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72878U - 内筒结构以及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筒结构以及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72878U
CN218372878U CN202221964193.9U CN202221964193U CN218372878U CN 218372878 U CN218372878 U CN 218372878U CN 202221964193 U CN202221964193 U CN 202221964193U CN 218372878 U CN218372878 U CN 218372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ib
inner barrel
inner cylinder
cylind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6419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宇峰
杨伟国
王麦锋
康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6419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72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72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728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内筒结构以及衣物处理装置,该内筒结构包括内筒本体和提升筋,提升筋设置在内筒本体的内壁上且与内筒本体的内壁之间共同限定出容置腔;内筒本体上具有排水口,且排水口位于内筒本体的内壁被提升筋覆盖的区域内;提升筋上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分别与容置腔和内筒本体的内腔连通;容置腔内设置有导流结构,导流结构用于将由进水口进入至容置腔内的水导流至排水口,从而可以确保排水操作时水不会在内筒本体内残留,以提升排水效果。

Description

内筒结构以及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筒结构以及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衣物处理装置,比如洗衣机等包括内筒以及设于内筒外的外筒。通常,洗衣机在进行衣物洗涤的过程中内筒和外筒之间的水互通,导致内筒和外筒之间会产生大量的细菌以及污垢,进而附着在衣物上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
为此,目前的洗衣机的内筒设置为无孔内筒,以避免内筒和外筒之间的水互通,但排水效果不佳,排水后内筒内仍有洗涤水残留。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筒结构以及衣物处理装置。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筒结构,用于衣物处理装置,所述内筒结构包括内筒本体和提升筋,所述提升筋设置在所述内筒本体的内壁上,且与所述内筒本体的内壁之间共同限定出容置腔;
所述内筒本体上具有排水口,且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内筒本体的内壁被所述提升筋覆盖的区域内;所述提升筋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分别与所述容置腔和所述内筒本体的内腔连通;
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用于将由所述进水口进入至所述容置腔内的水导流至所述排水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提升筋和内筒本体的内壁之间限定出的容置腔内设置导流结构,从而可以在内筒本体内的水经提升筋上的进水口进入至容置腔后,水在导流结构的导流作用下流至排水口并可经排水口排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排水操作时水在内筒本体内残留,以提升排水效果。
可选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第一导水凸筋,所述第一导水凸筋位于所述排水口的靠近所述内筒本体的后盖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导水凸筋设置在排水口的靠近内筒本体的后盖的一侧,从而在内筒本体内的水自进水口流向排水口时,水冲击在第一导水凸筋上后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并朝向排水口流动,从而避免水在排水口的靠近内筒本体的后盖的位置残留,以确保排水效果较佳。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水凸筋设置在所述内筒本体的内壁上;
和/或,所述第一导水凸筋与所述内筒本体一体成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导水凸筋设置在内筒本体的内壁上,从而可以使得水沿着内筒本体的内壁自前盖向后盖流动的过程中可以经第一导水凸筋的导流作用流动至排水口排出,以提升排水效果。
通过设置第一导水凸筋与内筒本体一体成型,不仅可以简化制作工序且可以增加内筒本体的结构强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水凸筋自所述后盖朝向所述排水口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导水凸筋设置为自后盖朝向排水口延伸,使得水在流向后盖时可以被第一导水凸筋阻挡住并在第一导水凸筋的导流作用回流至排水口排出,以避免水在排水口的靠近后盖的位置残留,使得第一导水凸筋对于水的导流效果更好。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水凸筋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导水凸筋沿所述内筒本体的周向排布;
