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87836U - 一种浅入耳式结构及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浅入耳式结构及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87836U
CN218387836U CN202222397424.9U CN202222397424U CN218387836U CN 218387836 U CN218387836 U CN 218387836U CN 202222397424 U CN202222397424 U CN 202222397424U CN 218387836 U CN218387836 U CN 2183878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earmuff
shallow
earphon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9742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庭轩
黄日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gyang Acoustics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gyang Acoustic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gyang Acoustics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gyang Acoustic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9742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878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878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878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浅入耳式结构及耳机,该浅入耳式结构包括耳机喇叭前壳,所述耳机喇叭前壳的出音嘴平面连接有耳套,所述耳套呈椭圆台形,所述耳套的高度为3.7‑4.1mm,所述耳套前端的长度为8.3‑8.7mm,所述耳套前端的宽度为7.1‑7.5mm,所述耳套后端的长度为10.4‑10.8mm,所述耳套后端的宽度为8.8‑9.2mm。本实用新型浅入耳式结构通过特殊设置的耳机喇叭前壳和耳套,用户佩戴时不会因为耳套过大而引起撑耳等佩戴不适,使佩戴更加舒适、更加符合人耳适配度。

Description

一种浅入耳式结构及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浅入耳式结构及耳机。
背景技术
入耳式耳机,又名耳道式耳机,是一种用在人体听觉器官内部的耳机,根据其设计,会在使用时密封住使用者的耳道,降低外界噪声产生的影响,能够提供更完美的隔音效果和听觉体验,蓝牙技术是一种基于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入耳式蓝牙耳机具有便携、使用方便等特点,因此深受人们喜爱,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
目前,现有的入耳式耳机一般是在耳机喇叭前壳的出音嘴平面连接有柔性的耳套,以方便插入耳朵;然而,现有的入耳式耳机一般都是按照常规的通用尺寸去设计,耳套一般都比较大,入耳较深,导致用户长时间佩戴时会因为耳套过大而引起撑耳等佩戴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入耳式耳机的耳套一般都比较大,入耳较深,导致用户长时间佩戴时会因为耳套过大而引起撑耳等佩戴不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浅入耳式结构及耳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方面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浅入耳式结构,包括耳机喇叭前壳,所述耳机喇叭前壳的出音嘴平面连接有耳套,所述耳套呈椭圆台形,所述耳套的高度为3.7-4.1mm,所述耳套前端的长度为8.3-8.7mm,所述耳套前端的宽度为7.1-7.5mm,所述耳套后端的长度为10.4-10.8mm,所述耳套后端的宽度为8.8-9.2mm。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出音嘴平面与所述耳机喇叭前壳后端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耳套的中心线与所述耳机喇叭前壳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耳套的高度为3.9mm。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耳套前端的长度为8.5mm,所述耳套前端的宽度为7.3mm。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耳套后端的长度为10.6mm,所述耳套后端的宽度为9mm。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耳套后端的尺寸与所述出音嘴平面的尺寸相同。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耳套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耳机喇叭前壳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耳套的宽度方向与所述耳机喇叭前壳的长度方向一致。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出音嘴平面设置有出音连接柱,所述出音连接柱的前端设置有出音口,所述耳套套设在所述出音连接柱上。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耳机,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浅入耳式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浅入耳式结构通过特殊设置的耳机喇叭前壳和耳套,用户佩戴时不会因为耳套过大而引起撑耳等佩戴不适,使佩戴更加舒适、更加符合人耳适配度;耳套与常规的入耳式耳套对比:体积小、高度更低(常规的入耳式耳套高度为6-7mm),不撑耳朵、佩戴更舒适,而且还能达到较佳的音质;适用于无线耳机、入耳式耳机等等耳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在图中,
1、耳机喇叭前壳;2、出音嘴平面;3、出音连接柱;4、耳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术语“设置”、“连接”、“套设”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浅入耳式结构,能够提高佩戴舒适度以及人耳适配度,从而达到收听和音质较佳的效果,增强了用户体验。本实施例中,浅入耳式结构应用于耳机中,如应用在无线耳机、入耳式耳机等等耳机中。具体的,浅入耳式结构包括耳机喇叭前壳1,耳机喇叭前壳1的出音嘴平面2设置有出音连接柱3,出音连接柱3的前端设置有出音口,出音连接柱3上套设有耳套4。耳套4由柔性材质制作而成,以使耳套4具有弹性。也即是说,耳套4具有一定形变能力。由于耳套4具有弹性,即耳套4具有一定形变能力,耳套4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耳套4能够发生形变,以使耳套4与用户的耳道更好的贴合,从而提高了耳套4的佩戴舒适性,同时也能够降低外界空气中的噪音进入人耳,以此实现降噪功能。
