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56329U - 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356329U CN218356329U CN202221760806.7U CN202221760806U CN218356329U CN 218356329 U CN218356329 U CN 218356329U CN 202221760806 U CN202221760806 U CN 202221760806U CN 218356329 U CN218356329 U CN 21835632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edle
- tubular body
- cap
- auxiliary device
- intercost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包括针状体、管状体和接头;针状体采用硬质材料制成,管状体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接头被配置为在针状体和管状体分离之后可拆卸的连接于管状体。采用了硬度比较高的针状体作为定位装置而首先插入至微创切口内、且到达目标镇痛处,然后将硬度比较低的管状体通过针状体插入到微创切口内、且到达目标镇痛处,将针状体退出微创切口,使得管状体滞留在目标镇痛处,避免了管状体插入到微创切口的过程中,管状体受到肋骨或肌肉的阻挡而产生变形,从而解决了如何将软管通过微创切口设置在目标镇痛处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作为一种微创手术,逐渐超越传统的开胸手术成为胸外科手术方式的主流。胸腔镜手术被认为有助于通过减少手术创伤和减少切口疼痛来提高术后恢复。然而,术后疼痛仍然是胸腔镜手术的主要问题,甚至发展为慢性病理疼痛。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胸腔镜手术术后疼痛主要是由术中胸腔镜持续压迫肋间神经和术后胸管持续引流刺激引起的。单次肋间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已被广泛应用,但临床研究表明单次阻滞效果不佳,因为局麻药的作用时间远短于胸管引流的时间。
多模式镇痛的概念已经开发出来,包括超前镇痛、预防性镇痛、口服镇痛、肌内吗啡、静脉自控镇痛、连续硬膜外或胸段神经阻滞等。但大剂量阿片类药物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障碍;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导致应激性溃疡;传统的硬膜外阻滞对凝血功能要求严格;前胸神经阻滞不易掌握。
发明人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采用材质柔软的软管插入至病患的微创切口内,使得软管到达被镇痛的目标处,并采用单次或多次的输送镇痛药物,实现在胸腔镜手术的术中和术后对目标处镇痛的功能。但是,由于微创切口比较小,且目标镇痛处位于肋部间隙的肌肉之间,具体是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之间的平面,使得软管直接插入微创切口的过程中,软管容易被肌肉或肋骨阻挡而产生变形,从而软管难以到达目标镇痛处。
因此,如何将软管通过微创切口设置在目标镇痛处,成为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将软管通过微创切口设置在目标镇痛处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包括针状体、管状体和接头;
所述针状体采用硬质材料制成,所述针状体设置有针尖部和针腔,所述针状体的两端分别为首端和末端,所述针尖部位于所述首端处,所述针腔贯通所述针状体,其中,所述针腔分别与所述首端处的端面和所述末端处的端面形成口部;
所述管状体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管状体被配置为可穿透所述针腔,且所述针状体被配置为沿着所述首端至所述末端的方向与所述管状体分离;
所述接头被配置为在所述针状体和所述管状体分离之后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管状体。
进一步的,还包括输药管;
所述输药管被配置为三通状态,其中,所述输药管设置有第一管口、第二管口和第三管口;
所述末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管口,所述管状体沿着所述第二管口至所述第一管口的方向依次插入所述输药管和所述针状体。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注射器;
所述第一注射器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三管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封阻帽;
所述封阻帽覆盖在所述第二管口处,其中,所述封阻帽具有被开启的第一状态和被阻塞的第二状态,所述管状体可穿透呈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封阻帽。
进一步的,所述封阻帽包括帽体、帽塞和可形变连接件;
所述帽体设置有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与所述帽体的表面形成第一口部和第二口部,当所述帽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管口处时,位于所述第二管口处的所述输药管插入至所述第一口部;
所述帽塞通过可形变部件连接于所述帽体的外表面,其中,所述帽塞可插入至所述第二口部。
