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8442U - 雾化主机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主机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18442U
CN218418442U CN202222625981.1U CN202222625981U CN218418442U CN 218418442 U CN218418442 U CN 218418442U CN 202222625981 U CN202222625981 U CN 202222625981U CN 218418442 U CN218418442 U CN 2184184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rack
electrode
positioning rod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259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连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259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184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184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184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雾化主机及电子雾化装置,其中,雾化主机用于可拆卸地连接雾化器,雾化器包括用于获取电流的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雾化主机包括:壳体,设有第一容纳腔以及一端具有开口的第二容纳腔;主机电源,设于第一容纳腔内;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均与主机电源电连接;定位组件,设置于第二容纳腔,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均定位于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具有多个第一定位位置,第一电极被配置为能够可活动地定位于任意一个第一定位位置。上述方案中,一个雾化主机能够适配多个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布置位置不同的雾化器,雾化主机对于雾化器的适配能力较强。

Description

雾化主机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雾化主机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烟以及用于雾化保健药物、治疗药物等物质的电子设备可统称为电子雾化装置。在一些能够更换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装置中,电子雾化装置通常包括雾化主机以及与雾化主机可拆卸式连接的雾化器。雾化主机包括壳体、主机电源以及与主机电源电连接的电极组件,主机电源以及电极组件均固定于壳体,壳体具有用于定位雾化器的容纳腔,电极组件的用于导电的电极设于容纳腔。雾化器可以包括雾化芯以及用于盛装雾化液的储液仓,雾化芯获取储液仓内的雾化液后对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从而产生供用于吸食的气溶胶。
相关技术中,雾化器还包括用于获取电流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与雾化芯电连接,以将电能导向雾化芯,导电端子外露于雾化器。雾化器与雾化主机连接时,雾化器的具有导电端子的部分伸入雾化主机的容纳腔内,且雾化器的导电端子与雾化主机的电极接触,从而使得雾化芯能够与主机电源电连接。然而,现有雾化主机上的电极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而不同型号雾化器上的导电端子的布置位置通常是不同的,这就导致雾化主机只能与相适配型号的雾化器连接使用,当用户需要更换其它型号的雾化器时,用户则需要重新购买相对应的雾化主机匹配使用,非常不方便,故现有的雾化主机对于雾化器的适配能力较低,无法与多种不同型号的雾化器匹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雾化主机及电子雾化装置,能够提升雾化主机对于雾化器的适配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主机,用于可拆卸地连接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用于获取电流的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所述雾化主机包括:
壳体,设有第一容纳腔以及一端具有开口的第二容纳腔;
主机电源,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均与所述主机电源电连接;
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均定位于所述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具有多个第一定位位置,所述第一电极被配置为能够可活动地定位于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定位位置;
其中,当所述雾化器连接于所述雾化主机时,所述雾化器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且所述第一电极抵接所述第一端子从而与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抵接所述第二端子从而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还具有多个第二定位位置,所述第二电极被配置为能够可活动地定位于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定位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定位位置以及各所述第二定位位置沿同一直线排列,且所述直线平行于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由所述主机电源指向所述开口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杆以及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与所述第二定位杆沿第三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三方向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均夹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杆以及所述第二定位杆之间,且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均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变换定位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主机还包括分别电连接所述主机电源的第一导电部以及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相对布置,所述第一导电部以及所述第二导电部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电部以及所述第二导电部均设于所述电极组件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定位于任意所述第一定位位置时均能够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保持电接触,所述第二电极定位于任意所述第二定位位置时均能够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保持电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杆包括面向所述第二定位杆布置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二定位杆包括面向所述第一定位杆布置的第二齿条;
