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49427U - 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49427U
CN207749427U CN201820386690.2U CN201820386690U CN207749427U CN 207749427 U CN207749427 U CN 207749427U CN 201820386690 U CN201820386690 U CN 201820386690U CN 207749427 U CN207749427 U CN 2077494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bridge
section
flange plate
girder se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8669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斌卫
苗建宝
雷丹
杨芳
柯亮亮
石雄伟
许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Highway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Xian Highwa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Highway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Xian Highwa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2038669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494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494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4942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该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由多个沿所施工桥梁纵桥向布设的组合梁节段拼接而成,主梁节段包括双梁式框架结构和混凝土桥面板,双梁式框架结构由两个工字钢和多个连接梁组成;工字钢沿纵桥向分为正弯矩段、负弯矩段和过渡段。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梁的设置,保证了组合梁节段形成稳定结构,防止在吊装过程中发生失稳破坏;根据主梁的最大最小弯矩包络图中承受正弯矩的正弯矩段、在主梁的最大最小弯矩包络图中承受负弯矩的负弯矩段和设置在正弯矩段与负弯矩段之间的过渡段,有效的根据工字钢受力特点对工字钢进行分段,能够达到节约造价和优化受力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
背景技术
工字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作为一种新型桥梁结构形式,相较于纯钢梁结构,组合梁可采用较小的截面同时获得较大的截面惯性矩,有利于减小活载下的结构变形;相较于混凝土结构,其自重减轻,结构延性提高,造价降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使两种材料的特性得以充分发挥,在桥梁结构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目前钢混组合结构通常是在临时墩或支架上分节段架设、焊接钢梁,再安装预制好的混凝土桥面板。但上述施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和缺陷:一、对于地质基础较差的桥位,很难保证支架基础的变形,且架体搭设过高也易发生安全事故及质量问题;二、单梁吊装易发生失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其结构简单、受力合理且施工方便,通过连接梁的设置,有效的保证了组合梁节段在吊装过程中形成稳定结构,防止在吊装过程中发生失稳破坏的现象;根据主梁的最大最小弯矩包络图中承受正弯矩的正弯矩段、在主梁的最大最小弯矩包络图中承受负弯矩的负弯矩段和设置在正弯矩段与负弯矩段之间的过渡段,有效的根据工字钢受力特点对工字钢进行分段,能够达到节约造价和优化受力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在于:由多个沿所施工桥梁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组合梁节段拼接而成,所施工桥梁为多跨连续梁桥;每个所述组合梁节段均为一个支撑于前后相邻两个桥墩之间的主梁节段,所述主梁节段的梁体高度为210cm~220cm,所述主梁节段的长度与其两端所支设的两个所述桥墩之间的距离相同;
所述主梁节段包括双梁式框架结构和支撑在所述双梁式框架结构上的混凝土桥面板,所述双梁式框架结构由两个沿纵桥向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工字钢和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连接梁组成,两个所述工字钢通过多个所述连接梁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梁沿横桥向布设,两个所述工字钢对称支撑于混凝土桥面板的左右两侧下方;所述双梁式框架结构的两端均支撑于桥墩上;
