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91057U - 一种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91057U
CN218391057U CN202220911439.XU CN202220911439U CN218391057U CN 218391057 U CN218391057 U CN 218391057U CN 202220911439 U CN202220911439 U CN 202220911439U CN 218391057 U CN218391057 U CN 2183910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tube
suction
suction tube
tube
inf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1143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91143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910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910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910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包括:吸引管体、外管;外管可分离设在吸引管体外部;外管底部一侧设有用于连接内镜的外接牵引环,顶部设有外管拉环用于控制外管与吸引管体分离;吸引管体为圆筒段和锥形段组成的中空管道结构,吸引管体侧壁为气囊;锥形段底部形成吸引口,圆筒段顶部设有负压器接口,且圆筒段顶部靠近负压器接口处设有充放气连接口,充放气连接口处设有可拆卸的充放气连接装置;当外管与吸引管体分离后,且气囊充满气体时,消化道内的物体从吸引口吸出。由于吸引管体是中空的,锥形段底部有吸引口,在充满气体时,吸引口可以对消化道内较大的物质进行吸引,使用方便且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辅助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身体健康。消化内镜是经消化道直接获取图像或经附带超声及X线的设备获取消化道及消化器官的超声或X线影像,以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组设备。消化内镜通常需要和吸引管相互配合,从而将患者体内的体液或者半固体物质吸引出。吸引管是一种前端的吸引头为圆柱形的空腔结构,底部呈圆弧形,在环壁上均布有吸引孔的管道,现有的消化内镜(例如胃镜、肠镜)所采用的吸引装置为外接负压吸引器通过内镜钳道进行吸引。
传统的内镜钳道直径约2.7mm-3.7mm,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若遇见消化道中存在大量、体积较大液体、半固体内容物,内镜钳道比较细,不能快速将其吸出,将影响内镜下检查及治疗,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传统的吸引装置存在实用性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的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
一种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包括:吸引管体、外管;所述外管可分离的设置在所述吸引管体外部;所述外管底部一侧设置有用于连接内镜的外接牵引环,顶部设置有外管拉环,所述外管拉环用于控制所述外管与所述吸引管体分离;所述吸引管体为中空的管道结构,由圆筒段和锥形段组成,且所述吸引管体侧壁为气囊;所述锥形段底部形成吸引口,所述圆筒段顶部设置有负压器接口,且所述圆筒段顶部靠近所述负压器接口处设置有充放气连接口,所述充放气连接口处设置有可拆卸的充放气连接装置;当所述外管与所述吸引管体分离后,且所述气囊充满气体时,消化道内的物体从所述吸引口吸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放气连接装置靠近所述充放气口位置处设置有充气阀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管顶部靠近所述外管拉环位置处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包裹所述负压器接口、所述充放气连接口、所述充放气连接装置以及所述充气阀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锥形段底部设置有内置牵引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管的表面设置有预撕开线,且所述预撕开线的起点设置在所述外管底部,所述预撕开线的终点设置在所述外管拉环;所述预撕开线用于将所述外管从所述吸引管体外部剥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锥形段顶部的两侧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侧吸引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吸引口的数量为2个至6个,均匀分布在所述锥形段顶部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引管体内径为1.3厘米至1.7厘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锥形段管径为2.3厘米至2.7厘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引管体、所述外管均由聚乙烯材料制成。
