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36595U - 一种钢混组合梁现浇板施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混组合梁现浇板施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36595U
CN218436595U CN202222880882.8U CN202222880882U CN218436595U CN 218436595 U CN218436595 U CN 218436595U CN 202222880882 U CN202222880882 U CN 202222880882U CN 218436595 U CN218436595 U CN 2184365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cross beam
template
beams
templat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8088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鸿伟
潘荣杰
史继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cc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Tianj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cc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Tianj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cc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Tianj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cc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Tianj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8088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365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365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365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混组合梁现浇板施工结构,包括沿桥梁纵向设置的若干钢梁,所有钢梁沿桥梁横向间隔设置,相邻钢梁之间设有第一模板,位于两侧的钢梁外侧设有第二模板;沿钢梁长度方向,第一模板由若干第一模板单元构成,第二模板由若干第二模板单元构成;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均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和若干沿桥梁横向水平间隔设置的下横梁,在下横梁上设有若干沿桥梁纵向间隔的设置的方木次梁,所述支撑板铺设在方木次梁上;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均通过若干支撑连接机构设置钢梁上,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的支撑板上表面分别与对应的钢梁上表面平齐。该施工结构不会影响交通,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钢混组合梁现浇板施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混组合梁现浇板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提升桥梁建造水平,确保桥梁设施快速、优质、高效和安全建造,是世界桥梁工程的发展趋势。在主梁方面发展了钢混组合桥梁等适宜快速建造的新结构,钢混组合梁通常在设计时在钢梁顶面浇筑一层30 cm左右厚的钢筋混凝土桥面板,使一跨钢梁横向连成整体,达到整体受力状态。这里的钢梁包括钢板梁和钢箱梁,其中钢箱梁又包括开口钢箱梁和闭口钢箱梁。
目前,组合结构桥梁的施工,普遍采用钢梁与混凝土桥面板分步进行的方法,一般将钢梁先行架设就位,再施工桥面板。这种方法利用了钢梁自重较轻的特点,可以降低运输、吊装以及顶推等作业对机具设备与临时设施的要求;接着进行的桥面板施工,混凝土桥面板施工可以分成现浇桥面板施工与预制桥面板施工两类。现场浇筑方法能有效减少混凝土板接缝的数量,能适应钢筋骨架的几何缺陷,并使桥面板中钢筋用量达到最优化,其应用最为广泛。
而现浇施工一般采用落地脚手架或滑模法,架设落地脚手架施工影响交通,并且措施费用高、效率低,无法满足现代化装配式桥梁优质高效、经济环保的建造目标。而当钢梁为钢箱梁时,无法在钢梁上架设滑动模板,而当钢梁为钢板梁时,若钢板梁上有加劲肋等措施时滑动模板也无法前行,从而无法形成连续施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钢混组合梁现浇板施工结构,该施工结构不会影响交通,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钢混组合梁现浇板施工结构,包括沿桥梁纵向设置的若干钢梁,所有钢梁沿桥梁横向间隔设置,相邻钢梁之间设有第一模板,位于两侧的钢梁外侧设有第二模板;沿钢梁长度方向,第一模板由若干第一模板单元构成,第二模板由若干第二模板单元构成。
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均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和若干沿桥梁横向水平间隔设置的下横梁,在下横梁上设有若干沿桥梁纵向间隔的设置的方木次梁,所述支撑板铺设在方木次梁上。
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均通过若干支撑连接机构设置钢梁上,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的支撑板上表面分别与对应的钢梁上表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连接机构包括连接件和支撑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对拉螺杆,所述支撑件包括竖直设置在钢梁上的支撑柱和沿桥梁横向水平设置的上横梁,支撑柱与下横梁对应,上横梁设置在至少两根支撑柱上。
对拉螺杆依次穿过下横梁、支撑板和上横梁,并在上横梁和下横梁外侧对应的对拉螺杆上套设有螺母,从而将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设置在钢梁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连接机构包括连接件以及位于两侧至少两钢梁上的支撑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对拉螺杆,所述支撑件包括竖直设置在钢梁上的支撑柱和沿桥梁横向设置的上横梁,支撑柱与下横梁对应,上横梁设置在至少两根支撑柱上。
