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30740U - 矿用轮式吊运车 - Google Patents

矿用轮式吊运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30740U
CN218430740U CN202223047231.7U CN202223047231U CN218430740U CN 218430740 U CN218430740 U CN 218430740U CN 202223047231 U CN202223047231 U CN 202223047231U CN 218430740 U CN218430740 U CN 2184307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automobile body
mining
convenient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4723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亚朋
赵晨
赵广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uayuwida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uayuwida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uayuwida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uayuwida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4723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307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307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307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矿用轮式吊运车,涉及矿用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车体和两个第二铰接座,车体的一侧设有两个辅助组件,车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四个主轮体,车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座,第一铰接座的外侧铰接有两个铰接杆,两个第二铰接座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转动调节螺杆便于调节卡板的位置,便于使得立杆与连接块之间留出间隙,并且通过纵截面为“L”字形设置的固定杆便于将连接环勾住,同时又便于通过反转调节螺杆将卡板重新卡入卡槽的内部,便于将连接环封住,便于将车体与车头之间进行定位,便于后续的进一步固定安装,提升了后续安装的准确性与便利性。

Description

矿用轮式吊运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运车,特别涉及矿用轮式吊运车,属于矿用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矿用吊装车主要就是对矿用物料进行吊起且运输的设备,而目前国内外设备吊装更趋向于设备整体到场、整体吊装,对吊装技术和吊装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驱使国内吊装机械由过去单一桅杆方式,逐步发展成高性能的大型移动式起重机械,其中申请号为“CN201610920108.1”所公开的“小型移动式吊运车”也是日益成熟的技术,其“不仅能更好的用于室内设备的运输和吊装,通过设置气囊装置和吸气装置使吊运车的安全性更高,且解决了杂物容易卷入吊运车的轮子中的问题”,申请号为“CN201120110625.5”所公开的“林业专用吊运车”,其通过具体的技术结构设置,切实解决了吊件重量相对较小分布零散体积较大,不便于在复杂狭小的林地或苗圃地作业等技术弊端,但是上述两种吊运车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缺陷:
1)在对吊运车体以及车头之间进行安装时未设有辅助定位结构,不利于提升安装的简便性;
2)在实际使用时不便于轮体在使用时的支撑性,即不便于提升运输时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矿用轮式吊运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对吊运车体以及车头之间进行安装时未设有辅助定位结构,不利于提升安装的简便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矿用轮式吊运车,包括车体和两个第二铰接座,所述车体的一侧设有两个辅助组件,所述车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四个主轮体,所述车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的外侧铰接有两个铰接杆,两个所述第二铰接座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板,两个所述支板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辅助轮体,两个所述铰接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拉力带,所述拉力带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重力块。
优选的,两个所述辅助组件均包括连接杆、固定杆、连接块和固定组件,两个所述连接杆均固定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一侧,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立杆,两个所述固定杆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杆的一侧,两个所述连接块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杆的一侧,两个所述连接块的内侧均开设有卡槽。
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杆的纵截面均为“L”字形。
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组件均包括调节螺杆和卡板,两个所述调节螺杆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杆螺纹连接,两个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块,两个所述卡板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所述转块的一端。