每个所述工字钢均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分为三个节段,三个所述节段分别为正弯矩段、负弯矩段和连接于正弯矩段与负弯矩段之间的过渡段;所述正弯矩段和所述负弯矩段的上翼缘板厚度均大于过渡段的上翼缘板厚度,所述正弯矩段和所述负弯矩段的下翼缘板厚度均大于过渡段的下翼缘板厚度。
上述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是:多个所述组合梁节段拼接形成所施工桥梁的主梁,所述正弯矩段为所述主梁的最大最小弯矩包络图中承受正弯矩的梁段;负弯矩段为所述主梁的最大最小弯矩包络图中承受负弯矩的梁段。
上述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是:多个所述连接梁均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
上述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是:每个所述连接梁均包括两个连接于两个所述工字钢的腹板之间的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均沿横桥向布设且二者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为上连接杆和位于所述上连接杆正下方的下连接杆且二者之间的竖向距离为所述腹板高度的1/4~1/3。
上述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是:混凝土桥面板的厚度为28cm~32cm。
上述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是:所述工字钢的上翼缘板对称布设在所述工字钢的腹板两侧,所述正弯矩段上翼缘板的下板面设置有由下向上倾斜的坡面,所述坡面的坡度为1%~2%,所述坡面的坡脚与所述过渡段上翼缘板的下板面连接;所述负弯矩段上翼缘板的下板面设置有由下向上倾斜的坡面,所述坡面的坡度为1%~2%,所述坡面的坡脚与所述过渡段上翼缘板的下板面连接;
所述工字钢的下翼缘板对称布设在所述工字钢的腹板两侧,所述正弯矩段下翼缘板的上板面设置有由上向下倾斜的坡面,所述坡面的坡度为1%~2%,所述坡面的坡脚与所述过渡段下翼缘板的上板面连接;所述负弯矩段下翼缘板的上板面设置有由上向下倾斜的坡面,所述坡面的坡度为1%~2%,所述坡面的坡脚与所述过渡段下翼缘板的上板面连接。
上述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是:相邻两个所述组合梁节段之间设置有用于将其连接为一体的后浇带,所述后浇带与所述混凝土桥面板布设在同一平面上。
上述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是:每个所述组合梁节段中两个所述工字钢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两个所述工字钢的长度均与该组合梁节段的纵向长度相同;每个所述组合梁节段中正弯矩段、负弯矩段和过渡段的上翼缘板与下翼缘板的宽度均相同,每个所述组合梁节段中正弯矩段的上翼缘板厚度与下翼缘板厚度均相同,每个所述组合梁节段中负弯矩段的上翼缘板厚度与下翼缘板厚度均相同,每个所述组合梁节段中过渡段的上翼缘板厚度与下翼缘板厚度均相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由多个沿所施工桥梁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组合梁节段拼接而成,所施工桥梁为多跨连续梁桥;每个组合梁节段均为一个支撑于前后相邻两个桥墩之间的主梁节段,结构简单、受力合理、施工方便且使用效果好,与纯钢梁结构及混凝土结构相比,在结构受力、造价、工期、材料及抗震性能等多方面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
2、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梁的设置,增加了所施工桥梁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同时提高主梁节段的承受动载的能力,且保证了组合梁节段在吊装过程中形成稳定结构,防止在吊装过程中发生失稳破坏的现象。
3、本实用新型中在进行组合梁节段吊装时,由于主梁节段由两个工字钢组成,便于在吊装过程中保持平衡。
4、本实用新型中根据主梁的最大最小弯矩包络图中承受正弯矩的正弯矩段、在主梁的最大最小弯矩包络图中承受负弯矩的负弯矩段和设置在正弯矩段与负弯矩段之间的过渡段,有效的根据工字钢受力特点对工字钢进行分段,能够达到节约造价和优化受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受力合理且施工方便,通过连接梁的设置,有效的保证了组合梁节段在吊装过程中形成稳定结构,防止在吊装过程中发生失稳破坏的现象;根据主梁的最大最小弯矩包络图中承受正弯矩的正弯矩段、在主梁的最大最小弯矩包络图中承受负弯矩的负弯矩段和设置在正弯矩段与负弯矩段之间的过渡段,有效的根据工字钢受力特点对工字钢进行分段,能够达到节约造价和优化受力的目的。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梁的最大最小弯矩包络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字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为图3的B-B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组合梁节段; 2—桥墩; 3—混凝土桥面板;
