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27724U -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27724U
CN209627724U CN201822122851.XU CN201822122851U CN209627724U CN 209627724 U CN209627724 U CN 209627724U CN 201822122851 U CN201822122851 U CN 201822122851U CN 209627724 U CN209627724 U CN 2096277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groove
wind
furnace
heat dissipation
radiator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2285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伟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212285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277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27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277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包括炉体,炉体内设有炉腔,所述炉体内安装有至少一个风槽,风槽将炉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安装腔,风槽底部对应炉体的底板开设有与风槽连通的第一风口,风槽上安装有散热风扇,通过散热风扇的对流引导,使第一风口与安装腔导通;通过将风槽和风扇的结构,为炉体内的腾出更多的空间,而且第一风口直接开在风槽底部,无论第一风口是进风还是出风,散热风扇都可以快速与第一风口贯通,可以快速完成散热任务;而且集风腔具有一定的空间,可以构成缓冲、热减缓的作用,进一步有利于散热;并且风槽具备一定的高度,起到隔离加热组件热量的作用,不会影响控制组件的工作和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炉,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
背景技术
目前,电炉(例如电磁炉、电陶炉或其他电加热炉),如中国专利ZL201720614789.9公开的技术方案,其散热结构一般包括散热风扇和隔热墙,而且散热风扇是水平放置的,由于散热风扇的体积较大,所以散热风扇的数量是有限的,其散热线路单一,散热效果不够理想,而且散热风扇水平设置,首先使电炉的厚度无法降低,而且其中心轴线与炉体侧面上的风口构成夹角甚至互相垂直,导致空气流动不够流畅,进一步影响散热效果;另外散热风扇将热风直接吹到放置电炉的台面,使台面的温度快速上升,容易使台面烧焦或损坏甚至出现火灾隐患。
另外,隔热墙与散热风扇为分开设置,不能有效利用炉体内的空间,使炉体内腔布局较为拥挤,影响散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布局合理,结构紧凑,散热导风效果好的电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包括炉体,炉体内设有炉腔,其特征是,所述炉体内安装有至少一个风槽,风槽将炉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安装腔,风槽底部对应炉体的底板开设有与风槽连通的第一风口,风槽上安装有散热风扇,通过散热风扇的对流引导,使第一风口与安装腔导通。
采用该结构的电炉,将风槽加以优化和利用,即将风槽内部构成一个独立的风道,利用散热风扇将安装腔内的空气与第一风口连通,将安装腔内的空气集中缓冲至风槽内,并由风槽经过第一风口导出,该缓冲起到热衰减的作用,使得由第一风口导出的热空气得到一定的降温后再导出,有效引导空气的流动,不会造成放置电炉的桌面的烧焦,防止意外的发生,也防止传统电炉出风口开在侧面直接吹向人体造成体感不适;而且由于有了风槽进行缓冲,其出风的风速得到降低后,可以将每个第一风口的面积做得更细,不仅有效降低出风噪音,而且起到防虫的作用。
另外,利用风槽将炉腔分隔为至少两个独立/非独立的安装腔,各个独立的安装腔的温度不干涉和传递,从而防止高温区对低温区的传热,使每个独立的安装腔的工作安全温度不受相邻安装腔的影响,使得每个独立的安装腔均可以根据自身腔体内安装的部件的形状、特性,设置合适的型号和数量的散热风扇和合适形状的散热风道,使散热得到有效的控制,使结构设计更方便、更有针对性。
另外,将散热风扇安装在风槽上,可以采用微型风扇作为空气的引导源,相比传统的大风扇,可以有效降低风扇的散热噪音,真正做到静音效果,而且从数量上可以设置更多,形成多个散热线路,使得炉体内的空气可以快速导出,提高散热效果。
优选地,散热风扇安装在风槽的侧壁;使得炉体的底面无需再设置风扇,有效降低炉体的整体厚度,使电炉的外形更加薄、更加美观;而且即使从炉体的底部观察,也看不到风扇结构,使结构更加美观。
