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0339U - 空气源热泵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气源热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410339U CN218410339U CN202222305931.5U CN202222305931U CN218410339U CN 218410339 U CN218410339 U CN 218410339U CN 202222305931 U CN202222305931 U CN 202222305931U CN 218410339 U CN218410339 U CN 2184103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inlet
- outlet
- heat pump
- pump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306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58 core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09 ga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源热泵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成本高、控制精度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通并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四通换向阀、第一换热器、膨胀阀和第二换热器,空气源热泵系统还包括:旁通支路,其与设置有膨胀阀的管路并联,旁通支路上设置有开关阀;控制器,其与膨胀阀和开关阀电连接,控制器设置成能够基于膨胀阀的开度值控制开关阀打开或关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构造成本低,且保障了系统在小能力运行时的系统稳定性和控制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热泵是一种能够充分利用低位热能的高效节能装置,空气源热泵是热泵中最常见、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现有的空气源热泵有家用热泵空调器、商用单元式热泵空调机组、热泵冷热水机组等多种产品。无论哪种产品,在系统制冷或制热时,对膨胀阀的控制均采用经典PID控制,即基于压缩机的吸气压力调节膨胀阀的开度。
但是,空气源热泵系统在低环温制冷或高环温制热时,热泵系统能力大,想要保持系统高效运行就需要控制电子膨胀阀增大开度。在对电子膨胀阀选型时,如考虑满足系统在低环温制冷或高环温制热这些特殊工况,就需要选择大容量的电子膨胀阀,而大容量的电子膨胀阀不仅会造成系统成本增加,而且,当热泵系统在较小能力(低温制热或高温制冷)运行时,大容量的电子膨胀阀在调节过程中单次调节的幅度大,调节精度低,进而导致系统的控制精度降低,使系统运行的波动性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成本高、控制精度低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通并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四通换向阀、第一换热器、膨胀阀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还包括:旁通支路,其与设置有所述膨胀阀的管路并联,所述旁通支路上设置有开关阀;控制器,其与所述膨胀阀和所述开关阀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设置成能够基于所述膨胀阀的开度值控制所述开关阀打开或关闭。
在上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还设置成能够基于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吸气过热度调节所述膨胀阀的开度值。
在上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阀为第一电磁阀。
可以理解的是,开关阀还可以是除电磁阀外的其他类型的阀件。
在上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还包括单向阀组件,所述单向阀组件设置于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管路上,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进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膨胀阀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入口与所述膨胀阀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进出口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进出口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膨胀阀的入口连接,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入口与所述膨胀阀的出口连接,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进出口连接。
在上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还包括经济器,所述经济器设置于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进出口和所述膨胀阀的入口的管路上。
在上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经济器的主管路入口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口、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出口连接,所述经济器的主管路出口与所述膨胀阀的入口连接。
在上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入口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口、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出口与所述经济器的主管路入口连接。
在上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还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进出口连接,所述储液器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口、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入口连接。
在上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二旁通支路,所述第二旁通支路的入口连接至与所述膨胀阀的入口连接的管路上,所述第二旁通支路的出口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所述第二旁通支路上设置有液喷膨胀阀。
