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00973U - 防坠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防坠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00973U
CN218400973U CN202222825638.1U CN202222825638U CN218400973U CN 218400973 U CN218400973 U CN 218400973U CN 202222825638 U CN202222825638 U CN 202222825638U CN 218400973 U CN218400973 U CN 2184009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vehicle body
fall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2563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涛
刘东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Eastern Hengji General Avi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Eastern Hengji General Avi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Eastern Hengji General Avi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Eastern Hengji General Avi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2563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009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009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009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坠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防坠机构、壳体、供电模块、控制器、远程控制开关、两个并排布置的支架、摄像机和检测组件,其中,防坠机构设置在无人机本体上;壳体可拆卸连接在无人机本体的下表面;供电模块、控制器和远程控制开关分别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供电模块与远程控制开关相连,远程控制开关分别与防坠机构、控制器和检测组件相连;控制器分别和防坠机构和检测组件相连;摄像机和检测组件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下表面;两个支架对称布置在壳体的两侧。由此,具备两种触发防坠机构的模式,能够保证防坠机构及时打开,避免坠机的风险。

Description

防坠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坠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可以实现自动巡航、自动悬停、自动追踪等功能,在测绘与调研等含行业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但现有的无人机在飞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紧急情况,例如,在飞行的过程中无人机发生碰撞、突发失衡、失控等情况,存在炸机、坠落的风险,而为了防止无人机坠落,有的无人机上配备有降落伞。
例如,相关专利号(CN208278340U)公开了一种防坠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降落伞包、防撞装置、控制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防撞装置可拆卸的连接在无人机本体的下端,降落伞包设置在无人机本体的顶部中心处,降落伞包中包括降落伞和弹射器;防撞装置包括气囊、排气阀、气泵和气囊回收装置,排气阀和气泵分别连接在气囊进气口上,并为气囊充气或放气;气囊回收装置设置在气囊上方的无人机本体中,并通过连接绳与气囊连接。本实用新型机构简单,能为无人机的坠落过程提供有效防护。
然而,仅靠控制器单触发模式对降落伞包进行控制,无法及时有效的保证降落伞弹出,存在坠机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坠无人机,具备两种触发防坠机构的模式,能够保证防坠机构及时打开,避免坠机的风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防坠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防坠机构、壳体、供电模块、控制器、远程控制开关、两个并排布置的支架、摄像机和检测组件,其中,所述防坠机构设置在所述无人机本体上;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无人机本体的下表面;所述供电模块、所述控制器和所述远程控制开关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远程控制开关相连,所述远程控制开关分别与所述防坠机构、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检测组件相连;所述控制器分别和所述防坠机构和所述检测组件相连;所述摄像机和所述检测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表面;两个所述支架对称布置在所述壳体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防坠无人机,通过检测组件对无人机本体的飞行状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值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检测数值触发防坠机构打开,且在控制器失灵的情况下,相关人员还可以通过手动远程操控远程控制开关切断供电模块的供电,触发防坠机构打开,具备两种触发防坠机构的模式,能够保证防坠机构及时打开,避免坠机的风险。
另外,根据申请上述提出的防坠无人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具体地,所述防坠机构包括降落伞、电磁铁、固定块、第一弹簧、压板和套管,其中,所述套管设置在所述无人机本体上;所述固定块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无人机本体上,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电磁铁磁性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无人机本体上,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电磁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固定块的外围;所述降落伞的伞面设置在所述压板和所述电磁铁之间,且所述压板与所述电磁铁磁性连接;所述降落伞的多个拉绳固定连接在所述无人机本体上。
具体地,所述固定块和所述压板均为铁制品。
具体地,还包括两个并排布置的减震机构,两个所述减震机构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支架的下表面,其中,所述支架由弧形杆和第一支撑板组成,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开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板、多个限位杆和多个第二弹簧,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多个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连;多个所述第二弹簧与多个所述限位孔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多个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分别贯穿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限位孔。
