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31433U - 后车身结构和配备有该后车身结构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车身结构和配备有该后车身结构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31433U
CN218431433U CN202222559548.2U CN202222559548U CN218431433U CN 218431433 U CN218431433 U CN 218431433U CN 202222559548 U CN202222559548 U CN 202222559548U CN 218431433 U CN218431433 U CN 2184314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body structure
cover
vehicle body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5954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敏海
杨昭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riority to CN20222255954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314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314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314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车身结构和配备有该后车身结构的车辆,包括:安装架,其位于乘客舱空间和行李箱空间之间,所述安装架限定出第一开口;以及盖组件,其包括固定盖和可动盖,所述固定盖安装在安装架上,所述固定盖设置有与第一开口相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可动盖能够打开地安装在第二开口。本实用新型的后车身结构,可以通过打开可动盖来扩展行李箱高度方向上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并实现乘客舱空间和行李箱空间之间的物品转移。另外,车辆行驶过程中搁置在传统置物板上的物品可以转移至行李箱空间,避免了在置物板上堆叠的物品对驾驶员视线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实现车身轻量化和成本节约。

Description

后车身结构和配备有该后车身结构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车身结构和配备有该后车身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车辆通常会在乘客舱空间和行李箱空间之间设置置物板100,置物板100的前部101和前横梁下方加强件102组成置物板前横梁103,而置物板100的后部104和后横梁上方加强件105组成置物板后横梁106,乘客可以在置物板100上放置物品,这种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1)行李箱空间的利用率受到置物板100的限制。
(2)乘客舱空间和行李箱空间无法连通,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乘客无法将物品放入行李箱空间。
(3)如果将物品堆叠在置物板100上,会阻碍驾驶员通过车辆内部的后视镜对车辆后方路况进行观察。
因此,现有的轿车的后车身结构存在进一步改进的需要。
公开于本实用新型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车身结构和配备有该后车身结构的车辆,其通过打开可动盖来扩展行李箱高度方向上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并实现乘客舱空间和行李箱空间之间的物品转移。另外,车辆行驶过程中搁置在传统置物板上的物品可以转移至行李箱空间,避免了在置物板上堆叠的物品对驾驶员视线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实现车身轻量化和成本节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后车身结构,包括:安装架,其位于乘客舱空间和行李箱空间之间,所述安装架限定出第一开口;以及盖组件,其包括固定盖和可动盖,所述固定盖安装在安装架上,所述固定盖设置有与第一开口相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可动盖能够打开地安装在第二开口。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包括:左侧围总成和右侧围总成;前横梁,其两端分别连接至左侧围总成的上部的前端和右侧围总成的上部的前端;后横梁,其两端分别连接至左侧围总成的上部的后端和右侧围总成的上部的后端;其中,左侧围总成的上部、前横梁、右侧围总成的上部和后横梁限定出所述第一开口。
优选地,所述固定盖的后侧部设置有多个卡钩,所述后横梁设置有与所述卡钩相对应的容纳孔,每一个卡钩卡入相对应的容纳孔,以将固定盖的后侧部安装至后横梁。
优选地,所述固定盖的前侧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前横梁、左侧围总成的上部和右侧围总成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孔,通过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并紧固,使得固定盖的前侧部安装并固定在前横梁和左侧围总成的上部和右侧围总成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固定盖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前后分布的平行的滑轨,两个滑轨的其中一个与固定盖的第二开口的前边缘相对应,两个滑轨中的另一个与固定盖中的第二开口的后边缘相对应,两个滑轨设置有彼此面对的滑槽;其中,所述可动盖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分别插入相对应的滑轨的滑槽内,并能够沿着相对应的滑槽滑动,以实现可动盖能够沿着滑轨滑动。
优选地,所述可动盖设置有两个,两个可动盖呈左右分布。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进一步包括纵梁,所述纵梁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前横梁和后横梁。
优选地,所述可动盖的前边缘和后边缘的其中一个能够枢转地安装至所述固定盖的第二开口的相对应的边缘,所述可动盖的前边缘和后边缘的另一个设置有锁定机构。