所述雾化主机还包括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电极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面向所述第一齿条的一侧设有第一卡齿、面向所述第二齿条的一侧设有第二卡齿,所述第一卡齿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二卡齿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且所述第一定位块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改变与所述第一齿条以及所述第二齿条的啮合位置;
所述雾化主机还包括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电极固定于所述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面向所述第一齿条的一侧设有第三卡齿、面向所述第二齿条的四侧设有第四卡齿,所述第三卡齿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四卡齿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且所述第二定位块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改变与所述第一齿条以及所述第二齿条的啮合位置;
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的材料均为硅胶或者硅橡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块背离所述开口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一侧抵接所述第一定位杆背离所述开口的壁面、另一侧抵接所述第二定位杆背离所述开口的壁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块背离所述开口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一侧抵接所述第一定位杆背离所述开口的壁面、另一侧抵接所述第二定位杆背离所述开口的壁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杆具有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定位杆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三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二端部相对的第四端部;
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三定位杆以及第四定位杆,所述第三定位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端部,所述第三定位杆背离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设有第五卡齿,所述第四定位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端部,所述第四定位杆背离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设有第六卡齿;
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还设有与所述壳体连接的第三齿条以及第四齿条,所述第三齿条与所述第四齿条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相对布置,所述第三齿条与所述第四齿条均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
所述第三齿条和所述第四齿条的材料均为硅胶或者硅橡胶;
所述定位组件设于所述第三齿条与所述第四齿条之间,且所述第五卡齿与所述第三齿条啮合,所述第五卡齿能够沿所述第三方向改变与所述第三齿条的啮合位置,所述第六卡齿与所述第四齿条啮合,所述第六卡齿能够沿所述第三方向改变与所述第四齿条的啮合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设于所述第三齿条背离所述第三定位杆一侧的第一壁板,所述第一壁板开设有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一条形通孔,所述壳体还具有设于所述第四齿条背离所述第四定位杆一侧的第二壁板,所述第二壁板设有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二条形通孔;
所述定位组件还连接有第一推杆以及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推杆穿设于所述第一条形通孔而伸出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推杆穿设于所述第二条形通孔而伸出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第二推杆被配置为获取驱动力后能够带动所述定位组件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一端端部具有用于围合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周壁,所述周壁的一端形成所述开口,所述周壁的材料为硅胶或硅橡胶,以使得所述周壁能够套设不同尺寸的所述雾化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上述任意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雾化主机;以及,