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导水凸筋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导水凸筋包括沿内筒本体的周向分布的多个,从而可以通过多个第一导水凸筋对水进行充分导流,以提升排水效果。
通过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导水凸筋相连,以避免水经相邻的两个第一导水凸筋的间隙处流向后盖导致水在后盖处残留,即设置两个相邻的第一导水凸筋相邻可以充分对水进行阻挡以及导流,以进一步确保水不会在后盖处残留,实现排水效果的提升。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水凸筋的朝向所述排水口的一侧表面形成挡水面;
所述挡水面至少部分为弧形面,和/或,所述挡水面为光滑挡水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导水凸筋的朝向排水口的一侧表面用于与水接触并对水进行导流以提升排水效果,通过设置挡水面至少部分为弧形面,弧形的挡水面对水的导流效果更好。
通过设置挡水面为光滑挡水面,可以进一步确保水不会在挡水面上发生残留,确保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全排至排水口处,以提升排水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水凸筋沿所述内筒本体的周向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不小于所述排水口沿所述内筒本体的周向方向上的尺寸。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导水凸筋沿内筒本体的周向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不小于排水口沿内筒本体的周向方向上的尺寸,从而可以使得第一导水凸筋能够充分对进入至容置腔内的水进行导流,以避免水残留影响排水效果。
可选的,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内筒本体的靠近所述后盖的位置;
和/或,沿所述内筒本体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导水凸筋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进水口的高度的二分之一。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排水口靠近后盖,从而使得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内筒本体的前盖流向后盖的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分排至排水口处,以确保排水效果较好。
通过设置沿内筒本体的径向方向上,第一导水凸筋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进水口的高度的二分之一,从而确保第一导水凸筋可以对经进水口进入至容置腔内的水进行充分导流。
可选的,所述内筒本体的内壁上与所述排水口对应的位置朝向背离所述内筒本体的内腔的中心的方向凹陷形成沉台;
所述排水口和所述第一导水凸筋均位于所述沉台上,所述第一导水凸筋的顶面所在的高度高于所述内筒本体的内壁的位于所述沉台之外的部分的高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排水口和第一导水凸筋位于沉台上,使得排水口的高度相较于未设置沉台的内筒本体的内壁的高度较低,以便于水更顺畅地流向排水口并排出;且第一导水凸筋的顶面高于未设置沉台的内筒本体的内壁的高度,以使得第一导水凸筋能够将流经容置腔内的水导流至排水口处。
可选的,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第二导水凸筋;
所述第二导水凸筋位于所述排水口的远离所述内筒本体的后盖的一侧,所述第二导水凸筋沿水流自所述进水口流向所述排水口的方向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导水凸筋,且第二导水凸筋位于排水口的远离后盖的一侧并沿水自进水口流向排水口的方向延伸设置,使得水在容置腔内自前盖流向后盖的过程中可以在第二导水凸筋的导流作用下流向排水口,即第二导水凸筋可以用于限定出水的流动路径,使得水自前盖朝向排水口流动。
可选的,所述第二导水凸筋设置在所述内筒本体的内壁上;
和/或,所述第二导水凸筋与所述内筒本体一体成型;
和/或,沿所述内筒本体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二导水凸筋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进水口的高度的二分之一。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导水凸筋设置在内筒本体的内壁上,从而可以使得水沿着内筒本体的内壁自前盖向后盖流动的过程中可以经第二导水凸筋的导流作用流动至排水口排出,以提升排水效果。
通过设置第二导水凸筋与内筒本体一体成型,不仅可以简化制作工序且可以增加内筒本体的结构强度。
通过设置沿内筒本体的径向方向上,第二导水凸筋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进水口的高度的二分之一,从而确保第二导水凸筋可以对经进水口进入至容置腔内的水进行充分导流。
可选的,所述第二导水凸筋自所述内筒本体的前盖延伸至所述排水口或者延伸至靠近所述排水口的位置;
和/或,沿所述内筒本体的前盖至所述内筒本体的后盖的方向,所述第二导水凸筋朝向远离所述进水口的方向倾斜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导水凸筋自内筒本体的前盖延伸至排水口或者延伸至靠近排水口的位置,从而使得进入容置腔内的水在自前盖流向后盖的过程中可以全程在第二导水凸筋的导流作用下朝向排水口流动,以提升排水效果。