优选地,风槽将炉腔分隔为两个独立的安装腔;
其中一个安装腔安装加热组件,另一个安装腔安装控制组件。
如果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陶炉,加热组件包括陶瓷发热盘及其相关的安装支架结构等设置在其中一个安装腔,而控制组件包括电路板及其他附件设置在另一个安装腔,由于两个安装腔可以控制不同的工作安全温度,而且互不传热,使得两安装腔内的部件可以在各自可控的安全温度下工作,防止高温度对低温区传热。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案,风槽将炉腔分隔为两个独立的安装腔;
每个安装腔安装一个独立的加热组件。
如果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磁炉上,加热组件包括电磁线圈盘、电路板等均设置在安装腔内,可以快速的散热,由于两个安装腔可以控制不同的工作安全温度,而且互不传热,使得两组加热组件可以在各自可控的安全温度下工作,防止高温度对低温区传热。
具体地,通过安装不同数量的散热风扇,利用控制组件设置每个散热风扇的转速,从而控制不同安装腔内,散热风扇散热的效率,实现不同安装腔上不同工作温度,使不同的安装腔可以放置不同功率的加热组件。
所述风槽的侧壁相对炉体的底板构成夹角;风槽的侧面可以是垂直于炉体的底面,又或者呈倾斜状,具体需要根据不同的产品需要调整。
炉体的侧面设有第二风口,第二风口与散热风扇呈相对式设置;通过设置第二风口,使第二风口通过散热风扇与第一风口导通,无论是外界的冷风由第一风口导入至第二风口导出,或者由第二风口导入至第一风口导出,均可以起到快速散热以及前述的各种效果和优势。第二风口还可以设置在炉体的底板上。
第二风口与散热风扇之间的炉体上设置有加热组件或控制组件;第二风口的设置,均可以应用于加热组件或控制组件的快速散热。
风槽设有不同方向的两侧壁,两侧壁上均安装有与风槽连通的散热风扇;利用风槽具有两侧壁,两侧壁均设置有散热风扇,可以将用于不同安装腔散热的散热风扇安装在同一个风槽上,节省空间。
两侧壁上相邻的两散热风扇呈错位式设置;使各自的散热风扇可以独立运作,互不干涉,有利于散热。
安装腔内设置有两导风板,两导风板之间构成导风腔,加热组件设置在导风腔内,导风腔一端与散热风扇连通;导风腔可以将加热组件内的热气顺畅地、快速沿两导风板之间导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将风槽内部构成一个独立的风道,利用散热风扇将安装腔内的空气与第一风口连通,将安装腔内的空气集中缓冲至风槽内,并由风槽经过第一风口导出,该缓冲起到热衰减的作用,使得由第一风口导出的热空气得到一定的降温后再导出,有效引导空气的流动,不会造成放置电炉的桌面的烧焦,防止意外的发生,也防止传统电炉出风口开在侧面直接吹向人体造成体感不适;而且由于有了风槽进行缓冲,其出风的风速得到降低后,可以将每个第一风口的面积做得更细,不仅有效降低出风噪音,而且起到防虫的作用。
(2)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利用风槽将炉腔分隔为至少两个独立的安装腔,各个安装腔的温度不干涉和传递,从而防止高温区对低温区的传热,使每个安装腔的工作安全温度不受相邻安装腔的影响,使得每个独立的安装腔均可以根据自身腔体内安装的部件的形状、特性,设置合适的散热风扇、散热风道,使散热得到有效的控制,使结构设计更方便、更有针对性。
(3)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将散热风扇安装在风槽上,可以采用微型风扇作为空气的引导源,相比传统的大风扇,可以有效降低风扇的散热噪音,真正做到静音效果,而且从数量上可以设置更多,形成多个散热线路,使得炉体内的空气可以快速导出,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包括炉体1,炉体1内设有炉腔101,其特征是,所述炉体1内安装有至少一个风槽2,风槽2将炉腔101分隔为至少两个安装腔101-1、101-2,风槽2底部对应炉体1的底板105开设有与风槽2连通的第一风口102,风槽2上安装有散热风扇3,通过散热风扇3的对流引导,使第一风口102与安装腔101-1、101-2导通。
采用该结构的电炉,将风槽2加以优化和利用,利用风槽2内部构成一个独立的风道,利用散热风扇3将安装腔101-1、101-2内的空气与第一风口102连通,将安装腔101-1、101-2内的空气集中缓冲至风槽2内,并由风槽2经过第一风口102导出,该缓冲起到热衰减的作用,使得由第一风口102导出的热空气得到一定的降温后再导出,有效引导空气的流动,不会造成放置电炉的桌面的烧焦,防止意外的发生,也防止传统电炉出风口开在侧面直接吹向人体造成体感不适;而且由于有了风槽2进行缓冲,其出风的风速得到降低后,可以将每个第一风口102的面积做得更细,不仅有效降低出风噪音,而且起到防虫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风槽2并没有将炉腔101隔断,即两个安装腔101-1、101-2由缺口101-3连通,如图1至图2。
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安装腔101-1安装加热组件4,另一个安装腔101-2安装控制组件5。