具体地,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其中,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倾角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表面。
具体地,还包括固定绳;所述固定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管上,所述固定绳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防坠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防坠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防坠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无人机本体;2、防坠机构;3、壳体;4、供电模块;5、控制器;6、远程控制开关;7、支架;8、摄像机;9、检测组件;10、减震机构;11、固定绳;20、降落伞;21、电磁铁;22、固定块;23、第一弹簧;24、压板;25、套管;70、弧形杆;71、第一支撑板;90、加速度传感器;91、倾角传感器;100、第二支撑板;101、限位杆;102、第二弹簧;710、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坠无人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坠无人机,可应用于测绘与调研等领域中。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坠无人机,可包括无人机本体1、防坠机构2、壳体3、供电模块4、控制器5、远程控制开关6、两个并排布置的支架7、摄像机8和检测组件9。
其中,防坠机构2设置在无人机本体1上。
为了进一步清楚说明上一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防坠机构2包括降落伞20、电磁铁21、固定块22、第一弹簧23、压板24和套管25,其中,套管25设置在无人机本体1上,固定块22的一端固定在无人机本体1上,固定块22与电磁铁21磁性连接,第一弹簧23的一端固定在无人机本体1上,第一弹簧23的另一端与电磁铁21固定连接,且第一弹簧23套设在固定块22的外围,降落伞20的伞面设置在压板24和电磁铁21之间,且压板24与电磁铁21磁性连接,降落伞20的多个拉绳固定连接在无人机本体1上。
具体而言,在防坠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通过控制电磁铁21关闭,电磁铁21失去磁力,对固定块22和压板24的限制力解除,在第一弹簧23的作用下,第一弹簧23带动电磁铁21将降落伞20弹开,并将压板24弹飞,降落伞20在空中展开,起到防坠落的作用。
具体地,固定块22和压板24均为铁制品;通过以上设置可保证电磁铁21对固定块22和压板24磁力能力。
壳体3可拆卸连接在无人机本体1的下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例中所描述的壳体3可拆卸连接在无人机本体1的下表面,方便对壳体3进行拆卸,便于对壳体3内部的部件进行维修,其中,壳体3可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无人机本体1的下表面,其中,螺纹紧固件可为螺栓或螺钉。
供电模块4、控制器5和远程控制开关6分别设置在壳体3的内部,供电模块4与远程控制开关6相连,远程控制开关6分别与防坠机构2、控制器5和检测组件9相连,控制器5分别和防坠机构2和检测组件9相连,摄像机8和检测组件9分别设置在壳体3的下表面,两个支架7对称布置在壳体3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远程控制开关6可通过无线的方式与外部相关人员的移动端设备进行绑定,从而可以远程操控远程控制开关6。
为了进一步清楚说明上一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检测组件9包括加速度传感器90和倾角传感器91,其中,加速度传感器90和倾角传感器91分别设置在壳体3的下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加速度传感器90对无人机本体1降落时的坠落速度进行检测,倾角传感器91对无人机本体1发生失衡时的倾角度进行检测,倾角传感器91和加速度传感器90将检测到的数据发送给控制器5,控制器5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
若加速度传感器90的速度大于预设的数值时,且倾角传感器91的倾角数值大于预设的数值时,则控制器5控制电磁铁21关闭,利用倾角传感器91配合加速度传感器90,可以降低误判坠机的概率。
具体而言,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通过检测组件9对无人机本体1的坠落速度和倾角数值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值发送给控制器5,控制器5对检测数值进行分析,若检测数值大于预设的数值时,则控制器5控制电磁铁21关闭,电磁铁21失去磁力,对固定块22和压板24的限制力解除,在第一弹簧23的作用下,第一弹簧23带动电磁铁21将降落伞20弹开,并将压板24弹飞,降落伞20在空中展开,起到防坠落的作用。
且在飞行的过程中,若相关人员目测控制器5无法控制防坠机构2打开时,相关人员可以通过移动设备端远程操控远程控制开关6关闭,将供电模块4的供电源切断,则电磁铁21自动断电,防坠机构2打开。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上述防坠无人机还可包括两个并排布置的减震机构10,两个减震机构10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支架7的下表面,其中,支架7由弧形杆70和第一支撑板71组成,其中,第一支撑板71的下表面开设有多个限位孔710,减震机构10包括第二支撑板100、多个限位杆101和多个第二弹簧102,其中,第二支撑板100通过多个第二弹簧102与第一支撑板71相连,多个第二弹簧102与多个限位孔710一一对应设置,多个限位杆10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撑板100上,多个限位杆101的另一端分别贯穿第二弹簧102和限位孔71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例中,通过设置减震机构10可以降低本防坠无人机落地时的冲击力,起到缓冲的作用,起到对本防坠无人机降落时的保护。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上述防坠无人机还可包括固定绳11,固定绳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套管25上,固定绳11的另一端与压板24连接,通过以上设置利用固定绳11对压板24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可以在对压板24弹出时,避免压板24丢失的可能。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坠无人机,具备两种触发防坠机构的模式,能够保证防坠机构及时打开,避免坠机的风险。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

Claims (6)

1.一种防坠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本体、防坠机构、壳体、供电模块、控制器、远程控制开关、两个并排布置的支架、摄像机和检测组件,其中,
