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90708U - 洗料装置、锅盖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洗料装置、锅盖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90708U
CN218390708U CN202221998840.8U CN202221998840U CN218390708U CN 218390708 U CN218390708 U CN 218390708U CN 202221998840 U CN202221998840 U CN 202221998840U CN 218390708 U CN218390708 U CN 2183907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seal
washing
side wall
seal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9884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9884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907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907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907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洗料装置、锅盖和烹饪器具。洗料装置包括侧壁部和盘盖组件。侧壁部构造为筒状。盘盖组件可取出地设置在侧壁部中,盘盖组件构造为沿侧壁部的轴向方向相对于侧壁部可移动。盘盖组件包括密封装置,密封装置的外周边缘的形状与侧壁部的内周边缘的形状匹配,用于密封所述侧壁部。密封装置包括密封装置本体、径向延伸部、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径向延伸部从密封装置本体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第一密封部从径向延伸部沿径向方向倾斜地向外延伸,第二密封部从第一密封部沿径向方向倾斜地向内延伸。本申请的洗米装置结构简单,盘盖组件可拆卸清洗,密封装置不易翻边、使用寿命更长。

Description

洗料装置、锅盖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洗料装置以及具有其的锅盖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已有的自动饭煲洗米结构复杂,又不可拆卸下来清洗。因此,需要一种洗料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洗料装置,其包括:
侧壁部,所述侧壁部构造为筒状;和
盘盖组件,所述盘盖组件可取出地设置在所述侧壁部中,所述盘盖组件构造为沿所述侧壁部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所述侧壁部可移动,所述盘盖组件包括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的外周边缘的形状与所述侧壁部的内周边缘的形状匹配,用于密封所述侧壁部,从而与所述侧壁部围设出用于洗料的洗料腔,所述密封装置包括:
密封装置本体,
径向延伸部,所述径向延伸部从所述密封装置本体沿所述盘盖组件的径向方向从所述密封装置本体向外延伸,所述径向延伸部包括连接至所述密封装置本体的延伸部第一端和与所述延伸部第一端相反的延伸部第二端,
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连接至所述径向延伸部第二端,所述第一密封部从所述径向延伸部沿所述径向方向倾斜地向外延伸,所述第一密封部包括连接至所述径向延伸部的第一密封部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密封部第一端相反的第一密封部第二端,和
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连接至所述第一密封部第二端,所述第二密封部从所述第一密封部沿所述径向方向倾斜地向内延伸,所述第二密封部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密封部的第二密封部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二密封部第一端相反的第二密封部第二端,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密封部第二端沿所述盘盖组件的轴向方向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连接部位的两侧,所述径向延伸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包括弹性材料。
根据本申请的洗料装置,侧壁部和盘盖组件围设出用于洗米的洗料腔,洗料装置结构简单。同时,盘盖组件可以从侧壁部中移出以方便清洗。盘盖组件的密封装置的周边构造为径向延伸的钩状,从而当盘盖组件相对于侧壁部移动时,密封装置不会翻边,能够始终保持盘盖组件与侧壁部密封接触,同时也使密封装置更加耐用。
可选地,
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径向方向的角度为30至89.5度;
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径向方向的角度为30至89.5度。
进一步,
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径向方向的角度为55至65度;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径向方向的角度为55至65度。
根据本申请,密封装置的周边的钩状结构的倾斜角度设计合理,当盘盖组件相对于侧壁部移动时,密封装置不会翻边,能够始终保持盘盖组件与侧壁部密封接触,同时也使密封装置更加耐用。
可选地,所述径向延伸部具有第一厚度W1,所述第一密封部具有第二厚度W2,所述第二密封部具有第三厚度W3,其中W2<=W1,并且W2<=W3。
进一步,
所述第一厚度W1为:1mm<=W1<=5mm;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厚度W2为:0.5mm<=W2<=2mm;并且/或者
所述第三厚度W3为:0.5mm<=W3<=5mm。
根据本申请,密封装置的第一密封部为主要变形区段,其具有较小的厚度以利于变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连接部位的外径比所述侧壁部的内径大0.2至1.6mm。
根据本申请,密封装置与侧壁部过盈配合,从而与侧壁部密封接触。
可选地,所述密封装置的所述弹性材料的硬度为15至60度。
根据本申请,密封装置的硬度设计合理。
可选地,所述侧壁部包括沿所述侧壁部的轴向方向分布的第一区段和与所述第一区段相反的第二区段,所述盘盖组件相对于所述侧壁部具有密闭位置和打开位置,其中,
当所述盘盖组件位于所述密闭位置时,所述密封装置密封接触所述第二区段,
当所述盘盖组件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密封装置脱离所述第二区段,以使所述洗料腔中的物料从所述第二区段移出所述洗料腔。
根据本申请,盘盖组件为侧壁部的一端的盖子。
可选地,
所述第二区段设置有排污口,
所述盘盖组件相对于所述侧壁部还具有连通位置,所述连通位置位于所述密闭位置与所述打开位置之间,当所述盘盖组件处于所述连通位置时,所述排污口与所述洗料腔连通,当所述盘盖组件处于所述密闭位置时,所述排污口与所述洗料腔不连通。
根据本申请,侧壁部设置有用于排水的排污口。
可选地,
所述盘盖组件还包括转盘装置,所述转盘装置位于所述盘盖组件的朝向所述洗料腔的一侧,所述转盘装置构造为围绕洗料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侧壁部可旋转,其中所述洗料旋转轴线、所述侧壁部的轴向方向和所述盘盖组件的轴向方向均平行于竖直方向;
所述密封装置本体附接至所述转盘装置;
所述密封装置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转盘装置的径向尺寸。
根据本申请,盘盖组件的转盘装置在洗米时可以搅拌米水混合物,在落米时可以通过离心力将米甩出。
可选地,
所述转盘装置的朝向所述洗料腔的一侧设置有扰流筋和/或扰流柱;并且/或者
所述转盘装置的朝向所述洗料腔的一侧构造为沿所述盘盖组件的径向方向从内上向外下倾斜的斜面。
根据本申请,扰流筋和/或扰流柱可以提高转盘装置的洗米搅拌功能,倾斜的斜面可以在落米时使米不会残留在洗料腔内。
可选地,所述密封装置构造为相对于所述侧壁部不可旋转。
根据本申请,密封装置相对于侧壁部不可旋转,有利于延长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
所述转盘装置包括连接孔,所述连接孔沿所述盘盖组件的轴向方向延伸;
所述盘盖组件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包括转轴第一端和与所述转轴第一端相反的转轴第二端,所述转轴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连接孔中,所述转轴构造为围绕所述洗料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侧壁部可旋转并且沿所述侧壁部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所述侧壁部可移动,
其中,所述转轴第二端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连接孔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并且所述转轴第二端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连接孔的横截面形状均为非圆形。
根据本申请,转轴带动转盘装置旋转。
可选地,
所述密封装置在所述转盘装置的下方附接至所述转盘装置;
所述密封装置本体包括沿所述密封装置的轴向方向分布的密封装置第一侧和与所述密封装置第一侧相反的密封装置第二侧,其中所述密封装置第一侧附接至所述转盘装置;
所述密封装置还包括密封装置连接部,所述密封装置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密封装置第一侧;
所述转盘装置包括转盘装置连接部,所述转盘装置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转盘装置的用于朝向所述密封装置的一侧,用于与所述密封装置连接部连接,
其中,所述洗料装置构造为使得所述转盘装置连接部围绕所述洗料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侧壁部可旋转,使得所述密封装置连接部相对于所述侧壁部不可旋转。
根据本申请,转盘装置与密封装置上下设置,转盘装置旋转时,密封装置不旋转。
可选地,
所述密封装置连接部构造为在所述密封装置第一侧的沿所述盘盖组件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下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凹陷部的上部的径向尺寸;
