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9647U - 旋转清尘式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旋转清尘式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19647U
CN218419647U CN202220241434.0U CN202220241434U CN218419647U CN 218419647 U CN218419647 U CN 218419647U CN 202220241434 U CN202220241434 U CN 202220241434U CN 218419647 U CN218419647 U CN 218419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outer cylinder
dust bin
top plate
outer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4143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Vgo Co ltd
Shenzhen Yuanj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24143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19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19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196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旋转清尘式吸尘器,该旋转清尘式吸尘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互相套接的外筒和内筒组成,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之间可相对旋转;尘仓,所述尘仓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外筒滑动连接,以使所述尘仓与所述外筒可相对移动,所述尘仓的排尘口可随着外筒的旋转而封闭在外筒内或与外部空间连通;吸尘组件,所述吸尘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于驱动外部空气进入壳体后将杂质过滤在所述尘仓内。本申请实现了简单高效的清理仓内的杂质,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吸尘器存在对于尘仓清理较为困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旋转清尘式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转清尘式吸尘器。
背景技术
市面上大部分吸尘器在使用时通过使空气进入吸尘器内部并经过滤芯后对灰尘等杂质进行过滤,使得灰尘等杂质存放在尘仓内。
对于滤芯而言,在使用过程中滤芯经常被灰尘堵塞,影响吸尘效率,因此需要频繁清理。吸尘器清灰方式一般分两种:清洗滤芯和直接更换滤芯。
对于尘仓而言,清理较为困难,在清理时有时甚至需要用户将手伸进尘仓才能将垃圾取出,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清尘式吸尘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吸尘器存在尘仓清理较为困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旋转清尘式吸尘器,该旋转清尘式吸尘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由互相套接的外筒和内筒组成,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之间可相对旋转;
尘仓,所述尘仓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外筒滑动连接,以使所述尘仓与所述外筒可相对移动,所述尘仓的排尘口可随着外筒的旋转而封闭在外筒内或与外部空间连通;
吸尘组件,所述吸尘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于驱动外部空气进入壳体后将杂质过滤在所述尘仓内。
进一步的,连接件包括滑动块和连杆,所述滑动块螺纹连接在所述外筒上,所述外筒旋转时,所述滑动块可在所述外筒上随外筒的旋转而直线移动;
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滑动块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尘仓连接。
进一步的,外筒的内侧开设有螺旋槽,所述滑动块为滑动设于所述螺旋槽内的凸条,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凸条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尘仓连接。
进一步的,凸条设置为螺旋形,所述连杆设置为多个,并沿所述尘仓的周向分布。
进一步的,尘仓包括沿所述外筒的轴向依次分布的尘仓盖和顶片,所述尘仓盖上设置有吸尘嘴;
所述尘仓盖与所述顶片之间具有间隙,以使所述尘仓盖与所述顶片之间形成用于存放在吸尘过程中随空气进入外筒内的杂质;