通过设置沿内筒本体的前盖至内筒本体的后盖的方向,第二导水凸筋朝向远离进水口的方向倾斜设置,从而使得第二导水凸筋的靠近进水口的一侧侧面形成能够引导水更为顺畅地流向排水口的导水斜面,以加快水朝向排水口流动,从而可进一步提升排水效果。
可选的,所述容置腔内还设置有阻挡筋,所述阻挡筋位于所述进水口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容置腔内设置阻挡筋,且阻挡筋位于进水口的一侧,从而在水经进水口进入容置腔的过程中,水中的杂物等可以被阻挡筋阻挡避免流向排水口继而堵塞排水口;另外,阻挡筋也可以对水进行引导,使得水可以朝向排水口流动,以提升排水效果。
可选的,所述阻挡筋设置在所述内筒本体的内壁上;
和/或,所述阻挡筋与所述内筒本体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阻挡筋沿水流自所述进水口流向所述排水口的方向延伸;
和/或,沿所述内筒本体的径向方向上,所述阻挡筋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进水口的高度的二分之一。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阻挡筋设置在内筒本体的内壁上,可以使得阻挡筋对水中的异物进行阻挡防止堵塞排水口。
通过设置阻挡筋与内筒本体一体成型,不仅可以简化制作工序且可以增加内筒本体的结构强度。
通过设置阻挡筋沿水流自进水口流向排水口的方向延伸,从而可以使得水沿着内筒本体的内壁自前盖向后盖流动的过程中可以经阻挡筋的导流作用流动至排水口排出,以提升排水效果。
通过设置沿内筒本体的径向方向上,阻挡筋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进水口的高度的二分之一,从而确保阻挡筋可以对经进水口进入至容置腔内的水进行充分导流且可以对水中的异物进行阻挡。
可选的,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第二导水凸筋,所述第二导水凸筋位于所述排水口的远离所述内筒本体的后盖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导水凸筋沿水流自所述进水口流向所述排水口的方向延伸;
所述阻挡筋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内筒本体的周向方向,至少两个所述阻挡筋分设在所述第二导水凸筋的两侧;和/或,沿所述内筒本体的轴向方向上,所述阻挡筋的延伸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二导水凸筋的延伸长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导水凸筋的两侧分设阻挡筋,从而可以使得水在内筒本体被顺时针搅动或者逆时针搅动时,均可以通过相应的阻挡筋对经进水口进入至容置腔内的水进行充分导流且可以对水中的异物进行阻挡。
通过设置阻挡筋的延伸长度不大于第二导水凸筋的长度,可以使得阻挡筋不会对第二导水凸筋对水的导流造成影响或者干涉。
可选的,沿所述内筒本体的前盖至所述内筒本体的后盖的方向,所述内筒本体的内径逐渐增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内筒本体的内径为沿着前盖至后盖的方向逐渐增加的锥形桶,从而使得内筒本体在转动时,内筒本体内的水在离心的作用下主要经前盖至后盖的方向流动,与此同时排水口靠近后盖设置,可以使得水在朝向后盖流动的过程中最终可以流向排水口处并经排水口排出,以确保排水效果。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内筒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该衣物处理装置的内筒结构,通过在提升筋和内筒本体的内壁之间限定出的容置腔内设置导流结构,从而可以在内筒本体内的水经提升筋上的进水口进入至容置腔后,水在导流结构的导流作用下流至排水口并可经排水口排出,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排水操作时水在内筒本体内残留,以提升排水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内筒结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内筒结构拆除提升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内筒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内筒结构的剖面图;
图5为图4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内筒结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内筒结构拆除提升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的内筒结构的俯视图;
图9为图6所示的内筒结构的剖面图;
图10为图9在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内筒本体;11、前盖;12、后盖;13、排水口;14、沉台;2、提升筋;21、进水口;3、导流结构;31、第一导水凸筋;32、第二导水凸筋;4、阻挡筋;5、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衣物处理装置,比如洗衣机等,通常包括外筒以及内筒,外筒以及内筒之间的水互通,可能导致细菌残留,进而对人体的皮肤造成危害。因此,目前的洗衣机的内筒设置为无孔形式,即内筒上设置具有排水阀的排水口,仅在进行排水或者脱水时水可以经排水阀排出排水口,而不会使得外筒内的水进入内筒,以此实现内外筒之间的水不会互通,避免细菌残留。
需要说明的是,排水口设置的排水阀主要可以通过控制排水阀的的开闭来实现排水口的打开与关闭。更为具体的,排水阀组件包括阀芯、驱动机构、阀座以及密封件等。具体使用时,阀芯用于密封排水口。阀芯具有打开排水口的排水位置以及密封排水口的密封位置,驱动机构驱动阀芯在密封排水口的密封位置和打开排水口的排水位置之间切换。在洗涤过程中或者不需要进行排水的情况下,阀芯处于密封位置,阀芯密封排水口,内筒内的水不会排出;当需要排水或者脱水时,阀芯从密封位置切换为排水位置,排水口打开,内筒中的水可以经排水口排出。具体的排水阀的结构和控制原理可以参照相关技术中的描述,本实施例对此仅作简单说明即可。