在上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一个接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源热泵系统,通过在设置膨胀阀的管路上并联第一旁通支路,在第一旁通支路上设置开关阀,将开关阀和膨胀阀共同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节流子系统,该节流子系统中,可采用较小容量的膨胀阀替代现有技术中较大容量的膨胀阀,从而降低节流子系统的配置成本。此外,由于容量较小的膨胀阀在调节过程中的调节精度更高,从而可以提升热泵系统的控制精度,使热泵系统的运行更加安全高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源热泵系统不仅构造成本低,而且保证了系统在特殊工况下,如低温制冷或高温制热工况下能够安全高效运行,同时也保障了系统在小能力运行时的系统稳定性和控制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压缩机;2、油分离器;3、四通换向阀;4、第一换热器;5、第一单向阀;6、第一过滤器;7、经济器;8、经济器节流阀;9、膨胀阀;10、第二单向阀;11、储液器;12、第二换热器;13、气液分离器;14、第三单向阀;15、第四单向阀;16、风机;17、第五单向阀;18、中间液喷膨胀阀;19、尾部液喷膨胀阀;20、第二过滤器;21、第二电磁阀;22、第一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节,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实际应用时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要保护的设备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序数词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下述实施例中,“未标示”表示附图中对相应的结构有示意但未进行标注,“未图示”表示附图中未对相应的结构进行示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源热泵系统进行说明。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进出口是指第一换热器中与压缩机的吸气口/排气口连接的、供制冷剂进出的接口,第一换热器的第二进出口是指第一换热器中与其他部件连接的、供制冷剂进出的接口。第二换热器的第一进出口是指第二换热器与压缩机的吸气口/排气口连接的、供制冷剂进出的接口,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进出口是指第二换热器与其他部件连接的、供制冷剂进出的接口。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源热泵系统中能够使热泵系统实现制冷或制热功能的核心部件包括: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3、第一换热器4、膨胀阀9和第二换热器12,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3、第一换热器4、膨胀阀9和第二换热器12通过管路顺次连接后构造出供制冷剂循环流通的回路,制冷剂在该回路中循环流通的过程中与低品位的空气实现热交换。
具体地,压缩机1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吸气口连接有吸气管,吸气管所在的一侧为压缩机1的低压侧,吸气管连接有低压传感器(未图示)和温度传感器,低压传感器用于检测压缩机1的吸气压力,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压缩机1的吸气温度。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接有排气管,排气管所在的一侧为压缩机1的高压侧,排气管连接有高压传感器(未图示)和温度传感器,高压传感器用于检测压缩机1的排气压力,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
压缩机1的排气管与四通换向阀3之间连接有油分离器2,高压传感器通常设置于油分离器2的下游的管路上。油分离器2用于将压缩机1排出的高压蒸汽中的润滑油从气态制冷剂中分离出来,以保证热泵系统能够安全高效地运行。如图1所示,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油分离器2的油气入口连接,油分离器2的排气口与四通换向阀3的第一接口(未标示)连接,油分离器2的出油口与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接。进一步地,为减少回油中的杂质,同时为了方便控制,连接油分离器2的出油口与压缩机1的吸气口的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二过滤器20和第二电磁阀21。
四通换向阀3还具有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四通换向阀3通过内部阀芯的动作可以使不同的接口连通,从而改变循环回路中制冷剂的流向。具体地,四通换向阀3的第二接口(未标示)通过管路与第一换热器4的第一进出口连接;四通换向阀3的第三接口与气液分离器13的进口连接;四通换向阀3的第四接口与第二换热器12的第一进出口连接。设置气液分离器13是为了防止制冷运行时从第二换热器12流出的制冷剂,或者制热运行时从第一换热器4流出的制冷剂直接进入压缩机1后出现液击问题从而影响压缩机1的正常运行。气液分离器13的出口与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4采用翅片式换热器,并配置有风机16,第二换热器12采用壳管式换热器。可以理解的是,根据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场景不同,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12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空气源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一过滤器6、经济器7、储液器11、单向阀组件等。
为了能够在系统中接入经济器7、第一过滤器6等部件,需要使循环回路的部分管段中的制冷剂保持单向流通,这样无论在制冷循环还是制热循环均可保证这些部件的正常运行,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源热泵系统配置了单向阀组件。单向阀组件设置于连接第二换热器12和第一换热器4的管路上。单向阀组件包括第一单向阀5、第二单向阀10、第三单向阀14、第四单向阀15。
具体地,第一单向阀5的入口与第一换热器4的第二进出口连接,第一单向阀5的出口与膨胀阀9的入口连接,该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第一单向阀5与膨胀阀9之间配置有第一过滤器6、经济器7,将第一单向阀5的出口与第一过滤器6的入口连接。
第二单向阀10的入口与第一膨胀阀9的出口连接,第二单向阀10的出口与第二换热器12的第二进出口连接,该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第二单向阀10与第二换热器12之间配置有储液器11,将第二单向阀10的出口与储液器11的第二接口连接,将储液器11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换热器12的第二进出口连接。
第三单向阀14的入口与第二换热器12的第二进出口连接,第三单向阀14的出口与膨胀阀9的入口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由于还配置有储液器11、第一过滤器6、经济器7,将第三单向阀14的入口与储液器11的第二接口连接,将第三单向阀14的出口与第一过滤器6的入口连接。
第四单向阀15的入口与膨胀阀9的出口连接,第四单向阀15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4的第二进出口连接。
通过协同控制各个单向阀的开闭,在通过四通换向阀3切换回路内的制冷剂流向时,可以使流过膨胀阀9、经济器7和第一过滤器6的制冷剂的流向保持不变。
第一过滤器6用于对系统运行时由冷凝器排出的高压中温的制冷剂进行过滤。第一过滤器6的入口与第一单向阀5的出口、第三单向阀14的出口连接,第一过滤器6的出口与经济器7的主管路入口、辅管路入口连接。具体地,当热泵系统制热时,第一过滤器6用于过滤第二换热器12中排出的制冷剂;当热泵系统制冷时,第一过滤器6用于过滤第一换热器4中排出的制冷剂。
