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6906U - 外壳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外壳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16906U
CN218416906U CN202222094437.9U CN202222094437U CN218416906U CN 218416906 U CN218416906 U CN 218416906U CN 202222094437 U CN202222094437 U CN 202222094437U CN 218416906 U CN218416906 U CN 2184169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sub
connecting portion
housing
connectio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944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金锋
冯冬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Tongl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944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169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169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169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外壳及电子设备,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内部形成一安装腔,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开口;翻盖,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翻盖包括第一子盖以及与所述第一子盖连接的第二子盖,所述第二子盖可相对所述第一子盖翻转,使得所述第二子盖具有遮盖住所述开口的自由状态,以及翻转至所述第一子盖一侧而打开所述开口的折叠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壳及电子设备,解决了目前的电子产品中翻盖开合机构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外壳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翻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壳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与电子产品之间变得不可分割,各类不同功能的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之一。为了实现小巧轻便易携带的特点,许多电子设备采用翻盖式的设计,通过翻转翻盖,使得电子设备在不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从而满足用户不同的功能需求。但是,传统的翻盖结构零部件数量较多,各个部件之间需要协同配合,增加了整个翻盖结构的复杂性,客户体验感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壳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目前的电子产品中翻盖开合机构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外壳,所述外壳包括:
壳体,内部形成一安装腔,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开口;
翻盖,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翻盖包括第一子盖以及与所述第一子盖连接的第二子盖,所述第二子盖可相对所述第一子盖翻转,使得所述第二子盖具有遮盖住所述开口的自由状态,以及翻转至所述第一子盖一侧而打开所述开口的折叠状态。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包括定位组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子盖和所述壳体,使得所述第二子盖保持在自由状态;或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子盖和所述第一子盖,使得所述第二子盖保持在折叠状态。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子盖上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三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二子盖处于所述自由状态时,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吸附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子盖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子盖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吸附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三连接部均为磁铁,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磁性相反,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磁性相反。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磁性金属,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为磁铁;或者,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磁铁,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为磁性金属。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嵌入设置在所述第一子盖;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嵌入设置在所述第二子盖;和/或,所述第三连接部嵌入设置在所述壳体。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子盖粘接;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子盖粘接;和/或,所述第一子盖与所述壳体粘接。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翻盖的材质为柔性材料;和/或,所述翻盖上设有导向部,所述第二子盖可在所述导向部弯折而具有自由状态和折叠状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以上描述的外壳。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壳体内部形成的安装腔,可以用于组装电子设备的零部件。同时设置了翻盖,翻盖可以包括连接的第一子盖和第二子盖,当需要打开开口的时候,将第二子盖相对第一子盖翻转,使得第二子盖翻转至第一子盖一侧,从而露出开口,此时翻盖为折叠状态,电子产品可以正常使用,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也可以将第二子盖翻转至开口一侧,使得第二子盖覆盖住开口,此时翻盖为自由状态,电子产品闭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子盖的翻转就可以实现开合等两种不同状态的转换,减少了零部件的使用,降低了结构的复杂性,也避免了因零件失效而造成的客户投诉,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壳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壳体 200 翻盖
210 第一子盖 220 第二子盖
300 定位组件 310 第一连接部
320 第二连接部 330 第三连接部
400 导向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满足产品的功能需求,电子产品在使用中会存在打开或关闭等两种状态。传统电子产品中,实现打开或自由状态的切换,通常采用的是滑盖设计,由滑盖、上/下支撑架、螺丝和弹簧等部件组成,利用滑盖的滑动来打开或关闭电子产品,通过扭簧弹力来满足用户的手感及提升用户体验。但上述设计,使用的零部件比较多,增加了设计成本,而且,由于使用了较多的零部件,更容易出现零件失效的问题,导致客户的投诉较多,客户的使用体验感不佳。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款既能满足开合功能要求又能降低结构复杂度的开合机构设计。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外壳及电子设备,外壳包括壳体和翻盖,翻盖包括连接的第一子盖和第二子盖,利用第二子盖的翻转,可以打开或关闭壳体上的开口,实现电子产品的打开或自由状态的转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减少了零部件的使用,降低了结构复杂性,避免了用户投诉,提高用户体验。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外壳,外壳包括:
