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77598U - 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输出齿轮的总成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输出齿轮的总成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77598U
CN218377598U CN202222859010.3U CN202222859010U CN218377598U CN 218377598 U CN218377598 U CN 218377598U CN 202222859010 U CN202222859010 U CN 202222859010U CN 218377598 U CN218377598 U CN 2183775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gear
output flange
gear shaft
power t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590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辉
张磊
谢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Cummins Eng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Cummins Eng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Cummins Eng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Cummins Eng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5901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775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775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775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输出齿轮的总成结构,包括中央开孔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的一端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轴的另一端设置有沿轴向开孔的输出法兰,所述输出法兰套设在齿轮轴上,所述齿轮轴上设置有轴承挡肩,所述齿轮轴与安装座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靠近齿轮,所述第二轴承靠近输出法兰,所述第二轴承的两侧分别与输出法兰和轴承挡肩配合,所述第二轴承与轴承挡肩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轴承轴向游隙的垫片。该总成结构零件数量少,安装工艺性好,可以进行独立装配和调整轴承游隙,实现了输出齿轮总成分装。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输出齿轮的总成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发动机后取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输出齿轮的总成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车辆的一些特殊应用要求,如水泥搅拌、垃圾清扫等,柴油机除了驱动车辆行驶之外,还需要向车辆的专用设备提供动力,以满足车辆的专用设备工作装置的动力输入需求。
柴油机的后取力就是一种发动机动力输出机构,发动机动力通过发动机曲轴、后取力主齿轮、惰齿轮、输出齿轮、传动轴传递到车辆的专用设备。其中输出齿轮的结构及安装方式,影响后取力飞轮壳的结构设计。现有的方案是输出齿轮与齿轮轴采用分体设计,并且轴承、油封等零件安装固定在飞轮壳中,这种设计存在以下问题:零件数量多、安装工艺性差、不方便调整轴承游隙、不便于维修服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输出齿轮的总成结构,该总成结构零件数量少,安装工艺性好,可以进行独立装配和调整轴承游隙,实现了输出齿轮总成分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输出齿轮的总成结构,包括中央开孔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的一端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轴的另一端套设有沿轴向开孔的输出法兰,所述齿轮轴上设置有轴承挡肩,所述齿轮轴与安装座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靠近齿轮,所述第二轴承靠近输出法兰,所述第二轴承的两侧分别与输出法兰和轴承挡肩配合,所述第二轴承与轴承挡肩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轴承轴向游隙的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轴承的两侧与齿轮和安装座内的第一台阶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均为圆锥滚子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法兰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台阶,所述输出法兰轴向开设的孔内设置有压块和第一螺栓,所述压块通过第一螺栓压在第二台阶上,所述第一螺栓端部与齿轮轴固定,所述第一螺栓将压块、输出法兰、齿轮轴、齿轮、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垫片、安装座连接为一个整体。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呈圆柱形,其沿径向开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的外表面沿环向设置有防止漏油的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和输出法兰之间设置有油封。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与齿轮轴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靠近输出法兰的端面上设置有中央开孔的盖板,所述盖板套在输出法兰外并固定在安装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与飞轮壳固定的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齿轮轴上设置轴承挡肩,将第二轴承压紧在输出法兰的端部与轴承挡肩之间,并在第二轴承与轴承挡肩之间设置垫片,能够调整轴承的轴向游隙,有利于提高该结构的工作稳定性,增加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安装座内壁上设置第一台阶、在输出法兰的内壁上设置第二台阶、在齿轮轴上设置轴承挡肩,当第一螺栓穿过压块固定在齿轮轴的螺栓孔中时,压块将输出法兰压紧,输出法兰压紧在第二轴承一侧,第一螺栓将齿轮轴向输出法兰的方向拉紧,齿轮轴将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进一步压紧,从而使得压块、输出法兰、齿轮、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垫片、安装座连接为一个整体,整体零件数量较少,提高了安装工艺性。
3.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总成分装,在后取力的装配和售后维修中,能方便拆装输出齿轮总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1-齿轮;2-第一轴承;3-第二轴承;4-垫片;5-安装座;6-密封圈;7-油封;8-输出法兰;9-盖板;10-压块;11-第一螺栓;12-第二螺栓;13-第一台阶;14-第二台阶;15-齿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输出齿轮的总成结构,包括中央开孔的安装座5,所述安装座5内设置有齿轮轴15,所述齿轮轴15的一端设置有齿轮1,所述齿轮轴15的另一端套设有沿轴向开孔的输出法兰8,所述齿轮轴15上设置有轴承挡肩,所述齿轮轴15与安装座5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2和第二轴承3,所述第一轴承2靠近齿轮1,所述第二轴承3靠近输出法兰8,所述第二轴承3的两侧分别与输出法兰8和轴承挡肩配合,所述第二轴承3与轴承挡肩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轴承轴向游隙的垫片4。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齿轮1为该结构的输入端,将车辆提供的动力传递给输出法兰8,通过在齿轮轴15上设置轴承挡肩,将第二轴承3压紧在输出法兰8的端部与轴承挡肩之间,并在第二轴承3与轴承挡肩之间设置垫片4,能够调整轴承的轴向游隙,轴承运转时游隙的大小对轴承的滚动疲劳寿命、温升、噪声、振动等性能有影响,因此,合适的轴承轴向游隙能够提高结构的工作稳定性,增加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5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台阶13,所述第一轴承2的两侧与齿轮1和安装座5内的第一台阶13配合。
具体地,所述第一台阶13和齿轮1将第一轴承2压紧在两者之间,可防止第一轴承2的窜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承2和第二轴承3均为圆锥滚子轴承。
