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5344U - 控制盘结构及电控柜 - Google Patents

控制盘结构及电控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15344U
CN218415344U CN202222621647.9U CN202222621647U CN218415344U CN 218415344 U CN218415344 U CN 218415344U CN 202222621647 U CN202222621647 U CN 202222621647U CN 218415344 U CN218415344 U CN 2184153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installation cavity
mounting surface
control panel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2164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永志
牛永刚
谢云龙
张子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uichua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uichua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uichua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uichua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2164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153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153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153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控制盘结构及电控柜。其中,控制盘结构包括壳体和装配架;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装配架设于壳体内,并位于第一敞口与第二敞口之间,以将壳体分成第一安装腔体和第二安装腔体,其中,第一敞口与第一安装腔体连通,第二敞口与第二安装腔体连通;多个电气元器件设于第一安装腔体和/或第二安装腔体内。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减小了工作人员伸入到安装腔体内的深度尺寸,达到了便于工作人员操作,提升装配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控制盘结构及电控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力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盘结构及电控柜。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及新能源领域的不断发展,传统电能设备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传统的电控柜中电子元器件装配在控制盘的一面,电控柜的操作深度较深,在装配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到电控柜的内部进行操作,存在不易装配、走线耗时较大的装配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控制盘结构,旨在减小操作深度,简化装配难度,提升装配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控制盘结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和
装配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第一敞口与所述第二敞口之间,以将所述壳体分成第一安装腔体和第二安装腔体,其中,所述第一敞口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敞口与所述第二安装腔体连通;
多个所述电气元器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和/或所述第二安装腔体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敞口与所述第二敞口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装配架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一敞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第二敞口相对设置;
多个所述电气元器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或所述第二安装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装配架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架;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以将所述第一安装面分隔成至少两个安装区域;和/或,所述至少一个支架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面,以将所述第二安装面分隔成至少两个安装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所述装配架与两个所述侧板均呈夹角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侧板的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
两个所述侧板、所述顶板以及所述底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敞口和所述第二敞口,所述装配架与两个所述侧板、所述顶板以及所述底板均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控柜,包括多个电气元器件以及上述的控制盘结构;多个所述电气元器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和/或所述第二安装腔体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装配架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
多个所述电气元器件包括高压模组和低压模组,所述低压模组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高压模组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低压模组包括端口控制器、主控制器、交换机、输入输出采集卡、继电器卡、滤波器、变压器、继电器、断路器以及电源开关;
所述高压模组包括电压采集卡和储能件。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端口控制器设于所述装配架的上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端口控制器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内设有滑道;和
板卡组件,所述板卡组件卡插于所述滑道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框架上设有扶手;