对拉螺杆依次穿过下横梁和钢梁上翼缘板,并在钢梁上翼缘板和下横梁外侧对应的对拉螺杆上套设有螺母,从而将中部的第一模板单元设置在钢梁上。
对拉螺杆依次穿过下横梁、钢梁上翼缘板、支撑柱和上横梁,并在上横梁和下横梁外侧对应的对拉螺杆上套设有螺母,从而将靠近第二模板单元的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设置在钢梁上。
进一步地,上横梁和下横梁均采用两槽钢背对背构成,两槽钢之间具有供对拉螺杆通过的间隙,并在上两槽钢之间设有若干连接块,以连接两槽钢,连接块均匀分布在槽钢纵向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由两槽钢构成,两槽钢槽口相对设置且对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横梁两端分别伸出对应支撑板一定长度,以使下横梁两端位于钢梁上翼缘板下方,并在钢梁上翼缘板和下横梁之间设有限位垫块,限位垫块和钢梁上翼缘板厚度之和等于方木次梁和支撑板的厚度之和。
进一步地,对拉螺杆对应的钢梁上翼缘板上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具有供对拉螺杆通过的贯穿孔,所述加强板与钢梁上翼缘板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螺母与对应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所述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上具有供对拉螺杆的孔,所述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分别与对应的上横梁和下横梁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垫板沿桥梁横向的两侧边缘分别与下横梁对应平齐。
进一步地,在第二模板单元下方设有三角支撑架,用于支撑第二模板单元,所述三角支撑架与对应的钢梁固定。
进一步地,在第二模板单元支撑板的外侧设有防护杆,所述防护杆竖直设置且防护杆下端与支撑板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相邻钢梁之间的第一模板和位于两侧的钢梁外侧的第二模板分别分成若干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第一模板单元通过对拉螺杆和螺母与钢梁或者支撑设置在钢梁上的上横梁连接,第二模板单元通过对拉螺杆和螺母与支撑设置在钢梁上的上横梁连接,从而将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设置在钢梁上,从而无需在地面架设落地脚手架,从而能避免因施工影响交通,减少施工成本。
2、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在工厂车间统一制作成型,在施工时,运输至现场进行吊装即可,从而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a部分放大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二的机构示意图。
图4-图3A-A部分放大图。
其中:1-钢梁;2-下横梁;3-限位垫块;4-方木次梁;5-支撑板;6-垫板;7-现浇板;8-支撑柱;9-上横梁;10-加强板;11-螺母;12-对拉螺杆;13-防护杆;14-三角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一种钢混组合梁现浇板施工结构,包括沿桥梁纵向设置的若干钢梁1,所有钢梁1沿桥梁横向间隔设置,相邻钢梁1之间设有第一模板,位于两侧的钢梁1外侧设有第二模板;沿钢梁1长度方向,第一模板由若干第一模板单元构成,第二模板由若干第二模板单元构成。
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均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5和若干沿桥梁横向水平间隔设置的下横梁2,在下横梁2上设有若干沿桥梁纵向间隔的设置的方木次梁4,所述支撑板5铺设在方木次梁4上。
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均通过若干支撑连接机构设置钢梁1上,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的支撑板5上表面分别与对应的钢梁1上表面平齐。
这样,钢梁、第一模板单元构成的第一模板,以及第二模板单元构成的第二模板构成支撑体系,进行现浇板施工时,只需在支撑板上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即可,无需在桥梁下方的地面架设落地脚手架,从而避免对交通造成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施工成本。
这里的钢梁包括钢板梁、开口钢箱梁和闭口钢箱梁。对于开口钢箱梁,还需要在钢箱梁内设置第一模板单元。
具体实施时,参见图1和图2,所述支撑连接机构包括连接件和支撑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对拉螺杆12,所述支撑件包括竖直设置在钢梁1上的支撑柱8和沿桥梁横向水平设置的上横梁9,支撑柱8与下横梁2对应,上横梁9设置在至少两根支撑柱8上。
对拉螺杆12依次穿过下横梁2、支撑板5和上横梁9,并在上横梁9和下横梁2外侧对应的对拉螺杆12上套设有螺母11,从而将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设置在钢梁1上。
该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一)不会对钢梁造成损伤,即为无损施工,上横梁、下横梁和支撑板上设有供对拉螺杆通过的孔,上横梁通过设置在钢梁上的支撑柱支撑,下横梁、方木次梁和支撑板构成的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通过对拉螺杆和螺母与上横梁连接,从而将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挂设在上横梁上。
具体实施时,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支撑连接机构包括连接件以及位于两侧至少两钢梁1上的支撑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对拉螺杆12,所述支撑件包括竖直设置在钢梁1上的支撑柱8和沿桥梁横向水平设置的上横梁9,支撑柱8与下横梁2对应,上横梁9设置在至少两根支撑柱8上。
对拉螺杆12依次穿过下横梁2和钢梁1上翼缘板,并在钢梁1上翼缘板和下横梁2外侧对应的对拉螺杆12上套设有螺母11,从而将中部的第一模板单元设置在钢梁1上。
对拉螺杆12依次穿过下横梁2、钢梁1上翼缘板、支撑柱8和上横梁9,并在上横梁9和下横梁2外侧对应的对拉螺杆12上套设有螺母11,从而将靠近第二模板单元的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设置在钢梁1上。
