的波长和间距的设置不一定完全一致,比如某一个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的设置对应关系为:k1、k2、k3、k4对应λ1、λ2、λ3、λ4,而另一个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的设置对应关系为:k1、k2、k3、k4对应λ4、λ1、λ2、λ3,以使得识别效果图中的反射峰更加随机化,从而保证每个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之间的区分识别更明显。
可以理解的是,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进行多级连接,以组成树状拓扑网络结构,从而可作为光分配网应用于无源光纤网络中。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250中的每个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可实现区分识别,因此在实际的大规模应用下,现场相关技术人员在搭建多级分光器网络时,无需过多考虑同级的多个分光器与前一级分光器之间的设置距离,即可以快速地进行等间距设置,从而使得实际搭建场景更佳灵活,便于网络的大规模快速搭建。
此外,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250的识别系统,包括光源模块210、环形器220、光电处理模块、控制模块240、如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250。光源模块210用于输出不同波长的脉冲光波;环形器220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第一端口与光源模块210的输出端连接;光电处理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三端口连接;控制模块240分别与光源模块210、光电处理模块电性连接;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250的输入端与第二端口连接。
具体地,参考图8,在控制模块240的控制操作下,光源模块210将发射不同波长的脉冲光波至环形器220,环形器220将脉冲光波传输至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250中,即多个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中,当脉冲光波分别传输至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的第一光纤编码120、分光器本体110、第二光纤编码130后,便依据不同波长来反射传回环形器220,并进一步传输至光电处理模块中处理,以分别实现对各个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的区分识别。
可以理解的是,在控制模块240的操作下,通过光源模块210发送出脉冲光波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250中,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250中每个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的第一光纤编码120对脉冲光波进行反射并传回光电处理模块,经处理后来实现拓扑网络中对各个分光器本体110的区别;每个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的分光器本体110对脉冲光波进行反射并传回光电处理模块,经处理后来实现拓扑网络中各个分光器本体110的识别;每个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的第二光纤编码130对脉冲光波进行反射并传回光电处理模块,经处理后来实现拓扑网络中各个分光器本体110的各输出支路的区别识别。因此,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识别系统,即使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250中同级的多个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分别与上级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等间距设置,也可实现对各个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的区分识别。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电处理模块包括光电转换单元231、模数转换单元232。光电转换单元231的输入端与第三端口连接,光电转换单元231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模数转换单元232的输入端与光电转换单元231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控制模块240电性连接。
具体地,光电处理模块可采用光电转换单元231与模数转换单元232结合,具体通过对反射回来的光波通过光电转换单元231处理,将光信号转换为模拟电信号,进一步再由模数转换单元232处理将模拟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传输至控制模块240得到处理。具体地,光电转换单元231可采用PIN光电二极管实现光电转换,也可采用雪崩光电二极管(APD)实现光电转换。控制模块240的核心处理器可以采用单片机、DSP或ARM,具体可以使用STM32系列处理器。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250的识别系统,此外,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250的识别方法,该识别方法应用于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250的识别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由光源模块210输出多个不同宽谱脉冲光波至环形器220,并通过环形器220传输至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250中的多个第一光纤编码120和多个第二光纤编码130;
环形器220分别接收多个第一光纤编码120和多个第二光纤编码130所反射的多个反射光波;
光电处理模块对多个反射光波进行处理,以使得控制模块240完成对多个分光器本体110及输出支路的识别。
具体地,参考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250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250的识别系统用于实现上述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250的识别方法,本申请实施例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250的识别方法与前述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250的识别系统相对应,具体的处理过程请参照前述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250的识别系统,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识别方法应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识别系统中,使得光源模块210发送出脉冲光波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250中,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250中每个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的第一光纤编码120对脉冲光波进行反射并传回光电处理模块,经处理后来实现拓扑网络中对各个分光器本体110的区别;每个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的分光器本体110对脉冲光波进行反射并传回光电处理模块,经处理后来实现拓扑网络中各个分光器本体110的识别;每个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的第二光纤编码130对脉冲光波进行反射并传回光电处理模块,经处理后来实现拓扑网络中各个分光器本体110的各输出支路的区别识别。因此,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识别方法,即使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250中同级的多个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分别与上级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等间距设置,也可实现对各个可区分识别分光器251的区分识别。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电处理模块对多个反射光波进行处理,以使得控制模块240完成对多个分光器本体110及输出支路的识别,包括以下步骤:
