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05026U - 一种型钢组合桥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型钢组合桥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05026U
CN218405026U CN202222808055.8U CN202222808055U CN218405026U CN 218405026 U CN218405026 U CN 218405026U CN 202222808055 U CN202222808055 U CN 202222808055U CN 218405026 U CN218405026 U CN 218405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bridge
shaped steel
bottom plate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0805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牟廷敏
唐勇
康玲
孙才志
狄秉臻
王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Highway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Highway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Highway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Highway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0805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050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05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050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型钢组合桥梁,包含若干个并排布置的H型钢,横向相邻两个所述H型钢间距小于公路车辆荷载横桥向轮距,所述H型钢的端部设有端横梁,所述端横梁两端分别连接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H型钢,所述端横梁包含钢箱,所述钢箱内浇筑有第一混凝土,所述钢箱包含腹板和底板,所述腹板为波折板,所述腹板的波折延伸方向沿竖向设置,同一个所述H型钢的纵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端横梁之间不设加劲构造,所述H型钢上设有桥面板,所述桥面板包含若干个桥面底板,所述桥面底板的两侧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H型钢,所述桥面底板为波折板,所述桥面底板的波折延伸方向沿纵桥向设置,所述桥面底板上浇筑有第二混凝土。主梁无需设置加劲构造,有效降低造价。

Description

一种型钢组合桥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型钢组合桥梁。
背景技术
国内外设计的钢结构主梁的用钢量指标大致分布在350~600kg/㎡范围内;根据目前钢结构的综合单价已达14000元/吨,因此,钢结构桥梁按用钢量和综合单价的指标测算得到的工程造价,超过了相同跨径的混凝土主梁1倍。
钢结构主梁加工步骤为:板材下料、单元件校平、单元件定位组拼、单元件焊接、焊缝检测、成型的钢结构校平、钢结构尺寸检查、钢结构涂装、涂装检测、钢结构运输出厂等。钢结构加工流程路径长,加之钢结构的加劲构造种类和数量多,每一个加劲构造均需要重复一次上述步骤,导致了钢结构完整的加工流程繁琐,并且钢结构加工所需焊接工人、涂装工人等高级劳动力数量巨大。
基于上述两点主要因素,限制了钢结构桥梁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但钢结构桥梁作为绿色低碳桥梁的主流代表,大规模推广建造钢结构桥梁是交通基础设施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目前西部山区待建高速公路众多,桥隧比例极高,已超过85%,其中标准跨径(以30m和35m为主)桥梁占所有桥梁总里程的90%,因此,亟待探索一种材料指标低、加工制造简单、综合造价可控的新型钢结构桥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钢主梁由于加劲构造种类和数量繁多,而钢结构加工流程繁琐、人力成本高,因而导致钢主梁工程造价过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型钢组合桥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型钢组合桥梁,包含若干个并排布置的H型钢,所述H型钢为一体成型结构,横向相邻两个所述H型钢的间距小于公路车辆荷载横桥向轮距,所述H型钢的端部设有端横梁,所述端横梁两端分别连接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H型钢,所述端横梁包含钢箱,所述钢箱内浇筑有第一混凝土,所述钢箱包含腹板和底板,所述腹板为波折板,所述腹板的波折延伸方向沿竖向设置,同一个所述H型钢的纵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端横梁之间不设加劲构造,所述H型钢上设有桥面板,所述桥面板包含若干个桥面底板,所述桥面底板的两侧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H型钢,所述桥面底板为波折板,所述桥面底板的波折延伸方向沿纵桥向设置,所述桥面底板上浇筑有第二混凝土。