该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二)会在钢梁上翼缘板上开孔,从而会对钢梁造成一定损伤,故而称为有损施工,支撑柱、下横梁和上横梁上有供对拉螺杆通过的孔,这样,位于中部的第一模板单元直接通过对拉螺杆和螺母设置在钢梁上,而第二模板单元和位于两侧的第一模板单元(至少一个模板单元)通过对拉螺杆和螺母与上横梁连接,从而设置在钢梁上。
钢梁开孔工厂车间开孔,避免在施工现场开孔,施工现场开孔一般使用磁力钻,比较费时,影响施工速度,工厂车间使用等离子切割快速质量好。
由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可见,中部的第一模板单元可以通过无损或有损施工设置在钢梁上,无损施工设置上横梁,有损施工不设置上横梁;第二模板单元和位于两侧的第一模板单元也可通过无损或有损施工设置在钢梁上,无损施工和有损施工都需要设置上横梁,以保证第一模板单元外侧有支撑。本实施例中对拉螺杆采用PSB500精轧螺纹钢制成,直径为18 mm,螺母为精轧螺纹钢螺母,以保证结构强度。
具体实施时,上横梁9和下横梁2均采用两槽钢背对背构成,两槽钢之间具有供对拉螺杆通过的间隙,并在上两槽钢之间焊接有若干连接块,以连接两槽钢,连接块均匀分布在槽钢纵向两侧。
在槽钢两侧设置连接块,可有效保证上横梁和下横梁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两槽钢之间的间隙供对拉螺杆通过,从而不需要另外开设孔洞。
具体实施时,所述支撑柱8由两槽钢构成,两槽钢槽口相对设置且对应连接。
这样,两槽钢相对连接构成的支撑柱为矩形结构,能对上横梁进行有效支撑,同时,中间呈中空结构,当对拉螺杆需要从支撑柱穿过时,也不需另外钻孔。
具体实施时,所述下横梁2两端分别伸出对应支撑板5一定长度,以使下横梁2两端位于钢梁1上翼缘板下方,并在钢梁1上翼缘板和下横梁2之间设有限位垫块3,限位垫块3和钢梁1上翼缘板厚度之和等于方木次梁4和支撑板5的厚度之和。
这样当吊装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时,因限位垫块的存在,从而能防止吊装过度,保证支撑板与钢梁上表面平齐。
具体实施时,对拉螺杆12对应的钢梁1上翼缘板上设有加强板10,所述加强板10具有供对拉螺杆12通过的贯穿孔,所述加强板10与钢梁1上翼缘板焊接固定。
相当于在钢梁上翼缘板开洞处设置加强板,不仅便于应力扩散,同时加强板与钢梁上翼缘板焊接,能对开洞处的钢梁上翼缘板进行补强,避免开洞影响主体结构受力。加强板应在钢梁加工车间内一次焊接成型,避免现场焊接,这样焊接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具体实施时,所述螺母11与对应的上横梁9和下横梁2之间分别垫板6,其中位于螺母11和对应上横梁9之间的垫板为第一垫板,位于螺母11和对应下横梁2之间的垫板为第二垫板,所述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上具有供对拉螺杆12的孔,所述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分别与对应的上横梁9和下横梁2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垫板沿桥梁横向的两侧边缘分别与下横梁2对应平齐。
设置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可以有效增强螺母与上横梁和下横梁的接触面积,保证上横梁和下横梁的结构稳定性,下横梁为底托作用,第二垫板的两侧边缘与下横梁平齐,可以增强下横梁底托强度。
具体实施时,在第二模板单元下方设有三角支撑架14,用于支撑第二模板单元,所述三角支撑架14与对应的钢梁1固定。
具体实施时,在第二模板单元支撑板5的外侧设有防护杆13,所述防护杆13竖直设置且防护杆13下端与支撑板5固定。
设置防护杆后,可以在防护杆上设置钢丝绳,从而构成防护栏杆,保证施工人员在进行现浇板施工的安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是为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0)

1.一种钢混组合梁现浇板施工结构,包括沿桥梁纵向设置的若干钢梁,所有钢梁沿桥梁横向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相邻钢梁之间设有第一模板,位于两侧的钢梁外侧设有第二模板;沿钢梁长度方向,第一模板由若干第一模板单元构成,第二模板由若干第二模板单元构成;
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均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和若干沿桥梁横向水平间隔设置的下横梁,在下横梁上设有若干沿桥梁纵向间隔的设置的方木次梁,所述支撑板铺设在方木次梁上;
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均通过若干支撑连接机构设置钢梁上,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的支撑板上表面分别与对应的钢梁上表面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混组合梁现浇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接机构包括连接件和支撑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对拉螺杆,所述支撑件包括竖直设置在钢梁上的支撑柱和沿桥梁横向水平设置的上横梁,支撑柱与下横梁对应,上横梁设置在至少两根支撑柱上;
对拉螺杆依次穿过下横梁、支撑板和上横梁,并在上横梁和下横梁外侧对应的对拉螺杆上套设有螺母,从而将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设置在钢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混组合梁现浇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接机构包括连接件以及位于两侧至少两钢梁上的支撑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对拉螺杆,所述支撑件包括竖直设置在钢梁上的支撑柱和沿桥梁横向设置的上横梁,支撑柱与下横梁对应,上横梁设置在至少两根支撑柱上;
对拉螺杆依次穿过下横梁和钢梁上翼缘板,并在钢梁上翼缘板和下横梁外侧对应的对拉螺杆上套设有螺母,从而将中部的第一模板单元设置在钢梁上;
