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37595U - 隔震结构防倒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隔震结构防倒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437595U CN218437595U CN202222397038.XU CN202222397038U CN218437595U CN 218437595 U CN218437595 U CN 218437595U CN 202222397038 U CN202222397038 U CN 202222397038U CN 218437595 U CN218437595 U CN 2184375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structure
- shock insulation
-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 top end
- insulation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隔震结构防倒塌装置,属于建筑隔震领域,隔震结构防倒塌装置,包括地下室顶板框架梁,地下室顶板框架梁的顶端中部固定设有隔震支座下支墩,隔震支座下支墩的顶端固定设有橡胶隔震支座,橡胶隔震支座的顶端固定设有上框架梁,上框架梁的底端与地下室顶板框架梁的顶端之间并为位于橡胶隔震支座的外周侧设有钢结构组件,钢结构组件的下方设有四个上位聚四氟乙烯板,地下室顶板框架梁的顶端并位于四个上位聚四氟乙烯板的正下方均固定安装有下位聚四氟乙烯板,它可以避免出现橡胶隔震支座的上部结构因橡胶隔震支座的失效容易导致建筑物倾斜或倒塌的情况,保障了建筑物在使用时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隔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隔震结构防倒塌装置。
背景技术
隔震支座是指结构为达到隔震要求而设置的支承装置,是在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增加隔震层,安装橡胶隔震支座,起到与地面的软连接,通过这样的技术,可以把地震80%左右的能量抵消掉。例如叠层橡胶支座(或称隔震橡胶支座、夹层橡胶垫等)。它是一种水平刚度较小而竖向刚度较大的结构构件,可承受大的水平变形,可作为承重体系的一部分。这样的抗震技术来源于火箭发动机的研发。
隔震结构不同于传统结构,其最明显特点为在隔震层由隔震支座将上部主体结构与下部基础或地下室隔开,该隔震支座吸收大部分地震力,从而减小上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如此结构特性,引起上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与下部结构不同步运动,橡胶隔震支座发生较大变形。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
在隔震支座使用时,若罕遇或超罕遇地震作用下,且当地震力超过隔震支座承载力极限时,可能导致隔震支座破坏从而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承载能力。而橡胶隔震支座的上部结构因橡胶隔震支座的失效容易导致建筑物倾斜或倒塌。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予以研究改良,提供隔震结构防倒塌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隔震结构防倒塌装置,它可以避免出现橡胶隔震支座的上部结构因橡胶隔震支座的失效容易导致建筑物倾斜或倒塌的情况,保障了建筑物在使用时的安全性能。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隔震结构防倒塌装置,包括地下室顶板框架梁,所述地下室顶板框架梁的顶端中部固定设有隔震支座下支墩,所述隔震支座下支墩的顶端固定设有橡胶隔震支座,所述橡胶隔震支座的顶端固定设有上框架梁,所述上框架梁的底端与地下室顶板框架梁的顶端之间并为位于橡胶隔震支座的外周侧设有钢结构组件,所述钢结构组件的下方设有四个上位聚四氟乙烯板,所述地下室顶板框架梁的顶端并位于四个上位聚四氟乙烯板的正下方均固定安装有下位聚四氟乙烯板;
所述钢结构组件包括固定件、钢结构柱,钢结构斜撑和钢结构梁,所述钢结构梁与钢结构柱为垂直分布且一体锻造成型,所述钢结构斜撑的一端与钢结构柱的侧面顶端固定,所述钢结构斜撑的另一端与钢结构梁的顶端中部固定,所述固定件固定于钢结构柱的顶端,且所述固定件的顶端与上框架梁固定,所述钢结构柱的底端与上位聚四氟乙烯板的顶端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地下室顶板框架梁的顶端并位于隔震支座下支墩的正下方固定设有隔震层下支墩。