然而,目前的洗衣机,在进行排水或者脱水时,内筒内的水可能会有一部分残留在内筒中,导致排水效果不好或者脱水效果不好,造成用户不良使用感受。
实施例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参照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筒结构,用于衣物处理装置。
具体的,参照图1至图5所示,内筒结构包括内筒本体1和提升筋2,提升筋2设置在内筒本体1的内壁上,且与内筒本体1的内壁之间共同限定出容置腔。具体实现时,提升筋2可以一体成型在内筒本体1上,或者提升筋2可以通过螺钉5等固定在内筒本体1上。提升筋2主要用于在进行衣物洗涤的过程中对衣物进行摔打,以确保洗涤效果。另外,本实施例中,提升筋2具体可以设置为至少一个,比如两个或者三个。
具体的,提升筋2可以为具有底部敞开结构的壳体结构,从而使得提升筋2固定在内筒本体1的内壁上后,提升筋2的内表面与内筒本体1的内壁之间共同限定出容置腔。进一步地,提升筋2可以自内筒结构的前盖11朝向内筒结构的后盖12延伸,从而使得容置腔可以沿着内筒结构的轴向从前盖11延伸至后盖12。
其中,内筒本体1上具有排水口13,且排水口13位于内筒本体1的内壁被提升筋2覆盖的区域内;提升筋2上设置有进水口21,进水口21分别与容置腔和内筒本体1的内腔连通。也就是说,排水口13形成在内筒本体1的内壁上的被提升筋2覆盖的位置,即排水口13被提升筋2遮盖。
具体实现时,提升筋2上设置有与内筒本体1的内腔连通的进水口21,且进水口21还与排水口13连通,从而在进行排水或者脱水的过程中,内筒本体1内的水首先自提升筋2上的进水口21进入至容置腔内,然后在容置腔内流动至排水口13处并经排水口13排出,以实现排水操作或者脱水操作。
其中,容置腔内设置有导流结构3,导流结构3用于将由进水口21进入至容置腔内的水导流至排水口13。具体实现时,通过在提升筋2和内筒本体1的内壁之间限定出的容置腔内设置导流结构3,从而当需要进行排水操作或者脱水操作时,可以在内筒本体1内的水经提升筋2上的进水口21进入至容置腔后,水在导流结构3的导流作用下流至排水口13并可经排水口13排出,从而可以确保排水操作时水不会在内筒本体1内残留,以提升排水效果或者脱水效果,以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中,进水口21可以设置在提升筋2的一侧侧面,且进水口21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进水口21可以沿着内筒本体1的轴向依次分布;或者,沿内筒本体1的周向方向,提升筋2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进水口21,从而使得内筒本体1无论正转还是反转时均可以使得水经进水口21进入至容置腔内后经排水口13排出。
具体而言,参照图1所示的图纸方向,当内筒本体1内的水沿着顺时针被搅动时,此时可以在提升筋2的右侧设置进水口21,使得水在内筒本体1内沿着顺时针流动并经进水口21进入至容置腔内;或者,当内筒本体1内的水沿着逆时针被搅动时,此时可以在提升筋2的左侧设置进水口21,使得水在内筒本体1内沿着逆时针流动时经进水口21进入至容置腔内。或者,当提升筋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进水口21时,可以适用于内筒本体1的正转和反转时的排水或者脱水操作,使其适用性更强。
示例性的,进水口21可以设置为齿状的进水口21,或者进水口21也可以设置为矩形进水口21或者半圆形进水口21,具体的进水口21的形状以及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参照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结构3包括第一导水凸筋31,第一导水凸筋31位于排水口13的靠近内筒本体1的后盖12的一侧。通过将第一导水凸筋31设置在排水口13的靠近内筒本体1的后盖12的一侧,从而在内筒本体1内的水自进水口21流向排水口13时,水冲击在第一导水凸筋31上后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并朝向排水口13流动,从而避免水在排水口13的靠近内筒本体1的后盖12的位置残留,以确保排水效果较佳。
也就是说,第一导水凸筋31可以起到对水进行导流的作用,使得流向第一导水凸筋31的水在第一导水凸筋31的导流作用下重新流向排水口13,以此实现排水效果或者脱水效果较好。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内筒本体1为沿着前盖11至后盖12的方向,其内径逐渐增大的锥形桶,因此当内筒本体1转动进行排水或者脱水时,此时内筒本体1内的水会在离心作用下整体呈现出由内筒本体1的前盖11朝向内筒本体1的后盖12的方向流动的流动趋势,因此本实施例可以将排水口13设置为靠近后盖12,且第一导水凸筋31位于排水口13的靠近后盖12的一侧,从而在水由前盖11向后盖12流动的过程中顺畅的流经排水口13并经排水口13排出,以确保排水效果或者脱水效果。
更进一步的,在此过程中,一小部分水会经过排水口13并继续向后盖12的方向流动,而在此过程中,该小部分水会冲击在位于排水口13后侧的第一导水凸筋31上,当水冲击在第一导水凸筋31上后会在冲击的作用下发生流向改变,即该部分水的流动方向会大致由前盖11至后盖12的流动方向改变为从后盖12朝向前盖11流动的方向,继而流动至位于第一导水凸筋31的前侧的排水口13处并经排水口13排出,即第一导水凸筋31不仅可以改变水的流向且水在第一导水凸筋31的导流作用下可以顺畅流至排水口13,以避免水在排水口13与后盖12之间的间隙内残留,导致排水效果或者脱水效果不好。
参照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水凸筋31设置在内筒本体1的内壁上,从而可以使得水沿着内筒本体1的内壁自前盖11向后盖12流动的过程中可以经第一导水凸筋31的导流作用流动至排水口13排出,以提升排水效果或者脱水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第一导水凸筋31与内筒本体1一体成型,不仅可以简化制作工序且可以增加内筒本体1的结构强度。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设置第一导水凸筋31与内筒本体1分别成型后通过粘接或者螺钉等进行连接。
