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6741U - 一种驱动器及其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驱动器及其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16741U
CN218416741U CN202222462900.0U CN202222462900U CN218416741U CN 218416741 U CN218416741 U CN 218416741U CN 202222462900 U CN202222462900 U CN 202222462900U CN 218416741 U CN218416741 U CN 2184167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wire
shell
driver
bottom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6290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海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Linp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Linp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Linp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Linp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6290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167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167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167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驱动器及其照明装置,所述驱动器包括:底壳、第一壳体、驱动模块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盖设于所述底壳以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驱动模块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且电连接有用于接入和/或接出目标导线的接线模块;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底壳可拆卸地连接;其中,接线模块设置于底壳与第二壳体之间,且接线模块位于第一容纳空间的外部,以使得在第二壳体被拆卸的情况下所述接线模块被暴露。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驱动器增加了接线模块的可操作性,提高了接线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驱动器及其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驱动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器。
背景技术
驱动器是指驱动灯具发光或模块组件正常工作的电源调整电子器件,LED灯具能适应的电压和电流变动范围十分狭窄,稍许偏离就可能无法点亮LED或者发光效率严重降低,或者缩短使用寿命甚至烧毁芯片,而针对LED灯具的驱动器能够提供给LED灯具最佳的电压或电流,使得LED灯具工作状态良好,所以LED驱动器是LED灯具的关键所在。
市面上大多数LED驱动器应用于吸顶灯、磁吸轨道灯、装饰灯等,能够将100V-220V的交流电转换为低压直流电,以供LED灯具使用。而相关技术中,LED驱动器的安装空间一般较为狭小,这就限制了驱动器的体积,现有驱动器由于体积较小,且接线模块隐藏在壳体内部,导致接线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驱动器接线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驱动器及其照明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驱动器,包括:底壳;第一壳体,盖设于所述底壳以形成第一容纳空间;驱动模块,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且电连接有用于接入和/或接出目标导线的接线模块;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底壳可拆卸地连接;其中,所述接线模块设置于所述底壳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且所述接线模块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外部,以使得在所述第二壳体被拆卸的情况下所述接线模块被暴露。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模块于所述底壳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第一接线器和/或至少一第二接线器。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模块包括:第一接线器,设置于所述底壳的一端;第二接线器,设置于所述底壳的与所述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接线器、所述驱动模块以及所述第二接线器顺次分布;所述第二壳体有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线器和所述第二接线器的对应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于所述底壳的投影图形为第一投影图形,所述接线模块于所述底壳的投影图形为第二投影图形,所述第一投影图形与所述第二投影图形至少部分重合,且重合面积大于或者等于210mm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线器或者所述第二接线器,包括:夹持部;弹性导电件,其一端固定,另一端抵压于所述夹持部,以使所述目标导线的导电端能够被夹持于所述弹性导电件与所述夹持部之间;所述弹性导电件构造为能够响应于一驱动力而发生弹性形变,使得所述另一端脱离所述夹持部;当所述驱动力撤去时,所述弹性形变恢复,所述另一端重新抵压于所述夹持部;触发件,抵接于所述弹性导电件,用于接收所述驱动力,并将所述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弹性导电件,以使所述弹性导电件发生所述弹性形变;所述第二壳体于所述底壳的投影图形为第一投影图形,所述触发件于所述底壳的投影图形被包容于所述第一投影图形。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二壳体分别于所述底壳上方对称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两端;所述第一壳体表面设置有用于识别正确安装方向的图案标识;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底壳于偏离中心的位置设有第一防呆部,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底壳设有第二防呆部;所述第一防呆部与所述第二防呆部相互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以正确的安装方向安装于所述底壳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呆部和所述第二防呆部共同构造为:所述第一壳体以正确的安装方向为基准,沿所述底壳的几何中心水平旋转180度后,所述第一防呆部与所述第二防呆部相干涉。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底壳凸设至少一压线部,所述底壳于所述压线部相应位置设置有导线弯折部,所述压线部与所述导线弯折部相对设置,以在所述压线部与所述导线弯折部之间形成用于接入和/或接出目标导线的接线通道;其中,所述压线部、所述导线弯折部相适配,以使所述目标导线被抵压后呈现至少一次弯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的朝向所述导线弯折部一侧的端面贯设有第一半孔,所述第二壳体于所述第一半孔相应位置贯设有第二半孔,所述第一半孔与所述第二半孔相配合以形成一导线通过孔,用于目标导线穿过;其中,所述压线部、所述导线弯折部以及所述导线通过孔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目标导线被抵压后呈现多折弯曲。