4—工字钢; 5—连接梁; 6—正弯矩段;
7—负弯矩段; 8—过渡段; 9—坡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的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由多个沿所施工桥梁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组合梁节段1拼接而成,所施工桥梁为多跨连续梁桥;每个所述组合梁节段1均为一个支撑于前后相邻两个桥墩2之间的主梁节段,所述主梁节段的梁体高度为210cm~220cm,所述主梁节段的长度与其两端所支设的两个所述桥墩2之间的距离相同;
所述主梁节段包括双梁式框架结构和支撑在所述双梁式框架结构上的混凝土桥面板3,所述双梁式框架结构由两个沿纵桥向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工字钢4和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连接梁5组成,两个所述工字钢4通过多个所述连接梁5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梁5沿横桥向布设,两个所述工字钢4对称支撑于混凝土桥面板3的左右两侧下方;所述双梁式框架结构的两端均支撑于桥墩2上;
每个所述工字钢4均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分为三个节段,三个所述节段分别为正弯矩段6、负弯矩段7和连接于正弯矩段6与负弯矩段7之间的过渡段8;所述正弯矩段6和所述负弯矩段7的上翼缘板厚度均大于过渡段8的上翼缘板厚度,所述正弯矩段6和所述负弯矩段7的下翼缘板厚度均大于过渡段8的下翼缘板厚度。
多个所述组合梁节段1拼接形成所施工桥梁的主梁,所述正弯矩段6为所述主梁的最大最小弯矩包络图中承受正弯矩的梁段;负弯矩段7为所述主梁的最大最小弯矩包络图中承受负弯矩的梁段。
实际使用时,该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简单、受力合理、施工方便且使用效果好,与纯钢梁结构及混凝土结构相比,在结构受力、造价、工期、材料及抗震性能等多方面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
实际使用时,根据所述主梁的最大最小弯矩包络图中承受正弯矩的正弯矩段6、在所述主梁的最大最小弯矩包络图中承受负弯矩的负弯矩段7和设置在所述正弯矩段6与负弯矩段7之间的过渡段8,有效的根据所述工字钢4受力特点对所述工字钢4进行分段,能够达到节约造价和优化受力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主梁的最大最小弯矩包络图通过MIDAS软件进行计算获得。
实际使用时,两个所述工字钢4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梁5进行连接,增加了所施工桥梁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同时提高所述主梁节段的承受动载的能力,且保证了所述组合梁节段1在吊装过程中形成稳定结构,防止在吊装过程中发生失稳破坏的现象。
实际使用时,将所述主梁节段的长度设置为与所施工桥梁的跨度相同,目的是将所述主梁节段进行吊装后,所述主梁节段的两端均能够支撑在所述桥墩2上,无需进行对所述主梁节段的顶推,节约施工工期,提高施工效率。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连接梁5均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每个所述连接梁5均包括两个连接于两个所述工字钢4的腹板之间的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均沿横桥向布设且二者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为上连接杆和位于所述上连接杆正下方的下连接杆且二者之间的竖向距离为所述腹板高度的1/4~1/3。
实际使用时,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多个,优选的为两个,所述连接杆的数量过多,造成材料的浪费且增加施工工艺,同时增加了所述主梁节段的自重。
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腹板高度的1/4~1/3,且将两个所述连接杆对称布设在所述腹板中心的上下两侧,受力合理且稳定性高。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接杆为型钢,且所述型钢的两端均与所述腹板为焊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混凝土桥面板3的厚度为28cm~32cm。