与所述雾化主机可拆卸连接的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用于获取电流的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所述雾化器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且所述第一电极抵接所述第一端子从而与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抵接所述第二端子从而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雾化主机包括定位组件,雾化主机的电极组件中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均定位于定位组件。特别地,定位组件具有多个第一定位位置,第一电极被配置为能够可活动地定位于任意一个第一定位位置。上述方案中,当第一电极定位于定位组件的其中一个第一定位位置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具有第一相对位置,此时,雾化主机可以适配一种型号(该型号的各个雾化器中,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相对位置相同)的雾化器。当第一电极定位于定位组件的另一个第一定位位置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具有第二相对位置,此时,雾化主机可以适配另一种型号的雾化器。理论上,定位组件具有几个定位位置,雾化主机便能够通过调整第一电极的定位位置而适配几种型号的雾化器。这使得一个雾化主机能够适配多个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布置位置不同的雾化器,相较于现有的一个雾化主机仅能够适配一种型号的雾化器的方案而言,本实用新型中的雾化主机对于雾化器的适配能力更强,能够与多种不同型号的雾化器匹配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雾化主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雾化主机除去壳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雾化主机除去壳体以及主机电源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雾化主机处于俯视角度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雾化主机;
100-壳体,110-周壁,111-第一壁板,1111-第一条形通孔,112-第二壁板,1121-第二条形通孔,121-第二容纳腔,122-开口;
200-定位组件,210-第一定位杆,211-第一齿条,220-第二定位杆,221-第二齿条,230-第三定位杆,231-第五卡齿,240-第四定位杆,241-第六卡齿;
310-第一推杆,320-第二推杆;
410-第三齿条,420-第四齿条;
510-第一电极,520-第二电极;
610-第一定位块,611-第一卡齿,612-第二卡齿,613-第一凸缘,620-第二定位块,621-第三卡齿,622-第四卡齿,623-第二凸缘;
700-主机电源;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且/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主机10,该雾化主机10用于可拆卸地连接雾化器,雾化主机10与雾化器可以共同组合形成电子雾化装置。
雾化器可以包括储液仓、气道以及位于气道的流通路径上的雾化芯,储液仓用于存储雾化液,储液仓具有导出雾化液的导液口,雾化芯覆盖该导液口,使得雾化液能够由该导液口渗透至雾化芯内。在一种具体地实施例中,雾化芯可以包括导液体以及与导液体连接的发热体。导液体覆盖储液仓的导液口,储液仓内的雾化液能够穿过导液口而渗透至导液体内,雾化液渗透至发热体附近时,发热体能够加热其附近的雾化液从而产生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当用户进行抽吸时,会在气道的流通路径上形成气流,气溶胶随着气流流向用户的口腔而被用户所吸食。
雾化器还包括与发热体电连接的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用于将电流导向发热体,从而使得发热体能够导电发热。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可以外露于雾化器,从而便于两者与雾化主机10电连接。当雾化器内的雾化液用尽后,用户可以将当前的雾化器拆卸,并更换新的雾化器安装于雾化主机10,从而以保证后续的使用。其他实施例中,当雾化器内的雾化液使用完后,还可以通过向储液仓内补充新的雾化液,从而保证后续的使用。
参见图1-4,雾化主机10包括壳体100、主机电源700、电极组件以及定位组件200。壳体100设有第一容纳腔(图中未示出)以及一端具有开口122的第二容纳腔121。壳体100可以由单一的呈一体设置的部件同时围合出第一容纳腔以及第二容纳腔121,壳体100还可以由多个部件分别围合出第一容纳腔以及第二容纳腔121,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主机电源700设于壳体100的第一容纳腔内。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电源700可以包括电池以及控制主板,电池与控制主板电连接,控制主板与电极组件电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主机电源700也可以仅包括电池,电池可通过导线等方式与电极组件电连接。主机电源700的具体结构组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510以及第二电极520,第一电极510与第二电极520的极性相异,示例性地,第一电极510可以为正电极,对应地,第二电极520为负电极,第一电极510以及第二电极520均与主机电源700电连接。当主机电源700包括电池以及控制主板时,第一电极510与第二电极520可以均与控制主板电连接。
定位组件200设于壳体100的第二容腔内,第一电极510以及第二电极520均定位于定位组件200。定位组件200具有多个第一定位位置,第一电极510被配置为能够可活动地定位于任意一个第一定位位置。示例性地,当定位组件200具有两个第一定位位置时,第一电极510定位于其中一个定位位置后,第一电极510与第二电极520具有一个相对位置。当第一电极510由前述的第一定位位置活动至另一个第一定位位置后,第一电极510与第二电极520具有另一个相对位置。
参见图1-2,本实施例中,当雾化器连接于雾化主机10时,雾化器至少部分容纳于第二容纳腔121,具体地,雾化器为外露有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的部分容纳于第二容纳腔121。当雾化器外露有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的部分容纳于第二容纳腔121内后,第一电极510抵接第一端子从而与第一端子电连接、第二电极520抵接第二端子从而与第二端子电连接,从而使得主机电源700能够将电能传输至雾化器的雾化芯,使得雾化芯能够通电进行雾化工作。
上述方案中,当雾化器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例如用户将一种型号的雾化器更换为另一种不同型号的雾化器进行使用),可以通过改变第一电极510的定位位置,从而适配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的相对位置改变后的雾化器。换句话说,当第一电极510定位于定位组件200的其中一个第一定位位置后,第一电极510与第二电极520之间具有第一相对位置,此时,雾化主机10可以适配一种型号(该型号的各个雾化器中,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相对位置相同,各个雾化器的形状大小可以不同)的雾化器。当第一电极510定位于定位组件200的另一个第一定位位置后,第一电极510与第二电极520之间具有第二相对位置,此时,雾化主机10可以适配另一种型号的雾化器。理论上,定位组件200具有几个定位位置,雾化主机10便能够通过调整第一电极510的定位位置而适配几种型号的雾化器。这使得一个雾化主机10能够适配多个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布置位置不同的雾化器,相较于现有的一个雾化主机仅能够适配一种型号的雾化器的方案而言,本实用新型中的雾化主机10对于雾化器的适配能力更强,能够与多种不同型号的雾化器匹配使用。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520可以固定于定位组件200,且无法相对于定位组件200运动。另一些实施例中,定位组件200还可以具有多个第二定位位置。第二电极520被配置为能够可活动定位于任意一个第二定位位置。为了使雾化主机10能够适配更多的雾化器,参见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组件200还具有多个第二定位位置,第二电极520被配置为能够可活动地定位于任意一个第二定位位置。该方案中,第一电极510以及第二电极520的相对位置数量更多,因此能够适配更多的雾化器,雾化主机10的适配性更强。
