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9941U - 钉头部及医用吻合器 - Google Patents

钉头部及医用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19941U
CN218419941U CN202220471679.2U CN202220471679U CN218419941U CN 218419941 U CN218419941 U CN 218419941U CN 202220471679 U CN202220471679 U CN 202220471679U CN 218419941 U CN218419941 U CN 218419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
jaw
state
nail head
stu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7167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晓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7167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19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19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19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钉头部及医用吻合器,所述钉头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止挡件,活动设于第一钳夹的近端侧,止挡件受到第一方向的外力时可由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且止挡件受到第二方向的外力时可由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止挡件包括第一止挡部;切刀,包括第二止挡部;其中,止挡件处于第一状态且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止挡部位于第二止挡部的轴向运动路径上;止挡件受第一方向的外力而向远离第二钳夹的方向运动,位于第二状态时,第一止挡部脱离第二止挡部的轴向运动路径;止挡件受到第二方向的外力旋转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止挡部脱离第二止挡部的轴向运动路径。因此,该止挡件不会阻碍吻合器的正常击发和切刀的回退。

Description

钉头部及医用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钉头部及医用吻合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医用吻合器一般包括器械平台、活动连接于器械平台的击发把手和安装于器械平台的钉头部。钉头部可以通过穿刺器穿过身体上的小切口以接近手术部位实施手术。钉头部包括相对设置的钉仓组件和钉砧。所述钉仓组件一般包括钉仓、钉仓架、以及从吻合器的远端侧到近端依次设置的击发块、切刀和推刀杆,所述推刀杆位于一壳体中。在吻合器击发时,握持击发把手,通过推刀杆推动切刀向远端侧运动,切刀运动过程中将钉仓组件和钉砧闭合,将位于钉仓组件和钉砧之间的组织切断,并驱动击发块将吻合钉推出于钉仓外并订合在组织上。
医生在完成上述缝切动作后,需要将吻合器复位,继而更换钉仓,以便医用吻合器进行下一次的缝切手术。但是,一些粗心的医生或者经验不足的医生,可能会在未更换已击发的钉仓的情况下进行下一次的手术,这样会导致医疗事故的产生,即进行了切除而没有缝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钉头部及医用吻合器,设置止挡件可以防止吻合器在未更换钉仓时的二次击发,并且不会阻碍吻合器的正常击发和切刀的回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钉头部,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
止挡件,活动设于所述第一钳夹的近端侧,所述止挡件受到第一方向的外力时可由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且所述止挡件受到第二方向的外力时可由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所述止挡件包括第一止挡部;以及
切刀,包括第二止挡部;
其中,所述止挡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且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止挡部位于所述第二止挡部的轴向运动路径上;
所述止挡件受所述第一方向的外力而向远离所述第二钳夹的方向运动,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止挡部脱离所述第二止挡部的轴向运动路径;
所述止挡件受到所述第二方向的外力旋转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止挡部脱离所述第二止挡部的轴向运动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挡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止挡部朝向所述第二钳夹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钳夹的第一表面之间分别具有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所述第二止挡部朝向所述第一钳夹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钳夹的第一表面之间具有第三高度,所述第一高度小于所述第三高度,且所述第二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击发块,所述击发块位于所述第二钳夹的近端侧时,所述击发块至少部分进入所述止挡件与所述第二钳夹之间的间隙,使所述止挡件受所述第一方向的外力作用而向远离所述第二钳夹的方向运动而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挡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止挡部的内侧与所述钉头部的中心轴之间分别具有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所述第二止挡部的外侧与所述钉头部的中心轴具有第三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三距离,且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