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42784U - 一种余热回收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余热回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42784U
CN218442784U CN202222979031.9U CN202222979031U CN218442784U CN 218442784 U CN218442784 U CN 218442784U CN 202222979031 U CN202222979031 U CN 202222979031U CN 218442784 U CN218442784 U CN 2184427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eat
heat transfer
gas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7903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鹏
刘礼祥
杨尚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7903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427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427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427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余热回收设备,包括设置在回风井上部的集气罩,集气罩上设置有输气总管,输气总管上设置有抽气泵,抽气泵的输出端连接有三通阀,三通阀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分气支管,第一分气支管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一散热室,第一散热室的一侧设置有热传递室,热传递室与第一散热室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媒循环管,第一冷媒循环管上设置有第一压缩机和第一截流装置,热传递室的一侧设置有涌水蓄水池,涌水蓄水池的一侧通过水泵和供水管与热传递室连通,热传递室的顶部设置有生活热水输送管,其利用空气能热泵的原理对乏风中的热量进行吸收,并且传递给涌水,使低温的涌水能够在低温的条件下进行加热,实现为生活供热水。

Description

一种余热回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余热回收设备。
背景技术
矿山或者矿井进行开采的过程中会有乏风和涌水,随着节能减排的绿色发展理念的增强,避免乏风和涌水的热量散失一般会对乏风和涌水的余热进行回收,在冬季的东北、西北地区的煤矿,由于煤层较浅一般为两百米左右,乏风温度在十摄氏度以内,涌水的温度在五至二十摄氏度的范围内,乏风可利用的温度大概仅为七至八摄氏度,同时低温的涌水也不能够进行充分的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回收设备,其利用空气能热泵的原理对乏风中的热量进行吸收,并且传递给涌水,使得低温的涌水能够在低温的条件下继续进行加热,实现为生活供热水。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余热回收设备,包括设置在回风井上部的集气罩,所述集气罩上设置有输气总管,所述输气总管上设置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的输出端连接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分气支管,所述第一分气支管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一散热室,所述第一散热室的一侧设置有热传递室,所述热传递室与第一散热室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媒循环管,所述第一冷媒循环管上设置有第一压缩机和第一截流装置,所述热传递室的一侧设置有涌水蓄水池,所述涌水蓄水池的一侧通过水泵和供水管与热传递室连通,所述热传递室的顶部设置有生活热水输送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冷媒通过第一冷媒循环管输送至第一散热室的内部,吸收第一散热室内部的乏风热量,在冬季乏风相对于外部的空气温度更高,所以冷媒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吸收热量后的冷媒蒸发,经过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液态,进入到热传递室内部的冷媒循环管中,与热传递室内部的涌水进行接触,实现对低温涌水的加热,在冬季涌水相对于外部的水,温度较高,更容易加热到生活用水的使用温度,冷媒与涌水进行热量交换后,经过第一截流装置能够进行降压,变为气态进入到第一散热室的内部,进行对乏风热量的吸收,由此实现对乏风和涌水的余热回收并利用。
为了使得乏风能够对进风井进行防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金属网采用铁材质,所述三通阀的输出端还设置有第二分气支管,所述第二分气支管的端部连通有第二散热室,所述第二散热室的一侧设置有进风井,所述进风井与第二散热室之间设置有第二冷媒循环管,所述第二冷媒循环管上设置有第二压缩机和第二截流装置。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在三通阀的另一输出端设置第二分气支管,第二分气支管将部分的乏风引入第二散热室,经过第二冷媒循环管、第二压缩机和第二节流装置能够将乏风的热量传递到进风井的内部,防止进风井上冻。
为了使得进风井的防冻效果更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冷媒循环管的处于进风井内部的部分为螺旋状缠绕,且所述第二冷媒循环管与进风井的内壁贴合。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第二冷媒循环管与进风井的内壁抵触,并且成螺旋状缠绕,能够避免进风井上冻。
为了使得进入到第一散热室内部的乏风处于洁净的状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分气支管的输出端还设置有除尘室,所述除尘室的顶部通过连通管与第一散热室连通,所述除尘室的底部设置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一端与热传递室连通。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将热传递室内部加热的涌水通过回水管输送至除尘室的内部,第一分气支管通入到第一除尘室的内部,经过较高温度的涌水清洗,能够除尘。
为了使得冷媒进行热量载体的性能更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媒可采用R410a。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R410a的冷媒沸点为零下五十一度左右,能够充分的吸收乏风的温度。