上述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包括吸引管体、外管;所述外管可分离的设置在所述吸引管体外部;所述外管底部一侧设置有用于连接内镜的外接牵引环,顶部设置有外管拉环,所述外管拉环用于控制所述外管与所述吸引管体分离;所述吸引管体为中空的管道结构,由圆筒段和锥形段组成,且所述吸引管体侧壁为气囊;所述锥形段底部形成吸引口,所述圆筒段顶部设置有负压器接口,且所述圆筒段顶部靠近所述负压器接口处设置有充放气连接口,所述充放气连接口处设置有可拆卸的充放气连接装置;当所述外管与所述吸引管体分离后,且所述气囊充满气体时,消化道内的物体从所述吸引口吸出。由于外管可分离的设置在吸引管体外部,在外管的辅助下,可以更加便捷的让吸引管体进入消化道内,由于吸引管体为中空的管道结构,且锥形段底部形成吸引口,在充满气体的时候,吸引口可以对消化道内较大的物质进行吸引,使用方便且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的结构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吸引管体100充气后的结构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外管200的结构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吸引管体100充气前的结构图;
图5为又一个实施例中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的结构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的结构图;
图7为又一个实施例中吸引管体100充气后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主要包括:吸引管体100、外管200;外管200可分离的设置在吸引管体100外部;外管200底部一侧设置有用于连接内镜的外接牵引环210,顶部设置有外管拉环220,外管拉环220用于控制外管200与吸引管体100分离;吸引管体100为中空的管道结构,由圆筒段102和锥形段104组成,且吸引管体100侧壁为气囊;锥形段104底部形成吸引口106,圆筒段102顶部设置有负压器接口110,且圆筒段102顶部靠近负压器接口110处设置有充放气连接口120,充放气连接口120处设置有可拆卸的充放气连接装置130;当外管200与吸引管体100分离后,且气囊充满气体时,消化道内的物体从吸引口106吸出。
吸引管体100较软,外管200较硬,外管200可以设置在吸引管体100外部。具体的,外管200可以可分离的设置在吸引管体100内部,外管200可以与吸引管体100一起进入消化道内,然后再将外管200从吸引管体100上分离并从消化道内抽出。由于外管200较硬,可以起到塑形的作用;吸引管体100较软有利于压缩体积。
外管200的底部一侧可以设置有外接牵引环210,将外接牵引环210内镜连接,外管200可以通过外接牵引环210进入内镜钳道。外管200的顶部可以设置有外管拉环220,外管拉环220不进入内镜钳道,在外接牵引环210的作用下外管200和吸引管体100进入内镜钳道后,使用者可以通过拉扯外管拉环220从而控制外管200与吸引管体100分离,即将外管200从内镜钳道中抽出。外管200的结构如图3所示。
吸引管体100可以是中空的管道结构,具体包括圆筒段102和锥形段104。其中,锥形段104可以是吸引管体100的底部段,圆筒段102可以是吸引管体100的顶部段。在本实施例中,吸引管体100的侧壁可以是气囊,吸引管体100在外管200的牵引下进入消化道后,外管200被分离出,此时,通过对吸引管体100进行充气,使得气体充满气囊,便于对消化道中体积较大的物质进行吸引。吸引管体100充气前如图4所示。
锥形段104底部可以形成吸引口106,其中,形成的吸引口106可以是喇叭状的,便于吸引较大的物质。圆筒段102的顶部可以设置有负压器接口110,负压器接口110可以用于外接负压器;圆筒段102顶部靠近负压器接口110处可以设置有充放气连接口120,具体的,充放气连接口120处可以设置有可拆卸的充放气连接装置130,通过充放气连接装置130可以向充放气连接口120进行充气或者放气操作,使得气体充满吸引管体100,或者气体从吸引管体100中排出。
其中,圆筒段102顶部可以与外管200顶部相对应,即圆筒段102的顶部可以超出外管200的顶部,便于连接负压器等装置。
当外管200与吸引管体100分离后,且气囊充满气体时,消化道内的物体可以从吸引口106吸出。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主要包括:吸引管体100、外管200;外管200可分离的设置在吸引管体100外部;外管200底部一侧设置有用于连接内镜的外接牵引环210,顶部设置有外管拉环220,外管拉环220用于控制外管200与吸引管体100分离;吸引管体100为中空的管道结构,由圆筒段102和锥形段104组成,且吸引管体100侧壁为气囊;锥形段104底部形成吸引口106,圆筒段102顶部设置有负压器接口110,且圆筒段102顶部靠近负压器接口110处设置有充放气连接口120,充放气连接口120处设置有可拆卸的充放气连接装置130;当外管200与吸引管体100分离后,且气囊充满气体时,消化道内的物体从吸引口106吸出。由于外管200可分离的设置在吸引管体100外部,在外管200的辅助下,可以更加便捷的让吸引管体100进入消化道内,由于吸引管体100为中空的管道结构,且锥形段104底部形成吸引口106,在充满气体的时候,吸引口106可以对消化道内较大的物质进行吸引,使用方便且实用性强。