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依次与所述顶片和所述尘仓盖固定连接,所述顶片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进一步的,尘仓盖的端面抵触在所述外筒的端面上。
进一步的,尘仓包括沿所述外筒的轴向依次分布的尘仓盖、侧壁和顶片,所述尘仓盖上设置有吸尘嘴;
所述侧壁设置为圆柱形,所述尘仓盖和所述顶片分别固定在所述侧壁的两端,所述侧壁上开设有排尘口;
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顶片固定连接,所述顶片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所述外筒上设置有出尘口,所述出尘口可随着所述外筒的旋转而与所述排尘口连通或错位封闭。
进一步的,连接件包括套设在所述尘仓上的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外筒的内侧固定连接,以使所述尘仓和所述外筒可相对旋转。
进一步的,吸尘组件包括滤芯、进风道和出风道;
所述滤芯位于所述顶片背离所述尘仓盖的一侧,所述进风道与所述滤芯连接,用于受驱动进风,所述出风道与所述进风道连接,用于受驱动出风。
进一步的,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内筒上,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外筒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外筒旋转。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壳体,壳体由互相套接的外筒和内筒组成,外筒和内筒之间可相对旋转;尘仓,尘仓通过连接件与外筒滑动连接,以使尘仓与外筒可相对移动,尘仓的排尘口可随着外筒的旋转而封闭在外筒内或与外部空间连通;吸尘组件,吸尘组件设于壳体内,用于驱动外部空气进入壳体后将杂质过滤在尘仓内,达到了在清灰时转动外筒使尘仓的排尘口随着外筒的旋转与外部空间连通,使得位于尘仓中的杂质从排尘口排出尘仓,在吸尘时转动外筒使尘仓的排尘口随着外筒的旋转而封闭在外筒内的目的,从而实现了简单高效的清理仓内的杂质,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吸尘器存在对于尘仓清理较为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尘仓的排尘口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外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尘仓盖,2外筒,3连杆,4顶片,5通风孔,7滑动块,8滤芯,13螺旋槽,15电机出风口,16电机,17连接件,18内筒,19壳体,20尘仓,21吸尘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设置”、“设有”、“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市面上大部分吸尘器在使用时通过使空气进入吸尘器内部并经过滤芯后对灰尘等杂质进行过滤,使得灰尘等杂质存放在尘仓内。
对于滤芯而言,在使用过程中滤芯经常被灰尘堵塞,影响吸尘效率,因此需要频繁清理。吸尘器清灰方式一般分两种:清洗滤芯和直接更换滤芯。
对于尘仓而言,清理较为困难,在清理时有时甚至需要用户将手伸进尘仓才能将垃圾取出,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清尘式吸尘器,该旋转清尘式吸尘器包括:
壳体19,壳体19由互相套接的外筒2和内筒18组成,外筒2和内筒18之间可相对旋转;
尘仓20,尘仓20通过连接件17与外筒2滑动连接,以使尘仓20与外筒2可相对移动,尘仓20的排尘口可随着外筒2的旋转而封闭在外筒2内或与外部空间连通;
吸尘组件,吸尘组件设于壳体19内,用于驱动外部空气进入壳体19后将杂质过滤在尘仓20内。
本实施例中,壳体19作为吸尘器的外部主体结构,其可设置为圆柱形,并可采用塑料制成。壳体19的内部形成气体的流动区域和各个部件的安装区域。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9由外筒2和内筒18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内筒18的一端套装在外筒2的一端内并转动连接,使得外筒2和内筒18之间可相对旋转,本实施例中主要为驱动外筒2旋转。内筒18的另一端延伸出外筒2便于用户手持或连接其他的部件。
在吸尘过程中尘仓20上的排尘口封闭在外筒2内,从而在外筒2中形成为一个封闭的空间用来收集吸尘过程中过滤下来的杂质。在需要对尘仓20内的杂质进行清理时,可通过旋转外筒2的方式来实现。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尘仓20在排尘口在外筒2上具有两种位置,其中一种位置为排尘口封闭在外筒2内,此时尘仓20作为一个封闭的空间用来收集吸尘过程中由滤芯8过滤下来的杂质。另一种位置为尘仓20的排尘口与外部空间连通,此时位于尘仓20内的杂质可通过排尘口排出尘仓20,实现排尘的功能。
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吸尘器要实现尘仓20的排尘便需要控制外筒2旋转来实现。本实施例中尘仓20通过连接件17与外筒2转动连接,以使尘仓20与外筒2可相对移动,尘仓20的排尘口可随着外筒2的旋转而封闭在外筒2内或与外部空间连通。即通过外筒2的旋转来改变尘仓20的排尘口在外筒2上的位置,实现清尘和吸尘的两个功能。
