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00698U - 一体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体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400698U CN218400698U CN202222741544.6U CN202222741544U CN218400698U CN 218400698 U CN218400698 U CN 218400698U CN 202222741544 U CN202222741544 U CN 202222741544U CN 218400698 U CN218400698 U CN 2184006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pcb
- control device
- steering system
- electronic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包括电动机,电动机的一端设置有联轴器,另一端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第一壳体上还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上设置有车身信号连接端口、电源连接端口、扭矩信号连接端口;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腔体内设置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口通过连接端子连接电动机输出驱动电流信号,并分别与所述车身信号连接端口、电源连接端口、扭矩信号连接端口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并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腔体内设置控制模块,保障了各元器件的安全,对控制模块与其他元器件之间的电连接起到保护作用,为系统的整体运行提供了保证,提升了整车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一体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一种利用电动机产生的动力,通过减速机构将扭矩增大来协助驾驶员进行转向操作,获得理想转向特性的伺服系统。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三大部分分别为:信号传感装置(包括扭矩传感器、转角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转向助力机构(电动机、蜗轮蜗杆、小齿轮、减速箱体等),以及电子控制装置(单片机、MOS管、驱动类芯片、电流传感器、电源以及贴片电容电阻等元器件组成)。
汽车转向时,扭矩传感器检测到驾驶员施加到转向盘上的操纵力,电子控制模块在接收到扭矩传感器输出的扭矩信号后,结合汽车当前的车速信号对系统所处的运动状态进行判断,进而获得系统当前车速下的控制模式,在数据处理后向驱动器发出运行指令,电动机会根据需要提供相应大小的转矩来达到助力、补偿、阻尼或回正控制模式,为了保证驾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助力和回正会随着的车速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阻尼会随着车速的增大而逐渐增大。电动机的转矩通过减速机构增扭后施加在汽车的转向机的齿条上,从而行成助力。
现有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的电子控制装置为分体式结构,分体式结构中的电动机与控制模块之间的连接均使用导线进行连接,占用空间大,结构复杂,整体稳定性低,在颠簸冲击状态下,连接处存在容易松动的问题,影响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的电子控制装置为分体式结构,占用空间大,结构复杂,整体稳定性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包括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一端设置有联轴器,另一端与第一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壳体的另一端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第二壳体上设置有车身信号连接端口、电源连接端口、扭矩信号连接端口;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腔体内设置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口通过连接端子连接电动机输出驱动电流信号,并分别与所述车身信号连接端口、电源连接端口、扭矩信号连接端口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设于第一壳体内的PCB板,以及设于第二壳体内的电感、电容、继电器,所述PCB板上设置有核心控制单元,所述电感、电容、继电器与电源连接端口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PCB板包括上层PCB板和下层PCB板;所述上层PCB板与下层PCB板之间通过PIN针连接,所述下层PCB板上贴装有散热贴片。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PCB板通过PIN针与车身信号连接端口相连接,所述上层PCB板通过连接端子分别与所述电源连接端口和扭矩信号连接端口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上围绕所述车身信号连接端口、电源连接端口、扭矩信号连接端口分别设置有防触碰的绝缘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胶;所述第一壳体与电动机之间设置有O型防水胶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防水透气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机设置联轴器的一端设置有密封防水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PCB板上设置的核心控制单元为单片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并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腔体内设置控制模块,保障了各元器件的安全,对控制模块与其他元器件之间的电连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2)通过连接端子进行电动机与控制模块的连接,代替了控制模块与电动机之间的导线连接,占用空间小,连接的稳固性高,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整体运行提供了保证,提升了整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轴视图;
图5为图4中电动机上连接有金属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腔体内的控制模块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密封防水装置;2-安装孔;3-第一壳体;4-第二壳体;5-车身信号连接端口;6-防水透气装置;7-电源连接端口;8-扭矩信号连接端口;9-螺栓;10-电动机;11-四爪联轴器;12-绝缘挡板;13-控制模块;14-金属端子;15-连接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参见图1-图6,包括电动机10,电动机10上设置有安装孔2,用于与助力减速机构相连接,电动机10的一端设置有联轴器,优选的,所述联轴器为四爪联轴器11。电动机10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壳体3的另一端与第二壳体4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3为金属壳体,第二壳体4为非金属壳体。所述电动机10通过螺栓9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3通过螺栓9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4。
本实施例中,具体参见图4,第二壳体4上设置有车身信号连接端口5、防水透气装置6、电源连接端口7、扭矩信号连接端口8;围绕所述车身信号连接端口5、电源连接端口7、扭矩信号连接端口8设置有防触碰的绝缘挡板12,使连接不易发生松动等不稳固情况。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机10为三相电动机,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的腔体内设置有控制模块13,控制模块13上设置有连接接口15,所述控制模块13的连接接口15通过连接端子连接电动机10输出驱动电流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接端子为本领域中实现电连接的一种常见配件产品,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连接端子为金属端子14,以下内容中涉及连接端子部分不再做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13包括设于第一壳体3内的PCB板,设于第二壳体4内的电感、电容、继电器,所述PCB板上设置有核心控制单元,所述电感、电容、继电器与电源连接端口7相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核心控制单元为单片机。所述电感、电容、继电器等元器件均与电源连接端口7相连,以对电源连接端口7接入的电源进行交直流和电压变换。
