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06269U - 一种踢脚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踢脚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06269U
CN218406269U CN202221918885.XU CN202221918885U CN218406269U CN 218406269 U CN218406269 U CN 218406269U CN 202221918885 U CN202221918885 U CN 202221918885U CN 218406269 U CN218406269 U CN 2184062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anel
skirting line
heat
wal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1888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志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Zhangping Zhanp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Zhangping Zhanp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Zhangping Zhanp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Zhangping Zhanp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1888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062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062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062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踢脚线,它包括安装扣件,安装于墙体上的型材;发热机构,位于墙体前方,并通过拆合连接的方式于安装扣件上;以及面板,位于发热机构前方,并通过安装于拆合连接的方式于安装扣件上;其中,所述面板与墙体共同围合形成一个腔室;所述发热机向面板侧产生热量实现供暖。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它能够有效将踢脚线的产生的热量从室内的边沿向室内的中心区域蔓延,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感。

Description

一种踢脚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领域,特别是一种散热效果较佳的踢脚线。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踢脚线,主要是起到装饰的作用,并没有提供供暖的功能。为了提高用户的体验度,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带有供热片的踢脚线,踢脚线一般嵌在踢脚线结构内,通电实施产生热量。
但是该方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它在踢脚线位置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造成靠近踢脚线的位置热量较大;另一方面,由于热升冷降的原理,踢脚线处产生的热量都会向上蔓延而非向前蔓延,从而造成了室内中部区域没有加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踢脚线,它能够有效将踢脚线的产生的热量从室内的边沿向室内的中心区域蔓延,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踢脚线,它包括
安装扣件1,安装于墙体上的型材;
发热机构3,位于墙体前方,并通过拆合连接的方式于安装扣件1上;以及
面板2,位于发热机构前方,并通过安装于拆合连接的方式于安装扣件1上;
其中,所述面板2与墙体共同围合形成一个腔室4;所述发热机构3向面板2侧产生热量实现供暖。
较之前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在踢脚线内增加发热机构,为踢脚线提供了加热的效果,并且该发热机构位于墙体和面板形成的腔室内,能够让加热效果更为平稳。
2、绝缘反射层的设定,确保了远红外发射板仅向本实用新型的前方传输,进一步提高加热效果。
3、所述面板分为面板上部和面板下部,面板上部向前凸起,所以在进行热传递的时候,会形成两道热传递线路,由于面板上部传出的热量形成一条热隔离层,从而使得面板下部得热量并非向上传输,而尽可能的向前传输,到达室内空间。
4、发热机构呈向前倾斜设定,进一步控制了面板上部和面板下部的热传输效率,确保热量尽可能的向前传输,到达室内空间。
5.腔室的底部和顶部均设有气孔,热空气向上排出,能够形成一个热屏蔽层,进一步阻止面板产生的热量向上蔓延,从而引导面板产生的热量尽可能向前蔓延。
6.安装扣件的特定结构,能否实现踢脚线的快速拆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测剖图;
图2为安装扣件安装于墙体的示意图;
图3为中部安装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两侧安装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发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安装步骤1的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安装步骤2的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安装步骤3的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安装步骤4的示意图;