公路车辆荷载横桥向轮距根据公路设计规范给定的尺寸确定。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型钢组合桥梁,通过缩小相邻两片主梁的间距,使车辆荷载至少是由两片主梁承担,尽量减少主梁受力,桥面底板与端横梁的腹板均采用波折型钢板,并将桥面底板的波沿纵桥向放置,腹板的波沿竖向放置,均是为了充分利用波折型钢板垂直于波方向的强大刚度侧,分别形成强劲的组合结构桥面板和强劲的组合结构端横梁,从而起到较强横向联系作用,通过降低主梁的受力,配合桥面板受力性能的提升,加之主梁本身的一体成型结构,使主梁无需设置额外的加劲构造,即无需设置主梁侧面的加劲肋或连接相邻两片主梁的中隔板,进而省去了繁琐的钢结构加工流程,节约了加工时间,质量更可控,有效降低钢主梁的造价成本,有利于市场推广,主体结构简单、重量轻,更安装架设方便,尤其适用于标准跨径的公路桥梁,应用前景广阔。该结构直接采用一体成型的型钢结构作为主梁,简化生产工艺、节约人工和造价,还通过合理的构造设计,省去了主梁和桥面板的加劲结构,取消了多片中横隔板,简化了现场安装步骤,该结构体系在安全系数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了施工效率,并且减少了碳排放量,实现了智能及绿色低碳建造目标。
优选的,所述桥面板还包含沿横桥向设置的第一加劲件,所述第一加劲件连接于所有所述桥面底板的顶面。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劲件为型钢构件,所述第一加劲件位于跨中部。
进一步加强横向连接性能,联系各片H型钢,起到内力二次平均分配的作用,使得各片H型钢的应力水平趋于一致,可有效减小H型钢的顶板、腹板、底板应力峰值,进一步保障主梁不设中间加劲构造的安全性,提升适用范围。
优选的,所述桥面板还包含沿纵桥向设置的第二加劲件,所述第二加劲件连接于最外侧的所述H型钢顶面。
即在边梁位置增设第二加劲件,由于边梁除了承受桥面板混凝土湿重荷载以外,还要承受护栏等二期荷载重量,比中间梁受力更不利,因此上述方式能增强H型钢顶板局部受压稳定性,防止顶板受压局部屈曲先于结构整体破坏。
优选的,所述腹板内侧面连接有竖向设置的第三加劲件,所述第三加劲件沿横桥向间隔分布。
优选的,所述底板设有沿横桥向设置的第四加劲件。
避免所述端横梁在浇筑时造成钢箱变形。
提升端横梁的受力性能,进一步保障主梁不设中间加劲构造的安全性。
优选的,最外侧的所述H型钢的外侧在梁端处设有第五加劲件。
优选的,最外侧的所述H型钢与其相邻的所述H型钢相互连接呈箱型结构。
在边跨位置形成钢箱结构,其余H型钢仍满足小于公路车辆荷载横桥向轮距的限制,有效提升主梁的抗扭刚度,提高运营安全性及吊装稳定性,利于提升适用的跨径范围,而钢箱结构采用两个所述H型钢形成,相较于现有的钢箱结构,便于加工,其连接仅具有纵向连接的直线型焊缝,还可采用机器人焊接,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降低钢结构加工难度、减少钢结构加工流程。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混凝土为钢纤维混凝土,所述第一混凝土和所述第二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腹板包含两个单元板,所述单元板焊接于对应的所述H型钢,对应的两个所述单元板螺栓连接。
便于工厂进行加工,减少现场焊接工作量。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通过缩小相邻两片主梁的间距,使车辆荷载至少是由两片主梁承担,尽量减少主梁受力,桥面底板与端横梁的腹板均采用波折型钢板,并将桥面底板的波沿纵桥向放置,腹板的波沿竖向放置,均是为了充分利用波折型钢板垂直于波方向的强大刚度侧,分别形成强劲的组合结构桥面板和强劲的组合结构端横梁,从而起到较强横向联系作用,通过降低主梁的受力,配合桥面板受力性能的提升,横桥向传力范围更广,各片主梁受力分布更均匀,配合一体成型的型钢主梁,使主梁无需设置额外的加劲构造,即无需设置主梁侧面的加劲肋或连接相邻两片主梁的中隔板,进而省去了繁琐的钢结构加工流程,节约了加工时间,质量更可控,有效降低钢主梁的造价成本,有利于市场推广,主体结构简单、重量轻,更安装架设方便,尤其适用于标准跨径的公路桥梁,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一种型钢组合桥梁的跨中断面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一种型钢组合桥梁的支座处断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的断面示意图;
图4是图2的B-B的断面示意图;
图5是图2的C-C的断面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的一种型钢组合桥梁的纵剖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1的一种型钢组合桥梁的俯视示意图(桥面板未示出)
图8是实施例1的一种型钢组合桥梁的桥面板的加劲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1的第一加劲件的连接大样图;
图10是实施例1的第二加劲件的连接大样图;
图11是实施例2的一种型钢组合桥梁的跨中断面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2的一种型钢组合桥梁的支座处断面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2的一种型钢组合桥梁的桥面板的加劲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2的第一加劲件的连接大样图;
图15是实施例2的第二加劲件的连接大样图;
图标:1-H型钢;2-第一混凝土;31-腹板;32-底板;41-桥面底板,42-第二混凝土;51-第一加劲件;52-第二加劲件;53-第三加劲件;54-第四加劲件;55-第五加劲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一种型钢组合桥梁,包含若干个并排布置的H型钢1,所述H型钢1为一体成型结构,横向相邻两个所述H型钢1的间距小于公路车辆荷载横桥向轮距,所述H型钢1的端部设有端横梁,所述端横梁两端分别连接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H型钢1,所述端横梁包含钢箱,所述钢箱内浇筑有第一混凝土2,所述钢箱包含腹板31和底板32,所述腹板31为波折板,所述腹板31的波折延伸方向沿竖向设置,同一个所述H型钢1的纵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端横梁之间不设加劲构造,所述H型钢1上设有桥面板,所述桥面板包含若干个桥面底板41,所述桥面底板41的两侧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H型钢1,所述桥面底板41为波折板,所述桥面底板41的波折延伸方向沿纵桥向设置,所述桥面底板41上浇筑有第二混凝土42。