进一步的,所述上框架梁包括一体锻造成型的中心座和四个在水平面呈十字形分布的连接梁。
进一步的,四个所述固定件均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连接梁的底端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钢结构柱的底端与地下室顶板框架梁之间的距离为42mm,所述上位聚四氟乙烯板和下位聚四氟乙烯板的厚度均为20mm。
进一步的,所述上位聚四氟乙烯板和下位聚四氟乙烯板的结构相同,且均为圆板型结构,且所述上位聚四氟乙烯板和下位聚四氟乙烯板的直径大小为橡胶隔震支座的直径大小的两倍。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为钢板结构,所述钢结构柱、钢结构斜撑和钢结构梁均为工字钢结构。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在建筑物处于大风或中震小震下支墩等外环境条件下时,利用橡胶隔震支座起到对建筑物的隔震作用,当橡胶隔震支座因罕遇或超罕遇地震作用下且当地震力超过隔震支座承载力极限时,此时若导致隔震支座破坏从而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承载能力,则钢结构组件起到上框架梁与地下室顶板框架梁之间的连接作用,进而避免出现橡胶隔震支座的上部结构因橡胶隔震支座的失效容易导致建筑物倾斜或倒塌的情况,保障了建筑物在使用时的安全性能。
(2)本方案,该装置的整体安装过程只需要在传统的隔震支座附近位置加装对应的钢结构组件,安装方式较为简单方便,且杆钢结构组件可进行模块化生产和加工,在整个装置使用过程中,无需外接能源,且可实现终生无需检修及维护,且其寿命可与所在建筑物相同,保证了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优良性能,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组件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地下室顶板框架梁;101、隔震层下支墩;
2、隔震支座下支墩;
3、橡胶隔震支座;
4、上框架梁;401、中心座;402、连接梁;
5、钢结构组件;501、固定件;502、钢结构柱;503、钢结构斜撑;504、钢结构梁;
6、上位聚四氟乙烯板;
7、下位聚四氟乙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隔震结构防倒塌装置,包括地下室顶板框架梁1,地下室顶板框架梁1的顶端中部固定设有隔震支座下支墩2,隔震支座下支墩2的顶端固定设有橡胶隔震支座3,橡胶隔震支座3的顶端固定设有上框架梁4,上框架梁4的底端与地下室顶板框架梁1的顶端之间并为位于橡胶隔震支座3的外周侧设有钢结构组件5,钢结构组件5的下方设有四个上位聚四氟乙烯板6,地下室顶板框架梁1的顶端并位于四个上位聚四氟乙烯板6的正下方均固定安装有下位聚四氟乙烯板7;
橡胶隔震支座3配合隔震支座下支墩2安装在地下室顶板框架梁1和上框架梁4之间,起到建筑中的隔震作用,在橡胶隔震支座3因地震等因素受损时,钢结构组件5配合聚四氟乙烯板6和下位聚四氟乙烯板7对地下室顶板框架梁1和上框架梁4之间进行承力的作用,进而防止建筑物出现倒塌,保证了建筑的使用安全;
钢结构组件5包括固定件501、钢结构柱502,钢结构斜撑503和钢结构梁504,钢结构梁504与钢结构柱502为垂直分布且一体锻造成型,钢结构斜撑503的一端与钢结构柱502的侧面顶端固定,钢结构斜撑503的另一端与钢结构梁504的顶端中部固定,固定件501固定于钢结构柱502的顶端,且固定件501的顶端与上框架梁4固定,钢结构柱502的底端与上位聚四氟乙烯板6的顶端固定;
一体型成型的钢结构柱502和钢结构梁504为钢结构组件5的主要支撑部分,钢结构斜撑503可配合钢结构柱502和钢结构梁504形成三角形的稳定结构,提高钢结构组件的稳定性,然后利用固定件501将整个钢结构组件5固定于上框架梁4的下方,在橡胶隔震支座3工作时,钢结构组件5不与地下室顶板框架梁1之间不产生作用力,在橡胶隔震支座3受损时,钢结构组件5与地下室顶板框架梁1之间接触并产生作用力,进而起到地下室顶板框架梁1与上框架梁4之间的连接作用。
参阅图2,地下室顶板框架梁1的顶端并位于隔震支座下支墩2的正下方固定设有隔震层下支墩101;
在橡胶隔震支座3正常使用时,橡胶隔震支座3和隔震支座下支墩2为地下室顶板框架梁1与上框架梁4之间的承力部分,设置隔震层下支墩101可便于将隔震支座下支墩2所承受的力竖直向下传递,这样可保证整个建筑物在使用支撑时的稳定效果。
参阅图1,上框架梁4包括一体锻造成型的中心座401和四个在水平面呈十字形分布的连接梁402;
将相邻的上框架梁4之间进行锻造连接,可形成整个建筑物底部的整体框架。