进一步的,所述针状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通部件和镇痛泵;
所述连通部件被配置为两通管状;
所述镇痛泵通过管路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连通部件。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通部件、第二注射器和镇痛泵;
所述连通部件被配置为三通管状;
所述第二注射器和所述镇痛泵分别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连通部件。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采用了硬度比较高的针状体作为定位装置而首先插入至微创切口内、且到达目标镇痛处,然后将硬度比较低的管状体通过针状体插入到微创切口内、且到达目标镇痛处,之后,将针状体退出微创切口,使得管状体滞留在目标镇痛处,避免了管状体插入到微创切口的过程中,管状体受到肋骨或肌肉的阻挡而产生变形,从而解决了如何将软管通过微创切口设置在目标镇痛处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封阻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提供一种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包括针状体1、管状体2和接头3;
针状体1采用硬质材料制成,针状体1设置有针尖部和针腔,针状体1的两端分别为首端A和末端B,针尖部位于首端A处,针腔贯通针状体1,其中,针腔分别与首端A处的端面和末端B处的端面形成口部;
管状体2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管状体2被配置为可穿透针腔,且针状体1被配置为沿着首端A至末端B的方向与管状体2分离;
接头3被配置为在针状体1和管状体2分离之后可拆卸的连接于管状体2。
具体的,针状体1采用硬质材料制成,而管状体2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从而针状体1的硬度高于管状体2的硬度。在此基础上,在实际使用本实施例的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时,首先将针状体1插入到微创切口内,使得针状体1的首端A(即针尖部)首先到达目标镇痛处(即位于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之间的平面);由于针状体1的材质为硬质材料,从而在针状体1插入微创切口的过程中不能够发生针状体1变形的问题;在针状体1插入到微创切口之后,将管状体2插入到针状体1的针腔内,沿着针状体1的末端至首端A方向,逐渐的将管状体2插入到微创切口内,且使得管状体2穿透出针状体1的首端A而位于目标镇痛处。
管状体2裸露在针状体1的首端A处之外的长度,优选的设置为2(单位是cm);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医护人员实际控制和计算管状体2插入到微创切口内的深度,优选的,针状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图中未出示)。例如:针状体1的长度可被设置为预设长度N(单位是cm),那么,应当将管状体2插入到微创切口内的深度预设为N+2(单位是cm),其中,N通常被配置为整数;在管状体2插入针状体1之后,医护人员可直接读取管状体2上的刻度,如果当前读取的刻度小于针状体1的预设长度N,说明当前管状体2没有到达目标镇痛处;如果当前读取的刻度大于针状体1的预设长度N,但刻度尚且小于N+2(单位是cm),说明管状体2已经伸出了针状体1的首端A处、但伸出的长度不足;如果当前读取的刻度等于或略大于N+2(单位是cm),说明管状体2已经伸出了针状体1的首端A处、且伸出的长度满足要求,此时的位于微创切口内的管状体2被认为已经达到了目标镇痛处。
N被配置为整数,其目的是便于医护人员的计算;管状体2裸露在针状体1的首端A处之外的长度设置为2cm,可以使得裸露在针状体1的首端A外部的管状体2相对于目标镇痛处难以脱离;换个角度来说,管状体2插入到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之间的平面处的长度不能太短,否则管状体2与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之间的摩擦力不足,导致在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的肌肉蠕动下出现管状体2远离目标镇痛处的负面效果。
在管状体2设置到目标镇痛处之后,医护人员应当将针状体1从微创切口处退出,使得针状体1沿着其首端A至末端B方向与管状体2分离;在针状体1与管状体2分离的过程中,由于管状体2与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之间的摩擦力、以及针状体1与管状体2之间的间隙,使得针状体1不能够带动管状体2移动;在针状体1与管状体2分离之后,管状体2一部分滞留在微创切口内、且位于目标镇痛处,管状体2的其余部分裸露在微创切口之外,此时,可以对裸露在微创切口外的管状体2通过医用胶布固定在病患的躯体表面。
重要的是,在针状体1与管状体2分离之后,可以将接头3连接于裸露在微创切口外部的管状体2上;接头3的作用是将管状体2与给药部件连通,一方面,接头3与管状体2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连接方式,例如:过盈连接,将管状体2插入到接头3的孔内即可;另一方面,接头3与给药部件可采用现有技术的连接方式,例如:螺纹连接,将给药装置的管口外设置外螺纹,将接头3的另一个管口设置内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连接即可。