图12为模拟本实用新型和传统踢脚线的热扩散示意图。
标号说明:1安装扣件、11中部安装扣件、111中底板、112第一卡槽、113第一固定座、114第一固定板、12两侧安装扣件、121侧底板、122第二卡槽、123第二固定板、2面板、21面板上部、22面板下部、23排气孔、3发热机构、31背板、32绝缘反射层、33远红外发射板、34第一卡件、35第二卡件、4腔室、5气孔、81第一间隙、82第二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如图1-7所示:一种踢脚线,它包括
安装扣件1,安装于墙体上的型材;
发热机构3,位于墙体前方,并通过拆合连接的方式于安装扣件1上;以及
面板2,位于发热机构前方,并通过安装于拆合连接的方式于安装扣件1上;
其中,所述面板2与墙体共同围合形成一个腔室4;所述发热机构3向面板2侧产生热量实现供暖。
通过在踢脚线内增加发热机构,为踢脚线提供了加热的效果,并且该发热机构位于墙体和面板形成的腔室内,能够让加热效果更为平稳。
所述面板2分为面板上部21和面板下部22,面板上部21向前凸起,使得面板上部21与墙体1的距离大于面板下部22与墙体1的距离;面板表面设有若干排气孔23。
所述面板分为面板上部和面板下部,面板上部向前凸起,所以在进行热传递的时候,会形成两道热传递线路,由于面板上部传出的热量形成一条热隔离层,从而使得面板下部得热量并非向上传输,而尽可能的向前传输,到达室内空间。
所述发热机构3呈向前倾斜设定,向前倾斜的角度为1.5-2°;该倾斜角度是根据面板2中面板上部向前凸起的程度决定的,主要的目的保证远红外发射板33与面板的距离不会太远,确保热传递效率;目前的优选方案为发热机构3呈向前倾斜斜的角度为2°。而面板上部向前凸起的程度为面板上部的前侧面和面板下部的前侧面之间的距离在3-7mm。
所述腔室4的底部和顶部均设有气孔5,使得冷空气能够从底部的气孔5流入并从顶部的气孔5排出。
发热机构呈向前倾斜设定,进一步控制了面板上部和面板下部的热传输效率,确保热量尽可能的向前传输,到达室内空间。
腔室的底部和顶部均设有气孔,热空气向上排出,能够形成一个热屏蔽层,进一步阻止面板产生的热量向上漫延,从而引导面板产生的热量尽可能向前漫延。
所述发热机构3包括
背板31,作为发热机构主要载体的板材;
绝缘反射层32,安装于背板31前侧面,用于光、热反射的涂层或片材;以及
远红外发射板33,安装于绝缘反射层32前方,并产生热量;
其中,背板31和绝缘反射层32之间设有用于二者固定的第一卡件34,背板31和远红外发射板33之间设有用于二者固定的第二卡件35。
绝缘反射层的设定,确保了远红外发射板产生的能量最大程度的想前方传输,提高加热效果。
所述面板2与远红外发射板33之间设有第一间隙81。
所述绝缘反射层32与远红外发射板33之间设有第二间隙82。
这里的第一间隙、第二间隙,主要目的都是将腔室内产生的热空气快速从腔室引入到室内,提高室内的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核心在于通过改变踢脚线内加热机构的热量走向,通过热能的特性,实现快速将发热机构产生的带入室内。
具体的说,传统加热的踢脚线,主要在踢脚线内增加发热装置,踢脚线内产生的热量传递到面板,由面板扩散到室内空间。由于热量是呈现上升区域,所以该方案所传导的热量,在向前传递的同时,也向上传递,当房间上部空间达到设定温度时,热传递才会稳定的向房间中部推进。由于热传递效率以及热传递路线的问题,最终导致升温效果较慢。
所述安装扣件1分为中部安装扣件11和两侧安装扣件12;
所述中部安装扣件11包括中底板111、第一卡槽112、第一固定座113以及第一固定板114;所述中底板111为带有螺孔的板材;第一卡槽112为设置于中底板上并朝向左右两侧的卡槽;第一固定座113为设置于中底板并向前延伸的带孔固定座;第一固定板114为与面板2轮廓相仿的板材,第一固定板114和第一固定座113拆合连接;
所述两侧安装扣件12包括侧底板121,第二卡槽122以及第二固定板123,所述侧底板121为带有螺孔的板材,第二卡槽122为设置于侧底板121上并朝向左侧或右侧的卡槽;第二固定板123固定于侧底板121且与面板2轮廓相仿的板材。
如图8-11所示:安装的时候,将安装扣件1安装于墙体,其中两侧安装扣件12安装于两端,两侧安装扣件12之间安装多个中部安装扣件11;然后将发热机构安装进行安装,将其卡在第一卡槽112和第二卡槽122之间;之后安装面板,将面板贴合第二固定板123,通过将第一固定板114通过螺钉锁定在第一固定座113。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的原理具体如下:它存在三个热输出线路,第一条热输出线路是从面板2顶部通过空气能扩散,扩散的过程本身就有向房间中心扩散的区域由于热空气的扩散效果较好,故该扩散过程形成了一层升温的保护层。第二条热输出线路是面板上部的热辐射,所产生的热能,是朝向房屋中心,由于第一条热输出线路所形成的升温保护层,所以该条热输出线路所产生的热量会最大程度的向房屋中心移动。并同时形成第二个升温保护层。第三条热输出线路为面板下部的热辐射,通过两层的保护,第三条热输出线路能够最大程度靠近房屋中心。通过上述方式,最终实现了房间快速加热的效果。
与传统发热踢脚线数据对比:
基本条件参数,室内环境,墙体均设有隔热材料,房间采用双层中空玻璃;初始室内温度均在5-6℃;
Figure BDA0003759326090000061
为了更好的说明,通过模型模拟发热散热情况,参见图12,图12为24小时内,本实用新型和传统发热型踢脚线室内温度的扩散图,第一张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热扩散图,第二张图为传统踢脚线的热扩散图,图中被标记的区域为满足18℃以上的区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踢脚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安装扣件(1),安装于墙体上的型材;
发热机构(3),位于墙体前方,并通过拆合连接的方式于安装扣件(1)上;以及