壳体100,内部形成一安装腔,壳体100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开口;
翻盖200,与壳体100连接,翻盖200包括第一子盖210以及与第一子盖210连接的第二子盖220,第二子盖220可相对第一子盖210翻转,使得第二子盖220具有遮盖住开口的自由状态,以及翻转至第一子盖210一侧而打开开口的折叠状态。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壳体100内部形成的安装腔,可以用于组装电子设备的零部件。同时设置了翻盖200,翻盖200可以包括连接的第一子盖210和第二子盖220,当需要打开开口的时候,将第二子盖220相对第一子盖210翻转,使得第二子盖220翻转至第一子盖210一侧,从而露出开口,此时翻盖200为折叠状态,电子产品打开,可以正常使用,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也可以将第二子盖220翻转至开口一侧,使得第二子盖220覆盖住开口,此时翻盖200为自由状态,电子产品闭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子盖220的翻转就可以实现开合等两种不同状态的转换,减少了零部件的使用,降低了结构的复杂性,也避免了因零件失效而造成的客户投诉,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的,外壳包括壳体100和翻盖200,壳体100上设有开口,翻盖200与壳体100连接。优选的,翻盖200包括连接的第一子盖210和第二子盖220,其中,第一子盖210与壳体100固定连接,第二子盖220连接在第一子盖210朝向开口的一侧,第一子盖210和第二子盖220之间可以通过转轴、铰链连接等,如此可以方便的实现第二子盖220相对第一子盖210的翻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子盖210和第二子盖220可以为采用柔性材料一体成型,比如橡胶、塑胶、硅胶等,利用柔性材料可弯折的特征,也能够实现第二子盖220的翻转,在此不做限定。在初始位置的时候,第二子盖220和第一子盖210呈一字排列,即第二子盖220位于第一子盖210朝向开口的一侧,此时,第二子盖220覆盖住开口,电子产品呈关闭状态。当需要打开电子产品的时候,使第二子盖220朝第一子盖210方向翻转或折叠,将第二子盖220贴附在第一子盖210背离壳体100的一侧,从而将开口打开,此时电子产品为打开状态。通过上述方案,能够简单方便的实现电子产品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降低产品结构的复杂性。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可以为塑料、五金件。第一子盖210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与壳体100进行固定,优选的,可以采用双面胶或胶水进行粘接。
进一步的,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外壳还包括定位组件300,定位组件300设于壳体100和/或翻盖200,用于连接第二子盖220和壳体100,使得第二子盖220保持在自由状态;或用于连接第二子盖220和第一子盖210,使得第二子盖220保持在折叠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固定第二子盖220,使第二子盖220保持在自由状态或折叠状态,设置了定位组件300。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子盖220处于自由状态的时候,第二子盖220与壳体100可以通过定位组件300固定在一起并覆盖住开口;第二子盖220处于折叠状态的时候,第二子盖220与第一子盖210通过定位组件300贴合在一起。通过上述结构设计,能够使电子产品维持在打开或关闭状态。需要指出的,第二子盖220在自由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时候,需要克服定位组件300施加的作用力。
进一步的,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定位组件300包括第一连接部310、第二连接部320以及第三连接部330,第一子盖210上设有第一连接部310,第二子盖220上设有第二连接部320,壳体100上设有第三连接部330,其中,第二子盖220处于自由状态时,第二连接部320与第三连接部330吸附连接;第二子盖22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二连接部320与第一连接部310吸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组件300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子盖210上的第一连接部310、设置在第二子盖220上的第二连接部320以及设置在壳体100上的第三连接部330,其中,第三连接部330用于与第二连接部320吸附固定,第一连接部310用于与第二连接部320吸附固定,通过吸附的方式,能够方便的实现第二子盖220与第一子盖210之间的贴合,或者是第二子盖220与壳体100之间的固定并覆盖住开口,从而使第二子盖220保持在折叠状态或自由状态。而第二子盖220在翻转或折叠的时候,只需要克服第二子盖220与第一子盖210之间的吸附力、或者是第二子盖220与壳体100之间的吸附力即可,进一步提高翻转或折叠第二子盖220的便利性。
优选的,第二连接部320与第三连接部330之间,和/或,第二连接部320与第一连接部310之间为磁性吸附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10、第二连接部320以及第三连接部330均为磁铁,其中,第一连接部310与第二连接部320的磁性相反,第二连接部320与第三连接部330的磁性相反,第一连接部310与第三连接部330的磁性相同。可以理解的是,利用异性磁铁之间相互吸引的特征,可以实现第二子盖220与第一子盖210之间的固定,或者是第二子盖220与壳体100之间的固定。具体的,第一连接部310、第三连接部330的磁性可以为N,第二连接部320的磁性为S;或者是,第一连接部310、第三连接部330的磁性为S,第二连接部320的磁性为N。如此设置,当第二子盖220翻转至覆盖开口的时候,第二连接部320和第三连接部330上的磁性相异,能够吸在一起,从而实现第二子盖220和壳体100之间的固定;当第二子盖220翻转至第一子盖210一侧的时候,第二连接部320和第一连接部310上的磁性相异,使得第二子盖220与第一子盖210背离壳体100的侧面贴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第一子盖210和第二子盖220之间的固定。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320为磁性金属,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三连接部330均为磁铁。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磁铁可以吸附磁性金属的特征,也可以实现第二子盖220与第一子盖210之间的固定,或者是第二子盖220与壳体100之间的固定。具体的,第二连接部320可以为磁性金属,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可以分别为磁铁。如此设置,当第二子盖220处于自由状态时,第三连接部330与第二连接部320吸附在一起,实现第二子盖220与壳体100之间的固定;当第二子盖22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连接部310与第二连接部320吸附在一起,实现第一子盖210和第二子盖220之间的固定。优选的,磁性金属可以为铁、钴、镍等,磁铁可以为电磁铁或永磁铁,在此不做限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320为磁铁,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三连接部330均为磁性金属。如此设置,也能够方便实现第一连接部310与第二连接部320的磁性吸附,或者是第二连接部320与第三连接部330的磁性吸附。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10嵌入设置在第一子盖210;和/或,第二连接部320嵌入设置在第二子盖220;和/或,第三连接部330嵌入设置在壳体100。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电子产品结构的整体高度或厚度,可以将第一连接部310嵌入设置在第一子盖210内,也可以将第二连接部320嵌入设置在第二子盖220内,还可以将第三连接部330嵌入设置在壳体100内,如此能够节省第一连接部310、第二连接部320以及第三连接部330的占用空间,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产品更加小巧。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10与第一子盖210粘接;和/或,第二连接部320与第二子盖220粘接;和/或,第一子盖210与壳体100粘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粘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操作方便,简单实用。优选的,可以通过双面胶、胶水进行粘接,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翻盖200的材质为柔性材料。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柔性材料的可折叠或可弯折特性,能够方便的实现第二子盖220的翻转。此时,第一子盖210和第二子盖220可以为一体成型,如此能够提高整个翻盖200结构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优选的,柔性材料可以为橡胶、硅胶等。