和/或,所述板卡组件包括通信采集卡面板、光纤采集卡面板、CPU采集卡面板、输入输出采集卡面板以及模拟采集卡面板;
和/或,所述板卡组件设有助拔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顶板上设有散热件;
和/或,所述壳体的底板上设有加热件;
和/或,所述壳体的侧板上设有接线端子。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控制盘结构中,通过在壳体的相对两侧设置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在壳体内设置装配架,将壳体分隔成与第一敞口连通的第一安装腔体以及与第二敞口连通的第二安装腔体,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只需从第一敞口伸入第一安装腔体安装电气元器件或者从第二敞口伸入第二安装腔体安装电气元器件,相比于现有需伸入整个壳体内操作的方式,减小了工作人员伸入到安装腔体内的深度尺寸,达到了便于工作人员操作,提升装配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盘结构装配电气元器件一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盘结构装配电气元器件另一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盘结构一实施例的俯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盘结构一实施例的侧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端口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端口控制器未装配卡板组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874988110000031
Figure BDA000387498811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控制盘结构1,旨在通过将原本的安装空间分隔成两个安装腔,使得工作人员能够从两个安装腔分别进行组装操作,从而减小了操作深度,达到便于装配,减小走线耗时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盘结构1不限定于安装在某一种特定的电控柜中,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电控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控制盘结构1用于安装多个电气元器件,该控制盘结构1包括壳体10和装配架20。
所述壳体1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敞口101和第二敞口102;
装配架20设于所述壳体10内,并位于所述第一敞口101与所述第二敞口102之间,以将所述壳体10分成第一安装腔体和第二安装腔体,其中,所述第一敞口101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敞口102与所述第二安装腔体连通;
多个电气元器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和/或所述第二安装腔体内。
本实施例中,控制盘结构1装配在电控柜中,用于安装电气元器件,使得不同设备的电控柜能够具有对应的控制功能。控制盘结构1包括壳体10和装配架20,壳体10内形成有具有第一敞口101和第二敞口102的腔体,可以理解的,第一敞口101和第二敞口102分别为两个安装口,使得工作人员能够从第一敞口101和/或第二敞口102伸入到壳体10内进行电气元器件的装配工作。装配架20设置在壳体10内,将壳体10分隔成第一安装腔体和第二安装腔体,同时第一敞口101与第一安装腔体连通,第二敞口102与第二安装腔体连通,从而工作人员能够从第一敞口101将电气元器件安装在第一安装腔体内,或者从第二敞口102将电气元器件安装在第二安装腔体内,也即本实施例将壳体10内的腔体分隔成了两个安装腔体,使得工作人员无需过多的伸入便能够顺利安装电气元器件,减小了安装口与安装腔体的深入尺寸,从而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加方便的操作空间,提升了装配效率。
壳体10的相对两侧设置第一敞口101和第二敞口102,装配架20位于第一敞口101和第二敞口102之间,可以理解的,第一敞口101与第二敞口102可以相对设置或者错位设置,只要保证从第一敞口101与第二敞口102能够分别进入到第一安装腔体和第二安装腔体即可。在实际应用时,第一敞口101与第二敞口102的形状也可不做限制,如长方形口、正方形口、圆形口或者其他异形口等。
在实际应用时,多个电气元器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和/或所述第二安装腔体内,可以理解的,可以只在第一安装腔体内安装电气元器件,或者只在第二安装腔体内安装电气元器件,或者两个安装腔体内都安装电气元器件。可选地,电气元器件可以安装在装配架20上或者壳体10上,其具体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控制盘结构1中,通过在壳体10的相对两侧设置第一敞口101和第二敞口102,在壳体10内设置装配架20,将壳体10分隔成与第一敞口101连通的第一安装腔体以及与第二敞口102连通的第二安装腔体,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只需从第一敞口101伸入第一安装腔体安装电气元器件或者从第二敞口102伸入第二安装腔体安装电气元器件,相比于现有需伸入整个壳体10内操作的方式,减小了工作人员伸入到安装腔体内的深度尺寸,达到了便于工作人员操作,提升装配效率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所述第一敞口101与所述第二敞口102相对设置。可以理解的,第一敞口101与第二敞口102分别设置在装配架20的两侧,而工作人员是从第一敞口101伸入到第一安装腔体进行安装,从第二敞口102伸入到第二安装腔体进行安装,通过将第一敞口101和第二敞口102相对设置,进一步减小了第一敞口101与第二敞口102的垂直距离,从而减短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深度,进一步提升了操作便利度。
可选地,将第一敞口101与第二敞口102相对设置,进一步简化了控制盘结构1的设计成本,无需额外增设加工模具或者加工步骤,减小了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所述装配架20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安装面210和第二安装面220,所述第一安装面210与所述第一敞口10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面220与所述第二敞口102相对设置;
多个所述电气元器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210和/或所述第二安装面220。
本实施例中,装配架20的相背两侧具有第一安装面210和第二安装面220,可以将多个电气元器件安装在第一安装面210和/或第二安装面220,通过将第一安装面210与第一敞口101相对设置,进一步减小了第一敞口101与第一安装面210的垂直距离,减小了工作人员在第一安装腔体内的操作深度。同理,将第二安装面220与第二敞口102相对设置,进一步减小了第二敞口102与第二安装面220的垂直距离,减小了工作人员在第二安装腔体内的操作深度。从而达到便于工作人员操作的目的,提升装配效率。
在实际应用时,第一安装面210和第二安装面220的形状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是平面结构、曲面结构、阶梯面结构或者其他异形面结构等。