面板(2),位于发热机构前方,并通过安装于拆合连接的方式于安装扣件(1)上;
其中,所述面板(2)与墙体共同围合形成一个腔室(4);所述发热机构(3)向面板(2)侧产生热量实现供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2)分为面板上部(21)和面板下部(22),面板上部(21)向前凸起,使得面板上部(21)与墙体的距离大于面板下部(22)与墙体的距离;面板表面设有若干排气孔(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机构(3)呈向前倾斜设定,向前倾斜的角度为1.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4)的底部和顶部均设有气孔(5)使得冷空气能够从底部的气孔(5)流入并从顶部的气孔(5)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踢脚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机构(3)包括
背板(31),作为发热机构主要载体的板材;
绝缘反射层(32),安装于背板(31)前侧面,用于光、热反射的涂层或片材;以及
远红外发射板(33),安装于绝缘反射层(32)前方,并产生热量;
其中,背板(31)和绝缘反射层(32)之间设有用于二者固定的第一卡件(34),背板(31)和远红外发射板(33)之间设有用于二者固定的第二卡件(3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2)与远红外发射板(33)之间设有第一间隙(8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反射层(32)与远红外发射板(33)之间设有第二间隙(8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扣件(1)分为中部安装扣件(11)和两侧安装扣件(12);
所述中部安装扣件(11)包括中底板(111)、第一卡槽(112)、第一固定座(113)以及第一固定板(114);所述中底板(111)为带有螺孔的板材;第一卡槽(112)为设置于中底板上并朝向左右两侧的卡槽;第一固定座(113)为设置于中底板并向前延伸的带孔固定座;第一固定板(114)为与面板(2)轮廓相仿的板材,第一固定板(114)和第一固定座(113)拆合连接;
所述两侧安装扣件(12)包括侧底板(121),第二卡槽(122)以及第二固定板(123),所述侧底板(121)为带有螺孔的板材,第二卡槽(122)为设置于侧底板(121)上并朝向左侧或右侧的卡槽;第二固定板(123)固定于侧底板(121)且与面板(2)轮廓相仿的板材。
CN202221918885.XU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踢脚线 Active CN2184062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18885.XU CN218406269U (zh)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踢脚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18885.XU CN218406269U (zh)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踢脚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06269U true CN218406269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14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18885.XU Active CN218406269U (zh)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踢脚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062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406269U (zh) 一种踢脚线
CN102102885B (zh) 一种循环反射电暖器
CN115354828A (zh) 一种踢脚线
CN109611939A (zh) 墙暖供热装置
CN201267083Y (zh) 散热模块
CN201104020Y (zh) 新型浴室取暖器
CN209627724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
CN2545513Y (zh) 平板式踢脚线形电暖器
CN201121844Y (zh) 具有高散热性的室外发光二极管灯具及其灯壳装置
CN206917098U (zh) 一种散热、遮阳的金属瓦片及采用其的阳光房
CN218721782U (zh) 一种电暖器
KR200415335Y1 (ko) 저전압 전기히터
CN220567352U (zh) 一种踢脚线翅片散热装置
CN212057408U (zh) 一种电热炉用的隔热结构
CN206160013U (zh) 一种小型聚光灯
CN201866837U (zh) 一种碳纤维取暖器
CN213955413U (zh) 一种仿真电壁炉
CN218599906U (zh) 一种室内高日射得热下的个体热舒适改善装置
CN209747530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17178593U (zh) 一种带电炉的嵌入式燃气灶
CN212930186U (zh) 一种取暖装置
CN213119266U (zh) 一种广角出风型电壁炉
CN214586675U (zh) 一种背置散热的主动制冷式笔记本电脑散热器
CN202598752U (zh) 散热加湿器
CN218848556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投影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