优选地,所述可动盖上设置有把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其配备有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后车身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后车身结构,可以通过打开可动盖来扩展行李箱高度方向上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并实现乘客舱空间和行李箱空间之间的物品转移。另外,车辆行驶过程中搁置在传统置物板上的物品可以转移至行李箱空间,避免了在置物板上堆叠的物品对驾驶员视线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实现车身轻量化和成本节约。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实施方案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实施方案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实施方案共同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乘客舱空间和行李箱空间之间设置置物板主钣金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后车身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B处的剖视图;
图5为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安装孔的位置示意图;
图7为前横梁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后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后横梁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提供的一种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盖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12为图10中C-C处的剖视图;
图13为固定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提供的另一种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的可动盖在打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提供的另一种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应当理解,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而是呈现各种特征的简化表示,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在这些图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相同或等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参考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示例呈现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实用新型将与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为这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相反,本实用新型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图1至图16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后车身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至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后车身结构包括:安装架200和盖组件300。
安装架200为车体的一部分,安装架200位于乘客舱空间和行李箱空间之间,安装架200限定出第一开口201(配合参见图5)。
盖组件300包括固定盖301和可动盖302、303,固定盖301安装在安装架200上,固定盖301设置有与第一开口201相对应的第二开口304,可动盖302、303能够打开地安装在第二开口304(配合参见图10和图13)。
乘客可以通过打开可动盖302、303来扩展行李箱高度方向上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乘客还可以打开可动盖302、303,然后通过第一开口201和第二开口304实现乘客舱空间和行李箱空间之间的物品转移,即,将位于乘客舱空间的物品放入行李箱空间,或者将行李箱空间的物品拿到乘客舱空间。
车辆行驶过程中搁置在传统置物板上的物品可以转移至行李箱空间,避免了在置物板100上堆叠的物品对驾驶员视线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实现车身轻量化和成本节约。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5所示,安装架200包括:左侧围总成202、右侧围总成203、前横梁204和后横梁205。
左侧围总成202和右侧围总成203为车体的一部分。
前横梁204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左侧围总成202的上部的前端和右侧围总成203的上部的前端。
后横梁205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左侧围总成202的上部的后端和右侧围总成203的上部的后端。
其中,左侧围总成202的上部、前横梁204、右侧围总成203的上部和后横梁205限定出上述的第一开口201。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前横梁204的两端分别通过点焊接连接至左侧围总成202的上部的前端和右侧围总成203的上部的前端。
后横梁205的两端分别通过点焊接连接至左侧围总成202的上部的后端和右侧围总成203的上部的后端。
上述方式只是形成第一开口201的方式之一,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形成第一开口201,例如,在左侧围总成202、右侧围总成203上设置盖板,然后在该盖板上开设第一开口(该方式未在图中示出)。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4、图6和图7所示,前横梁204包括焊接在一起的前横梁上方加强件208和前横梁下方加强件209。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4、图8和图9所示,后横梁205包括焊接在一起的后横梁下方加强件210和后横梁上方加强件211。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13所示,固定盖301的后侧部设置有多个卡钩305,并配合图8所示,后横梁205设置有与卡钩305相对应的容纳孔206,每一个卡钩305卡入相对应的容纳孔206,以将固定盖301的后侧部安装至后横梁205。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容纳孔206为直角孔。
如图13所示,卡钩305设置为4个,但是其数量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可以设置为2-6个中的任一个数目,后横梁205上的容纳孔206的数量也根据卡钩305的数量而调整。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11和图13所示,固定盖301的前侧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06,并配合图6和图7所示,前横梁204、左侧围总成202的上部和右侧围总成203的上部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306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207,通过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306和第二安装孔207并紧固,使得固定盖301的前侧部安装并固定在前横梁204、左侧围总成202的上部和右侧围总成203的上部。