进一步的,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翻盖200上设有导向部400,第二子盖220可在导向部400弯折而具有自由状态和折叠状态。通过设置的导向部400,能够方便第二子盖220的弯折,也就是说,第二子盖220可以沿着导向部400进行弯折。优选的,导向部400可以为设置在翻盖200上的刻痕或凹槽,使得翻盖200在导向部400位置的厚度变薄,从而利于第二子盖220的弯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上的外壳,具体的,外壳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该电子设备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其他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壳体,内部形成一安装腔,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开口;
翻盖,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翻盖包括第一子盖以及与所述第一子盖连接的第二子盖,所述第二子盖可相对所述第一子盖翻转,使得所述第二子盖具有遮盖住所述开口的自由状态,以及翻转至所述第一子盖一侧而打开所述开口的折叠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定位组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子盖和所述壳体,使得所述第二子盖保持在自由状态;或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子盖和所述第一子盖,使得所述第二子盖保持在折叠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子盖上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三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二子盖处于所述自由状态时,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吸附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子盖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子盖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吸附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三连接部均为磁铁,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磁性相反,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磁性相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磁性金属,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为磁铁;或者
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磁铁,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为磁性金属。
7.如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嵌入设置在所述第一子盖;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嵌入设置在所述第二子盖;和/或,所述第三连接部嵌入设置在所述壳体。
8.如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子盖粘接;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子盖粘接;和/或,所述第一子盖与所述壳体粘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的材质为柔性材料;和/或,所述翻盖上设有导向部,所述第二子盖可在所述导向部弯折而具有自由状态和折叠状态。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外壳。
CN202222094437.9U 2022-08-09 2022-08-09 外壳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84169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94437.9U CN218416906U (zh) 2022-08-09 2022-08-09 外壳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94437.9U CN218416906U (zh) 2022-08-09 2022-08-09 外壳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16906U true CN218416906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25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94437.9U Active CN218416906U (zh) 2022-08-09 2022-08-09 外壳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169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52621B2 (en) Computer with a rotary module driven by magnetic forces
US20190086966A1 (en) Foldable terminal
EP4096235B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storing external electronic device
EP2469808A2 (en) Mobile device
US7184805B2 (en) Hinge device of swing-type portable terminal
US20050153753A1 (en) Folding electronic device
EP0785634A2 (en) Mobile phone with SIM card
EP183570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8491107B (zh) 一种移动终端
WO2007013672A1 (ja) 電子機器及びそれに用いる筐体
KR20100053222A (ko) 슬라이드 형 휴대 단말기
AU2005287305A1 (en) Interconnect assembly for a clam styl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18416906U (zh) 外壳及电子设备
EP1764672A1 (en) Dual-Axis Hinge
JP2526490B2 (ja) 折り畳み式機器のヒンジ構造
WO2018186024A1 (ja) 端末装置
CN112134970B (zh)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08958361B (zh) 电子设备及底座
WO2020237702A1 (zh) 一种振动马达
CN214412797U (zh) 手机支架
JP4081675B2 (ja) 補助アンテナ取付構造、無線装置、アンテナユニット、およびグランド取付構造
CN212678554U (zh) 一种保护套
TW522417B (en) Open-close detection apparatus
CN220471069U (zh) 一种磁吸式便携支架
CN101601175A (zh) 供电端子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4

Address after: Floor 3, Building 2, Community 41,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6000

Patentee after: Huizhou Tongli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006 community 37,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Hui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Tongli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