挡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且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并且所述切刀从所述止挡件的远端侧向近端侧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二止挡部给所述第一止挡部一所述第二方向的外力,驱动所述止挡件向远离所述钉头部的中心轴的方向旋转而进入所述第二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挡部的远端侧设有第一引导面和/或所述第二止挡部的近端侧设有第二引导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挡部的近端侧设置有第一止挡面和/或所述第二止挡部的远端侧设有第二止挡面,所述止挡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止挡面垂直于轴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给所述止挡件一个朝向所述第二钳夹的第一偏置力,所述第一偏置力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反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压簧,设置于所述第一钳夹与所述第一止挡部之间;或者,
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拉簧,设置于所述第二钳夹与所述第一止挡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给所述止挡件一个朝向所述钉头部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二偏置力,所述第二偏置力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反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片,设置于所述第一止挡部的近端侧,且所述弹片的固定端抵持于所述第一钳夹的侧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挡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止挡部朝向所述第二钳夹的一侧的转轴部,所述第一钳夹的近端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远端侧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止挡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中,且所述转轴部穿过所述安装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两个所述止挡件,相对于轴向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医用吻合器,包括上述的钉头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钉头部及医用吻合器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吻合器的钉头部,所述止挡件处于第一状态且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止挡部位于所述第二止挡部的轴向运动路径上,从而有效防止吻合器在未更换钉仓时的二次击发。进一步地,所述止挡件受外力而向远离所述第二钳夹的方向运动时,进入第二状态,所述第一止挡部脱离所述第二止挡部的轴向运动路径,所述止挡件受到朝向近端侧方向的外力而向外侧旋转时,进入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止挡部脱离所述第二止挡部的轴向运动路径,因此,该止挡件不会阻碍吻合器的正常击发和切刀的回退。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钉头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钉头部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去除钉砧连接片后的钉头部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止挡件与切刀配合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止挡件与切刀配合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钉砧本体的俯视图;
图7和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止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击发块与止挡件配合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吻合器击发时止挡件与切刀配合的示意图;
图11和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吻合器击发完成后切刀回退时与止挡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止挡件阻挡切刀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钉砧 412 第一引导面
11 钉砧本体 413 第一配合面
12 钉砧连接片 414 第二配合面
13 安装槽 42 转轴部
14 安装孔 5 切刀
21 钉仓架 51 第二止挡部
22 钉仓 511 第二止挡面
3 击发块 512 第二引导面
31 驱动部 61 第一弹性件
4 止挡件 62 第二弹性件
41 第一止挡部 621 固定端
411 第一止挡面 622 自由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说明书中的“或”、“或者”均可能表示“和”或者“或”。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上”、“下”、“之间”等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说明书中虽然采用“第一”或“第二”等来表示某些特征,但其仅为表示作用,而作为具体特征的数量和重要性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钉头部及包括其的医用吻合器。所述吻合器包括器械平台、可旋转地连接至器械平台的击发把手和位于器械平台远端侧的钉头部。所述钉头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止挡件,活动设于所述第一钳夹的近端侧,所述止挡件受到第一方向的外力时可由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且所述止挡件受到第二方向的外力时可由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所述止挡件包括第一止挡部;以及切刀,包括第二止挡部,所述吻合器击发时,所述切刀从所述钉头部的近端侧向远端侧方向运动。