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模块朝向所述压线部一侧设有接线口,用于接入所述目标导线;所述接线口朝向远离所述底壳的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接线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压线部的底端,以使所述目标导线在所述接线口与所述压线部之间呈现至少一次弯折。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至少一连接螺钉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壳,所述第一壳体的部分部位被夹持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底壳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通过两个所述连接螺钉连接于所述底壳,两个所述连接螺钉的中心的连线设为第一连线,所述第一连线所在的竖直平面设为第一竖直平面;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底壳凸设至少一压线部,所述目标导线被夹持于所述压线部与所述底壳之间;所述压线部至少包括第一压线点,用于抵接于所述目标导线;其中,所述第一压线点位于所述第一竖直平面;或者,所述第一压线点位于所述第一竖直平面的远离所述第一壳体中心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竖直平面的距离小于6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设置有竖直朝向的滑槽以及与所述滑槽相适配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和所述滑槽中之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另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滑动件插设于所述滑槽,并被限制为能够沿所述滑槽滑移。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底端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壳体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应位置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嵌套配合,以将所述第二壳体在水平方向上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于所述底壳的投影图形为第一投影图形,所述底壳于所述第一投影图形覆盖区域内开设安装通孔,所述底壳藉由所述安装通孔固定安装于一外部安装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凸设有第一卡扣,所述底壳的外侧壁于所述第一卡扣相应位置凹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相配合的扣合位,当所述第一壳体盖设于所述底壳时,所述第一卡扣扣合于所述扣合位。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设有一电路板,所述底壳的内侧壁于所述扣合位相应位置凸设有电路板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电路板。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的底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延伸出防尘部,所述防尘部的外轮廓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相适配,使得所述防尘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小于或者等于0.8mm。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设置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槽,当所述第一壳体盖设于所述底壳时,所述第一侧壁插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
进一步地,还包括无线模块,电连接于所述驱动模块,用于对外无线通信;所述无线模块设置于所述底壳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或者,所述无线模块设置于所述底壳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灯具和上述的驱动器,所述灯具电连接于所述驱动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器,用于接入和/或接出目标导线的接线模块设置在第二壳体与底壳之间,且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和/或底壳可拆卸地连接,接线模块位于第一容纳空间的外部,当接线时,拆下第二壳体,接线模块暴露在外,增加了接线模块的可操作性,提高了接线的便利性;
(2)第一接线器、驱动模块以及第二接线器顺次分布,能够有效减小驱动器的整体宽度,使得驱动器外观呈长条形,以适用于狭窄的空间内,更加符合LED灯的使用环境,尤其适用于轨道磁吸灯、灯带等;
(3)第一投影图形与第二投影图形的重合面积大于或者等于210mm2,使得接线模块至少有210mm2的投影面积位于第二壳体的正下方,当拆下第二壳体,有足够的空间来接线;
(4)为避免第一壳体左右装反,在第一壳体设置有所述第二防呆部,底壳设置有第一防呆部,两者相互配合,用于提示装配人员正确安装第一壳体;
(5)压线部、导线弯折部以及导线通过孔相互配合,以使目标导线被抵压后呈现多折弯曲,以增加压线部的压紧力,防止目标导线向外脱离;
(6)接线口朝向压线部一侧斜向上设置,目标导线被接线口抬高后进而被压线部压下,使得目标导线在接线口与压线部之间存在至少一第三弯折,以提高对目标导线的约束力,增加目标导线的耐拉力,使得所述驱动器能够通过更高规格的拉力测试;
(7)将安装通孔设置在第二壳体与底壳之间,可以隐蔽安装通孔和安装螺钉,以防止安装通孔落灰风化或者安装螺钉生锈变形,造成安装螺钉拆卸卡涩。
(8)当所述第一壳体盖设于所述底壳时,第一限位槽卡入第一侧壁,第一侧壁的内侧能够被第一限位槽支撑,以提升底壳侧壁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5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拆下第一壳体的驱动器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壳体和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拆下第一壳体的驱动器俯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二壳体;111、压线部;1111、第一压线点;112、第一投影图形;114、第二半孔;115、第一卡扣阵列;116、第一导向斜面;117、滑动件;1171、第二导向斜面;1181、第五侧面;1182、第六侧面;1183、第七侧面;1184、第二顶面;119、第二定位部;120、第三导向斜面;121、沉头孔;1211、连接柱定位部;2、第一壳体;221、第一通孔;222、图案标识;223、第一卡扣;224、第一半孔;225、导线通过孔;226、滑槽;227、第二卡扣阵列;2281、第一侧面;2282、第二侧面;2283、第三侧面;2284、第四侧面;2285、第八侧面;2286、第九侧面;2287、第一顶面;229、第一定位部;230、第二台阶;231、底壳定位部;232、插接部;2321、第一限位槽;233、第二防呆部;3、底壳;31、第一防呆部;32、扣合位;321、电路板支撑部;33、导线弯折部;331、第一支撑筋;332、第二支撑筋;34、连接柱;35、安装通孔;36、电路板定位筋;37、防尘部;371、第一台阶;38、第一侧壁;4、第一容纳空间;5、电路板;51、驱动模块;52、接线模块;521、第一接线器;522、第二接线器;523、第二投影图形;524、夹持部;525、弹性导电件;526、触发件;527、接线口;53、无线模块;54、拨码开关;6、目标导线;61、输入端导线;62、输出端导线;7、连接螺钉;8、安装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水平”、“竖直”、“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6,基于图1-图16,本公开所提出的一种驱动器被具体阐释。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驱动器,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驱动器包括:底壳3;第一壳体2,盖设于所述底壳3以形成第一容纳空间4;驱动模块51,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4,且电连接有用于接入和/或接出目标导线6的接线模块52;第二壳体1,与所述第一壳体2和/或所述底壳3可拆卸地连接;其中,所述接线模块52设置于所述底壳3与所述第二壳体1之间,且所述接线模块52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4的外部,以使得在所述第二壳体1被拆卸的情况下所述接线模块52被暴露。由于接线模块52位于第一容纳空间4的外部,且设置于底壳3与第二壳体1之间,当接线时,拆下第二壳体1,接线模块52暴露在外,增加了接线模块52的可操作性,提高了接线的便利性。