所述防坠机构设置在所述无人机本体上;
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无人机本体的下表面;
所述供电模块、所述控制器和所述远程控制开关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远程控制开关相连,所述远程控制开关分别与所述防坠机构、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检测组件相连;
所述控制器分别和所述防坠机构和所述检测组件相连;
所述摄像机和所述检测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表面;
两个所述支架对称布置在所述壳体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坠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机构包括降落伞、电磁铁、固定块、第一弹簧、压板和套管,其中,
所述套管设置在所述无人机本体上;
所述固定块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无人机本体上,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电磁铁磁性连接;
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无人机本体上,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电磁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固定块的外围;
所述降落伞的伞面设置在所述压板和所述电磁铁之间,且所述压板与所述电磁铁磁性连接;
所述降落伞的多个拉绳固定连接在所述无人机本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坠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和所述压板均为铁制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坠无人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并排布置的减震机构,两个所述减震机构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支架的下表面,其中,
所述支架由弧形杆和第一支撑板组成,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开设有多个限位孔;
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板、多个限位杆和多个第二弹簧,其中,
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多个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连;
多个所述第二弹簧与多个所述限位孔一一对应设置;
多个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多个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分别贯穿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限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坠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其中,
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倾角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坠无人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绳;
所述固定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管上,所述固定绳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板连接。
CN202222825638.1U 2022-10-26 2022-10-26 防坠无人机 Active CN2184009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25638.1U CN218400973U (zh) 2022-10-26 2022-10-26 防坠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25638.1U CN218400973U (zh) 2022-10-26 2022-10-26 防坠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00973U true CN218400973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04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25638.1U Active CN218400973U (zh) 2022-10-26 2022-10-26 防坠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009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15228B (zh) 一种无人机坠落保护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054666B (zh) 旋翼式无人机失控坠落保护装置及其保护方法
KR101207012B1 (ko) 추락사고대비용 안전베스트
US8118255B1 (en) Vehicle energy absorption
CN108371767A (zh) 一种消防警用多功能飞行救援系统
CN108045590B (zh) 无人机意外坠落减速减震方法
KR20160019672A (ko) 낙하산이 구비된 무인 비행체
CN218400973U (zh) 防坠无人机
CN109677621A (zh) 一种无人机降落伞及无人机降落伞控制系统
CN110758747A (zh) 一种具备多重防护装置的无人机及其控制方法
KR20170114353A (ko) 다중 회전익 드론
CN110758746A (zh) 一种固定翼无人机的保护装置
KR20180005802A (ko) 충격완화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인 비행체
KR20180134605A (ko) 무인기용 자동 팽창 방식 에어백 충격 보호 장치
US20210221522A1 (en) Airplane Emergency Escape Drone
US2492501A (en) Means for arresting descent of a parachute supported load
CN212556783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无人机
US4127246A (en) Parachute air drop load impact reducing system
CN112224426A (zh) 一种无人机用坠落保护装置
CN113104222B (zh) 一种无人机用自主安全防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2300112U (zh) 一种低空飞行器拦截装置
CN212308695U (zh) 一种高空坠落自救安全装置
US10287023B2 (en) Objects falling deceleration system activated by air buoyance
KR101843376B1 (ko) 낙하산이 구비된 무인 비행체
CN212300110U (zh) 低慢小目标安全拦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