所述止挡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且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止挡部位于所述第二止挡部的轴向运动路径上。在吻合器准备好可以击发时,所述止挡件受所述第一方向的外力而向远离所述第二钳夹的方向运动,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止挡部脱离所述第二止挡部的轴向运动路径,不会影响吻合器的正常击发。在吻合器击发过程中,止挡件返回到第一状态,且处于第一位置。吻合器击发完成后,切刀回退时,所述止挡件受到所述第二方向的外力旋转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止挡部脱离所述第二止挡部的轴向运动路径,也不会影响切刀的正常回退。并且,在第二止挡部回到第一止挡部的近端侧后,止挡件重新返回到第一位置,在未更换钉仓时,如果再次握持击发把手,通过推刀杆驱动切刀时,切刀会受到第一止挡部的阻挡而无法继续向远端侧方向运动,也就无法击发吻合器,实现了防止吻合器在未更换钉仓时的二次击发。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各个具体实施例的钉头部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各个具体实施例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钉头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还包括止挡件4、切刀5和击发块3(示出于图9)。在该实施例中,以所述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分别为钉砧1和钉仓组件为例进行说明。可理解的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钳夹和所述第二钳夹也可以分别为钉仓组件和钉砧1。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钉砧1包括钉砧连接片12和钉砧本体11。所述钉仓组件包括容纳吻合钉的钉仓22和容纳所述钉仓22的钉仓架21。初始状态下,所述切刀5和所述击发块3均位于所述钉砧1和所述钉仓组件的近端侧。吻合器击发时,握持击发把手,通过推刀杆驱动所述切刀5向远端侧方向运动,通过击发块3将钉仓22中的吻合钉推出,同时切刀5切割组织,完成组织的缝合和切割。
在本实用新型中,远端侧和近端侧是相对于操作者来说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侧为近端侧,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侧,即更靠近手术位置的一侧为远端侧,沿所述钉头部的中心轴的方向为轴向,即从吻合器的远端侧到近端侧的方向,或从吻合器的近端侧到远端侧的方向。例如,在图1的视角中,对于钉仓架21来说,其远端侧为左边一侧,近端侧为右边一侧。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钉头部中的各个部件来说,内侧和外侧是相对于钉头部的中心轴来说的,靠近中心轴的一侧为内侧,远离中心轴的一侧为外侧。此处定义图1中的S1方向为从吻合器的近端侧到远端侧的方向,S1方向或与S1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吻合器的轴向。图1中的S2方向为纵向,即高度方向,图2中的S3为横向,即宽度方向。
如图3~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钉砧本体11的近端侧设置有安装槽13,所述止挡件4活动设置于所述钉砧本体11的安装槽13中。所述止挡件4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且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具体地,所述止挡件4受到第一方向的外力时可由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且所述止挡件4受到第二方向的外力时可由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为远离所述钉仓架21的方向,即图1中示出的沿S2向上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远离钉头部的中心轴的方向,即图3中示出的沿S3远离钉头部的中心轴的方向。如图6所示,所述安装槽13的远端侧设置有一个安装孔14。如图5~8所示,所述止挡件4包括第一止挡部41和位于所述第一止挡部41下方的转轴部42,所述转轴部42的中心轴平行于S2方向。所述第一止挡部41包括上方的第一配合面413和下方的第二配合面414。该转轴部42穿设于所述钉砧1的安装孔14中,所述第一止挡部41至少部分进入所述安装槽13中,且所述第一止挡部41的第二配合面414与安装槽13的表面相抵持。由于所述安装孔14位于所述安装槽13的远端侧,所述止挡件4只能在切刀5向近端侧运动时向外侧旋转,在切刀5向远端侧方向运动而驱动第一止挡部41时,止挡件4会被所述安装槽13的远端侧面阻挡而无法向外侧旋转。如图2、3和图7所示,在所述钉砧连接片12和所述第一止挡部41的第一配合面413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61,该第一弹性件61给所述止挡件4施加一个沿S2方向朝向下方的第一偏置力,即该第一偏置力的方向与第一方向反向。在该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件61为压簧。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件61也可以为一个弹性硅胶块或者弹片等其他弹性结构。在再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件61也可以为设置于所述止挡件4和所述钉仓架21之间的拉簧、弹性带等。如图4和图5所示,在所述第一止挡部41的近端侧,还设置有第二弹性件62,给所述止挡件4一个朝向内侧的第二偏置力,该第二偏置力的方向与第二方向反向。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62为弹片,设置于所述第一止挡部41的近端侧,且所述弹片的固定端621抵持于所述钉砧本体11的侧壁,所述弹片的自由端622朝向所述第一止挡部41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止挡部41受到沿第二方向的外力而沿图4中逆时针方向朝向远离钉头部的中心轴的方向旋转时,会压迫所述弹片的自由端622,使得所述弹片发生变形,沿第二方向的外力消除后,弹片的恢复力会驱动第一止挡部41沿顺时针方向朝向内侧旋转。