给药装置用于向目标镇痛处输送镇痛药剂,镇痛药剂包括但不限于:罗哌卡因。在镇痛药剂的作用下,可以对胸腔镜手术术后的病患进行多次的镇痛,直至病患度过给药时间长度。
本实施提供的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采用了硬度比较高的针状体1作为定位装置而首先插入至微创切口内、且到达目标镇痛处,然后将硬度比较低的管状体2通过针状体1插入到微创切口内、且到达目标镇痛处,之后,将针状体1退出微创切口,使得管状体2滞留在目标镇痛处,避免了管状体2插入到微创切口的过程中,管状体2受到肋骨或肌肉的阻挡而产生变形,从而解决了如何将软管通过微创切口设置在目标镇痛处的技术问题。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由于管状体2采用了柔性材料制成,在病患的胸腔镜手术的术中和术后,管状体2可随着病患的肌肉的形变而产生形变,从而减少了管状体2压迫神经而产生疼痛的现象。例如:在病患的胸腔镜手术之后,尚且在48小时至72小时内需要通过管状体2多次的输送镇痛药剂,如果管状体2采用硬质材料制成,在病患出现侧卧的情况下,例如,病患在非睡眠状态时的翻身动作,或者,病患在睡眠状态时的翻身动作,都可以导致病患侧卧,病患的躯体压迫硬质材料的管状体2,使得硬质材料的管状体2对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和微创切口处的神经产生压迫,从而产生了压迫神经疼痛;但是,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了柔性材料制成的管状体2,在病患出现侧卧时,管状体2产生变形,从而不能对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和微创切口处的神经产生压迫,进而避免产生了压迫神经疼痛。
还有,给药装置通过接头3和管状体2对于目标镇痛处进行多次的给药,以达到在病患的胸腔镜手术的术后的48小时至72小时内的多次镇痛需要,从而减少或避免病患在胸腔镜手术术后感觉到疼痛。
进一步的,在医护人员实际采用本实施例的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进行胸腔镜手术的过程中,医护人员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可能需要实行单次肋间阻滞进行镇痛;如果单次肋间阻滞采用的辅助器械与连续肋间阻滞的采用的辅助装置是相互独立的,那么,医护人员实际产生两次独立的辅助器械操作或辅助装置操作,这就增加了手术的时间长度、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的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还设置有单次肋间阻滞的结构,以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进而减少手术的时间。
具体的,参见图1,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药管4;
输药管4被配置为三通状态,其中,输药管4设置有第一管口401、第二管口402和第三管口403;
末端B连接于第一管口401,管状体2沿着第二管口402至第一管口401的方向依次插入输药管4和针状体1。
其中,管状体2被设置为首先沿着第二管口402至第一管口401的方向插入至输药管4、再通过第一管口401插入至针状体1;针状体1末端B和输药管4的第一管口401之间可采用现有技术的连接方式,例如:过盈连接或粘接。
输药管4的第三管口403用于将单次肋间阻滞的药物导入,而第一管口401用于将单次肋间阻滞的药物导出。在实际使用时,首先将针状体1和输药管4的组合物插入至微创切口内,其中,输药管4整体滞留在微创切口外;在管状体2实际插入至第二管口402之前,第二管口402应当保持封闭状态,通过给药装置向第三管口403输送单次肋间阻滞的药液,药液在输药管4内流动,并通过第一管口401输入至针状体1内、并且药液沿着针状体1到达目标镇痛处,实现单次肋间阻滞的药物镇痛的操作过程。
应当理解的是,在实际将药物注入到第三管口403内之前,应当排出输药管4内和针状体1内的空气,例如,采用注射器回抽无气泡血液的方式,将输药管4内和针状体1内的空气排出,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公知常识。
应当理解的是,单次肋间阻断的药物,包括但不限于:罗哌卡因。
进一步的,在具备了前述的输药管4的技术方案基础上,优选的采用第一注射器5进行给药。
具体的,参见图1,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还包括第一注射器5;
第一注射器5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三管口403。
第一注射器5用于将单次肋间阻滞的药物吸入,且在第一注射器5连接至输药管4的第三管口403之后,第一注射器5用于将单次肋间阻滞的药物注入至输药管4内。
第一注射器5与输药管4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连接方式,例如:过盈连接或螺纹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输药管4仅用于单次肋间阻滞的药液输送过程,而不应用在后续的通过管状体2的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药液输送过程;在单次肋间阻滞进行镇痛之后,即可将输药管4和针状体1的组合物从微创切口退出。
进一步的,在前述内容中已经提及,在单次肋间阻滞的过程中,在管状体2实际插入至第二管口402之前,第二管口402应当保持封闭状态。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采用如下方案实现第二管口402的封闭或开启。
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参见图1,还包括封阻帽6;