光电转换单元231接收多个反射光波,并将多个反射光波的光信号转换为多个模拟电信号;
模数转换单元232接收多个模拟电信号,并将多个模拟电信号转换为多个数字信号;
控制模块240对多个数字信号进行处理,以完成对多个分光器本体110及输出支路的识别。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电处理模块的识别方法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电处理模块相对应,在此不再赘述解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8)

1.一种可区分识别分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光器本体,其输入端连接有第一光纤,多个输出端分别一一连接有多个第二光纤;
多个第一光纤编码,设置于所述第一光纤上,每个所述第一光纤编码分别与所述分光器本体之间设置有不同间距,每个所述第一光纤编码分别具有不同波长;
多个第二光纤编码,分别一一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二光纤上,多个所述第二光纤编码共同用于实现识别并区分所述分光器本体的多个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光纤编码具有不同波长且多个所述第二光纤编码之间的设置间距不同,每个所述第二光纤编码的波长分别与每个所述第一光纤编码的波长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光纤编码具有不同波长且多个所述第二光纤编码之间的设置间距相同,每个所述第二光纤编码的波长分别与每个所述第一光纤编码的波长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光纤编码具有相同波长且多个所述第二光纤编码之间的设置间距不同,每个所述第二光纤编码的波长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光纤编码中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光纤编码的波长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光纤上还设置有第三光纤编码,每个所述第三光纤编码和每个所述第二光纤编码之间的设置间距不同,每个所述第三光纤编码用于确保对所述分光器本体的多个输出端的区分识别。
6.一种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多个所述可区分识别分光器连接以组成树状拓扑网络结构。
7.一种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模块,用于输出不同波长的脉冲光波;
环形器,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光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光电处理模块,其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端口连接;
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光源模块、所述光电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其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处理模块包括:
光电转换单元,其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端口连接,所述光电转换单元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模数转换单元,其输入端与所述光电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CN202222211780.7U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及识别系统 Active CN2181624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11780.7U CN218162462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及识别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11780.7U CN218162462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及识别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62462U true CN218162462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53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11780.7U Active CN218162462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及识别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624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10228B (zh) 一种端口识别的方法、装置、系统和分光器
CN103338068B (zh) 一种基于多通道并行光信号的分光监测装置
CN110933531A (zh) 一种端口检测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09560875B (zh) 一种具有温度检测及补偿功能的光纤光栅编码装置和方法
US20230208515A1 (en) Port identif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3036615A (zh) 光时域检测仪光模块及吉比特无源光网络断点检测系统
CN102684785B (zh) 基于噪声信号的光网络故障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18162462U (zh) 一种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及识别系统
US20040151497A1 (en) Wavelength path monitoring/correcting apparatus in transparent optical cross-connect and method thereof
CN218450127U (zh) 一种光致变光纤编码设备及系统
CN110048768B (zh) 一种针对同波长光纤编码组的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CN115499062A (zh) 一种可区分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02111686B (zh) 一种分支光纤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CN218450378U (zh) 一种可寻址全光串行通信系统
CN115567111A (zh) 一种基于全光ip地址的通信终端、系统及方法
CN218549925U (zh) 一种分光终端、组网结构及pon网络监测系统
CN103580749B (zh) 含地址标记分路器的无源光网络链路监测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15589258A (zh) 一种端口接入可识别分光器、拓扑网络、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02761367A (zh) 光线路终端光模块
CN103217182B (zh) 一种基于滤色片的多通道光纤光栅解调装置
WO2021227446A1 (zh) 端口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5942162A (zh) 一种多级分光器、多级分光器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13517943A (zh) 一种基于空分波分复用的分布式测量系统及方法
CN203761404U (zh) 采用以太网无光源网络的光模块
CN115580794A (zh) 一种可寻址全光串行通信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