定位组件200上的各第一定位位置以及各第二定位位置的排列方式视具体需求而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第一定位位置以及各第二定位位置沿同一直线排列。且直线平行于第一方向X,第一方向X垂直于第二方向Y,第二方向Y为由主机电源700指向开口122的方向。该方案中,使得第一电极510以及第二电极520在定位组件200上的位置变换更加简单,方便用户对应雾化器上的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的间距而对应调整第一电极510以及第二电极520的相对位置。
定位组件200的第一定位位置以及第二定位位置的具体结构视实际需求而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组件200可以设有多个卡槽,一个卡槽即为一个第一定位位置,第一电极510通过卡设于卡槽内从而定位于定位组件200。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定位组件200包括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定位杆210以及第二定位杆220,第一定位杆210与第二定位杆220沿第三方向Z间隔布置,第三方向Z分别垂直于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第一定位杆210与第二定位杆220之间具有间隙,第一电极510以及第二电极520均夹设于第一定位杆210以及第二定位杆220之间的间隙内,且第一电极510以及第二电极520均能够沿第一方向X变换定位位置。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杆210与第二定位杆220为光滑的直杆,第一电极510与第二电极520能够在第一定位杆210与第二定位杆220之间滑动,从而改变第一电极510与第二电极520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改变第一电极510和第二电极520分别与第一周壁110的相对位置。该方案中,相对于设置凹槽的结构而言,定位组件200的第一定位位置以及第二定位位置数量更多,从而使得雾化主机10的适配性更强。
为了使第一电极510以及第二电极520在定位位置变换后仍然能够与主机电源700进行良好的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利用具有一定长度的柔性导线来使第一电极510以及第二电极520电连接主机电源700。示例性地,雾化主机10还可以包括第一柔性导线(图中未示出)以及第二柔性导线(图中未示出)。第一柔性导线的一端连接主机电源700,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极510。第一柔性导线中部弯曲以形成缓冲区,无论第一电极510变换至哪个第一定位位置,第一柔性导线的长度均大于第一电极510至主机电源700之间的间距,从而保证了第一电极510与主机电源700之间的良好的电流通路。同样地,第二柔性导线的一端连接主机电源700,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极520。第二柔性导线中部弯曲以形成缓冲区,无论第二电极520变换至哪个第二定位位置,第二柔性导线的长度均大于第二电极520至主机电源700之间的间距,从而保证了第二电极520与主机电源700之间的良好的电流通路。
为了使第一电极510以及第二电极520在定位位置变换后仍然能够与主机电源700进行良好的电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雾化主机10还包括分别电连接主机电源700的第一导电部(图中未示出)以及第二导电部(图中未示出)。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沿第一方向X间隔相对布置,第一导电部以及第二导电部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导电部以及第二导电部均设于电极组件背离开口122的一侧。第一电极510定位于任意第一定位位置时均能够与第一导电部保持电接触,第二电极520定位于任意第二定位位置时均能够与第二导电部保持电接触。优选地,第一导电部以及第二导电部可以为同一块基板上的两个彼此绝缘的导电层,这样,在加工第一导电部以及第二导电部时,仅需要在一个电路基板上镀上两条彼此间隔的金属层即可,降低了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的加工成本。
在另一些实施中,还可以使第一定位杆210以及第二定位杆220均导电,且第一电极510与第一定位杆210电连接、且与第二定位杆220绝缘。第二电极520与第二定位杆220电连接、且与第一定位杆210绝缘。
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杆210包括面向第二定位杆220布置的第一齿条211,第二定位杆220包括面向第一定位杆210布置的第二齿条221。雾化主机10还包括第一定位块610,第一电极510固定于第一定位块610,第一定位块610面向第一齿条211的一侧设有第一卡齿611、面向第二齿条221的一侧设有第二卡齿612。第一卡齿611与第一齿条211啮合、第二卡齿612与第二齿条221啮合,且第一定位块610能够沿第一方向X改变与第一齿条211以及第二齿条221的啮合位置。第一齿条211和第二齿条221均由柔性材料(柔性材料具体可以为硅胶或者硅橡胶)制成,可选地,第一齿条211、第二齿条221、第一卡齿611以及第二卡齿612的材料可以均为硅胶或者硅橡胶。上述方案中,一方面,由于第一卡齿611与第一齿条211啮合,第二卡齿612与第二齿条221啮合,因此能够使得第一定位块610能够更加稳定的定位于定位组件200。另一方面,由于第一齿条211和第二齿条221均由柔性材料制成,因此可以便于第一定位块610快速变换定位位置,当第一定位块610需要沿第一方向X变换定位位置时,仅需要将第一定位块610沿第一方向X推动即可(第一定位块610沿第一方向X推动的过程中,第一齿条211以及第二齿条221均产生弹性变形),而不需要先将第一定位块610沿第二方向Y伸出第一卡齿611与第二卡齿612之间的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同样地,雾化主机10还可以包括第二定位块620,第二电极520固定于第二定位块620。第二定位块620面向第一齿条211的一侧设有第三卡齿621、面向第二齿条221的四侧设有第四卡齿622,第三卡齿621与第一齿条211啮合、第四卡齿622与第二齿条221啮合,且第二定位块620能够沿第一方向X改变与第一齿条211以及第二齿条221的啮合位置。第一齿条211和第二齿条221均由柔性材料(柔性材料具体可以为硅胶或者硅橡胶)制成,可选地,第一齿条211、第二齿条221、第三卡齿621以及第四卡齿622的材料可以均为硅胶或者硅橡胶。上述方案中,一方面,由于第三卡齿621与第一齿条211啮合,第四卡齿622与第二齿条221啮合,使得第一定位块610能够更加稳定的定位于定位组件200。另一方面,由于第一齿条211和第二齿条221均由柔性材料制成,因此可以便于第二定位块620快速变换定位位置,当第二定位块620需要沿第一方向X变换定位位置时,仅需要将第二定位块620沿第一方向X推动即可(第二定位块620沿第一方向X推动的过程中,第一齿条211以及第二齿条221均产生弹性变形),而不需要先将第二定位块620沿第二方向Y伸出第一卡齿611与第二卡齿612之间的间隙。