其中,第一容纳空间4可以是一容纳腔体或者是一端开口的半封闭腔体,或者是两端开口的通道形容纳空间,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容纳空间4为一容纳腔体,具体的,第一壳体2为一长方形的盖形结构,包括四个侧壁以及一个顶壁,第一壳体2与设置于其底部的底壳3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体。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2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底部开设第一通孔221,以供电路板5通过,使得位于第一容纳空间4外部的接线模块52与位于第一容纳空间4内部的驱动模块51通过电路板5电连接。如图1和图12所示,所述驱动模块51可以理解为由多个电子元件组合成的能够将家用交流电转换为低压直流电的模块。
所述驱动模块51能够将100-220V的家用交流电转换成低压直流电,以供LED灯使用。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驱动模块51还包括调光单元,能够调节与之相连的LED灯的亮度和色温。
所述接线模块52能够连接目标导线6并与目标导线6导通,其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接线端子连接、也可以是通过焊接孔焊接、也可以是通过排针排母相互插接、或者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的其它可导电的接线方式。驱动模块51包括用于连接家用交流电的输入端和用于连接灯具的输出端,相应的,目标导线6包括输入端导线61和输出端导线62,分别电连接于驱动模块5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所述可拆卸地连接包括卡扣卡接、螺钉连接、滑槽226滑块配合连接、多级卡扣卡接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的其它的可以拆卸并重新安装的连接方式,所述多级卡扣可以理解为沿卡合方向上设置了一卡扣阵列,通过调节不同位置的卡扣相互配合能够调节壳体的卡合深度。所述接线模块52设置于所述底壳3与所述第二壳体1之间,包括接线模块52完全设置于底壳3与第二壳体1之间以及接线模块52仅部分设置于底壳3与第二壳体1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所述接线模块52于所述底壳3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第一接线器521和/或至少一第二接线器522。即,驱动模块51的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端设置在底壳3的同一端,目标导线6通过第一接线器521或者第二接线器522或者焊接于电路板5的方式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模块51。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接线器521和第二接线器522设置于底壳3的同一端,第一接线器521和第二接线器522组成所述接线模块52,并焊接于所述电路板5;输入端导线61通过第一接线器521电性连接至驱动模块51的输入端,输出端导线62通过第二接线器522电性连接至驱动模块51的输出端。在接线模块52上方设置有所述第二壳体1,第二壳体1具有压线部111,能够将目标导线6抵压于底壳3,使得目标导线6不易被拉出接线器。
将第一接线器521和第二接线器522设置于底壳3的同一端的有益效果在于,(1)当第二壳体1拆卸下来时,第一接线器521和第二接线器522都被暴露在外,可以同时连接输入导线和输出导线,方便快捷;(2)第二壳体1的压线部111能够同时压输入端导线61和输出端导线62,简化了压线结构;(3)能够有效利用底壳3端部的空间,缩小驱动器的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所述接线模块52包括:第一接线器521,设置于所述底壳3的一端;第二接线器522,设置于所述底壳3的与所述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接线器521、所述驱动模块51以及所述第二接线器522顺次分布;所述第二壳体1有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线器521和所述第二接线器522的对应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第一接线器521指向第二接线器522的方向,如图5中箭头所指方向。第一接线器521和第二接线器522位于驱动模块51的两端,相应的驱动模块5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位于底壳3的两端,使得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间距较大,防止输入端的家用交流电与输出端的低压直流电之间发生干扰。第一接线器521、驱动模块51以及第二接线器522顺次分布,能够有效减小驱动器的整体宽度,使得驱动器外观呈长条形,以适用于狭窄的空间内,更加符合LED灯的使用环境,尤其适用于轨道磁吸灯、灯带等。所述的对应位置可以理解为,两个第二壳体1分别设置于第一接线器521和第二接线器522的上方,当接线时,用户将两个第二壳体1拆下,第一接线器521和第二接线器522暴露在外,便于接线。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输入端导线61焊接于电路板5上的焊接孔,输出端导线62通过第二接线器522电性连接至电路板5。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仅存在一个接线器用于接线,节省了接线模块52占用的空间,使得输入端的结构更加紧凑,能够进一步减小驱动器的体积;且用户在接线时,只需连接输出端导线62,简化了接线步骤。
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二壳体1于所述底壳3的投影图形为第一投影图形112,所述接线模块52于所述底壳3的投影图形为第二投影图形523,所述第一投影图形112与所述第二投影图形523至少部分重合,且重合面积大于或者等于210mm2。其中,所述第一投影图形112具体为,以底壳3底部的上表面为投影面,第二壳体1朝向所述投影面投影所形成的图形为第一投影图形112;所述第二投影图形523具体为,第一接线器521和第二接线器522组合形成所述接线模块52,接线模块52朝向所述投影面投影所形成的图形为第二投影图形523。第一投影图形112与第二投影图形523的重合面积大于或者等于210mm2,使得接线模块52至少有210mm2的投影面积位于第二壳体1的正下方,当拆下第二壳体1,有足够的空间来接线。