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弹性件62也可以为一个套设于转轴部42的扭簧、设置于第一止挡部41的近端侧的弹性硅胶块或压簧等其他弹性结构。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切刀5包括第二止挡部51,所述第二止挡部51为设置于所述切刀5的至少一外侧壁的凸起部。所述第二止挡部51的轴向运动路径包括从所述钉头部的近端侧向远端侧方向的第一运动路径和从所述钉头部的远端侧向近端侧方向的第二运动路径。在该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所述止挡件4,相对于所述吻合器的轴向对称设置。对应地,所述切刀5的两个外侧壁可以分别设置一个凸起部,或者设置一个整体的凸起部,其环绕切刀5的至少部分外表面,并且在切刀5的两侧均向外凸起形成所述第二止挡部51。通过设置两个对称的止挡件4,同时对应设置两组第一弹性件61和第二弹性件62,可以保持防二次击发保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图4和图5所示,为所述止挡件4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且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止挡件4与所述切刀5配合的示意图。此时,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止挡部41与所述第二止挡部51基本处于同样的高度,且如图4所示,所述止挡部向内侧偏转,使得所述第一止挡部41位于所述第二止挡部51的轴向运动路径上。在图4和图5的状态下,如果握持击发把手,通过推刀杆驱动切刀5向远端侧方向运动,切刀5运动至止挡件4位置处时,第二止挡部51会被第一止挡部41所阻挡而无法继续向远端侧方向运动,也就无法击发吻合器。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挡部41的近端侧为第一止挡面411,所述第二止挡部51的远端侧为第二止挡面511,第二止挡面511基本垂直于轴向,在图4示出的状态下,第一止挡面411也基本垂直于轴向,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此处,第一止挡部41的近端侧指的是止挡件4在第一位置时第一止挡部41的近端侧。
在图4和图5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止挡部41的最低表面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止挡部51的最高表面的高度,使得所述第一止挡部41与第二止挡部51的高度基本一致,所述第一止挡部41阻挡所述第二止挡部51的向远端侧方向运动的轴向运动路径。具体地,所述止挡件4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止挡部41的下表面与钉仓架21的第一表面(钉仓架21的底壁的内表面)之间在S2方向上具有第一高度,所述第二止挡部51的上表面与钉仓架21的第一表面之间在S2方向上具有第三高度,第一高度小于第三高度。所述止挡件4受沿第一方向的外力而向上运动至所述第一止挡部41的下表面与钉仓架21的第一表面之间具有第二高度时,第二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高度,所述止挡件4进入第二状态,此时,所述第一止挡部41也就不会再阻挡所述第二止挡部51的轴向运动路径,所述第一弹性件61被压迫而发生弹性变形。因此,所述止挡件4的第一状态指的是所述第一止挡部41的下表面与钉仓架21的第一表面之间具有第一高度的状态,所述止挡件4的第二状态指的是所述第一止挡部41的下表面与钉仓架21的第一表面之间具有第二高度的状态。
在图4和图5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止挡部41的内侧与所述钉头部的中心轴在S3方向上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二止挡部51的外侧与所述钉头部的中心轴具有第三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三距离,因此,所述第一止挡部41对所述第二止挡部51的轴向运动路径进行阻挡。施加沿第二方向的外力使得所述第一止挡部41沿逆时针方向朝向远离钉头部的中心轴的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止挡部41的内侧与所述钉头部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增大至第二距离,且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距离,此时,所述止挡件4到达第二位置,压迫所述第二弹性件62发生弹性变形,并且所述第一止挡部41不再阻挡所述第二止挡部51的轴向运动路径。因此,所述第一止挡部41的内侧与所述钉头部的中心轴具有第一距离时,所述止挡件4的位置为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止挡部41的内侧与所述钉头部的中心轴具有第二距离时,所述止挡件4的位置为第二位置。由此可以看出,只有所述止挡件4处于第一状态且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止挡部41阻挡所述第二止挡部51的轴向运动路径,所述止挡件4进入第二状态和/或进入第二位置,都会使得所述第一止挡部41脱离所述第二止挡部51的轴向运动路径。
下面结合图9~13具体说明该钉头部的工作过程。
如图9所示,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击发块3和所述切刀5均位于所述钉仓22的近端侧。所述击发块3的近端侧包括一驱动部31,此时,所述击发块3的驱动部31至少部分进入所述止挡件4的转轴部42与所述钉仓架21的第一表面之间的间隙,使所述止挡件4受到第一方向的外力作用而向远离所述钉仓架21的方向(即沿S2方向向上)运动而进入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弹性件61被压缩而产生弹性变形。所述止挡件4由于未受到第二方向的外力而在所述第二弹性件62的作用下保持在第一位置。此时,由于所述第一止挡部41的下表面与钉仓架21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第二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止挡部51的上表面与钉仓架21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第三高度,所述第一止挡部41不会阻挡所述第二止挡部51向远端侧方向运动的轴向运动路径。此时握持击发把手,可以通过推刀杆驱动切刀5向远端侧方向运动,如图10所示,第二止挡部51穿过所述第一止挡部41与所述钉仓架21之间的间隙而到达所述第一止挡部41的远端侧并可以继续向远端侧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吻合器的击发。