请参阅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耳套4呈椭圆台形,耳套4后端的长度为10.4-10.8mm,耳套4后端的宽度为8.8-9.2mm,耳套4的高度为3.7-4.1mm,且耳套4底部的尺寸与出音嘴平面2的尺寸相同,用户佩戴时不会因为耳套4过大而引起撑耳等佩戴不适。而且耳套4前端的长度为8.3-8.7mm,耳套4前端的宽度为7.1-7.5mm,与常规的入耳式耳套对比:体积小、高度更低(常规的入耳式耳套高度为6-7mm),不撑耳朵、佩戴更舒适,而且还能达到较佳的音质。优选的,耳套4的高度为3.9mm,耳套4前端的长度为8.5mm,耳套4前端的宽度为7.3mm,耳套4后端的长度为10.6mm,耳套4后端的宽度为9mm,以使得佩戴舒适度最佳,且还能达到较佳的音质。
进一步的,耳套4的长度方向与耳机喇叭前壳1的宽度方向一致,耳套4的宽度方向与耳机喇叭前壳1的长度方向一致,以使耳套4与用户的耳道更好的贴合。
请参阅图2、图4,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耳朵人体学,将出音嘴平面2与耳机喇叭前壳1后端的平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40°,耳套4的中心线与耳机喇叭前壳1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1°,使佩戴更加舒适、更加符合人耳适配度,从而达到收听和音质较佳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耳机喇叭前壳1其余的参数均按照常规的通用参数去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耳机,包括耳机主体和上述任一的浅入耳式结构,耳机主体的耳机喇叭后壳与浅入耳式结构的耳机喇叭前壳1连接形成一体。耳机采用浅入耳式结构后,不会因为耳套4过大而引起撑耳等佩戴不适,佩戴更舒适,而且还能达到较佳的音质。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浅入耳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喇叭前壳,所述耳机喇叭前壳的出音嘴平面连接有耳套,所述耳套呈椭圆台形,所述耳套的高度为3.7-4.1mm,所述耳套前端的长度为8.3-8.7mm,所述耳套前端的宽度为7.1-7.5mm,所述耳套后端的长度为10.4-10.8mm,所述耳套后端的宽度为8.8-9.2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入耳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嘴平面与所述耳机喇叭前壳后端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入耳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套的中心线与所述耳机喇叭前壳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入耳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套的高度为3.9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入耳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套前端的长度为8.5mm,所述耳套前端的宽度为7.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入耳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套后端的长度为10.6mm,所述耳套后端的宽度为9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入耳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套后端的尺寸与所述出音嘴平面的尺寸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入耳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套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耳机喇叭前壳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耳套的宽度方向与所述耳机喇叭前壳的长度方向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入耳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嘴平面设置有出音连接柱,所述出音连接柱的前端设置有出音口,所述耳套套设在所述出音连接柱上。
10.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浅入耳式结构。
CN202222397424.9U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浅入耳式结构及耳机 Active CN2183878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97424.9U CN218387836U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浅入耳式结构及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97424.9U CN218387836U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浅入耳式结构及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87836U true CN218387836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74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97424.9U Active CN218387836U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浅入耳式结构及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878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96668B1 (en) Earpiece
CN109889937B (zh) 具有符合人体工学软垫的耳机设备
US7068803B2 (en) Acoustic device with means for being secured in a human ear
JP4839016B2 (ja) 補聴器用柔軟性耳当て
JP2002176689A (ja) ヘッドホン装置
US8391526B2 (en) Ear device for improved fit and sound
US11095973B1 (en) Nozzle of an in-ear audio device including a flexible portion and a rigid portion
JP2003032772A (ja) 耳掛け式イヤホン
CN114339511A (zh) 无线耳机
CN210579147U (zh) 一种降噪耳机
CN211831105U (zh) 一种新型不入耳式耳机
CN218387836U (zh) 一种浅入耳式结构及耳机
WO2023246002A1 (zh) 一种固定耳塞及开放式蓝牙耳机
JP4135042B2 (ja) ヘッドホン
CN111935582B (zh) 一种可变式自适应耳机壳及应用其的耳塞装置、助听设备
CN212628341U (zh) 入耳式耳机
CN211580183U (zh) 一种耳机用可塑性耳塞
CN212544023U (zh) 一种可变式自适应耳机壳
CN112492456A (zh) 一种拥有立体4d音效场景的耳机
KR200208110Y1 (ko) 음향수신기기용 다기능 커버
CN213586223U (zh) 一种适应性好的头戴式耳机
CN217643671U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的硅胶套
CN209787384U (zh) 一种耳机
CN218587300U (zh) 带前腔泄气功能的耳机
CN219960799U (zh) 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