研发人员对市面上的螺丝型接线端子进行研究发现,当一接线端子有105mm2的投影面积位于第二壳体1正下方时,能够保证有足够的空间让螺丝刀竖直地插入接线端子,便于拧紧接线的螺钉,所以将接线模块52设置为至少210mm2的投影面积位于第二壳体1正下方,以保证接线便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接线器521或者所述第二接线器522,包括:夹持部524;弹性导电件525,其一端固定,另一端抵压于所述夹持部524,以使所述目标导线6的导电端能够被夹持于所述弹性导电件525与所述夹持部524之间;所述弹性导电件525构造为能够响应于一驱动力而发生弹性形变,使得所述另一端脱离所述夹持部524;当所述驱动力撤去时,所述弹性形变恢复,所述另一端重新抵压于所述夹持部524;触发件526,抵接于所述弹性导电件525,用于接收所述驱动力,并将所述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弹性导电件525,以使所述弹性导电件525发生所述弹性形变;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壳体1于所述底壳3的投影图形为第一投影图形112,所述触发件526于所述底壳3的投影图形被包容于所述第一投影图形11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夹持部524固定,其底端为倒三角形,用于压紧目标导线6,使目标导线6不易脱落;触发件526的顶端用于接收所述驱动力,其底端抵接于弹性导电件525的末端,当触发件526响应于所述驱动力向下运动时,带动弹性导电件525的末端向下弯曲变形,以使弹性导电件525的末端与夹持部524之间产生一定间隙,此时将目标导线6的端部插入所述间隙,当所述驱动力撤去时,弹性导电件525的末端向上恢复形变,以将目标导线6的端部夹持在弹性导电件525与夹持部524之间。弹性导电件525向下伸出的引脚,引脚插入并焊接于电路板5,以实现目标导线6与电路板5之间的电连接。进一步地,弹性导电件525的固定的一端被弯曲地固定于接线器的壳体,使得弹性导电件525具有一定的预紧弹力,当弹性导电件525的末端被触发件526抵压所产生的形变量较小时,所述预紧弹力能够给予弹性导电件525的末端足够大的弹力,用于夹紧所述目标导线6。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投影图形112可以理解为,以底壳3底部的上表面为投影面,第二壳体1朝向所述投影面投影所形成的图形为第一投影图形112;所述触发件526于所述投影面的投影图形被包容于所述第一投影图形112,即触发件526整体位于第二壳体1的正下方,当第二壳体1拆下时,触发件526完全暴露在外,以便于用户按压触发件526,提高接线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线器522采用三孔式接线端子,以使连接于驱动器输出端的灯具能够调节亮度和色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线器521和第二接线器522采用螺丝型接线端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9所示,两个所述第二壳体1分别于所述底壳3上方对称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2的两端;所述第一壳体2表面设置有用于识别正确安装方向的图案标识222;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底壳3于偏离中心的位置设有第一防呆部31,所述第一壳体2朝向所述底壳3设有第二防呆部233;所述第一防呆部31与所述第二防呆部233相互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2以正确的安装方向安装于所述底壳3上。其中,所述的用于识别正确安装方向的图案标识222可以理解为能够帮助区分驱动器输入端导线61和输出端导线62正确安装方向的图案或者文字,比如箭头、品牌logo、产品说明等。所述第一防呆部31与所述第二防呆部233相互配合可以理解为,第一防呆部31与第二防呆部233只能正向配合,无法反向配合,当第一壳体2左右反向地安装在底壳3上时,第一防呆部31与第二防呆部233将不能配合,从而提醒装配人员第一壳体2装反。由于两个第二壳体1对称地设置在第一壳体2两端,从外观上看,驱动器为左右对称的结构,难以区分驱动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所以在第一壳体2表面印有图案标识222,用于快速区分驱动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以便于用户接线。而第一壳体2从外观上看也是左右对称的结构,在安装第一壳体2时,容易将第一壳体2左右装反,造成第一壳体2上的图案标识222反向,从而导致用户将驱动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识别错误,导致目标导线6接反。所以,为避免第一壳体2左右装反,在第一壳体2设置有所述第二防呆部233,底壳3设置有第一防呆部31,两者相互配合,用于提示装配人员正确安装第一壳体2。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防呆部31和所述第二防呆部233共同构造为:所述第一壳体2以正确的安装方向为基准,沿所述底壳3的几何中心水平旋转180度后,所述第一防呆部31与所述第二防呆部233相干涉。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呆部31为底壳3的内侧壁向上凸设的一柱体,第一防呆部31与底壳3一体注塑成形,所述第二防呆部233为第一壳体2内侧壁朝向底壳3凸设的一筋位,第二防呆部233与第一壳体2一体注塑成形。当第一壳体2以正确的安装方向安装于底壳3时,第一防呆部31与第二防呆部233在水平方向上分别位于两个位置,第一壳体2能够顺利安装。当第一壳体2左右反向地安装于底壳3时,第一防呆部31与第二防呆部233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同一位置,第一壳体2向下安装于底壳3时,第一防呆部31与第二防呆部233干涉,使得第一壳体2不能顺利安装。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防呆部233为第一壳体2内侧壁凸设的第一卡扣223,第一防呆部31为底壳3的外侧壁凹设的扣合位32,当第一壳体2与底壳3以正确的安装方向安装时,第一卡扣223能够扣合于所述扣合位32,当第一壳体2与底壳3以左右相反的安装方向安装时,第一卡扣223不能扣合于所述扣合位32;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的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扣223,位于第一壳体2一侧面的第一卡扣223的位置与第一壳体2另一侧面的第一卡扣223的位置不以底壳3的中心对称,使得当第一壳体2以左右相反的安装方向安装于底壳3时,第一卡扣223与扣合位32的位置不对应,第一卡扣223不能扣合于扣合位32。
进一步地,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二壳体1朝向所述底壳3凸设至少一压线部111,所述底壳3于所述压线部111相应位置设置有导线弯折部33,所述压线部111与所述导线弯折部33相对设置,以在所述压线部111与所述导线弯折部33之间形成用于接入和/或接出目标导线6的接线通道;其中,所述压线部111、所述导线弯折部33相适配,以使所述目标导线6被抵压后呈现至少一次弯折。其中,所述导线弯折部33可以理解为能够与压线部111配合使得导线呈现多折弯曲的筋位。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导线弯折部33包括与压线部111正对设置的第二支撑筋332以及靠近接线模块52一侧设置的第一支撑筋331,所述第一支撑筋331的顶端与压线部111的底端在竖直方向上具有第一间距S1,所述第一间距S1小于目标导线6的直径,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S1小于2mm。第一支撑筋331与压线部111在水平方向上具有第二间距S2,所述第二间距S2大于目标导线6的直径,在一具体实施例中,S2大于4mm,且小于6.5mm。目标导线6在穿过所述接线通道时,先被第一支撑筋331抬起,然后被压线部111压下,使得目标导线6具有至少一第一弯折。第二支撑筋332的作用在于支撑目标导线6的最底端,与压线部111形成夹持结构,进一步提升压线部111的压紧力,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筋332的顶端与压线部111底端在竖直方向上具有第三间距S3,所述第三间距S3大于或者等于导线的直径,以防止导线的外皮被压坏,在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S3大于5mm。进一步地,所述压线部111末端为锯齿,所述锯齿抵压于目标导线6,进一步压紧目标导线6,防止目标导线6向外脱离。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压线部111与所述第二壳体1一体注塑成形,所述导线弯折部33与所述底壳3一体注塑成形。