经济器7本质上是一种换热器,通过使自身的部分制冷剂节流蒸发吸收热量从而使另一部分制冷剂得到过冷,以提升系统的换热能力。本实施例中,经济器7的主管路入口与第一过滤器6的出口连接,主管路出口与膨胀阀9的入口连接,经济器7的辅管路入口与第一过滤器6的出口连接,辅管路出口与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接。其中,在连接第一过滤器6的出口与辅管路入口的管路上设置有经济器节流阀8,经济器节流阀8使辅管路中的液态制冷剂气化,气化过程中吸收主管路中的制冷剂的热量,使主管路中的制冷剂过冷。此外,在连接经济器7的辅管路出口与压缩机1的吸气口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五单向阀17。
储液器11连接至用于连接第二换热器12和第一换热器4的管路上。具体地,储液器11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换热器12的第二进出口连接,储液器11的第二接口与第二单向阀10的出口、第三单向阀14的入口连接。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压缩机1因过热而停机,在空气源热泵系统中还设置有第二旁通支路,第二旁通支路的入口连接至与膨胀阀9的入口连接的管路上,第二旁通支路的出口连接至压缩机1的吸气口,第二旁通支路上设置有液喷电磁阀。当压缩机1过热时,可以通过第二旁通支路将不经过蒸发器的制冷剂直接送至压缩机1的低压侧,以降低压缩机1的温度,防止压缩机1过热。本实施例中,第二旁通支路有两条,两条第二旁通支路并联,其中一条的入口连接至与膨胀阀9的入口连接的管路上,出口连接至压缩机1的中间位置,并设置有中间液喷膨胀阀189,该条支路用于为压缩机1的中间部位降温;另外一条的入口连接至与膨胀阀9的入口连接的管路上,出口连接至压缩机1的尾部,并设置有尾部液喷膨胀阀199,该条支路用于为压缩机1的尾部降温。
本实用新型的热泵系统中,还设置有第一旁通支路,第一旁通支路与设置有膨胀阀9的管路并联,第一旁通支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22。如图1中所示,第一旁通支路的入口与经济器7的主管路出口连接,第一旁通支路的出口与第二单向阀10的入口、第四单向阀15的入口连接。当制冷剂自右向左流经膨胀阀9时,若此时第一电磁阀22打开,则部分制冷剂会经由第一旁通支路直接流向第一换热器4或第二换热器12,而不需要经过膨胀阀9。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空气源热泵还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与膨胀阀9和第一电磁阀22电连接,此外还与其他的阀电连接。控制器设置成能够基于膨胀阀9的开度值控制第一电磁阀22打开或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中的第一过滤器6、经济器7、单向阀组件等并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配置。
基于上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结构,当其运行制冷模式时,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先流经油分离器2和四通换向阀3后,进入第一换热器4内,此时第一换热器4作为冷凝器,冷媒在第一换热器4内与环境中的空气发生热交换之后,依次进入第一过滤器6和经济器7。当系统运行制冷模式时,第一单向阀5和第二单向阀10打开,第三单向阀14和第四单向阀15关闭。从经济器7流出的液态冷媒流过膨胀阀9(或膨胀阀9和第一电磁阀22)之后,进入储液器11,然后依次流经第二换热器12(蒸发器)、四通换向阀3、气液分离器13并通过吸气管进入压缩机1,以进行下一次制冷剂循环。
当人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先流经油分离器2和四通换向阀3后,进入第二换热器12内,此时第二换热器12作为冷凝器,冷媒在第二换热器12内与换热介质如水发生热交换之后进入储液器11,从储液器11输出的液态冷媒流经第三单向阀14,然后顺次流经第一过滤器6和经济器7。当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第一单向阀5和第二单向阀10关闭,第三单向阀14和第四单向阀15打开。从经济器7流出的液态冷媒流过膨胀阀9(或膨胀阀9和第一电磁阀22)之后,经过第四单向阀15,然后进入第一换热器4(蒸发器)、四通换向阀3、气液分离器13并通过吸气管进入压缩机1,以进行下一次制冷剂循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是在对膨胀阀进行PID控制的基础上,基于膨胀阀的开度对第一电磁阀进行协同控制,实现对由膨胀阀和第一电磁阀组合形成的节流子系统的控制,从而使空气源热泵系统在高温制热和低温制冷工况下保持高效运行,与传统的采用大流量的膨胀阀的方案相比,不仅系统的构造成本低,而且能够提升系统的控制精度。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以空气源热泵系统运行在制冷模式下为例,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包括:
S10、在基于吸气过热度对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的期间内,获取膨胀阀在调节后的开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初始启动时,需要一定的初始化时间,该初始化时间内,热泵系统的各部件逐渐进入正常运行状态,该控制方法是在热泵系统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执行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基于吸气过热度对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的期间内,不仅包含打开/关闭第一电磁阀之前对膨胀阀的开度的调节,还包含打开/关闭第一电磁阀之后对膨胀阀的开度的调节。
具体地,基于吸气过热度对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的步骤包括:
S101、获取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
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等于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与蒸发温度的差值,蒸发温度是在获取吸气压力后通过查询制冷剂热力性质表获得的。
具体地,通过设置于压缩机的吸气管的低压传感器获取压缩机的吸气压力,通过设置于压缩机的吸气管的温度传感器获取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制冷剂热力性质表的数据信息预存于数据存储器中供查询。
在分别获得了吸气温度和蒸发温度后,计算获得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
S102、将吸气过热度与预设吸气过热度阈值进行比较。
其中,吸气过热度阈值与膨胀阀的性能相关。
比较的结果有两种:
若吸气过热度大于(或包含等于)预设吸气过热度阈值,则控制膨胀阀增大预设开度值。
若吸气过热度小于预设吸气过热度阈值,则控制膨胀阀减小预设开度值。
在膨胀阀的开度值每调节完成一次之后,获取调节完成后的膨胀阀的开度值。
S20、将开度值与预设开度阈值进行比较。
本实施例中,预设开度阈值包括第一预设开度阈值和第二预设开度阈值,第一预设开度阈值大于第二预设开度阈值。膨胀阀的开度值与第一预设开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作为判断条件来判断热泵系统是否进入低温制冷工况,开度值与第二预设开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作为判断条件来判断热泵系统是否退出低温制冷工况。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开度阈值为膨胀阀的最大开度值。第二预设开度阈值根据实验确定,以能够保证系统在一定的调节范围内安全运行为准。
S30、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第一电磁阀打开或关闭。
具体地,若开度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开度阈值,则控制第一电磁阀打开。进一步地,为了减小系统波动,在控制第一电磁阀打开之前或同时,将膨胀阀的开度减小第一设定开度值,第一设定开度值根据实验测定,第一设定开度值的大小与第一电磁阀的过流能力相关。控制第一电磁阀打开后,表明热泵系统进入低温制冷工况。
