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31584U - 前叉避震装置和代步车 - Google Patents

前叉避震装置和代步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31584U
CN218431584U CN202221959787.0U CN202221959787U CN218431584U CN 218431584 U CN218431584 U CN 218431584U CN 202221959787 U CN202221959787 U CN 202221959787U CN 218431584 U CN218431584 U CN 2184315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fork
sleeve
chamber
oil passage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5978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林院
韦活成
王灿
吕荣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5978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315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315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315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前叉避震装置和代步车,前叉避震装置包括前叉、套管、副活塞和第一弹性件,前叉包括前叉体和前叉立管,前叉立管的第二端设有主活塞,套管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堵头,主活塞由套管的第一端可滑动地配合在套管内,套管具有主油腔,主油腔位于主活塞朝向第一堵头的一侧,主活塞能够在套管朝前叉立管的第一端滑动时压缩主油腔,前叉立管或套管内具有滑动腔,副活塞可滑动地配合在滑动腔内,副活塞将滑动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与主油腔相连通,第一弹性件连接前叉立管和套管,第一弹性件朝远离前叉立管的第一端的方向压迫套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叉避震装置具有车把控制简单、代步车的骑行体验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前叉避震装置和代步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叉避震装置和代步车。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电动滑板车一般不具备避震功能,滑板车在骑行中遇到破坏路段、各种坑洼路段以及减速带时,其车把和车身震动明显,进而存在车把控制困难、代步车的骑行体验差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前叉避震装置,该前叉避震装置具有车把控制简单、代步车的骑行体验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代步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叉避震装置包括前叉、套管、副活塞和第一弹性件,所述前叉包括前叉体和前叉立管,所述前叉立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前叉体相连,所述前叉立管的第二端设有主活塞;所述套管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堵头,所述主活塞由所述套管的第一端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套管内,所述套管具有主油腔,所述主油腔位于所述主活塞朝向所述第一堵头的一侧,所述主活塞能够在所述套管朝所述前叉立管的第一端滑动时压缩所述主油腔;所述前叉立管或套管内具有滑动腔,所述副活塞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滑动腔内,所述副活塞将所述滑动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主油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所述前叉立管和所述套管,所述第一弹性件朝远离所述前叉立管的第一端的方向压迫所述套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叉避震装置,在前叉的前叉立管受到冲击后,第一弹性件受压变形,主活塞相对套管朝第一堵头滑动,进而主活塞挤压主油腔,主油腔内的介质流入第一腔室,副活塞随着第一腔室体积的增大挤压第二腔室。随后,随着第一弹性件回弹,主活塞相对套管朝背离第一堵头的方向滑动,第一腔室内的介质会随着主油腔内压力的减小而流入主油腔。
由此,与套管相连的车把会随着主活塞在套管内的往复滑动相对前轮下压和抬起,实现避震功能。而且,连通第一腔室和主油腔的油道会限制介质的流道速度,由此会在车把下压和抬起时起到阻尼的效果,进而使得车把的下压和抬起更加平稳,车把的控制简单、代步车的骑行体验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叉立管的内腔构成所述滑动腔,所述副活塞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前叉立管内,所述主活塞和所述第一堵头之间构成所述主油腔,所述主活塞和所述副活塞之间构成第一腔室,所述主活塞上设有连通所述主油腔和所述第一腔室的第一公共油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叉立管的第一端设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腔室压力的气门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叉避震装置还包括防触底弹簧,所述前叉立管的第一端设有第二堵头,所述防触底弹簧配合在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防触底弹簧的轴向与所述前叉立管的轴向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活塞上设有便于所述主油腔内的介质流向所述第一腔室内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构成的单向油道与所述第一公共油道并列