进一步地,如图2、图4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壳体2的朝向所述导线弯折部33一侧的端面贯设有第一半孔224,所述第二壳体1于所述第一半孔224相应位置贯设有第二半孔114,所述第一半孔224与所述第二半孔114相配合以形成一导线通过孔225,用于目标导线6穿过;其中,所述压线部111、所述导线弯折部33以及所述导线通过孔225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目标导线6被抵压后呈现多折弯曲。其中,所述导线通过孔225可以理解为设置于驱动器端部的一通孔,用于外部的目标导线6穿入驱动器,所述第一半孔224可以理解为所述导线通过孔225的下半部,第二半孔114可以理解为所述导线通过孔225的上半部,当第二壳体1安装于第一壳体2时,第一半孔224与第二半孔114组合形成所述导线通过孔225。所述压线部111、所述导线弯折部33以及所述导线通过孔225相互配合可以理解为,如图6所示,第一半孔224的下表面与所述抵压部的底端在竖直方向上具有第四间距S4,所述第四间距S4小于目标导线6的直径,目标导线6被压线部111压下后进一步被第一半孔224抬起,使得目标导线6在出现所述第一弯折后再次出现第二弯折,以至于目标导线6至少有两次弯折,呈现“M”形。目标导线6多折弯曲可以进一步增加压线部111的压紧力,防止目标导线6向外脱离。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间距S4小于3mm,经拉力测试验证,本实施例能够保证当外界拉力达到60N时目标导线6的不脱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接线模块52朝向所述压线部111一侧设有接线口527,用于接入所述目标导线6;所述接线口527朝向远离所述底壳3的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接线口527的位置高于所述压线部111的底端,以使所述目标导线6在所述接线口527与所述压线部111之间呈现至少一次弯折。所述接线口527朝向远离所述底壳3的方向倾斜设置可以理解为,接线口527朝向压线部111一侧斜向上设置。所述接线口527的位置高于压线部111的底端,目标导线6被接线口527抬高后进而被压线部111压下,使得目标导线6在接线口527与压线部111之间存在至少一第三弯折,以提高对目标导线6的约束力,增加目标导线6的耐拉力,使得所述驱动器能够通过更高规格的拉力测试。需要注意的是,第三弯折与所述第一弯折不是同一弯折,第三弯折出现在靠近接线口527一侧,第一弯折出现在靠近导线弯折部33一侧;当接线口527与导线弯折部33的尺寸配合达到一特殊情况时,第三弯折与第一弯折会变成同一弯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壳体1通过至少一连接螺钉7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壳3,所述第一壳体2的部分部位被夹持于所述第二壳体1与所述底壳3之间。其中,所述连接螺钉7的作用在于紧固第二壳体1,还用于提供给压线部111压紧力,同时,还用于通过第二壳体1抵压第一壳体2,以稳固第一壳体2与底壳3之间的连接。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朝向第二壳体1的端部向外延伸出滑槽226,第二壳体1与第一壳体2通过所述滑槽226滑动连接,第二壳体1抵接于所述滑槽226的上表面,用以压紧第一壳体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所述第二壳体1通过多级卡扣卡接于所述第一壳体2,所述多级卡扣可以理解为沿卡合方向上设置了一卡扣阵列,通过调节不同位置的卡扣相互配合能够调节壳体的卡合深度。具体的,所述第二壳体1两侧分别向外凸设有第一卡扣阵列115,所述第一卡扣阵列115被设置为上下朝向的多个卡扣的组合,所述第一壳体2的两侧分别向内凸设有第二卡扣阵列227,所述第二卡扣阵列227被设置为上下朝向的多个卡扣的组合;所述第一卡扣阵列115与所述第二卡扣阵列227相互配合,使得第二壳体1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被分级调节地卡接于所述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1的侧壁被围合于第一壳体2的侧壁,以将第二壳体1在水平方向上定位。进一步地,第二壳体1底部设置第一导向斜面116,以便于第二壳体1卡入第一壳体2。进一步地,第二壳体1由第一卡扣阵列115扣合于所述第一壳体2后,使用两个连接螺钉7紧固于所述底壳3。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壳体1通过两个所述连接螺钉7连接于所述底壳3,两个所述连接螺钉7的中心的连线设为第一连线,所述第一连线所在的竖直平面设为第一竖直平面;所述第二壳体1朝向所述底壳3凸设至少一压线部111,所述目标导线6被夹持于所述压线部111与所述底壳3之间;所述压线部111至少包括第一压线点1111,用于抵接于所述目标导线6;其中,所述第一压线点1111位于所述第一竖直平面;或者,所述第一压线点1111位于所述第一竖直平面的远离所述第一壳体2中心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竖直平面的距离小于6mm。其中,所述第一压线点1111位于所述第一竖直平面可以理解为,压线部111抵压目标导线6的位置位于两个所述连接螺钉7所在的竖直平面上,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两个连接螺钉7设置在压线部111两端的与第一压线点1111共面的位置,从而连接螺钉7提供给压线部111正对的压紧力,能够保证压线部111有足够的正压力,不会因为第二壳体1的变形导致压线部111压紧力不够。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4所示,两个连接螺钉7所在的竖直平面位于第一压线点1111的朝向驱动器中心的一侧,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目标导线6太粗时,压线部111受目标导线6的支撑,会向上翘起,而由于连接螺钉7设置在第一压线点1111的靠近第一壳体2中心的一侧,根据杠杆原理,连接螺钉7锁紧会使第二壳体1的朝向第一壳体2中心的端部向下运动,连接螺钉7的锁紧力存在一部分分量作用于第二壳体1的所述端部,以使第二壳体1的所述端部压紧第一壳体2,使得第一壳体2与底壳3之间连接更稳固,同时,能够防止第二壳体1与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之间产生台阶。但若第一压线点1111与所述第一竖直平面的距离过大,会导致连接螺钉7提供给压线部111的压紧力不足,目标导线6易脱落,无法达到拉力测试标准。经过研发人员试验验证,当第一压线点1111与第一竖直平面的距离小于6mm时,能够提供给压线部111足够的压紧力,防止目标导线6脱离。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壳体1与所述第一壳体2之间设置有竖直朝向的滑槽226以及与所述滑槽226相适配的滑动件117,所述滑动件117和所述滑槽226中之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1,另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2,所述滑动件117插设于所述滑槽226,并被限制为能够沿所述滑槽226滑移。其中,所述滑动件117可以理解为,能够与所述滑槽226相配合的滑块,所述滑块为竖直朝向的长条形,其宽度与所述滑槽226的槽宽相适配,使得滑块能够在滑槽226内上下滑动。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壳体2包括第一顶面2287以及围合于所述底壳3四周的第一侧面2281、第二侧面2282、第三侧面2283、第四侧面2284,其中,第一侧面2281与第三侧面2283相对设置,第二侧面2282与第四侧面2284相对设置,第一侧面2281和第三侧面2283均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第一顶面2287连接第一侧面2281和第三侧面2283的顶部;第二壳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侧面1181、第七侧面1183,连接于所述第五侧面1181和第七侧面1183侧端的第六侧面1182,以及盖设于第五侧面1181、第六侧面1182和第七侧面1183顶部的第二顶面1184;其中,第一壳体2的上部两端分别设置两个方形缺口,所述方形缺口的形状与第二壳体1相适配,当第二壳体1安装于第一壳体2时,第二壳体1的形状填补所述方形缺口,所述第五侧面1181与所述第一侧面2281平齐,所述第七侧面1183与所述第三侧面2283平齐,所述第六侧面1182与所述第二侧面2282或者第四侧面2284平齐,所述第一顶面2287与所述第二顶面1184平齐,两个所述第二壳体1与第一壳体2组合形成一个长方体。第一壳体2于两个所述方形缺口的朝向第一壳体2中心一侧分别设置第八侧面2285和第九侧面2286,第八侧面2285的三个侧边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面2281、第三侧面2283以及第一顶面2287;第九侧面2286的三个侧边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面2281、第三侧面2283以及第一顶面2287;第一侧面2281、第二侧面2282、第八侧面2285、第九侧面2286、第一顶面2287以及所述底壳3相互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4,将所述驱动模块51容纳在其内部。