参照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水凸筋31自后盖12朝向排水口13延伸。示例性的,第一导水凸筋31可以沿着内筒本体1的轴向一直自后盖12朝向排水口13延伸,以使得水在流向后盖12时可以被第一导水凸筋31阻挡住并在第一导水凸筋31的导流作用回流至排水口13排出,避免水在后盖12处沉积或者发生残留,以使得第一导水凸筋31对于水的导流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水凸筋31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导水凸筋31沿内筒本体1的周向排布,从而可以通过多个第一导水凸筋31对水进行充分导流,以提升排水效果。
比如,参照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水凸筋31可以设置为两个,或者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一导水凸筋31也可以设置为3个或者3个以上,具体的第一导水凸筋31的设置数目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进一步地,当第一导水凸筋31设置为多个时,可以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导水凸筋31相连,通过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导水凸筋31相连,以避免水经相邻的两个第一导水凸筋31的缝隙处流向后盖12导致水在后盖12处残留,即设置两个相邻的第一导水凸筋31相邻可以充分对水进行阻挡以及导流,以进一步确保水不会在后盖12处残留,实现排水效果的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水凸筋31的朝向排水口13的一侧表面形成挡水面。也就是说,第一导水凸筋31的朝向排水口13的一侧表面用于与水接触并对水进行导流。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5所示,挡水面至少部分为弧形面,弧形的挡水面对水的导流效果更好。此外,挡水面可以设置为光滑挡水面,通过设置挡水面为光滑挡水面,可以进一步确保水不会在挡水面上发生残留,确保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全排至排水口13处,以提升排水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第一导水凸筋31沿内筒本体1的周向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不小于排水口13沿内筒本体1的周向方向上的尺寸。
也就是说,第一导水凸筋31沿内筒本体1的周向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排水口13沿着内筒本体1的周向方向上的尺寸,从而使得第一导水凸筋31的朝向排水口13的一侧形成的挡水面沿内筒本体1的周向方向上的尺寸较大,进而可以使得第一导水凸筋31能够充分对进入至容置腔内的水进行导流,以避免水残留影响排水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第一导水凸筋31是沿着内筒本体1的周向方向上延伸设置的一整段,还是设置为多段第一导水凸筋31沿着内筒本体1的周向方向依次设置,整段的第一导水凸筋31在周向方向上的长度或者多段第一导水凸筋31在周向方向上的总长度均为大于或者等于排水口13沿着内筒本体1的周向方向上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口13设置在内筒本体1的靠近后盖12的位置,通过设置排水口13靠近后盖12,从而使得水在离心的作用下由内筒本体1的前盖11流向后盖12的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分排至排水口13处,以确保排水效果较好。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排水口13设置在内筒本体1的靠近后盖12的位置具体指的是,相对于内筒本体1的前盖11而言,排水口13距离后盖12的距离小于排水口13距离前盖11的距离。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内筒本体1为沿着前盖11至后盖12的方向,其内径逐渐增大的锥形桶,因此当内筒本体1转动进行排水或者脱水时,此时内筒本体1内的水会在离心作用下整体呈现出由内筒本体1的前盖11朝向内筒本体1的后盖12的方向流动的流动趋势,因此本实施例可以将排水口13设置为靠近后盖12,从而在水由前盖11向后盖12流动的过程中顺畅的流经排水口13并经排水口13排出,以确保排水效果或者脱水效果。
进一步地,沿内筒本体1的径向方向上,第一导水凸筋31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进水口21的高度的二分之一,从而确保第一导水凸筋31可以对经进水口21进入至容置腔内的水进行充分导流。
参照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筒本体1的内壁上与排水口13对应的位置朝向背离内筒本体1的内腔的中心的方向凹陷形成沉台14;排水口13和第一导水凸筋31均位于沉台14上,第一导水凸筋31的顶面所在的高度高于内壁的位于沉台14之外的部分内壁上。
也就是说,内筒本体1的内壁的与排水口13对应的位置设置为背离内筒本体1的内腔的中心的方向凹陷继而形成沉台14,且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排水口13和第一导水凸筋31设置在沉台14上,使得排水口13的高度相较于未设置沉台14的内筒本体1的内壁的高度较低,以便于水更顺畅地流向排水口13并排出;且第一导水凸筋31的顶面高于未设置沉台14的内筒本体1的内壁的高度,以使得第一导水凸筋31能够将流经容置腔内的水导流至排水口13处。