具体的,外筒2在旋转时可带动尘仓20不动,使得外筒2上的出尘口与尘仓20的排尘口对接,又或者由外筒2的旋转带动尘仓20直线移动,在排尘时将尘仓20推出外筒2从而使排尘口与外部空间连通。具体的移动方式由连接件17与外筒2的连接结构而确定。
为实现在外筒2旋转的过程中调整尘仓20的排尘口的位置,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7包括滑动块7和连杆3,滑动块7螺纹连接在外筒2上,外筒2旋转时,滑动块7可在外筒2上沿螺旋方向移动;
连杆3的第一端与滑动块7连接,第二端与尘仓20连接。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17由滑动块7和连杆3两部分组成,其中滑动块7采用与外筒2螺纹连接的方式,并且滑动块7与外筒2之间的摩擦力尽可能的小,使得当外筒2旋转时滑动块7不会随着外筒2转动,而只会在螺线的作用下直线移动。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在旋转外筒时手持尘仓突出外筒的部分来避免尘仓随外筒旋转。
当滑动块7在移动时会同步带动连杆3移动,而连杆3又与尘仓20连接,因此又可同步带动尘仓20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滑动块7的移动方向为在外筒2的轴向上,因此可带动尘仓20可朝向外筒2外侧移动或者朝向外筒2内侧移动,从而实现尘仓20上的排尘口被封闭在外筒2内或与外部空间连通。
本实施例中为使滑动块7可更好的在外筒2旋转的作用下沿外筒2的轴向移动,如图1和图3所示,外筒2的内侧开设有螺旋槽13,滑动块7为滑动设于螺旋槽13内的凸条,连杆3的第一端与凸条连接,第二端与尘仓20连接。更为具体的,凸条设置为螺旋形,凸条位于螺旋槽13内的部分为弧形面,从而减小凸条和螺旋槽13的摩擦力。凸条的长度小于螺旋槽13的长度,连杆3设置为多个,并沿尘仓20的周向分布,从而使得凸条的力可更好的作用在尘仓20上。
如图1和图2所示,尘仓20包括沿外筒2的轴向依次分布的尘仓盖1和顶片4,尘仓盖1上设置有吸尘嘴21;
尘仓盖1与顶片4之间具有间隙,以使尘仓盖1与顶片4之间形成用于存放在吸尘过程中随空气进入外筒2内的杂质;
连杆3的第二端依次与顶片4和尘仓盖1固定连接,滤芯8位于顶片4背离尘仓盖1的一侧,顶片4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尘仓20主要由尘仓盖1和顶片4两部分组成,尘仓盖1的外沿可抵紧在外筒2的端部上。为便于将外部空气吸入外筒2内,尘仓盖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吸尘嘴21,吸尘嘴21可为扁平状结构。顶片4安装在外筒2的内侧,顶片4的外轮廓与外筒2的内轮廓匹配。为避免灰尘从顶片4的环侧漏出,在不影响顶片4在外筒2内滑动的同时,顶片4与外筒2的连接处具有一定的密封性。当尘仓盖1抵紧在外筒2端部时,顶片4和尘仓盖1之间形成封闭的空间,该空间用于存放在吸尘过程中随空气进入外筒2内的杂质。连杆3的第二端将顶片4和尘仓盖1串在一起,使得顶板和尘仓盖1可同步移动。
如图2所示,在需要排除尘仓20内的杂质时,凸条在螺旋槽13的作用下直线向外移动,通过连杆3推动顶片4和尘仓盖1同步朝外移动,在此过程中顶片4和尘仓盖1之间的空间逐渐与外部空间连通,直至顶片4移动至贴近外筒2的端部位置,此时顶片4和尘仓盖1之间的空间完全延伸出外筒2,使得尘仓20完全被打开,位于尘仓20内的杂质可尽数的排出尘仓20。
如图1所示,在需要正常吸尘时,凸台在螺旋槽13的作用下直线向内移动,通过连杆3拉动顶片4和尘仓盖1同步朝内移动,在此过程中顶片4和尘仓盖1之间的空间逐渐进入外筒2内,直至尘仓盖1端面抵紧在外筒2的端面,此时顶片4和尘仓盖1之间的空间完全位于外筒2内,即该空间被外筒2封闭,使其可正常实现收集在吸尘过程中过滤掉的灰尘和杂质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顶片4起到两个作用,其中一个为拦截较大的杂质,使其不会附着在滤芯8上影响过滤效果,另一个为使附着在滤芯8上的杂质可通过通孔掉落回顶片4和尘仓盖1之间。顶片4上的通孔可设置为圆形孔或腰型孔或弧形孔等等。
本实施例中对尘仓20的另一种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尘仓20包括沿外筒2的轴向依次分布的尘仓盖1、侧壁和顶片4,尘仓盖1上设置有吸尘嘴21;
侧壁设置为圆柱形,尘仓盖1和顶片4分别固定在侧壁的两端,侧壁上开设有排尘口;
连接件17的第二端与顶片4固定连接,顶片4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外筒2上设置有出尘口,出尘口可随着外筒2的旋转而与排尘口连通或错位封闭。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尘仓20结构相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尘仓20结构而言区别在于增加了一个侧壁结构。即本实施例中的尘仓20结构由尘仓盖1、侧壁和顶片4三部分组成,其组成的尘仓20可类似于圆柱形结构。相对于上述实施例中尘仓20的结构而言,本实施例中侧壁的设置,减小了位于尘仓20内的杂质与外筒2接触的面积,从而可避免杂质透过尘仓20与外筒2的间隙脱离尘仓20。
本实施例中尘仓20的排尘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的尘仓20的排尘方式略有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在外筒2的旋转过程中尘仓20保持不同,通过转动外筒2来调整外筒2上的出尘口与尘仓20上的排尘口的相对位置。当出尘口与排尘口对接连通时,尘仓20内的杂质即可通过排尘口和出尘口排出,当尘仓20口和排尘口完全错位时,排尘口可由外筒2的内壁封闭在外筒2内。