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八侧面2285和所述第九侧面2286分别凸设有两个所述滑槽226,所述第五侧面1181和所述第七侧面1183于所述滑槽226相应位置分别凸设一所述滑动件117;当所述第二壳体1安装于所述方形缺口时,所述滑动件117插入所述滑槽226,并能沿所述滑槽226上下滑动,所述第二壳体1由上而下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2的两端,并且通过连接螺钉7锁紧于所述底壳3,且所述第二壳体1抵接于滑槽226的顶端,以将第一壳体2与底壳3抵压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滑动件117下方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1171,以便于滑动件117插入滑槽226。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10所示,所述第二壳体1底端设置有第二定位部119,所述第一壳体2于所述第二定位部119相应位置设置有第一定位部229,所述第一定位部229与所述第二定位部119嵌套配合,以将所述第二壳体1在水平方向上定位。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229与所述第二定位部119嵌套配合可以理解为,第一定位部229套设于第二定位部119外侧,或者第二定位部119套设于第一定位部229的外侧,且第一定位部229与第二定位部119之间的间隙较小,使得二者之间能够相互定位。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部119为由第二壳体1的侧壁向下延伸而出的定位棱,所述第一定位部229为第一壳体2的侧壁在所述定位棱相应位置向上延伸而出的定位壁;当所述第二壳体1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2时,所述定位壁套设于所述定位棱的外侧,使得第二壳体1在水平方向上被定位。这一设计的有益效果为,由于第二壳体1与第一壳体2采用滑槽226、滑块的配合连接,为提升滑块滑动的顺滑度,滑槽226与滑块的配合采用较大间隙的配合,因此无法将第二壳体1在水平方向上精确定位;设置第一定位部229与第二定位部119相互配合,使得第二壳体1在水平方向上准确定位。由此,既保证了第二壳体1安装的顺滑度,又保证了第二壳体1安装的准确度,使得接线效率大大提高。进一步地,第二定位部119的下端设置有第三导向斜面120,以便于第二定位部119向下卡入于第一定位部229。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二壳体1开设沉头孔121,所述底壳3于所述沉头孔121相应位置设置连接柱34,所述连接柱34内开设螺纹孔,所述连接螺钉7穿过所述沉头孔121后拧紧于所述连接柱34,以将所述第二壳体1紧固于所述底壳3。所述沉头孔121的朝向连接柱34一侧延伸出连接柱定位部1211,所述连接柱定位部1211被设置为适配于连接柱34的环形结构,当所述第二壳体1安装于所述底壳3时,所述连接柱定位部1211套设于连接柱34的外围,以使第二壳体1与底壳3在水平方向上定位。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7所示,所述第二壳体1于所述底壳3的投影图形为第一投影图形112,所述底壳3于所述第一投影图形112覆盖区域内开设安装通孔35,所述底壳3藉由所述安装通孔35固定安装于一外部安装面。其中,所述第一投影图形112具体为,以底壳3底部的上表面为投影面,第二壳体1朝向所述投影面投影所形成的图形为第一投影图形112。所述第一投影图形112覆盖区域可以理解为,目标区域朝向所述投影面投影,投影出的图形能够与所述第一投影图形112重合的区域即为所述第一投影图形112覆盖区域,进一步地,该区域可以是第二壳体1与底壳3之间的区域。所述底壳3藉由所述安装通孔35固定安装于一外部安装面可以理解为,底壳3采用安装螺钉8穿过安装通孔35后锁紧于所述外部安装面,或者通过钉子穿过安装通孔35后钉入所述外部安装面,或者通过其它可实施的安装方式安装于外部安装面,以实现所述驱动器的安装固定。所述外部安装面可以是墙面、天花板表面等。其中,将安装通孔35设置在第二壳体1与底壳3之间,可以隐蔽安装通孔35和安装螺钉8,提高美观性,同时,防止安装通孔35落灰风化或者安装螺钉8生锈变形,造成安装螺钉8拆卸卡涩。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二壳体1下方分别设置一安装通孔35,所述安装通孔35沿底壳3的中心水平180度对称设置,以提升底壳3安装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安装通孔35设置于靠近第一壳体2侧面的位置,以防止安装螺钉8与目标导线6发生干涉。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在底壳3的一端,所述安装通孔35位于两个所述连接螺钉7之间,且安装通孔35和两个连接螺钉7在一条直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安装通孔35设置于所述第一投影图形112覆盖区域外部,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通孔35设置于第一壳体2的端部或者底壳3的端部,且凸出于第一壳体2的端面设置,使得安装通孔35凸出于驱动器主体外侧,以便于打安装孔和安装固定。所述安装通孔35可以是圆形孔、轨道圆形孔或者是一侧开口的半圆形孔。
进一步地,如图9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壳体2的内侧壁凸设有第一卡扣223,所述底壳3的外侧壁于所述第一卡扣223相应位置凹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223相配合的扣合位32,当所述第一壳体2盖设于所述底壳3时,所述第一卡扣223扣合于所述扣合位32。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卡扣223有6个,均匀分设于第一壳体2的所述第一侧面2281和所述第三侧面2283,且沿所述第一方向顺次设置,相应的,相应的,第一扣合位32有6个,与第一卡扣223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9和图3所示,所述底壳3设有一电路板5,所述底壳3的内侧壁于所述扣合位32相应位置凸设有电路板支撑部321,用于支撑所述电路板5。其中,电路板支撑部321抵接于电路板5边缘的下表面,以将电路板5在竖直方向上定位,同时,能够将电路板5抬高,使其与底壳3之间具有一定间距,用于容纳电路板5下表面的电子元件。值得注意的是,底壳3的外侧壁向内凹陷形成所述扣合位32,同时,凹陷部位于底壳3内侧壁向内凸出形成所述电路板支撑部321,这样无需刻意设计电路板5支撑的结构,简化了底壳3结构,同时,提高了电路板5下表面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所述底壳3的内侧壁凸设有电路板定位筋36,用于抵接于电路板5的侧面,将电路板5在水平方向上定位。
进一步地,如图9和图11所示,所述底壳3的底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2的内侧壁延伸出防尘部37,所述防尘部37的外轮廓与所述第一壳体2的内侧壁相适配,使得所述防尘部37与所述第一壳体2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小于或者等于0.8mm。其中,所述防尘部37可以理解为底壳3底部的外侧壁一周向外延伸出第一台阶371,相应的,第一壳体2底部的内侧壁一周向内掏薄以形成有第二台阶230,第一台阶371与第二台阶230相适配,使得第一台阶371嵌入所述第二台阶230以达到防尘的目的,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台阶371与第二台阶230在水平方向的间隙小于或者等于0.8mm,能够进一步提升防尘效果。设置防尘部37可以使第一壳体2的内侧壁与底壳3外侧壁之间的间隙更大,以减小第一卡扣223的扣合量,便于将第一壳体2从底壳3上拆下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壳体2的所述第二侧面2282和第四侧面2284向内凸设有底壳定位部231,当第一壳体2卡合于底壳3时,底壳定位部231抵接于底壳3侧壁的上沿,以使第一壳体2与底壳3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定位,使得第一壳体2的底面与底壳3的底面平齐,以防止底壳3安装至外部安装面时第一壳体2与外部安装面干涉,同时,提升驱动器的美观性。