如果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与电陶炉,如图1至图2所示,加热组件4包括陶瓷发热盘401及其相关的安装支架结构402等设置在其中一个安装腔101-1,而控制组件5包括电路板及其他附件设置在另一个安装腔101-2。
另外,将散热风扇3安装在风槽2上,可以采用微型风扇作为空气的引导源,相比传统的大风扇,可以有效降低风扇的散热噪音,真正做到静音效果,而且从数量上可以设置更多,形成多个散热线路,使得炉体1内炉腔101的空气可以快速导出,提高散热效果。
优选地,散热风扇3安装在风槽2的侧壁201;使得炉体1的底板105上无需再设置风扇,有效降低炉体1的整体厚度,使电炉的外形更加薄、更加美观;而且即使从炉体1的底部观察,也看不到风扇结构,使结构更加美观。
所述风槽2的侧壁201相对炉体1的底板105构成夹角α;本实施例的风槽2的侧壁201是垂直于炉体1的底板105,又或者呈倾斜状,具体倾斜角度需要根据不同的产品需要调整。
炉体1的侧面103设有第二风口104,第二风口104与散热风扇3呈相对式设置;第二风口104与散热风扇3形成水平对流,引风、对流效果好,风可以被快速引流,带走加热组件4的热量,第二风口104通过散热风扇3与第一风口102导通,无论是外界的冷风由第一风口102导入至第二风口104导出,或者由第二风口104导入至第一风口102导出,均可以起到快速散热以及前述的各种效果和优势。同理,第二风口104也可以开设在炉体1底板105上。
第二风口104与散热风扇3之间的炉体1上设置有加热组件4或控制组件5;第二风口104的设置,均可以应用于加热组件4或控制组件5的快速散热。
风槽2设有不同方向的两侧壁201,两侧壁201上均安装有与风槽2连通的散热风扇3;利用风槽2具有两侧壁201,两侧壁201均设置有散热风扇3,可以作用于不同安装腔101-1、101-2散热,同时节省空间。
两侧面201上相邻的两散热风扇3呈错位式设置;使各自的散热风扇3可以独立运作,互不干涉,有利于散热。
第二实施例:风槽2将炉腔分隔为两个独立的安装腔101-1、101-2;通过风槽2将炉腔101隔断,即利用风槽2将炉腔101分隔为两个安装腔101-1、101-2,两个安装腔101-1、101-2可以是独立的腔体,如图3所示,由风槽2分隔,两安装腔101-1、101-2的温度不干涉和传递,从而实现防止高温区对低温区的传热,使其中一个安装腔101-1的工作安全温度不受相邻另一个安装腔101-2的影响,使得每个独立的安装腔101-1、101-2均可以根据自身腔体内安装的部件的形状、特性,设置合适的散热风扇、散热风道,使散热得到有效的控制,使结构设计更方便、更有针对性。具体地,结合第一实施例,通过安装不同数量的散热风扇3,利用控制组件5(电路板及其他附件)的程序设置每个散热风扇3的转速,从而控制不同安装腔101-1、101-2内,散热风扇3散热的效率,实现不同安装腔101-1、101-2上不同工作温度,使不同的安装腔101-1、101-2可以放置不同功率的加热组件4。
第三实施例:如图4所示,安装腔101-1、101-2内设置有两导风板6,两导风板6之间构成导风腔7,加热组件4设置在导风腔7内,导风腔7一端与散热风扇3连通;导风腔7可以将加热组件4内的热气顺畅地、快速沿两导风板6之间导出。
第四实施例:如图5所示,通过设置两个风槽,并将炉腔101分隔为三个独立的第一安装腔101-4、第二安装腔101-5、第三安装腔101-6,第一安装腔101-4安装有一个加热组件4,第二安装腔101-5安装两个加热组件4,第三安装腔101-6安装有控制组件5。
第五实施例:如图6所示,如果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磁炉上,风槽2将炉腔101隔开为两个安装腔101-1、101-2,风槽2的两侧壁201各自独立安装有散热风扇3,每个安装腔安装有至少一个加热组件4,加热组件4包括电磁线圈盘403、电路板404等均设置在其中一个安装腔内,可以快速的散热,由于两个安装腔101-1、101-2可以控制不同的工作安全温度,而且互不传热,使得两组加热组件4可以在各自可控的安全温度下工作,防止高温度对低温区传热。
第六实施例:风槽2的顶部202与面板9之间可以设置成紧贴,如图7所示。
第七实施例:或者通过胶条10与面板9配合,如图8所示,使风槽2两侧形成安装腔101-1、101-2。
第八实施例:如将风槽2的顶部设置成开放式,两风槽2的侧壁201与面板9之间可以设置成紧贴,如图9所示。或者通过胶条配合。
散热风扇3除了设置在风槽2的侧面,还可以设置在风槽2内。
所述风槽2可以通过一个槽型的钣金件安装在炉腔101内,也可以是炉体1上一体成型一个槽型件等,风槽的横截面不受形状的限制和尺寸的限制,只要具备槽型结构即可。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等同设计,均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包括炉体,炉体内设有炉腔,其特征是,所述炉体内安装有至少一个风槽,风槽将炉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安装腔,风槽底部对应炉体的底板开设有与风槽连通的第一风口,风槽上安装有散热风扇,通过散热风扇的对流引导,使第一风口与安装腔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其特征在于,散热风扇安装在风槽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其特征在于,风槽将炉腔分隔为两个安装腔;