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堵头具有沿所述套管的轴向贯穿所述第一堵头的第二公共油道,所述第一堵头的至少部分配合在所述第一公共油道内,所述第一堵头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公共油道和所述主油腔的第三公共油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叉避震装置还包括油量调节件,所述油量调节件包括相连的螺纹段和调节段,所述第二公共油道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邻近所述第二公共油道远离所述主活塞的一端,所述螺纹段与所述内螺纹螺纹配合,所述调节段的表面包括锥形面,所述调节段的锥形面与所述第三公共油道的开口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叉避震装置还包括调节杆和封盖,所述调节杆绕所述调节杆的轴线可转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二公共油道内,所述调节杆和所述螺纹段中的一者设有朝另一者延伸的限位部,所述调节杆和所述螺纹段中的另一者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部沿所述限位槽的深度方向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部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限位槽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所述限位槽为异形槽;所述调节杆上设有限位凸缘,所述封盖与所述第一堵头相连并止抵所述限位凸缘,所述封盖上设有过孔,所述调节杆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过孔并凸出于所述第一堵头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叉避震装置还包括第一调节旋钮、阻尼件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调节旋钮与所述调节杆相连并止抵所述封盖背离所述第一堵头的端面;所述第一调节旋钮和所述封盖中的一者设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孔的轴向与所述套管的轴向一致,所述第一调节旋钮和所述封盖中的另一者设有止位槽,所述阻尼件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配合孔内,所述阻尼件的至少部分能够在所述止位槽与所述配合孔相对时配合在所述止位槽内;所述第一弹簧配合在所述配合孔内,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端止抵所述配合孔的底壁,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二端止抵所述阻尼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尼件包括阻尼钢珠,所述止位槽的内表面为与所述阻尼钢珠匹配的球面,所述止位槽的内表面的球心位于所述止位槽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叉避震装置还包括节流阀,所述节流阀位于所述套管内并与所述第一堵头相连,所述节流阀和所述第一堵头之间构成所述滑动腔,所述节流阀和所述主活塞之间构成所述主油腔,所述节流阀和所述副活塞之间构成所述第一腔室,所述节流阀上设有连通所述主油腔和所述第一腔室的第四公共油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节流阀上设有便于所述主油腔内的介质流向所述第一腔室内的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构成的单向油道与所述第四公共油道并列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节流阀上设有连通外界和所述第四公共油道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轴向与所述第四公共油道的长度方向成角度,所述前叉避震装置还包括第二调节旋钮,所述第二调节旋钮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调节旋钮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四公共油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管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二调节旋钮的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节流阀外并配合在所述通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叉立管的邻近第一端的外表面设有止挡,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前叉立管上,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一端止抵所述止挡,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二端止抵所述套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管的内表面设有用于阻止所述主活塞由所述套管的第一端脱出的限位凸起,所述前叉避震装置还包括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套设在所述前叉立管上,所述第三弹簧的第一端止抵所述限位凸起,所述第三弹簧的第二端止抵所述主活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前叉避震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的技术优势与上述实施例的前叉避震装置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叉避震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叉避震装置的前叉立管至套管部分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叉避震装置的前叉立管至套管部分的另一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叉避震装置的前叉立管至套管部分的又一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