进一步地,如图9和图11所示,所述底壳3包括第一侧壁38,所述第一壳体2的内侧壁设置有插接部232,所述插接部232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侧壁38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槽2321,当所述第一壳体2盖设于所述底壳3时,所述第一侧壁38插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2321。其中,所述插接部232可以是由第一壳体2顶面向下延伸而出的筋位,也可以是第一壳体2的内侧壁凸设的开口向下的卡槽,用于卡入所述第一侧壁38。所述第一限位槽2321的位置与第一侧壁38在竖直方向上正对,且第一限位槽2321的槽宽与第一侧壁38的壁厚相适配,当所述第一壳体2盖设于所述底壳3时,第一限位槽2321卡入第一侧壁38,第一侧壁38的内侧能够被第一限位槽2321支撑,以提升底壳3侧壁的结构稳定性。同时,可进一步减小第一卡扣223的扣合量,便于将第一壳体2从底壳3上拆下来。进一步地,当第一壳体2卡合于底壳3时,所述第一限位槽2321的顶部抵接于底壳3侧壁的上沿,以使第一壳体2与底壳3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定位,从而保证第一壳体2的底部与底壳3的底部齐平。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的所述第一侧面2281和所述第三侧面2283分别设置有四个第一限位槽2321,沿所述第一方向均布;所述底壳3具有两个所述第一侧壁38,分别插接于八个所述第一限位槽2321。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12所示,驱动器还包括无线模块53,电连接于所述驱动模块51,用于对外无线通信;所述无线模块53设置于所述底壳3与所述第二壳体1之间;或者,所述无线模块53设置于所述底壳3与所述第一壳体2之间。其中,所述无线模块53能够与外界的控制器进行通信连接,用户可通过操控控制器无线控制驱动模块51调节LED灯的亮度、色温等,所述控制器可以是手机、平板、遥控器、开关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模块53设置于底壳3与第一壳体2之间(图中未示出),即,无线模块53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这样设置能够防止接线时无线模块53暴露在外,避免损坏无线模块53;进一步地,无线模块53设置于电路板5的靠近第一壳体2一侧面的位置,使得无线模块53的信号不易被其它电子元件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无线模块53设置于底壳3与第二壳体1之间,且与接线模块52并排设置,使得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缩小驱动器的体积,同时,无线模块53位于电路板5的端部,远离其它电子元件,使其信号不易被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壳体1与底壳3之间还设置有一拨码开关54,所述拨码开关54与第二接线器522并排设置,所述拨码开关54焊接于电路板5,与驱动模块51电连接,通过拨码组合能够设置不同的输出电流档位,在一具体实施中,所述拨码开关54为3位拨码开关54。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灯具和上述的驱动器,所述灯具电连接于所述驱动器。其中,所述灯具包括LED灯、吸顶灯、磁吸轨道灯、灯带、装饰灯或者是其它的需要低压电驱动的灯具;所述灯具电连接于所述驱动器可以理解为能够导电的连接,例如通过导线将灯具的接线端连接至驱动器的输出端。
所述灯具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器,在接线时,只需拆下驱动器第的二壳体1,接线模块52暴露在外,增加了接线模块52的可操作性,提高了灯具接线的便利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21)

1.一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壳;
第一壳体,盖设于所述底壳以形成第一容纳空间;
驱动模块,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且电连接有用于接入和/或接出目标导线的接线模块;
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底壳可拆卸地连接;
其中,所述接线模块设置于所述底壳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且所述接线模块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外部,以使得在所述第二壳体被拆卸的情况下所述接线模块被暴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模块于所述底壳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第一接线器和/或至少一第二接线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模块包括:
第一接线器,设置于所述底壳的一端;
第二接线器,设置于所述底壳的与所述一端相对的另一端;
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接线器、所述驱动模块以及所述第二接线器顺次分布;
所述第二壳体有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线器和所述第二接线器的对应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于所述底壳的投影图形为第一投影图形,所述接线模块于所述底壳的投影图形为第二投影图形,所述第一投影图形与所述第二投影图形至少部分重合,且重合面积大于或者等于210mm2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器或者所述第二接线器,包括:
夹持部;
弹性导电件,其一端固定,另一端抵压于所述夹持部,以使所述目标导线的导电端能够被夹持于所述弹性导电件与所述夹持部之间;所述弹性导电件构造为能够响应于一驱动力而发生弹性形变,使得所述另一端脱离所述夹持部;当所述驱动力撤去时,所述弹性形变恢复,所述另一端重新抵压于所述夹持部;
触发件,抵接于所述弹性导电件,用于接收所述驱动力,并将所述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弹性导电件,以使所述弹性导电件发生所述弹性形变;
所述第二壳体于所述底壳的投影图形为第一投影图形,所述触发件于所述底壳的投影图形被包容于所述第一投影图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壳体分别于所述底壳上方对称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两端;
所述第一壳体表面设置有用于识别正确安装方向的图案标识;
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底壳于偏离中心的位置设有第一防呆部,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底壳设有第二防呆部;
所述第一防呆部与所述第二防呆部相互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以正确的安装方向安装于所述底壳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呆部和所述第二防呆部共同构造为:所述第一壳体以正确的安装方向为基准,沿所述底壳的几何中心水平旋转180度后,所述第一防呆部与所述第二防呆部相干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底壳凸设至少一压线部,所述底壳于所述压线部相应位置设置有导线弯折部,所述压线部与所述导线弯折部相对设置,以在所述压线部与所述导线弯折部之间形成用于接入和/或接出目标导线的接线通道;其中,所述压线部、所述导线弯折部相适配,以使所述目标导线被抵压后呈现至少一次弯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朝向所述导线弯折部一侧的端面贯设有第一半孔,所述第二壳体于所述第一半孔相应位置贯设有第二半孔,所述第一半孔与所述第二半孔相配合以形成一导线通过孔,用于目标导线穿过;其中,所述压线部、所述导线弯折部以及所述导线通过孔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目标导线被抵压后呈现多折弯曲。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模块朝向所述压线部一侧设有接线口,用于接入所述目标导线;所述接线口朝向远离所述底壳的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接线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压线部的底端,以使所述目标导线在所述接线口与所述压线部之间呈现至少一次弯折。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至少一连接螺钉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壳,所述第一壳体的部分部位被夹持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底壳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两个所述连接螺钉连接于所述底壳,两个所述连接螺钉的中心的连线设为第一连线,所述第一连线所在的竖直平面设为第一竖直平面;