具体地,前横梁204设置有焊接螺母,可以将螺栓依次穿过固定盖301的前侧部的第一安装孔306、前横梁204的第二安装孔207后拧入焊接螺母,以将固定盖301的前侧部安装至前横梁204。
除了焊接螺母,还可以直接提供没有固定在前横梁204上的螺母。
如图13所示,第一安装孔306设置为3个,但是其数量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可以设置为2-6个中的任一个数目,前横梁204上的第二安装孔207的数量也根据卡钩305的数量而调整。
在图6和图7的实施方案中,一个第二安装孔207设置在前横梁204上,两个第二安装孔207分别设置在左侧围总成202上和右侧围总成203上。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安装孔207可以都设置在前横梁204上(该情况未图示)。
具体地,第二安装孔207设置在前横梁204的前横梁上方加强件208上。
焊接螺母设置在前横梁204的前横梁上方加强件208的朝向前横梁下方加强件209的一侧。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10至图12所示,固定盖301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前后分布的平行的滑轨307、308,两个滑轨的其中一个与固定盖301的第二开口304的前边缘相对应,两个滑轨中的另一个与固定盖301中的第二开口304的后边缘相对应,两个滑轨307、308设置有彼此面对的滑槽309。
其中,可动盖302、303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分别插入相对应的滑轨的滑槽309内,并能够沿着相对应的滑槽309横向滑动,以实现可动盖302、303能够沿着滑轨307、308滑动。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10至图12所示,滑轨307设置在固定盖301的与第二开口304的前边缘相对应的部分的下方,滑轨308设置在固定盖301的与第二开口304的后边缘相对应的部分的下方。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滑轨307和滑轨308通过螺钉310安装在固定盖301的下方。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可动盖设置有两个,分别为可动盖302和可动盖303,可动盖302和可动盖303呈左右分布。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可动盖302、303的前边缘、后边缘与相对应的滑轨的滑槽的侧壁之间设置有软橡胶垫311。
具体的,如图10至图12所示,可动盖302、303的前边缘与滑轨307的滑槽309的侧壁之间设置有软橡胶垫311。可动盖302、303的后边缘与滑轨308的滑槽309的侧壁之间设置有软橡胶垫311。
软橡胶垫311能够供阻尼力,以增加可动盖302、303的前边缘、后边缘在滑轨307、308的滑槽309内滑行时的阻尼感。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16所示,安装架200进一步包括纵梁212,纵梁212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前横梁204和后横梁205,纵梁212可以提高安装架200的刚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可动盖302、303上设置有把手314,乘客可以通过把手314移动可动盖302、303。
除了可滑动的盖,可动盖还可以是可翻转的盖。
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可动盖313的前边缘和后边缘的其中一个能够枢转地安装至固定盖301的第二开口304的相对应的边缘,可动盖313的前边缘和后边缘的另一个设置有锁定机构315。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可动盖313的前边缘能够枢转地安装至固定盖301的第二开口304的前边缘,可动盖313的后边缘设置有锁定机构315,锁定机构315可以将可动盖313的后边缘锁定在固定盖301上。
需要转移物品时,打开锁定机构315,然后围绕可动盖313的前边缘向下翻转可动盖313,使得可动盖313翻转至第二开口304的下方,以漏出第二开口304(配合参见图15),并将位于乘客舱空间的物品放入行李箱空间,或者将行李箱空间的物品拿到乘客舱空间。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动盖313的后边缘能够枢转地安装至固定盖301的第二开口304的后边缘,可动盖313的前边缘设置有锁定机构315,锁定机构315可以将可动盖313的前边缘锁定在固定盖301上(该情况未在图中示意)。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还提供一种车辆,其配备有上述的后车身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后车身结构主要适用于轿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后车身结构的操作进行说明。
对于图10至图11示意的实施方案,乘客通过推动把手314推开可动盖302和/或可动盖303,以漏出第二开口304,从而能够实现乘客舱空间和行李箱空间之间的物品转移。
在完成物品转移之后,通过推动把手314推动可动盖302和/或可动盖303,以遮挡第二开口304。
对于图14至图15中的实施方案,乘客打开锁定机构315,然后围绕可动盖313的前边缘向下翻转可动盖313,以漏出第二开口304(配合参见图15),从而能够实现乘客舱空间和行李箱空间之间的物品转移。
在完成物品转移之后,围绕可动盖313的前边缘向后翻转可动盖313,以遮挡第二开口304(配合参见图14),并利用锁定机构315将可动盖313的后边缘锁定在固定盖301上。
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下”、“内”、“外”、“上面”、“下面”、“上面的”、“下面的”、“向上”、“向下”、“前”、“后”、“背后”、“内侧”、“外侧”、“向内”、“向外”、“内部”、“外部”、“内部的”、“外部的”、“向前”、“向后”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的特征。
前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示例性的实施方案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旨在成为穷举的,也并不旨在把本实用新型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实施方案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及其不同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形式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后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其位于乘客舱空间和行李箱空间之间,所述安装架限定出第一开口;以及