具体的,如以跨径30m、单幅桥宽13m、设置3车道为例,按照现行规范,如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4.3.1条规定,车辆荷载横桥向轮距为1.8m,具体间距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要求、成本等综合确定,如以H型钢1间距小于1.8m的最少主梁片数确定主梁数量,则可采用8片H型钢1、按等间距1.76m布置,H型钢1的本身参数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端横梁位于H型钢1的端部,如在梁端40-50cm处,端横梁的所述腹板31包含两个单元板,所述单元板焊接于对应的所述H型钢1,对应的两个所述单元板螺栓连接,如图2所示。端横梁的底板32焊接于H型钢下翼缘板顶面,具有一定搭接长度。端横梁的厚度根据实际设计要求进行设置,端横梁的底板32的宽度大于端横梁的厚度,如图4-图5所示,端横梁处的H型钢底面还可在支座前后两侧增设加劲板。为避免钢箱在浇筑时变形,所述腹板31内侧面可焊接有竖向设置的第三加劲件53、底板32上可焊接有沿横桥向设置的第四加劲件54,第三加劲件53沿横桥向间隔分布,第三加劲件53可采用钢筋构件,第四加劲件54可采用钢板构件,如图3-图5所示。为方便连接及保障连接性能,腹板31和桥面底板41均采用具有平面的如梯形波形状的波折板,便于与H型钢或第三加劲件53具有足够的连接面。最外侧的所述H型钢1的外侧在梁端处设有第五加劲件55,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普通加劲肋板,具体数量、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为保证主梁和桥面板的连接性能,作为主梁的H型钢1顶面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剪力钉结构,以保证与第二混凝土42的连接,剪力钉结构的侧面设有侧板,用于封闭桥面底板41的侧面。桥面底板41在梁端处断开,便于第一混凝土2和第二混凝土42一体浇筑,桥面底板41上具有绑扎好的钢筋网片,浇筑宜钢纤维混凝土,形成高韧性的组合桥面板。
如图8-图10所示,所述桥面板内除本身具有的钢筋构造外,还预埋有沿横桥向设置的第一加劲件51和沿纵桥向设置的第二加劲件52,所述第一加劲件51连接于所有所述桥面底板41的顶面,如采用角钢构件,位于跨中部,具体数量、尺寸、间距、断面形式等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有效加强横向连接性能,联系各片H型钢1,起到内力二次平均分配的作用,使得各片H型钢1的应力水平趋于一致,可有效减小H型钢1的顶板、腹板、底板应力峰值,进一步保障主梁不设中间加劲构造的安全性,提升该结构的适用范围;所述第二加劲件52连接于最外侧的所述H型钢1顶面,第二加劲件52可选用钢筋构件,增强边梁顶板局部受压稳定性,防止顶板受压局部屈曲先于结构整体破坏。桥面板虽设置有上述加劲结构,但其并非钢结构加工,而是相当于钢筋焊接工艺,如采用单面设置的角焊缝,焊缝间隔分布,因此无需专门钢结构加工人员及繁琐的钢结构加工流程,有效简化现场施工流程,又能保证桥面板的受力性能。
该结构直接采用一体成型的型钢结构作为主梁,简化生产工艺、节约人工和造价,还通过合理的构造设计,省去了主梁和桥面板的加劲结构,取消了多片中横隔板,简化了现场安装步骤,该结构体系在安全系数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了施工效率,并且减少了碳排放量能达到45%,实现了智能及绿色低碳建造目标。
实施例2
如图11至图1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想采用相同主梁高度但进一步提升桥梁跨径,可在最外侧的所述H型钢1与其相邻的所述H型钢1相互连接呈箱型结构,即在边跨位置形成钢箱结构,其余H型钢仍满足小于公路车辆荷载横桥向轮距的限制,如按实施例1的单幅桥宽不变,当跨径采用35m时,可设计为10片H型钢1,边梁位置的两个H型钢1对应的翼缘板相互焊接成箱型,其余H型钢1的间距按1.5657m布置。组成钢箱梁可以加大结构纵、横向抗弯刚度和抗扭刚度,提高运营安全性及吊装稳定性,两个H型钢1的焊接工艺,相较于现有的钢箱结构,无需采用钢结构加工流程,便于加工,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降低钢结构加工难度、减少钢结构加工流程。
桥面板内的第一加劲件51可采用工字钢构件,仍位于跨中位置,第二加劲件52仍位于最外侧的H型钢1顶面外侧,如图13-图15所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型钢组合桥梁,其特征在于,包含若干个并排布置的H型钢(1),所述H型钢(1)为一体成型结构,横向相邻两个所述H型钢(1)的间距小于公路车辆荷载横桥向轮距,所述H型钢(1)的端部设有端横梁,所述端横梁两端分别连接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H型钢(1),所述端横梁包含钢箱,所述钢箱内浇筑有第一混凝土(2),所述钢箱包含腹板(31)和底板(32),所述腹板(31)为波折板,所述腹板(31)的波折延伸方向沿竖向设置,同一个所述H型钢(1)的纵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端横梁之间不设加劲构造,所述H型钢(1)上设有桥面板,所述桥面板包含若干个桥面底板(41),所述桥面底板(41)的两侧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H型钢(1),所述桥面底板(41)为波折板,所述桥面底板(41)的波折延伸方向沿纵桥向设置,所述桥面底板(41)上浇筑有第二混凝土(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型钢组合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板还包含沿横桥向设置的第一加劲件(51),所述第一加劲件(51)连接于所有所述桥面底板(41)的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型钢组合