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4,所述装配架20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架23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架230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210,以将所述第一安装面210分隔成至少两个安装区域;和/或,所述至少一个支架230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面220,以将所述第二安装面220分隔成至少两个安装区域。
可以理解的,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对装配架20的第一安装面210和/或第二安装面220进行分区设置,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安装区域来布局安装不同的电气元器件,从而达到更好的功能效率。
可选地,在装配架20的第一安装面210侧设置至少一个支架230,通过支架230来将第一安装面210进行区域划分,如可以划分成上中下三个区域,将用于连接外部功率元件的器件设置在上部区域,将用于连接上部区域器件的控制类器件设置在中部区域,将电源、继电器等器件设置在下部区域。当然,也可以按照其他方式来划分区域。同理,也可在装配架20的第二安装面220侧设置至少一个支架230,通过支架230来将第二安装面220进行区域划分,如在一区域内设置电压采集卡、储能件等高压部件,在其他区域设置低压部件等等。当然,也可以预留可调区域,供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安装不同的器件。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所述壳体1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110,所述装配架20与两个所述侧板110均呈夹角连接。
本实施例针对壳体10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可以理解的,两个侧板110与装配架20呈夹角连接连接形成了“H”型的结构,增大了控制盘结构1的强度。可选地,装配架20与侧板110可以垂直连接,进一步增大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0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侧板110的顶板120和底板130,所述顶板120与所述底板130相对设置;
两个所述侧板110、所述顶板120以及所述底板130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敞口101和所述第二敞口102,所述装配架20与两个所述侧板110、所述顶板120以及所述底板130均连接。
本实施例中,壳体10形成为两个侧板110、顶板120以及底板130围合而成的框架结构,壳体10的相对两侧的第一敞口101和第二敞口102相对,装配架20设置在第一敞口101和第二敞口102之间,使得工作人员能够从装配架20的两侧进行装配操作,使得整体布局更加紧凑。
可选地,可以在顶板120上设置散热件330,以同时对第一安装腔体和第二安装腔体散热,提升了散热效率。
可选地,可以在底板130上设置加热件340,以用于在低温环境下对第一安装腔体和第二安装腔体内的电气元器件加热,防止设备运行温度过低不启动或产生凝露产生炸机等危险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控柜,该电控柜包括柜体、多个电气元器件和控制盘结构1,该控制盘结构1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控柜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控制盘结构1设于所述柜体内,多个所述电气元器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和/或所述第二安装腔体内。
参照图1至图4,控制盘结构1的壳体10具有分设在两侧的第一敞口101和第二敞口102,通过将多个所述电气元器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和/或所述第二安装腔体内,使得用户能够通过第一敞口101和第二敞口102进行安装和检修维护,本实施例中,控制盘结构1设置在柜体内,则可以在柜体对应第一敞口101和第二敞口102的位置开设柜门,则用户可通过打开对应的柜门,便能够对相应安装腔体内的电气元器件进行维护和检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装配架20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安装面210和第二安装面220;
多个所述电气元器件包括高压模组和低压模组,所述低压模组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面210,所述高压模组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面220。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将壳体10内的空间按照高压和低压进行分区,在第一安装腔体内设置低压模组,在第二安装腔体内设置高压模组,使得高压器件与低压器件相互之间不干扰,进一步提升了功能性。
可选地,所述低压模组包括端口控制器31、主控制器301、交换机302、输入输出采集卡303、继电器卡304、滤波器305、变压器306、继电器307、断路器308以及电源开关309;
所述高压模组包括电压采集卡321和储能件322。可选地,储能件322包括储能板或者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不间断电源)。
在实际应用时,可以通过支架230对装配架20的安装面进行分区设置,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安装区域来布局安装不同的电气元器件,从而达到更好的功能效率。如可以划分成上中下三个区域,将端口控制器31设于所述装配架20的上部区域,将主控制器301、交换机302、输入输出采集卡303、继电器卡304设置在中部区域,将滤波器305、变压器306、继电器307、断路器308等器件设置在下部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至图6,所述端口控制器31包括框架311和板卡组件313,所述框架311内设有滑道311a;板卡组件313卡插于所述滑道311a内。框架311采用钣金、型材以及底部PCB背板组成,在底部设置滑道311a,便于板卡组件313安装插入。框架311可设置散热孔314,一方面给内部板卡进行散热,另一方面符合电气EMC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框架311上设有扶手312,便于将端口控制器31拆卸及安装于控制盘结构1上,扶手312的结构可按照装配形式不同,可安装在框架311的底部或者上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板卡组件313包括通信采集卡面板、光纤采集卡面板、CPU采集卡面板、输入输出采集卡面板以及模拟采集卡面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板卡组件313设有助拔器313a,以便于用户从框架311中拆装板卡组件313。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的顶板120上设有散热件330,以同时对第一安装腔体和第二安装腔体散热,提升了电控柜的散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的底板130上设有加热件340,以用于在低温环境下对第一安装腔体和第二安装腔体内的电气元器件加热,防止设备运行温度过低不启动或产生凝露产生炸机等危险情况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的侧板110上设有接线端子350。可选地,在侧板110对应装配架20的前后侧面留有接线端子350,且留有交互线槽,便于工作人员走线,以减少工作人员的走线耗时,提高装配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控制盘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安装多个电气元器件,所述控制盘结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和