为了进一步提升第一电极510的定位稳固性,请参见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块610背离开口122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凸缘613。第一凸缘613一侧抵接第一定位杆210背离开口122的壁面、另一侧抵接第二定位杆220背离开口122的壁面。第一凸缘613的设置能够防止第一定位块610在变换定位位置的过程中沿朝向开口122的方向脱离第一齿条211以及第二齿条221之间的间隙。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缘613可以环绕第一定位块610背离开口122的端部设置,即第一凸缘613呈环状。从而使得第一凸缘613的限位效果更佳。
为了进一步提升第二电极520的定位稳固性,请参见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定位块620背离开口122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凸缘623。第二凸缘623一侧抵接第一定位杆210背离开口122的壁面、另一侧抵接第二定位杆220背离开口122的壁面。第二凸缘623的设置能够防止第二定位块620在变换定位位置的过程中沿朝向开口122的方向脱离第一齿条211以及第二齿条221之间的间隙。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凸缘623可以环绕第二定位块620背离开口122的端部设置,即第二凸缘623呈环状。从而使得第二凸缘623的限位效果更佳。
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杆210具有第一端部以及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第二定位杆220具有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三端部、以及与第二端部相对的第四端部。定位组件200还包括第三定位杆230以及第四定位杆240。第三定位杆230一端连接第一端部、另一端连接第三端部,第三定位杆230背离第一电极510的一侧设有第五卡齿231。第四定位杆240一端连接第二端部、另一端连接第四端部,第四定位杆240背离第一电极510的一侧设有第六卡齿241。第二容纳腔121内还设有与壳体100连接的第三齿条410以及第四齿条420,第三齿条410与第四齿条420沿第一方向X平行相对布置,第三齿条410与第四齿条420均沿第三方向Z延伸。第三齿条410和第四齿条420的材料均为硅胶或者硅橡胶,可选地,第三齿条410、第四齿条420、第五卡齿231以及第六卡齿241的材料均可以为硅胶或者硅橡胶。定位组件200设于第三齿条410与第四齿条420之间,且第五卡齿231与第三齿条410啮合,第五卡齿231能够沿第三方向Z改变与第三齿条410的啮合位置,第六卡齿241与第四齿条420啮合,第六卡齿241能够沿第三方向Z改变与第四齿条420的啮合位置。该方案中,由于第三齿条410、第四齿条420、第五卡齿231以及第六卡齿241的材料均为硅胶或者硅橡胶。故推动整个定位组件200沿第三方向Z移动时,第三齿条410和第四齿条420均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可以改变定位组件200在第三齿条410以及第四齿条420的定位位置。即第一电极510以及第二电极520还能够沿第三方向Z调节定位位置,从而可以使第一电极510与第二电极520相对于壳体100的相对位置更多,进而能够使雾化主机10适配更多型号的雾化器。
为了便于调整定位组件200沿第三方向Z的定位位置,请参见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具有设于第三齿条410背离第三定位杆230一侧的第一壁板111,第一壁板111开设有沿第三方向Z延伸的第一条形通孔1111。壳体100还具有设于第四齿条420背离第四定位杆240一侧的第二壁板112,第二壁板112设有沿第三方向Z延伸的第二条形通孔1121。定位组件200还连接有第一推杆310以及第二推杆320。具体地,第一推杆310可以连接于第三定位杆230背向开口122的一侧,第二推杆320可以连接于第四定位杆240背向开口122的一侧。第一推杆310穿设于第一条形通孔1111而伸出第二容纳腔121,第二推杆320穿设于第二条形通孔1121而伸出第二容纳腔121,第一推杆310与第二推杆320被配置为获取驱动力后能够带动定位组件200沿第三方向Z移动。换句话说,当用户推动第一推杆310伸出第一条形通孔1111的端部以及第二推杆320伸出第二条形通孔1121的端部时,能够使得第三定位杆230的第五卡齿231在第三齿条410的长度方向(即第三方向Z)上变换啮合位置、同时使得第四定位杆240的第六卡齿241在第四齿条420的长度方向(即第三方向Z)上变换啮合位置,从而实现对第一电极510以及第二电极520在第三方向Z上的位置进行调节。上述方案中,由于能够从壳体100外推动第一推杆310以及第二推杆320而推动整个定位组件200沿第三方向Z移动,因此使得用户能够更加便捷地对定位组件200的进行驱动。
请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的一端端部具有用于围合第二容纳腔121的周壁110,该周壁110的一端形成前述的开口122,且周壁110的材料为柔性材料,具体可以为硅胶或硅橡胶,以使得周壁110能够套设不同尺寸的雾化器。具体地,当雾化器装配于雾化主机10时,周壁110可以弹性包裹于雾化器的外周,一方面能够通过自身材料拉伸产生的弹力实现对雾化器的连接固定,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自身材料的弹性变形从而适配不同形状以及尺寸的雾化器。
对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雾化主机10。该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与雾化主机10可拆卸连接的雾化器,雾化器包括用于获取电流的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雾化器至少部分容纳于第二容纳腔121,且第一电极510抵接第一端子从而与第一端子电连接、第二电极520抵接第二端子从而与第二端子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该电子雾化装置可为电子烟(此时,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提及到的雾化液可以是烟油等介质),得益于上述雾化主机10的改进,本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具有与上述雾化主机10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雾化主机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其它内容可参见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雾化主机,用于可拆卸地连接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用于获取电流的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主机包括:
壳体,设有第一容纳腔以及一端具有开口的第二容纳腔;
主机电源,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均与所述主机电源电连接;
