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41787U - 一种蒸汽管道自动排冷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汽管道自动排冷水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441787U CN218441787U CN202222589514.8U CN202222589514U CN218441787U CN 218441787 U CN218441787 U CN 218441787U CN 202222589514 U CN202222589514 U CN 202222589514U CN 218441787 U CN218441787 U CN 2184417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am
- controller
- cold water
- conveying pipeline
- pneumatic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peline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汽管道自动排冷水系统,设有蒸汽输送管道,所述蒸汽输送管道上设有若干组排冷水控制装置,每组所述排冷水控制装置均包括密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动阀、控制器和用于排冷水的导淋管,所述密度传感器的探头位于蒸汽输送管道底部或导淋管上,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位于蒸汽输送管道任意位置,所述气动阀安装于导淋管上;所述密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气动阀由控制器控制启闭。通过传感器监测蒸汽温度等状态,控制自动阀门开闭排出冷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输送辅助设施,具体是一种蒸汽管道自动排冷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工厂企业中,蒸汽作为一种优质传热源使用量非常大。然而蒸汽在工业管道的输送过程中会凝结成水,尤其是系统引入蒸汽时,为避免因蒸汽引入速度过快造成严重的水击,甚至是设备损坏,需要安排工作人员在输送管道上不断的排放管道内积存的冷水,操作不当会造成烫伤,当管道过长时工作人员的作业强度较大,也不便于实时的排水,影响蒸汽的输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汽管道自动排冷水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测蒸汽温度等状态,控制自动阀门开闭排出冷水,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蒸汽管道自动排冷水系统,设有蒸汽输送管道,所述蒸汽输送管道上设有若干组排冷水控制装置,每组所述排冷水控制装置均包括密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动阀、控制器和用于排冷水的导淋管,所述密度传感器的探头位于蒸汽输送管道底部或导淋管上,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位于蒸汽输送管道任意位置,所述气动阀安装于导淋管上;所述密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气动阀由控制器控制启闭。
上述蒸汽管道自动排冷水系统,所述蒸汽输送管道上设有用于控制蒸汽通断的总阀,所述总阀与控制器分别电气连接总控制器,所述总控制器控制总阀的启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控制器对蒸汽输送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趋势与系统正常开停车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判定管道运行状态,并通过控制器对管道内介质变化进行综合判定,由控制器自主判断气动阀动作,实现全自动化的冷水排出过程,提高安全性,减少人员劳动强度,提高自动化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蒸汽输送管道不同运行情况下温度变化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密度传感器另一安装形式的示意图。
图中:1为密度传感器A、2为温度传感器A、3为气动阀A、4为密度传感器B、5为温度传感器B、6为气动阀B、7为蒸汽输送管道、8为控制器A、9为控制器B、10为控制器C、11为总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强调的是以下实施例是示例性的,其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以下实施例中涉及个处理器件连接时需要多种管道、阀门等元器件,均采用本领域中常用适配型号,根据其使用说明或厂家指导下完成安装使用,且上述元器件的使用也并非本申请针对技术问题进行改进的结构,本域技术人员能够在现有技术和附图1至3的指导下将传感器、阀门等元器件有效的安装和连接,按所需逻辑在控制器写入相应程序实现排冷水的自动控制。
本实施例的蒸汽管道自动排冷水系统,在蒸汽输送管道7上设有若干组排冷水控制装置,每组所述排冷水控制装置均包括密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动阀、控制器和用于排冷水的导淋管,所述密度传感器的探头位于蒸汽输送管道(7)底部或导淋管上,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位于蒸汽输送管道(7)任意位置,所述气动阀安装于导淋管上;所述密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气动阀由控制器控制启闭。利用温度传感器对蒸汽输送管道的温度变化情况进行检测,检测信号输入控制器;利用密度传感器对输送介质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检测信号输入控制器;控制器对温度信号的具体变化趋势进行模拟识别,判定当前管道的运行状态,对密度检测信号进行识别,并根据预先设置的程序控制措施给出气动阀动作信号,气动阀接收信号后开启阀门排放冷水;当温度变化趋于稳定后,控制器在设定的稳定时间后给出气动阀动作信号,气动阀接收信号后关闭阀门,减少蒸汽浪费。
输送管道1内的蒸汽以370℃时为例,水的密度为450kg/m3、饱和水蒸气密度为203kg/m3,当温度降低时两者的密度差别更大。
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当控制器A8接收到的温度趋势变化处于如图2所示的低温段时,密度传感器A1信号给出密度由0变为>990 kg/m3时,表示蒸汽输送管道7底部出现冷凝水,控制器A8给出动作信号,气动阀1打开排放冷凝水。
当控制器A8接收到的温度趋势变化处于如图2所示的升温段时,且管道温度<100℃时,表示此阶段会有大量冷凝水生成,控制器A8可以直接给出气动阀A3的动作信号,全开气动阀A3排放冷凝水。当温度较高时且密度波动或>400 kg/m3(远高于370℃下的饱和水蒸气密度)时,表示此时蒸汽管道内新生成的冷凝水减少但原冷凝水仍未排净,气动阀A3排出的介质为水或水和蒸汽的混合物,控制器A8给出气动阀A3的动作信号,全开气动阀A3排放冷凝水。当温度较高,密度小于300 kg/m3(远低于370℃下的水密度)且稳定一段时间后表示此时蒸汽输送管道7内的冷凝水很少,已接近高温运行阶段,气动阀A3排出的介质由水变为蒸汽,控制器A8给出气动阀A3的关闭信号,避免蒸汽浪费。