其中,所述PCB板包括上层PCB板和下层PCB板,上下层的两个PCB板通过PIN针连接。所述上层PCB板通过PIN针与车身信号连接端口5相连接,通过连接端子分别与所述电源连接端口7、扭矩信号连接端口8相连接,所述连接端子为金属端子;下层PCB板上贴装设置有散热贴片,增强该电子控制装置的散热性能。
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胶,第一壳体3与电动机10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以此增强该电子控制装置的防水防尘能力。同时,电动机10设置四爪联轴器11的一方设置有密封防水装置1,优选的,所述密封防水装置1为U型槽,第二壳体4上设置有防水透气装置6,所述防水透气装置6为圆柱型凸起结构,结构上方安装有防水通气阀。
该电子控制装置通过在多方面进行防水设置,提高了其防水性能,进一步增强了该电子控制装置的稳定性。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一体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电动机(10),所述电动机(10)的一端设置有联轴器,另一端与第一壳体(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壳体(3)的另一端与第二壳体(4)固定连接,第二壳体(4)上设置有车身信号连接端口(5)、电源连接端口(7)、扭矩信号连接端口(8);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4)的腔体内设置有控制模块(13),所述控制模块(13)的信号输出端口通过连接端子连接电动机(10)输出驱动电流信号,并分别与所述车身信号连接端口(5)、电源连接端口(7)、扭矩信号连接端口(8)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13)包括设于第一壳体(3)内的PCB板,以及设于第二壳体(4)内的电感、电容、继电器,所述PCB板上设置有核心控制单元,所述电感、电容、继电器与电源连接端口(7)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包括上层PCB板和下层PCB板;所述上层PCB板与下层PCB板之间通过PIN针连接,所述下层PCB板上贴装有散热贴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PCB板通过PIN针与车身信号连接端口(5)相连接,所述上层PCB板通过连接端子分别与所述电源连接端口(7)和扭矩信号连接端口(8)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4)上围绕所述车身信号连接端口(5)、电源连接端口(7)、扭矩信号连接端口(8)分别设置有防触碰的绝缘挡板(12)。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之间设置有密封胶;所述第一壳体(3)与电动机(10)之间设置有O型防水胶圈。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4)上设置有防水透气装置(6)。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10)设置联轴器的一端设置有密封防水装置(1)。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上设置的核心控制单元为单片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41544.6U CN218400698U (zh) | 2022-10-18 | 2022-10-18 | 一体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41544.6U CN218400698U (zh) | 2022-10-18 | 2022-10-18 | 一体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400698U true CN218400698U (zh) | 2023-01-31 |
Family
ID=85004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741544.6U Active CN218400698U (zh) | 2022-10-18 | 2022-10-18 | 一体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400698U (zh) |
-
2022
- 2022-10-18 CN CN202222741544.6U patent/CN21840069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348008B2 (en) |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 |
CN107444479B (zh) | 电动驱动装置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
JP5067159B2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WO2016125700A1 (ja) |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WO2016125701A1 (ja) |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US20150137636A1 (en) | Motor Controll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the Same | |
JP6522358B2 (ja) |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CN111264021A (zh) | 电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
CN110892616A (zh) | 电动驱动装置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 |
CN111052570A (zh) | 电动驱动装置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
US20210046974A1 (en) |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ontrol device | |
JP5390980B2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用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CN218400698U (zh) | 一体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 | |
WO2019189645A1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用の電子制御ユニット | |
CN110217289B (zh) | 一种汽车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 |
JP6864029B2 (ja) | 電動駆動装置 | |
JP5229612B2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5350915B2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用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5234331B2 (ja) | 車両用操舵装置 | |
JP5423014B2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車両 | |
JP6416647B2 (ja) |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CN213168271U (zh) | 一种电动转向系统电子控制装置 | |
JP2014008796A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2021136731A (ja) | 電動駆動装置 | |
JP5390979B2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用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