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40267U - 轴承座及轴承组件 - Google Patents

轴承座及轴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40267U
CN218440267U CN202222838625.8U CN202222838625U CN218440267U CN 218440267 U CN218440267 U CN 218440267U CN 202222838625 U CN202222838625 U CN 202222838625U CN 218440267 U CN218440267 U CN 218440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barrel
bracket
notch
support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3862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英
付英民
后永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GN Power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Op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GN Power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GN Power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Op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283862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402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40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402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座及轴承组件。轴承座包括筒体和托架,筒体沿其径向贯通设置有槽口,托架包括支撑块和设置于支撑块上的凸条,支撑块容置于筒体内,凸条沿筒体的轴向方向可调节地穿设于槽口,并沿径向伸出筒体。本实用新型的轴承座由筒体和活动安装于筒体上的托架组成,筒体的内腔用于容置轴承,托架的支撑块用于抵靠轴承;通过筒体沿其径向贯通设置有槽口,以使托架的凸条伸出筒体的外周面,通过对伸出筒体外壁的凸条施加外力,使凸条沿筒体的轴向移动,以带动与支撑块相抵靠的轴承移动至筒体外,操作简单方便,无需悬空轴承组件即可实现,且外力是作用在托架上,不用直接作用在轴承组件的轴上,减小对轴承组件造成的损伤。

Description

轴承座及轴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轴承座及轴承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由于轴承全部位于轴承座内,无法直接使用轴承拉马对轴承进行拆卸,需要先通过敲击轴以使轴带着套设于轴上的一个轴承移出轴承座,再利用轴承拉马勾住轴承,将轴承从轴承座上取下。但在敲击轴使一个轴承移出轴承座的操作过程中,需要使轴承组件悬空,操作不便;且在敲击轴时,需要施加很大的外力来破坏轴承和轴的过盈配合,极容易对轴承组件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轴承组件的各个零件不易安全拆卸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轴承座及轴承组件。
一种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沿其径向贯通设置有槽口;
托架,包括支撑块和设置于所述支撑块上的凸条,所述支撑块容置于所述筒体内,用于与第一轴承相抵,所述凸条沿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可调节地穿设于所述槽口,并沿径向伸出所述筒体,用于将所述第一轴承推出所述筒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沿其轴向的一端为拆卸端,当所述凸条抵靠于所述槽口靠近所述拆卸端的槽面时,所述支撑块伸出所述筒体,当所述凸条抵靠于所述槽口远离所述拆卸端的槽面时,所述支撑块位于所述筒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拆卸端的径向内侧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支撑块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沿所述筒体的周向延伸,所述槽口连通所述第一限位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远离所述拆卸端的一端的径向内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沿所述筒体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限位槽用于容纳第二轴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多个凸条,所述筒体上的槽口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槽口沿所述筒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凸条穿设于一个所述槽口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槽正对所述拆卸端的槽面与所述槽口远离所述拆卸端的槽面齐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筒体周向方向上,所述槽口的宽度大于所述凸条的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的径向外侧设置有法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筒体的径向,所述支撑块的外表面与所述筒体的径向内侧之间具有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轴承组件,所述轴承组件包括轴、间隔套设于所述轴上的两个轴承以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套设于两个所述轴承上,所述托架位于两个所述轴承之间,且能够与一个所述轴承相抵靠。
上述轴承座,由筒体和活动安装于筒体上的托架组成,筒体的内腔用于容置轴承,托架的支撑块用于抵靠轴承,通过对伸出筒体外壁的凸条施加外力,能使托架带动轴承沿筒体的轴向相对筒体移动,从而将轴承移动至筒体外。具体地,筒体沿其径向贯通设置有槽口,且凸条通过槽口伸出筒体的外周面,并能沿筒体的轴向在槽口上滑动,进而对凸条施加沿筒体轴向上的外力,即可使得凸条沿筒体的轴向移动,凸条带动支撑块在筒体的内腔中移动,以带动与支撑块相抵靠的轴承移动至筒体外,操作更加简单方便,无需悬空轴承组件即可实现,且外力是作用在托架上,不用直接作用在轴承组件的轴上,减小对轴承组件造成的损伤。