为便于尘仓20和外筒2之间的相对旋转,连接件17包括套设在尘仓20上的滑动轴承,滑动轴承的外圈与外筒2的内侧固定连接,以使尘仓20和外筒2可相对旋转。
如图1所示,吸尘组件包括滤芯8、进风道和出风道;滤芯8位于顶片4背离尘仓盖1的一侧,进风道与滤芯8连接,用于受驱动进风,出风道与进风道连接,用于受驱动出风。进风道和出风道均连通在电机16上,电机出风口15与壳体19上的通孔连通形成出风道。壳体19上开设有通风孔5。
为便于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本实施例中将外筒2的旋转设置为自动旋转,即本实施例中的吸尘器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于内筒18上,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外筒2连接,用于驱动外筒2旋转。
具体的,驱动组件通过电信号控制动作,从而带动外筒2在两个预设角度上旋转,实现吸尘和除尘的功能。驱动组件可包括固定在外筒2外侧的齿圈和固定在内筒18外侧的驱动电机16,驱动电机16的输出端连接有齿轮,齿轮与该齿圈啮合,通过齿轮旋转带动齿圈旋转,从而带动外筒2旋转。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也可采用其他的方式来实现外筒2的自动旋转,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旋转清尘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9),所述壳体(19)由互相套接的外筒(2)和内筒(18)组成,所述外筒(2)和所述内筒(18)之间可相对旋转;
尘仓(20),所述尘仓(20)通过连接件(17)与所述外筒(2)滑动连接,以使所述尘仓(20)与所述外筒(2)可相对移动,所述尘仓(20)的排尘口可随着外筒(2)的旋转而封闭在外筒(2)内或与外部空间连通;
吸尘组件,所述吸尘组件设于所述壳体(19)内,用于驱动外部空气进入壳体(19)后将杂质过滤在所述尘仓(2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清尘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7)包括滑动块(7)和连杆(3),所述滑动块(7)螺纹连接在所述外筒(2)上,所述外筒(2)旋转时,所述滑动块(7)可在所述外筒(2)上随外筒(2)的旋转而直线移动;
所述连杆(3)的第一端与所述滑动块(7)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尘仓(2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清尘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2)的内侧开设有螺旋槽(13),所述滑动块(7)为滑动设于所述螺旋槽(13)内的凸条,所述连杆(3)的第一端与所述凸条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尘仓(2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清尘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设置为螺旋形,所述连杆(3)设置为多个,并沿所述尘仓(20)的周向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旋转清尘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尘仓(20)包括沿所述外筒(2)的轴向依次分布的尘仓盖(1)和顶片(4),所述尘仓盖(1)上设置有吸尘嘴(21);
所述尘仓盖(1)与所述顶片(4)之间具有间隙,以使所述尘仓盖(1)与所述顶片(4)之间形成用于存放在吸尘过程中随空气进入外筒(2)内的杂质;
所述连杆(3)的第二端依次与所述顶片(4)和所述尘仓盖(1)固定连接,所述顶片(4)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清尘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尘仓盖(1)的端面抵触在所述外筒(2)的端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清尘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尘仓(20)包括沿所述外筒(2)的轴向依次分布的尘仓盖(1)、侧壁和顶片(4),所述尘仓盖(1)上设置有吸尘嘴(21);
所述侧壁设置为圆柱形,所述尘仓盖(1)和所述顶片(4)分别固定在所述侧壁的两端,所述侧壁上开设有排尘口;
所述连接件(17)的第二端与所述顶片(4)固定连接,所述顶片(4)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所述外筒(2)上设置有出尘口,所述出尘口可随着所述外筒(2)的旋转而与所述排尘口连通或错位封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清尘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7)包括套设在所述尘仓(20)上的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外筒(2)的内侧固定连接,以使所述尘仓(20)和所述外筒(2)可相对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清尘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组件包括滤芯(8)、进风道和出风道;