可以理解的是,圆锥滚子轴承主要用于承受以径向载荷为主的径向与轴向联合载荷,与角接触球轴承相比,圆锥滚子轴承承载能力大,极限转速低,并且能够限制齿轮轴15的轴向位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出法兰8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台阶14,所述输出法兰8轴向开设的孔内设置有压块10和第一螺栓11,所述压块10通过第一螺栓11压在第二台阶14上,所述第一螺栓11端部与齿轮轴15固定,所述第一螺栓11将压块10、输出法兰8、齿轮轴15、齿轮1、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垫片4、安装座5连接为一个整体。
具体地,所述齿轮轴15靠近输出法兰8一端开设有螺栓孔,压块10上开设有与第一螺栓11配合的孔。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输出法兰8的内壁上设置第二台阶14以及上述的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与其他结构的配合关系,当第一螺栓11穿过压块10固定在齿轮轴15的螺栓孔中时,压块10将输出法兰8压紧,输出法兰8压紧在第二轴承3一侧,第一螺栓11将齿轮轴15向输出法兰8的方向拉紧,齿轮轴15将第一轴承2和第二轴承3进一步压紧,从而使得压块10、输出法兰8、齿轮1、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垫片4、安装座5连接为一个整体,整体零件数量较少,提高了安装工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5呈圆柱形,其沿径向开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
可以理解的是,车辆内的机油可通过进油孔进入安装座5的孔内,为第一轴承2和第二轴承3提供机油润滑。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5的外表面沿环向设置有防止漏油的密封圈6。
具体地,所述密封圈6设置在靠近法兰的位置,能够防止机油泄露。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5和输出法兰8之间设置有油封7,所述油封7能够防止进入安装座5内的机油向输出法兰8一端泄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齿轮1与齿轮轴15为一体成型结构。有利于减少零件数量,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5靠近输出法兰8的端面上设置有中央开孔的盖板9,所述盖板9套在输出法兰8外并利用第二螺栓12固定在安装座5上。
所述盖板9能起到防尘和美化外观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5上设置有用于与飞轮壳固定的安装孔。
所述安装孔使得该总成结构能够通过4个螺栓(不在图示中)直接安装在飞轮壳上,便于更换或维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输出齿轮的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开孔的安装座(5),所述安装座(5)内设置有齿轮轴(15),所述齿轮轴(15)的一端设置有齿轮(1),所述齿轮轴(15)的另一端套设有沿轴向开孔的输出法兰(8),所述齿轮轴(15)上设置有轴承挡肩,所述齿轮轴(15)与安装座(5)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2)和第二轴承(3),所述第一轴承(2)靠近齿轮(1),所述第二轴承(3)靠近输出法兰(8),所述第二轴承(3)的两侧分别与输出法兰(8)和轴承挡肩配合,所述第二轴承(3)与轴承挡肩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轴承轴向游隙的垫片(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输出齿轮的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5)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台阶(13),所述第一轴承(2)的两侧与齿轮(1)和安装座(5)内的第一台阶(13)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输出齿轮的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2)和第二轴承(3)均为圆锥滚子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输出齿轮的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法兰(8)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台阶(14),所述输出法兰(8)轴向开设的孔内设置有压块(10)和第一螺栓(11),所述压块(10)通过第一螺栓(11)压在第二台阶(14)上,所述第一螺栓(11)端部与齿轮轴(15)固定,所述第一螺栓(11)将压块(10)、输出法兰(8)、齿轮轴(15)、齿轮(1)、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垫片(4)、安装座(5)连接为一个整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输出齿轮的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5)呈圆柱形,其沿径向开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输出齿轮的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5)的外表面沿环向设置有防止漏油的密封圈(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输出齿轮的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5)和输出法兰(8)之间设置有油封(7)。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输出齿轮的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1)与齿轮轴(15)为一体成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输出齿轮的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5)靠近输出法兰(8)的端面上设置有中央开孔的盖板(9),所述盖板(9)套在输出法兰(8)外并固定在安装座(5)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输出齿轮的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5)上设置有用于与飞轮壳固定的安装孔。
CN202222859010.3U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输出齿轮的总成结构 Active CN2183775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59010.3U CN218377598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输出齿轮的总成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59010.3U CN218377598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输出齿轮的总成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77598U true CN218377598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34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59010.3U Active CN218377598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输出齿轮的总成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775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377598U (zh) 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输出齿轮的总成结构
CN201144730Y (zh) 柴油机全功率取力器(1)
CN111485970A (zh) 发动机平衡轴总成和发动机
CN113756942A (zh) 一种发动机后端动力输出传动机构
CN201310469Y (zh) 一种水泵构造
CN212272340U (zh) 带惰齿轮的外装机油泵
CN201566492U (zh) 大马力发动机用剖分式取力器
CN212079495U (zh) 组合式驱动系统
CN209414584U (zh) 桥箱一体变速箱系统的润滑结构
CN211792786U (zh) 一种微耕机法兰盘
CN220980109U (zh) 一种pto结构
CN113147348A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混合动力车辆
CN206988704U (zh) 一种柴油机的飞轮壳
CN113700553B (zh) 一种发动机辅助输出结构及汽车
CN210309898U (zh) 全地形车
CN215860464U (zh) 一种发动机后端动力输出传动机构
CN218119110U (zh) 一种适用于双层齿轮系的后取力飞轮壳
CN219055984U (zh) 后取力输出系统
CN215521825U (zh) 一种柴油增程器专用扭转减振器
CN210949242U (zh) 一种新型泵用轴承座
CN113124135B (zh) 小型轻量化高功率重载电动轮润滑密封方法及结构
CN212985392U (zh) 轴承以及曲轴箱
CN214305170U (zh) 一种集成化齿轮室壳体
CN113250808B (zh) 一种机械增压器结构
CN216424083U (zh) 发动机与变速箱连接系统及矿用自卸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