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劲件(51)为型钢构件,所述第一加劲件(51)位于跨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型钢组合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板还包含沿纵桥向设置的第二加劲件(52),所述第二加劲件(52)连接于最外侧的所述H型钢(1)顶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型钢组合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31)内侧面连接有竖向设置的第三加劲件(53),所述第三加劲件(53)沿横桥向间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型钢组合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2)设有沿横桥向设置的第四加劲件(5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型钢组合桥梁,其特征在于,最外侧的所述H型钢(1)的外侧在梁端处设有第五加劲件(55)。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型钢组合桥梁,其特征在于,最外侧的所述H型钢(1)与其相邻的所述H型钢(1)相互连接呈箱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型钢组合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凝土(42)为钢纤维混凝土,所述第一混凝土(2)和所述第二混凝土(42)一体浇筑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型钢组合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31)包含两个单元板,所述单元板焊接于对应的所述H型钢(1),对应的两个所述单元板螺栓连接。
CN202222808055.8U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型钢组合桥梁 Active CN2184050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08055.8U CN218405026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型钢组合桥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08055.8U CN218405026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型钢组合桥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05026U true CN218405026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04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08055.8U Active CN218405026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型钢组合桥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050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45934A (zh) 一种装配式钢‑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小箱梁
CN106758856B (zh) 分块预制的先张法预应力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施工方法
CN105780989B (zh) 一种双梁楼盖结构
CN111962372A (zh) 一种公铁合建钢腹杆双结合连续桁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12458877A (zh) 一种装配式钢混组合刚构桥及其施工方法
CN113356052A (zh) 一种新型钢筋桁架叠合桥面板及生产方法
CN112982162A (zh) 一种钢筋桁架式钢-混组合桥面板及施工方法
CN211735002U (zh) 一种快速化安装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桥
CN218405026U (zh) 一种型钢组合桥梁
CN210086022U (zh) 拼装式单箱多室波形钢腹板箱梁
CN111206486A (zh) 一种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组合梁箱间横梁连接结构
CN219137410U (zh) 装配式悬臂盖梁支架及其模块化预制变高桁架梁
CN214940962U (zh) 一种大跨度钢结构连廊
CN215758474U (zh) 一种u形断面钢箱梁的装配式钢桥
CN115584679A (zh) 一种型钢组合桥梁
CN214459548U (zh) 一种装配式钢混组合刚构桥
CN212426678U (zh) 一种装配式轻型钢板组合梁桥结构
CN110565529B (zh) 声屏障基础与箱梁一体化浇筑模板
CN114182620A (zh) 一种大悬臂核心钢箱的部分斜拉桥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12458878A (zh) 一种节段拼装钢混组合连续梁及其施工方法
CN206570675U (zh) 分块预制的先张法预应力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
CN115182228B (zh) 一种钢混组合梁构造
CN215594598U (zh) 复杂楼板上支撑胎架及转换梁的组合结构
CN217460221U (zh) 预制拼装多梁组合式钢桁腹预应力混凝土梁桥
CN214402177U (zh) 一种钢梁与钢管混凝土竖向构件装配化侧板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