装配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第一敞口与所述第二敞口之间,以将所述壳体分成第一安装腔体和第二安装腔体,其中,所述第一敞口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敞口与所述第二安装腔体连通;
多个所述电气元器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和/或所述第二安装腔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敞口与所述第二敞口相对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架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一敞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第二敞口相对设置;
多个所述电气元器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或所述第二安装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架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架;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以将所述第一安装面分隔成至少两个安装区域;和/或,所述至少一个支架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面,以将所述第二安装面分隔成至少两个安装区域。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所述装配架与两个所述侧板均呈夹角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侧板的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
两个所述侧板、所述顶板以及所述底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敞口和所述第二敞口,所述装配架与两个所述侧板、所述顶板以及所述底板均连接。
7.一种电控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气元器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盘结构;多个所述电气元器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和/或所述第二安装腔体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架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
多个所述电气元器件包括高压模组和低压模组,所述低压模组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高压模组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模组包括端口控制器、主控制器、交换机、输入输出采集卡、继电器卡、滤波器、变压器、继电器、断路器以及电源开关;
所述高压模组包括电压采集卡和储能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控制器设于所述装配架的上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控制器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内设有滑道;和
板卡组件,所述板卡组件卡插于所述滑道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设有扶手;
和/或,所述板卡组件包括通信采集卡面板、光纤采集卡面板、CPU采集卡面板、输入输出采集卡面板以及模拟采集卡面板;
和/或,所述板卡组件设有助拔器。
13.如权利要求7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板上设有散热件;
和/或,所述壳体的底板上设有加热件;
和/或,所述壳体的侧板上设有接线端子。
CN202222621647.9U 2022-09-30 2022-09-30 控制盘结构及电控柜 Active CN2184153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1647.9U CN218415344U (zh) 2022-09-30 2022-09-30 控制盘结构及电控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1647.9U CN218415344U (zh) 2022-09-30 2022-09-30 控制盘结构及电控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15344U true CN218415344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00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21647.9U Active CN218415344U (zh) 2022-09-30 2022-09-30 控制盘结构及电控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153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83106U (zh) 电源控制器
CN218415344U (zh) 控制盘结构及电控柜
CN207819187U (zh) 一种插线式配电盒
CN104377557A (zh) 一种微型断路器安装座
CN205544274U (zh) 一种模块化有源电力滤波器
CN212182904U (zh) 一种家用智能设备控制箱
CN207947964U (zh) 一种多功能的汽车车身控制器
CN213460396U (zh) 一种电力机车的控制线路多通道插接组件
CN207031784U (zh) 用于洗衣机的电路板组件及洗衣机
CN219287381U (zh) 逆变器柜体、逆变器和逆变升压一体机
CN204315925U (zh) 一种微型断路器安装座
CN216204191U (zh) 一种机柜空调电控模块
CN215269138U (zh) 一种安装在19英寸机柜中的电源接口箱
CN2840045Y (zh) 自动测试设备专用适配器
CN219144544U (zh) 一种便于生产的排插
CN210274949U (zh) 一种机架式集中电源
CN211266695U (zh) 一种破壁料理机
CN205356886U (zh) 一种安装板模块化电气控制柜
CN211481137U (zh) 一种机床集中电源管理器
CN214338264U (zh) 光伏配电网用有源滤波装置
CN209963592U (zh) 一种可快速安装的配电箱
CN212543099U (zh) 一种组装式多功能低压配电箱
CN219677791U (zh) 一种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及配电盒
CN217789551U (zh) 一种分布式变频器
CN218473564U (zh) 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