所述滤芯(8)位于所述顶片(4)背离所述尘仓盖(1)的一侧,所述进风道与所述滤芯(8)连接,用于受驱动进风,所述出风道与所述进风道连接,用于受驱动出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清尘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内筒(18)上,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外筒(2)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外筒(2)旋转。
CN202220241434.0U 2022-01-28 2022-01-28 旋转清尘式吸尘器 Active CN218419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1434.0U CN218419647U (zh) 2022-01-28 2022-01-28 旋转清尘式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1434.0U CN218419647U (zh) 2022-01-28 2022-01-28 旋转清尘式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19647U true CN218419647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79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41434.0U Active CN218419647U (zh) 2022-01-28 2022-01-28 旋转清尘式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196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22563B (zh) 一种吸尘器二级旋风过滤尘杯
RU2374977C2 (ru) Пылесбор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ылесоса (варианты)
CN209899270U (zh) 除尘结构、垃圾箱及清洁机器人
US8661611B2 (en) Dust collector for a vacuum cleaner having a filtered dust removal function and vacuum cleaner
CN112717586A (zh) 一种防止灰尘堆积的汽车滤清器及其加工方法
CN110584532A (zh) 一种带有滚刷毛发缠绕自动切断结构的吸尘器
CN218419647U (zh) 旋转清尘式吸尘器
CN218684110U (zh) 吸尘器
CN114305204B (zh) 反吹清灰式吸尘器
CN108125619B (zh) 一种尘气分离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吸尘器
CN210300861U (zh) 一种集尘盒和清洁机器人
CN112587029B (zh) 一种吸尘器主机及吸尘器
CN211217678U (zh) 一种用于物联网试验箱的除尘装置
CN112656288A (zh)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111513627A (zh) 一种手持吸尘器用可拆卸过滤网的尘筒
CN207952051U (zh) 过滤网清洁机构和空调器
CN220415547U (zh) 一种耐用型空气滤清器
CN214631933U (zh) 一种带海帕拨片的吸尘器尘桶
CN110680239A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吸尘器尘杯组件及吸尘器
CN220828905U (zh) 用于空调器的滤网除尘装置及空调器
CN217066237U (zh) 对缝隙部位清洁的工具
CN220101409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空气滤清器
CN220142899U (zh) 一种滤筒除尘器
CN214965073U (zh) 一种吸尘器的过滤网掸灰结构
CN218165133U (zh) 一种过滤结构及具有其的尘气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0

Address after: 518000 Office Building 03, 5th Floor, Building B2, Xiandong Road, Xiandong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uanj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VGO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3 Room 601, unit 5, building 11, Yueyuan, Xinghai Jiayuan community, Xihongmen Town,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Cai Lia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