在吻合器击发时,由于击发块3被切刀5驱动而向远端侧方向运动,驱动部31与止挡件4分离,在所述第一弹性件61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所述止挡件4向下方运动而恢复到第一状态,并且仍然位于第一位置。在吻合器击发完成后,击发块3留在钉头部的远端侧,而切刀5则在回退机构的作用下向近端侧方向运动。切刀5运动至如图11所示的位置时,第二止挡部51与第一止挡部41接触,并且第二止挡部51给所述第一止挡部41一沿第二方向的力而驱动第一止挡部41沿逆时针方向朝向外侧旋转(即向远离所述钉头部的中心轴的方向旋转),所述止挡件4进入到如图12示出的第二位置,并且压迫所述第二弹性件62的自由端622,使得第二弹性件62产生弹性变形。此时,所述第一止挡部41与所述钉头部的中心轴之间的第二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止挡部51的外表面与所述钉头部的中心轴之间的第三距离,所述第一止挡部41不阻挡所述第二止挡部51向近端侧方向的轴向运动路径,所述切刀5可以正常回退到钉头部的近端侧。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挡部41的远端侧设有第一引导面412和/或所述第二止挡部51的近端侧设有第二引导面512。此处,所述第一止挡部41的远端侧指的是止挡件4在第一位置时第一止挡部41的远端侧。该第一引导面412为倾斜的斜面,该第二引导面512为圆弧面或者倾斜的斜面,可以更好地引导所述止挡件4从图10的位置经图11的位置进入到图12的位置。
在切刀5回退到钉头部的近端侧之后,所述第一止挡部41不再受到切刀5沿第二方向的作用力,在所述第二弹性件62的弹性变形恢复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止挡部4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使得所述止挡件4向第一位置恢复。所述止挡件4可以恢复到第一位置,也可能是恢复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一个过渡位置。此时,如果没有更换已击发的钉仓22而再次握持击发把手时,切刀5被再次驱动向远端侧方向运动,运动至第二止挡部51的远端面与第一止挡部41接触时,如图13所示,由于第一止挡部41处于第一状态,且第一止挡部41处于第一位置或者过渡位置,第一止挡部41位于第二止挡部51的轴向运动路径上,第二止挡部51被第一止挡部41所阻挡,切刀5无法继续向远端侧方向运动,也就无法击发吻合器,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未更换已击发的钉仓22时的二次击发,实现了二次击发保险。如果所述第一止挡部41处于过渡位置,在第二止挡部51的作用下,第一止挡部41可以继续沿顺时针方向朝向内侧旋转一小段,使得第一止挡部41进入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止挡部41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止挡部51继续向远端侧方向推动第一止挡部41时,第一止挡部41会被安装槽13的远端面所阻挡而无法继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保证了二次击发保险的稳定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钉头部,其特征在于,用于医用吻合器,所述钉头部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
止挡件,活动设于所述第一钳夹的近端侧,所述止挡件受到第一方向的外力时可由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且所述止挡件受到第二方向的外力时可由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所述止挡件包括第一止挡部;
切刀,包括第二止挡部;
其中,所述止挡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且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止挡部位于所述第二止挡部的轴向运动路径上;
所述止挡件受所述第一方向的外力而向远离所述第二钳夹的方向运动,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止挡部脱离所述第二止挡部的轴向运动路径;
所述止挡件受到所述第二方向的外力旋转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止挡部脱离所述第二止挡部的轴向运动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止挡部朝向所述第二钳夹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钳夹的第一表面之间分别具有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所述第二止挡部朝向所述第一钳夹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钳夹的第一表面之间具有第三高度,所述第一高度小于所述第三高度,且所述第二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钉头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击发块,所述击发块位于所述第二钳夹的近端侧时,所述击发块至少部分进入所述止挡部与所述第二钳夹之间的间隙,使所述止挡件受所述第一方向的外力作用而向远离所述第二钳夹的方向运动而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止挡部的内侧与所述钉头部的中心轴之间分别具有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所述第二止挡部的外侧与所述钉头部的中心轴具有第三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三距离,且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且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并且所述切刀从所述止挡件的远端侧向近端侧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二止挡部给所述第一止挡部一所述第二方向的外力,驱动所述止挡件向远离所述钉头部的中心轴的方向旋转而进入所述第二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钉