所述转盘装置连接部构造为在所述转盘装置的朝向所述密封装置的一侧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下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凸起部的上部的径向尺寸和所述凹陷部的上部的径向尺寸,使得所述凸起部的下部容纳在所述凹陷部的下部中、所述凸起部的上部容纳在所述凹陷部的上部中,并且所述凸起部在所述凹陷部中可旋转;
所述连接孔延伸至所述转盘装置连接部,使得所述转轴第二端连接至所述转盘装置连接部。
进一步,
所述转盘装置的朝向所述密封装置的一侧设置有从所述转盘装置的表面朝向所述密封装置凸出的转盘凸起,所述连接孔延伸贯穿所述转盘凸起;
所述转盘装置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位于所述限位部的中心部位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连接孔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所述突出部被容纳在所述连接孔的朝向所述密封装置的一端的端口中,
其中,所述限位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转盘凸起的径向尺寸,所述限位部形成所述凸起部的下部,所述转盘凸起形成所述凸起部的上部。
根据本申请,转盘装置与密封装置的连接方式简单、有效。
可选地,所述密封装置本体包括:
密封圈座,所述密封装置连接部设置至所述密封圈座的上表面;
密封圈本体,所述密封圈本体附接至所述密封圈座的下表面,所述径向延伸部设置至所述密封圈本体;和
压板,所述压板附接至所述密封圈本体的下表面。
进一步,所述密封圈本体、所述径向延伸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形成为一体。
根据本申请,密封装置结构简单、有效。密封圈座和压板用于将密封件连接至转盘装置,并且保护密封件。
可选地,
所述转盘装置设置有沿所述转盘装置的周向方向延伸的轴承槽;
所述盘盖组件还包括密封轴承,所述密封轴承设置在所述轴承槽中;
所述密封装置本体套设在所述密封轴承的外周。
进一步,所述密封装置构造为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所述径向延伸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所述密封圈形成为一体,其中,所述密封圈本体为所述密封装置本体。
根据本申请,密封装置结构简单、有效。
可选地,所述盘盖组件还包括:
顶盖,用于盖合所述洗料腔,所述顶盖包括:
顶盖主体,用于盖合所述侧壁部的所述第一区段,所述顶盖主体设置有入料口,和
凹部,所述凹部从所述顶盖主体向下延伸,所述凹部的底面设置有通孔;和
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设置在所述凹部中,所述连接轴构造为围绕所述洗料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侧壁部可旋转,
其中,所述转轴第一端延伸穿过所述通孔后进入所述凹部,并在所述凹部中连接至所述连接轴,以与所述连接轴围绕所述洗料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侧壁部同步旋转。
根据本申请,顶盖为侧壁部的另一个盖子。用于驱动转轴旋转的连接轴设置在顶盖中,使得洗料装置结构紧凑。
可选地,
所述连接轴构造为沿所述侧壁部的轴向方向延伸的中空轴,所述连接轴的内壁设置有键;
所述转轴第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中,所述转轴第一端的外周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轴的键相匹配的键槽以与所述连接轴围绕所述洗料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侧壁部同步转动;
所述转轴构造为沿所述侧壁部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所述连接轴可移动。
根据本申请,连接轴设计为中空轴,转轴位于连接轴内部,有利于洗料装置结构紧凑。
可选地,
所述转轴第一端包括沿所述转轴的径向方向向外凸出的凸缘部,所述凸缘部的外周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轴的键相匹配的键槽;
所述盘盖组件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转轴的外周,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凸缘部与所述凹部的底面之间。
根据本申请,弹簧用于使盘盖组件从打开位置返回密闭位置。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锅盖,其包括:
锅盖主体,用于盖合烹饪空间;和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洗料装置,
其中,所述侧壁部设置至所述锅盖主体,所述侧壁部沿竖直方向延伸。
根据本申请的锅盖设置有洗料装置,洗料装置的侧壁部和盘盖组件围设出用于洗米的洗料腔,洗料装置结构简单。同时,盘盖组件可以从侧壁部中移出以方便清洗。盘盖组件的密封装置的周边构造为径向延伸的钩状,从而当盘盖组件相对于侧壁部移动时,密封装置不会翻边,能够始终保持盘盖组件与侧壁部密封接触,同时也使密封装置更加耐用。
可选地,
所述侧壁部包括沿所述侧壁部的轴向方向分布的第一区段和与所述第一区段相反的第二区段,所述第二区段设置有排污口,
所述锅盖还包括可拆盖,所述可拆盖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锅盖主体,所述锅盖主体与所述可拆盖围设出排污管道,
其中所述排污口与所述排污管道连通。
根据本申请,锅盖上设置有排污通道,侧壁部设置有用于排水的排污口,从而洗料装置可以排水。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洗料装置,或者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锅盖。
根据本申请的烹饪器具设置有洗料装置,洗料装置的侧壁部和盘盖组件围设出用于洗米的洗料腔,洗料装置结构简单。同时,盘盖组件可以从侧壁部中移出以方便清洗。盘盖组件的密封装置的周边构造为径向延伸的钩状,从而当盘盖组件相对于侧壁部移动时,密封装置不会翻边,能够始终保持盘盖组件与侧壁部密封接触,同时也使密封装置更加耐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烹饪器具的截面图,其中该烹饪器具处于初始状态;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烹饪器具的截面图,其中该烹饪器具处于下料状态;
图4为图1中所示的烹饪器具的截面图,其中该烹饪器具处于下料完成状态;
图5为图1中所示的烹饪器具的截面图,其中该烹饪器具处于洗料状态;
图6为图1中所示的烹饪器具的截面图,其中该烹饪器具处于排水状态;
图7为图1中所示的烹饪器具的截面图,其中该烹饪器具处于落料状态;
图8为图1中所示的烹饪器具的盘盖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图1中所示的烹饪器具的盘盖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11为图8中所示的盘盖组件的截面图;
图12为图8中所示的盘盖组件的另一截面图;
图13为图1中所示的烹饪器具的送料机构以及设置在其中的传动组件的截面图;
图14为图1中所示的烹饪器具的送料机构以及设置在其中的传动组件的另一截面图;
图15为图1中所示的烹饪器具的储料机构以及设置在其中的传动组件以及送料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其中为了简洁,省略了部分部件;
图16至图18分别示出了图15中所示的传动组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截面图和立体分解图;
图19示出了图15中所示的送料机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0为图1中所示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立体分解图;
图21为图20中所示的锅盖的仰视立体图,其中省略了可拆盖;
图22为图20中所示的锅盖的可拆盖的示意图;
图23为图20中所示的锅盖的示意图,其中锅盖的一部分被剖开,以示出其内部结构;
图24为图20中所示的锅盖的截面示意图;
图2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26为图1中所示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27为图26中所示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装配示意图;
图28为图27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盘盖组件的截面图;
图30为图29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1a为图1中所示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截面图;
图31b为图31a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2为图1中所示的烹饪器具的洗料装置的转轴的立体图;
图33为图1中所示的烹饪器具的洗料装置的转盘的立体图;
图34为图1中所示的烹饪器具的洗料装置的转盘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盘盖组件的截面图;
图36为图35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7为图1中所示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截面示意图,其中省略了盘盖组件;
图38至图42分别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洗料装置的转盘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烹饪器具
2:锅体
3:内锅
4:锅盖
5:洗料装置
6:侧壁部
6A:第一区段
6B:第二区段
6C:第一端口
6D:第二端口
7:入料口
8:排料口
9:排污口
10:排污管道
11:机体组件
11A:锅体组件
12:底座
13:储料仓
14:出口
15:送料机构
16:送料仓
17:密封装置
18:转盘装置
19:转盘
20:顶盖
21:第一驱动装置
22:螺杆件
23:螺母件
24:第二驱动装置
25:滑动轴
26:传动轴
27:连接轴
28:第三驱动装置
29:第一齿轮
30:第二齿轮
31:传动螺杆
32:内孔
33:转轴
34:台阶部
35:凹部
36:第一通孔
37:第二通孔
38:第一端
39:第二端
40:弹性件
41:凸缘部
42:锅盖主体
43:可拆盖
44:承托部
45:覆盖部
46:滑动通道
47:密封圈
48:污水箱
49:密封件
52:洗料仓主体
53:密封圈座
54:压板
55:连接孔
56:限位部
57:突出部
58:转盘装置连接部
59:转盘凸起
60:键
61:密封装置连接部
64:限位凸起
65:顶盖主体
66:延伸部
66A:限位开口
67:导向口
68:限位口
69:定位槽