参照图6至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结构3还包括第二导水凸筋32;第二导水凸筋32位于排水口13的远离内筒本体1的后盖12的一侧,第二导水凸筋32沿水流自进水口21流向排水口13的方向延伸,即第二导水凸筋32可以整体上沿着内筒本体1的轴向延伸,或者其延伸方向可以与内筒本体1的轴向成锐角设置。
具体实现时,第二导水凸筋32位于排水口13的前侧,根据上文所述,本实施例中的内筒本体1为沿着前盖11至后盖12的方向,其内径逐渐增大的锥形桶,因此当内筒本体1转动进行排水或者脱水时,此时内筒本体1内的水会在离心作用下整体呈现出由内筒本体1的前盖11朝向内筒本体1的后盖12的方向流动的流动趋势,因此将第二导水凸筋32设置为位于排水口13的前侧,可以在水由前盖11朝向排水口13流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二导水凸筋32对水进行导流,即使得水在容置腔内自前盖11流向后盖12的过程中可以在第二导水凸筋32的导流作用下流向排水口13,也就是说,第二导水凸筋32可以用于限定出水的流动路径,使得水自前盖11朝向排水口13流动,从而提升排水效果或者脱水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水凸筋32设置在内筒本体1的内壁上,通过将第二导水凸筋32设置在内筒本体1的内壁上,从而可以使得水沿着内筒本体1的内壁自前盖11向后盖12流动的过程中可以经第二导水凸筋32的导流作用流动至排水口13排出,以提升排水效果。
进一步地,第二导水凸筋32与内筒本体1一体成型,不仅可以简化制作工序且可以增加内筒本体1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参照图10所示,沿内筒本体1的径向方向上,第二导水凸筋32H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进水口21的高度h的二分之一,从而确保第二导水凸筋32可以对经进水口21进入至容置腔内的水进行充分导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所示,第二导水凸筋32自内筒本体1的前盖11延伸至排水口13或者延伸至靠近排水口13的位置。
也就是说,第二导水凸筋32沿着内筒本体1的轴向方向的延伸长度可以为等于内筒本体1的前盖11至排水口13的长度,从而使得第二导水凸筋32沿着内筒本体1的轴向方向上的长度较长,进而在内筒本体1内的水自前盖11朝向后盖12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导向凸筋可以全程对水进行导流,使得进入容置腔内的水在自前盖11流向后盖12的过程中可以全程在第二导水凸筋32的导流作用下朝向排水口13流动,以提升排水效果。
或者,第二导水凸筋32距离排水口13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即第二导水凸筋32并未延伸至排水口13处。
进一步地,沿内筒本体1的前盖11至内筒本体1的后盖12的方向,第二导水凸筋32朝向远离进水口21的方向倾斜设置,从而使得第二导水凸筋32的靠近进水口21的一侧侧面形成能够引导水更为顺畅地流向排水口13的导水斜面,以加快水朝向排水口13流动,从而可进一步提升排水效果。
示例性的,参照图7所示的图纸方向,当内筒本体1内的水沿着顺时针被搅动时,此时可以设置提升筋2的右侧具有进水口21,且沿着内筒本体1的前盖11至内筒本体1的后盖12的方向,第二导水凸筋32可以设置为朝向左后方倾斜;当内筒本体1内的水沿着逆时针被搅动时,此时可以设置提升筋2的左侧具有进水口21,且沿着内筒本体1的前盖11至内筒本体1的后盖12的方向,第二导水凸筋32可以设置为朝向右后方倾斜。具体的第二导水凸筋32的倾斜方向以及倾斜角度可以根据内筒本体1的正转还是反转以及排水效果或者脱水效果而定,本实施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参照图2、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置腔内还设置有阻挡筋4,阻挡筋4位于进水口21的一侧。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容置腔内设置阻挡筋4,且阻挡筋4位于进水口21的一侧,从而在水经进水口21进入容置腔的过程中,水中的杂物等可以被阻挡筋4阻挡避免流向排水口13继而堵塞排水口13;另外,阻挡筋4也可以对水进行引导,使得水可以朝向排水口13流动,以提升排水效果。
示例性的,当进水口21设置在提升筋2的右侧时,则阻挡筋4位于进水口21的左侧;当进水口21设置在提升筋2的左侧时,则阻挡筋4位于进水口21的右侧;当提升筋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进水口21时,可以在左侧的进水口21的右侧设置一个阻挡筋4,且在右侧的进水口21的左侧设置一个阻挡筋4,且第二导水凸筋32可以位于两个左右设置的阻挡筋4的中间。具体的阻挡筋4的设置数目和设置位置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阻挡筋4设置在内筒本体1的内壁上,通过将阻挡筋4设置在内筒本体1的内壁上,可以使得阻挡筋4对水中的异物进行阻挡防止堵塞排水口13。
进一步地,阻挡筋4与内筒本体1一体成型,不仅可以简化制作工序且可以增加内筒本体1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阻挡筋4沿水流自进水口21流向排水口13的方向延伸,即阻挡筋4可以设置为自内筒本体1的前盖11至内筒本体1的后盖12的方向延伸,即沿着内筒本体1的轴向延伸。通过设置阻挡筋4沿水流自进水口21流向排水口13的方向延伸,从而可以使得水沿着内筒本体1的内壁自前盖11向后盖12流动的过程中可以经阻挡筋4的导流作用流动至排水口13排出,以提升排水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内筒本体1的径向方向上,阻挡筋4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进水口21的高度h的二分之一,从而确保阻挡筋4可以对经进水口21进入至容置腔内的水进行充分导流且可以对水中的异物(比如牙签、发卡以及毛发等)进行阻挡。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所示,导流结构3还包括第二导水凸筋32,第二导水凸筋32位于排水口13的远离内筒本体1的后盖12的一侧,且第二导水凸筋32沿水流自进水口21流向排水口13的方向延伸;阻挡筋4包括至少两个,沿内筒本体1的周向方向,至少两个阻挡筋4分设在第二导水凸筋32的两侧。