上述轴承组件,通过轴承座的筒体和在筒体上增设托架相互配合,以便外力作用在托架上,利用托架的移动带动轴承移动,将轴承从筒体内移动至筒体外,再利用轴承拉马实现将轴承组件拆开,减小对轴承组件造成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轴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轴承座的筒体和法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B向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C向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轴承座的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D-D向剖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轴承座的剖面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E-E向剖面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轴承座的剖面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F-F向剖面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轴承座的剖面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G-G向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筒体;101-槽口;1011-第一槽面;1012-第二槽面;102-第一限位槽;1021-第三槽面;103-第二限位槽;
2-托架;21-支撑块;22-凸条;
3-法兰;
4-轴;
51-第一轴承;52-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轴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向剖面图。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承组件,轴承组件为一具有双轴承的轴承组件。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座、轴4以及间隔套设于轴4上的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轴承座套设于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上,其中,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均与轴4过盈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轴承座包括筒体1和托架2,筒体1的内腔用于容置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托架2位于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之间,且与第一轴承51轴向相抵靠。其中,筒体1沿其径向贯通设置有槽口101,托架2包括支撑块21和设置于支撑块21上的凸条22,支撑块21容置于筒体1内,用于与第一轴承51轴向抵靠,凸条22沿筒体1的轴向方向可调节地穿设于槽口101,并沿径向伸出筒体1。
传统技术中,轴承组件的各个零件全部安装到位后,轴承嵌入轴承座内,且轴与两个轴承内圈过盈配合,同时在轴承外圈与轴承座之间加装挡圈或弹簧片以对轴承进行限位,因此轴承组件一旦安装好后很难拆卸,一般情况下通常采用整体更换的方式维修轴承组件,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单独拆卸维修更换轴承。由于轴承全部位于轴承座内,无法直接使用轴承拆卸工具对轴承进行拆卸,因此在单独拆卸轴承时,需要将轴承座的法兰垫在支架上,使整个轴承组件悬空,然后通过敲击轴的一端,使轴带动轴承产生轴向移动,直到轴承移动至轴承座外,再采用轴承拉马勾住轴承以将轴承取下。在敲击轴的过程中,需要施加很大的外力以破坏轴承和轴的过盈配合,极容易对轴承组件造成损伤。
本申请实施例的轴承座,由筒体1和安装于筒体1上的托架2组成,筒体1的内腔用于容置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托架2的支撑块21用于抵靠其中第一轴承51,通过对伸出筒体1外壁的凸条22施加外力,能使托架2带动与其相抵靠的第一轴承51沿筒体1的轴向相对筒体1移动,破坏第一轴承51与轴4的过盈配合,从而将第一轴承51移动至筒体1外。具体地,筒体1沿其径向贯通设置有槽口101,且凸条22通过槽口101伸出筒体1的外周面,并能沿筒体1的轴向在槽口101上滑动,进而对凸条22施加沿筒体1轴向上的外力,即可使得凸条22沿筒体1的轴向移动,凸条22带动支撑块21在筒体1的内腔中移动,以带动与支撑块21相抵靠的第一轴承51移动至筒体1外,操作更加简单方便,无需悬空轴承组件即可实现,且外力是作用在托架2上,不用直接作用在轴承组件的轴4上,减小对轴承组件造成的损伤。
本申请实施例的轴承组件,通过轴承座的筒体1和在筒体1上增设托架2相互配合,以便外力作用在托架2上,利用托架2的移动带动与其抵靠的第一轴承51移动,破坏第一轴承51与轴4的过盈配合,将第一轴承51从筒体1内移动至筒体1外,再利用轴承拉马将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从轴承座上拆下,实现了具有双轴承的轴承组件的拆卸,操作更加方便,也减小了拆卸时对轴承组件造成的损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筒体1沿其轴向的一端为拆卸端,拆卸端的径向内侧内嵌有第一轴承51,第二轴承52内嵌于筒体1另一端的径向内侧,支撑块21位于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之间,且支撑块21抵靠第一轴承51。沿筒体1的轴向,槽口101靠近拆卸端的槽面为第一槽面1011,槽口101远离拆卸端的槽面为第二槽面1012,即凸条22可在槽口101的第一槽面1011与第二槽面1012之间移动。凸条22受外力作用可沿筒体1的轴向移动,当凸条22抵靠于槽口101远离拆卸端的第二槽面1012时,支撑块21位于筒体1内,第一轴承51内嵌于拆卸端的径向内侧;当凸条22抵靠于槽口101靠近拆卸端的第一槽面1011时,支撑块21伸出筒体1,以将第一轴承51推至筒体1外,便于后续采用轴承拉马将第一轴承51从轴4上取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凸条22抵靠于第二槽面1012时,沿筒体1的轴线方向,凸条22朝向第一槽面1011的表面与第一槽面1011之间的距离为S1,支撑块21朝向拆卸端的表面与拆卸端之间的距离为S2,S1大于S2,以使支撑块21移动至抵靠第一槽面1011时,支撑块21伸出筒体1的拆卸端,第一轴承51与拆卸端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以供后续轴承拉马勾住第一轴承51将第一轴承51从轴4上取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槽口101在筒体1周向上的宽度大于凸条22的周向宽度,使得凸条22在外力作用下沿筒体1的轴向朝向拆卸端移动时,能减少凸条22与槽口101触碰或摩擦的几率,从而降低对筒体1造成的损伤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槽口101为一矩形槽口,槽口101包括靠近拆卸端的第一槽面1011、远离拆卸端的第二槽面1012、以及连接在第一槽面1011和第二槽面1012之间的两个纵向槽面,两个纵向槽面沿筒体1的周向间隔布置,且分别沿筒体1的轴向延伸,通过第一槽面1011、第二槽面1012和两个纵向槽面共同围设形成一矩形的槽口101,以使凸条22在外力作用下能在槽口101中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筒体1的径向,支撑块21的外表面与筒体1的径向内侧之间具有间隙,使得凸条22在外力作用下沿筒体1的轴向朝向拆卸端移动时,能减少支撑块21与筒体1的内壁触碰或摩擦的几率,从而降低对筒体1造成的损伤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筒体1的径向外侧设置有法兰3,以便轴承组件利用筒体1上的法兰3与其他机械部件可拆卸地连接。