70:定位肋
71:扰流筋
72:扰流柱
73:上贴合表面
74:齿轮盖
75:限位端
76:定位端
77:限位槽
78:孔
79:第一部分
80:第二部分
82:出料口
85:第一位置检测装置
87:变速箱
88:进料口
89:储料机构
90:洗料腔
95:盘盖组件
400:密封圈本体
401:密封装置本体
401A:密封装置第一侧
401B:密封装置第二侧
402:径向延伸部
402A:延伸部第一端
402B:延伸部第二端
403:第一密封部
403A:第一密封部第一端
403B:第一密封部第二端
404:第二密封部
404A:第二密封部第一端
404B:第二密封部第二端
410:密封轴承
411:轴承槽
DA:轴向方向
DR:径向方向
PR:洗料旋转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洗料装置以及具有其的锅盖和烹饪器具。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为具有自动加米、洗米、加水功能的智能型烹饪器具。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文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1的详细阐述同时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洗料装置和锅盖。
参考图1,烹饪器具1包括机体组件11和锅体组件11A。机体组件11的底部具有底座12,锅体组件11A能够被放置在底座12上并且可以从底座12上取下,以便于将锅体组件11A放置在任何期望的位置处,例如餐桌上。
锅体组件11A包括锅体2、设置在锅体2中的内锅3和盖合在锅体2上的锅盖4。锅体2可分离地坐设于底座12上。内锅3可取出地放置在锅体2中。锅盖4可拆卸地连接在锅体2上。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锅盖4可以整体从锅体2拆装,从而方便对锅盖4进行清洗。当锅盖4盖合至锅体2时,锅盖4与内锅3之间形成烹饪空间。
底座12上通常设置有加热装置(未示出)以及为加热装置供电的供电模块。当锅体组件11A放置在底座12上时供电模块可以向加热装置供电,使得加热装置可以对锅体2中的内锅3进行加热。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为电磁加热元件,示例性地,加热装置可以包括线圈盘和盘绕在线圈盘上的线圈,以使得当通电时,加热装置可以产生热量以加热内锅3。可以理解,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也可以配置为其他结构,例如电热丝加热等。示例性地,该供电模块可以为与外界电源相适配的插头,插头插接后可以为加热装置供电,供电模块也可以配置为容置在底座12中的电池。
参考图2-图7,机体组件11中还设置有储料机构89和送料机构15。储料机构89位于锅盖4的上方,储料机构89与锅盖4之间具有间隙。储料机构89包括储料仓13,储料仓13中可以储存物料,物料可以是大米,小米,玉米粒,黑豆,红豆,绿豆等食材。储料仓13具有侧向出口14,也就是说,该出口14设置在储料仓13的侧面,以便于储料仓13中的物料经由出口14流出。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该出口14设置在储料仓13的下部,从而可以进一步便于储料仓13中的物料通过重力作用从出口14流出。
继续参考图2至图7,送料机构15包括送料仓16,送料仓16具有进料口88(如图15所示)、设置在进料口88之下的出料口82(如图19所示)和设置于进料口88和出料口82之间的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用于传输固体物料的进料通道(未示出)。进料口88设置在送料仓16的侧壁上,出料口82设置在送料仓16的底壁上。送料仓16至少在第一位置(也称为收纳位置,也就是初始状态,如图2所示)和第二位置(也称为配合位置,也就是下料状态,如图3所示)之间可移动,其中当送料仓16在第一位置时,送料仓16与出口14以及洗料装置5的入料口7(如图9所示,下文描述)不连通,当送料仓16在第二位置时,送料仓16与出口14以及入料口7均连通。优选地,送料仓16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沿直线上下移动。当在下料状态下(如图3所示)时,进料口88能够与储料仓13的出口14连通,出料口82能够与洗料装置5的入料口7连通,以使储料仓13中的物料经由进料口88进入送料仓16,再经由出料口82进入洗料装置5中。送料仓16大致构造为柱状结构。当送料仓16在收纳位置时,送料机构15与锅盖4之间具有间隙。该方案便于锅盖4或者锅盖4和锅体2从送料机构15的下方取出。
送料机构15至少部分地位于储料仓13的收纳腔内,或者送料机构至少部分地位于储料仓13外但位于储料仓13围设的空间内。此处所提及的“围设的空间”是指:任意取一个坐标系,沿X、Y、Z三个方向分别投影,两者均存在重叠部分。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当送料仓16处于第一位置时,送料仓16全部隐藏在储料仓13中,如图3所示,当送料仓16处于第二位置时,送料仓16的一部分从储料仓13中延伸出来,并朝向洗料装置5伸出,与入料口7贴合。该方案在送料仓16处于第一位置的时候将其隐藏在储料仓13内,可以避免送料仓16被损坏,也可以使烹饪器具1的结构更紧凑。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当送料仓16处于第一位置时,其也可以折叠于机体组件11的一侧,当送料仓16向第二位置运动时,其可以绕位于其一端的轴线旋转,以朝向洗料装置5伸展开。
优选地,储料仓13中还设置有滑动通道46,送料机构15可移动地设置在滑动通道46中。该方案可以保证送料机构15在储料仓13中沿着预定的方向上下移动,避免送料机构15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移位。
洗料装置
如图2至图7以及图8至图10所示,烹饪器具1还包括洗料装置5,洗料装置5设置至锅盖4,由于锅盖4可拆卸,因而将洗料装置5设置至锅盖4,可以使其随锅盖4一起拆洗。洗料装置5设置在储料仓13的下方,且与锅盖4位于机体的同一侧。洗料装置5包括具有排料口8的洗料仓主体52,洗料仓主体52用于形成洗料腔90,洗料腔90中洗好的米可以经由排料口8排出。洗料仓主体52还具有入料口7,上文中所述的送料仓16中的物料可以经由入料口7进入洗料腔90中。
洗料装置5包括侧壁部6。侧壁部6构造为筒状。侧壁部6包括沿侧壁部6的轴向方向DA(也即竖直方向)分布的第一区段6A和与第一区段6A相反的第二区段6B(参见图37)。侧壁部6设置在锅盖4上且形成洗料仓主体52,侧壁部6用于围成具有排料口8的洗料腔90。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侧壁部6形成为锅盖4的一部分,例如,如图20所示,侧壁部6设置至锅盖主体42,并与锅盖主体42为一体形成的整体件。该方案更便于制造和装配。侧壁部6可以设置成竖直地延伸,即使得洗料腔90上下同宽,也可以设置为从上到下朝向洗料腔90的内部倾斜地延伸,即洗料腔下宽上窄,以减少米粒残留。此外,侧壁部6的内表面设置为光滑表面,以进一步减少米粒残留。
洗料装置5还包括设置在侧壁部6中的盘盖组件95。优选地,盘盖组件95可拆卸地(或者可取出地)设置在侧壁部6中,以便于对盘盖组件95进行拆洗。具体地,盘盖组件95包括设置在洗料仓主体52中的转盘装置18和密封装置17,其中密封装置17设置在转盘装置18的下方。转盘装置18位于盘盖组件95的朝向洗料腔90的一侧。
盘盖组件95构造为沿侧壁部6的轴向方向DA相对于侧壁部6可移动。盘盖组件95相对于侧壁部6具有密闭位置、连通位置和打开位置。连通位置位于密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密闭位置和连通位置也称为关闭位置。也即,转盘装置18相对于侧壁部6具有密闭位置、连通位置和打开位置。也即,密封装置17相对于侧壁部6具有密闭位置、连通位置和打开位置。其中,盘盖组件95的密封装置17的外周边缘的形状与侧壁部6的内周边缘的形状匹配,用于密封侧壁部6从而密封装置17与侧壁部6围设出用于洗料的洗料腔(或洗料仓)。例如,密封装置17的外周边缘的形状与第二区段6B的内周边缘的形状匹配,用于密封第二区段6B。因此,密封装置17也可以认为是洗料仓盖。
密封装置17可移动地设于洗料仓主体52内,具体地,密封装置17在打开排料口8的打开位置和盖合排料口8的关闭位置之间可移动。如图2-6所示,密封装置17位于上方,处于盖合排料口8的关闭位置;如图7所示,密封装置17移动至下方,处于打开排料口8的打开位置,此时洗料腔中的米可以经由排料口8落入内锅3中。也即,当盘盖组件95处于打开位置时,密封装置17脱离第二区段6B,以使洗料腔90中的物料从第二区段6B移出洗料腔90。
转盘装置18包括转盘19。转盘19设置在转盘装置18的朝向洗料腔的一侧。转盘19连接至密封装置17。转盘19与密封装置17可以相对于侧壁部6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同步移动,且转盘19相对于密封装置17可旋转,在本申请中,转盘装置18构造为围绕洗料旋转轴线相对于侧壁部6可旋转,密封装置17构造为相对于侧壁部6不可旋转。也就是说,在转盘19旋转的时候,密封装置17不旋转。在本申请中,密封装置17的径向尺寸大于转盘装置18的径向尺寸,从而转盘装置18不接触侧壁部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转盘19在进行洗料以及甩米操作时可以进行旋转。优选地,如图11所示,转盘19设置有锥形的导向面,导向面从上到下沿转盘19的径向方向DR向外倾斜。也即,转盘装置18的朝向洗料腔90的一侧构造为沿盘盖组件95的径向方向DR从内上向外下倾斜的斜面。该方案使得转盘19在转动过程中,其上的大米除了具有离心力的作用之外,倾斜的导向面还能够使大米更容易甩出,并且倾斜的导向面还便于大米向下滑动,可以减少洗料腔90内的残留米。
优选地,如图33所示,转盘19的上表面还设置有扰流筋71和扰流柱72,扰流筋71和扰流柱72结合使用可以在转动过程中让洗料腔90内的大米和水实现扰流,从而清洗大米更干净。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仅设置扰流筋71,或者仅设置扰流柱72。也即,转盘装置18的朝向洗料腔90的一侧设置有扰流筋71和/或扰流柱72。
继续参考图33,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扰流柱72构造为圆柱形,且竖直地布置。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扰流柱72也可以倾斜地布置,其可以相对于转盘19倾斜,也可以相对于转盘19垂直,或者扰流柱72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构造为方形、菱形、椭圆形、多边形等。扰流柱72可以与转盘19一体成型,也可以为与转盘19分离的两个件。
优选地,扰流柱72与转盘19通过不同材料制造,以达到最佳搅拌效果,从而减少残留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扰流柱72的数量,例如可以设置一根,也可以设置多根。
如图42所示,优选地,转盘19上设置有两根扰流柱72,两根扰流柱72连接在转盘19的同一位置,且沿不同方向延伸。
优选地,扰流筋71的高度和宽度小于10mm。如图38-41所示,扰流筋71可以构造为直线形、弧形、S形等,扰流筋71的数量可以设置一条,也可以设置多条。