如图2、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充放气连接装置130靠近充放气口120位置处设置有充气阀门132。
在本实施例中,充气阀门132设置在充放气连接装置130上,并不会进入到消化道内。在外管200与吸引管体100跟随内镜进入消化道且外管200从吸引管体100上分离后,使用者可以将充放气连接装置130连接在充放气口120上,同时打开充气阀门132,使得气体从充放气口120进入吸引管体100中。具体的,使用者可以使用空针向充放气连接装置130中注入气体,气体再从充放气口120进入吸引管体100。
使用完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后,使用者可以关闭充气阀门132,并将充放气连接装置130从充放气口120上拆卸,吸引管体100内的气体可以通过充放气口120被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充放气连接装置130设置充气阀门132,可以手动控制吸引管体100的充气与放气,方便快捷。
如图2、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锥形段104底部设置有内置牵引环105。
在外管从吸引管体100外部剥离后,内置牵引环105可以连接在内镜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外管200顶部靠近外管拉环220位置处设有凸起222,凸起222用于包裹负压器接口110、充放气连接口120、充放气连接装置130以及充气阀门132。
由于负压器接口110在使用时需要外接负压器,充放气连接口120在使用时需要与充放气连接装置130连接,为了避免这些装置进入消化道中,需要设置凸起222进行包裹。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外管200的表面设置有预撕开线202,且预撕开线202的起点设置在外管200底部,预撕开线202的终点设置在外管拉环220;预撕开线202用于将外管200从吸引管体100外部剥离。
其中,预撕开线202可以是一条直线,设置在外管200的外表面。在本实施例中,预撕开线202的起点可以设置在外管200底部,预撕开线202的终点可以设置在外管拉环220,当需要将外管200从吸引管体100外部剥离时,使用者可以拉扯外管拉环220,使得外管200的外表面沿着预撕开线202分离,进而从吸引管体100外部脱落,使用者可以进一步通过拉扯外管拉环220将脱落的外管200从消化道中拉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外管200的表面设置预撕开线202,可以快速简单的将外管200从吸引管体100外部剥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锥形段104顶部的两侧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侧吸引口108。
其中,侧吸引口108可以与吸引管体100的内侧相通,从而增大吸引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吸引口的数量为2个至6个,均匀分布在锥形段顶部的两侧。优选的,侧吸引口的数量可以是4个,锥形段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2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吸引管体内径可以是1.3厘米至1.7厘米。优选的,吸引管体内径可以是1.5厘米。
在一个实施例中,锥形段管径可以是2.3厘米至2.7厘米。优选的,锥形段管径可以是2.5厘米。
在一个实施例中,吸引管体、外管均由聚乙烯材料制成,其中,外管较硬,主要作用是塑形,吸引管体较软,更有利于压缩体积,吸引管锥形段可避免胃、肠黏膜堵塞吸引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的使用方法如下:
在对较直的消化道以及紧急情况需要辅助吸引时,可以使用钛夹或异物钳经内镜钳道伸出夹住外管底部的外接牵引环,外管和吸引管体随内镜进入消化道指定位置;再将钛夹或异物钳松开释放外接牵引环,将充放气连接装置经充放气连接口插入吸引管体上,撕开外管中间预撕开线,一手拉住外管拉环,一手固定充放气连接口和充气阀门,即可将整个外管拉出,释放吸引管体;或暂不连接充放气连接装置,一手固定吸引管体末端的负压器接口,一手拉住外管拉环将整个外管拉出,然后将充放气连接装置经充放气连接口插入吸引管体上;最后打开充气阀门经充放气连接口用空针注入空气,可在内镜下观察吸引管体注气后扩张情况,满意后关闭充气阀门备用。
在对弯道较多的消化道需要辅助吸引时,可以先将内镜置入消化道指定位置,再经内镜钳道置入本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具体的,将充放气连接装置经充放气连接口插入吸引管体上,撕开外管中间预撕开线,一手拉住外管拉环,一手固定充放气连接口和充气阀门,即可将整个外管随内镜一道拉出,释放吸引管体;或暂不连接充放气连接装置,一手固定吸引管体末端的负压器接口,一手拉住外管拉环将整个外管随内镜一道拉出,然后将充放气连接装置经充放气连接口插入吸引管体上;接着重新进镜至吸引管体置入位置,然后打开充气阀门经充放气连接口注入空气,可在内镜下观察吸引管体注气后扩张情况,满意后关闭充气阀门备用。