为了使得除尘室内部灰尘杂质能够排出: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尘室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通过阀门能够控制排污管道对污水的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中:1、回风井;2、集气罩;3、抽气泵;4、三通阀;5、输气总管;6、第一分气支管;7、第二分气支管;8、第二散热室;9、进风井;10、除尘室;11、第一散热室;12、热传递室;13、第一压缩机;14、第一截流装置;15、第一冷媒循环管;16、第二冷媒循环管;17、第二压缩机;18、第二截流装置;19、连通管;20、涌水蓄水池;21、供水管;22、水泵;23、生活热水输送管;24、回水管;25、排污管道;26、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余热回收设备,包括设置在回风井1上部的集气罩2,所述集气罩2上设置有输气总管5,所述输气总管5上设置有抽气泵3,所述抽气泵3的输出端连接有三通阀4,所述三通阀4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分气支管6,所述第一分气支管6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一散热室11,所述第一散热室11的一侧设置有热传递室12,所述热传递室12与第一散热室11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媒循环管15,所述第一冷媒循环管15上设置有第一压缩机13和第一截流装置14,所述热传递室12的一侧设置有涌水蓄水池20,所述涌水蓄水池20的一侧通过水泵22和供水管21与热传递室12连通,所述热传递室12的顶部设置有生活热水输送管23。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余热回收设备,包括设置在回风井1上部的集气罩2,所述集气罩2上设置有输气总管5,所述输气总管5上设置有抽气泵3,所述抽气泵3的输出端连接有三通阀4,所述三通阀4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分气支管6,所述第一分气支管6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一散热室11,所述第一散热室11的一侧设置有热传递室12,所述热传递室12与第一散热室11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媒循环管15,所述第一冷媒循环管15上设置有第一压缩机13和第一截流装置14,所述热传递室12的一侧设置有涌水蓄水池20,所述涌水蓄水池20的一侧通过水泵22和供水管21与热传递室12连通,所述热传递室12的顶部设置有生活热水输送管23,所述三通阀4的输出端还设置有第二分气支管7,所述第二分气支管7的端部连通有第二散热室8,所述第二散热室8的一侧设置有进风井9,所述进风井9与第二散热室8之间设置有第二冷媒循环管16,所述第二冷媒循环管16上设置有第二压缩机17和第二截流装置18。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余热回收设备,包括设置在回风井1上部的集气罩2,所述集气罩2上设置有输气总管5,所述输气总管5上设置有抽气泵3,所述抽气泵3的输出端连接有三通阀4,所述三通阀4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分气支管6,所述第一分气支管6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一散热室11,所述第一散热室11的一侧设置有热传递室12,所述热传递室12与第一散热室11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媒循环管15,所述第一冷媒循环管15上设置有第一压缩机13和第一截流装置14,所述热传递室12的一侧设置有涌水蓄水池20,所述涌水蓄水池20的一侧通过水泵22和供水管21与热传递室12连通,所述热传递室12的顶部设置有生活热水输送管23,所述三通阀4的输出端还设置有第二分气支管7,所述第二分气支管7的端部连通有第二散热室8,所述第二散热室8的一侧设置有进风井9,所述进风井9与第二散热室8之间设置有第二冷媒循环管16,所述第二冷媒循环管16上设置有第二压缩机17和第二截流装置18,所述第二冷媒循环管16的处于进风井9内部的部分为螺旋状缠绕,且所述第二冷媒循环管16与进风井9的内壁贴合。
实施例4: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余热回收设备,包括设置在回风井1上部的集气罩2,所述集气罩2上设置有输气总管5,所述输气总管5上设置有抽气泵3,所述抽气泵3的输出端连接有三通阀4,所述三通阀4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分气支管6,所述第一分气支管6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一散热室11,所述第一散热室11的一侧设置有热传递室12,所述热传递室12与第一散热室11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媒循环管15,所述第一冷媒循环管15上设置有第一压缩机13和第一截流装置14,所述热传递室12的一侧设置有涌水蓄水池20,所述涌水蓄水池20的一侧通过水泵22和供水管21与热传递室12连通,所述热传递室12的顶部设置有生活热水输送管23,所述第一分气支管6的输出端还设置有除尘室10,所述除尘室10的顶部通过连通管19与第一散热室11连通,所述除尘室10的底部设置有回水管24,所述回水管24的一端与热传递室12连通。
实施例5: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余热回收设备,包括设置在回风井1上部的集气罩2,所述集气罩2上设置有输气总管5,所述输气总管5上设置有抽气泵3,所述抽气泵3的输出端连接有三通阀4,所述三通阀4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分气支管6,所述第一分气支管6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一散热室11,所述第一散热室11的一侧设置有热传递室12,所述热传递室12与第一散热室11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媒循环管15,所述第一冷媒循环管15上设置有第一压缩机13和第一截流装置14,所述热传递室12的一侧设置有涌水蓄水池20,所述涌水蓄水池20的一侧通过水泵22和供水管21与热传递室12连通,所述热传递室12的顶部设置有生活热水输送管23,所述冷媒可采用R410a。
实施例6: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余热回收设备,包括设置在回风井1上部的集气罩2,所述集气罩2上设置有输气总管5,所述输气总管5上设置有抽气泵3,所述抽气泵3的输出端连接有三通阀4,所述三通阀4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分气支管6,所述第一分气支管6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一散热室11,所述第一散热室11的一侧设置有热传递室12,所述热传递室12与第一散热室11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媒循环管15,所述第一冷媒循环管15上设置有第一压缩机13和第一截流装置14,所述热传递室12的一侧设置有涌水蓄水池20,所述涌水蓄水池20的一侧通过水泵22和供水管21与热传递室12连通,所述热传递室12的顶部设置有生活热水输送管23,所述除尘室10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道25,所述排污管道25上设置有阀门2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从回风井1出来的乏风经过集气罩2集中被抽