如图29、30、35和36所示,密封装置17包括密封装置本体401、径向延伸部402、第一密封部403和第二密封部404。密封装置本体401附接至转盘装置18。径向延伸部402从密封装置本体401沿盘盖组件95的径向方向DR从密封装置本体401向外延伸。径向延伸部402包括连接至密封装置本体401的延伸部第一端402A和与延伸部第一端402A相反的延伸部第二端402B。第一密封部403连接至延伸部第二端402B。第一密封部403从径向延伸部402沿径向方向DR倾斜地向外延伸。第一密封部403包括连接至径向延伸部402的第一密封部第一端403A和与第一密封部第一端403A相反的第一密封部第二端403B。第二密封部404连接至第一密封部第二端403B。第二密封部404从第一密封部403沿径向方向DR倾斜地向内延伸。第二密封部404包括连接至第一密封部403的第二密封部第一端404A和与第二密封部第一端404A相反的第二密封部第二端404B。其中,第一密封部第一端403A和第二密封部第二端404B沿盘盖组件95的轴向方向DA分别位于第一密封部403与第二密封部404的连接部位(也即第一密封部第二端403B和第二密封部第一端404A)的两侧。第一密封部403与第二密封部404的连接部位为密封装置17的径向尺寸最大的部位,用于与侧壁部6密封接触。
侧壁部6的轴向方向和盘盖组件95的轴向方向均平行于竖直方向,也即为同一个轴向方向DA。
优选地,如图31a和图31b所示,第一密封部403与第二密封部404的连接部位的外径比第二区段6B的内径大0.2至1.6mm。也即,密封装置17与侧壁部6的过盈配合量为0.1至0.8mm。
优选地,径向延伸部402、第一密封部403和第二密封部404包括弹性材料。优选地,该弹性材料的硬度为15至60度。
当密封装置17相对于侧壁部6上下移动时,倾斜设置的第一密封部403和第二密封部404可以使密封装置17的边缘不易翻边。径向延伸部402使得第一密封部403和第二密封部404成为不与密封装置本体401接触的悬出结构,从而可以减小密封装置17上下移动时的阻力。
优选地,第一密封部403的延伸方向与径向方向DR的角度为30至89.5度(第一密封部403的延伸方向与轴向方向DA的角度为0.5至60度),第二密封部404的延伸方向与径向方向DR的角度为30至89.5度(第二密封部404的延伸方向与轴向方向DA的角度为0.5至60度)。更优选地,第一密封部403的延伸方向与径向方向DR的角度为55至65度(第一密封部403的延伸方向与轴向方向DA的角度为35至25度),第二密封部404的延伸方向与径向方向DR的角度为55至65度(第二密封部404的延伸方向与轴向方向DA的角度为35至25度)。
径向延伸部402具有第一厚度W1。第一密封部403具有第二厚度W2。第二密封部404具有第三厚度W3。其中W2<=W1,并且W2<=W3。也即,第二密封部404是三者中最薄的,从而当密封装置17密封接触侧壁部6时,密封装置17在第二密封部404处发生变形,使得密封装置17能够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不翻边。优选地,1mm<=W1<=5mm,0.5mm<=W2<=2mm,0.5mm<=W3<=5mm。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1-12以及图29-30所示,密封装置17在转盘装置18的下方附接至转盘装置18。密封装置17包括密封圈座53、压板54以及设置在密封圈座53和压板54之间的密封圈47。密封圈座53在转盘19的下方连接至转盘19。密封圈47包括密封圈本体400、径向延伸部402、第一密封部403和第二密封部404。密封圈本体400附接至密封圈座53的下表面。压板54附接至密封圈本体400的下表面。径向延伸部402设置至密封圈本体400。密封圈47的外周密封抵靠侧壁部6的内周。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密封装置本体401由密封圈座53、密封圈本体400和压板54构成。优选地,密封圈本体400、径向延伸部402、第一密封部403和第二密封部404形成为一体。也即密封圈47形成为一体。
在这一实施方式中,密封圈47大体构造为片状,且夹持在密封圈座53和压板54之间。在夹持状态下,密封圈47的外周的一部分从密封圈座53和压板54中露出,从而与侧壁部6形成密封。密封圈47可以由诸如橡胶、硅胶等软胶制成,密封圈座53和压板54优选通过硬胶制造而成,避免整个密封装置17单一使用软胶而发生变形。示例性的,密封圈座53、密封圈47和压板54三者可以通过螺钉紧固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在该实施方式中,密封装置17不随转盘19旋转,从而可以避免密封圈47发生磨损。
如图35和36所示,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转盘装置18(具体地,转盘19)设置有沿转盘装置18的周向方向延伸的轴承槽411。盘盖组件95还包括密封轴承410,该密封轴承410设置在轴承槽411中。环状的密封圈47直接套设在密封轴承410的外周,且可随转盘19一起上下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转盘19具有打开排料口8的打开位置和盖合排料口8的关闭位置,当位于关闭位置时密封圈47”和转盘19一起封堵排料口8。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圈47通过密封轴承410与转盘19活动连接,且转盘19相对于密封圈47可旋转,也就是说,当转盘19旋转时,密封圈47不旋转。该方案可以避免密封圈47发生旋转而产生磨损,从而可提高其使用寿命,且当位于关闭位置时,密封圈47不会跟随转盘19一起转动,密封效果更好。在这一实施方式中,可以理解为,密封装置18构造为密封圈47,密封圈本体400即为密封装置本体401。
如图11和图12所示,为了使转盘装置18能够转动,盘盖组件95还包括转轴33,转轴33构造为围绕洗料旋转轴线PR相对于侧壁部6可旋转。同时,转轴33连接至转盘装置18,从而带动转盘装置18一起旋转。具体地,转盘装置包括连接孔55,连接孔55沿所述盘盖组件95的轴向方向DA延伸。例如,连接孔55沿转盘19的高度方向贯穿转盘19。转轴33包括转轴第一端38和与转轴第一端38相反的转轴第二端39,其中转轴第二端39设置在连接孔55中。优选地,转轴第二端39的横截面形状与连接孔55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并且转轴第二端39的横截面形状与连接孔55的横截面形状均为非圆形。例如,转轴第二端39的横截面形状与连接孔55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四边形。从而,转轴33能够带动转盘装置18转动。
洗料旋转轴线PR平行于竖直方向,也即平行于轴向方向DA。
如图29所示,密封装置本体401包括沿密封装置17的轴向方向DA分布的密封装置第一侧401A和与密封装置第一侧401A相反的密封装置第二侧401B。其中,密封装置第一侧401A附接至转盘装置18。密封装置17还包括密封装置连接部61,密封装置连接部61设置在密封装置第一侧401A。转盘装置18包括转盘装置连接部58,转盘装置连接部58设置在转盘装置18的用于朝向密封装置17的一侧,用于与密封装置连接部61连接。其中,洗料装置5构造为使得转盘装置连接部58围绕洗料旋转轴线PR相对于侧壁部6可旋转,同时使得密封装置连接部61相对于侧壁部6不可旋转。
具体地,如图11所示,转盘装置连接部58构造为在转盘装置18的朝向密封装置17的一侧的凸起部。该凸起部58的下部的径向尺寸大于该凸起部58的上部的径向尺寸。同时,连接孔55延伸至转盘装置连接部58,使得转轴第二端39连接至转盘装置连接部58。例如,如图11所示,转盘19的下表面具有向下凸出的转盘凸起59,也即,转盘装置18的朝向密封装置17的一侧设置有从转盘装置18的表面朝向密封装置17凸出的转盘凸起59。连接孔55延伸至转盘凸起59并贯穿转盘凸起59。转盘凸起59的横截面为圆形。转盘凸起59形成凸起部58的上部。转盘装置18还包括限位部56,限位部56的横截面呈圆形。限位部56包括位于中心部位的突出部57。突出部57的横截面形状与连接孔55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从而突出部57可以在连接孔55的下方端口插入连接孔55中,也即突出部57被容纳在连接孔55的朝向密封装置17的一端的端口中。限位部56的径向尺寸大于转盘凸起59的径向尺寸,形成凸起部58的下部。优选地,突出部57的横截面为非圆形形状,例如,突出部57的横截面为四边形。从而转轴33可以带动转盘装置连接部58转动。
如图29和30所示,密封装置连接部61设置至密封圈座53。密封装置连接部61构造为密封圈座53的沿轴向方向DA的通孔。因而,密封装置连接部61形成在密封装置第一侧401A的沿盘盖组件95的轴向方向DA延伸的凹陷部,该凹陷部61的下部的径向尺寸大于该凹陷部61的上部的径向尺寸。凹陷部61的横截面为圆形。同时,凸起部58的下部(也即限位部56)的径向尺寸大于凹陷部61的上部的径向尺寸。在组装状态下,结合图11和12所示,凸起部58的下部容纳在凹陷部61的下部中、凸起部58的上部容纳在凹陷部61的上部中,凸起部58可以在凹陷部61中旋转。同时,该方案使得转盘装置18与密封装置17可以一起上下移动。
参考图26至图28,优选地,盘盖组件95还包括顶盖20,顶盖20能够盖合在侧壁部6上,入料口7设置在顶盖20上。优选地,顶盖20可拆卸地连接在侧壁部6上,以便于拆洗操作。具体地,顶盖20包括顶盖主体65和凹部35。顶盖主体65用于盖合侧壁部6的第一区段6A。所述顶盖主体有入料口7设置顶盖主体65。凹部35从顶盖主体65向下延伸。
如图10至图12以及图32和33所示,盘盖组件95还包括与转轴33连接的连接轴27。连接轴27构造为围绕洗料旋转轴线PR相对于侧壁部6可旋转,用于驱动转轴33与其同步旋转。进一步参考图11和图12,顶盖20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凹部35,连接轴27设置在凹部35中。凹部35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孔36,转轴33延伸穿过第一通孔36进入凹部35中,并在凹部35中与连接轴27连接。也即,转轴33的转轴第一端38在凹部35中与连接轴27连接;转轴33的转轴第二端39在连接孔55中,从而与转盘19连接。连接轴27通过转轴33带动转盘19转动。
具体地,连接轴27为沿侧壁部6的轴向方向DA延伸的中空轴,其内表面设置有沿其高度方向(也即侧壁部6的轴向方向DA)延伸的键60。转轴33设置在连接轴27中。连接轴27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通孔37,转轴33延伸穿过第一通孔36和第二通孔37后进入连接孔55。转轴33的转轴第一端38连接至连接轴27的内部,且转轴第一端38的外周设置有与连接轴27的键相互配合的键槽,使得连接轴27可以带动转轴33一起旋转,并且转轴33可以在连接轴27中沿侧壁部6的轴向方向DA相对于连接轴27上下移动(也即转轴构33造为沿侧壁部6的轴向方向DA相对于侧壁部6可移动)。转轴第二端39插入转盘19的连接口55中,使得转轴33可以带动转盘19一起旋转以及上下移动。
优选地,转轴第一端38包括沿转轴33的径向方向DR向外凸出的凸缘部41,该凸缘部41的外周设置有与连接轴27的键相匹配的键槽。优选地,盘盖组件95还包括弹性件40,弹性件40可以构造为弹簧。弹性件40在连接轴27的内部套设在转轴33的外周,弹性件40位于凸缘部41与凹部35的底面之间。弹性件40可以使转轴33以及与转轴33连接的转盘19向上复位,也就是从图12所示的位置返回至图11所示的位置。
如图26至28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侧壁部6上设置有限位凸起64,顶盖20包括顶盖主体65和从顶盖主体65的周缘向下延伸的一圈延伸部66,延伸部66上设置有限位开口66A,其中限位凸起64可以与限位开口配合以将顶盖20固定在侧壁部6上。