封阻帽6覆盖在第二管口402处,其中,封阻帽6具有被开启的第一状态和被阻塞的第二状态,管状体2可穿透呈第二状态的封阻帽6。
具体的,参见图2,封阻帽6包括帽体601、帽塞602和可形变连接件603;
帽体601设置有中空通道,中空通道与帽体601的表面形成第一口部和第二口部,当帽体601设置在第二管口402处时,位于第二管口402处的输药管4插入至第一口部;
帽塞602通过可形变部件连接于帽体601的外表面,其中,帽塞602可插入至第二口部。
其中,当帽体601设置在输药管4的第二管口402处、且帽塞602插入到帽体601的第二口部时,封阻帽6形成被阻塞的第二状态,此时,输药管4的内腔与输药管4的外部被封阻帽6隔离;当帽体601设置在输药管4的第二管口402处、且帽塞602与帽体601的第二口部分离时,封阻帽6形成被开启的第一状态,此时,输药管4的内腔与输药管4的外部通过封阻帽6的中空通道导通。
在前述的单次肋间阻滞的操作过程中,封阻帽6呈第二状态的设置在输药管4的第二管口402处;在单次肋间阻滞的操作之后,将封阻帽6的帽塞602与帽体601的第二口部相互分离,使得管状体2可通过帽塞602的中空通道插入到输药管4的第二管口402内,进而管状体2可沿着第二管口402至第一管口401方向的穿透输药管4并插入到针状体1的针腔中;当输药管4与针状体1的组合物从微创切口退出时,封阻帽6随着输药管4与针状体1的组合物共同移动,直至管状体2与针状体1相互分离。
可形变连接件603与帽塞602和帽体601配置为一体制成或可拆卸连接;优选的可形变连接件603与帽塞602和帽体601配置为一体制成,且采用柔性材质制成,柔性材质包括但不限于:橡胶、硅胶或塑料等医用柔性材料。可形变连接件603可配置为多种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线状或环状。
进一步的,在前述内容中,为了实现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给药,采用给药装置实现;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将给药装置配置为镇痛泵。
具体的,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还包括连通部件和镇痛泵;
连通部件被配置为两通管状;
镇痛泵通过管路可拆卸的连接于连通部件。
其中,连通部件作为前述的接头与镇痛泵之间的变径连接件,可以使得不同型号的镇痛泵与接头通过连通部件连通;例如:如果接头与连通部件的连接处的口径不变,则将连通部件与镇痛泵的连接处的口径配置为多种口径,即可实现多型号的镇痛泵通过对应的连通部件与接头连接。
镇痛泵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公知常识,其主要作用是进行多次的给药,这里不再赘述。
更好的,参见图1,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部件7、第二注射器9和镇痛泵8;
连通部件7被配置为三通管状;
第二注射器9和镇痛泵8分别可拆卸的连接于连通部件7。
其中,在管状体2插入到目标镇痛处之后、且在实施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给药过程中,如果镇痛效果不佳抑或是爆发性疼痛出现,即可采用第二注射器9进行临时给药,以减少病患感受到的疼痛。
具体的,第二注射器9可拆卸的连接于配置为三通管状的连通部件7的其中一个口部;而镇痛泵8通过管路可拆卸的连接于连通部件7的其中另一个口部。此处镇痛泵8的作用与前述镇痛泵8的作用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状体、管状体和接头;
所述针状体采用硬质材料制成,所述针状体设置有针尖部和针腔,所述针状体的两端分别为首端和末端,所述针尖部位于所述首端处,所述针腔贯通所述针状体,其中,所述针腔分别与所述首端处的端面和所述末端处的端面形成口部;
所述管状体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管状体被配置为可穿透所述针腔,且所述针状体被配置为沿着所述首端至所述末端的方向与所述管状体分离;
所述接头被配置为在所述针状体和所述管状体分离之后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管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药管;
所述输药管被配置为三通状态,其中,所述输药管设置有第一管口、第二管口和第三管口;
所述末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管口,所述管状体沿着所述第二管口至所述第一管口的方向依次插入所述输药管和所述针状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注射器;
所述第一注射器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三管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阻帽;
所述封阻帽覆盖在所述第二管口处,其中,所述封阻帽具有被开启的第一状态和被阻塞的第二状态,所述管状体可穿透呈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封阻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阻帽包括帽体、帽塞和可形变连接件;
所述帽体设置有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与所述帽体的表面形成第一口部和第二口部,当所述帽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管口处时,位于所述第二管口处的所述输药管插入至所述第一口部;