也就是说,当提升筋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进水口21时,可以在左侧的进水口21的右侧设置一个阻挡筋4,且在右侧的进水口21的左侧设置一个阻挡筋4,且第二导水凸筋32可以位于两个左右设置的阻挡筋4的中间,从而使得无论水从提升筋2的左侧的进水口21进入容置腔还是通过提升筋2的右侧的进水口21进入容置腔,阻挡筋4均可以对水中的异物进行阻挡。
换言之,通过在第二导水凸筋32的两侧分设阻挡筋4,从而可以使得水在内筒本体1被顺时针搅动或者逆时针搅动时,均可以通过相应的阻挡筋4对经进水口21进入至容置腔内的水进行充分导流且可以对水中的异物进行阻挡。
本实施例中,沿内筒本体1的轴向方向上,阻挡筋4的延伸长度不大于第二导水凸筋32的延伸长度,可以使得阻挡筋4不会对第二导水凸筋32对水的导流造成影响或者干涉。
实施例二
参照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上述的内筒结构。
具体实现时,该衣物处理装置的内筒结构,通过在提升筋2和内筒本体1的内壁之间限定出的容置腔内设置导流结构3,从而可以在内筒本体1内的水经提升筋2上的进水口21进入至容置腔后,水在导流结构3的导流作用下流至排水口13并可经排水口13排出,从而可以确保排水操作时水不会在内筒本体1内残留,以提升排水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内筒结构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内筒结构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以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内筒结构,用于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结构包括内筒本体和提升筋,所述提升筋设置在所述内筒本体的内壁上,且与所述内筒本体的内壁之间共同限定出容置腔;
所述内筒本体上具有排水口,且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内筒本体的内壁被所述提升筋覆盖的区域内;所述提升筋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分别与所述容置腔和所述内筒本体的内腔连通;
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用于将由所述进水口进入至所述容置腔内的水导流至所述排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包括第一导水凸筋,所述第一导水凸筋位于所述排水口的靠近所述内筒本体的后盖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水凸筋设置在所述内筒本体的内壁上;
和/或,所述第一导水凸筋与所述内筒本体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水凸筋自所述后盖朝向所述排水口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水凸筋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导水凸筋沿所述内筒本体的周向排布;
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导水凸筋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水凸筋的朝向所述排水口的一侧表面形成挡水面;
所述挡水面至少部分为弧形面,和/或,所述挡水面为光滑挡水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水凸筋沿所述内筒本体的周向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不小于所述排水口沿所述内筒本体的周向方向上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内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内筒本体的靠近所述后盖的位置;
和/或,沿所述内筒本体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导水凸筋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进水口的高度的二分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内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本体的内壁上与所述排水口对应的位置朝向背离所述内筒本体的内腔的中心的方向凹陷形成沉台;
所述排水口和所述第一导水凸筋均位于所述沉台上,所述第一导水凸筋的顶面所在的高度高于所述内筒本体的内壁位于所述沉台之外的部分所在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内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第二导水凸筋;
所述第二导水凸筋位于所述排水口的远离所述内筒本体的后盖的一侧,所述第二导水凸筋沿水流自所述进水口流向所述排水口的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水凸筋设置在所述内筒本体的内壁上;
和/或,所述第二导水凸筋与所述内筒本体一体成型;