对拉螺杆依次穿过下横梁、钢梁上翼缘板、支撑柱和上横梁,并在上横梁和下横梁外侧对应的对拉螺杆上套设有螺母,从而将靠近第二模板单元的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设置在钢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钢混组合梁现浇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横梁和下横梁均采用两槽钢背对背构成,两槽钢之间具有供对拉螺杆通过的间隙,并在上两槽钢之间设有若干连接块,以连接两槽钢,连接块均匀分布在槽钢纵向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钢混组合梁现浇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由两槽钢构成,两槽钢槽口相对设置且对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所述的一种钢混组合梁现浇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两端分别伸出对应支撑板一定长度,以使下横梁两端位于钢梁上翼缘板下方,并在钢梁上翼缘板和下横梁之间设有限位垫块,限位垫块和钢梁上翼缘板厚度之和等于方木次梁和支撑板的厚度之和。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钢混组合梁现浇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对拉螺杆对应的钢梁上翼缘板上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具有供对拉螺杆通过的贯穿孔,所述加强板与钢梁上翼缘板焊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钢混组合梁现浇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与对应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所述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上具有供对拉螺杆的孔,所述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分别与对应的上横梁和下横梁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垫板沿桥梁横向的两侧边缘分别与下横梁对应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钢混组合梁现浇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模板单元下方设有三角支撑架,用于支撑第二模板单元,所述三角支撑架与对应的钢梁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钢混组合梁现浇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模板单元支撑板的外侧设有防护杆,所述防护杆竖直设置且防护杆下端与支撑板固定。
CN202222880882.8U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钢混组合梁现浇板施工结构 Active CN2184365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80882.8U CN218436595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钢混组合梁现浇板施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80882.8U CN218436595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钢混组合梁现浇板施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36595U true CN218436595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73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80882.8U Active CN218436595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钢混组合梁现浇板施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365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09319B (zh) 一种大跨度钢混组合梁现浇桥面板用托架及施工方法
CN111254800A (zh) 一种适用于城市桥梁的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13585075A (zh) 一种钢混叠合梁现浇桥面板模架
CN110409318B (zh) 一种大跨度简支钢混结合梁拼装架设方法
CN109881587B (zh) 一种大风环境下主塔上横梁支架整体安装方法
CN108221704B (zh) 一种桥梁用四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及施工方法
CN112240055B (zh) 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
CN210025768U (zh) 一种用于沉箱模板安装的作业平台系统
CN108625488A (zh) 一种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板端支撑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8436595U (zh) 一种钢混组合梁现浇板施工结构
CN111254799A (zh) 一种装配式组合结构桥梁及施工方法
CN111155759A (zh) 一种新型单元桁架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模板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5629484U (zh) 一种t梁桥横向加强装置
CN212426749U (zh) 一种混合式钢混结合段
CN112609966B (zh) 一种利用简易格构柱叠合板体系构筑超厚混凝土顶板的施工方法
CN212802185U (zh) 一种装配式免拆模预制钢筋桁架楼板
CN115538304A (zh) 一种钢混组合梁现浇板倒挂施工方法
CN207749427U (zh) 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
CN217399442U (zh) 一种u型钢箱组合梁现浇桥面翼缘板施工结构
CN111305066A (zh) 一种混合式组合梁钢混结合段及其安装方法
CN219931554U (zh) 一种带支模体系的悬挑钢结构施工平台
CN212927033U (zh) 用于大跨度后张预应力梁加腋结构的模板支撑架
CN215562004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钢混组合梁现浇桥面板模板支撑装置
CN212077585U (zh) 一种装配式组合结构桥梁
CN214302860U (zh) 代替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模板体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