其中一个安装腔安装加热组件,另一个安装腔安装控制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其特征在于,风槽将炉腔分隔为两个安装腔;
每个安装腔安装一个独立的加热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槽的侧壁相对炉体的底板构成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其特征在于,炉体的侧面设有第二风口,第二风口与散热风扇呈相对式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其特征在于,第二风口与散热风扇之间的炉体上设置有加热组件或控制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其特征在于,风槽设有不同方向的两侧壁,两侧壁上均安装有与风槽连通的散热风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其特征在于,两侧壁上相邻的两散热风扇呈错位式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其特征在于,安装腔内设置有两导风板,两导风板之间构成导风腔,加热组件设置在导风腔内,导风腔一端与散热风扇连通。
CN201822122851.XU 2018-12-15 2018-12-15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 Active CN2096277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22851.XU CN209627724U (zh) 2018-12-15 2018-12-15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22851.XU CN209627724U (zh) 2018-12-15 2018-12-15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27724U true CN209627724U (zh) 2019-11-12

Family

ID=68446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22851.XU Active CN209627724U (zh) 2018-12-15 2018-12-15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277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1604A (zh) * 2018-12-15 2019-03-08 黎伟文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1604A (zh) * 2018-12-15 2019-03-08 黎伟文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27724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
CN109451604A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炉
WO2017206240A1 (zh) 嵌入式烹饪器具
JP6218328B2 (ja) 建物
CN209594180U (zh) 一种机电控制柜
CN206163961U (zh) 一种配电柜
CN201628279U (zh) 电磁炉吸风并联式散热装置
CN108131696B (zh) 加热烹调器
CN220631907U (zh) 电披萨炉的散热结构
CN106060991A (zh) 电磁炉风道结构和电磁炉
CN202048604U (zh) 电磁炉散热风扇及风道结构
CN215909175U (zh) 用于电暖器的隔热扰流结构
WO2022100117A1 (zh) 嵌入式烹饪器具及烹饪系统
CN211909213U (zh) 电磁感应加热系统及电磁炉
CN213028608U (zh) 一种多头电磁炉散热结构
CN213119198U (zh) 一种新型电磁炉
CN210727565U (zh) 一种控制盒组件、电热器具
CN206001551U (zh) 电磁炉
CN211909211U (zh) 电磁感应加热系统及电磁炉
JP7270175B1 (ja) オイルヒーター熱交換縦横型装置
CN219934082U (zh) 一种全方位红外辐射式取暖器
CN218972960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6907249U (zh) 一种运用于餐桌的电磁炉
CN216876053U (zh) 一种具有顶部热风循环烤箱的集成灶
CN211909212U (zh) 电磁感应加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