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40819U - 一种双控止回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控止回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40819U
CN218440819U CN202222677628.8U CN202222677628U CN218440819U CN 218440819 U CN218440819 U CN 218440819U CN 202222677628 U CN202222677628 U CN 202222677628U CN 218440819 U CN218440819 U CN 2184408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control
liquid inlet
ball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7762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海游
叶茂
林微琴
王天贵
王银辉
王西峰
刘海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HUAM DEVELO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HUAM DEVELO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HUAM DEVELO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HUAM DEVELO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7762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408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408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408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控止回阀,包括阀体和双控机构,阀体内设有液流腔,液流腔的上侧、下侧和右侧分别设有第一入液口、第二入液口和出液口,且第一入液口和第二入液口同轴对齐,双控机构包括双控管、浮球和沉球,双控管位于液流腔内,且双控管密封安装在第一入液口和第二入液口之间,双控管的侧面设有液流口,浮球和沉球均位于双控管内,且浮球位于沉球的上方,浮球通过上移能够封闭双控管上端部设有的第一阀口,沉球通过下移能够封闭双控管下端部设有的第二阀口,能够在阀体同时对第一入液口和第二入液口的液流进行止回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双控止回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控止回阀。
背景技术
单向阀又称止回阀或逆止阀,是控制流体只能单向流动而无法回流的自动控制阀。
现有的单向阀仅控制单阀口,但通常在较多情况下,一条总管道都连接有多条支管道,用于混合输送、备用等,为防止回流则需在每条支管道都安装单向阀来控制,成本高、装卸维护也比较繁琐,另外,现有的单向阀多采用弹簧控制式,阀口逐渐打开扩大所需的压力将增加,导致阀口处的流量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控止回阀:
一种双控止回阀,包括阀体和双控机构,所述阀体内设有液流腔,所述液流腔的上侧、下侧和右侧分别设有第一入液口、第二入液口和出液口,且所述第一入液口和所述第二入液口同轴对齐,所述双控机构包括双控管、浮球和沉球,所述双控管位于所述液流腔内,且所述双控管密封安装在所述第一入液口和所述第二入液口之间,所述双控管的侧面设有液流口,所述浮球和所述沉球均位于所述双控管内,且所述浮球位于所述沉球的上方,所述浮球通过上移能够封闭所述双控管上端部设有的第一阀口,所述沉球通过下移能够封闭所述双控管下端部设有的第二阀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入液口连接有安装管,所述双控管的上端部螺纹配合于所述安装管,所述双控管的下端部密封顶靠在所述第二入液口,便于双控管的安装。
优选的,所述双控管内设有位于所述浮球和所述沉球之间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构成所述浮球及所述沉球的顶靠限位,防止浮球和沉球发生碰撞接触,以防浮球或沉球的工作被干扰。
优选的,所述限位部为挡板,挡板不仅能够构成浮球及所述沉球的顶靠限位,还能够防止从第一入液口和第二入液口的流入液流发生直接对冲。
优选的,所述液流口由多个环绕排布在所述双控管侧面的液流孔组成,防止被浮球或沉球阻挡而堵塞。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能够在阀体同时对第一入液口和第二入液口的液流进行止回控制,相比于目前利用弹簧的作用力实现止回的单向阀,在内液中浮球的浮力及沉球的下沉作用力是恒定的,液流冲开阀口及扩大阀口通道所需的作用力相同,使冲开阀口即可完全打开阀口,不会出现在扩大阀口通道时阻力逐步增加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阀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双控止回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1、阀体;2、液流腔;3、第一入液口;4、第二入液口;5、出液口;6、双控管;7、浮球;8、沉球;9、液流口;10、第一阀口;11、第二阀口;12、安装管;13、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一种双控止回阀,包括阀体1和双控机构,阀体1内设有液流腔2,液流腔2的上侧、下侧和右侧分别设有第一入液口3、第二入液口4和出液口5,且第一入液口3和第二入液口4同轴对齐,双控机构包括双控管6、浮球7和沉球8,双控管6位于液流腔2内,且双控管6密封安装在第一入液口3和第二入液口4之间,具体地,第一入液口3连接有安装管12,双控管6的上端部螺纹配合于安装管12,双控管6的下端部密封顶靠在第二入液口4,便于双控管6的安装,双控管6的侧面设有液流口9,浮球7和沉球8均位于双控管6内,且浮球7位于沉球8的上方,浮球7通过上移能够封闭双控管6上端部设有的第一阀口10,沉球8通过下移能够封闭双控管6下端部设有的第二阀口11。