由于吸引管体充气后前端带有内置牵引环,同样可用钛夹或异物钳经内镜钳道伸出夹住内置牵引环随内镜调整要吸引的部位;调整好位置后经负压器接口外接负压吸引器便可进行吸引;使用结束后,打开充气阀门,空针吸尽空气后,缓慢拉出吸引管体即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引管体、外管;所述外管可分离的设置在所述吸引管体外部;所述外管底部一侧设置有用于连接内镜的外接牵引环,顶部设置有外管拉环,所述外管拉环用于控制所述外管与所述吸引管体分离;所述吸引管体为中空的管道结构,由圆筒段和锥形段组成,且所述吸引管体侧壁为气囊;所述锥形段底部形成吸引口,所述圆筒段顶部设置有负压器接口,且所述圆筒段顶部靠近所述负压器接口处设置有充放气连接口,所述充放气连接口处设置有可拆卸的充放气连接装置;当所述外管与所述吸引管体分离后,且所述气囊充满气体时,消化道内的物体从所述吸引口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连接装置靠近所述充放气连接口位置处设置有充气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顶部靠近所述外管拉环位置处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包裹所述负压器接口、所述充放气连接口、所述充放气连接装置以及所述充气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段底部设置有内置牵引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表面设置有预撕开线,且所述预撕开线的起点设置在所述外管底部,所述预撕开线的终点设置在所述外管拉环;所述预撕开线用于将所述外管从所述吸引管体外部剥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段顶部的两侧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侧吸引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吸引口的数量为2个至6个,均匀分布在所述锥形段顶部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管体内径为1.3厘米至1.7厘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段管径为2.3厘米至2.7厘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管体、所述外管均由聚乙烯材料制成。
CN202220911439.XU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 Active CN2183910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11439.XU CN218391057U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11439.XU CN218391057U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91057U true CN218391057U (zh) 2023-01-31

Family

ID=84996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11439.XU Active CN218391057U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910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93137B2 (en) Endoscope accessory
CN103517665B (zh) 用于内窥镜真空治疗的真空系统和内窥镜装置
US9480390B2 (en) Endoscope accessory
US11564556B2 (en) Endoscope accessory
US20100121144A1 (en) Endoscope Accessory
CN208678114U (zh) 一种改进的可视气管插管及其系统
JP5124287B2 (ja) 医療用留置部材
JP3770902B1 (ja) 大腸内視鏡検査補助具
US20200230339A1 (en) Inflatable laryngeal mask airway for endoscop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N111671383B (zh) 一种带充气气囊的可分离式胃镜套管
US8540621B2 (en) Medical retainer and medical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CN106667620A (zh) 十二指肠支架以及十二指肠支架置入器
CN218391057U (zh) 一种消化内镜辅助下吸引管
US20090099515A1 (en) Trans-cervical catheter having a conical-shaped balloon
CN109528383B (zh) 经皮胃造瘘管置入导引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8938075A (zh) 一种内镜下粘膜剥离术辅助套管
CN209611490U (zh) 经皮胃造瘘管置入导引装置
CN112603560B (zh) 低位直肠癌肿瘤隔绝保护套
CN211511730U (zh) 腹膜置管手术用可视镜及可视性腹膜置管手术包
CN210228213U (zh)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用囊体
CN205964672U (zh) 一种胃减压联合空肠营养球囊导管
CN220988740U (zh) 一种带气囊导管的内镜用先端帽
CN210810933U (zh) 一种内镜吸引辅助装置
CN221469830U (zh) 一种胃镜检测辅助装置
CN211324910U (zh) 一种胃肠镜下治疗用套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