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85675U - 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85675U
CN218385675U CN202221899509.0U CN202221899509U CN218385675U CN 218385675 U CN218385675 U CN 218385675U CN 202221899509 U CN202221899509 U CN 202221899509U CN 218385675 U CN218385675 U CN 218385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insulating layer
secondary battery
insulating
top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9950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飞扬
杨文�
欧梅
牟丽莎
李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9950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85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85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856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包括裸电芯、上端开口的外壳以及连接在外壳上端的顶盖,顶盖和外壳围成电芯容纳腔,裸电芯设置在电芯容纳腔中;外壳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表面上的绝缘层,绝缘层隔开壳体和裸电芯;顶盖包括与壳体焊接的盖体以及向下凸出于盖体的绝缘凸部,绝缘凸部阻挡在裸电芯的上侧;绝缘层的上边缘的位置低于壳体的上边缘的位置,绝缘层的上边缘的位置高于绝缘凸部的下端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简化了二次电池的装配工艺,降低了二次电池漏液风险,将绝缘层上边缘的位置设置在低于壳体的上边缘的位置,能够防止盖体与壳体焊接对绝缘层造成损伤,将绝缘层上边缘的位置设置在高于绝缘凸部的下端的位置,能够防止出现短路的情况。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中通常都设置有绝缘片或绝缘膜,绝缘片或绝缘膜能够有效防止裸电芯的侧壁以及底面与二次电池的外壳接触,防止电芯极片与电芯壳体短路。在现有技术中,二次电池进行装配时,裸电芯首先与顶盖的连接片连接,之后用绝缘片或绝缘膜包裹裸电芯的侧壁和底部,再将绝缘片或绝缘膜顶部与顶盖下塑胶件热熔连接在一起。这种连接结构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包装复杂,自动化难度大,且热熔等工艺容易对电芯造成伤害,不利于简化二次电池装配工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二次电池,以减轻或消除至少一个上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二次电池,包括裸电芯、上端开口的外壳以及连接在所述外壳上端的顶盖,所述顶盖和所述外壳围成电芯容纳腔,所述裸电芯设置在所述电芯容纳腔中;
所述外壳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表面上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隔开所述壳体和所述裸电芯;
所述顶盖包括与所述壳体焊接的盖体以及向下凸出于所述盖体的绝缘凸部,所述绝缘凸部阻挡在所述裸电芯的上侧;
所述绝缘层的上边缘的位置低于所述壳体的上边缘的位置,所述绝缘层的上边缘的位置高于所述绝缘凸部的下端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壳体由铝合金或不锈钢或改性塑料制成。
可选的,所述绝缘层的材质为PET或PA或树脂。
可选的,所述绝缘层通过喷涂或吹塑或电泳或粘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
可选的,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外露的极柱,所述极柱与所述裸电芯的极耳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芯容纳腔内设置有导流片,所述导流片设置在所述裸电芯的下侧。
可选的,所述绝缘凸部为固定连接在所述盖体上的塑胶件。
可选的,所述顶盖呈长条形,所述顶盖的两端部均设置有所述绝缘凸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的内表面设置绝缘层,简化了二次电池的装配工艺;通过设置绝缘层还可以减轻或消除壳体的腐蚀,能够降低二次电池漏液风险,通过将绝缘层上边缘的位置设置在低于壳体的上边缘的位置,能够防止盖体与壳体焊接对绝缘层造成损伤,通过将绝缘层上边缘的位置设置在高于绝缘凸部的下端的位置,利用绝缘凸部限定裸电芯的极限位置,防止裸电芯与壳体上未覆盖绝缘层的部位接触,从而能够防止出现短路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二次电池的爆炸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二次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中:1—顶盖;2—裸电芯;3—导流片;4—外壳;11—盖体;12—绝缘凸部;13—极柱;41—壳体;42—绝缘层;421—绝缘层上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二次电池,包括裸电芯2、上端开口的外壳4以及连接在外壳4上端的顶盖1,顶盖1封闭外壳4的上端开口,顶盖1和外壳4围成密闭的电芯容纳腔,裸电芯2设置在电芯容纳腔中;外壳4包括壳体41以及设置在壳体41内表面上的绝缘层42,绝缘层42隔开壳体41和裸电芯2;顶盖1包括与壳体41焊接的盖体11以及向下凸出于盖体11的绝缘凸部12,绝缘凸部12的下端面阻挡在裸电芯2的上侧;绝缘层42的上边缘为绝缘层上边缘421,绝缘层上边缘421的位置低于壳体41的上边缘的位置,绝缘层上边缘421的位置高于绝缘凸部12的下端面的位置。采用上述的方案,通过在壳体41的内表面设置绝缘层42,改变了二次电池的装配方法,利用绝缘层42代替绝缘片或绝缘膜,简化了二次电池的装配工艺;并且,通过设置绝缘层42可以减轻或消除壳体41的腐蚀,降低了二次电池漏液风险,通过将绝缘层上边缘421的位置设置在低于壳体41的上边缘的位置,能够防止盖体11与壳体41焊接产生的高温对绝缘层42造成损伤,通过将绝缘层上边缘421的位置设置在高于绝缘凸部12的下端面的位置,利用绝缘凸部12的下端面限定裸电芯2的极限位置,防止裸电芯2与壳体41上未覆盖绝缘层42的部位接触,防止出现短路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41的材质可以选择但不限于铝合金或不锈钢或改性塑料,盖体11的材质可以选择但不限于铝合金或不锈钢或改性塑料,壳体41的上端开口,壳体41的上端开口即为外壳4的上端开口,盖体11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壳体41的上端开口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层42的材质可以选择但不限于PET或PA或树脂。在具体实施时,绝缘层42的材质还可以选择其它绝缘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层42可以选择但不限于通过喷涂或吹塑或电泳或粘接的方式设置在壳体41的内表面上。具体的,绝缘层42可以通过喷涂的方式涂覆到壳体41的内表面上,绝缘层42可以通过吹塑的方式成型在壳体41的内表面上,绝缘层42可以通过电泳的方式涂覆到壳体41的内表面上,绝缘层42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直接粘接在壳体41的内表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壳体41的材质为铝合金,壳体41的形状为方壳结构,壳体41的成型工艺为拉伸成型;绝缘层42的材质为PP,绝缘层42通过喷涂的方式涂覆到壳体41的内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盖1上设置有外露的极柱13,极柱13与裸电芯2的极耳电连接,极柱13直接与裸电芯2的极耳电连接或者通过转接片间接与裸电芯2的极耳电连接。