优选的,两个所述卡板分别与两个所述卡槽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车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辅助板,两个所述辅助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磁石块。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铰接座分别与两个所述铰接杆铰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矿用轮式吊运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矿用轮式吊运车,通过转动调节螺杆便于调节卡板的位置,便于使得立杆与连接块之间留出间隙,并且通过纵截面为“L”字形设置的固定杆便于将连接环勾住,同时又便于通过反转调节螺杆将卡板重新卡入卡槽的内部,便于将连接环封住,便于将车体与车头之间进行定位,便于后续的进一步固定安装,提升了后续安装的准确性与便利性,同时通过磁石块便于与车头之间的部分连接部件相吸附,便于对车体进行进一步的限位;
2、矿用轮式吊运车,通过第一铰接座和两个第二铰接座的铰接作用便于使得两个铰接杆可以调节倾斜角度,通过具有弹性且又具有支撑力的拉力带配合重力块自身的重力,便于将两个第一铰接座之间的位置相接近拉扯,便于使得四个辅助轮体受到向下的压力,提升辅助轮体与地面直接接触的作用力,便于通过四个辅助轮体来辅助提升车体移动的稳定性,同时通过重力块自身的重力,也有助于使得车体的整体重心更加偏向于底端的中部,从而提升车体移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1、车体;2、辅助组件;21、连接杆;22、立杆;23、固定杆;24、连接块;25、卡槽;26、固定组件;261、调节螺杆;262、转块;263、卡板;3、主轮体;4、辅助板;5、磁石块;6、第一铰接座;7、铰接杆;8、第二铰接座;9、支板;10、辅助轮体;11、拉力带;12、重力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矿用轮式吊运车,包括车体1和两个第二铰接座8,车体1的一侧设有两个辅助组件2,车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四个主轮体3,车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座6,第一铰接座6的外侧铰接有两个铰接杆7,两个第二铰接座8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板9,两个支板9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辅助轮体10,两个铰接杆7之间固定连接有拉力带11,拉力带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重力块12;
车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辅助板4,两个辅助板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磁石块5,便于磁吸;
两个第二铰接座8分别与两个铰接杆7铰接,便于铰接杆7的调节;
请参阅图1-5,矿用轮式吊运车还包括有辅助组件2,两个辅助组件2均包括连接杆21、固定杆23、连接块24和固定组件26,两个连接杆21均固定设置在车体1的一侧,两个连接杆2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立杆22,两个固定杆23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立杆22的一侧,两个连接块24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固定杆23的一侧,两个连接块24的内侧均开设有卡槽25;
两个固定杆23的纵截面均为“L”字形;
具体的,如图2、图3、图4所示,连接块24与立杆22之间就留出间隙,接着将车子车头上的连接环经由间隙穿过连接块24,即连接环的中部此时被固定杆23穿过,连接环此时挂在了固定杆23上,然后相比之前反转调节螺杆261,那么就会带动卡板263重新与卡槽25内部相卡合,此时立杆22与连接块24之间的间隙被卡板263重新封起,完成对连接的辅助安装。
实施例2:
两个固定组件26均包括调节螺杆261和卡板263,两个调节螺杆261分别与两个立杆22螺纹连接,两个调节螺杆26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块262,两个卡板263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转块262的一端;
两个卡板263分别与两个卡槽25卡合连接;
具体的,如图2、图3、图4所示,首先在需要将车体1与车头之间进行辅助定位安装时,转动两个调节螺杆261,与调节螺杆261通过转块262转动连接的卡板263就会逐渐被带出卡槽25的内部,那么连接块24与立杆22之间就留出间隙,接着将车子车头上的连接环经由间隙穿过连接块24,即连接环的中部此时被固定杆23穿过,连接环此时挂在了固定杆23上,然后相比之前反转调节螺杆261,那么就会带动卡板263重新与卡槽25内部相卡合,此时立杆22与连接块24之间的间隙被卡板263重新封起,完成对连接的辅助安装。
工作原理: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矿用轮式吊运车,首先在需要将车体1与车头之间进行辅助定位安装时,转动两个调节螺杆261,与调节螺杆261通过转块262转动连接的卡板263就会逐渐被带出卡槽25的内部,那么连接块24与立杆22之间就留出间隙,接着将车子车头上的连接环经由间隙穿过连接块24,即连接环的中部此时被固定杆23穿过,连接环此时挂在了固定杆23上,然后相比之前反转调节螺杆261,那么就会带动卡板263重新与卡槽25内部相卡合,此时立杆22与连接块24之间的间隙被卡板263重新封起,完成车体1与车头之间的辅助连接,同时通过两个磁石块5的磁性连接作用使得车体1与车头的连接件之间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磁吸定位,便于后续进一步的将车体1与车头之间进行固定连接,其中在车体1的下方设有四个主轮体3,在将物料吊放在车体1内部时,可以对物料进行运输,同时在车体1移动时,在车体1的底部设有一个第一铰接座6和两个第二铰接座8,因此使得铰接杆7可以倾斜调节位置,然后在两个铰接杆7之间设有具有拉扯弹力且具有连接支撑力的拉力带11,且在拉力带11的下方设有重力块12,因此通过重力块12的重量使得两个第一铰接座6之间的底部位置被拉力带11的拉扯力下向下拉扯,即两个第一铰接座6之间的顶部夹角会在重力块12的重力下逐渐减小,因此就会使得四个辅助轮体10始终受到下压的作用力,因此有效的提升了车体1整体移动的稳定性,且通过重力块12自身的重力,也有助于使得车体1的整体重心更加偏向于底端的中部,提升车体1底盘稳定性的同时也提升了运输的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重力块12的底端始终不会与四个主轮体3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即始终是位于主轮体3的上方的,因为虽然拉力带11具有微弹力,但是也具有支撑力,因此在对