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底壳凸设至少一压线部,所述目标导线被夹持于所述压线部与所述底壳之间;
所述压线部至少包括第一压线点,用于抵接于所述目标导线;
其中,所述第一压线点位于所述第一竖直平面;或者,所述第一压线点位于所述第一竖直平面的远离所述第一壳体中心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竖直平面的距离小于6m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设置有竖直朝向的滑槽以及与所述滑槽相适配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和所述滑槽中之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另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滑动件插设于所述滑槽,并被限制为能够沿所述滑槽滑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底端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壳体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应位置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嵌套配合,以将所述第二壳体在水平方向上定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于所述底壳的投影图形为第一投影图形,所述底壳于所述第一投影图形覆盖区域内开设安装通孔,所述底壳藉由所述安装通孔固定安装于一外部安装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4、6-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凸设有第一卡扣,所述底壳的外侧壁于所述第一卡扣相应位置凹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相配合的扣合位,当所述第一壳体盖设于所述底壳时,所述第一卡扣扣合于所述扣合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设有一电路板,所述底壳的内侧壁于所述扣合位相应位置凸设有电路板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电路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底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延伸出防尘部,所述防尘部的外轮廓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相适配,使得所述防尘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小于或者等于0.8mm。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设置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槽,当所述第一壳体盖设于所述底壳时,所述第一侧壁插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模块,电连接于所述驱动模块,用于对外无线通信;所述无线模块设置于所述底壳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或者,所述无线模块设置于所述底壳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
2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具和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驱动器,所述灯具电连接于所述驱动器。
CN202222462900.0U 2022-09-17 2022-09-17 一种驱动器及其照明装置 Active CN2184167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62900.0U CN218416741U (zh) 2022-09-17 2022-09-17 一种驱动器及其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62900.0U CN218416741U (zh) 2022-09-17 2022-09-17 一种驱动器及其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16741U true CN218416741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31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62900.0U Active CN218416741U (zh) 2022-09-17 2022-09-17 一种驱动器及其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167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79105B1 (en) Power supply with a changeable plug element
US9615414B2 (en)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US8378246B2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structure of press switch
US20130163261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connector
EP1608910B1 (en) A flashlight or lighting device
CN218416741U (zh) 一种驱动器及其照明装置
JP2007520853A (ja) 電子装置用の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のキーパッドの背面照明の光導体
CN111102502A (zh) 墙角灯及建筑结构
JP6868818B2 (ja) テーブルタップ
CN215645337U (zh) 电插接件以及平板灯
JP4725286B2 (ja) 電子機器
JP6814980B2 (ja) テーブルタップ
CN112769012A (zh) 电插接件以及平板灯
CN1174450C (zh) 开关装置
CN219144366U (zh) 头盔电池包组件及其头盔
CN220582371U (zh) 一种分体式旋拧灯具
US7066745B1 (en) Power supply connector
CN214580953U (zh) 连接开关及灯具
CN220453539U (zh) 一种安装便捷的橱柜灯
CN114046461B (zh) 尾盖及尾盖组件
CN212412248U (zh) 对插式接线装置和带有对插式接线装置的灯具
CN213019540U (zh) 一种幻彩灯串控制器
CN218645457U (zh) 一种照明接口装置及灯具
CN211047558U (zh) 电源外壳及电源
CN215818835U (zh) 一种电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