本实施例中,所述工字钢4的上翼缘板对称布设在所述工字钢4的腹板两侧,所述正弯矩段6上翼缘板的下板面设置有由下向上倾斜的坡面9,所述坡面9的坡度为1%~2%,所述坡面9的坡脚与所述过渡段8上翼缘板的下板面连接;所述负弯矩段7上翼缘板的下板面设置有由下向上倾斜的坡面9,所述坡面9的坡度为1%~2%,所述坡面9的坡脚与所述过渡段8上翼缘板的下板面连接;
所述工字钢4的下翼缘板对称布设在所述工字钢4的腹板两侧,所述正弯矩段6下翼缘板的上板面设置有由上向下倾斜的坡面9,所述坡面9的坡度为1%~2%,所述坡面9的坡脚与所述过渡段8下翼缘板的上板面连接;所述负弯矩段7下翼缘板的上板面设置有由上向下倾斜的坡面9,所述坡面9的坡度为1%~2%,所述坡面9的坡脚与所述过渡段8下翼缘板的上板面连接。
实际使用时,所述坡面9的设置,目的是防止所述工字钢4在过渡段8与正弯矩段6与负弯矩段7之间产生截面突变,在突变出产生应力集中,导致所述工字钢4的强度降低,甚至不满足设计要求,产生安全隐患。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组合梁节段1之间设置有用于将其连接为一体的后浇带,所述后浇带与所述混凝土桥面板3布设在同一平面上。
实际使用时,所述后浇带的设置,将相邻两个所述组合梁节段1连接为一体,增加了所施工桥梁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同时,有助于所述组合梁节段1在受到荷载作用时的协调变形。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组合梁节段1中两个所述工字钢4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两个所述工字钢4的长度均与该组合梁节段1的纵向长度相同;每个所述组合梁节段1中正弯矩段6、负弯矩段7和过渡段8的上翼缘板与下翼缘板的宽度均相同,每个所述组合梁节段1中正弯矩段6的上翼缘板厚度与下翼缘板厚度均相同,每个所述组合梁节段1中负弯矩段7的上翼缘板厚度与下翼缘板厚度均相同,每个所述组合梁节段1中过渡段8的上翼缘板厚度与下翼缘板厚度均相同。
如图6所示的一种对所述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进行施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双梁式框架结构加工:对所施工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中多个所述组合梁节段1的双梁式框架结构分别进行加工,多个所述组合梁节段1的双梁式框架结构的加工方法均相同;对任一个所述组合梁节段1的双梁式框架结构进行加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如图5所示,步骤101、工字钢尺寸确定:对当前所加工组合梁节段1中工字钢4的长度、正弯矩段6的腹板厚度t1、负弯矩段7的腹板厚度t2、过渡段8的腹板厚度t3、正弯矩段6的上翼缘板厚度与下翼缘板厚度d1、负弯矩段7的上翼缘板厚度与下翼缘板厚度d2以及过渡段8的上翼缘板厚度与下翼缘板厚度d3分别进行确定;
当前所加工组合梁节段1中工字钢4的长度=L,其中L当前所加工组合梁节段1的纵向长度且其单位为mm;
所述正弯矩段6的腹板厚度t1根据公式Aw=hw1×t1(a)进行确定;
其中,公式(a)中hw1为正弯矩段6的腹板厚度,单位为mm;hw1根据公式I1=(BH3-b1hw1 3)/12(b)进行确定,公式(b)中I1为正弯矩段6的截面惯性矩,单位为mm4;B为当前所加工组合梁节段1中工字钢4上翼缘板与下翼缘板的宽度,单位为mm,且B=b1+t1;H=L/35~L/25,单位为mm;公式(b)中I1根据公式σ=M1y/I1(c)进行确定,公式(c)中σ为材料应力,单位为MPa;M1为所述主梁的最大最小弯矩包络图中正弯矩段6受到的最大弯矩,单位为N·mm;y为所述上翼缘板所求应力点到中性轴的距离,单位为mm;
其中,公式(a)中Aw为正弯矩段6的腹板的截面面积,单位为mm2,Aw根据公式Vvu=fvdAw(d)确定且γ0Vvd≤Vvu(e);公式(d)中Vvu为工字钢4的竖向抗剪承载力,单位为N;fvd为工字钢4的抗剪强度设计值,单位为MPa;公式(e)中γ0为结构重要性系数,且γ0=0.9、1.0、1.1;Vvd为工字钢4的竖向剪力设计值,单位为N;
所述正弯矩段6的上翼缘板厚度与下翼缘板厚度d1根据公式d1=(H-hw1)/2(f)得到;其中d1的单位为mm;
所述负弯矩段7的腹板厚度t2根据公式Aw=hw2×t2(g)进行确定;
其中,公式(g)中hw2为负弯矩段7的腹板厚度,单位为mm;hw2根据公式I2=(BH3-b2hw2 3)/12(h)进行确定,公式(h)中I2为负弯矩段7的截面惯性矩,单位为mm4;B为当前所加工组合梁节段1中工字钢4上翼缘板与下翼缘板的宽度,单位为mm,且B=b2+t2;H=L/35~L/25,单位为mm;公式(h)中I2根据公式σ=M2y/I2(i)进行确定,公式(i)中σ为材料应力,单位为MPa;M2为所述主梁的最大最小弯矩包络图中负弯矩段7受到的最大弯矩,单位为N·mm;y为所述上翼缘板所求应力点到中性轴的距离,单位为mm;
其中,公式(g)中Aw为负弯矩段7的腹板的截面面积,单位为mm2,Aw根据公式Vvu=fvdAw(d)确定且γ0Vvd≤Vvu(e);
所述负弯矩段7的上翼缘板厚度与下翼缘板厚度d2根据公式d2=(H-hw2)/2(j)得到;其中d2的单位为mm;
所述过渡段8的腹板厚度t3根据公式Aw=hw3×t3(k)进行确定;