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均定位于所述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具有多个第一定位位置,所述第一电极被配置为能够可活动地定位于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定位位置;
其中,当所述雾化器连接于所述雾化主机时,所述雾化器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且所述第一电极抵接所述第一端子从而与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抵接所述第二端子从而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主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组件还具有多个第二定位位置,所述第二电极被配置为能够可活动地定位于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定位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主机,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第一定位位置以及各所述第二定位位置沿同一直线排列,且所述直线平行于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由所述主机电源指向所述开口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主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杆以及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与所述第二定位杆沿第三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三方向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均夹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杆以及所述第二定位杆之间,且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均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变换定位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主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主机还包括分别电连接所述主机电源的第一导电部以及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相对布置,所述第一导电部以及所述第二导电部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电部以及所述第二导电部均设于所述电极组件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定位于任意所述第一定位位置时均能够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保持电接触,所述第二电极定位于任意所述第二定位位置时均能够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保持电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主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杆包括面向所述第二定位杆布置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二定位杆包括面向所述第一定位杆布置的第二齿条;
所述雾化主机还包括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电极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面向所述第一齿条的一侧设有第一卡齿、面向所述第二齿条的一侧设有第二卡齿,所述第一卡齿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二卡齿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且所述第一定位块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改变与所述第一齿条以及所述第二齿条的啮合位置;
所述雾化主机还包括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电极固定于所述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面向所述第一齿条的一侧设有第三卡齿、面向所述第二齿条的四侧设有第四卡齿,所述第三卡齿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四卡齿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且所述第二定位块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改变与所述第一齿条以及所述第二齿条的啮合位置;
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的材料均为硅胶或者硅橡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主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块背离所述开口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一侧抵接所述第一定位杆背离所述开口的壁面、另一侧抵接所述第二定位杆背离所述开口的壁面;
且/或,
所述第二定位块背离所述开口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一侧抵接所述第一定位杆背离所述开口的壁面、另一侧抵接所述第二定位杆背离所述开口的壁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主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杆具有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定位杆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三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二端部相对的第四端部;
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三定位杆以及第四定位杆,所述第三定位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端部,所述第三定位杆背离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设有第五卡齿,所述第四定位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端部,所述第四定位杆背离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设有第六卡齿;