进一步,限位开口66A大致构造成L形,且包括导向口67和与导向口67大致垂直的延伸的限位口68,限位口68与导向口67连通。导向口67可供限位凸起64进入限位口68中。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限位凸起64呈长条形,导向口67在顶盖20圆周方向上的尺寸比限位凸起64的长度稍大,以使得限位凸起64能够顺利进入导向口67,而限位口68在顶盖20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与限位凸起64的宽度匹配,优选比比限位凸起64的宽度稍大,该方案一方面可以便于限位凸起64进入限位口68,另外还可以避免限位凸起64从限位口68中脱落。在实际操作时,当意欲将顶盖20固定至侧壁部6上时,只需将顶盖20的限位开口对准限位凸起64装入,然后再旋转一下顶盖20,使限位口68卡住限位凸起64即可。
为了进一步防止限位凸起64从限位开口中脱落,如图28所示,限位凸起64上还设置有定位槽69,且顶盖20的延伸部66上与限位开口对应的位置还设置有与定位槽69配合的定位肋70。可以理解,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定位槽69也可以设置在延伸部66上,且定位肋70设置在限位凸起上。
进一步优选地,侧壁部6上设置有相对于洗料仓主体52的中心轴线相对设置的两个限位凸起64,且顶盖20的延伸部66上设置有分别与两个限位凸起64对应的两个限位开口66A。该方案可以实现将顶盖20稳固地连接在侧壁部6上。
在图3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侧壁部6的第一区段6A包括沿侧壁部6的轴向方向DA间隔开的第一端口6C和与第一端口6C相反的第二端口6D。第二端口6D连接至第二区段6B。其中,侧壁部6的内径在第二区段6B的至少部分区段中恒定。优选地,侧壁部6的内径在第二区段6B的全部区段中恒定。侧壁部6的在第一端口6C的内径大于侧壁部6的在第二端口6D的内径,侧壁部6的在第二区段6B的内径不大于侧壁部6的在第二端口6D的内径。并且,在第一区段6A的沿侧壁部6的轴向方向DA间隔开的任意两点处,其中侧壁部6的在该两点中相对靠近第二区段6B的一点(也即相对靠近第二端口6D的一点)处的内径小于或等于侧壁部6的在该两点中相对远离第二区段6D的一点(也即相对靠近第一端口6C的一点)处的内径。
因此,在图3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洗料腔90内部,洗料仓主体52的上半部分上宽下窄,下半部分上下同宽,并且下半部分不比上半部分宽。这样可以方便将吸料盘组件95放入洗料仓主体52中,同时有利于保持密封装置17与第二区段6B始终密封接触,并且不易使米粒残留在洗米腔90中。
优选地,侧壁部6的在第二区段6B的内径等于侧壁部6的在第二端口6D的内径。优选地,第一区段6A的内径从第一端口6C至第二端口6D逐渐减小。也即,在第一区段6A的沿侧壁部6的轴向方向DA间隔开的任意两点处,其中侧壁部6的在该两点中相对靠近第二区段6B的一点(也即相对靠近第二端口6D的一点)处的内径小于侧壁部6的在该两点中相对远离第二区段6D的一点(也即相对靠近第一端口6C的一点)处的内径。这样,侧壁部6的内径从上至下平滑过渡,使得侧壁部6的内表面光滑,可以减少米粒残留,也有利于清洗。
在侧壁部6的轴截面中,第一区段6A的内壁呈直线或者曲线,或者二者的组合。优选地,在侧壁部6的轴截面中,第一端口6C与第二端口6D的连线与侧壁部6的轴线的夹角为0.1至10度。更优选地,在侧壁部6的轴截面中,第一端口6C与第二端口6D的连线与侧壁部6的轴线的夹角为0.1至5度。
传动组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烹饪器具1还包括传动组件,传动组件能够驱动转盘装置18的至少一部分旋转,以完成洗料和甩米的过程;并能够驱动转盘装置18的至少一部分与密封装置17一起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以完成下料、排水(后文描述)等操作。此外,传动组件还能够驱动送料仓16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传动组件设置在储料机构或传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送料机构15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传动组件至少部分地位于储料仓13内,或者传动组件至少部分地位于储料仓13外但位于储料仓13围设的空间内。在图示实施方式中,传动组件的一部分设置在送料机构15中。尤其地,传动组件不设置在锅盖4上。因为传动组件通常都是通过电驱动,该方案通过将传动组件设置在锅盖4以外的位置处,可以方便用户对锅盖4和盘盖组件95的清洗操作,保证了安全性,并且该方案可以使得在锅盖4的制造阶段无需考虑防水,从而简化了制造过程。
传动组件能够与送料仓16可接合,并与送料仓16一起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由此,当送料仓16在第一位置时,传动组件也相应位于第一位置,并且与锅盖4之间具有间隙。该方案便于锅盖4或者锅盖4和锅体2从传动组件的下方取出。以此实施方式,送料仓16的移动可以带动传动组件移动,从而送料仓16和传动组件可以产生同步移动的行程,使得可以仅设置一个用于驱动送料仓16移动的驱动装置,就可以实现送料仓16和传动组件的移动,并且传动组件和密封装置17可以产生配合移动,以实现排料口8的开合。
送料仓16能够与传动组件一起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沿直线移动。传动组件的一部分相对于送料仓16可移动,并还具有附加位置(如图3和图7所示)。传动组件在附加位置时能够相对于送料仓16朝向洗米腔所在侧伸出,具体是相对于送料仓16向下伸出,以便于与转盘装置18接合。传动组件相对于送料仓16具有双段运动,其可以与送料仓16一起运动,也可以与其分离运动,使得传动组件可以伸入至与转盘装置18的接合位和退出该接合位,便于实现力的传递。
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26,传动轴26与连接轴27可接合并能够驱动连接轴27旋转,且传动轴26与转轴33可接合并能够驱动转轴33向下移动。传动轴26相对于送料仓16可移动。传动轴26在附加位置时相对于送料仓16伸出,此时传动轴26与连接轴27接合。概括来说,传动轴26构造为沿侧壁部6的轴向方向DA相对于侧壁部6可移动并且围绕洗料旋转轴线PR相对于侧壁部6可转动。烹饪器具1构造为使得传动轴26沿侧壁部6的轴向方向DA进入连接轴27中并与转轴第一端38接触,从而驱动转轴33沿侧壁部的轴向方向DA相对于侧壁部6移动。烹饪器具1还构造为使得传动轴26沿侧壁部的轴向方向DA进入连接轴27并驱动连接轴27围绕洗料旋转轴线PR相对于侧壁部6转动,从而驱动转轴33围绕洗料旋转轴线PR相对于侧壁部6转动。下文将对传动组件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2至图7以及图13至图19所示,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装置21和与第一驱动装置21连接的第一传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21设置在储料仓13中,示例性的,第一驱动装置21可以为电机。送料机构15连接至第一传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21经由第一传动装置驱动送料机构1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装置包括螺杆件22和螺纹连接在螺杆件22上的螺母件23。螺杆件22与第一驱动装置21的输出轴连接,第一驱动装置21能够驱动螺杆件22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当第一驱动装置21驱动螺杆件22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时,螺母件23可以对应地上下移动。螺母件23连接在送料仓16的外壁,由此,螺母件23可以带动整个送料仓16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上下移动。
可以理解,送料仓16只能在螺杆件22限制的范围内移动,优选地,送料仓16上下移动范围为0~200mm。还可以优选地,送料仓16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至少有一个停留的第三位置(下文描述),送料仓16的位置可以通过在送料机构15中设置第一位置检测装置85来控制。
第一位置检测装置85能够检测送料仓16在机体组件11中的位置。当第一位置检测装置85检测到送料仓16处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时可向第一驱动装置21发送信号,以使第一驱动装置21停止驱动送料仓16移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位置检测装置85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光耦板、第二光耦板和第三光耦板,第二光耦板和第三光耦板可检测信号的通断信息。送料仓16上可设置有一延伸筋。当送料仓16上下运动至延伸筋穿过第一光耦板时,第一位置检测装置85判断送料仓16到达第一位置。当送料仓16上下运动至延伸部66穿过第二光耦板时,第一位置检测装置85判断送料仓16到达第二位置。当送料仓16上下运动至延伸筋穿过第三光耦板时,第一位置检测装置85判断送料仓16到达第三位置。可以理解,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选择其他合适的第一位置检测装置85,例如微动开关等。
优选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24和与第二驱动装置24连接的第二传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24和第二传动装置设置在送料仓16中,从而第二驱动装置24和第二传动装置两者都可以随送料仓16一起上下移动。
第二驱动装置24可以为电机。第二传动装置能够与转盘装置18接合,第二驱动装置24构造为经由第二传动装置驱动转盘装置18旋转。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装置24还可以带有变速箱87,变速箱87的输出轴直接与第二传动装置相连,带动第二传动装置转动。在其他方式中,在在作为第二驱动装置的电机是无极调速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变速箱。第二传动装置包括与第二驱动装置24的输出轴连接的滑动轴25和与滑动轴25连接的传动轴26,第二驱动装置24能够驱动滑动轴25旋转,滑动轴25能够带动传动轴26旋转。如图18所示,传动轴26的一端具有与滑动轴25配合的异形形状,使得滑动轴25能够带动传动轴26旋转,在图示实施方式中,传动轴26的该端部的横截面为六面形的形状。传动轴26的另一端的外周设置有与连接轴27的键相匹配的键槽。当在洗料状态下时,如图5所示,传动轴26能够与连接轴27接合并带动连接轴27旋转,而连接轴27又带动转轴33以及转盘19旋转。
优选地,如图13和14所示,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装置28和与第三驱动装置28连接的第三传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28和第三传动装置设置在送料仓16中,从而第三驱动装置28和第三传动装置两者都可以随送料仓16一起上下移动。