所述帽塞通过可形变部件连接于所述帽体的外表面,其中,所述帽塞可插入至所述第二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状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部件和镇痛泵;
所述连通部件被配置为两通管状;
所述镇痛泵通过管路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连通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部件、第二注射器和镇痛泵;
所述连通部件被配置为三通管状;
所述第二注射器和所述镇痛泵分别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连通部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60806.7U CN218356329U (zh) | 2022-07-08 | 2022-07-08 | 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60806.7U CN218356329U (zh) | 2022-07-08 | 2022-07-08 | 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356329U true CN218356329U (zh) | 2023-01-24 |
Family
ID=84961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760806.7U Active CN218356329U (zh) | 2022-07-08 | 2022-07-08 | 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356329U (zh) |
-
2022
- 2022-07-08 CN CN202221760806.7U patent/CN21835632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318517A (en) | Multiple lumen thoracostomy catheter and method for administering anesthesia | |
US4781704A (en) | Feeding tube assembly with collapsible outlet connector | |
EP1047466B1 (en) | Catheter system for administration of continuous peripheral nerve anesthetic | |
US20080147011A1 (en) | Catheter positioning system | |
US20140371720A1 (en) | Catheter positioning system | |
US20050283216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placing tissue obstructions | |
US20130281981A1 (en) | Multi-directional needle | |
US12042169B2 (en) | Double needle system to facilitate placing abdominal wall nerve blocks or infusion catheters | |
CN110151300A (zh) | 一种可协同给药的电脉冲消融装置 | |
US20060206183A1 (en) | Spinal cord stimulator lead for neurostimulation having a fluid delivery lumen and/0r a distensible balloon | |
US20060206182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placing tissue obstructions | |
JPH08155032A (ja) | 硬膜外カテーテル | |
WO2018021705A1 (ko) | 통증조절용 신경차단물질 주입기세트 | |
US20060052765A1 (en) | Percutaneous lead for neurostimulation having a fluid delivery lumen | |
US20040193113A1 (en) | Expandable bore injection needle | |
CN218356329U (zh) | 用于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的辅助装置 | |
US20100179513A1 (en)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Catheter | |
CN108601517A (zh) | 用于在不使用导管的情况下将药剂经由尿道灌入膀胱的接头、方法和用途 | |
EP2091604A2 (en) | Catheter positioning system | |
CN105031800A (zh) | 一种医用无痛胸腔引流管 | |
KR20210000199U (ko) | 다중 구조를 갖는 의료용 캐뉼라 | |
CN207666963U (zh) | 一种术后麻醉用置留管 | |
JPS62112568A (ja) | 人体の局部へ流体を投与するためのカテ−テル | |
Bryant et al. | A technique for intercostal nerve block after thoracotomy | |
KR101872509B1 (ko) | 통증 조절용 카테터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