结合图4和图5,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轴承座的筒体和法兰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B向剖面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拆卸端的径向内侧设置有用于容置支撑块21和第一轴承51的第一限位槽102,第一限位槽102沿筒体1的周向延伸,槽口101连通第一限位槽102。第一限位槽102在筒体1轴向上的槽深大于支撑块21沿筒体1轴向上的高度,以使第一轴承51和支撑块21均容置于第一限位槽102中。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槽102对托架2的支撑块21起到支撑和定位作用,也能通过加工出不同尺寸的第一限位槽102配合不同型号的轴承。
在一些实施例中,筒体1远离拆卸端的一端的径向内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槽103,第二限位槽103沿筒体1的周向延伸,第二轴承52容置于第二限位槽103中。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槽103对第二轴承52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也能通过加工出不同尺寸的第二限位槽103配合不同型号的轴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102正对拆卸端的槽面为第三槽面1021,第三槽面1021与槽口101远离拆卸端的第二槽面1012齐平,便于加工筒体1。凸条22远离拆卸端的表面与支撑块21远离拆卸端的表面齐平,既便于加工托架2,且凸条22远离拆卸端的表面能够与第二槽面1012相贴靠,支撑块21能够与第三槽面1021相贴靠,以使托架2对第一轴承51提供可靠且稳定的轴向作用力。
结合图5至图7,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托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C-C向剖面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块21上设置有多个凸条22,后续拆卸时能适配于与两爪拉马或三爪拉马一起使用。筒体1上的槽口101设置有多个,多个槽口101沿筒体1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分别连通于第一限位槽102,每个凸条22穿设于一个槽口101中。通过多个凸条22与多个槽口101相配合,使得作业时,对托架2施加的外力有多个,且沿筒体1周向上分布,有利于托架2沿筒体1轴向移动时保持平衡,同时也能提高拆卸效率。
结合图8至图10,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轴承座的剖面图,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托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D-D向剖面图。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支撑块21为一环状结构,支撑块21的内周面和外周面均为圆形,支撑块21的外径小于筒体1在拆卸端的内径。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筒体1的拆卸端需要同时容纳第一轴承51以及支撑块21。因此,筒体1在拆卸端的内径大于支撑块21的外径。进一步地,筒体1的拆卸端还设置有槽口101,当托架2在轴向运动时,由于支撑块21的外径小于筒体1在拆卸端的内径,因此托架2的支撑块21不会受到槽口101的阻挡,从而有利于保证托架2在轴向运动时的行程,进而有利于使第一轴承51被托架2顺利顶出,提高拆卸便利性。进一步地,支撑块21的内腔以供轴4穿过,支撑块21的外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条22。上述结构设置,使得支撑块21为一圆环形结构,根据支撑块21上凸条22的个数,能适配于与两爪拉马或三爪拉马一起使用。
结合图11至图13,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轴承座的剖面图,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托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E-E向剖面图。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块21为一环状结构,支撑块21的内周面和外周面均为圆形,支撑块21的外径小于筒体1在拆卸端的内径。支撑块21的内腔以供轴4穿过,支撑块21的外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条22。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支撑块21的内周面至外周面的厚度大于图9中所示实施例的支撑块21的内周面至外周面的厚度。这样设置,使得支撑块21的厚度增大,进而支撑块21与第一轴承51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大,利用托架2移动第一轴承51时,第一轴承51受到的单位面积作用力更小,有利于避免轴承组件受到损伤。
结合图14至图16,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轴承座的剖面图,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托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中F-F向剖面图。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块21为一半环状结构,且支撑块21的内周面和外表面均为半圆形,支撑块21的外径小于筒体1的内径。支撑块21内周面与第一限位槽102共同形成的空腔以供轴4穿设,支撑块21沿其周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凸条22。上述结构设置,使得支撑块21适配于与两爪拉马一起使用。