叉避震装置的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叉避震装置的前叉立管至套管部分的再一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叉避震装置的前叉立管至套管部分的另一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叉避震装置的节流阀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叉避震装置的前叉立管至套管部分的又一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叉避震装置的节流阀的另一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前叉;11、前叉体;12、前叉立管;121、主活塞;1211、第一公共油道;1212、第一单向阀;122、气门芯;123、副活塞;124、滑动腔;1241、第一腔室;1242、第二腔室;125、防触底弹簧;126、第二堵头;127、止挡;2、套管;21、第一堵头;211、第二公共油道;212、第三公共油道;22、主油腔;23、节流阀;231、第四公共油道;232、第二单向阀;233、螺纹孔;234、第二调节旋钮;24、限位凸起;25、第三弹簧;3、第一弹性件;31、第二弹簧;41、油量调节件;411、螺纹段;4111、限位槽;412、调节段;5、调节杆;51、限位部;6、封盖;7、第一调节旋钮;71、配合孔;72、第一弹簧;73、阻尼件;731、阻尼钢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叉避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叉避震装置包括前叉1、套管2、副活塞123和第一弹性件3。前叉1包括前叉体11和前叉立管12,前叉立管12的第一端与前叉体11相连,前叉立管 12的第二端设有主活塞121。具体地,前叉体11用于与前轮相连,前叉立管12的第一端为下端,第二端为上端,主活塞121与前叉立管12的第二端螺纹相连。
套管2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堵头21,主活塞121由套管2的第一端可滑动地配合在套管 2内,套管2具有主油腔22,主油腔22位于主活塞121朝向第一堵头21的一侧,主活塞 121能够在套管2朝前叉立管12的第一端滑动时压缩主油腔22。具体地,第一堵头21与套管2的上端螺纹相连并封闭套管2的上端开口,主油腔22位于主活塞121的上方。
前叉立管12或套管2内具有滑动腔124,副活塞123可滑动地配合在滑动腔124内,副活塞123将滑动腔124分隔为第一腔室1241和第二腔室1242,第一腔室1241与主油腔 22相连通。即第一腔室1241为副油腔,第二腔室1242为气室。
第一弹性件3连接前叉立管12和套管2,第一弹性件3朝远离前叉立管12的第一端的方向压迫套管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叉避震装置,在前叉1的前叉立管12受到冲击后,第一弹性件3受压变形,主活塞121相对套管2朝第一堵头21滑动,进而主活塞121挤压主油腔22,主油腔22内的介质流入第一腔室1241,副活塞123随着第一腔室1241体积的增大挤压第二腔室1242。随后,随着第一弹性件3回弹,主活塞121相对套管2朝背离第一堵头 21的方向滑动,第一腔室1241内的介质会随着主油腔22内压力的减小而流入主油腔22。
由此,与套管2相连的车把会随着主活塞121在套管2内的往复滑动相对前轮下压和抬起,实现避震功能。而且,连通第一腔室1241和主油腔22的油道会限制介质的流道速度,由此会在车把下压和抬起时起到阻尼的效果,进而使得车把的下压和抬起更加平稳,车把的控制简单、代步车的骑行体验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以及图6所示,前叉立管12的内腔构成滑动腔124,副活塞123可滑动地配合在前叉立管12内。主活塞121和第一堵头21之间构成主油腔22,主活塞121和副活塞123之间构成第一腔室1241,主活塞121上设有连通主油腔22和第一腔室1241的第一公共油道1211。
由此,在前车轮经过崎岖地面时,随着主活塞121在套管2内的滑动,介质会随着第一公共油道1211在主油腔22和第一腔室1241内循环流动,进而保证车把的下压和抬起更加平稳,车把控制简单,代步车的骑行体验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前叉立管12的第一端设有用于调节第二腔室1242压力的气门芯122。气门芯122与前叉立管12的下端相连并封闭前叉立管12的下端开口。通过气门芯122可以向第二腔室1242内冲入气体以调节第二腔室1242的压力,由此在第一腔室1241内冲入介质以推动副活塞123相对前叉立管12向下活动,进而挤压第二腔室1242时,第二腔室1242压力逐渐增大以阻止副活塞123与气门芯122发生刚性碰撞,保证前叉避震装置的避震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前叉避震装置还包括防触底弹簧125,前叉立管12的第一端设有第二堵头126,防触底弹簧125配合在第二腔室1242内,防触底弹簧 125的轴向与前叉立管12的轴向一致。
与上述气门芯122结构相同,副活塞123挤压第二腔室1242后会继续挤压防触底弹簧 125,以避免副活塞123与第二堵头126发生刚性碰撞,同样能够保证前叉避震装置的避震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活塞121上设有便于主油腔22内的介质流向第一腔室1241内的第一单向阀1212,第一单向阀1212构成的单向油道与第一公共油道1211并列设置。
在车把下压时,主油腔22内的介质由第一单向阀1212构成的单向油道和第一公共油道1211进入第一腔室1241。在车把上抬时,第一腔室1241内的介质只由第一公共油道1211 进入主油腔22。前者的介质流动速度大于后者的介质流动速度,由此车把的上抬速度小于下压速度,避震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堵头21具有沿套管2的轴向贯穿第一堵头21的第二公共油道211,第一堵头21的至少部分配合在第一公共油道1211内,第一堵头 21上设有连通第二公共油道211和主油腔22的第三公共油道212。
此时第一公共油道1211为与第一堵头21的至少部分插接配合的通孔,即第一堵头21 的该至少部分封闭第一公共油道1211,主油腔22内的介质经第三公共油道212和第二公共油道211进入第一腔室124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6所示,前叉避震装置还包括油量调节件41,油量调节件 41包括相连的螺纹段411和调节段412,第二公共油道211内设有内螺纹,内螺纹邻近第二公共油道211远离主活塞121的一端,螺纹段411与内螺纹螺纹配合,调节段412的表面包括锥形面,调节段412的锥形面与第三公共油道212的开口相对。