第三驱动装置28可以为电机。第三传动装置能够与转盘装置18接合,第三驱动装置28可以驱动第三传动装置的一部分上下移动,第三传动装置带动转盘19向下移动。
优选地,如图13-19所示,第三传动装置包括与第三驱动装置28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一齿轮29、与第一齿轮29啮合的第二齿轮30以及传动螺杆31。第三驱动装置28能够驱动第一齿轮29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由此第二齿轮30也可以分别对应地沿两个方向旋转。第二齿轮30具有内孔32,第二齿轮30经由内孔32套设在传动螺杆31外部,内孔32具有内螺纹,内螺纹与传动螺杆31的外螺纹配合。由此,当第二齿轮30分别沿两个方向旋转时,传动螺杆31可以随着第二齿轮30的正转或者反转向上移动或者向下移动。
如图13-15所示,送料机构15还包括齿轮盖74,齿轮盖74连接在送料仓16的底部。齿轮盖74包括第一部分79和与第一部分79连接的第二部分80,第一部分79支撑在第一齿轮29底部,第二部分80支撑在第二齿轮30底部,且具有供传动螺杆31穿过的口。优选地,送料仓16中还设置有与第二齿轮30配合的容纳结构,由此,第二齿轮30可以通过该容纳结构以及第二部分80限位,使得其只能转动而不能上下移动。
优选地,如图16-19所示,传动螺杆31上设置有限位端75和定位端76,且送料仓16上设置有与限位端75配合的限位槽77以及与定位端76配合的孔78。该方案可以限制传动螺杆31仅能上下移动而不能转动。优选地,传动螺杆31上下移动的范围为0~500mm,传动螺杆31的位置可以通过在送料机构15中设置第二位置检测装置86来控制。该第二位置检测装置86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上文所述的第一位置检测装置类似,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定位端76从孔78中延伸出来,以与第二位置检测装置86的光耦板配合。
传动螺杆31套设在传动轴26外部。优选地,传动轴26的底部设置有沿传动轴26的径向方向DR向外延伸的台阶部34,传动螺杆31被限位在台阶部34和上方的滑动轴25之间,从而可以避免传动螺杆31发生相对移位,进而可以保证运动的精准性。
锅盖
为了进一步方便锅盖4的拆洗,如图20至图22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锅盖4包括锅盖主体42和可拆盖43。锅盖主体42用于盖合烹饪空间,可拆盖43可拆卸地连接在锅盖主体42上。由此,当用户意欲对可拆盖43进行清洗时,可直接将其拆下,简单方便。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拆盖43可以套设在洗料装置5的侧壁部6上。侧壁部6设置至锅盖主体42。例如,侧壁部6可以与锅盖主体42一体形成。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烹饪器具1还包括排污组件,排污组件包括排污管道10和与排污管道10连通的污水箱48(如图1所示)。洗料仓主体52还设置有排污口9,排污管道10可以与排污口9连通,从而可以将洗料腔90中的废水排出。排污管道1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锅盖4中。具体地,取决于污水箱48在烹饪器具1中的设置位置,如果污水箱48设置为远离锅盖4中的排污管道10,则排污管道10也可以有一部分设置在机体组件11中。如图1和2所示,在图示优选实施方式中,排污管道10整个设置在锅盖4中。机体组件11还包括与底座12相邻设置的容纳座83,污水箱48可取出地设置在容纳座83中,排污管道10可以直接与污水箱48进行对接。
根据本方案,排污管道1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锅盖4中,而锅盖4可以进行拆卸。由此当用户意欲对排污管道10进行清洗时,只需将锅盖4拆下即可进行清洗,从而可以方便用户的使用。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排污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可拆卸或不可拆卸地设置在可拆盖43上。该方案通过将排污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可拆盖上,可以便于在可拆盖拆卸下来时对排污组件进行清洗。而通过将排污组件的一部分可拆卸地设置在可拆盖上,可以实现进一步将排污组件拆卸下来进行清洗,从而可以清洗的更彻底。
如图21-24所示,锅盖主体42与可拆盖43围设出排污管道10。具体地,排污管道10包括设置于可拆盖43上的承托部44和设置于锅盖主体42上的覆盖部45。承托部44的横截面大致呈U形,覆盖部45为板状,承托部44的位置与覆盖部45的位置对应,当可拆盖43连接至锅盖主体42时,覆盖部45可正好覆盖于承托部44上从而可形成排污管道10。该方案可以使得当将可拆盖43从锅盖主体42拆下时,可以将排污管道10的上下两部分也拆开,从而可以实现对排污管道10更彻底的清洗,避免形成卫生死角。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承托部44和覆盖部45也可以构造为其他形状,只要两者能够配合形成完整的排污管道10即可。
优选地,如图22和23所示,排污管道10还包括设置在承托部44和覆盖部45之间的密封件49。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密封件49连接在承托部44上,当可拆盖43连接至锅盖主体42时,覆盖部45可压靠在密封件49上形成密封。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排污管道10包括第一管道50和与第一管道50连通的第二管道51。第一管道50围绕侧壁部6布置成环形,第二管道51从第一管道50沿锅盖4的径向方向DR延伸至锅盖4的外周。如图20和22所示,可拆盖43的与侧壁部6连接的内圈部分84也设置有密封结构,该内圈部分84形成第一管道50的一部分,并且该内圈部分84相对于排污口9设置在侧壁部6的下方。
为了提高排水效率,优选地,洗料仓主体52包括多个排污口9,多个排污口9均设置在侧壁部6上,且沿侧壁部6的周向方向均匀间隔布置。后文将对排水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密封装置17在能够打开和关闭排料口的同时,还可以充当排污阀并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排污口。具体地,密封装置17相对于侧壁部6具有连通位置和密闭位置,如图6所示,当密封装置17处于连通位置时,密封装置17在洗料仓主体52内并处于排污口9的下方,排污口9与洗料腔90连通。如图5所示,当密封装置17处于密闭位置时,密封装置17在洗料仓主体52内并处于排污口9的上方,密封装置17密封第二区段6B,排污口9与洗料腔90不连通。该方案可以省略排污阀的使用。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5所示,洗料仓主体52仅包括设置在侧壁部6上的一处排污口9’。在该实施方式中,排污管道10’在锅盖4中从该排污口9’沿锅盖4的径向方向DR延伸至锅盖4的外周。也就是说,在该实施方式中,排污管道10’不包括环形的第一管道。
返回参考图1,烹饪器具1还包括进水组件。进水组件包括清水箱81、进水管路99(如图15所示)和水泵(未示出)。清水箱81可拆卸地设置在机体组件11上,从而可以方便用户进行加水操作。清水箱81靠近储料机构设置且位于污水箱48的上方,清水箱81可以通过进水管路99与洗料腔90对接。优选地,进水管路99设置在送料机构15中,由传动组件带动与洗料腔90对接进行加水,洗料腔90的入液口可以设置在顶盖20上。优选地,洗料腔90的入液口可以与入料口7为同一口。当进行加水操作时,可以开启水泵,水泵可将清水箱81中的水通过设置在送料机构15中进水管路99供应到洗料腔90中。清水箱和污水箱处于机体的与储料仓相反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烹饪器具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可以与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以及水泵耦合,以控制上述部件的动作。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烹饪器具中的带电部件(例如电机、加热装置、测温装置等)全部设置在机体和锅体上,以使得锅盖中无带电部件,从而在锅盖制造时可以无需考虑防水,并且更方便对其进行清洗,当锅盖与锅体可拆时,还可以将锅盖拆下单独进行清洗,因其无带电部件,还可以在水龙头下冲洗,或者在水盆中清洗。或者,带电部件全部设置在机体上,以使得锅盖和锅体均无带电部件。锅盖和锅体都无带电部件,可以整体无需考虑防水,甚至可以将锅盖和锅体放到水龙头下进行冲洗。
下文参考图2至图7对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1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如图2所示,烹饪器具1处于初始状态。此时送料仓16处于第一位置,送料仓16与储料仓13的出口14以及洗料装置5的入料口7均不连通。
当意欲进行下料操作时,第一驱动装置21可以带动第一传动装置动作,从而第一传动装置可以带动送料仓16向下运动至第二位置。如图3所示,烹饪器具1处于下料状态。此时送料仓16在第二位置,送料仓16与储料仓13的出口14以及入料口7均连通。当在下料状态下时,进料口88能够与储料仓13的出口14连通,出料口82能够与洗料装置5的入料口7连通,以使储料仓13中的物料经由进料口88进入送料仓16,再经由出料口82进入洗料装置5中。流入洗料腔90的大米量可以通过时间来计算。
在下料操作完成之后或者在下料操作的同时,控制单元可以控制进水组件的水泵开启,从而将清水箱中的水经由进水管路99引入洗料仓主体内,以为洗料操作做好准备。
当下料操作和下水操作完成时,第一驱动装置21带动第一传动装置动作,第一传动装置带动送料仓16向上运动至第三位置,如图4所示。其中,第三位置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当在第三位置时,送料仓16与储料仓13的出口14以及洗料装置5的入料口7均不连通。该方案通过设置第三位置,可以将传动轴26上下运动的行程分一段到送料仓16,从而可以减少传动轴26的运动行程,避免传动轴26过长。
当意欲进行洗料操作时,如图5、图13和图14所示,第三驱动装置28可以驱动第一齿轮29旋转,第一齿轮29带动第二齿轮30旋转,第二齿轮30带动传动螺杆31向下运动,由于传动螺杆31套设在传动轴26外部,由此传动轴26也随传动螺杆31向下运动至与洗料装置5的连接轴27接合。此时可以打开第二驱动装置24,使得第二驱动装置24驱动传动轴26旋转,从而传动轴26可以驱动连接轴27旋转。当连接轴27旋转时,与连接轴27接合的转轴33以及转盘19可以旋转,从而可以进行洗料操作。洗料腔90内具有物料和水,物料和水一起在转盘19的带动下被搅动。可以理解,在进行洗料操作时,密封装置17是位于排污口9上方的。
当完成洗料操作意欲进行排水时,可以打开第三驱动装置28使其驱动传动螺杆31向下运动,传动螺杆31将转轴33向下顶,从而可以使得转盘19向下移动。当转盘19下移至密封装置17运动至排污口9下方时,如图6所示,控制第三驱动装置28停止动作,此时洗料腔90中的污水可以经由排污口9流向排污管道10和污水箱48。