其中,公式(k)中hw3为过渡段8的腹板厚度,单位为mm;hw3根据公式I3=(BH3-b3hw3 3)/12(m)进行确定,公式(m)中I3为过渡段8的截面惯性矩,单位为mm4;B为当前所加工组合梁节段1中工字钢4上翼缘板与下翼缘板的宽度,单位为mm,且B=b3+t3;H=L/35~L/25,单位为mm;公式(m)中I3根据公式σ=M3y/I3(n)进行确定,公式(n)中σ为材料应力,单位为MPa;M3为所述主梁的最大最小弯矩包络图中过渡段8受到的最大弯矩,单位为N·mm;y为所述上翼缘板所求应力点到中性轴的距离,单位为mm;
其中,公式(n)中Aw为过渡段8的腹板的截面面积,单位为mm2,Aw根据公式Vvu=fvdAw(d)确定且γ0Vvd≤Vvu(e);
所述过渡段8的上翼缘板厚度与下翼缘板厚度d3根据公式d3=(H-hw3)/2(p)得到;其中d3的单位为mm;
步骤102、工字钢加工:根据步骤101确定的所述工字钢4尺寸对当前所加工组合梁节段1中工字钢4进行加工;
步骤103、当前所加工组合梁节段的双梁式框架结构加工:在步骤102中前所加工组合梁节段1中工字钢4之间安装连接梁5;
步骤104、重复步骤101~步骤103,完成多个所述组合梁节段1双梁式框架结构的加工;
步骤二、混凝土桥面板的施工:在步骤104的多个所述双梁式框架结构上分别支模,进行混凝土桥面板3的浇筑施工,待所述混凝土桥面板3终凝后,所述组合梁节段1预制完成;
步骤三、组合梁节段的吊装到位:将步骤二中预制完成的所述组合梁节段1吊装到位。
实际施工时,根据所述主梁的最大最小弯矩包络图将所述主梁划分为正弯矩区、负弯矩区和正负弯矩区,并根据所述正弯矩区、负弯矩区和正负弯矩区受力特点进行所述工字钢4的上翼缘板厚度和下翼缘板厚度进行确定,能够达到节约造价和优化受力的目的。
实际施工时,如图2所示,以所述主梁的最大最小弯矩包络图中的区域A-B为例,步骤101的公式σ=M1y/I1(c)中,M1=M1,max;公式σ=M2y/I2(i)中,M2=M2,max;公式σ=M3y/I3(n)中,M3为M3,max和M,3,max中较大的,有效的保证了区域A中所述工字钢4的受力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01中材料应力σ的根据《公路钢混组合结构桥梁设计与施工规范》第21页7.2.1条中的第2条进行计算。
实际施工时,步骤101中所述正弯矩段6的上翼缘板厚度与下翼缘板厚度d1还需要满足E为工字钢4的弹性模量,其单位为MPa,fv为工字钢4的屈服强度,其单位为MPa,当d1不满足 时,d1的值取为
步骤101中所述负弯矩段7的上翼缘板厚度与下翼缘板厚度d2还需要满足E为工字钢4的弹性模量,其单位为MPa,fv为工字钢4的屈服强度,其单位为MPa,当d2不满足时,d2的值取为
步骤101中所述过渡段8的上翼缘板厚度与下翼缘板厚度d3还需要满足E为工字钢4的弹性模量,其单位为MPa,fv为工字钢4的屈服强度,其单位为MPa,当d3不满足时,d3的值取为
实际施工时,步骤101中所述工字钢4均在预制厂内完成。
实际施工时,步骤103中采用所述连接梁5将步骤101中的所述工字钢4进行连接,在保证稳定性和整体性的同时,对提高了对所述混凝土桥面板3的支撑力。
实际施工时,步骤二中,在施工场地在所述工字钢4的上部支设模板,现场浇筑所述混凝土桥面板3,使所述混凝土桥面板3与所述工字钢4连接可靠且能够满足桥梁线形的要求,同时有效的缩短了施工工期,节约时间成本。
实际施工时,步骤二混凝土桥面板3施工后才进行吊装,且在现场进行浇筑,使所述混凝土桥面板3与所述工字钢4连接可靠且能够满足桥梁线形的要求,同时有效的缩短了施工工期,节约时间成本。
实际施工时,步骤三中进行所述组合梁节段1吊装时,由于所述组合梁节段1由两个工字钢4组成,便于在吊装过程中保持平衡。
本实施例中,所述工字钢4的上翼缘板对称布设在所述工字钢4的腹板两侧,所述正弯矩段6上翼缘板的下板面设置有由下向上倾斜的坡面9,所述坡面9的坡度为1%~2%,所述坡面9的坡脚与所述过渡段8上翼缘板的下板面连接;所述负弯矩段7上翼缘板的下板面设置有由下向上倾斜的坡面9,所述坡面9的坡度为1%~2%,所述坡面9的坡脚与所述过渡段8上翼缘板的下板面连接;
所述工字钢4的下翼缘板对称布设在所述工字钢4的腹板两侧,所述正弯矩段6下翼缘板的上板面设置有由上向下倾斜的坡面9,所述坡面9的坡度为1%~2%,所述坡面9的坡脚与所述过渡段8下翼缘板的上板面连接;所述负弯矩段7下翼缘板的上板面设置有由上向下倾斜的坡面9,所述坡面9的坡度为1%~2%,所述坡面9的坡脚与所述过渡段8下翼缘板的上板面连接;
步骤102中对工字钢加工时,首先根据步骤101确定的所述工字钢4尺寸进行所述工字钢4的加工,待所述工字钢4加工完成后在所述正弯矩段6上翼缘板的下板面和下翼缘板的上板面以及负弯矩段7上翼缘板的下板面和下翼缘板的上板面分别进行所述坡面9的加工。
实际使用时,所述坡面9的设置,目的是防止所述工字钢4在过渡段8与正弯矩段6与负弯矩段7之间产生截面突变,在突变出产生应力集中,导致所述工字钢4的强度降低,甚至不满足设计要求,产生安全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一中每个所述组合梁节段1中正弯矩段6、负弯矩段7和过渡段8均根据包络图进行确定。
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多个所述组合梁节段1吊装到位后,将所述工字钢4的下部与所述桥墩2的顶部进行焊接连接;
相邻两个所述组合梁节段1之间设置有用于将其连接为一体的后浇带,所述后浇带与所述混凝土桥面板3布设在同一平面上;
步骤三中所述组合梁节段1吊装到位后,相邻两个所述组合梁节段1之间预留伸缩缝,待所述组合梁节段1吊装完成后,在所述伸缩缝内浇筑后浇带。