盖组件,其包括固定盖和可动盖,所述固定盖安装在安装架上,所述固定盖设置有与第一开口相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可动盖能够打开地安装在第二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
左侧围总成和右侧围总成;
前横梁,其两端分别连接至左侧围总成的上部的前端和右侧围总成的上部的前端;
后横梁,其两端分别连接至左侧围总成的上部的后端和右侧围总成的上部的后端;
其中,左侧围总成的上部、前横梁、右侧围总成的上部和后横梁限定出所述第一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盖的后侧部设置有多个卡钩,所述后横梁设置有与所述卡钩相对应的容纳孔,每一个卡钩卡入相对应的容纳孔,以将固定盖的后侧部安装至后横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盖的前侧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前横梁、左侧围总成的上部和右侧围总成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孔,通过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并紧固,使得固定盖的前侧部安装并固定在前横梁、左侧围总成的上部和右侧围总成的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盖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前后分布的平行的滑轨,两个滑轨的其中一个与固定盖的第二开口的前边缘相对应,两个滑轨中的另一个与固定盖中的第二开口的后边缘相对应,两个滑轨设置有彼此面对的滑槽;
其中,所述可动盖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分别插入相对应的滑轨的滑槽内,并能够沿着相对应的滑槽滑动,以实现可动盖能够沿着滑轨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盖设置有两个,两个可动盖呈左右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进一步包括纵梁,所述纵梁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前横梁和后横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盖的前边缘和后边缘的其中一个能够枢转地安装至所述固定盖的第二开口的相对应的边缘,所述可动盖的前边缘和后边缘的另一个设置有锁定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盖上设置有把手。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其配备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车身结构。
CN202222559548.2U 2022-09-27 2022-09-27 后车身结构和配备有该后车身结构的车辆 Active CN2184314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59548.2U CN218431433U (zh) 2022-09-27 2022-09-27 后车身结构和配备有该后车身结构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59548.2U CN218431433U (zh) 2022-09-27 2022-09-27 后车身结构和配备有该后车身结构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31433U true CN218431433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84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59548.2U Active CN218431433U (zh) 2022-09-27 2022-09-27 后车身结构和配备有该后车身结构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314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52443B1 (en) Load floor system
US5562329A (en) Body structure of passenger car
US6102463A (en) Vehicle seat assembly with hidden storage compartment
US5636890A (en) Vehicular storage compartment and method of retrofitting a vehicle with a storage compartment
US7631926B2 (en) Side impact crash event body structure improvement
US20090267374A1 (en) Running board with storage compartment
US5743584A (en) Vehicle mounted storage unit
US8752879B1 (en) Vehicle with pivoting seat back and stopper member
US5466028A (en) Storage compartment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US20080145172A1 (en) Vehicle cargo retainer
US20070046056A1 (en) Cargo box inner for a vehicle
JP2011093508A (ja) 自動車のトランクボックス構造
US20210086702A1 (en) Modular utility insert for a vehicle
US10005398B2 (en) Cargo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vehicle
US20130088035A1 (en) Storage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218431433U (zh) 后车身结构和配备有该后车身结构的车辆
US9981700B1 (en) Cargo system for a vehicle
US20140217797A1 (en) Vehicle with pivoting seat back and latch assembly
JP2007168464A (ja) 長物荷物収納車両
CN210390963U (zh) 驾驶室顶柜结构及车辆
KR20220095274A (ko) 차량용 루프박스
US10479411B2 (en) Structurally reinforced vehicle body
JP4697592B2 (ja) 内装トリムの物品収納部構造
US11667186B2 (en) Safeguarding a vehicle's input line assembly
US20220258803A1 (en) Interior structure for an automated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