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的远端侧设有第一引导面和/或所述第二止挡部的近端侧设有第二引导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的近端侧设置有第一止挡面和/或所述第二止挡部的远端侧设有第二止挡面,所述止挡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止挡面垂直于轴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头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给所述止挡件一个朝向所述第二钳夹的第一偏置力,所述第一偏置力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反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钉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压簧,设置于所述第一钳夹与所述第一止挡部之间;或者,
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拉簧,设置于所述第二钳夹与所述第一止挡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头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给所述止挡件一个朝向所述钉头部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二偏置力,所述第二偏置力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反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钉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片,设置于所述第一止挡部的近端侧,且所述弹片的固定端抵持于所述第一钳夹的侧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止挡部朝向所述第二钳夹的一侧的转轴部,所述第一钳夹的近端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远端侧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止挡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中,且所述转轴部穿过所述安装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头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所述止挡件,相对于轴向对称设置。
14.一种医用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钉头部。
CN202220471679.2U 2022-03-03 2022-03-03 钉头部及医用吻合器 Active CN218419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71679.2U CN218419941U (zh) 2022-03-03 2022-03-03 钉头部及医用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71679.2U CN218419941U (zh) 2022-03-03 2022-03-03 钉头部及医用吻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19941U true CN218419941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79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71679.2U Active CN218419941U (zh) 2022-03-03 2022-03-03 钉头部及医用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199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76011B2 (en) Surgical stapler knife motion controls
US11364026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ejection of surgical fasteners from cartridges
US9700315B2 (en) Linear cutting stapler
EP1709911B1 (en) Loading unit having drive assembly locking mechanism
US9433414B2 (en) Linear cutting stapler
EP1479348B1 (en) Surgical stapling instrument having a single lockout mechanism
CN111820971B (zh) 一种具有保险机构的吻合器手柄装置及吻合器
CN219207107U (zh) 钉头部及外科吻合器
US20220061949A1 (en) Safety device for surgical instrument
EP3090690B1 (en) Linear cutting stapler
CN218419941U (zh) 钉头部及医用吻合器
CN214017678U (zh) 切割刀保险机构及使用其的腔内切割吻合器
CN112089462A (zh) 切割刀保险机构及使用其的腔内切割吻合器
CN116650043A (zh) 一种钉仓组件及医用吻合器
CN115153704A (zh) 一种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的下压式防二次击发保险机构
JP2023524348A (ja) 格納式ナイフアセンブリを有するステープルカートリッジ
CN213156138U (zh) 一种具有空钉仓保护功能的外科缝合器
CN118119347A (zh) 具有击发锁定机构的外科缝合装置
CN216257262U (zh) 钉仓组件及医用吻合器
JP2024533706A (ja) 発射ロックアウト機構を有する外科用ステープル留めデバイス
CN218419940U (zh) 钉头部及医用吻合器
CN115153703A (zh) 一种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的拨动式防二次击发保险机构
CN215273041U (zh) 钉仓组件及医用吻合器
CN217118482U (zh) 钉头组件及医用吻合器
CN215874788U (zh) 钉仓组件及医用吻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