实际使用时,所述主梁节段的下部与所述桥墩2的顶部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优选的为焊接连接,由于所施工桥梁在施工完成后受到较大的动载,采用螺栓连接时,由于多次的动载作用,会使所述螺栓产生松动,影响所施工桥梁的强度和耐久性。
实际施工时,根据常规方法进行所述后浇带的施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在于:由多个沿所施工桥梁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组合梁节段(1)拼接而成,所施工桥梁为多跨连续梁桥;每个所述组合梁节段(1)均为一个支撑于前后相邻两个桥墩(2)之间的主梁节段,所述主梁节段的梁体高度为210cm~220cm,所述主梁节段的长度与其两端所支设的两个所述桥墩(2)之间的距离相同;
所述主梁节段包括双梁式框架结构和支撑在所述双梁式框架结构上的混凝土桥面板(3),所述双梁式框架结构由两个沿纵桥向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工字钢(4)和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连接梁(5)组成,两个所述工字钢(4)通过多个所述连接梁(5)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梁(5)沿横桥向布设,两个所述工字钢(4)对称支撑于混凝土桥面板(3)的左右两侧下方;所述双梁式框架结构的两端均支撑于桥墩(2)上;
每个所述工字钢(4)均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分为三个节段,三个所述节段分别为正弯矩段(6)、负弯矩段(7)和连接于正弯矩段(6)与负弯矩段(7)之间的过渡段(8);所述正弯矩段(6)和所述负弯矩段(7)的上翼缘板厚度均大于过渡段(8)的上翼缘板厚度,所述正弯矩段(6)和所述负弯矩段(7)的下翼缘板厚度均大于过渡段(8)的下翼缘板厚度。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组合梁节段(1)拼接形成所施工桥梁的主梁,所述正弯矩段(6)为所述主梁的最大最小弯矩包络图中承受正弯矩的梁段;负弯矩段(7)为所述主梁的最大最小弯矩包络图中承受负弯矩的梁段。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梁(5)均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梁(5)均包括两个连接于两个所述工字钢(4)的腹板之间的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均沿横桥向布设且二者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为上连接杆和位于所述上连接杆正下方的下连接杆且二者之间的竖向距离为所述腹板高度的1/4~1/3。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桥面板(3)的厚度为28cm~32cm。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钢(4)的上翼缘板对称布设在所述工字钢(4)的腹板两侧,所述正弯矩段(6)上翼缘板的下板面设置有由下向上倾斜的坡面(9),所述坡面(9)的坡度为1%~2%,所述坡面(9)的坡脚与所述过渡段(8)上翼缘板的下板面连接;所述负弯矩段(7)上翼缘板的下板面设置有由下向上倾斜的坡面(9),所述坡面(9)的坡度为1%~2%,所述坡面(9)的坡脚与所述过渡段(8)上翼缘板的下板面连接;
所述工字钢(4)的下翼缘板对称布设在所述工字钢(4)的腹板两侧,所述正弯矩段(6)下翼缘板的上板面设置有由上向下倾斜的坡面(9),所述坡面(9)的坡度为1%~2%,所述坡面(9)的坡脚与所述过渡段(8)下翼缘板的上板面连接;所述负弯矩段(7)下翼缘板的上板面设置有由上向下倾斜的坡面(9),所述坡面(9)的坡度为1%~2%,所述坡面(9)的坡脚与所述过渡段(8)下翼缘板的上板面连接。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组合梁节段(1)之间设置有用于将其连接为一体的后浇带,所述后浇带与所述混凝土桥面板(3)布设在同一平面上。
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组合梁节段(1)中两个所述工字钢(4)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两个所述工字钢(4)的长度均与该组合梁节段(1)的纵向长度相同;每个所述组合梁节段(1)中正弯矩段(6)、负弯矩段(7)和过渡段(8)的上翼缘板与下翼缘板的宽度均相同,每个所述组合梁节段(1)中正弯矩段(6)的上翼缘板厚度与下翼缘板厚度均相同,每个所述组合梁节段(1)中负弯矩段(7)的上翼缘板厚度与下翼缘板厚度均相同,每个所述组合梁节段(1)中过渡段(8)的上翼缘板厚度与下翼缘板厚度均相同。