和/或,沿所述内筒本体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二导水凸筋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进水口的高度的二分之一。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筒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水凸筋自所述内筒本体的前盖延伸至所述排水口或者延伸至靠近所述排水口的位置;
和/或,沿所述内筒本体的前盖至所述内筒本体的后盖的方向,所述第二导水凸筋朝向远离所述进水口的方向倾斜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内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内还设置有阻挡筋,所述阻挡筋位于所述进水口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筋设置在所述内筒本体的内壁上;
和/或,所述阻挡筋与所述内筒本体一体成型。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筋沿水流自所述进水口流向所述排水口的方向延伸;
和/或,沿所述内筒本体的径向方向上,所述阻挡筋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进水口的高度的二分之一。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第二导水凸筋,所述第二导水凸筋位于所述排水口的远离所述内筒本体的后盖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导水凸筋沿水流自所述进水口流向所述排水口的方向延伸;
所述阻挡筋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内筒本体的周向方向,至少两个所述阻挡筋分设在所述第二导水凸筋的两侧;和/或,沿所述内筒本体的轴向方向上,所述阻挡筋的延伸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二导水凸筋的延伸长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内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内筒本体的前盖至所述内筒本体的后盖的方向,所述内筒本体的内径逐渐增大。
18.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内筒结构。
CN202221964193.9U 2022-07-27 2022-07-27 内筒结构以及衣物处理装置 Active CN218372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4193.9U CN218372878U (zh) 2022-07-27 2022-07-27 内筒结构以及衣物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4193.9U CN218372878U (zh) 2022-07-27 2022-07-27 内筒结构以及衣物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72878U true CN218372878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63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64193.9U Active CN218372878U (zh) 2022-07-27 2022-07-27 内筒结构以及衣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728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240456A1 (en) Drum washing machine with detergent supply device
US20080276658A1 (en) Tub for drum washing machine and drum washing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US20070022788A1 (en) Drum washing machine
CN115287873A (zh) 内筒结构以及衣物处理装置
WO2015143785A1 (zh)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洗衣机絮凝装置及洗衣机
CN218372878U (zh) 内筒结构以及衣物处理装置
JP2008200395A (ja) 洗濯機
CN217052759U (zh) 衣物处理装置的内筒及衣物处理装置
CN217052765U (zh) 衣物处理装置的内筒及衣物处理装置
CN113089273A (zh) 衣物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1530504B2 (en) Washing machine with auxiliary washing unit
CN108396517B (zh) 快速溶解装置和具有其的洗衣机
CN114717816A (zh) 衣物处理装置的内筒及衣物处理装置
CN114541106A (zh) 衣物处理装置的内筒及衣物处理装置
CN210104338U (zh) 投放装置和衣物处理装置
CN217052769U (zh) 衣物处理装置的内筒及衣物处理装置
CN217052762U (zh) 衣物处理装置的内筒及衣物处理装置
CN217052768U (zh) 衣物处理装置的内筒及衣物处理装置
CN217052763U (zh) 衣物处理装置的内筒及衣物处理装置
CN217052758U (zh) 衣物处理装置的内筒及衣物处理装置
CN217052760U (zh) 衣物处理装置的内筒及衣物处理装置
KR100450268B1 (ko) 세탁기
JP2016168278A (ja) 洗濯機
CN217052764U (zh) 衣物处理装置的内筒及衣物处理装置
CN218756604U (zh) 水盒组件及衣物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