气泵3的抽取,三通阀4连接有第一分气支管6和第二分气支管7,将乏风一部分传递给第一散热室11,一部分传递给第二散热室8,冷媒通过第一冷媒循环管15输送至第一散热室11的内部,吸收第一散热室11内部的乏风热量,在冬季乏风相对于外部的空气温度更高,所以冷媒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吸收热量后的冷媒蒸发,经过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液态,进入到热传递室12内部的冷媒循环管中,与热传递室12内部的涌水进行接触,实现对低温涌水的加热,在冬季涌水相对于外部的水,温度较高,更容易加热到生活用水的使用温度,冷媒与涌水进行热量交换后,经过第一截流装置14能够进行降压,变为气态进入到第一散热室11的内部,进行对乏风热量的吸收,由此实现对乏风和涌水的余热回收并利用,将热传递室12内部加热的涌水通过回水管24输送至除尘室10的内部,第一分气支管6通入到第一除尘室10的内部,经过较高温度的涌水清洗,能够除尘,在三通阀4的另一输出端设置第二分气支管7,第二分气支管7将部分的乏风引入第二散热室8,经过第二冷媒循环管16、第二压缩机17和第二节流装置能够将乏风的热量传递到进风井9的内部,防止进风井9上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余热回收设备,包括设置在回风井(1)上部的集气罩(2),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罩(2)上设置有输气总管(5),所述输气总管(5)上设置有抽气泵(3),所述抽气泵(3)的输出端连接有三通阀(4),所述三通阀(4)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分气支管(6),所述第一分气支管(6)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一散热室(11),所述第一散热室(11)的一侧设置有热传递室(12),所述热传递室(12)与第一散热室(11)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媒循环管(15),所述第一冷媒循环管(15)上设置有第一压缩机(13)和第一截流装置(14),所述热传递室(12)的一侧设置有涌水蓄水池(20),所述涌水蓄水池(20)的一侧通过水泵(22)和供水管(21)与热传递室(12)连通,所述热传递室(12)的顶部设置有生活热水输送管(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4)的输出端还设置有第二分气支管(7),所述第二分气支管(7)的端部连通有第二散热室(8),所述第二散热室(8)的一侧设置有进风井(9),所述进风井(9)与第二散热室(8)之间设置有第二冷媒循环管(16),所述第二冷媒循环管(16)上设置有第二压缩机(17)和第二截流装置(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媒循环管(16)的处于进风井(9)内部的部分为螺旋状缠绕,且所述第二冷媒循环管(16)与进风井(9)的内壁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气支管(6)的输出端还设置有除尘室(10),所述除尘室(10)的顶部通过连通管(19)与第一散热室(11)连通,所述除尘室(10)的底部设置有回水管(24),所述回水管(24)的一端与热传递室(1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可采用R410a。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室(10)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道(25),所述排污管道(25)上设置有阀门(26)。
CN202222979031.9U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余热回收设备 Active CN2184427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79031.9U CN218442784U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余热回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79031.9U CN218442784U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余热回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42784U true CN218442784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73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79031.9U Active CN218442784U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余热回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427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3438A (zh) 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节能及湿法脱硫节水排烟系统
CN105180245A (zh) 一种煤矿双热源热能利用系统及其运行方式
CN201851084U (zh) 一种井筒防冻装置
CN218442784U (zh) 一种余热回收设备
CN105120996A (zh) 太阳能蒸压设备
CN104132541A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和梯级利用系统
KR200436840Y1 (ko) 지하공기층을 이용한 폐열혼합식 냉난방장치
CN208504987U (zh) 一种太阳能干燥系统
CN105485915B (zh) 一种用于燃油燃气锅炉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16144214U (zh) 一种余热回收系统
CN201391936Y (zh) 用于地源热泵的锅炉余热回收蓄热装置
CN205807907U (zh) 复合式水源热泵空调装置
CN205424884U (zh) 火力厂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114234620A (zh) 一种粮食烘干空气源热泵热回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3869320U (zh) 一种水箱的双盘管加热装置
CN207635652U (zh) 一种用于热水机的无霜空气源热泵
CN206772087U (zh) 余热锅炉连续排污污水热能回收装置
CN202074603U (zh) 一种畜禽养殖场的热风循环采暖及热水供应装置
CN2926754Y (zh) 油田热泵式满液壳管原油加热装置
CN207701210U (zh) 一种燃气发电机组尾气余热利用装置
CN102095216A (zh) 一种水源热泵与太阳能结合的供暖装置
CN210662807U (zh) 一种燃煤锅炉连排热质回收系统
CN205079307U (zh) 一种煤矿双热源热能利用系统
CN205481077U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103759558A (zh) 锅炉低温余热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