当排水完成,并意欲进行下料操作时,可以控制打开第三驱动装置28使其驱动传动螺杆31继续向下运动,传动螺杆31将转轴33向下顶,从而可以使得转盘19向下移动至离开洗料腔90,如图7所示。当转盘19下移至离开洗料腔90时,控制第三驱动装置28停止动作,且控制第二驱动装置24打开,从而可以驱动转盘19旋转,将洗完的大米甩入内锅3。
在将大米甩入内锅之后,或者在将大米甩入内锅的同时,控制单元可以控制进水组件的水泵开启,从而将清水箱中的水经由进水管路99引入洗料腔90内并经由洗料腔90流入内锅中,以为烹饪做好准备。
当完成下料操作之后,第三驱动装置28可以驱动传动螺杆31向上运动,当传动螺杆31向上运动至送料仓16中之后,第一驱动装置21可以驱动送料仓16返回至第一位置。此时转轴33和与其连接的转盘19可以通过弹性件40向上返回原始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1,内锅3、锅盖4、盘盖组件95、清水箱81、污水箱48都可轻松拆下进行水洗,简化了整个烹饪器具1的清洗过程。
上述的所有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流程、步骤仅是示例。除非发生不利的效果,否则可以按与上述流程的顺序不同的顺序进行各种处理操作。上述流程的步骤顺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加、合并或删减。
在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时,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含”及其派生词旨在是开放式术语,其指定所记载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但不排除其他未记载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这种概念也适用于具有类似含义的词语,例如术语“包括”“具有”及其衍生词。
这里使用的术语“被附接”或“附接”包括:通过将元件直接固定到另一元件而将元件直接固定到另一元件的构造;通过将元件固定到中间构件上,中间构件转而固定到另一元件而将元件间接固定到另一元件上的构造;以及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是一体,即一个元件基本上是另一个元件的一部分的构造。该定义也适用于具有相似含义的词,例如“连接”“联接”“耦合”“安装”“粘合”“固定”及其衍生词。最后,这里使用的诸如“基本上”“大约”和“近似”的程度术语表示修改术语使得最终结果不会显着改变的偏差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26)

1.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洗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侧壁部(6),所述侧壁部构造为筒状;和
盘盖组件(95),所述盘盖组件可取出地设置在所述侧壁部中,所述盘盖组件构造为沿所述侧壁部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所述侧壁部可移动,所述盘盖组件包括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的外周边缘的形状与所述侧壁部的内周边缘的形状匹配,用于密封所述侧壁部,从而与所述侧壁部围设出用于洗料的洗料腔,所述密封装置包括:
密封装置本体(401),
径向延伸部(402),所述径向延伸部(402)从所述密封装置本体(401)沿所述盘盖组件(95)的径向方向从所述密封装置本体(401)向外延伸,所述径向延伸部(402)包括连接至所述密封装置本体(401)的延伸部第一端和与所述延伸部第一端相反的延伸部第二端,
第一密封部(403),所述第一密封部(403)连接至所述径向延伸部(402)第二端,所述第一密封部(403)从所述径向延伸部沿所述径向方向倾斜地向外延伸,所述第一密封部(403)包括连接至所述径向延伸部(402)的第一密封部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密封部第一端相反的第一密封部第二端,和
第二密封部(404),所述第二密封部(404)连接至所述第一密封部(403)第二端,所述第二密封部(404)从所述第一密封部(403)沿所述径向方向倾斜地向内延伸,所述第二密封部(404)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密封部(403)的第二密封部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二密封部(404)第一端相反的第二密封部第二端,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403)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密封部(404)第二端沿所述盘盖组件的轴向方向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403)与所述第二密封部(404)的连接部位的两侧,所述径向延伸部(402)、所述第一密封部(403)和所述第二密封部(404)包括弹性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部(40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径向方向的角度为30至89.5度;
所述第二密封部(40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径向方向的角度为30至89.5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部(40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径向方向的角度为55至65度;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密封部(40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径向方向的角度为55至6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延伸部(402)具有第一厚度W1,所述第一密封部(403)具有第二厚度W2,所述第二密封部(404)具有第三厚度W3,其中W2<=W1,并且W2<=W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厚度W1为:1mm<=W1<=5mm;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厚度W2为:0.5mm<=W2<=2mm;并且/或者
所述第三厚度W3为:0.5mm<=W3<=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403)与所述第二密封部(404)的连接部位的外径比所述侧壁部的内径大0.2至1.6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的所述弹性材料的硬度为15至6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洗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部包括沿所述侧壁部的轴向方向分布的第一区段和与所述第一区段相反的第二区段,所述盘盖组件相对于所述侧壁部具有密闭位置和打开位置,其中,
当所述盘盖组件位于所述密闭位置时,所述密封装置密封接触所述第二区段,
当所述盘盖组件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密封装置脱离所述第二区段,以使所述洗料腔中的物料从所述第二区段移出所述洗料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洗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段设置有排污口(9),
所述盘盖组件相对于所述侧壁部还具有连通位置,所述连通位置位于所述密闭位置与所述打开位置之间,当所述盘盖组件处于所述连通位置时,所述排污口与所述洗料腔连通,当所述盘盖组件处于所述密闭位置时,所述排污口与所述洗料腔不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洗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盖组件还包括转盘装置,所述转盘装置位于所述盘盖组件的朝向所述洗料腔的一侧,所述转盘装置构造为围绕洗料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侧壁部可旋转,其中所述洗料旋转轴线、所述侧壁部的轴向方向和所述盘盖组件的轴向方向均平行于竖直方向;
所述密封装置本体附接至所述转盘装置;
所述密封装置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转盘装置的径向尺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洗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盘装置的朝向所述洗料腔的一侧设置有扰流筋(71)和/或扰流柱(72);并且/或者
所述转盘装置的朝向所述洗料腔的一侧构造为沿所述盘盖组件的径向方向从内上向外下倾斜的斜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洗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构造为相对于所述侧壁部不可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洗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盘装置包括连接孔(55),所述连接孔沿所述盘盖组件的轴向方向延伸;
所述盘盖组件还包括转轴(33),所述转轴包括转轴第一端(38)和与所述转轴第一端相反的转轴第二端(39),所述转轴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连接孔中,所述转轴构造为围绕所述洗料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侧壁部可旋转并且沿所述侧壁部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所述侧壁部可移动,
其中,所述转轴第二端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连接孔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并且所述转轴第二端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连接孔的横截面形状均为非圆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洗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装置在所述转盘装置的下方附接至所述转盘装置;
所述密封装置本体包括沿所述密封装置的轴向方向分布的密封装置第一侧和与所述密封装置第一侧相反的密封装置第二侧,其中所述密封装置第一侧附接至所述转盘装置;