在第一电磁阀打开的情形下,若开度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开度阈值,则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进一步地,为了减小系统波动,在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之前或同时,将膨胀阀的开度增大第二设定开度值。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后,表明热泵系统退出了低温制冷工况。
可以理解的是,在打开或关闭第一电磁阀后,需要继续执行步骤S101和S102,以提升系统的控制精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以空气源热泵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的控制方法为例。
具体地,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S10′、在基于吸气过热度对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的期间内,获取膨胀阀的开度值。
具体地,可参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S10。
S101′、获取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
具体地,可参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S101。
S102′、将吸气过热度与预设吸气过热度阈值进行比较。
具体地,可参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S102。
S20′、将开度值与预设开度阈值进行比较。
具体地,可参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S20。膨胀阀的开度值与第一预设开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作为判断条件来判断热泵系统是否进入高温制热工况,开度值与第二预设开度阈值的比较结果作为判断条件来判断热泵系统是否退出高温制热工况。
S30′、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第一电磁阀打开或关闭。
具体地,可参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S30。控制第一电磁阀打开后,表明热泵系统进入高温制热工况。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后,表明热泵系统退出了高温制热工况。
可以理解的是,在打开或关闭第一电磁阀后,需要继续执行步骤S101′和S102′,以提升系统的控制精度。
在调节膨胀阀的开度和控制第一电磁阀的打开或关闭的同时,结合风机的动作控制,能够进一步提升空气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效率。
实施例3
热泵系统运行在低环温制冷工况时,第一换热器的冷凝能力越来越好,冷凝压力随之增小。
通过基于第一换热器的冷凝压力或蒸发压力控制风机的动作,能够保障压缩机在安全范围内运行,同时保障压缩机的有效回油压差,避免压缩机损坏。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包括如下步骤:
S40、在空气源热泵系统运行制冷模式的情形下,基于第一换热器的冷凝压力控制风机的动作。
本实施例中以基于第一换热器的冷凝压力控制风机的启闭为例。具体地,当冷凝压力低于预设压力阈值时,关闭一组风机;当冷凝压力高于预设压力阈值时,开启一组风机。
实施例4
热泵系统运行在高环温制热工况时,第一换热器的蒸发能力越来越好,蒸发压力随之增大。通过基于第一换热器的蒸发压力控制风机的动作,能够保障压缩机在安全范围内运行,同时保障压缩机的有效回油压差,避免压缩机损坏。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包括如下步骤:
S40′、在空气源热泵系统运行制热模式的情形下,基于第一换热器的蒸发压力控制风机的动作。
本实施例中以基于第一换热器的蒸发压力控制风机的启闭为例。具体地,当蒸发压力高于预设压力阈值时,关闭一组风机;当蒸发压力低于预设压力阈值时,开启一组风机。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该空气源热泵系统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执行前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的控制装置,该空气源热泵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适于存储多条程序代码,程序代码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运行以执行前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适于存储多条程序代码,程序代码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运行以执行前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模块”、“处理器”可以包括硬件、软件或者二者的组合。一个模块可以包括硬件电路,各种合适的感应器,通信端口,存储器,也可以包括软件部分,比如程序代码,也可以是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图像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者其他任何合适的处理器。处理器具有数据和/或信号处理功能。处理器可以以软件方式实现、硬件方式实现或者二者结合的方式实现。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任何合适的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比如磁碟、硬盘、光碟、闪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实施例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进一步,应该理解的是,由于控制模块的设定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的功能单元,因此控制模块对应的物理器件可以是处理器本身,或者处理器中软件的一部分,硬件的一部分,或者软件和硬件结合的一部分。因此,控制模块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配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可以对控制模块进行适应性地拆分。对控制模块的具体拆分并不会导致技术方案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拆分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通并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四通换向阀、第一换热器、膨胀阀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还包括:
旁通支路,其与设置有所述膨胀阀的管路并联,所述旁通支路上设置有开关阀;
控制器,其与所述膨胀阀和所述开关阀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设置成能够基于所述膨胀阀的开度值控制所述开关阀打开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设置成能够基于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吸气过热度调节所述膨胀阀的开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阀为第一电磁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还包括单向阀组件,所述单向阀组件设置于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管路上,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