参阅图1和图4,四个固定件501均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连接梁402的底端中部;
固定件501对连接梁402底端中部支撑,多个固定件501共同作用可形成整个支撑网络,同时便于整个钢结构组件5通过固定件501形成与上框架梁4之间的安装。
参阅图1和图4,钢结构柱502的底端与地下室顶板框架梁1之间的距离为42mm,上位聚四氟乙烯板6和下位聚四氟乙烯板7的厚度均为20mm;
在上位聚四氟乙烯板6和下位聚四氟乙烯板7之间保留2mm的间隙,在橡胶隔震支座3提供建筑物的支撑时,保证橡胶隔震支座3用于进行缓冲隔震的空间距离。
参阅图1,上位聚四氟乙烯板6和下位聚四氟乙烯板7的结构相同,且均为圆板型结构,且上位聚四氟乙烯板6和下位聚四氟乙烯板7的直径大小为橡胶隔震支座3的直径大小的两倍;
上位聚四氟乙烯板6和下位聚四氟乙烯板7之间距离较小,出现几乎接触但不产生摩擦的状态,在橡胶隔震支座3正常工作时,上位聚四氟乙烯板6和下位聚四氟乙烯板7之间物作用力,不对橡胶隔震支座3的隔震效果造成影响,在橡胶隔震支座3受损时,上位聚四氟乙烯板6和下位聚四氟乙烯板7之间可快速接触,最大程度上降低橡胶隔震支座3受损时对建筑物的影响,同时保证了不影响大风或中震小震下支墩的可控运动。
参阅图4,固定件501为钢板结构,钢结构柱502、钢结构斜撑503和钢结构梁504均为工字钢结构;
工字钢结构可有效增强钢结构斜撑503钢结构梁504均为工字钢结构的稳定性。
在使用时:
采用预埋螺栓或膨胀螺栓或植筋的方式将钢板材质的固定件501固定于上框架梁4上然后钢结构柱502刚性连接于固定件501的底端,并与下方的地下室顶板框架梁1的顶部预留约42mm空隙,钢结构柱502下段安装约20mm的上位聚四氟乙烯板6,地下室顶板框架梁1的顶部并位于钢结构柱502正下方处安装厚度为20mm的下位聚四氟乙烯板7,且上位聚四氟乙烯板6和下位聚四氟乙烯板7的直径均为2倍的隔震支墩直径,此时上位聚四氟乙烯板6和下位聚四氟乙烯板7间可几乎接触但不产生摩擦,钢结构斜撑503可配合钢结构柱502和钢结构梁504形成三角形的稳定结构,提高钢结构组件5的稳定性,在橡胶隔震支座3工作时,钢结构组件5不与地下室顶板框架梁1之间不产生作用力,橡胶隔震支座3配合隔震支座下支墩2安装在地下室顶板框架梁1和上框架梁4之间,起到建筑中的隔震作用,在橡胶隔震支座3受损时,钢结构组件5与地下室顶板框架梁1之间接触并产生作用力,进而起到地下室顶板框架梁1与上框架梁4之间的连接作用,当罕遇地震或超罕遇地震导致隔震支座破坏失效后,由钢结构组件5承担上部结构荷载,从而保证建筑安全,这样即可完成整个装置的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隔震结构防倒塌装置,包括地下室顶板框架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顶板框架梁(1)的顶端中部固定设有隔震支座下支墩(2),所述隔震支座下支墩(2)的顶端固定设有橡胶隔震支座(3),所述橡胶隔震支座(3)的顶端固定设有上框架梁(4),所述上框架梁(4)的底端与地下室顶板框架梁(1)的顶端之间并为位于橡胶隔震支座(3)的外周侧设有钢结构组件(5),所述钢结构组件(5)的下方设有四个上位聚四氟乙烯板(6),所述地下室顶板框架梁(1)的顶端并位于四个上位聚四氟乙烯板(6)的正下方均固定安装有下位聚四氟乙烯板(7);
所述钢结构组件(5)包括固定件(501)、钢结构柱(502),钢结构斜撑(503)和钢结构梁(504),所述钢结构梁(504)与钢结构柱(502)为垂直分布且一体锻造成型,所述钢结构斜撑(503)的一端与钢结构柱(502)的侧面顶端固定,所述钢结构斜撑(503)的另一端与钢结构梁(504)的顶端中部固定,所述固定件(501)固定于钢结构柱(502)的顶端,且所述固定件(501)的顶端与上框架梁(4)固定,所述钢结构柱(502)的底端与上位聚四氟乙烯板(6)的顶端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结构防倒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顶板框架梁(1)的顶端并位于隔震支座下支墩(2)的正下方固定设有隔震层下支墩(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结构防倒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梁(4)包括一体锻造成型的中心座(401)和四个在水平面呈十字形分布的连接梁(4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结构防倒塌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固定件(501)均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连接梁(402)的底端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结构防倒