具体地,内螺纹位于第三公共油道212的上侧,螺纹段411与内螺纹螺纹配合以实现调节段412在第二公共油道211内的移动,此时,调节段412的锥形面的不同区域与第三公共油道212的开口相对,进而实现与第二公共油道211和第三公共油道212连接处的横截面积的调节,进而实现介质在主油腔22和第一腔室1241之间的流道速度的调节,以使前叉避震装置适应不同体重和不同路况,进一步提高代步车的骑行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前叉避震装置还包括调节杆5和封盖6。调节杆5绕调节杆5的轴线可转动地配合在第二公共油道211内,调节杆5和螺纹段411中的一者设有朝另一者延伸的限位部51,调节杆5和螺纹段411中的另一者设有限位槽4111,限位部 51沿限位槽4111的深度方向可滑动地配合在限位槽4111内,限位部51的横截面形状与限位槽4111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限位槽4111为异形槽。由此,调节杆5在转动过程中,可以不发生沿套管2的轴向移动即可带动螺纹段411相对内螺纹旋转,此时,限位部51时刻配合在限位槽4111内且相对限位槽4111滑动。
调节杆5上设有限位凸缘,封盖6与第一堵头21相连并止抵限位凸缘,封盖6上设有过孔,调节杆5的至少部分穿过过孔并凸出于第一堵头21外。由此,只需要转动调节杆5 凸出于第一堵头21外的部分,即可实现螺纹段411相对内螺纹的转动,进而实现对介质流速的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前叉避震装置还包括第一调节旋钮7、阻尼件73和第一弹簧72,第一调节旋钮7与调节杆5相连并止抵封盖6背离第一堵头21的端面。第一调节旋钮7和封盖6中的一者设有配合孔71,配合孔71的轴向与套管2的轴向一致,第一调节旋钮7和封盖6中的另一者设有止位槽,阻尼件73可滑动地配合在配合孔71内,阻尼件73的至少部分能够在止位槽与配合孔71相对时配合在止位槽内。第一弹簧72配合在配合孔71内,第一弹簧72的第一端止抵配合孔71的底壁,第一弹簧72的第二端止抵阻尼件73。
由此,第一调节旋钮7转动以带动调节杆5转动,进而带动螺纹段411转动,实现对介质流速的调节。而且,第一调节旋钮7转动至设定位置时,止位槽与配合孔71相对,配合在配合孔71内的阻尼件73的至少部分在第一弹簧72的推动下配合在止位槽,由此避免第一调节旋钮7误转动,保证前叉避震装置的避震效果。
具体地,如图5所示,阻尼件73包括阻尼钢珠731,止位槽的内表面为与阻尼钢珠731 匹配的球面,止位槽的内表面的球心位于止位槽外。止位槽设置于封盖6且数量可以有多个,多个止位槽沿封盖6的周向等间隔分布。配合孔71的数量可以有多个,多个配合孔 71内均安装有第一弹簧72和阻尼钢珠731,多个配合孔71内的阻尼钢珠731可以同时配合在对应的止位槽内,由此保证第一调节旋钮7的阻尼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10所示,前叉避震装置还包括节流阀23,节流阀23位于套管2内并与第一堵头21相连,节流阀23和第一堵头21之间构成滑动腔124,节流阀23 和主活塞121之间构成主油腔22,节流阀23和副活塞123之间构成第一腔室1241,节流阀23上设有连通主油腔22和第一腔室1241的第四公共油道231。具体地,第一腔室1241 位于主油腔22的上方,第二腔室1242位于第一腔室1241的上方。
由此,在前车轮经过崎岖底面时,随着主活塞121在套管2内的滑动,介质会随着第四公共油道231在主油腔22和第一腔室1241内循环流动,进而保证车把的下压和抬起更加平稳,车把控制简单,代步车的骑行体验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节流阀23上设有便于主油腔22内的介质流向第一腔室1241内的第二单向阀232,第二单向阀232构成的单向油道与第四公共油道231并列设置。
在车把下压时,主油腔22内的介质由第二单向阀232构成的单向油道和第四公共油道 231进入第一腔室1241。在车把上抬时,第一腔室1241内的介质只由第四公共油道231进入主油腔22。前者的介质流动速度大于后者的介质流动速度,由此车把的上抬速度小于下压速度,避震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节流阀23上设有连通外界和第四公共油道231 的螺纹孔233,螺纹孔233的轴向与第四公共油道231的长度方向成角度,前叉避震装置还包括第二调节旋钮234,第二调节旋钮234与螺纹孔233螺纹配合,第二调节旋钮234 的至少部分位于第四公共油道231内。
由此,随着第二调节旋钮234与螺纹孔233的螺纹配合,第二调节旋钮234配合在第四公共油道231内的部分发生连续变化,进而实现对第四公共油道231的横截面积的调节,进而实现介质在主油腔22和第一腔室1241之间的流道速度的调节,以使前叉避震装置适应不同体重和不同路况,进一步提高代步车的骑行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套管2上设有通孔,第二调节旋钮234的至少部分凸出于节流阀23外并配合在通孔内。由此既实现节流阀23在套管2内的固定,也方便用户操作第二调节旋钮234旋转,以实现对介质流速的调节。
具体地,第二调节旋钮234可以为内六角螺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前叉立管12的邻近第一端的外表面设有止挡127,第一弹性件3包括第二弹簧31,第二弹簧31套设在前叉立管12上,第二弹簧31的第一端止抵止挡127,第二弹簧31的第二端止抵套管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以及图6和图7所示,套管2的内表面设有用于阻止主活塞121由套管2的第一端脱出的限位凸起24,前叉避震装置还包括第三弹簧25(图7 未示出),第三弹簧25套设在前叉立管12上,第三弹簧25的第一端止抵限位凸起24,第三弹簧25的第二端止抵主活塞121。
由此,限位凸起24阻止主活塞121由套管2的下端开口脱出,保证前叉避震装置的结构稳定。而且,第三弹簧25避免主活塞121与限位凸起24发生刚性碰撞,保证前叉避震装置的避震稳定性。
具体地,在套管2位于限位凸起24下方的腔室内配合有防磨垫,防磨垫为套筒状,前叉立管12可滑动地配合在防磨垫内,由此保证前叉立管12相对套管2在套管2轴向的稳定滑动。此时,套管2的下端还连接有阻止防磨垫脱出套管2的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前叉避震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的技术优势与上述实施例的前叉避震装置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前叉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叉,所述前叉包括前叉体和前叉立管,所述前叉立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前叉体相连,所述前叉立管的第二端设有主活塞;