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还设有与所述壳体连接的第三齿条以及第四齿条,所述第三齿条与所述第四齿条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相对布置,所述第三齿条与所述第四齿条均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
所述第三齿条和所述第四齿条的材料均为硅胶或者硅橡胶;
所述定位组件设于所述第三齿条与所述第四齿条之间,且所述第五卡齿与所述第三齿条啮合,所述第五卡齿能够沿所述第三方向改变与所述第三齿条的啮合位置,所述第六卡齿与所述第四齿条啮合,所述第六卡齿能够沿所述第三方向改变与所述第四齿条的啮合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主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设于所述第三齿条背离所述第三定位杆一侧的第一壁板,所述第一壁板开设有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一条形通孔,所述壳体还具有设于所述第四齿条背离所述第四定位杆一侧的第二壁板,所述第二壁板设有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二条形通孔;
所述定位组件还连接有第一推杆以及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推杆穿设于所述第一条形通孔而伸出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推杆穿设于所述第二条形通孔而伸出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第二推杆被配置为获取驱动力后能够带动所述定位组件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主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一端端部具有用于围合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周壁,所述周壁的一端形成所述开口,所述周壁的材料为硅胶或硅橡胶,以使得所述周壁能够套设不同尺寸的所述雾化器。
1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主机;以及,
与所述雾化主机可拆卸连接的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用于获取电流的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所述雾化器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且所述第一电极抵接所述第一端子从而与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抵接所述第二端子从而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
CN202222625981.1U 2022-09-30 2022-09-30 雾化主机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84184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5981.1U CN218418442U (zh) 2022-09-30 2022-09-30 雾化主机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5981.1U CN218418442U (zh) 2022-09-30 2022-09-30 雾化主机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18442U true CN218418442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40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25981.1U Active CN218418442U (zh) 2022-09-30 2022-09-30 雾化主机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184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A120429C2 (uk) Монолітна пластина з електричними контактами та спосіб її виготовлення
KR20180117654A (ko) 전자식 증기 제공 시스템
JP5389957B2 (ja) 高電流電気コネクタ
EP4046508A1 (en) Heating atomization core having multi-core porous liquid-conducting material and assembly
CN113455712A (zh) 发热体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8418442U (zh) 雾化主机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431542A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TWM251313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1861805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设备
CN216776093U (zh) 发热体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WO2015135128A1 (zh) 一种直插式干簧管继电器及集成电路板
CN216568381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3811208A (zh) 电连接器、供电电源、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20087552U (zh) 电路板及主动式电容笔
CN212212685U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TW201300045A (zh) 水汽產生裝置及美容裝置
CN219835190U (zh) 一种电子烟连接件及电子烟
CN215347069U (zh) 用于电子烟的烟杆结构及电子烟
CN212139306U (zh) 可更换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042313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407794U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21784U (zh) 雾化器、主机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21082728U (zh) 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179231A2 (zh) 发热体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42312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