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柱(502)的底端与地下室顶板框架梁(1)之间的距离为42mm,所述上位聚四氟乙烯板(6)和下位聚四氟乙烯板(7)的厚度均为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结构防倒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聚四氟乙烯板(6)和下位聚四氟乙烯板(7)的结构相同,且均为圆板型结构,且所述上位聚四氟乙烯板(6)和下位聚四氟乙烯板(7)的直径大小为橡胶隔震支座(3)的直径大小的两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结构防倒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501)为钢板结构,所述钢结构柱(502)、钢结构斜撑(503)和钢结构梁(504)均为工字钢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397038.XU CN218437595U (zh) | 2022-09-13 | 2022-09-13 | 隔震结构防倒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397038.XU CN218437595U (zh) | 2022-09-13 | 2022-09-13 | 隔震结构防倒塌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437595U true CN218437595U (zh) | 2023-02-03 |
Family
ID=85102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397038.XU Active CN218437595U (zh) | 2022-09-13 | 2022-09-13 | 隔震结构防倒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437595U (zh) |
-
2022
- 2022-09-13 CN CN202222397038.XU patent/CN2184375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984260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抗震基座 | |
CN201011174Y (zh) | 钢结构建筑物抗震抗变形双重保护结构 | |
CN114439123A (zh) | 一种竖向抗拉的滑移隔震装置 | |
CN113123454B (zh) | 一种连柱式双耗能-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218437595U (zh) | 隔震结构防倒塌装置 | |
CN107386437B (zh) | 一种钢结构自复位的梁柱节点 | |
CN110344634B (zh) | 一种抗震的低层建筑 | |
CN212427527U (zh) | 一种悬挑桁架结构体系 | |
CN109779020B (zh) | 一种钢结构建筑防震机构 | |
CN115233854B (zh) | 一种新结构的抗震房建基础 | |
CN216865220U (zh) |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桩基的嵌固结构 | |
CN216196889U (zh)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及装配式钢结构住宅 | |
CN213952505U (zh) | 一种钢结构支撑座 | |
CN210395633U (zh) | 一种房屋建筑用抗震组合梁 | |
CN209179085U (zh) | 一种地下车库抗震结构 | |
CN210562585U (zh) | 一种轻钢结构建筑结构 | |
CN211143364U (zh) | 一种造船厂房屋钢结构 | |
CN112962810B (zh) | 一种综合抗震钢结构及其安装施工方法 | |
CN216304916U (zh) | 一种轻钢龙骨建筑抗震结构 | |
CN210286363U (zh) | 一种梯井箱提供恢复力的隔震结构 | |
CN101230599B (zh) | 竖向抗剪跷动减震钢板剪力墙 | |
CN212104560U (zh) | 一种弹性支座节点 | |
CN215054027U (zh) | 一种用于钢结构梁柱的半刚性连接节点 | |
CN214461391U (zh) | 一种抗震型建筑结构 | |
CN217175254U (zh) | 一种竖向抗拉的滑移隔震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