所述密封装置还包括密封装置连接部(61),所述密封装置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密封装置第一侧;
所述转盘装置包括转盘装置连接部(58),所述转盘装置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转盘装置的用于朝向所述密封装置的一侧,用于与所述密封装置连接部连接,
其中,所述洗料装置构造为使得所述转盘装置连接部围绕所述洗料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侧壁部可旋转,使得所述密封装置连接部相对于所述侧壁部不可旋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洗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装置连接部构造为在所述密封装置第一侧的沿所述盘盖组件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下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凹陷部的上部的径向尺寸;
所述转盘装置连接部构造为在所述转盘装置的朝向所述密封装置的一侧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下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凸起部的上部的径向尺寸和所述凹陷部的上部的径向尺寸,使得所述凸起部的下部容纳在所述凹陷部的下部中、所述凸起部的上部容纳在所述凹陷部的上部中,并且所述凸起部在所述凹陷部中可旋转;
所述连接孔延伸至所述转盘装置连接部,使得所述转轴第二端连接至所述转盘装置连接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洗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盘装置的朝向所述密封装置的一侧设置有从所述转盘装置的表面朝向所述密封装置凸出的转盘凸起,所述连接孔延伸贯穿所述转盘凸起;
所述转盘装置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位于所述限位部的中心部位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连接孔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所述突出部被容纳在所述连接孔的朝向所述密封装置的一端的端口中,
其中,所述限位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转盘凸起的径向尺寸,所述限位部形成所述凸起部的下部,所述转盘凸起形成所述凸起部的上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洗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本体包括:
密封圈座,所述密封装置连接部设置至所述密封圈座的上表面;
密封圈本体,所述密封圈本体附接至所述密封圈座的下表面,所述径向延伸部设置至所述密封圈本体;和
压板,所述压板附接至所述密封圈本体的下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洗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本体、所述径向延伸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形成为一体。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洗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盘装置设置有沿所述转盘装置的周向方向延伸的轴承槽;
所述盘盖组件还包括密封轴承,所述密封轴承设置在所述轴承槽中;
所述密封装置本体套设在所述密封轴承的外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洗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构造为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所述径向延伸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所述密封圈形成为一体,其中,所述密封圈本体为所述密封装置本体。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洗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盖组件还包括:
顶盖(20),用于盖合所述洗料腔,所述顶盖包括:
顶盖主体(65),用于盖合所述侧壁部的所述第一区段,所述顶盖主体设置有入料口(7),和
凹部(35),所述凹部从所述顶盖主体向下延伸,所述凹部的底面设置有通孔;和
连接轴(27),所述连接轴设置在所述凹部中,所述连接轴构造为围绕所述洗料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侧壁部可旋转,
其中,所述转轴第一端延伸穿过所述通孔后进入所述凹部,并在所述凹部中连接至所述连接轴,以与所述连接轴围绕所述洗料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侧壁部同步旋转。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洗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轴构造为沿所述侧壁部的轴向方向延伸的中空轴,所述连接轴的内壁设置有键;
所述转轴第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中,所述转轴第一端的外周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轴的键相匹配的键槽以与所述连接轴围绕所述洗料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侧壁部同步转动;
所述转轴构造为沿所述侧壁部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所述连接轴可移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洗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第一端包括沿所述转轴的径向方向向外凸出的凸缘部,所述凸缘部的外周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轴的键相匹配的键槽;
所述盘盖组件还包括弹簧(40),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转轴的外周,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凸缘部与所述凹部的底面之间。
24.一种锅盖(4),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盖主体,用于盖合烹饪空间;和
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洗料装置,
其中,所述侧壁部设置至所述锅盖主体,所述侧壁部沿竖直方向延伸。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部包括沿所述侧壁部的轴向方向分布的第一区段和与所述第一区段相反的第二区段,所述第二区段设置有排污口(9),
所述锅盖还包括可拆盖,所述可拆盖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锅盖主体,所述锅盖主体与所述可拆盖围设出排污管道(10),
其中所述排污口与所述排污管道连通。
26.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洗料装置,或者
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锅盖。
CN202221998840.8U 2022-07-29 2022-07-29 洗料装置、锅盖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183907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8840.8U CN218390708U (zh) 2022-07-29 2022-07-29 洗料装置、锅盖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8840.8U CN218390708U (zh) 2022-07-29 2022-07-29 洗料装置、锅盖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90708U true CN218390708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14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98840.8U Active CN218390708U (zh) 2022-07-29 2022-07-29 洗料装置、锅盖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907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94681U (zh) 食品加工机
CN218390708U (zh) 洗料装置、锅盖和烹饪器具
CN113633198B (zh) 食品加工机
CN218390766U (zh) 洗料装置、锅盖和烹饪器具
CN217565734U (zh) 洗料系统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8355662U (zh) 烹饪器具
CN217185710U (zh) 烹饪器具的洗料仓组件、锅盖和烹饪器具
CN217185709U (zh) 烹饪器具的洗料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8390702U (zh) 烹饪器具
CN217285419U (zh) 洗料仓组件、锅盖和烹饪器具
CN217547743U (zh) 烹饪器具
CN217524574U (zh) 烹饪器具
CN218390710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7309845U (zh) 洗料仓组件、锅盖和烹饪器具
CN217185719U (zh) 锅盖和烹饪器具
CN218588798U (zh) 一种洗料装置和烹饪器具
CN113633197A (zh) 食品加工机
CN217185813U (zh) 洗料组件、锅盖和烹饪器具
CN217510262U (zh) 烹饪器具
CN116530833A (zh) 烹饪器具的清洗装置以及烹饪器具
CN217285418U (zh) 烹饪器具
CN217285417U (zh) 烹饪器具
CN115868831A (zh) 一种优化排浆结构的食品加工机
CN217447487U (zh) 烹饪器具
CN218390712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