套管,所述套管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堵头,所述主活塞由所述套管的第一端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套管内,所述套管具有主油腔,所述主油腔位于所述主活塞朝向所述第一堵头的一侧,所述主活塞能够在所述套管朝所述前叉立管的第一端滑动时压缩所述主油腔;
副活塞,所述前叉立管或套管内具有滑动腔,所述副活塞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滑动腔内,所述副活塞将所述滑动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主油腔相连通;和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所述前叉立管和所述套管,所述第一弹性件朝远离所述前叉立管的第一端的方向压迫所述套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叉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立管的内腔构成所述滑动腔,所述副活塞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前叉立管内,所述主活塞和所述第一堵头之间构成所述主油腔,所述主活塞和所述副活塞之间构成第一腔室,所述主活塞上设有连通所述主油腔和所述第一腔室的第一公共油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叉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立管的第一端设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腔室压力的气门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叉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避震装置还包括防触底弹簧,所述前叉立管的第一端设有第二堵头,所述防触底弹簧配合在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防触底弹簧的轴向与所述前叉立管的轴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叉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活塞上设有便于所述主油腔内的介质流向所述第一腔室内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构成的单向油道与所述第一公共油道并列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叉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堵头具有沿所述套管的轴向贯穿所述第一堵头的第二公共油道,所述第一堵头的至少部分配合在所述第一公共油道内,所述第一堵头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公共油道和所述主油腔的第三公共油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叉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避震装置还包括油量调节件,所述油量调节件包括相连的螺纹段和调节段,所述第二公共油道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邻近所述第二公共油道远离所述主活塞的一端,所述螺纹段与所述内螺纹螺纹配合,所述调节段的表面包括锥形面,所述调节段的锥形面与所述第三公共油道的开口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叉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避震装置还包括:
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绕所述调节杆的轴线可转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二公共油道内,所述调节杆和所述螺纹段中的一者设有朝另一者延伸的限位部,所述调节杆和所述螺纹段中的另一者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部沿所述限位槽的深度方向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部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限位槽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所述限位槽为异形槽;和
封盖,所述调节杆上设有限位凸缘,所述封盖与所述第一堵头相连并止抵所述限位凸缘,所述封盖上设有过孔,所述调节杆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过孔并凸出于所述第一堵头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叉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避震装置还包括:
第一调节旋钮,所述第一调节旋钮与所述调节杆相连并止抵所述封盖背离所述第一堵头的端面;
阻尼件,所述第一调节旋钮和所述封盖中的一者设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孔的轴向与所述套管的轴向一致,所述第一调节旋钮和所述封盖中的另一者设有止位槽,所述阻尼件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配合孔内,所述阻尼件的至少部分能够在所述止位槽与所述配合孔相对时配合在所述止位槽内;和