当控制器A8接收到的温度趋势变化处于如图2所示的高温段(370℃)时,密度传感器A1信号给出密度可能>400 kg/m3(表示管道底部有冷凝水),也可能<300 kg/m3(表示水管道底部无冷凝水),此时根据工作需要设定气动阀A3动作/不动作的条件。比如管道底部有水时,气动阀A3打开,无水时气动阀A3关闭;管道底部有水/无水,气动阀A3均关闭。控制器A8根据设定的工作要求给出动作/不动作信号。
当控制器A8接受到的温度趋势变化处于如图2所示的降温段时,密度传感器A1信号给出密度可能>400 kg/m3(表示管道底部有冷凝水),也可能<300 kg/m3(表示管道底部无冷凝水)。此时根据工作需要设定气动阀A3动作/不动作的条件。比如管道底部有水时,气动阀A3打开,无水时气动阀A3关闭以排出冷凝水;管道底部有水/无水,气动阀A3均关闭以减缓温度、压力的降低,减少冷凝水排出;管道底部有水/无水,气动阀A3均打开以快速降温降压。控制器A8根据设定的工作要求,给出动作/不动作信号。
同理,第二组排冷水控制装置的密度传感器B4、温度传感器B5、气动阀B6与控制器B9的运行也如上所述。
当控制器C10接收到蒸汽输送管道7上的总阀11开启信号时(即蒸汽输送管道7开始引入蒸汽),控制器C10给出动作信号,通过控制器A8、控制器B9实现气动阀A3、气动阀B6的动作打开,提前排放冷凝水。
当控制器C10接收到总阀11关闭信号时(即蒸汽输送管道7停止引用蒸汽),控制器C10可以根据提前设定的工作程序,有以下两种工作方式:①直接通过控制器A8、控制器B9来控制气动阀A3、气动阀B6的关闭或打开,实现减缓温度、压力降低速度的需求或实现快速排水、降温降压的需求;②下放权限至控制器A8、控制器B9,控制器A8、控制器B9可根据对应传感器状况利用前述控制方式,实现冷凝水的排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汽输送管道7的自动化排冷水装置可以通过控制器C10结合更多的生产工艺条件满足更多样化的生产需求,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目的。
Claims (2)
1.一种蒸汽管道自动排冷水系统,设有蒸汽输送管道(7),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输送管道(7)上设有若干组排冷水控制装置,每组所述排冷水控制装置均包括密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动阀、控制器和用于排冷水的导淋管,所述密度传感器的探头位于蒸汽输送管道(7)底部或导淋管上,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位于蒸汽输送管道(7)任意位置,所述气动阀安装于导淋管上;所述密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气动阀由控制器控制启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管道自动排冷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输送管道(7)上设有用于控制蒸汽通断的总阀(11),所述总阀(11)与控制器分别电气连接总控制器,所述总控制器控制总阀(11)的启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89514.8U CN218441787U (zh) | 2022-09-29 | 2022-09-29 | 一种蒸汽管道自动排冷水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89514.8U CN218441787U (zh) | 2022-09-29 | 2022-09-29 | 一种蒸汽管道自动排冷水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441787U true CN218441787U (zh) | 2023-02-03 |
Family
ID=85083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589514.8U Active CN218441787U (zh) | 2022-09-29 | 2022-09-29 | 一种蒸汽管道自动排冷水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441787U (zh) |
-
2022
- 2022-09-29 CN CN202222589514.8U patent/CN21844178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441787U (zh) | 一种蒸汽管道自动排冷水系统 | |
CN201145850Y (zh) | 一种延迟焦化焦炭塔自动操作系统 | |
CN106843295B (zh) | 一种烟气旁路蒸发脱硫废水系统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 |
CN104265666B (zh) | 用于防止风机喘振的方法 | |
CN104120212A (zh) | 一种转炉除尘新og控制方法 | |
CN208899001U (zh) | 一种钢丝热处理酸洗液的自动切换供液装置 | |
CN201560920U (zh) | 自动调速给水泵 | |
CN101787969B (zh) | 调速给水泵最小流量阀数控系统及其最小流量控制方法 | |
CN114811566B (zh) | 一种火电机组启动锅炉智能停炉保护工艺 | |
CN207456001U (zh) | 一种工艺冷却水系统 | |
CN111019692A (zh) | 一种乙烯裂解炉大阀切换自动控制的方法 | |
CN206754338U (zh) | 一种液力耦合器多档位调速和设备安全运行控制系统 | |
CN110716424B (zh) | 一种在用与备用设备在线无扰切换控制系统装置 | |
CN213984647U (zh) | 一种引风机凝汽器水侧增压泵系统 | |
CN212770883U (zh) | 步进式热处理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 | |
CN109437506B (zh) | 离心脱水干燥一体化系统及其快速降温方法 | |
CN113418201A (zh) | 燃煤系统 | |
CN110343834B (zh) | 一种铝合金t6热处理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及方法 | |
CN107166682A (zh) | 一种基于智能模组的空调冷源控制系统 | |
CN109555568B (zh) | 基于退火算法的饱和蒸汽发电机智能疏水方法 | |
CN108036299B (zh) | 智能余热锅炉优化控制系统 | |
CN220366404U (zh) | 一种余热蒸汽节能回收系统 | |
CN219810119U (zh) | 防凝结循环水装置 | |
CN201486833U (zh) | 调速给水泵最小流量阀数控系统 | |
CN113467385A (zh) | 工业无线油田井口加热炉动态自控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