CN201820386690.2U 2018-03-21 2018-03-21 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494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86690.2U CN207749427U (zh) 2018-03-21 2018-03-21 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86690.2U CN207749427U (zh) 2018-03-21 2018-03-21 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49427U true CN207749427U (zh) 2018-08-21

Family

ID=63154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8669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49427U (zh) 2018-03-21 2018-03-21 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494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1703A (zh) * 2018-03-21 2018-06-29 西安公路研究院 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及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1703A (zh) * 2018-03-21 2018-06-29 西安公路研究院 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2816B (zh) 预制拼装的鱼腹工字型预应力钢混组合连续梁桥及施工方法
CN107419824A (zh) 再生式钢骨架全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9082998A (zh) 整体预制钢板组合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8824162A (zh) 一种采用平钢板与波形钢板混合腹板的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04831639B (zh) 一种超宽变截面连续梁0#块固结及解除施工方法
CN106012791B (zh) 三跨波腹工梁‑横波‑三钢砼组合t型连续梁
CN111962372A (zh) 一种公铁合建钢腹杆双结合连续桁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09958049A (zh) 一种模块化钢-混组合小箱梁简支连续桥及其施工方法
CN207017483U (zh) 再生式钢骨架全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
CN106087711A (zh) 波腹工梁-钢砼顶板-体外预应力组合t型简支梁
CN113638304B (zh) 混凝土梁式桥隐盖梁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0395128U (zh) 一种桥梁加宽中空心板梁连接结构
CN205875394U (zh) 一种干法连接的抗震混凝土梁柱
CN107268417A (zh) 一种基于装配化的公路钢混组合梁结构
CN207878254U (zh) 一种装配式轻型组合梁简支变结构连续构造
CN110184891A (zh) 一种热轧h型钢混组合梁
CN207749427U (zh) 一种桥梁用双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
CN205934687U (zh) 波腹工梁-钢砼顶板-体外预应力组合t型简支梁
CN208183539U (zh) 一种桥梁用四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
CN208933808U (zh) 采用平钢板与波形钢板混合腹板的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
CN207003212U (zh) 一种组合式拱桥
CN108221704A (zh) 一种桥梁用四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及施工方法
CN216108007U (zh) 混凝土梁式桥及其现浇隐盖梁
CN212375686U (zh) 一种新型大跨斜腿撑式钢桁反拱桥
CN212335738U (zh) 一种公铁合建钢腹杆双结合连续桁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3

Address after: 710075 No. 60, Gaoxin Sixth Road, high tech Zone, Xi'an, Shaanxi

Patentee after: Xi'an Highwa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065 No.60, Gaoxin 6th Road, high tech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N HIGHWAY INSTITUTE

Patentee before: Ke Lianglia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