结合图17至图19,图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轴承座的剖面图,图1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托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8中G-G向剖面图。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块21为一环状结构,支撑块21的外周面为多边形,支撑块21的内周面为圆形,支撑块21的外径小于筒体1的内径。支撑块21的内腔以供轴4穿过,支撑块21的外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条22,各个凸条22连接在支撑块21外周面的边角处。上述结构设置,使得支撑块21的外表面形状更加多样化,可根据支撑块21外周面多边形的形状配置有相应个数的凸条22,托架2的实用性更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包括:
筒体(1),所述筒体(1)沿其径向贯通设置有槽口(101);
托架(2),包括支撑块(21)和设置于所述支撑块(21)上的凸条(22),所述支撑块(21)容置于所述筒体(1)内,用于与第一轴承相抵,所述凸条(22)沿所述筒体(1)的轴向方向可调节地穿设于所述槽口(101),并沿径向伸出所述筒体(1),用于将所述第一轴承推出所述筒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沿其轴向的一端为拆卸端,当所述凸条(22)抵靠于所述槽口(101)靠近所述拆卸端的槽面时,所述支撑块(21)伸出所述筒体(1),当所述凸条(22)抵靠于所述槽口(101)远离所述拆卸端的槽面时,所述支撑块(21)位于所述筒体(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端的径向内侧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支撑块(21)的第一限位槽(102),所述第一限位槽(102)沿所述筒体(1)的周向延伸,所述槽口(101)连通所述第一限位槽(10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远离所述拆卸端的一端的径向内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槽(103),所述第二限位槽(103)沿所述筒体(1)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限位槽(103)用于容纳第二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21)上设置有多个凸条(22),所述筒体(1)上的槽口(101)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槽口(101)沿所述筒体(1)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凸条(22)穿设于一个所述槽口(101)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02)正对所述拆卸端的槽面与所述槽口(101)远离所述拆卸端的槽面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1)周向方向上,所述槽口(101)的宽度大于所述凸条(22)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径向外侧设置有法兰(3)。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筒体(1)的径向,所述支撑块(21)的外表面与所述筒体(1)的径向内侧之间具有间隙。
10.一种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组件包括轴(4)、间隔套设于所述轴(4)上的两个轴承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套设于两个所述轴承上,所述托架(2)位于两个所述轴承之间,且能够与一个所述轴承相抵靠。
CN202222838625.8U 2022-10-26 2022-10-26 轴承座及轴承组件 Active CN2184402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38625.8U CN218440267U (zh) 2022-10-26 2022-10-26 轴承座及轴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38625.8U CN218440267U (zh) 2022-10-26 2022-10-26 轴承座及轴承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40267U true CN218440267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69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38625.8U Active CN218440267U (zh) 2022-10-26 2022-10-26 轴承座及轴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402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291957A1 (en) Snap ring installation and removal tool
CN218440267U (zh) 轴承座及轴承组件
CN204664205U (zh) 轴承装配辅助工装
CN213808313U (zh) 一种便于拆卸式法兰盘组件
CN215231659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疤痕激光光源总成
JP2013119768A (ja) チュービング装置
CN114367944A (zh) 轴承零件拆卸工具
CN21125464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缠绕辊筒
CN212445030U (zh) 一种专用轴承拆卸工具
CN210978508U (zh) 一种发动机活塞销结构
CN211163747U (zh) 汽车后桥半轴与半轴轴承维修装置
CN217413367U (zh) 便于安装的分度盘
CN217619902U (zh) 研磨机的刷辊机构
CN211344525U (zh) 定位结构及三脚架
CN213332096U (zh) 增压水泵的推力轴承安装结构
CN212672237U (zh) 一种易装配的滚针轴承保持架
CN216398817U (zh) 镐臂支撑与油缸连接处承压盘精车专用工装
CN201170271Y (zh) 启动超越离合器
CN218266318U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用立式液压泵套
CN105772775A (zh) V形弹簧盘定心夹具
CN218466148U (zh) 一种洗衣机底板加强件
CN212022789U (zh) 一种汽车元宝梁
CN213773140U (zh) 一种吸叶机
CN218612887U (zh) 一种大型结构件无应力快速定位锁紧装置
CN218624624U (zh) 一种双金属缸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