具体实施时,在顶盖1上设置有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正极极柱与裸电芯2的正极极耳电连接,负极极柱与裸电芯2的负极极耳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容纳腔内设置有导流片3,导流片3设置在裸电芯2的下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凸部12为固定连接在盖体11上的塑胶件。塑胶件可以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与盖体11连接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盖1呈长条形,顶盖1的两端部均设置有绝缘凸部12。设置两个绝缘凸部12能够更好的对裸电芯2形成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41的形状可以设置成方形、圆柱形以及其他多面体结构。
上述的二次电池的装配过程为:
第一步,正极片、负极片、隔膜通过卷绕或者叠片的方式成组,将多层正极片通过超声波焊接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正极极耳,将多层负极片通过超声波焊接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负极极耳,从而制成裸电芯2;
第二步,将裸电芯2的正极极耳与顶盖1上的正极转接片焊接,正极极耳通过正极转接片与正极极柱电连接,再将裸电芯2的负极极耳与顶盖1上的负极转接片焊接,负极极耳通过负极转接片与负极极柱电连接;
第三步,将导流片3塞入外壳4的底部;
第四步,将与顶盖1焊接好的裸电芯2送入壳体41中,再将顶盖1与外壳4焊接。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Claims (8)

1.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包括裸电芯、上端开口的外壳以及连接在所述外壳上端的顶盖,所述顶盖和所述外壳围成电芯容纳腔,所述裸电芯设置在所述电芯容纳腔中;
所述外壳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表面上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隔开所述壳体和所述裸电芯;
所述顶盖包括与所述壳体焊接的盖体以及向下凸出于所述盖体的绝缘凸部,所述绝缘凸部阻挡在所述裸电芯的上侧;
所述绝缘层的上边缘的位置低于所述壳体的上边缘的位置,所述绝缘层的上边缘的位置高于所述绝缘凸部的下端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铝合金或不锈钢或改性塑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材质为PET或PA或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通过喷涂或吹塑或电泳或粘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外露的极柱,所述极柱与所述裸电芯的极耳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容纳腔内设置有导流片,所述导流片设置在所述裸电芯的下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凸部为固定连接在所述盖体上的塑胶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呈长条形,所述顶盖的两端部均设置有所述绝缘凸部。
CN202221899509.0U 2022-07-21 2022-07-21 二次电池 Active CN218385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99509.0U CN218385675U (zh) 2022-07-21 2022-07-21 二次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99509.0U CN218385675U (zh) 2022-07-21 2022-07-21 二次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85675U true CN218385675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63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99509.0U Active CN218385675U (zh) 2022-07-21 2022-07-21 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856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0602C (zh) 圆柱形锂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3730981B2 (ja) フィルム外装電池および組電池
US20090186261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US20040126656A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WO2000013241A1 (en)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batteries
KR102348679B1 (ko) 이차 전지 및 그 모듈
US11121394B1 (en) Rechargeable button cell
CN109755421A (zh) 扣式电池及扣式电池合盖方法
CN207977385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外壳
KR100911004B1 (ko) 전지부와 이를 채용한 리튬이차전지
US8586221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with protective circuit board lead plates connection
CN104756304B (zh) 碱性蓄电池
CN103988335A (zh) 用于制造新颖结构的电池单元的方法
CN218385675U (zh) 二次电池
CN111354916B (zh) 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电连接方法及电连接结构和产品
CN103975460A (zh) 用于制造新颖结构的电池单元的方法
CN211265619U (zh) 纽扣电池
CN208507856U (zh) 二次电池
CN102110790B (zh) 二次电池及其形成方法
CN111162211A (zh) 一种豆式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215644579U (zh) 一种电池
CN215578756U (zh) 电池壳和电池
CN215527815U (zh) 电池壳和电池
CN216311912U (zh) 电池壳和电池
CN213304244U (zh) 电池壳体组件及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01133 room 208, 2 house, 39 Yonghe Road, Yu Zui Town,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01133 room 208, 2 house, 39 Yonghe Road, Yu Zui Town,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