双控管6内设有位于浮球7和沉球8之间的限位部,限位部用于构成浮球7及沉球8的顶靠限位,限位部为挡板13,能够防止浮球7和沉球8发生碰撞接触,以防浮球7或沉球8的工作被干扰,还能够防止从第一入液口3和第二入液口4的流入液流发生直接对冲。
液流口9由多个环绕排布在双控管6侧面的液流孔组成,防止被浮球7或沉球8阻挡而堵塞。
双控工作原理:浮球7和沉球8能够在双控管6内竖直活动,在液流腔2及双控管6填面内液后,浮球7通过在内液中的浮力而上浮来封闭第一阀口10,第一入液口3的入液冲击克服上述浮力即可冲开浮球7来打开第一阀口10,同理地,沉球8通过在内液中下沉来封闭第二阀口11,第二入液口4的入液冲击克服沉球8的下沉作用力即可冲开沉球8来打开第二阀口11。能够同时对第一入液口3和第二入液口4的液流进行止回控制,另外,相比于目前利用弹簧的作用力实现止回的单向阀,在内液中浮球7的浮力及沉球8的下沉作用力是恒定的,液流冲开阀口及扩大阀口通道所需的作用力相同,使冲开阀口即可完全打开阀口,不会出现在扩大阀口通道时阻力逐步增加的情况。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例。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双控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和双控机构,所述阀体(1)内设有液流腔(2),所述液流腔(2)的上侧、下侧和右侧分别设有第一入液口(3)、第二入液口(4)和出液口(5),且所述第一入液口(3)和所述第二入液口(4)同轴对齐,所述双控机构包括双控管(6)、浮球(7)和沉球(8),所述双控管(6)位于所述液流腔(2)内,且所述双控管(6)密封安装在所述第一入液口(3)和所述第二入液口(4)之间,所述双控管(6)的侧面设有液流口(9),所述浮球(7)和所述沉球(8)均位于所述双控管(6)内,且所述浮球(7)位于所述沉球(8)的上方,所述浮球(7)通过上移能够封闭所述双控管(6)上端部设有的第一阀口(10),所述沉球(8)通过下移能够封闭所述双控管(6)下端部设有的第二阀口(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控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液口(3)连接有安装管(12),所述双控管(6)的上端部螺纹配合于所述安装管(12),所述双控管(6)的下端部密封顶靠在所述第二入液口(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控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控管(6)内设有位于所述浮球(7)和所述沉球(8)之间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构成所述浮球(7)及所述沉球(8)的顶靠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控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挡板(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控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口(9)由多个环绕排布在所述双控管(6)侧面的液流孔组成。
CN202222677628.8U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双控止回阀 Active CN2184408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77628.8U CN218440819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双控止回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77628.8U CN218440819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双控止回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40819U true CN218440819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42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77628.8U Active CN218440819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双控止回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408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718929U (zh) 一种中腔安全泄压楔式闸阀
CA2654612A1 (en) Anti-siphon device for a flush valve
CN218440819U (zh) 一种双控止回阀
CN113047904A (zh) 一种正负压自动放水器
CN210687778U (zh) 一种防泄漏排水器
CN211952266U (zh) 一种防泄漏煤气排水器
CN219866424U (zh) 一种防倒流结构及止回阀
CN219345598U (zh) 一种压力密封止回阀
CN215371151U (zh) 一体复合式高速空气阀
KR101517953B1 (ko) 수위제한형 수위표시관이 구비된 밀폐형 팽창탱크
CN215635303U (zh) 一种自动排水阀及分离器
CN214884143U (zh) 一种延迟进水的进水阀及坐便器
CN219300054U (zh) 一种空气阀的阀座密封结构
CN214404841U (zh) 一种全压高速排气阀
CN220249028U (zh) 一种止回阀泄压结构
CN213117592U (zh) 一种高压泵用单向阀总成
CN111927987B (zh) 一种低阻力异形密封止回阀及使用方法
CN216715326U (zh) 无膜片轴杆轴套弹簧k型液体控制阀
CN117469509A (zh) 自动排气装置及其应用
CN220060649U (zh) 一种防冲蚀石油钻采防喷用止回阀
CN217301765U (zh) 一种紧急切断阀单向泄压阀结构
CN213206940U (zh) 一种防止管道冷凝水回流装置
CN219345593U (zh) 一种浮力驱动的低压燃气防水逆止阀
CN216242524U (zh) 一种无骨架水力主阀
CN213541360U (zh) 一种复合式高速进排气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