四个辅助轮体10具有下压作用力的同时,也不会超过主轮体3的底部位置而与地面接触,不影响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矿用轮式吊运车,包括车体(1)和两个第二铰接座(8),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一侧设有两个辅助组件(2),所述车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四个主轮体(3),所述车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座(6),所述第一铰接座(6)的外侧铰接有两个铰接杆(7),两个所述第二铰接座(8)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板(9),两个所述支板(9)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辅助轮体(10),两个所述铰接杆(7)之间固定连接有拉力带(11),所述拉力带(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重力块(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轮式吊运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辅助组件(2)均包括连接杆(21)、固定杆(23)、连接块(24)和固定组件(26),两个所述连接杆(21)均固定设置在所述车体(1)的一侧,两个所述连接杆(2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立杆(22),两个所述固定杆(23)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杆(22)的一侧,两个所述连接块(24)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杆(23)的一侧,两个所述连接块(24)的内侧均开设有卡槽(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用轮式吊运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杆(23)的纵截面均为“L”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用轮式吊运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组件(26)均包括调节螺杆(261)和卡板(263),两个所述调节螺杆(261)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杆(22)螺纹连接,两个所述调节螺杆(26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块(262),两个所述卡板(263)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所述转块(262)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矿用轮式吊运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卡板(263)分别与两个所述卡槽(25)卡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轮式吊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辅助板(4),两个所述辅助板(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磁石块(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轮式吊运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铰接座(8)分别与两个所述铰接杆(7)铰接。
CN202223047231.7U 2022-11-16 2022-11-16 矿用轮式吊运车 Active CN2184307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7231.7U CN218430740U (zh) 2022-11-16 2022-11-16 矿用轮式吊运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7231.7U CN218430740U (zh) 2022-11-16 2022-11-16 矿用轮式吊运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30740U true CN218430740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73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47231.7U Active CN218430740U (zh) 2022-11-16 2022-11-16 矿用轮式吊运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307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03598A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电力电缆收卷装置
CN215772264U (zh) 一种用于输电线路施工时的输电线铺设设备
CN218430740U (zh) 矿用轮式吊运车
CN215851542U (zh) 一种电力牵引车升降平台
CN110605693A (zh) 一种汽车制造用翻转装置
CN211419493U (zh) 一种叉车用电缆线盘固定装置
CN215854728U (zh) 一种轻便移动式龙门起重机
CN213415376U (zh) 一种纸箱包装设备用的翻转架
CN216636043U (zh) 一种工程轮胎装卸架
CN220899639U (zh) 高效快开式压滤机拉板小车
CN215826581U (zh) 一种伸缩式集装箱运输半挂车
CN217969542U (zh) 一种方便携带的手推车
CN220430245U (zh) 一种房屋建设用废料移动装置
CN212267553U (zh) 一种便携式推车
CN218061535U (zh) 一种基于工地集成化管理用钢结构升降角度调节装置
CN218138009U (zh) 一种多功能水电安装架
CN213833500U (zh) 一种新型翻板装置
CN219547623U (zh) 一种控制性自移动锥标
CN214561627U (zh) 一种可调节式加工用木材翻转装置
CN220722782U (zh) 一种用于玻璃搬运的辅助载台
CN216332275U (zh) 一种新型牵引平板车
CN214813730U (zh) 电工设备便捷式放线架
CN209655775U (zh) 一种温控干燥机
CN216424606U (zh) 一种半挂车车架牵引鹅颈支撑装置
CN219056290U (zh) 一种电力设备搬运架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