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进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膨胀阀的入口连接,
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入口与所述膨胀阀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进出口连接,
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进出口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膨胀阀的入口连接,
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入口与所述膨胀阀的出口连接,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进出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还包括经济器,所述经济器设置于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进出口和所述膨胀阀的入口的管路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经济器的主管路入口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口、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出口连接,所述经济器的主管路出口与所述膨胀阀的入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入口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口、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出口与所述经济器的主管路入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还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进出口连接,所述储液器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口、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入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二旁通支路,所述第二旁通支路的入口连接至与所述膨胀阀的入口连接的管路上,所述第二旁通支路的出口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所述第二旁通支路上设置有液喷膨胀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一个接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305931.5U CN218410339U (zh) | 2022-08-31 | 2022-08-31 | 空气源热泵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305931.5U CN218410339U (zh) | 2022-08-31 | 2022-08-31 | 空气源热泵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410339U true CN218410339U (zh) | 2023-01-31 |
Family
ID=85029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305931.5U Active CN218410339U (zh) | 2022-08-31 | 2022-08-31 | 空气源热泵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410339U (zh) |
-
2022
- 2022-08-31 CN CN202222305931.5U patent/CN21841033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615345B2 (ja) | 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
WO2018025318A1 (ja) |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 |
EP3712541B1 (en) | Heat pump system | |
EP2752628A1 (en) | Supercritical cycle and heat pump hot-water supplier using same | |
EP2592368A2 (en) | High-pressure control mechanism for air-cooled heat pump | |
CA2844226A1 (en) | Compressor control for heat transfer system | |
CN112594866A (zh) | 一种多联机水力模块防冻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1469911B (zh) | 空调装置 | |
CN203595307U (zh) | 热泵装置 | |
CN218410339U (zh) | 空气源热泵系统 | |
US20230243558A1 (en) | Combined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ing system and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thereof | |
CN115493320B (zh) | 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JP4449779B2 (ja) |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 |
CN114198872A (zh) | 一种机房空调、机房空调的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 |
JP2004144351A (ja) | 多室形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 |
CN215176142U (zh) | 一种热泵节能系统 | |
CN115164433B (zh) | 复叠式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21570829U (zh) | 联合循环热泵机组 | |
CN221705849U (zh) | 一种带烘干功能的冷凝机组 | |
JP2009281645A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方法 | |
CN115164434B (zh) | 复叠式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2227444U (zh) | 一种通过调节冷凝器贮液量实现空调制热低水温启动装置 | |
CN217686020U (zh) | 用于冷冻机组的室外机、冷冻机组 | |
CN216924801U (zh) | 用于冷冻机组的室外机、冷冻机组 | |
EP4397923A1 (en) | Heat pump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eat pump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