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配合在所述配合孔内,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端止抵所述配合孔的底壁,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二端止抵所述阻尼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叉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包括阻尼钢珠,所述止位槽的内表面为与所述阻尼钢珠匹配的球面,所述止位槽的内表面的球心位于所述止位槽外。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叉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避震装置还包括节流阀,所述节流阀位于所述套管内并与所述第一堵头相连,所述节流阀和所述第一堵头之间构成所述滑动腔,所述节流阀和所述主活塞之间构成所述主油腔,所述节流阀和所述副活塞之间构成所述第一腔室,所述节流阀上设有连通所述主油腔和所述第一腔室的第四公共油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前叉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阀上设有便于所述主油腔内的介质流向所述第一腔室内的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构成的单向油道与所述第四公共油道并列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前叉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阀上设有连通外界和所述第四公共油道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轴向与所述第四公共油道的长度方向成角度,所述前叉避震装置还包括第二调节旋钮,所述第二调节旋钮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调节旋钮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四公共油道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前叉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二调节旋钮的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节流阀外并配合在所述通孔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叉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立管的邻近第一端的外表面设有止挡,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前叉立管上,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一端止抵所述止挡,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二端止抵所述套管。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叉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内表面设有用于阻止所述主活塞由所述套管的第一端脱出的限位凸起,所述前叉避震装置还包括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套设在所述前叉立管上,所述第三弹簧的第一端止抵所述限位凸起,所述第三弹簧的第二端止抵所述主活塞。
17.一种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前叉避震装置。
CN202221959787.0U 2022-07-27 2022-07-27 前叉避震装置和代步车 Active CN2184315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59787.0U CN218431584U (zh) 2022-07-27 2022-07-27 前叉避震装置和代步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59787.0U CN218431584U (zh) 2022-07-27 2022-07-27 前叉避震装置和代步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31584U true CN218431584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90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59787.0U Active CN218431584U (zh) 2022-07-27 2022-07-27 前叉避震装置和代步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315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18144B2 (en) Hydraulic dampers with pressure regulated control valve
US5098120A (en) Shock absorber for use in a vehicle
US20050073128A1 (en) Inverted type front fork in two-wheeled vehicle or the like
CN201373059Y (zh) 减振器底阀组件
CN216951448U (zh) 减振器的缓冲结构及减振器
CN218431584U (zh) 前叉避震装置和代步车
CN201615168U (zh) 机动车悬架用气压减振器
JP2539488Y2 (ja) 油圧緩衝器のオイルロック機構
JPH051712Y2 (zh)
US8172052B2 (en) Rapid recovery shock absorber system with hydraulic end stop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of
CN219366671U (zh) 一种双调节减震器
CN219366672U (zh) 一种新型双调节减震器
CN210461508U (zh) 活塞、活塞组件及减震器
JPS6316629Y2 (zh)
JPH0117511Y2 (zh)
CN220828468U (zh) 一种阻尼减震器及独轮车
CN207454645U (zh) 减震器活塞杆
JPS6338157Y2 (zh)
JPH0120236Y2 (zh)
CN207715621U (zh) 一种具有双气室的液压减震器
JP2003049889A (ja)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FI115069B (fi) Iskunvaimennin ulkoapäin säädettävällä puristuksella
JPH056430Y2 (zh)
JPH0242908Y2 (zh)
JPH051711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